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唱歌气息及发声的基本知识

2024-04-08

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唱歌气息及发声的基本知识(通用6篇)

篇1: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唱歌气息及发声的基本知识

就中国目前声乐发展的形式和情况,早在86年左右就已经形成了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下面我们就来介绍这三种唱法气息运用以及发声方法的基本知识。

1、美声唱法:它是国外的声乐艺术,17世纪由意大利歌剧逐渐形成的。它可以在很大的剧场演唱,而且不用电声的麦克,直接穿透乐队来演歌剧。这就要求在唱法上要非常的科学。世界各国都在学美声唱法,而且公认这种唱法非常的科学。三十年代和我国解放后,高等院校的声乐教育主要是美声。(合唱主要运用美声唱法)

2、民族唱法:(一)来源:它是由传统艺术逐渐发展演变过来的。(1)是来源于中国戏曲和曲艺(戏曲有三四百种,以唱、念、坐、打为特点。曲艺又叫说唱,是以说和唱结合的叙述性的形式和特点。(2)是来源于民歌(它分为山歌、小调、号子。直接来自于民间,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二)定义:在继承和吸收传统的戏曲、曲艺、民歌这三种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性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混声唱法,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声音更圆润、亲切。

3、通俗唱法:又叫流行音乐、流行唱法,是指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曲所运用的表演手段。演唱是主要使用中、低声区,凭借麦克风演唱。

一、唱歌姿势、面部唱相、放松问题(一)姿势:头正,眼睛平视,面部和颈部肌肉放松,下巴内收。挺胸,略向前倾。两肩、双臂、手自然下垂,放松。肩膀向下、向后展开,这样有利于胸部的扩展。背部的脊椎骨始终要有向上、下两端延伸的感觉,即脊椎要立起来,但注意整个后背不要像铁板一样,那样整个脊椎会僵硬,把用力点放在腰椎上,即把力气用在腰椎上。两脚自然分开,或一前一后站稳,脚底 要有向上充实的感觉。整个人处在即积极又放松的状态。

(二)面部唱相:眼睛有神,不要皱眉,脸是打开的,面带微笑,脖子到头顶都是自然兴奋的。双唇自然放松,嘴型是在自己的基础上以自然的微笑状态打开就够了。

(三)放松: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就是说在歌唱状态下放松(简单的说,该放松的放松,不该放松的不要放松。)放松并不等于松懈。(例如:塌胸、驼背、脚站不直等等。)

二、唱歌发声的器官

包括呼吸器官(动力)、发声器官(振动体)、共鸣器官(共鸣器)、吐字器官。

(一)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咽、喉、支气管、肺、胸腔及隔肌(横膈膜)。呼吸原理:胸腔有左右两个肺(肺本身没有扩张和吸气的能力),胸腔里有十二对肋骨(上小下大)。横膈膜在第五大片。它把胸腔和腹腔隔开。吸气时,空气由口、鼻,经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部。这时,肋骨扩张,横膈膜下降,整个胸腔向下伸展,容器增大。呼气是,肋间肌肉放松,胸廓容积缩小。

(二)发声器官:发声器官由喉头和声带组成。喉头:位于颈前正中部。上连舌骨,下接气管。

声带:喉头中间有两片对称而有弹性的韧带。气息经过气门,击起振动,声带就闭合挡气,发出声音。声带在不发音的状态下是张开的,在发低音时半张,发高音时闭合。

(三)共鸣器官:包括头腔、胸腔、口腔。

头腔:处于硬鄂以上,包括鼻腔、鼻咽腔、额窦、蝶窦。

胸腔:处于喉头以下,包括气管、胸腔等

口腔:中间部分,包括喉咽腔、口咽腔和口腔等

(四)吐字器官:包括唇、齿、舌、牙、喉、腭(软腭和硬腭)。

三、唱歌的呼吸

日常生活的呼吸是一种自然生理运动,它是下意识进行的,而歌唱的呼吸则是一种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控制的呼吸运动,是有意识的,这种呼吸运动要靠后天去培养,必须进行专门的训练,其目的是不仅要获得大量吸入空气的能力,而且要以一种有意识的控制力量呼出气体,从而保证声音的圆润流畅和统一纯美。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最终实现歌唱机能调节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正确的歌唱方法一定包含着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是歌唱发生的动力和基础,没有呼吸的歌唱只会是一纸空谈。但对从来没有进行过声乐训练的教师朋友要掌握正确的歌唱呼气存在着困难。怎样感受歌唱的吸气?怎样的吸气是正确的?

