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学素养的化学教育论文

2022-04-22

现代化学教育的目标已经不是单纯地传授化学知识,而是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特别是现在的中职学生,他们大多数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所以我们在为中职学生传授化学知识时,更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培养科学素养的化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培养科学素养的化学教育论文 篇1:

化学教育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系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化学问题,如食品污染、化妆品污染、环境污染等。能否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取决于公民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因此科学素养是每个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那么什么是科学素养呢?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

一、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之现状

1.总体上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近年来逐渐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不同群体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男性高于女性;较低年龄段高于较高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越高,整体水平越高;城市公民高于农村。

3.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变化显示,近年来科学素养较低的群体的水平有较快提高,特别是女性、受教育水平较低(指受初中教育)和农村公民科学素养整体水平提高的幅度较大,对公民整体科学素养提高影响显著。

4.公民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理解水平较低。

5.公民科学精神比较欠缺,还存在一些相信迷信的公民,青少年与科学精神有关的调查结果出现回落,学校对科学精神的培养还存在较大问题。

二、教育是影响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

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特别是大力发展社会教育,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相衔接,是持续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化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们要改变长期以来只注重学科知识体系,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强调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概念的系统学习,强调知识的占有和积累,而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均衡、和谐发展。要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行为上不断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即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文结合教育实践,试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规定,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具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以及他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能力、思维方式,乃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认知、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精神等”。因此科学素养教育观要求培养的学生是“能理解科学技术并有进取精神的人和主动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分析、探究和处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出科学的判断、解释和结论”的人。

1.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的教育目标,必须注重知识的选取以用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科学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基础性作用。在构建科学知识框架时,我们要用未来的眼光分析未来人所需要的科学基础知识是什么,摈弃“以过去的经验为现在人做准备”的做法,预测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21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科学基础知识,选取那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来说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现代化程度高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的特点具体体现在:能够对于今后的学习起支持作用的知识;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知识;具有文化和教育功能的知识;具有现代化程度高的新知识。

获得最多的知识不是老师以填鸭式“硬塞”给学生的一些似懂非懂的信息,也不是学生毫无意义地死记或是为了考试而机械地掌握的某些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地有意义地建构起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是有利于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对话、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应达到“知识的高丰度、结构化、方法化、现代化、综合化”等五项指标。这样建构知识,才会使学生具有学力,学生才会因习得了知识而变得“聪慧”、有灵气,并为创新、发展、理解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事业及认识科学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奠定基础。

2.注重科学方法教育,积极开展科学探究,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和事实→分析、处理与研究资料和事实(或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发现规律性、得出结论→应用。但我国青少年基本上是通过书本来学习科学知识,并不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概念,而这种学习方式正是造成学生科学素养低下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探求知识,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中获得新知识。充分体验“感性→理性→应用”的科学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并能生成更多的新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等要素,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传统高中化学课程的“接受”式学习相比,新课程积极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咨询、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结合有关的线索作出假设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方案,借助模型、图表、反应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学变化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3.从生活走进化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科学意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科学的世界观,是指人们能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将带来的重大影响,是人们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科学问题的意识。人类社会在文明的进程中,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介绍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生活社会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就人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作出决策和评价,这是培养科学意识的最佳切入点。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亮点,运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规律,发挥教师优势和特长,探索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孙蔚萍.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教学策略.

[4]朱朝菊,彭蜀晋.化学新课程的科学素养观及培养策略.

[5]2003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6]着眼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新课程解析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

作者:吴慧颖

培养科学素养的化学教育论文 篇2:

化学教育中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科学素养

现代化学教育的目标已经不是单纯地传授化学知识,而是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特别是现在的中职学生,他们大多数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所以我们在为中职学生传授化学知识时,更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此,在对中职学生的化学教育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教学途径,结合化学课程所特有的资源和中职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让中职学生的科学素养取得更大的提高。

一、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职业中学的学生中考成绩不够优秀,主要是他们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了他们学习上的被动局面。比如成绩跟不上,文化素质差,对学习知识缺乏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不能很好地完成。改变这样的局面,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着手,重新点燃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介绍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进行化学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让化学课程“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因为化学课本上有很多化学知识都是可以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的,只要教师在备课时多考虑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会发现原来身边还有这么多丰富的素材可以用于教学。比如,生水果和熟水果放在一起会加快生水果的成熟,把烧热的银首饰放到酒精里会发现银首饰变得光亮如初,还有如何鉴别有毒和无毒的塑料以及毛料和纤维料的鉴别方法,等等。通过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介绍,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深深地感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中职学生切实体会到学好化学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使学生掌握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

