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美声唱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是歌唱技巧的表达形式,其演唱表现在艺术表达中极具生命力和表现力。当前,我国学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注重培养学生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培养两种演唱技巧的互补发展。

第一篇:美声唱法论文范文

探讨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及发展

摘要: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声乐与代表着西方现代文明的美声在唱法上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两种唱法进行相互借鉴,必将会为听众带来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本文首先介绍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异同点,然后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的相互借鉴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族唱法 美声唱法 相互借鉴 发展趋势

民族唱法讲究“情、气、养、象、字、声、味”,美声唱法讲究“实、亮、纯、松、柔、拢、活、通、圆、深”,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学习和融合,能够弥补各自唱法的缺陷,使得唱法更加地完美。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点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同点

1.重视语言

一首歌曲由语言和曲调两大因素组成,其中语言尤为重要。在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中,强调歌曲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如果声乐失去了民族语言的支撑,那么民族的声乐艺术也将不复存在。在美声的教学中,要求音乐以歌词为主,节奏和声音为次,在歌唱时要保证元音纯正圆润、辅音清晰。

2.强调呼吸

在传统的民族唱法中,将丹田分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指的是两眉之间,又称作“天”,中丹田指的是脐上胸下处,又称作“气”,下丹田指的是脐下三指处,又称作“地”,强调“天伏地,地伏天,天地贯通,气走丹田”,这正与美声唱法中的“头腔共鸣”、“横膈膜处”、“小腹收缩处”相符合。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不同点

1.发音的运用

民族唱法以我国汉字的发音为基础。汉字分为四声,同时在发音时还有唇、齿、舌、牙、喉五个器官和配合协调,使得吐字更加得字正腔圆。民族唱法的发音特点是:宽咬字、靠前咬字、横向咬字,发音服从咬字,比较具有韵味。

而美声唱法是以意大利语为基础的发音,发音和因素都比较简单,每个音节字只有a、e、i、o、u五个元音以及二重、三重原因构成,发音风格讲究连贯,后一音节的起始辅音可以连接前一音节的结尾辅音。美声唱法的发音特点是:竖咬字、窄咬字,咬字服从发音,声音的共鸣效果比较好。

2.演唱方式

民族唱法在演唱的同时还比较重视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表演,提倡演唱和表演完美结合。演唱者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从而使得歌唱者的表演能够更好地感染观众。但是在美声唱法中认为,演唱者过多的动作是多余的。所以在美声唱法中主张演唱者进行单一地演唱,仅仅通过歌声去感染观众。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

(一)民族唱法向美声唱法的借鉴

1.借鉴声部划分

在美声唱法中,对声部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根据男声和女声的不同,声部分别划分为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其中,每个声部还可以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民族唱法也应该加强在声部划分方面的重视,演唱者音色和音域的不同既受到演唱者声带的长、宽、厚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演唱者共鸣腔形状和大小的影响,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人声可以划分到不同的声部,从而使得演唱者的嗓音发挥得恰到好处,同时也使民族唱法得到了完善和提高。

2.借鉴整体共鸣

整体共鸣是美声唱法最鲜明的特点,整体共鸣要求呼吸和高声的发音能够达到完美的协调,利用声带和气息的震动,带动头部和面部的腔体形成共同的震动。民族唱法通过借鉴美声唱法中的整体共鸣可以使发音变得更加的圆润和集中,使得音色和音色变得统一,既保留了民族唱法中意境浓重的优点,同时还增加了歌唱的气势。

(二)美声唱法向民族唱法的借鉴

1.借鉴字正腔圆

字正腔圆是民族唱法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对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个高度总结。演唱者在演唱时对字音的细致和端正有着严格的要求,将字正腔圆的发音特点运用到美声的发音中,汉语的演唱与美声的声腔相结合,使得元音的连贯性特点更加地突出,美声的发音也变得更加得细腻和精妙。

2.借鉴意境美

民族唱法讲究意境美,演唱者通过演唱,将真挚深沉的情感含蓄蕴藉地表达到了歌曲中,使得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实现了情景交融。美声唱法则可以借鉴民族唱法的意境美,将演唱者的审美情趣和索要表达的情感融入到所演唱的作品中,提高作品的审美层次。例如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吴雁泽、戴玉强、阿宝三人分别利用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原生态唱法进行演唱,虽然人使用不同的演唱方法,但却演绎出了共同的意境美。