唱歌的呼吸

胸腹式呼吸:借鉴美声唱法。即横膈膜和肋骨联合呼吸。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肋骨向周边扩张。气吸入丹田(即肚脐眼下两指)。它合乎生理机能规律,有助于脊椎两柱的扩张,吸气量比较充足,跟歌唱状态能协调一致,得到全身唱的效果。

要求:吸气动作快,外部动作小,动作平稳而轻巧。注意气不要吸得太深、动作太僵,这样声音容易发沉,发闷。)体会睡觉时的吸气。用的是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肯定失眠。合唱的呼吸:

1、整体性的呼吸——即全体合唱队员同时呼、同时吸、同时换气,数十百人都如一人,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呼吸。

2、声部性的呼吸——即以声部为单位呼、吸、换气,常用在复调作品中。

3、循环性的呼吸——即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深浅长短作不同时的呼、吸、换气。整体声音延连不断,从而做出各种力度、速度、色彩的技巧变化。

四、微笑(容易获得高位置)

微笑就是笑肌抬起来歌唱(一抬笑肌后,整个歌唱的通道缩短,整个声音往前走,可以获得声音的明亮流畅,更容易获高位置。)注意:(嘴放松,不要与呼吸脱节)(唱完歌后,感觉两狭有点酸、累,那就对了。)

五、唱歌的喉咙状态(开喉吸气)歌唱发声中,打开喉咙和喉头位置的正确与稳定是极为重要的。

(一)喉头位置:将喉头放在向下的吸气位置,或深呼吸的位置上。(卡鲁索曾经说过:打开喉咙只需依靠呼吸的一点力度,而不需要使人察觉到张大着嘴。)

(二)打开喉咙:指口、咽腔的打开。即“半打哈欠”的状态。打哈欠的要领:首先注意鼻、口同时吸气,打开喉咙,气从喉头那下去颌关节向上打开,下颌是松的,挂着的。抬上颌的同时,硬腭和软腭抬起来并保持住。当然,吸气时,鼻腔是打开并保持住的,舌位和嘴唇放松,是积极的从里面带动外面打开。越到高音,喉头更通畅。

六、唱歌的通道

在歌唱训练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是“U”通道。即后通道、全通道(用比喻来讲,就是在耳朵后边,裤线的后边)

“U”通道的好处:(1)上下比较通畅。(2)声音容易进入头声。(3)气息跟头声下边容易连成一条线。

金铁霖教授曾经将歌唱的通道比喻成高速公路。引用他的话说:如果路修不直,修不平。则汽车走不顺走不快。反之路不平,又窄又堵塞,好车也开不快,也很难到达目的地。

七、唱歌的共鸣

声带振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基音在共鸣腔内产生的共振作用,称为共鸣。歌唱时的共鸣有以下几种:(一)口腔共鸣:口腔自然地打开,面带微笑,下额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这种共鸣效果明亮、靠前,易于和头腔取得联系,并可减少喉咽部的负担,进而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点在硬腭前部)

(二)头腔共鸣: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移动一些,软腭也随之上抬,让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犹如打哈欠或打喷嚏的准备动作,使声波能沿着上腭骨传送到鼻咽腔、鼻腔和头腔各窦处。这种共鸣效果清脆、丰满。但要注意防止气息直接从鼻腔里送出,造成鼻音。(点在硬腭后部,即软腭小舌头上)

(三)胸腔共鸣:咽喉作半打哈欠状态,上胸稍有下榻的感觉,把声波在硬腭上的反射点移动到下牙背上,犹如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这种共鸣效果宽厚、结实。要注意防止声音故意下压,咽喉肌肉紧张,造成喉音。(点在下牙背上)

八、唱歌的气息和位置的问题

(一)声音与气息支点分开,成反向走法。既位置越高,气息越深(点越下)。

(二)声音在前,人在后(人重心在后,腰椎有力,后背不能发僵,肩膀向下向后,利于胸腔打开和人的扩展。)

九、起音和音域

(一)起音的要求:打开喉咙形成的“音管”至起音的动作必须是平滑的进行的。

注意:以开喉吸气为前提,嘴唇放松,以点带面(哼鸣的高位置),一发音就往里吸。

(二)音域:为使三个声区都具有头生色彩,以均匀而统一的音域为歌唱的主线,用掩盖、变圆的声音是获得高位置声音所必不可少的主要条件。(在练习中,先用假声来体会高位置即哼鸣的感觉,然后在同一位置上加入真声的混合唱,或用单叫法练习体会。)

篇2: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唱歌气息及发声的基本知识

美声、民族、通俗唱法歌曲赏析教案

美妙的歌声--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歌曲赏析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歌唱方法的演唱特点。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歌曲有三种歌唱方法并能加以分辨。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间播放歌曲《我的太阳》

新课教学

1美声唱法

A导入新课:歌曲《我的太阳》导入

B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一词出自Belcanto,这是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种歌唱方法,其目的在于造就美妙的歌声。

C欣赏歌曲《黄河颂》片段。

D结合实例讲解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声音悦耳、圆润靠后,具有声音本质美的声音。要求声区统一,声音连贯不断,音准完美,讲究声音的位置、共鸣、气息。

2民族唱法

A歌曲《歌唱祖国》导入(教师亲自演唱)

提问:演唱的表情、音色?