1.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差,他们在实验方面的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首先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保证实验技能的训练质量。其次,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多鼓励和指导学生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动手实验和设计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重视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所以,通过化学实验使中职学生从中掌握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2.深化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通过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化学实验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途径,教师也可以创造一些情境,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一下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通过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大胆想象,认真观察,细致分析,准确判断,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重视化学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科学思想水平

化学学科的发展史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奋斗史,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穿插讲述中外化学家的奋斗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并树立不畏艰难困苦、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最终战胜困难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精神。

比如,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制碱业的垄断,毅然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到祖国,克服重重困难,发明了享誉世界的“侯氏制碱法”。1965年,我国首次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为探索生命起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轰动了世界。还有,国外的诺贝尔、居里夫人等伟大的化学家是怎样经历无数次失败,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各种艰难挫折,最终获得成功,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对中职学生如何面对困难挫折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利用化学教育来培养中职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通过化学科学知识、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思想、几个方面来进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和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值得化学教师不断摸索和总结,并付出不懈的努力,采取切实的行动,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罗红

培养科学素养的化学教育论文 篇3:

谈化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 要:科学素养是一个专有名词,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出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素养的内涵也不断的丰富,内容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科学素养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对科学方法和规范的理解;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生活受到科技影响的理解。本文将就化学教育和科学素养的关系展开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育;科学教育;科学素养

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正从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传统教育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表现出了重理论、轻过程、重结论、轻实践的特点,很难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因此在化学教育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能够在获取必要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化学技能,实现全面发展。

1科学素养概述

科学素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第二是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研究的过程,第三是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必须满足上面三个方面的要求,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水平。科学素养的内容是较为丰富的,包括了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科学理论、思维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等。要培养学生的科学需要,需要满足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是要重视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和社会问题;第二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才能主动自觉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第三是科学素养的内容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和扩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环境中科学素养的内容同样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应坚持的原则

原则有:①创造性原则,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人才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育活动也为学生进入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充分实现自身价值;②主体性原则,传统化学教学一般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传授解题技能,在教学中学生非常被动,而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之一,只有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科学性原则,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科学性,要在满足学生对化学知识技能的需求上,紧随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教学内容应系统、正确的反映出化学技能和化学知识;④思想性原则,也就是在化学教育中,也要恰当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⑤实践性原则,理论实践相结合、理论应用于实践,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目前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化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化学试验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化学原理和化学概念。

3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

3.1利用化学概念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抛开科学知识谈科学素养显然是不现实的,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这连个方面决定了学生能否顺利的开展科学活动。对于化学教学,其骨架是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也是培养学生化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必需条件。传统化学概念教学,注重让学生抠概念、背定义,教师只是简单的解释概念或者定义,就直接让学生练习解题。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基本原理、概念的理性知识和元素、化合物的具体物质交叉讲解,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則,这是化学教学的科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恰当的将化学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如环保、健康、保健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的重要作用,并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学习中。

3.2通过化学实验培养科学素养

化学实验是验证化学结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实验中,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会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是锻炼学生意志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之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还能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学教学中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两种方式,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重视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进行演示实验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观看到灵活、规范、熟练的实验操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灵活改变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让学生从实验中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例如在焰色反应的实验教学中,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操作,很难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如果对实验进行改进,使用含有金属离子的盐溶液进行实验,能够明显的观察到火焰的颜色,实验效果较好。

3.3利用习题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基础,因此可以将化学习题作为化学知识的载体,进行化学思维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敢于思考。对于化学习题教学,应该精选习题,可以选择开放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督促学生认真审题,防止审题不清导致的错误;积极思考多种解题方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鼓励学生自己编写习题,提高思维的基础性和多样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之一。

4结束语

综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科学素养必将成为人才的重要能力,在化学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充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钟立.科学素养中化学素养的探析与培养[J].化学教育,2013,(11):62.

[2]李阳.高中生化学科学素养测查的初步探索[J].化学教育,2007,(07):20.

[3]王后雄.文化视角下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9):112.

作者简介:

祝健波(1979—),男,重庆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作者:祝健波

上一篇:重管轻育模式班主任德育论文下一篇:国内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