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理念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微课理念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微课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虽然相关研究成果不少,但是指导具体设计的成果不多。文章以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为切入点,提出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阐述微课情感化设计的定义和内涵。在分析人腦信息加工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由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构成的微课情感化设计三层设计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分别阐述实现本能层设计、行为层设计和反思层设计的具体策略。

第一篇:微课理念论文范文

基于MOOC理念的微课资源网站设计

摘要:MOOC课程在线完全开放,资源由用户自组织,在国际上得到了学习者与教师的普遍认可。在当前国内微课盛行,而微课资源网站较少的现状下,以MOOC课程建设理念设计微课网站,有益于微课的普及与深入应用。文章吸取MOOC课程建设的特点,设计了适合高校建设的开放性强、交互灵活、功能全面的微课资源网站。

关键词:MOOC;微课;网站设计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与Web 2.0技术的发展,“微课”的应用与实践已经遍布全国,许多一线教师都开始尝试自制微课视频,各类网校也推出了自己“微课”的学习视频,学生们也开始积极主动在网络上搜索与自己所学课程相关的微课资源,高校应抓住“微课”流行的契机,积极主动地结合本校专业资源特色,打造校本数字资源库,建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深化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本文拟借鉴国际上目前流行的MOOC建设理念,尝试设计适合高校课程教学的“微课”资源网站。

一、微课资源网站设计概述

“微课”最初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

微课程以其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并解决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具有快餐化、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聚焦化、智能化、娱乐化等鲜明特点,更加适合网络平台的共享与传播,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微课程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因此,高校“微课”网站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能够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建设作为笔者所在高校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锚点,是校内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网站的建设不同于其他商业类网站,要把师生的教学需求放在第一位,避免形式主义,同时要区别于社会微课资源网站建设,体现财经类高校课程特色,立足本校教学,兼顾社会效益。因此,“微课”资源网站的设计,首先从师生需求出发,前期设计着重考虑教师的教学需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另一封面也要能够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平台。在强调资源建设的同时,丰富网站各项教学功能,力图实现资源与教学平台的同步发展,打造成为校内教学资源中心与网络平台,进一步丰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

二、MOOC理念对微课资源网站设计的启示

1.MOOC概述

MOOC,是英文A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中文译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维基百科的解释为:MOOC是由大量参与者经互联网发布并免费开放的网络课程。除了提供传统课程材料,如视频,阅读,和问题集外,MOOC还帮助学生、教授和助教们搭建一个网络互动社区。

MOOC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完全开放性、超大规模、用户自组织和社会建设性的特点造就了其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神话。所有的MOOC课程都是完全免费开放的,这些课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

MOOC课程提倡共享资源,汇集大量用户思想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理念来自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与联通主义的基本观点相对应,Downes等人总结出MOOC课程的若干基本原则。

(1)聚集。在传统课程中,学习内容是由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而在MOOC课程中,大部分内容是动态汇集的。课程为分布在互联网各处的海量内容提供了一个集合点,这些内容会通过网页或课程通讯(Newsletter)等形式聚合以提供给课程的使用者。这些内容是无止境的,学习者很可能不能读完所有的内容,他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学习的内容。

(2)混合。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将课程中的内容和课程外的内容相互混合,将学习者自己的资源和课程资源混合。通常的做法是撰写博客,通过社会性书签记录和分享新资源,参与论坛讨论,使用Twitter发表简短的意见等。

(3)转用。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目标转用聚合的课程资源以及混合后的资源。课程的目标不是让学习者重复课程的已有的内容,而是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学习者可以基于课程已有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编撰新的内容。

(4)推动分享。学习者应该积极与课程的其他学习者以及课程外的所有人分享自己所创作、混合或转用的创意和内容,引起更多的回应和评论。分享的内容可以是新资源、新观点、新见解等。这些内容中有价值的部分也会被课程协调人聚合到课程通讯中。