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自从我国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的音乐文化不断涌进中国,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经过多年的交流和融合,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传承亲切、亮丽、柔美、传神的民族风格的基础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正在朝着多元分流、多种演唱模式并存的方向发展,既保证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又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中西结合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保证不被时代所淘汰。目前,我国的民族唱法正在逐步朝着中西结合的方向发展,在保留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又汲取了美声唱法中的艺术技巧。虽然两种唱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却也是相互练习相互依存。民族唱法在保留自身优势和风格的同时,要积极地借鉴美声唱法中的演唱技术,真正地实现中西结合,促进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

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正在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同时,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随着人们对精神层次更加强烈的追求,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互结合,实现共同进步已经成为了两种唱法发展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丽娜,郝宝珠.高师声乐教学中关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之探究[J].人民声乐,2010,(09).

[2]胡晓杰.浅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特点及相互借鉴与融合[J].北方文学(下旬),2012,(11).

[3]郝晶华,徐寅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音乐创作,2013,(06).

作者简介:

刘虹:天水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

作者:刘虹

第二篇:论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

【摘要】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是歌唱技巧的表达形式,其演唱表现在艺术表达中极具生命力和表现力。当前,我国学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注重培养学生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培养两种演唱技巧的互补发展。学校学生正处于接收知识的阶段,其对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两种演唱技巧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且学生更富于创新精神,更能够探索和发现“民族唱法美声化”和“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技巧和途径。因此,注重学生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技巧的互补发展,不仅能培养更加优秀的演唱家,也是发展和丰富中国音乐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中国声乐艺术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歌唱技巧;互补发展

一、引言

音乐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音乐可以是一个民族品格的反映,也是一个时代心声的体现。音乐神韵不一,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而在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中,自然人声是最独特也最为丰富的音乐形式,其表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我国音乐领域,通常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作为声乐演唱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也得到了社会和世界音乐领域的普遍认同。毫无疑问,这三种演唱方法有不同的演唱技巧,也被不同的群体所喜爱,但是其在表达声乐艺术魅力方面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民族唱法不仅继承了传统民族唱法的特点,同时也吸取了美声的科学技巧,使这种民族唱法有了它独特的声音状态,借鉴不是全部拿来而是要有尺度,这样才能不丢失我们原有的重要的东西,使民族唱法技巧越来越科学和成熟,让它受益于更多的从事声乐的人们,要促进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互补发展。

二、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界定

1、民族唱法的界定

从远古时代至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文明的音乐文化,流芳了众多优美动听的民歌,从风、雅、颂到今天的新民歌,无不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唱法就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以及汉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和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这种语言特点、歌唱习惯、格调曲调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而形成的。

2、美声唱法的界定

“美声唱法,即优美的歌唱,并兼有美丽的歌曲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因此通常又可译作美声唱法、美声学派。”这种演唱风格及歌唱方法形成于世纪的意大利。美声唱法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正常的男女、高低各声部逐渐完善,演唱技巧也脱离了单纯炫耀、追求形式的旧传统,进而注重刻画人物、抒发感情、表达音蕴。

三、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歌唱技巧的分析

1、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

(1)呼吸

歌唱的呼吸在理论上分为胸式呼吸方式、腹式呼吸方式、胸腹式呼吸方式三种,但这三种呼吸方式被学习歌唱的人群应用最多的就是胸腹式呼吸方式。练习方法:快吸慢呼,把气吸进身体后,轻轻咬住牙齿,然后慢慢的发出“思”的音,身体保持住吸气的状态,不要因为发长音而僵硬,感觉吸着发“思”这个字,要尽量把字音发的长一些,反复练习使气息变得绵长而轻松。也可以用心里默默算数的方式练习气息,将气吸进身体后,心里默默数数字,要轻松而缓慢的进行练习,吸气一定要自然,柔和,呼气一定要均匀。此种呼吸方式从形象上使歌唱者显得放松而高雅,易于歌唱者找到歌唱支持点。