B民族唱法:“民族民间唱法”“中西结合”的统称,也成为中国唱法。

C欣赏歌曲《大坂城的姑娘〉〈北京的金山上〉〈茉莉花〉片段

D了解民族唱法的特点: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真实、明亮靠前、语言十分讲究,注重声请并茂,韵味浓郁。

3通俗唱法

A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些什么歌曲

鼓励学生积极上台演唱。

B通俗唱法:即流行歌曲的唱法,也叫自然唱法,是以“自娱”为其表现的主要目的。

C分析通俗唱法的演唱特点:无严格的技术规范,把“自娱”作为重要表现目的,强调其“倾诉性”和“宣泄性”力求演唱的生活化,大众化的口语化。

D讨论,是不是流行歌曲都适合我们?

4请学生分辨三种不同的演唱方法。

5让学生尝试用三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唱同一首歌,再次体验各自特点。

篇3: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唱歌气息及发声的基本知识

一、三种唱法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无法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因为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音乐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单一唱法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如果不做出改变,长此以往将会抑制声乐艺术的发展。一方面,声乐演唱总是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但是每个观众都是特殊的个体,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就必须推广能带给不同人音乐享受的演唱方式。所以,三大唱法的结合是必须,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著名歌唱家吴碧霞,其主攻民声和美声,通过中西合壁的方式来阐述音乐的魅力。她不仅可以民俗唱法演唱中国歌曲,同时还可以用美声唱法演唱外国作品。所以三大唱法是顺应市场潮流的表现。

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激烈,我们只有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声乐教学方面亦是如此。三大唱法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演唱者努力的方向。现在普通大学培养的音乐生,不但有演唱家,但更多的是做一些音乐普及的工作。所以他们必须熟悉每一种类型的演唱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音乐的普及与推广工作。

二、三种唱法结合的演唱策略

第一,美声与通俗唱法的结合。首先是气息的融合,气息的歌唱的基础和前提,无论哪种唱法,良好的气息是演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通俗唱法是通过美声唱法演变而来的,二者在呼吸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通俗唱法中仍然保留着美声唱法的痕迹,并且至今仍在使用。通俗唱法中的“气声”的运用,离不开气息的支持,这样才能展现出高质量的声音,才能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所以美声和通俗演唱方法的结合是非常有益处的。这类演唱家有很多,如:安德烈波切利。平安的演唱方式也具有这种特点,其这种美声与通俗相结合的唱法给导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美声和通俗唱法的融汇贯通,其秘诀是科学的呼吸方法。其次,真假声结合。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通俗唱法,其在演唱的过程中都需要真假声的结合。如何灵活自如地转换真假声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发声练习,其实这两种唱法的发声练习方式都很大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都要求声音集中。美声的真假音演唱方式,通俗唱法也经常使用,尤其是高音区部分。通俗唱法的歌手演唱过程中一般需要借助电声设备,这并不意味着歌手在演唱的过程中只需嘶吼即可,其仍然需要注意声音的共鸣。与之相同的是,通俗歌手在演唱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借助“共鸣”。例如:信乐团演唱的《死了都要爱》、《离歌》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第二,美声与民族唱法的融合。实践证明,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以后,其演唱效果要比传统的民族唱法效果要好的多。这两种唱法的融合使得演唱者的音域更加宽广,音乐更加柔美。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需要借助国外先进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唱法更上一层楼。声乐的发展离不开“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声乐中从来没有唱法之分,只有风格的区分。因为无论各种演唱方式,其在审美上具有一定的共识。

第三,民俗与通俗唱法的融合。声乐技巧的训练使民俗与通俗唱法走到一起,两种唱法的融合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民族与通俗唱法的融入并不少见,例如:谭晶的《妻子》、汤灿的《祝福祖国》、以及祖海的《在那东山顶上》等,这些歌曲演唱的过程中都在民族唱法上,增加了现代通俗的元素。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讲述演唱技巧的问题,同时还要详细解释二者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尤其要注意相同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演唱实践中,做到灵活转化与融合。

第四,气息、发声、以及咬字吐字的运用。首先,气息的运用。三大唱法在气息的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无论哪种唱法其都离不开气息,因为只有气息才能为演唱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然得到足够的气息离不开科学的呼吸方式,经过实践证明,胸腹式呼吸是最为科学的呼吸方式之一。胸腹式呼吸方法力求以最少的气息,获得最丰满的演唱,达到最好的演唱效果。其次,发声方法。无论真声还是假声都是通过人声表达出来的。演唱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真假声。那么如何才能灵活转换真假声呢?这就需要演唱者勤于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融汇贯通的境界。最后,咬字、吐字的运用。无论哪种唱法,其基础和前提都是语言。歌词内容就是演唱者将平时说话、朗诵的音域夸大。做好基础单纯元音的练习,这是解决咬字和吐字问题的关键。

三、总结

音乐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音乐的形式反映现实,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不论哪种唱法,只要演唱者可以精确地把握歌曲的风格与内涵,那么这就是最好的演唱方式。三大唱法采用科学的发声训练方式,并通过人体将其表达出来。作为音乐爱好者与学习者,我们仍然需要积极探索,发现适合的演唱方式。

参考文献

[1]但夏,李崴.试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联系与区别[J].科技信息,2014(10):157.