2.MOOC课程的运行模式

根据李青等对国际上流行的MOOC课程分析,MOOC的一般运行模式如图1。每门MOOC课程都会有一个中心平台(一般会采用Wiki或Blog等简单易用的社会化工具),由课程协调人管理和维护。通过该平台发布的课程信息包括课程概要、内容资源、每周话题、活动通知、组织教师介绍等等,以此组织整门课程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可自由选择论坛、微博、社交网站等个性化学习工具。在MOOC课程中,教师发布话题和活动,协调学习者的讨论,推动学习进程;学习者则通过各种平台和工具,浏览、讨论、完成作业,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一流程对于微课资源网站设计的启发是,微课资源网站不应该只是一个资源的发布、下载站点,应该更加注重教学互动,为师生提供专属讨论区、自由的资源共享权限、灵活的资源分享方式,成为一个集资源分享、社区讨论为一体的教学平台。

三、基于MooC理念的“微课”网站设计分析

1.“微课”网站总体规划

(1)页面风格设计。“微课”网站界面的设计应当以简洁、美观为主,色彩、文字、图片、视频的使用风格要同意,排列清晰有序。网站页面以浅色为主,营造轻松、舒适的页面感受。

(2)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网站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网站帮助系统、资源中心、论坛、检索系统、后台管理五大模块,具体功能结构如图2。

网站的帮助系统主要包括网站使用说明、资源上传规范说明、留言板和论坛版块使用说明,同时提供系统留言板,支持匿名留言,解答用户使用中的疑难问题。帮助系统帮助用户有效操作“微课”资源网站。

“微课”资源中心是“微课”资源网站建设的核心。对资源中心的资源分类依据校内学院系部课程进行划分,这样有助于校内用户迅速查找相关课程资源,同时,在论坛模块以同样的方式划分论坛版块,与资源中心相呼应,并将注册用户的操作信息同步发布,例如,在资源中心上传资源后,会在论坛相应版块自动发布一条带有超级链接的至该用户上传资源的帖子。

资源中心支持所有用户的资源查询、浏览、下载,支持注册用户的资源上传、订阅、收藏、推荐与评价功能,同时通过设置注册用户的角色信息,实现对注册用户的个性化资源推送功能。

资源订阅功能,通过xML语言实现资源库对不同注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推送。一旦网络上传了用户订阅的偏好资源,系统即可以向用户以短信、邮件的形式直接向用户推送该资源。

资源收藏功能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在线资源收藏功能。用户对自己上传、下载或喜爱的资源,可以直接分类保存在用户网络收藏夹中,以便于用户管理自己的学习资源。

资源的检索功能分为分类检索和综合检索。分类检索是用户可以依据资源的专业、年级、学院属性直接进行检索;综合检索中,可以实现以标题、关键字、专业和作者等数据的核心资源属性进行检索。

资源评价功能可以实现用户对“微课”资源的评分、评论,评分结果计入系统推荐功能模块,在首页实现对资源的评分排序推荐。

论坛功能为用户提供交流的平台,论坛版块分类与资源中心的资源分类同步,当资源中心注册用户上传相关资源后,在论坛相应版块也会直接新建帖子,提供该上传资源的链接地址。同时,论坛可以实现与QQ账号绑定,个人发言信息可以在腾讯微博同步广播。注册教师用户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向管理员申请新建课程讨论版块,对版块内讨论内容,教师有权进行审查、删除。

后台管理模块可以对网站的所有上传资源、论坛、网站注册用户进行管理,并且可以实现对注册用户网络学习行为的统计,包括注册用户在线时长,发帖频率,资源上传与下载频率等,并以报表的形式呈现给后台管理员。在网站管理模块中,管理人员的角色划分为网站管理员、教师、学生三个不同权限的组,每组的具体权限划分详见下文“用户角色权限”内容。

(3)用户角色权限

根据“微课”网站的使用对象,将网站用户分为四类:教师、学生、匿名用户、网站管理员。各类用户的角色权限如图3所示。

匿名用户权限包括检索、查询、获取资源,可以对访问的资源进行留言评价,还可以通过网站留言板获得支持。

学生注册用户除了拥有匿名用户的权限外,还拥有以下权限:

资源管理权限:资源的上传与下载、对自己上传的资源进行再编辑,包括查看、删除、修改;对喜爱资源进行收藏,订阅。

论坛权限:用户基本信息维护,参与论坛讨论,申请加入特定教师课程讨论组,向论坛注册用户发送站内短消息,留言版块留言。

教师注册用户除了拥有上述学生用户的所有权限之外,再资源与论坛权限方面还拥有以下特权:

