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2022-04-22

[摘要]文章分析了职业素养和航海职业素养培养现状,阐述了“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及对于航海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构建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模型,提出了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内容和途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研究

摘  要 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实施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可以提升机制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装备制造业的能力。在简述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先转变师生的职业教育理念,再具体从课程学习过程、课外指导过程到顶岗实习过程进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并结合校园文化氛围和考核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所提出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可以有效指导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 高职院校;机制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校园文化;顶岗实习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echanism major; technologyskilled tal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curriculum system; campus cul-ture; post practice

1 前言

職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1]。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应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的形成情况。关于素养的培育途径,既是培育方式方法的具体化,又是培育过程的展开和程序化[2]。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途径在于从转变师生观念开始,以课程学习为重点,结合课外培养和文化氛围熏陶,到考核评价反馈结束等。

2 转变职业教育理念为注重职业素养培育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3],当代职业教育的价值理念已从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转为注重职业素养的培育[4],教师和学生都要知晓和适应职业教育理念的这一转变,从而可以在大学教育实践过程中切实做到职业素养培育。

对于转变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可以派教师参加相关的师资培训、学术会议,引导其学习有关职业教育政策文献、查阅教育教学改革论文等,使其理解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内涵和要求。要鼓励教师开展装备制造领域的行业企业调研,准确把握机制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工作中要求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而通过教学研讨活动修订实施职业素养培育的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督促教师结合所教课程开展实施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教学改革研究等,为开展实施职业素养培育的教学活动夯实基础。

对于转变学生的职业教育理念,要从新生入学时抓起,在做专业介绍时就要阐明机制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职业素养要求、毕业条件要求、就业岗位群等,并请企业人员和行业专家为学生介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与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等,以及组织学生收看一些装备制造领域高技术技能人才事迹介绍的视频,让学生从入学起就理解机制专业职业素养培育的涵义和重要性,使其做好在大学阶段顺利接受职业素养培育的思想准备。

3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载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5],因此,先要抓好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高职机制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都要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同课程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内容有所不同,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培育了学生完备的职业素养。现以高职机制专业核心课程为例,说明各门课程主要培育的学生职业素养,见表1。

高职机制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不同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侧重点也不同,相应地要采取不同的培育方法,以全面培育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对于道德与法律、思想与理论、形势与政策等,主要通过讲解和分析的方式;对于就业与创业课程,主要通过讲解和实践的方式;对于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等课程,主要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对于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主要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对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主要通过讲解、分析和课程实习的方式;对于电工电子技术、公差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动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主要通过讲解和实验的方式;对于AutoCAD、UG三维设计、机械CAD/CAM等课程,主要通过演示讲解和上机操作的方式;对于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电气控制与PLC等课程,主要通过理论讲解、演示操作和课程实训等方式;对于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护、智能制造执行系统、三坐标智能测量技术等课程,主要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对于金工实训、电工实训、先进制造综合实训等课程,主要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

4 在课外指导过程中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专科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多,课外指导已经成为高职专科学生培养的重要补充途径,教师可以在课外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育部分学生的职业素养,参与的师生人数越多,加强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覆盖面就越广。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可以提高学生对某一职业岗位知识的理解度和技能的熟练度,并强化遵守规程、吃苦耐劳、钻研技术、工匠精神、安全操作、爱护设备等素养;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可以提高学生对某几门课程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强化开拓创新、钻研技术、团队合作、终身学习、积极乐观等素养;指导学生主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可以培养学生从事项目开发和应用研究的能力,并强化有责任心、忠诚守信、开拓创新、钻研技术、沟通协调、吃苦耐劳、奉献精神等素养。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学习科研方法和科技论文写作,并强化治学严谨、求实创新等素养;通过积极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锻炼单项特长能力和学习组织管理方法,并强化拼搏进取、敬业奉献、沟通协作等素养。

5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专科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长一般在一个学期左右,此阶段学生既已学完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是在企业环境工作,可以进一步对接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要求,培育职业素养。