篇4: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唱歌气息及发声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声乐教学 美声 民族 通俗唱法 融合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111-03

当今社会,科技及文化快速向前发展,人们在思维方面、工作性质方面以及学习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音乐的相关领域也发生着大的变革及转变。现在的人们在选择声乐的过程中,有的独爱通俗,有的独爱美声,有的独爱民族,还有的是每个唱法都喜欢,每个人的喜好差别很大。面对人们需求的不同,现代声乐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改变教学的方式及方向,与现代生活需求相适应,不断满足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一种新型的创新方式。

一、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概述

通俗唱法又被称作流行唱法,起源于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广泛的流传下来。其特点非常自然,声音似说话,通常情况下,高声区使用假声,中声区使用真声。因共鸣很少被使用,所以音量普遍偏低。在演唱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扩音器类设备。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刘欢,如《好汉歌》《少年壮志不言愁》《弯弯的月亮》,以及《千万次地问》等,演出的形式通常为独唱,利用舞蹈等进行配合,所传达出来的感情通常细腻而真实,声音也常常细腻而甜美。在进行流行唱法的过程中,技术规范并不是非常的严格,通过宣泄及倾诉等方式,达到口语化、大众化及生活化的效果。

美声唱法又被称作柔声唱法,在17世纪的意大利产生,它对歌者的要求是演唱的时候用半分力量。在高音的时候,不需要通过强烈气息进行冲击,而代以柔美、自然的方法予以发声。气息从丹田位置发出,通过一系列的通道,最后从头部自然的放出来,即头声。这种方式的发声过程是非常科学的,音量可塑性也非常的大。气和声是一致的,音和音之间的连接也非常的匀净和平滑,对世界的影响都很大。像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都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震撼。比如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其特点是声区和谐统一、音准非常完美、声音非常连贯、声音不但悦耳而且圆润而靠后,对声音的气息、共鸣及位置非常的讲究,将美声唱法的特点充分的发挥了出来,不愧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民族唱法可分为民间歌曲、说唱、戏曲唱法以及民族新唱法这四种,是我国56个民族通过自己的爱好及习惯发展及创造出来的唱法。宋祖英就是民族唱法的典型代表,她的歌曲 《兵哥哥》《好日子》及《小背篓》,其特点是声音的整体色调非常明亮,吐字非常清晰,听起来非常甜美,很讲究气息的运用,音调普遍比较高亢。和美声唱法相比较,在位置上更加的靠前,字正且腔圆。民族音乐起源于人民的生活,是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

二、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融合的重要性

社会在进步,声乐这门艺术也随着人们审美观念不断转变而变化,我国声乐教学也开始更加的多元化。在产业化时代,大多数采用单一的声音、模式来唱歌,给人以厌烦、单调的感觉,不利于音乐的快速发展。科学且自然的发声,声乐会给人以美感,使人听后很享受,这种艺术很值得推广及提倡。从某个角度来看,声乐教学中民族、美声、通俗唱法予以融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及趋势,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这个融合的典型代表就是吴碧霞,她在1993年获得了全国声乐比赛的银奖,1996年获全国声乐比赛的民族唱法一等奖,2000年获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同年获得西班牙比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2001年获波兰玛纽什科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和最佳的女高音奖,2002年获第十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她在我国是第一个音乐界美声及民声双主科的研究生,也是唯一的在我国乃至国际上都获得奖项的声乐方面的歌唱家。她既可以将民间的歌曲通过民族唱法的形式唱出来,还可以将外国声乐的作品以美声的唱法唱出来,她不但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上也受到很多西方人的喜爱。她把民族及美声的唱法融合的淋漓极致,可谓是中西结合的典型代表,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她将三者进行巧妙的融合,充分的传达了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以及民族唱法融合的优势及可行性,是声乐教育的一个趋势,值得实践及研究。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声乐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趨势就是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以及通俗唱法进行融合。在我国很多普通的艺术学校,在声乐的教学方面,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演唱家或者在音乐方面的研究型人才。因为这些院校的学生,尤其是那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声乐方面的功底都很差,这些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基本都是从事小学或者文化宫等有关音乐方面的工作。针对那些不同的教育对象、学习的不同年限、毕业之后所从事的不同工作以及相应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在声乐等方面的教学要求是很不一样的。学生在比较短的学习过程中,想达到很高的艺术方面的水准应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也是很少一部分非常具有天赋的人。待到毕业之后,面临着新的学习及工作环境,需要他们有时候要唱通俗唱法方面的相关作品,有时候要唱美声方面的或者民族唱法方面的作品,也就是说至少在熟练掌握一种唱法的前提下对其他类型的唱法也比较熟悉,最好是每一种类型的唱法都能熟练的掌握并运用。也就是说,美声的唱法学的比较好的学生,也可以好好的学习一下民族及通俗这两种唱法。民族唱法学的比较好的学生,也可以学习一下美声及通俗这两者唱法。通俗唱法学的比较好的学生,也可以学习一下美声及民族这两种唱法。如果这三种唱法都能够熟练的掌握并使用将非常的完美。现在很多院校都在不断的扩招,艺术类的相关院校扩招的就更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势必使很多人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若想增强自身的实力,学生就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声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若能熟练的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将通俗唱法、美学唱法以及民族的唱法巧妙的进行融合并掌握,则在未来的工作及竞争过程中,一定可以凭借此项技能应对很多问题,在工作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为自己以后走的更远打下坚实的基础。

nlc202309091405

三、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融合的具体措施

1.将声乐教学创新的意识建立起来。时代在发展,人们对音乐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艺术审美的要求,需要不断的采取创新方式,将多种唱法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舒服的感觉,带给人以音乐的美好感受。在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升自己创新方面的意识,将通俗唱法、民族唱法以及美声唱法进行巧妙的融合,使其发挥出独特的韵味,满足人们的需求,适应多元化的时代需求。

