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意义

2022-09-10

随着全球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和索取越来越严重, 随之出现了生态环境问题, 比如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 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以及近年自然灾害频繁的出现, 危及人们的生存空间等等。因此环境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生态文明真正成为全球公众的关注热点。我国在党的十七大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其他四个建设中, 构成了“五位一体”总布局, 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党的“十九大”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党和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政策层面。从马克思的生态观我们知道人是主体, 自然是客体, 主体作用于客体, 因此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只有全民提高生态文明素养才能又快又好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

近平总书记说,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者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缺一不可。党的十八大以来, 多次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改善方式, 但目前我国人民整体生态文明素养有待提高。大学生占我国人民群体的大部分, 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因为高校是社会先进文化、思想的发源地和传播者, 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能否顺利的推进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高低, 以及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践行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加强高校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 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求, 也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概述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4]“素养”是指通过后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个人道德修养, 强调的是人在后天习得的关于某些事物的精神、观念和态度的总和。生态文明素养是“生态文明”与“素养”的有机结合, 生态文明素养是指对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所保持的敬畏之心和平素养成的良好习惯。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指大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关系的自觉意识和正确的践行生态文明意识养成自身的习得性道德修养的总和。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虽然有所提升, 但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比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已经觉醒, 但不够健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差异显著, 没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观, 而且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只有表面的认识, 并不能将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作为践行生态文明的内在标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存在较大的差异。多数研究表明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情感方面表现较高, 但在实践以及生态文明行为能力较低。还有大部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以及环境问题的态度比较冷漠, 感觉与自身无关, 典型的功利主义大学生。因此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新任务, 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将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到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意义

就现实方面而言, 其一,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我国各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关键期, 人们的生态思想也需要转变, 加上突出的环境问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处于关键时期, 各国早就开始提倡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一起建设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美好家园。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不仅有利于解决突出的资源、环境等问题, 更是对今后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而且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社会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大学生这个年轻群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应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其二,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一份力量。其三,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引导他们成为传播、践行生态文明的生力军, 对确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推进及至目标实现均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5]其四,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的完善和补充,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补充, 有效的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可以强化养成教育,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生态文明行为, 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通过有效的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方式不仅使大学生学到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知识, 而且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所以, 对在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理论方面而言, 其一,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广, 覆盖面大。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有政治价值, 包括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也应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道德观念应当反映的现实关系之一。他们指出:“这些个人所生产的观念, 是关于他们同自然界的关系, 或者是关于他们自己的肉体组织的观念。”[6]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态危机的出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纳入其中,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畴。这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课题。其二, 推进高校教育理论改革的研究。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符合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素质目标和理念要求, 符合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 有利于促进高校生态课程体系的完善。

三、结语

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关系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完善与发展, 就目前对于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研究成果来看, 对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研究很多, 但都停留在理论方面, 实践层面相对较弱, 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并将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教学中以及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是一个过程, 需要从无意识到意识觉醒再到行动, 并且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要形成这样的生态文明意识自觉是很漫长和艰难的过程, 因此, 如何高效合理地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需要考虑和研究的方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重大意义的清醒的认识是先导,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积极地去引导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形成, 从而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 形成大学生自觉的意识行为。为全球的生态环保事业做出相应的共献, 维护我们共存的家园, 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摘要:随着时代的更迭以及全球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 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 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产生了威胁, 从而使人类开始对生态环境问题开始觉醒与关注。我国在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提升国民的生态文明素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之一, 其中大学生群体占大部分, 因此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总体来说有一定觉醒, 但还是不够健全;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意义论述包括现实和理论两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

参考文献

[1] 张瑞云, 马淼.我国生态文明素养研究现状[J].环境保护前沿, 2018, 8 (01) :36-42.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3] 党的十八大报告, 2013.

[4] 潘岳.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 2007.

[5] 吴明红, 严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12) :64.

[6]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51.

上一篇:渣油加氢处理过程中氢分压对杂质脱除率的影响下一篇:600MW超临界机组真空度低分析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