(2)共鸣

共鸣所产生的作用在于它对声带所产生的基音,进行了再加工和扩大,起到了美化和润色的结果。共鸣对于音量所做出的贡献,要比呼吸所提供的要重要的多,也比声带所做出的贡献要大。良好的共鳴会使歌唱当中的声音,情感和咬字更加增色增彩,由此可见任何洪亮,圆润,悦耳又具有穿透力的声音,都要建立在良好的运用和发挥人体共鸣器官作用的基础上。在歌唱中我们一般将人声分为高声区,中声区,低声区三个声区。在学习民族唱法中,要发挥好各声区共鸣的特点。使共鸣区过渡混合相连。在演唱时,由于各声部受其发声器官条件以及声音性质等多方面的局限,所以我们运用共鸣的时候,形成了不同的特征和规律。

(3)咬字

作为一名从事声乐专业的人来说,字正腔圆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专门开设的表演台词课也是为发音和咬字不够清晰的学生做修正的,要想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首先要培养正确而良好的发音习惯,把错误的咬字习惯改掉,要正音正字。民族唱法的语言和咬字特点是以汉字的习惯为基础,讲究语言的韵律,强调咬字的过程,要字头出声,字腹引长,字尾收声归韵。歌唱中的咬字要比生活中的咬字要重一些。

2、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

(1)呼吸

美声唱法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就是呼吸。换句话说,科学的、正确的和规范的呼吸时歌唱家演唱中产生完美共鸣的重要条件。只有规范呼吸,演唱者才能在演唱过程中合理运用嗓子。在美声唱法中,要求演唱者要具有灵活自如调配呼吸的能力,要具有饱满的气息支持,才能完美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才能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通常情况下,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者要掌握胸腹混合式呼吸,演唱者在吸足气之后,要做到双肋扩张或者膨胀,再通过小腹收缩促使心脏横膈膜上升,保证演唱者能自如控制气息。

(2)发音方法

发声是演唱的基本元素,通过人类运用意志控制自身发声器官,能够促使人类声音的变化,而形成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因此,发生在美声唱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类发声要形成美妙的音乐,就要学会运用艺术手法对声音进行处理,而“真假声”适度混合是美声唱法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处理方法。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处理混声,如应该从哪个音开始,并且要学会随着声音的高度调整混声的内容和多少。规范合理的混声,不仅不会伤害的演唱者的嗓子,还能拓宽人类音域,从而促使演唱者发出更为饱满和圆润的声音。

(3)共鸣

受人体身体调教和结构限制,人类声带所发出的声音是比较单薄和小的,在演唱过程中,共鸣的作用就类似于音响的功放功能,具有把人类声音美化和扩大的作用。只有合理运用共鸣,才能完美表现艺术作品,才能被称之为歌唱的声音。演唱中音色的不同变化及音色的好坏,也需要依靠共鸣的合理运用才能实现。美声演唱过程中,要做到头声于喉头的平衡,要处理好演唱中的气息问题,才能做到灵活运用共鸣腔的目的。

四、结语

当前音乐界,“民族美声化”和“美声民族化”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同时掌握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两种歌唱技巧是具有现实可性的。我国声乐理论界也就两种唱法的互补发展有一定的研究,本文在对前人优秀研究成果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也探讨了歌唱者同时掌握两种歌唱技巧的可行性,希望能为声乐歌唱技巧研究发展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 柏林林. 论民族声乐教学中唱法与风格的掌控能力——马秋华教授声乐教学多样性现象思考[J]. 音乐创作, 2011,1:78-80.

[2] 欧璐莎.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对戏曲音乐的吸收[J]. 音乐创作, 2008,3:102-104.

[3] 杨丽华. 声乐表演中如何树立良好的台风[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4,9,6,3: 231-233.

[4] 冯 锐. 论歌唱心理中个性因素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作用[J]. 戏剧之家, 2010,4: 145-146.

[5] 刘大坚. 论“信天游”风格构成的三大要素[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1:190-192.

[6] 周淑真. 试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问题[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6,4:167-168.