要利用顶岗实习过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就要优化顶岗实习的安排,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努力,让机制专业学生去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工作,在顶岗实习期间,每位学生都要有企业指导师傅的及时指导和学校指导教师的定期指导;制订好加工、装调、设计等岗位的轮岗实习计划,安排好循序渐进、合理全面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接受企业的各种内部培训,并且让学生接受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管理。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特定领域具体的生产知识和技术技能,以及企业师傅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按照生产要求规范操作和控制质量,思考企业采用的技术、工艺、方法等的合理原因,反思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之处,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和发展规划,尝试与企业同事的互助协作和友好相处,寻求解决生产中所遇问题的新办法。同时,要巩固自己的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有责任心、团队合作、遵守规程、安全操作、爱护设备、质量意识、吃苦耐劳、钻研技术、终身学习、工匠精神、开拓创新、关心集体、积极乐观、着装整洁、保护环境等素养。

6 利用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培养有潜移默化、重复作用的效果,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加入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元素,既符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要求,又有助于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效果。

在校园文化大环境中,如校园的公共教学楼、报告厅、食堂、道路、广场等,通过海报、展板、实物等宣传展示学校各专业共性的职业素养,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责任心、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终身学习、沟通协调、忠诚守信、积极乐观、保护环境等。

在校园文化的小环境中,如二级学院的教学楼、实验实训室内部、宿舍楼等,通过海报、展板、标语、作品等宣传展示二级学院各专业共性及个性的职业素养,如机械工业发展概况、智能制造技术、安全生产要求、历届学生优秀作品等与装备制造技术技能有关的内容,以及遵守规程、安全操作、爱护设备、质量意识、钻研技术、工匠精神、着装整洁等与机制专业相关的素养。此外,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网站新闻、专家报告等形式,介绍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案例、学生比赛获奖情况等,激励学生崇德尚技、务实成才。

校园文化氛围要保持及时更新,以紧跟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形势、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状况、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求等,使得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作用符合时代要求。

7 应用考核评价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培育

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起到引导和督促作用,学生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要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权重恰当地进行。学生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要贯穿大专学习阶段的全过程,包括对所有课程学习、校内实习、参加活动、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的考核。

对于课程学习和校内实习方面的职业素养考核,是在原来考核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加入素养考核内容。其中,思政类课程考试中加入关于素养的论述题;体育与心理健康、就业创业、英语、数学和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总成绩中计入素养过程考核成绩;专业课程和校内实习中的素养考核,参照职业资格考证对素养考核的要求进行。

对于参加活动方面的职业素养考核,主要是考核素养,每次活动都计分,形成累计积分。对于顶岗实习方面的职业素养考核,由企业按照对员工职业素养考核的方式进行,在顶岗实习结束时给出评分。

学生职业素养的总成绩,是根据各門课程和校内实习成绩、活动中素养积分、顶岗实习中职业素养评分等评定出百分制的成绩,用以反映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

8 结语

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是贯穿大专学习阶段全过程、多渠道共同作用地展开的,旨在培育智能制造形势下机制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所需的职业素养,以提高机制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服务装备制造产业的能力。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可以直接应用于高职院校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发挥整个机制专业办学力量、协作联动地进行。同时,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也可为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开展职业素养培育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郭长龙,姜庆华.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8):55-59.

[2]商志晓.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李玉静,刘海.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发展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7(24):21-28.

[4]郑永森.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40所职业院校教师、学生以及合作企业的调查[J].高教探索,2015(11):99-103.

[5]何昌伟.航海类专业高职课程改革的困局及对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2):93-96,100.

作者:戴有华 刘旭 黄克

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2:

“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视域中的航海职业素养培育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职业素养和航海职业素养培养现状,阐述了“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及对于航海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构建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模型,提出了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责任、诚信、成才  航海职业素养  培育

[作者简介]王潇(1981- ),女,河南南阳人,武汉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湖北  武汉  43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武汉理工大学素质教育专项研究资助项目“‘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的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481-491909)

职业素养培育是高等院校从“精英化”迈入“大众化”教育,缓解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然要求。然而普通高等院校却以宽基础、重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轻视职业素养的整体培育,忽视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另外,当代高校学生主要是“90后”,具有自我意识强但自立能力弱、索取意识强但奉献意识弱、个人倾向强但团体意识弱等特点,与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形成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员工,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的现状。因此,高等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职业素养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素养

学术界对于职业素养的界定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职业素养等同于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①它是职业的内在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二是认为“职业素养即职业素质的养成,就是一定的职业要求和规范在从业者个体身上的内化,是从业者生理和心理结构及潜能向着一定社会职业对人的行为要求与规范的定向发展与开发,属动态过程。”②