2.将声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本质规律把握住,将三种唱法之间的相同及不同的部分详细的介绍给学生。通俗唱法的特点非常自然,声音似说话,通常情况下,高声区使用假声,中声区使用真声。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一下这三者唱法之间的区别,将每种唱法的本质规律把握住,让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某一种唱法,并掌握其他两种唱法,努力的将三者进行巧妙的融合。在声学教学过程中,语言练习、共鸣、发声以及呼吸等都非常的重要。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住每种唱法的重点,使学生熟练的将声乐的技巧把握住。

3.应该根据特定的教材进行教学,构建出多种声乐巧妙融合的教学观念。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探索出新的教学办法,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若仅仅是采取一种教学的方式对声乐进行训练,就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声乐教学课程,教学的质量也将受到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声学老师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以及通俗唱法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演唱过程中将三者进行融合,或者两两进行融合,使其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歌曲因此也会变得更加丰满及充实。2008年的奥运会的开幕曲《我和你》,就是将这三者进行融合的典型之作,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校声乐教师,一定要不断的对声乐的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探索,寻找到适宜的融合策略,解决在融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索,合理的使用气息、共鸣技术以及将字音咬清,将各种唱法科学的融合在一起。

四、结语

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文化的不断变革,音乐领域必然会发生大的变革。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以及通俗唱法三者的融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其融合是大势所趋,这三种唱法的融合必然推动艺术不断向前进步。在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措施将声乐教学创新的意识建立起来、将声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本质规律把握住、构建出多种声乐巧妙融合的教学观念,切实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雅旭.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J].长沙大学学报,2011,(03):149-151.

[2]李珂.在聲乐教学中融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策略[J].戏剧之家,2016,(18):95.

[3]郝晶华,徐寅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音乐创作,2013,(06):186-187.

[4]宋珍欢.解析促进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唱法发展的时代元素[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5]刘蕊.美声、民族与通俗三种唱法融合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6]薛蕾.论高校声乐教学美声与民族唱法的相互融合[J].音乐大观,2013,(12):42-43.

[7]海米拉古丽·阿不都卡的尔,阿热娜·那比多拉.民族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北方音乐,2016,(16):151.

[8]李文静.试析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及其融合[J].北方音乐,2015,(12):116.

篇5:浅谈美声、民族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一、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各自的特点

(一) 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唱法需要很多的基础性训练, 比如说歌唱时必须要有充足呼吸作为发声的支撑, 并需要运用特殊的发声位置和相应的发生通道, 在气息顺达的同时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 并且需要利用人体的声带构造, 制造各种不用的假声, 以此来满足音域与音色方面的要求。美声唱法的优点有很多, 诸如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来超越本嗓的发生极限;但是美声唱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 (1) 语言的局限。源于最初的美声产地为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该唱法比较适合意大利语歌曲的演唱, 而对于在发音方面比较困难的中国歌曲来说就会有很大不利。 (2) 听众的欣赏需求方面。对于大多说国人来说, 美声唱法很难引起其内心的共鸣, 因此在受众方面范围也就比较狭窄。

(二) 民族唱法的特点

民族唱法主要是在吸收和继承国内优秀传统戏曲和民歌的基础上, 再以西方的美声发声方法为借鉴, 在演唱过程中常会通过特殊的形体表现来传达演唱内容, 主要特点富有民族气息, 讲究的是行腔韵味, 并且融合字、情、声、腔为一炉。因为民族唱法大多是由不同的民族共同创作的, 而且根植于中国本土, 更能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艺术特点, 因此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听众的青睐。

(三) 通俗唱法的特点

相对于美声和民族唱法来说, 通俗唱法的歌曲更加平民化, 不但音乐简单, 而且歌曲的取材也较为广泛, 表达情感也更为直接, 再加上并不需要特殊的音乐技巧, 因而通俗唱法更容易使人们有所接受, 在这几种唱法之间, 通俗唱法是最为深受富有个性年轻人所喜爱的一种。不过, 尽管通俗唱法的接受范围比较广泛, 但其同样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由于通俗唱法更多使用本嗓来进行歌曲的演唱, 对于音域较高或者较宽一些的曲目, 若演唱者本身受过专业训练勉强能够表达出来, 可是对普通歌者来说, 面对这些问题时就显得束手无策, 即便有时候能够勉强应付, 但是所传达的情感效果已经完全破坏了。

