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

2022-09-10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深层次的民族精神, 体现出极高的文化追求和高尚的情怀, 这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也是重要的基础和根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民族性和传承价值, 彰显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化, 属于时代精神和历史特征的完美结合[1]。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轨迹中, 崇尚道德、尚德倡德的传统成为传承的精华所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分析, 能够看出“德”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框架, 给当代高校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髓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传统文化的科学性、阶级性等体现出来创造条件,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凸显, 让国人对于优秀文化思想体系的认知更加深刻。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同时也不是被任何的力量赋予的, 主要是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互结合, 经过不断的发酵和实践, 孕育出影响深远的文明。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选择

(一) 传承自强不息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的巨大魅力值得国人关注, 其拥有的锐意进取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传承的关键,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提出的今天, 中华民族推崇坚持的动力很重要[2]。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 刚健有为、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指引自身实现既定目标的关键, 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能够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所谓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 莘莘学子需要具备着更为坚韧的力量, 在点滴小事做起, 真正的关注学习的价值, 勤于改变。

(二) 发扬积极的爱国精神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精神对于当代高校学生们的影响深刻, 其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当学生们逐渐的具备了忧患意识, 就能逐步的上升至对国家命运的觉醒, 也可以承担起社会责任, 真正的和广大同仁团结奋斗, 追求更为可靠的目标。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 追求独立且民主的信念和方向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内容, 可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顽强的支持。

(三) 传承修身的品德精神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更关注的是个人在思想道德上的规范, 通过道德主动性的实践, 逐步的完善人格, 有助于提升精神境界, 保证更好的认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担, 这些都将修身视为重要的基础, 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有极为密切的联系[3]。在高校教育中, 关注素质提升的工作进展, 可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同时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

(四) 主动的践行宽容精神

宽容精神具有和而不同的特点, 其中提及的和而不同, 重点是指在确保自身主体性的基础之上, 明确其他不同之处, 也就是倡导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明确其他个体和谐和平等共处的关键, 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下, 实现相互的融合, 保证构建起更为和谐的新形态。当代高校学生们的个性较张扬, 他们习惯性的以自我为中心, 很少会顾忌到他人的感受, 加之人际关系比较复杂, 一旦出现关系危机, 便会引发学生们的心理问题, 这种趋势近些年更为显著。通过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 倡导着大学生们践行宽容精神,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构建起和谐的人际交往范围。

(五) 传承并发扬诚信精神

诚信就是一种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属于为人处世的态度, 可以让个人和社会有效连接, 从而更好的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石。当代大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较多, 如果未能在教育中正确的引导, 将会使其误入歧途, 甚至于影响到后续的整个发展过程。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 高校教育中需要让大学生们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 督促着大学生们真正的践行这项基本准则。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 将实际行动贯穿日常

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 需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 主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教育连接到一起, 同时关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 强化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作用[4]。在工作实践中, 需要关注民族传统节日的影响力, 积极的开展经典诵读和知识竞赛等活动模式, 鼓励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导作用。在工作中, 可以积极的组织学生们参与“中国梦”等实践活动, 充分的借用学校地缘优势和历史文明等, 展开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教育实践项目, 保证可以在整个过程中挖掘出深厚的历史内涵, 强化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心,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活动。

(二) 积极借助多元化手段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以传媒为基本手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学生们也欣然接受此类教育模式。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 借助于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项可行方案, 在高校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丰富多样, 通过融合了新媒体形式, 使得教育模式生动且灵活, 属于先进载体形式的凸显。传统媒介和新型媒介的有效结合给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创造了优质的条件, 营造出的优良舆论环境可以对学生们展开情感引导, 倡导其在思想上进行有效互动。面对新局势的显现, 在高校教育中, 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需要重点落实“微”行动, 积极的借助于微博、微信等媒介形式, 让富有文化底蕴的“中国形象”展现出来[5]。

还应该关注的是大学生们的实践体验, 逐步的渗透大学生的生活空间, 由此才可反映出教育的真实影响, 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能够深入学生群体。

(三) 彰显社会实践的价值

单纯的采用传统教育手段鼓励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片面性, 在高校中, 还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手段让学生们真正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高校应提供多种实践机会, 鼓励学生真正的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 通过接触到红色景区、历史遗迹等, 分享先人的智慧结晶, 全面解读历史和国家的沧桑巨变, 传承并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保证将党和国家的丰功伟绩铭记, 培养时代精神及民族精神。高校还应该积极的借助于具有特色的风俗礼仪, 开展多种民族文化活动, 保证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其中, 逐步的融入价值观念, 全面分析传统文化的内涵。社会实践的意义较大, 高校可以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整个过程能够使学生们接触到“社会”大课堂, 真正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会及奋斗过程相互连接, 从而更好的传承并发扬优秀传统精神, 稳步实现全面发展。

(四) 注重校园文化的陶冶

高校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校园文化对其影响较大,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综合引导下, 高校需要发挥出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 让学生们在隐性教育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力。学校需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 明确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修为, 作为熏陶的载体, 校园文化可以让学生们品味文化积淀的过程[6]。校园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调控作用, 约束不良品行的发展。强化人文环境的建设, 可以让中华文化精神等丰富校园, 使得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 积极融入校园人文空间。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 校园自然环境的构建同样重要, 重视其文化水平的提高, 也应该鼓励其在优美的环境下提升素养, 保证增加生活情趣, 陶冶情操, 自主加入弘扬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列。

四、结语

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结合着高校教育实践, 明确现阶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方案, 在探讨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寻找到可行路径, 目的是在这个实践的阶段, 让每一位高校学生都能成为传承优秀文化的主人, 同时也担负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在具体的参与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陶冶自己的情操,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保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真正的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出谋划策。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视为基础,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弘扬传统文化涵养的必然要求, 因此应该详细的解读两者关系, 正确判断其相辅相成的作用。本文将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结合高校教学实践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参考文献

[1] 侯典举, 陈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高校辅导员, 2018 (03) :66-71.

[2] 韩建华.高校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04) :169-171.

[3] 王凌宇, 梁君, 陈立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7 (04) :116-118.

上一篇:完善土地创新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