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

2022-09-11

职业素养指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除了基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之外, 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等内容。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 也是大学生顺利进入职场、融入社会的核心。

当前许多毕业生因为责任心缺失、职业态度不正、团队意识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等问题止步于社会, 造成了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假象”, 这迫切要求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

一、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承担着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1]。

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也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然而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高考的失利者, 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和习惯不佳、人文素质不高等普遍状况, 而不少高职院校“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依然较为严重, 又使得高职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后天不足”[1]。

近年来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诸如“职业发展与规划”、“就业与创业”等相关课程, 但良好职业素养不可能靠一两门课一蹴而就, 需要一个长期学习和持续积累的过程。

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 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给养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对今天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积极作用

文化的本质即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从中汲取养料,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不仅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还能够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增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效性。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高职职业素养教育的亲和力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植根在中国人内心, 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2]。

经过漫长岁月积淀下来、并且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和不断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 与青年大学生有着天然的文脉联系。在实际调查中我们也能够发现, 当代高职学生虽然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有所欠缺, 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且愿意了解的超过九成, 对中华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不愿意了解的仅为少数。

在探讨职业理想时, 一起吟诵“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而犹未悔”、“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探讨职业态度时, 一起学习“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是用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中国道理, 展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 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更易于为高职学生所接受和认可。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高职职业素养培育的吸引力

历经数千年而积淀的传统文化中具有大量丰富深刻、生动有趣的教育资源, 合理有效的利用将大大增强高职职业素养培育的深度和厚度, 增强职业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比如近年来着重强调的工匠精神, 本身就是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之中, 从鲁班的发明创造到庖丁解牛的历史典故, 从都江堰水利工程到京杭大运河, 恢弘的秦兵马俑、绚烂的敦煌壁画、精美的刺绣艺术、典雅的青花瓷器等等, 无一不完美的书写着中国人精益求精、严谨敬业的工匠精神传统。“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可以涵养高职学生爱国奉献、敬业负责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价值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奋斗进取精神可以涵养高职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开拓进取的职业态度;“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可以滋养高职学生人际协调和团队协作意识;“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言必信、信必果”、“舍生取义”的诚信观和义利观可以涵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行为习惯;“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等思想能够涵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观。这种跨越时空、具有永恒魅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青年学生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延续性

职业素养非一日之功, 更非一时之力, 既要有的放矢、又要潜移默化、持续不断的养成。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不断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 在潜移默化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推进职业素养的养成过程。而这种养成无疑比理论灌输更能打动人心、更具感染力、更有持久力。

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 文化多元成为必然, 新媒体的普及, 各种思潮的相互撞击, 在这样的大时代如何推进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有效涵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当前的高职大学生热情灵活、开朗自信, 也务实享乐、独立自我, 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 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挖掘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现实价值的因素, 是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因此, 一方面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感, 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用现代化的语言、现代化的手段诠释传统文化的精髓,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一) 打造全员职业素质教育平台

职业素质的培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不能仅仅依靠个别课程或个别任课教师完成, 必须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架构课堂内外、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校社之间的教育平台。

仅就高职院校内部而言, 也要充分调动教学、管理、服务各条战线的教职员工在利用传统文化推进职业素养培育的力量,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尤其是教师群体。所谓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因此教师既要言传, 更需身教。

一方面,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不论从事何种专业和课程的教学, 高职教师都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理论学识水平、道德修养品质和传统文化素养, 把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结合起来, 以深厚的学识水平、精湛的教学艺术、高尚的师德师风感召和熏陶学生, 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另一方面, 教师要善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 有意识的将与专业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善于用以高尚的民族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文化作品鼓舞人。

(二) 构建全程职业素质教育框架

职业素养的养成需要多方合力、持之以恒, 高职院校必须遵循高职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 精心规划不同时期、不同学习阶段职业素养培育的工作重点和方式方法, 使学生职业素养得以有序培养和逐步深化。

如新生入学阶段的入学教育中, 重点在于感知专业特点和行业特色, 形成初步的职业认知和情感;第一学年公共基础课为主的学习中可侧重于传统文化中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等一般职业素养的培育, 增加广度;第二学年以专业课为主, 应着重于职业技能和特殊职业素养的培育, 加大深度力度;第三学年实习阶段, 可以围绕就业创业强化职业操守和创新精神的培育等提高精度。

(三) 搭建全方位职业素质教育网络

1. 要抓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有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传授和教育, 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 应充分利用“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与创业”等必修课程的核心地位,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辅助作用, 合理利用专业课程的辐射作用, 并大力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 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实现以优秀传统文化对职业素养的涵养。

苏州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开设的“弟子规与服务外包职业素养”课程将儒家弟子规传统文化待人处事之法、“自律”、“自省”、“慎独”等积极入世价值落到实处, 将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服务外包行为规范实现对接, 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 给职业素养带来养料, 互相补益, 效果显著。

2. 加强社会实践的拓展作用

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且学习意愿及能力不足, 但是其实践能力和参与意愿相对较强, 为此必须加强社会实践的引领作用。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学院所在地区无锡的地域优势, 将无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制作技艺”纳入学院课程体系, 选拔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该专业, 成为学校文化品牌。可以通过建立传统文化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可以利用地域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考察, 陶冶学生情操, 拓展学生的眼界;也可以结合专业历史文化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实践, 在文化传承中增进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

3.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在校园文化中有意识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 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底蕴, 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为大学生创造各种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 比如校训班训的提炼和解读, 教学场所的布置和命名, 校园人文景观的设计, 宿舍文化的建设, 校园活动的开展等等, 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 打造充满优秀传统文化的职业素养培育环境, 让高职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实现校园文化环境育人。

同时, 充分利用地域性传统文化因素,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增强学院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我国高职院校均以省内生源为主, 挖掘地域传统文化的资源, 较具亲和性, 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 易于学生接受, 也易于社会认可, 从而产生“校社协同”效应, 增强教育的效果。

4. 利用好新媒体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深刻的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同时也带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变革。

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平台, 正在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必须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转变教育观念, 开拓新思路、挖掘新资源、抢占新阵地,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利用好新媒体这一平台, 方能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涵养功能。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教育工作, 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要抢占虚拟世界的思想阵地, 创新传统文化及职业素养培育的内容和形式;要加大网络特别是校园网管理力度, 牢牢把握网络教育主动权。

摘要: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的主要核心竞争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有利于提升高职职业素养教育的亲和力、有益于增强高职职业素养培育的吸引力、有助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延续性。应坚持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 2013-08-21 (01) ,

[2]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EB/OL]http://edu.people.com.cn/n/2014/0505/c1053-24973276.html2014-5-5.

[3] 李金国.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 (11) :156.

上一篇:水与人类和谐共存的意义与使命——现代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思路与探讨下一篇:浅析CBD微空间及其景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