二、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交叉相融尺度的分析

(一) 题材方面

美声、民族和通俗这三种唱法各有侧重。通常情况下表现为美声多用于表现弘大历史主题的曲目, 其内容方面表现得更加深刻和突出, 对于内心渴求的理想更加富有表现力, 比如说《松花江上》和《我和我的祖国》等典型作品;而民族唱法多是针对周围人物风情和山川河流的赞美, 主要有《母亲》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经典作品;最后, 通俗唱法则往往表达的情感更为细腻, 多用于叙述生活中发生的小事情, 以及歌者一段时间内心路历程的变化, 常见的作品有《我是一只小小鸟》和《情书》等。

(二) 风格方面

由于美声的发源地为西方欧洲国家, 因而大多数的作品内容多以外文为载体, 常见的形式有意大利语、法语和德语, 表现的形势比较单一, 在情感表达方面也更为严肃。因此在演唱这类作品之前, 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外文功底, 包括发音和词意表达等方面, 如果母语不够纯正, 则就不能真正表现出地道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主要是以本土语言为基础, 结合各民族的民歌、曲艺和戏曲相互融合而成, 比较具有中国语言的本身特色, 在表现方式上更加讲究声音开阔洪亮, 吐字明朗清楚, 位置相对来说也比较靠前, 这类作品有陕北的信天游以及云南地区作品《长街宴》等;通俗唱法则更加注重表现歌者自身的特点, 强调演唱者自身的个性表现, 因此在服装搭配、声音和表演等方面, 也就更加具有随意性和自主性。

(三) 共鸣方面

美声唱法极其强调声音的力道和管道的垂直感, 以达到即使没有扩音设备的情况下, 也能够使得歌剧院里每个角落的听众都能够感受得到;民族唱法除了强调声音的垂直感, 还要求具有水平感, 这也更加符合民族唱法灵动、活泼的特点;通俗唱法则会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 要求不同程度的胸腔共鸣, 有些情况下更像是歌者在听众耳边讲话的感觉。

三、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的融合

经过不同歌唱家的摸索和尝试, 在传承经典声乐的同时, 不同的唱法也在发扬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革新和升级, 现在美声、民族和通俗这三种唱法的融合表现形式为美通唱法、民通唱法和民美唱法。在音乐产业化的今天, 如果单纯使用一种唱法, 难免会造成声乐艺术的单调和乏味, 因此不失时机地对不同唱法进行融合和发展则必将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另外, 不断吸收各种唱法的优势, 取长补短, 这对于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各种不同的优秀文化相互融合、彼此促进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也是人类文化能够如此辉煌灿烂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积极寻找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的共同点, 然后相互借鉴和贯通, 创造出富有新意的唱法对声乐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将发挥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6:美声唱法的发声及在歌曲中的运用

【关键词】美声 发声练习 歌曲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22-03

美声顾名思义就是优美、动听的声音,今天我就美声唱法的发声及在歌曲中的运用与热爱美声的朋友们一起探讨学习,也希望更多的朋友们加入到美声唱法的学习中来,一起演绎更多优美的美声作品。

一、美声唱法的起源

美声一词源来自意大利文Bel canto,翻译成中文就是美好的歌唱。美声唱法最早是从宗教音乐的背景中诞生的,由“阉人歌手”创造了一整套的歌唱方法被后人流传下来,经艺术家们长期的整理修改,逐渐使之成为意大利古典唱法的一种特殊的发声方法和声音形式,即美声唱法。美声唱法形成后,陆续向欧洲等其它国家蔓延,“五四”之后来到中国,成为中国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

二、美声的发声

1.呼吸的重要性:

我们所讲的呼吸是在歌唱状态中的呼吸,只有正确的呼吸并熟练的运用呼吸才能进一步的学习歌唱。在美声唱法中,呼吸对于歌唱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学会正确的呼吸并加以运用,我们才算真正的踏入了学习美声的行列。

2.气息练习的几种方法:

演唱中的呼吸要找 “深呼吸”的感觉,只要我们呼吸,就一定要找到深呼吸的状态,把气息沉下来,打开横膈膜。这就是在歌唱中的呼吸,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浅呼吸不能用在歌唱中。但并不是学会呼吸就可以熟练的歌唱,我们需要熟练地运用气息,用气息控制声音,那么,气息该如何练习?

(1)“闻花香”法

“闻花香”法就是感觉自己像在闻一只芳香的花朵,将花香深深的吸进体内,随之在将气息叹出去。这个方法主要练习气息的流动,不能将气息憋在体内,否则气息就会僵硬,没有办法唱歌。

(2)“半打呵欠”法

“半打呵欠”是一种天然开声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找半打呵欠的状态,想打又不能打出来,就是在快完成打呵欠的时候发“a开口音,这时候的状态就是歌唱时腔体的状态。

(3)“狗喘气”法

这种方法是练习气息在腔体内的流动,我们经常讲到的气息要会动,一旦气息在体内不会活动了,那就说明气息没有运用好,我们在训练时需张开嘴巴,学小狗们平时喘气的状态,这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下腹部会不停的颤动,这就表明气息在跳动没有僵化,这种练习和接下来练习弹跳音的作品中极为重要。