资源管理权限:教师可以对所属学院类目下的“微课”资源管理,包括该学院类目下所有资源进行查看、删除、修改、上传与评价。

论坛权限:教师有权申请设立独立的课程讨论版块,并有权新建用户组,对该用户组学生用户进行管理。例如,教师能够为新建用户组的学生发放学习资料、发送群组消息、推荐资源、管理组内学生上传内容、查看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统计信息,包括学生上网时长、逗留版块、发言频次等。

网站管理员对用户的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学生和教师用户的信息与权限。对网站的资源的管理,包括对于资源入库的审核,资源的编辑、删除;对论坛的全面管理,包括帖子审核、屏蔽、删除、修改;同时也可以查看整个网站注册用户的网络行为统计信息(包括登录次数、在线时长、发言频次、登录板块分布等)。

(4)微课网站运行流程

通过上述功能设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MOOC课程建设理念使用微课网站辅助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微课资源网站发布课程相关信息,包括使用论坛专属版块、教师个人微博、邮件推送等方式,向班级学生提供课程资料(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课件、讲稿等)、布置课程任务、提出讨论主题,学生及时参与互动,自由上传搜集来的各种课程相关资源,由教师审核后发布至网站,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打好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自学的网络课程资源与讨论主题,在课堂与教师展开互动,依据网站平台的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统计信息,对已经参与网络学习讨论的学生,直接回答其学习疑惑;对未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引入新课,讲解要点,布置任务,督促学习,有针对性地区别辅导。课后,再次通过微课资源网站,汇总讨论问题,上传新课任务(如图4)。

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资源网站与教师腾讯微博邮件等方式,自主学习教师布置的新课任务,收集学习各类课程相关资源,并将自己认为较好的资源上传至微课网站,提交教师审核,同时整理学习疑问,在课堂上集中与教师和同学讨论,课后再通过微课资源网站发帖或向教师发邮件解决遗留问题,接收教师新课内容,开始下一单元学习(如图5)。

四、结语

通过本文设计的微课资源网站辅助教师课堂教学,会使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很大的改变,更多的是扮演课程发起人和协调人的角色,需要教师付出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一方面要制作更多的课件与课程辅助材料,录制微课教学视频,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激励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学习对象,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基于MOOC理念的微课资源网站设计,将资源建设的权限完全放开,由网站的浏览者、教学工作者、学习者共同参与资源建设,并由专人负责,不断收集更新互联网优秀微课资源链接,并利用RSS技术,汇集网络相关资源;同时为师生搭建了灵活的网络互动社区,体现了M00C课程建设的理念,但是在师生互动与信息推送方面仍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具体实践工作仍在进行中,在网站的留言互动中,专设了师生网站使用建议与意见,期待在网站运行中得到广大师生的宝贵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推动高校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周艳 李育泽 徐义东

第二篇: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

摘要:微课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虽然相关研究成果不少,但是指导具体设计的成果不多。文章以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为切入点,提出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阐述微课情感化设计的定义和内涵。在分析人腦信息加工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由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构成的微课情感化设计三层设计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分别阐述实现本能层设计、行为层设计和反思层设计的具体策略。实践表明,微课情感化设计的三层设计模型和实施策略具体可行、操作性强。微课情感化设计通过设计“以人为本”的微课来触发学习者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微课的最佳应用效果,是指导微课设计的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微课;微课情感化设计;三层设计模型

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各种基于微型课程视频的创新教学实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铺开。2006年,美国学者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推出可汗学院(Khan Academy,http://www. khanacademy.org),其录制的微型课程视频在美国基础教育领域风靡一时;2007年,美国化学教师Jonathan Bergman和Aaron Sams在萨尔曼·可汗的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针对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微课(Micro-lecture)的概念,并在佛山市中小学中组织了微课大赛;2012-2013年期间,教育部举办了面向中小学教师的“中国微课大赛”和面向高校教师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2013年,由华南师范大学和凤凰卫视合作的“凤凰微课”正式上线。这些事件标志着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微课,正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当前国内微课建设如火如荼,参加微课建设的教师越来越多,网络上微课视频的数量与日俱增,而微课视频的质量却良莠不齐。胡铁生面向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参赛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6%的教师认为微课的设计是微课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34%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是没有掌握微课的设计方法”[1]。然而,国内关于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念的阐释和应用前景的展望,具体指导微课设计的研究不多。笔者从情感的角度入手,借鉴产品设计领域“情感化设计”的思想,提出微课情感化设计的理念。