【作者简介】

齐晓文(1969—),女,汉族,辽宁锦州人,本科学历,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

作者:齐晓文

第三篇:中学声乐“美声唱法”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美声唱法是一种科学、规范的演唱方法,它对其它各种演唱方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传统的中学声乐教学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训练方法上存在误区,扭转思想误区,采取运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帮助中学生提升美聲唱法的训练效果是本文意旨所在。

【关键词】中学声乐;“美声唱法”;思想和训练误区;教学实践

一、从思想上改变对美声唱法的错误理解

一方面,因为我们的学生在平常生活、学习中接触美声唱法太少,没有从根本上真正去了解和欣赏这种唱法。从而只是简单地认为美声唱法就是压着喉咙在唱,声音听起来像“鬼叫”。造成这些原因主要是平常学生听流行歌太多,因为流行歌唱起来很随意,不像美声唱法严格的要求声音位置、共鸣、穿透力、气息支撑等。学生在学习初期可能不容易接受,这时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正确去引导,多找一些优秀作品边欣赏边给他们分析讲解。平常多为学生示范,鼓励他们要敢唱、不要怕别人笑(因为笑你的人根本不懂)让学生从心理上放下包袱,走出自己的阴影。如,学生小健来自农村,本身性格比较内向,初中时没有正规的音乐老师上课,所以从没听过什么是“美声”。高一时经常跟笔者说“老师能不能不这样唱?”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样唱很难听。经过三年慢慢的学习后,他才逐渐改变了思想,感受到“美声”的美,因此喜欢上了“美声”,后来参加2003年音乐高考单考术科,上了四川音乐学院。

另一方面,声乐是由声带发声,歌唱者用身体来作为“乐器”的,这种“乐器”包括人体的很多器官。歌唱时需要这些器官同时协同工作、各负其责。而这些器官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对声乐教育和技术有着许多不同的主张。作为声乐教师应该从理论上正确引导学生,唱法上传授他们的自我感觉,这种感觉应因人而异,而声乐学生要想获得正确的唱法,根本在于刻苦训练中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感觉。

二、呼吸的奥秘和正确运用

“谁懂得呼吸的奥秘谁就懂得歌唱”道出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帕瓦罗蒂曾说:“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会破坏嗓子。”也说出他关于呼吸的体会:气息支点主要在横膈膜,吸气时横膈膜的肌肉像一条带子,从前至后围成一圈,非常有劲地扩张,像便秘的人在蹲桶时一样的感觉。小腹往外鼓出,吸足气息,胸腔要全面扩张,喉下的胸口有个明显的支点。发声呼气时,横膈膜往外强有力地扩张,里面有一股反作用力形成一条“声柱”往上升起。“声柱”经过胸腔产生共鸣,再通过喉头声带,连接在面部的共鸣。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气息练习:1.“狗喘气”,狗可整夜地叫,每一声都是那么响而且不会哑嗓子,它气息的运用是可借鉴的。做这个练习时要下降喉头,打开喉咙,横膈膜始终保持往外扩张,气息一进一出,一口气要练十来分钟;2.把气息吸满,气息支点往外保持,口不用张开,舌尖顶着牙齿控制气息,慢慢数一、二、三……3.吸满气,气息支点保持住,往外缓缓的呼气,尽量地把时间保持长一点。

呼吸不正确在我们平时教学中经常遇到,如排练合唱时,一个合唱队少则30人,多则60甚至100人。如果呼吸不好、换气不统一,整个合唱都会乱。同一个乐句,你在这里换气他在那里换气,不仅同一声部难以统一协调,整个合唱就会乱、不和谐。因此,在排练初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整个合唱队的呼吸和换气的统一协调,只有做到这样,以后的歌唱才能唱得流畅自如,它是唱好歌曲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三、关于“关闭”与“集中”,“打开”与“共鸣”

“关闭”是指单一的声带缩短——变薄机能动作,它所产生的声音效果是集中和明亮;“集中”则是让声音“聚集”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在歌唱中随着旋律的进行就形成一条线,那就是声乐线。它把原本不同的声区统一为一个整体。掌握这个技巧可用以下方法训练:用闭口哼名(嗯)找到这个“点”,起音时声音要放在门齿后面,轻轻唱去体会怎样“聚集”在“点”上。找到“点”后大牙可以随意张开,如果这个“点”一直是“贴着”的那就证明声音是“集中”的。2006届我的学生李柱光声音就是“散”,平常唱歌音量很大,但是声音不“集中”上不了头腔。这也是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单一的认为音量大就是美声唱法。总是很用力唱去追求音量,结果总是说喉咙痛。对于这种情况,我会让他轻轻的“哼”唱:可开口也可闭口,开口用“咪”或“依”;闭口就用“嗯”哼名,而且强调这个阶段不能唱高音。通过两年刻苦训练,2006年考上了星海音乐学院社音系,声乐考了81.5分。