(4)“急吸缓呼、缓吸急呼”法

上一个练习法我们取了个容易熟记的名字“狗喘气”,其实就是“急吸急呼”法,只不过改了个名,这个我们讲到的就是“急吸缓呼和缓吸急呼”,这个方法同样也是练习气息弹跳力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很快的吸气然后用“丝”音缓缓的将气息流出,反之就是缓缓的吸气用“丝”音快速的将气息流出。气息的多与否,气息流不流畅、气息弹跳力强不强都决定着能否演唱好一首歌曲,所以气息的运用是极其复杂的,需熟练的掌握所有气息的运用方法,才能作进一步的练习和学习。

3.发声练习:

气息的运用和发声是同时进行的,也就说练习呼吸就要有发声,发声就一定会产生气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把气息比成河流,那么声音就是漂浮在河流上的木头,只有在气息的烘托下,声音才能优美,一旦气息与声音脱节,就会变成嘶声裂肺的叫喊或是气息提在上面有种声音下不来、扯着脖子的感觉。所以,练习气息的同时也要开口练声,练声一般用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元音字母发声,练声不仅可以锻炼气息同时还可以锻炼我们的音准、节奏。下面我就几种练声法详细介绍一下:

(1)开口音练习:

元音共有5个,分别是“a e i、 o u”,分为开口音与闭口音两种。“a e o”为开口元音,发音时口腔张开的程度较大 ,对于初学者来讲练声的基础就是先把开口音练好,因为开口音的发声和我们日常说话的发声较为接近。

对于初学者来说,音高音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用最简单的音节练习发声,这样有助于帮助同学们练习音准,相反如果音节过早的进入多音节,就容易造成走音、跑调的现象发声。开口音发“a”的时候,首先我们可以找上述呼吸法中的“闻花香”和“半打呵欠”,其实这两者基本上是相同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呼吸的同时,鼻口须同时打开吸气,口腔自然张开,上颚抬起,打开口腔保持在半打呵欠的状态,随后用气息发“a”,随着音高的逐渐加强,每次再发声之前一定要放松身体,自然的呼吸,将气息完全的吸好后在慢慢的呼,练到一定的高度时不要在继续往上行走,可以下行练习,多练习几次,等在一个区域内掌握技巧之后再往更高音区练习。

(2)“i、 u”为闭口元音,也称半元音,发音时口腔张开的程度相对小一些,但闭口音相对于开口音要难很多,为什么呢?在说话中凡是有“i、 u”的音时,我们都能感受到嗓子会比较紧,既然说话都有点紧,那唱歌就更容易紧,所以说闭口音的发声是很难的,很多初学者往往在闭口音练习中进入误区,导致声带小结或多种嗓音疾病。在练习闭口音时要注意,闭口音的嘴型要小但一定不能将咽腔也缩小,相反在练习闭口音的同时要将咽腔像练习开口音那样处于打开状,我们的咽腔和口腔都是通透的。如果把头腔、口腔、胸腔全部打通,那么气息就像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管道中畅快游离,声音自然会在气息的带动下自然流动。我们经常会听到某人的 “管道很通”,其实就是说这个人的演唱轻松、自然、游刃有余。

(3)发声的声音位置

在上声乐课中,老师会经常讲:“位置不要掉下来”,这里讲的位置是指声音在口腔里的位置,一旦声音位置掉下来,声音就垮掉了,所以我们在练声的时候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发声位置,特别是从高往低练声时最容易出现随着音高的降低,声音位置也低了,这是错误的。我们要知道音的高低和声音位置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论在唱高音还是低音,我们的声音位置一定要在气息的托举下牢牢的稳固在气息之上,如果没有气息支撑,声音就掉下来,位置没有了,声音就变得难听了,所以,归根结底,气息是声音的命脉,声音和气息就是歌唱的双拐,只有合理利用才能成功。

三、练声曲在歌曲中的运用

在声乐学习中,每个人都经历过“mi ma ”的练习,这个阶段的学习是通过发音认知发声的过程,只是这些练声曲比较简单,我们更喜欢叫他们“发声练习曲”。但真正意义上的练习曲,是指用于基本发声状态初步形成或声乐作品演唱尚处于困难阶段的同学。为了让大家了解发声练习曲和声乐练习曲的区别和这两者对于声乐演唱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将以舒伯特的《摇篮曲》歌曲为例,进行简要讲解。

虽然舒伯特这首歌曲的原文是德语,但翻译成中文歌词后却不失为一首好练声曲,在这首歌曲中,开口音和闭口音都得到了充分的练习,歌曲的最高音高在小字一组的F,最低音为小字组E,对于初学声乐的同学,这个音区差距不大有利于教学。