一、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的提出

随着微课建设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国内教育部门、企业和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微课的定义,如下表所示。

上述定义体现了人们对微课的一些共识:

(1)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虽然微课可以采用其它媒体形式(如录音、图片、动画、PPT等)作为载体,但主要以视频为主。

(2)围绕学科知识点(如重难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制作。

(3)时间短:一般要求时间在10分钟以内,但根据微课的知识内容、授课对象、应用场景的不同,时间的长短可以适当调整。

(4)内容精:精选微课的主题,精心设计微课的内容。

(5)支持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微课可以作为自主学习资源支持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可运行于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种形式的硬件平台。

情感化设计(Affective Design/ Emotional Design)是一种源自产品设计领域的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哲学。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计算机工程师、工业设计家,在其著作《情感化设计》中,阐述了情感在商业产品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倡导在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情感,使产品能够促发消费者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促使购买行为的产生。随着研究的深入,情感化设计已经被应用到建筑及环境设计、软件设计、包装设计和服务设计等诸多领域[8-11]。

情感化设计的理念指导人们在商业产品的设计中融入情感因素,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微课也可以看成一种教育产品。微课面向的学习者具有丰富情感并且渴望收获情感,如果在微课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情感,设计学习者在学习微课过程中的情感历程,那么微课便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在商业产品中广泛应用的情感化设计理念对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必有积极作用,可以作为指导微课建设的一种设计理念。

二、微课情感化设计的内涵

微课情感化设计是基于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在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等环节中设计能够激发学习者积极情感的方案的过程,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微课的应用效果。

1. 微课情感化设计中的“积极情感”不等同于“正向情感”

人的情感根据其价值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负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减少或负向价值的增加所产生的情感,如痛苦、鄙视、仇恨、嫉妒等。学习者在学习时产生的情感,根据其对学习的正反作用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消极情感会阻碍学习者的学习。

一种情感是属于积极情感还是属于消极情感,无法绝对地界定,而取决于其对具体学习场合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学习者处于正向情感状态时,大脑加工的范围拓宽,有利于唤起学习者的好奇心、激发创造力,使大脑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有机体,此时的正向情感属于积极情感。正向情感在特定场合可能使学习者专心于触发正向情感的事情,注意力不集中,此时的正向情感是消极情感。例如,教师在授课前讲述一个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笑话,学生可能会感到“兴奋”,而“兴奋”这种正向情感可能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此时“兴奋”就属于消极情感。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学习者处于负向情感状态时,会感到焦虑或悲伤,其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某个问题的局部而不是整体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此时的负向情感属于消极情感。负向情感在特定场合可以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在一个主题上不分心,并逐步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直至问题解决。例如,当学习者被告知某些常见生活习惯会使人生病时,学习者可能感到“害怕”,而“害怕”这种负向情感会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此时“害怕”属于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

2.微课情感化设计属于教学设计的子范畴

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12]。微课情感化设计属于教学设计的子范畴,既有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同时由于以情感作为切入点,又使微课情感化设计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如下页图1所示)。微课情感化设计遵循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指导,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的设计,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微课情感化设计独特之处在于侧重对学习者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中积极情感激发的研究。如果将微课看成一种产品,那么微课情感化设计更注重产品的用户体验,而教学设计更注重产品的功能。

三、微课情感化设计的三层设计模型

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微课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目标。人脑在处理外部信息时存在“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三个层次的加工水平。微课情感化设计所关注的,就是学习者的大脑在加工学习信息时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根据人脑信息加工的特点,学习者能够感受到的情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本能层的情感、行为层的情感和反思层的情感。因此,微课情感化设计可以分成本能层的设计、行为层的设计和反思层的设计。图2描述了微课情感化设计的三层设计模型。

1.本能层的设计

大脑在接收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对好或坏、安全或危险等做出判断,并向运动系统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这属于人脑本能水平的反应[13]。例如,当人面对有害或者危险的情境时,肌肉会紧张起来以准备奔跑或进攻;当人面对自己喜欢的情境时,通常会放松并享受这一情境。人在本能层的情感反应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在接受外界刺激后会即刻产生。因为大脑无法直接获取外界刺激,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传递信息,所以本能层的设计就是通过给学习者赏心悦目的感官刺激,产生即刻的情感反应,吸引学习者进入微课。