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出来,而这些行为以个体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意志等为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需求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二、航海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我国是拥有近百万船员、数十家航运院校的航海大国,但船员的职业素养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海事院校对航海职业素养培育的认知不足,把办学宗旨局限在建设航海类主干学科和专业上。这种认知的错位直接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外语运用能力差;心理素质不强,不能应对海上封闭的生活空间;知识面窄,不能适应对外交流的文化、礼仪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弱,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不足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我国航运市场高级船员的素质,我国海员劳务外派存在瓶颈。

航海类专业的特殊性也不容忽视,需要学历和技能并重。航海类专业的生源、行业需求等特殊性对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航海者必须具备以下职业素质:较高的外语能力、外交能力、熟悉各国文化礼仪、高度的职业道德责任感、高度的服从意识和敬业精神、稳定的心理素质等。

三、“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对航海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

“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以下简称“三项教育”)是武汉理工大学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诚实守信、励志成才等精神品质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在该校贯彻实施,充分发挥了育人作用,体现了实效性和时代性。以学风建设、身边典型、特色活动、环境氛围为载体,结合专业特色,贴近学生发展需求,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在该校引起了广泛认同。

对职业素养培育具有方向指引性和目标一致性。集中诠释和体现了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从客体论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的需求,从主体论的角度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将责任观、诚信观、成才观融入职业素养培育具有可行性。对于航海职业素养培育具有强大的教育引导功效,一是培育以责任观为核心的航海职业信念。责任担当强信念,引导学生担当起卓越航运人才的责任和使命。二是培育以诚信观为核心的航海职业道德。诚实守信树品德,引导学生显示出卓越航运人才的价值导向作用。三是培育以成才观为核心的航海职业能力,引导学生展现出卓越航运人才的能量和成才追求。用指导航海职业素养培育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四、从“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的角度培育航海职业素养

(一)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模型

麦克利兰于1973年建构出素质冰山模型,将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形成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隐性素质包括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对个体的行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则从特征的角度提出“素质冰山模型”,把“冰山以上部分——知识和技能”作为对任职者基础素质的要求,称为基准性素质;把“冰山以下部分——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作为区分绩效优异者与平平者的关键因素,成为鉴别性素质。素质冰山模型把不同职业的胜任素质作为职业胜任测量的依据,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也应既注重显性素质(基准型素质)的培养,又注重隐性素质(鉴别性素质)的培养。依据素质冰山模型对素质的分类,基于的强大教育引导功效,确定胜任素质,建立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模型,如右图所示。

(二)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内容

1.以责任观为核心的航海职业理想信念培育。航海类专业学生应具备责任担当意识,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前途与整个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职业理想往往通过职业目标来表述,航海学子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积极投身于航运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过程就是追逐航海职业理想的过程。

航海职业理想信念培育,一是对航海事业有责任认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职业理想培养的关键”③。经济发展和航运业阶段性效益滑坡,导致陆上和水上工作收入差距的减小,再加上航运艰苦、风险高、挑战大、家庭因素等导致当前学生对航海事业的认同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专业思想不稳定、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不足、敬业精神不够。因此,应培育航海事业的责任认同感,树立为航海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二是对航海规则的责任认同。规范职业行为,必须具备规则意识。用高度的责任感来学习规则、遵守规则对航海职业非常重要。

2.以诚信观为核心的航海职业道德品质培育。航海职业道德品质培育一是树立诚信为本的契约精神。航海职业是一个分工合作明确的职业,船舶、船公司、管理服务机构之间及其内部的沟通、进步、发展都要以诚信的契约精神来维护。漏报、瞒报货损;船员对船公司违约;船舶代理机构不履行职责等行为会对船舶的运营、行业的管理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坚持契约精神,以诚信为本,航运行业才能健康发展。二是树立集体观念。船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远洋航行历时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船员要有“同舟共济”的良好集体观念才能应对复杂的海上环境。三是树立抵御诱惑的意志毅力。航海类专业学生未来多工作于船舶上,容易受外界诱惑,特别是西方思潮,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以抵御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冲击显得尤为重要。

3.以成才观为核心的航海职业知识能力培育。航海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励志成才意识,显示卓越航海人才的生命能力和成才追求。良好的职业知识能力是航海学子获取本领,保障职业生涯的基本要求。

