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异同

2023-02-07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发展

民族唱法,是中华儿女在漫长的歌曲艺术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最早可追溯至母系氏族社会,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据史料记载:远在夏商时期就有了我国最早的音乐的教育机构——大司乐[1]。继而,秦汉、唐时音乐机构的设置逐步使音乐教育更为普及,音乐教育的普及为歌唱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元曲明清以来戏曲艺术的进一步繁荣更使民族唱法臻于完美。

美声唱法来源于歌剧的发源地——意大利,其意大利文为“belcanto”[2]。在中国汉语中译为“美妙的歌唱”或“美好的歌唱”。

在17、18世纪美声唱法在意大利歌剧演唱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了一种演唱种类多样,唱法高亢的科学演唱方式。这种唱法大多雅致,高昂。18世纪左右,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法国,德国等国,吸收其唱法的科学性,并将其与本国语言,传统旋律相结合产生了一些带有一定民族特色的唱法,也同样称之为美声唱法。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差异

1、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语言上的不同

汉语是世界语言中较复杂的一种。其元音是“a、e、i、o、u”。同时,我国的方言种类繁多,在处理一些民歌时,如果语言处理的得当就会使歌曲表达的更加传神。因此,在学习民族唱法的同时应当对一些方言有所关注和学习。

美声唱法中的“字”与“腔”的处理根据各自的语言文化特征而不同,这里不一一赘述,以意大利语为代表。意大利语中最重要的也是五个元音“a、e、i、o、u”。因此在美声唱法中就要求这五个元音发音清晰而圆润。因此,不难发现,对美声唱法的训练大多开始于对“a、e、i、o、u”五个元音的发声练习。并且,对于不同音区的元音,其发声方式也有所不同。中、低音区侧重于对元音的处理,高音区则元音处理的较明亮,而在中、低音区向高音区的过渡则多采用元音由明转暗的处理方式。

2、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咬字上的不同

民族唱法的咬字要求多来自于戏曲。其咬字要求中有“以字带声”的说法,这就要求咬字的清晰度较高,在民族唱法的学习中要做到“腹尾毕均”。咬字的轻重也同样会因为音调的高低而变化,音调的改变甚至也会触及到声色的改变。因此,在民族唱法中也有“唱若有云飞达空,上下无碍,悠悠扬扬自然”的歌唱要求。

相较于民族唱法咬字要求的繁复,美声唱法则要求咬字的状态统一而稳定,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元音的咬字,由气息带动咬字的处理,使咬字能够有强有弱,收放自如。

3、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共鸣上的不同

在唱歌时人体参与共鸣的主要有:头腔,鼻腔,口腔,以及胸腔。而这两种唱法的共鸣方式主要有:头腔共鸣,口腔共鸣以及胸腔共鸣。

在民族唱法中,由于汉语的语言特色致使歌唱时的咬字大多靠前,即使用的共鸣方式以口腔共鸣为主。多为局部共鸣,并且在唱低音时不使用胸腔共鸣。因此,发声多为真声,发出的声音明亮,单薄多呈“水平状”。

美声唱法则为混合共鸣,多为头腔共鸣,咽腔和鼻咽腔的使用较多,在歌唱低音时则使用胸腔共鸣。使其整体形成通道,从而形成混合共鸣。这样使低、中、高三个音区的转换和过度更加自然。美声唱法的共鸣特点,使其发声多为真假混合,即人们常说的“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因此,发出的声音则多浑厚、有力、多呈“立体状”。

因此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区别主要是共鸣位置的差别。但就是这种不同的共鸣方式造就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不同的艺术特色。

4、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呼吸上的不同

呼吸是歌唱中的重要环节,古语有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在《美妙的歌唱法的技术》一书里也写道:“艺术的歌唱所需要的呼吸方式,是横膈膜呼吸法,这是唯一能引导充分的气息安谧而不费力地从肺部直达发声器官的方法。”由此可见,呼吸在歌唱中的地位。

现在人们常说到的呼吸方式多为三种:第一种“胸式呼吸法”,第二种“腹式呼吸法”,第三种“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中国民族发声方法要求“气沉丹田”。即指气息应当吸得深,吸得沉,以防歌唱时因气息的断截而使歌唱无法继续。也就是两千多年前乐师乙曾提到的“上抗下坠”。并且在中国民族唱法中对于不同的歌曲表达会有不同的气息处理方式,在一些民歌,戏曲等气息的处理上会有抖气,提气等一些特殊的现象。

美声唱法同样重视歌唱中呼吸的运用,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和源泉。他要求气息连贯,宛如涛涛江水奔流不息,稳定平稳,好似青山巍峨不动。其特点是要求蓄气部位在肺的下部,保持胸腔的扩张状态,运气时用横膈膜的还原力和腹肌的收缩力来操控,呼吸动作的幅度宽,力量强,气息流速快,声音色彩给人一种“上下贯通”的印象[3]。可以有力的支撑美声唱法所采用的混合共鸣。尤其是在唱高音的时候,正确的呼吸方法就更为重要,边吸气边唱,能使声音的力度感增强。即是我们现在认为科学的呼吸方式——腹胸式联合呼吸法。

5、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声音分类不同

我国民族唱法,多用大嗓,歌唱起于本心,声起于情而止于情,并无过多的技巧,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并未像对乐器发展那样做出详细的分类。

相较于我国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则更科学的将人声进行分类。美声唱法中将男声分为男高音,男中音以及男低音,同时在男高音中又细分了抒情男高音和戏剧男高音。同样的,对于女声,也分出了女高音,女中音以及女低音。在女高音中则又详细的分出了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这么详细的分类给学习者提供了确切的参考,让学习者对自身有了很好的定位,从而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进行学习与训练[4]。这种科学的分类。无论对学习者的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结语

歌唱艺术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表演艺术,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蕴含着人类无限的智慧。在声乐艺术中,无论是民族还是美声唱法都是要唱歌者通过一定的训练方法,经过实践不断发展而来。都是人类艺术中的瑰宝。因此,虽然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所不同,但它所表达出的情感根源却是相同的。也正是这种不同才能让我们感受到歌唱艺术无穷的魅力。

摘要:民族唱法是我国固有的民族唱法,普遍为国人所接受。而美声唱法则是由国外传入的一种科学的唱法。现在在我国的声乐教学法有越来越多的人说“美民不分家”,但是,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仍是有区别的。这篇文章就是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概念,发展以及差异上来分析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异同。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异同,语言,咬字

参考文献

[1] 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页

[2] 张淑芳.歌唱艺术与训练.[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5页

[3] 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页

[4] 彭晓玲.声乐基础理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