2.行为层的设计

本能水平没有推理,按“模式匹配”的方式进行工作。而在行为水平上,大脑对外部刺激进行了更高级的分析,并能对行为做出相应调整。例如经验丰富的司机在驾驶汽车遇到障碍物时,不假思索便能控制汽车绕过障碍物,这属于大脑行为层的反应。行为层的快感来自顺利完成任务或某事做得很好时所产生的感受,如使用锋利的菜刀切菜时产生的快乐、完美弹奏一曲复杂的音乐作品时产生的快乐。学习是大脑支配的一种行为,学习行为的发生也伴随着情感体验的产生。所以,行为层的设计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顺利、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过程有良好的情感体验。

3.反思层的设计

大脑反思层控制着人的思考活动,如反省、解释、理解和推理等,是人脑信息加工的最高水平。人在本能水平和行为水平上的行为是无意识的,而反思水平的思考是有意识的。例如,人可以在行为水平上无意识地驾驶汽车回家,在反思水平上有意识地思考其他事情;娴熟的钢琴演奏者可以在行为水平上用手指自如地弹奏,在反思水平上与人交谈。反思层的情感是指人在思考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所以,反思层的设计目标是通过激发学习者的思考活动,促使思考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使微课给学习者留下好印象。

虽然人脑信息加工的三个层次有明显的分工,但是这三个层次往往是同时发生,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可割裂的。本能层是情感加工的起点,会受到行为层的加强或抑制。反思层也会加强或抑制行为层,使行为层有某种偏向。三个层次还有时间上的区别。本能水平和行为水平是关于“现在”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而反思水平可以回想过去,思考未来,是“长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四、微课情感化设计策略

下面以首届广东省高校微课大赛一等奖的参赛微课“你的密码安全吗?——穷举法”(http:// weike.enetedu.com/play.asp?vodid=156907)为例说明微课情感化设计三层设计模型的具体实施策略。

1.本能层的情感化设计策略

本能层的情感化设计关注学习者即刻的情感体验,以给学习者带来愉悦的感官刺激,树立微课给人良好第一印象为目标。本能层设计应尽量做到教师语言规范、清晰,富有感染力;教师仪表得当,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和个人魅力;教学场景整洁;视频拍摄美观等。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所以有关教育视频拍摄的规律也适合于微课视频的拍摄。参赛微课主要遵循下列几点策略。

(1)多机位多角度拍摄成组镜头

多機位(一般不少于3个机位)多角度拍摄成组镜头,使微课视频能够提供新鲜、丰富的视觉信息,持续保持学习者对画面形象的注意力。

(2)视频拍摄多用固定画面

固定画面给学习者带来稳定的视觉感受。固定画面对教师有突出表现作用,学习者视觉注意力自然就会在教师身上停留相当的时间,符合驻足细看的日常视觉体验和心理需求。

(3)突出主体,视频拍摄的景别采用中景、近景和特写

人的大脑里存在着一种向最简单结构发展的趋势,即眼睛尽可能使观看对象变得简单,视知觉倾向于把任何刺激以一种尽可能简单的结构组织起来,当刺激样式确实呈简化状态时,观赏的感觉是愉快的[14]。微课拍摄教学场景的景别多为中景和近景,个别为特写。采用中景、近景和特写景别能表现学习者和教师教与学过程的局部,突出主体,其它与主体无关内容被挡于镜头之外,符合视知觉“简化原则”,满足学习者视觉审美需求。

(4)视频拍摄采用“黄金分割”和“斜线”构图相结合

人观看视频产生快感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打破平衡,产生刺激,激发情绪带来的快感,一种是满足需要,恢复平衡,恢复秩序带来的愉悦[15]。“黄金分割”上四个交叉点都是引人注目的焦点,将表现主体内容采用黄金分割律来安排区间构图,画面可以产生形式上美感,使教师讲授场面稳妥平衡。“斜线”构图则能够打破画面平淡。“黄金分割”和“斜线”构图相结合,使平衡与不平衡构图各有其度,画面图像就更有吸引力。

(5)根据自然长度切换镜头

镜头是视频画面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合适的镜头长度可以让学习者的视线在画面上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让学习者充分了解画面提供的视觉信息。镜头应根据自然长度进行切换,即在学习者开始感兴趣时进入镜头,在学习者不再感兴趣时切换镜头。