第一,具备航海专业技术知识能力。学生培养应坚持“学历和资质并重,理论和实践并重”。航海类专业教育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突出的办学特色,具有鲜明的国际性、国防性、法律规范性和岗位适应性等办学特征。航海类专业学生除参加学校的考试,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外,还要参加国家的统一考试,获取船员适认证书,同时还要培养航海实操技能。

第二,具备综合知识能力。航海职业的特殊性给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熟悉各国文化礼仪、具备外交沟通能力、承担文化文明使者的职责、具备英语交流能力等。

第三,保持身心健康的状态。航海职业对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非常高。在医疗条件缺乏的情况下,为了适应海上复杂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要有强健的身体。同时,船舶远离家人朋友,心理耐受力不强则不能适应海上工作。

(三)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

1.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风建设。第一,为保障航海教育质量,第一课堂教学必须提高质量,以保障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跟踪国际航海教育发展状况,完善专业培养计划,提高航海类专业的培养标准,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考评机制,激励教师热情等。

第二,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航运企业合作,进行“3+1”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例。加强航海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设立航海专项基金,鼓励航海专业学生参加相关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

第三,把航海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及部分素质教育课程纳入到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培养专业知识能力中的主导作用。素质教育课程可以有航海文化礼仪、航海心理学、暑期社会实践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加强学风建设。用学习目标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用规范教育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考风考纪教育推动学风建设。学风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2.加强航运文化建设,举办特色活动。航运文化是航运院校的灵魂,其建设、传承与创新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有关键作用。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从航运物质文化、航运行为文化、航运制度文化、航运精神文化四大维度建设大学航运文化,营造航海文化氛围。通过文化建设,提高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同时应丰富航海特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航海院校夏令营及国际航海夏令营,积极组织航海文化节、航海和海洋文化主题报告会、航海知识与技能大赛等。以世界海事日、国际海员日和中国航海日等为契机,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航海文化品牌活动,树立航海文化品牌。

3.加强半军事化管理和航海体能训练。根据STCW78/10 公约、国家法律法规、航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定具有半军事管理特色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贯彻实施,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意志,有利于航海职业素养的培育。完善半军事化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加大执行力度,强化军事训练,在军容风纪、升旗仪式、着装统一、文明礼仪、内务军营化等内容上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操、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应加强航海体能训练,提供航海体能训练场所和设施,增加体育课、游泳课等,坚持早锻炼习惯,切实提高身体素质,打造健康体魄。

4.提高国际化能力,加强心理素质培训。选派优秀英语教师为航海类专业学生授课,开设航海英语课程,开发双语教材,积极拓宽学生对外交流和出国深造平台,提升国际化能力。同时加强航海心理研究,关注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心理独特性,加强航海心理素质训练。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航海心理学等课程,举办心理讲座;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困惑,培养坚忍不拔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适应海上艰苦生活的能力。

[注释]

①张国宏,卢洁莹.职业素质教程[M].北京: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3.

②贾义保.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J].理论月刊,2009(8):129.

③王小海.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J].航海教育研究,2008(2):98.

作者:王潇

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3: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适度多元化奖学助学工作思考

摘  要:国家航运事业的开展对高职类航海专业学生的需求日益剧增,达到供不应求的状态。但近年来,航海类专业生源差异化、多元化特点明显,为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新要求,满足华南地区航运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基于航海类专业学生管理的特点,开展适度多元的奖学助学工作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航海专业  奖学助学  适度多元化

广东省现有注册船员12万人,海船船员超过7万人,90%以上为中职和高职院校培养。据统计,航海类本科毕业在职5年的流失率达到80%以上,但是海员职业市场需求供需比已超过1∶3。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广东提出了打造“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构想,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培养各类航运人才。作为历史上和当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的粤港澳大湾区,其发展规划也将于2018年公布实施,将会进一步巩固大湾区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地位,这必将带来广东航运产业的新一轮发展和对航运人才的更大需求。