“打开”在声音中就是打开共鸣腔。即“头腔、胸腔、腹腔”三大腔体同时打开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音响”,唱时感觉整个面部张开,后脑勺有一种抓力;整个胸腔像拉手风琴一样被拉开;利用“打哈欠”来获得歌唱的共鸣,“打开”与“共鸣”的作用都是打开共鸣腔。“打哈欠”可有效地帮助获得理想的“共鸣”,那是因为“打哈欠”时,鼻咽腔、喉咽腔、口咽腔的状态都是兴奋扩张,喉头能够自然下放。

四、发声练习的具体实施

(一)气息:分析学生对气息的错误理解(误区):1.在歌唱中认为自己“没气”,这是很多学生普遍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其实不是“没气”,如果没气那就是死人了,而是没有正确的、有效的控制好气息;2.“气小”认为量不够大——自己“不够气”,也是一样,对气息控制不好或“漏气”都会导致“不够气”。正确的练习方法是:吸入的气息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就像吃饭一样,吃多了会胀肚子,吃少了会饿肚子。所以适量的吸入气息就行了,那么怎样才叫适量呢?——能很好地完成所唱的这个乐句,小腹微微向外扩张,可用“吹气球”来做比喻。

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不少,如学生小婷,因为长得瘦小,身体比较单薄,总是认为自己唱歌不够气,所以不喜欢上声乐课,对自己没信心。了解到她有这些想法后,针对她和与她类似的学生,笔者特意为她们制定了一套方法:让她们每人准备一个气球,每天练习吹气球:1.即把气球吹满气后马上又把气放掉;2.把气球吹满气后慢慢的把气放掉。向她们解释其实歌唱时的气息也是一样的原理,并亲自不厌其烦地为学生作示范。经过三年刻苦学习和努力,慢慢地解决了气息问题,自己也越来越自信,于2009年考上了嘉应学院,声乐考了79分。

(二)声音的位置:声音的位置具体要求在“哪里”,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每个人的体会、感觉不一样。所以只能靠每个人的听觉和感觉分辨,因人而异。大致来说是:眉心以上。很多人认为用嘴来说话,所以声音是从嘴里发出,但我们歌唱的声音与平常说话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时我们需要建立“嘴”在眉心的歌唱感觉。在此同时,还需建立“头腔、胸腔、腹腔”三大腔体的连通(统一)——三大腔体之间好像有一条小小的水管连着;腹腔的气息控制(缓缓)好后,声音及从头腔(眉心处)均匀发声,而且声音集中有力——“不大、不散”。有人认为声音越大越好,这是误解。虽然“美声唱法”听起来是音量比较大(相对来说),但其实它要求的是声音集中、有力和极强的穿透力。

(三)辅助练习:用“咪”“依”吆喝似的练习。好处在于学生易懂,容易找到声音的位置和声音的集中(贴着唱);加入开口音“吗”“啦”,如“咪吗”“咪啦”。目的是:在“贴”好,唱好闭口音的基础上练习开口音。因为开口音“开口”不容易唱好,声音位置容易掉下来和声音不集中(散了),也容易漏气。所以在练习开口音前必须先把“闭口音”练好,掌握了“闭口音”的唱法就容易把“开口音”唱好。

综上所述,中学声乐教学中,由于中学生的特殊性——思想认知不够、身体机能不够成熟、甚至声区变化、整个周边环境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的教导。在教学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加以解决,因为美声唱法是一种科学、规范的演唱方法,它对其它各种演唱方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要想练好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和用心去摸索和体会才有可能获得。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2.

[1]田玉斌.美声歌唱艺术新说[J].歌唱艺术.

[3]周小燕.声乐教学[DB/OL].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吴学祥

上一篇:财政建设论文范文下一篇:乡村治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