2.行为层的情感化设计策略

行为层的情感化设计目标是使学习者在发生学习行为时有良好的情感体验,保证学习行为的继续。教师进行微课的教学流程设计时要对学习者的情感反应做出大致的预期,并通过设计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事件引导学习者的情感由一种预期状态转变为另一种预期状态。这可以用“预期情感状态转换模型”来表示(如图3所示),其中:圆形节点表示情感状态,由一个或多个情感名词术语(如平静、焦虑、兴趣等)表示,用来描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不同时刻的情感;有向弧表示情感算符,即由教师发起的,能够引导学习者情感由一个预期状态变为另一个预期状态的教学事件。预期情感状态转换模型包括两条主线——教学流程主线和预期情感状态主线。教学流程主线由教学环节构成,以开始上课为起点,结束上课为终点,中间被划分为若干教学环节。预期情感状态主线从学习者初始情感状态开始,在若干教学事件的作用下,经历若干中间情感状态,到达学习者结束情感状态。教学流程主线体现的是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预期情感状态主线体现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预期情感状态变化过程。

教师首先要根据授课内容设置若干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流程主线,然后考虑各环节需要学习者处于何种情感状态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完成预期情感主线的设计,最后在教学主线的各个环节中,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设计使预期情感状态转换的各个教学事件(即情感算符)。下面以参赛微课为例说明预期情感状态转换模型的具体实践。

微课“你的密码安全吗?——穷举法”主要讲授程序设计中一个重要算法“穷举法”的定义和解题方法。微课的教学流程主线包括引入、介绍概念及例题1(简单)、归纳提升、例题2(复杂)、总结拓展等环节。具体的预期情感状态转换模型如下页图4所示。

微课开始时,学习者的预期情感状态为“平静”。在“引入”教学环节中教师设置一个教学事件“从人们设置密码的不良习惯引入,提出密码安全性问题”,使学习者的预期情感状态转换为“焦虑、兴趣”。在“焦虑、兴趣”的情感状态下,学习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后续环节的开展。“介紹概念及例1”教学环节中设置一个教学事件“编写程序破解教师的数字邮箱密码,并演示破解的真实场景”,使学习者的预期情感状态转变为“兴奋、焦虑、接受”,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归纳提升(重点)”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然后在“归纳提升:归纳穷举法解题方法”环节结束时设置一个教学事件“提问题:如何破解包括数字、字母和特殊符号的复杂邮箱密码?”,使学习者预期情感状态转变为“期待”。“例2破解复杂邮箱密码”教学环节结束后,学习的预期情感状态为“信任、快乐”,接下来的“总结拓展”环节在愉快、热烈的氛围中进行。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中具体的教学事件,把学习者的情感从一种预期状态转换为另外一种预期状态,而每一种情感状态均有效地促进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开展。

3.反思层的情感化设计策略

学习者反思层的情感体验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思考活动。然而反思层的情感化设计又与本能层和行为层的设计有密切关系,只有符合审美,有美好学习体验的微课才能在学习者反思活动中留下好印象。所以,反思层的情感化设计是以前面两层的情感化设计为基础,主要针对学习者的思考活动来研究相应策略。

在线练习、在线作业、在线答疑和在线讨论等各种辅助学习活动可以启发学习者思维,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解决其它与微课内容相关的知识难点,建立学习者与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使学习变得积极、快乐、温馨和人性化。一门制作普通但提供优质的辅助学习活动的微课,可能比一门制作精美但辅助活动糟糕甚至没有辅助活动的微课,更能获得学习者的青睐。可见,提供优质的网络辅助学习服务,是建立微课与学习者情感纽带的一种昂贵却有效的方式,它体现了反思的力量。目前,互联网上各微课平台除了提供微课视频,还提供了相应的教案、教学设计、练习等资源,并开设了评价交流等学习活动,均可理解为从反思层的角度进行了微课的情感化设计。

笔者在微课情感化设计三层设计模型和实施策略的指导下,设计了微课“你的密码安全吗?——穷举法”。为检验该微课的应用效果,笔者将该微课在某高校本科教育技术专业开展应用实践,虽然该微课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是该微课还是收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回访问卷中,多数的受访者对该微课中关注学习者学习过程情感体验的做法表示赞同,并认为这种做法切实有效。笔者的实践表明,微课情感化设计的三层设计模型和实施策略操作性强、具体可行。