但是,由于海员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其中1/3毕业生通过进一步深造、二次择业等途径放弃海员职业,部分上船工作的本科生,其流失率也居高不下,由于高职航海院校的毕业生职业稳定性相对较高,在船工作时间长,已逐渐成为新生代海员队伍的主体。但是,总体来说,受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职业选择等影响,航海类专业学生呈现报考率低、毕业生上船率低、上船后职业稳定性低等现象,这与航运业对航运人才的需求巨大形成极大的矛盾。为确保高职航海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稳定性,就要从他们入校前和在校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因此针对航海类高职学生,一个适度的“奖学助学”政策,对于为航运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促进航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广东省内唯一的从事航运专门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事学院在国家和学校的“奖助贷”政策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展了“差异化”“适度多元化”奖学助学工作。

1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生源具有差异化、多元化特点

我国航海类专业教育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研究生层次齐全,但普遍存在招生难的问题,特别是高职和中职类院校,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一方面,源于社会和考生对于航海类职业的不了解、不重视,普遍存在海上工作危险和艰苦的思想;另一方面,虽然航海类职业收入可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他职业领域的工资待遇与航海类职业差距逐渐缩小。致使航海类高职院校报考率居低不上,并且入校学生来源和组成结构复杂。

1.1 报考和调剂生源差异性明显

每年航海类专业不仅第一志愿报考率低而且报到率低,生源来源中很高比例为调剂生。因竞争压力、家庭条件和对职业的认知,他们对专业兴趣不大,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后转到城市轨道类、经济商贸类等热门专业的比例较高。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因为不认同所修专业而厌学,是大学生主修专业与学习动力相关性的直接表现”。1.2 自主招生和高考生差异性明显

虽然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开展为我国高考改革、高职院校选拔合适优良的学生、培养国家人才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有益实践和探索。但是,这部分学生在学业水平上与高考招生的学生相比,明显落后。但是其报到率明显又高于高考考生。入校后,两种生源的学生呈现出很多差异性,第一,普通高考生学习态度较好,而自主招生学生学习态度较差;第二,自主招生学生与培养与其目标相差较大。

1.3 高职生和中职生差异性明显

2011年交通运输部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规定中专学历的学生毕业后只能报考沿海航区三副、三管轮,导致航海类中职和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方法进行了调整。一方面为增强中职生的航海类职业生命力,另一方面解决航海类高职院校的招生难题,一大批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2015年恢复中职部,开始在海事学院招收航海技术与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班、三二分段中高职班,明确三二分段前三年为中职生,后两年为高职生;2016年后招收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班明确了前三年为中职生,后两年为高职生。现有中职学籍在校生261名。这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厌学心理严重,但是教学高职化和航海类教学专业化造成中职生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极容易影响他们进一步丧失学生动力,从而对航海类专业和职业缺失认同感。

2  航海类专业学生管理差异化特点

航运是一种特殊行业,根据国际公约和国家法规的要求,航海类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证书的要求,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近年来,随着生源结构复杂,特别是航海类专业有中职生和女生的加入,对于航海类专业学生管理带来新的考验。

2.1 航海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管理的差异性

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因航海类职业的特殊性,国内外各航海类高校在对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管理上,普遍采用半军事管理的方式。这对于培养航海类专业学生良好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能够培养航海类专业学生吃苦耐劳、忠于职守的职业素养。因此航海类专业和非航海类专业学生采取“一校两制”的不同教育和管理模式。

2.2 高职生与中职生管理的差异性

高职生和中职生处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教育层次,对于他们的管理不可能完全套用高职生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且在同一个院系、同一个校园,管理难度势必大大增加。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配备经验丰富、有爱心、有责任的班主任和学业指导师,参照航海类专业半军事化管理制定的严格的宿舍和班级管理制度,在学生宿舍区设立“海事学院学生工作室”和“海事学院家校联系工作室”,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执行严格的手机管理和宿舍管理制度,同時也开展文明风采大赛,培养他们树立起足够的信心,锻炼自信,同时挖掘潜力和聪明才智,有利于积极乐观地面对航海类专业学习。

2.3 航海类专业男生与女生管理的差异性

大家一贯的观点就是,航海是男人的事业,所以在我国鲜见女性船员。但是中国女性参与航海活动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而且女性的参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航运人力资源的重要保障。女生生理、心理和性格特征的特殊性,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带来了管理的难题。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事学院根据游艇产业和水上休闲的发展,认为对航海类专业女生是巨大的机遇,拥有航海类专业背景的女生在策划、营销、导游等游艇经济的职业中更具有竞争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航海类专业女生的就业面和确保航海类专业女生的职业稳定性,但是现有的教学体系、课程设计中并未有适用于女生,使其发挥性别优势的课程,如游艇服务、航海专业礼仪等,限制了这部分女生专业发展,因此导致虽市场缺口大,但人才培养不足的情况发生。