1.歌曲的吐字归音

整首歌曲的旋律非常简单,翻译成中文后只有个别歌词做了改动,我们列举一段歌词进行讲解。“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摇篮摇你快快安睡,夜已安静,被里多温暖。”在演唱前先用普通话朗读一遍,比如“睡”字,拼音“shui”,我们可以看到字母的最后“i”是闭口音,也就说“睡”的发音要找闭口音的发音方式,最后归音归在“i”,怎么才能找到发声状态呢?首先,上牙齿和下牙齿略微分开,留一个手指头的间隙,切忌不要咬死,这是为了更好的打开口腔、咽腔,让呼吸能够顺畅的流通,一切准备就绪发“i”音,在练习时最好拿一个小镜子看笑肌有没有提起、舌根有没有放平。第二个字“吧”,拼音“ba”,最后字母为“a”,显然为开口音,开口音比闭口音的发声要容易一些,这和我们的说话方式有关,提笑肌,鼻口同时呼吸,找深呼吸的感觉,上牙齿和下牙齿打开发“a”。所有的中文我们都可以将其分为开口音、闭口音。

2.腔体共鸣

共鸣无论在哪种唱法中都需要运用,美声唱法尤其重要,熟练地掌握共鸣技巧并运用到演唱中可以扩大音域,提高音量,美化音色。共鸣按腔体划分有三个声区分别是: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不同的声区,共鸣腔体的着重点也不同,比如说低声区主要以胸腔共鸣为主,中声区主要以口腔及咽腔共鸣为主,高声区主要以头腔鼻咽腔共鸣为主。歌曲的演绎需要演唱者熟练掌握三个声区的运用方法、将三个声区混合在一起练习,才能演唱出有技术含量的、有质感的歌曲。

美声唱法一向讲究声音的位置、通透度、力度,当然不同的人由于个体差异、自身的声音条件的影响,并不是所有女生都可以演唱一样的歌曲。比如女声就分为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男声有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女高音因声音条件分抒情女高、戏剧女高和花腔女高三种。女低音的情况较为少见,女中音和女高音普遍较多,尤其是女高音,在很多美声歌曲、歌剧选段中经典片段都是女高音的专属。美声唱法十分重视面罩及头腔共鸣,因为它是打开高声区的大门,只有充分的打开头腔共鸣,才能找到通往华彩声音的大门。

良好的共鸣能将声音发挥到最大的极限,使声音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即使演唱最微弱的声音,只要头腔使用得当也能让人感受到什么叫余音绕梁,这种共鸣的获得与支持,要从开口和闭口音的练习中学习和体会,通过闭口哼鸣“m”的练习,将气息带动到头腔共鸣区,打开头腔,如果感觉头有些眩晕、有震动,好像音箱的嗡鸣,其实这时我们已经打开了“蝶窦”共鸣,再把鼻腔共鸣打开获得“额窦”的支持,双向合一这样就能使声音听起来有金属感、圆润、宏亮通透。

那么大家就可以用以上的方法练习《摇篮曲》的部分歌词。

歌词1、“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先用哼鸣将这段的旋律哼出来,再在哼鸣的基础联系下练习开口音“a”,用“a”再把旋律演唱一遍,需要注意的是用开口音唱的时候需在哼鸣的状态下,也就说用哼鸣“m”带元音“a”,就唱成“ma”,等把“ma”练习熟练之后,再把歌词往练声曲里套,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音套字或以字套音,要找到每个歌词的归音、归位。

3.气息在歌曲中的运用

怎样呼吸我们在上述中已经讲到,怎样练声与演唱我们也已提到了,那么我们现在就讲讲最关键的就是气息如何在歌曲中的运用。

比如: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夜后的选段,这是首难度非常高的花腔女高音歌曲,有的人唱的如夜莺欢歌、有的却让人味同嚼蜡,其实这就看气息能否运用得当。演唱前的气息准备和在演唱中的气息运用都非常关键,会呼吸不代表会运用,气息吸入体内后要流通,而不是存放,一旦气息流通不畅就会在体内变成一块木疙瘩,这样的话声音就不能随着气息的流动而流动,那么声音就无优美可谈、无技巧可谈了。

四、歌唱心理在歌唱中的作用

很多初学美声的同学都会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在台下练得挺好的,可是上了舞台就什么都不会了,学的方法都不记得了,这是为什么呢?两个字“紧张”。初学美声的同学由于平时基础并没有打牢就上台,在台上不仅要考虑演唱方法又要考虑声音的位置,还要想着怎样表演,这样一来,怎么可能将作品演唱好呢?所以,歌唱心理在演唱中非常重要。除了平时要练好扎实的基础功之外,也要经常多在舞台上锻炼,感受舞台的魅力,我们称有的人为“人来疯”型的,这样的人台上表演的比台下练习的还好,只要我们经常敢于表现、敢于在众人面前演唱,时间一长自然就会有舞台感,万事开头难,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就是我们向成功迈出的一大步。

其实,美声的发声与运用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领域,很多地方我只说了一些方面,没有深入开展的讲,我想先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了解,让更多热爱声乐的同学对学习声乐有个简单的认识,对自身的条件有个简单的分析。总之,学习美声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歌唱者的舞台表演力。艺术是无止境的,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起研究与探索,让这种天籁之声萦绕在每个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上海.华乐出版社,2003.

[2]刘再生.西方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3]李晋玮,李晋媛.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上一篇:老年大学五年校庆发言稿下一篇:pnbxpg树_立三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