五、结束语

学习微课的过程是学习者汲取科学文化知识,享受学习乐趣的成长过程。一节高质量、引人入胜的微课是一件综合体现知识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微课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习者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重视学习者情感体验。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通过设计令人满意、内心感动的微课来触发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微课的最佳应用效果,是指导微课设计的一种新思路。微课情感化设计三层设计模型描述了微课情感化设计需要达到的三个层次的目标,可以作为微课设计的指导模型。微课情感化设计的策略是具体的操作指南,其中的本能层设计策略有助于吸引学习者进入微课,行为层设计策略有助于学习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反思层设计策略则有助于学习者持久地保持对微课的正向情感体验。

隨着微课应用的普及,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必定会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微课的情感化设计伴随着微课情感化的制作与传播、微课的情感化的解读与学习,网络上或将有越来越多“以人为本”的微课涌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部发布“微课”的参评项目及相关要求[EB/OL]. http://dasai.cnweike.cn/?c=main&a=newsdetail& id=4,2013-10-09.

[3]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EB/OL].http://weike.enetedu.com/bisai_fa.htm,2013-10-09.

[4] 凤凰微课.凤凰微课体验版[EB/OL].http://apps.microsoft.com/ windows/zh-cn/app/fff63676-ff1c-4495-b54b-89d7b09b0983,2013-10-09.

[5]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6]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7]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8] 李彤彤,马秀峰,马翠平.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0,20(9):32-34,39.

[9] 童俐.儿童家具情感化设计原则之解析[J].装饰,2012,(2):102-103.

[10] 陈晨.日用品外观的情感化设计探析[J].机械设计,2013,30(8): 127-128.

[11] 梁新春.网络电子书籍设计中的情感化语言解析[J].中国出版,2012,(5):49-50.

[12]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3][14] Donald Arthur Norman.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5] 黄会林,史可扬.影视美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郑炜冬: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58556435@qq.com)。

A Design for an Affective Micro-lecture:Idea, Connotation Model and Strategies

Zheng Weidong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Guangdong 521041)

作者:郑炜冬

第三篇:柔性管理理念下高校校友创业微课的开发策略

摘 要:文章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结合柔性管理理念,提出利用高校校友微课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策略如下:科学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完善教学模式;合理进行课程定位,正确引导学生创业;加强校友资源培育,创新平台扩大合作。

关键词:柔性管理;高校;校友;创业微课

自2002年4月教育部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以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受众数量和普及程度逐步提高,创业教育也从早期的创业竞赛、师资培训、课堂教学、知识传授逐步转变为注重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素质提高以及多元化教育模式。然而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存在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不合理、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特别是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已开展的课程教育理念上依旧处于落后状态,课程形态枯燥乏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何科学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思想,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已成为近年来高校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我国高校已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十余年,但作为教学环节重点的课程设计却不尽合理,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成效。一方面,已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形式单一,高校目前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创业实训、实践体验等创业实践类环节,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细分不够,一般都是《创业基础》之类的课程,很难满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需要。

二是教学师资力量匮乏。创业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人才培养理念还不完善,但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有较高的讲授技能和职业素质,创业实践指导能力更是必不可少,因此高校普遍面临师资力量短缺的现实问题。目前多数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是从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很多教师都是接受了简单培训后就开始为学生授课,課程讲授偏重理论,难以起到真正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

三是教学模式有待完善。创业教育开展的时间偏短,很多高校目前还停留于借鉴、学习和摸索阶段,课程教学也多是依托其他学科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来完成,专职教学研究人员很少。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创业教育除了开设一些创业知识的基础课程外,很多高校将教学内容放入“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中去,还未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而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何制订教学计划和设置课程内容,更是缺乏专业系统的研究,创业教育尚未形成一个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

四是配套保障亟须加强。高校由于办学性质的限制,难以专门设立基金来资助大学生创业,而社会资金为了回避风险,使得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很难拿到贷款,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而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教学场所已经十分紧张,高校也很难拿出充足的场所来进行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工作,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现实中多数高校进行的创业教育还是以比赛拿奖为目的,对个别人员和个别团队扶持力度较大,但对多数创业学生则缺乏相关配套措施的支持。