3  高职院校航海类学生资助适度多元化思考

高考不如意,加上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偏见,使原本就学习基础较差的高职院校学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没有良好的学习基础,这些学生在接受航海类更加专业、要求更高的新知识时,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对于针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制定奖励制度带来一定的挑战。半军事化管理体制下,压力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但是奖学助学这一动力因素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因此,我们应当探索在传统奖学助学机制下,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度多元的奖学助学工作,提高奖助覆盖面,使每一位航海类专业学生都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对专业的认同感。

3.1 在学业成绩标准上打造适度多元的奖学助学体系

目前,我国各高校建立了以奖学金、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等为主体的资助体系,形式多样,体系完备。但多是建立在以学业成绩、家庭条件为主要评价要素的基础之上。航海类专业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以适度开展以技术技能方向为主要评价要素的奖学助学金,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常态化开展学生技术技能竞赛,笔者认为可以将竞赛成绩与本课程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如柴油机拆装技能竞赛成绩与柴油机动力原理等相关课程进行加权平均排名,形成柴油机课程奖学金。还比如,受航海类职业国际化的影响,同时STCW公约对适任工作语言英语也有着严格的要求,针对航海英语,可以专设航海英语奖学金。再比如,根据学生参与和独立进行创新制造和发明专利,设置创新奖学金等。

3.2 在全员评价机制上打造差异化奖学助学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实施奖学和助学的评价,基本上针对一个班级、一个专业或一个学院铺开,但这3种群体中也具有很强的差异性,正如前文所述,生源来源方式、生源性别、生源层次、生源地造成的群体中个体的发展并不均衡。因此,需要打破群体的限制,将奖助学金的发放工资有针对性地差异化。高职生和中职生的评价差异化,自主招生学生和高考生奖学金评价的差异化,第一志愿生源和调剂生奖学金评价的差异化等。特别值得一提的,国内航海类专业招女生的情况少之又少,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自2016年起,在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专业首招女生,笔者认为可以专设航海女生奖学金,以激励他们安心学习,坚定专业信念。

3.3 在全员育人基础上打造全员评价的奖学助学体系

目前实施奖学和助学的评价主体多是学校或学院的学生管理部门和人员,但是航海类专业必须考虑航运行业对人才的职业需求,因此,在奖学助学的评价中,可以征求航运行业对学生的需求导向。包括邀请海事部门、行业专家和企业的人事部门,参与到评价中来。同时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为航海类专业学生开拓更多的行业和企业奖助学金。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事学院与多家航运企业签订订单班协议,通过订单班发放奖助学金,也是很好的嘗试,来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提高学习的热情。

4  结语

传统的奖学助学工作,不能够有效激发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原有的模式下,部分学生对获得奖助学金失去希望,从而进一步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适度多元的奖学助学工作,将有利于将原有的外部激励向内部激励转化,在发挥其资助功能的同时发挥激励功能,进而推动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更加适应行业的需要,发展成具有国际适任性的新海员。

参考文献

[1] 肖凤翔,商家齐.德国大学生奖学与助学政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7(8):75-80.

[2] 桂媛.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多元化经济资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9):48-49.

[3] 胡晓宝.航海类高校半军事管理模式下的学风建设探讨[J].高教学刊,2017(14):137-138,141.

[4] 陈双秀.高职院校中职生综合素养提升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9(2):40-42.

[5] 姜进.高职自主招生与统考统招生生源素质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46-49.

[6] 王晔.航海类校企联合培养途径创新[J].中国水运,2017(4):60-61.

[7] 陈平.大国航海工匠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4):50-52.

[8] 陈萍,胡瑜.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学习动力[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6):121-123.

[9] 蔡中兴.高职自主招生与高考招生生源基本素质比较分析——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课程,2014(4):29-30.

[10] 胡晓燕,胡国兵,谢雪燕.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生源选拔标准刍议[J].文教资料,2014(33):99-100,105.

[11] 陈新恩,钟聪仕,吴鸿瑞.新时期航海类专业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探讨[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0(2):45-48.

作者:杨颖

上一篇:电子商务概论与电子商务论文下一篇:村镇银行与农村金融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