二、高校实施柔性管理的必然性

第一,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高校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使得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校园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交友不当而被骗入传销组织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高校可以利用柔性管理方式来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力争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第二,符合当前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目前在校大学生是90后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富有创造力,且个性鲜明,有很强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他们对传统的命令式和说教式教育管理方法比较反感,渴望能与教育管理工作者以一种平等的、互动的状态交流,更强调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他们对新生事物兴趣强,但也会先进行自己的判断和观察,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改进工作方法,用引导、激励等柔性管理方法来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第三,合乎当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当代高等教育遵循“以大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柔性管理是以尊重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前提,用非强制的方式来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其自我发展的目标,其更关注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

三、校友创业微课的“柔性”分析

校友创业微课是指按照创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多媒体资源为主要载体,记录校友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校友创业微课作为高校一种特殊教育资源,合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柔性管理的新理念,具有以下几个独特优势。

一是成长经历高度相似。对大学生而言,校友就是学长学姐,自然会让大学生倍感亲切。校友的优秀事迹,他们创业之路的奋斗精神和成长历程,自然也是最容易接受、令人信服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优秀校友创业事迹的学习会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他们会以这些优秀校友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各方面自觉向他们看齐,觉得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校友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自己完全有可能达到和超越这些优秀校友的水平。这种相似的成长经历,可以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是教育形式潜移默化。高校采取创业微课的形式来开发校友资源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符合大学生认识和接受事物的规律,更能够吸引大学生主动去关注和思考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效果自然也更能达到预期目的。

三是校友身份更易接受。大学生由于成长年龄段的特点,有时比较叛逆,特别是对于高校的管理者和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说教,很多大学生一开始就有一种不信任感和抵触情绪,使得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校友不是学校的正式员工,不拿学校的固定薪水报酬,自然就少了一个学校教育者的烙印。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更认为其是学长、朋友、成功人士,而很少会认为其扮演着教育工作者的角色。由校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工作体会来和大学生面对面交流,自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校友创业微课的开发策略

(一)科学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完善教学模式

要开发好校友创业微课,就必须制定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授课对象一般都是在校大学生,授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重点对大学生创业的观念、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和指导。高校应根据不同的授课群体对课程进行分层设置。比如可根据大学生创业的不同阶段分为创业启蒙教育、创业理论学习、创业技能培养、创业仿真实训和创业实践交流等几个部分。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过程中,可以让广大校友参与进来,发挥他们对社会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状况比较熟悉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使高校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社会形势,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创业人才。

(二)合理进行课程定位,正确引导学生创业

校友创业微课开发時必须注意对课程进行合理定位,避免与高校现有的创业教育类课程发生内容上的冲突。由于高校现有创业教育都是由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来讲授的,这些教师一般偏重于理论研究,实践经验较为欠缺,而高校校友广泛分布于企业生产一线,很多都有真实的创业经历,可以有效弥补学校师资队伍的不足。由校友为大学生讲授创业方面的知识,既能发挥校友本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优势,又能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创业。

(三)加强校友资源培育,创新平台扩大合作

要开发好校友创业微课,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校友的积极性,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首先,高校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主动为校友服务的意识,应从促进校友事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力所能及地为校友做好服务工作,将单纯向校友索取变为高校和校友相互合作。其次,应扩展校友联系渠道,拓宽高校与校友的沟通空间。高校应加强校友工作机构的人员配置,建立校友信息资源库,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建立校院二级校友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学院教职员工的力量,发挥他们的人才资源优势,安排专家教授与校友所在企业合作,促进校企合作蓬勃发展。通过组织校友按毕业年份回校聚会,开展有专业特色的交流活动等形式,团结和凝聚广大校友。最后,高校应尽快树立终身教育服务理念,增进校友对母校的归属感。高校可以通过开办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培训班、提供免费网络图书资源、安排专家教授到企业授课等形式,满足广大校友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渴求,为其提升专业素质提供便利条件,促进高校和校友的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李伟铭,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2]冯润民,张洁.柔性管理理念下的研究生德育方式[J].当代青年研究,2006(12):55-57.

[3]叶晓勤.高校学生工作柔性管理浅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7):58-59.

作者:杨东

上一篇:民生新闻论文范文下一篇:科学素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