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论文

2024-04-17

美声唱法论文(通用8篇)

篇1:美声唱法论文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比较论文

民族唱法是那些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唱法。我国有56个民族,也是各有各的民间唱法,可谓丰富多彩。各个民族根据自己的民俗文化、审美情趣等特点,构建了各自民族的音乐体系。当今的民族唱法,是在继承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精髓的基础上,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欧传统唱法的优点发展而来的。而美声唱法则起源于欧洲

,13世纪前的欧洲音乐均为单声部音乐,《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等作品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它们是由作者荷马创作,这是初期的声乐表现形式。到了公元590年,圣咏的出现预示了欧洲声乐艺术萌芽的开始。随着圣咏的发展,一些演唱者将它作了一些华丽、流畅的的创造与升华,形成了新的、更好的演唱方法。所以说圣咏音乐是美声唱法的萌芽。后来阉人歌手促使美声唱法的发展。随着歌剧的产生,美声唱法开始完善。意大利歌剧《达芙妮》是作曲家佩里根最早的作品,歌剧通过作曲家们的创作,突破了以往的唱法。随后歌剧《犹丽狄茜》的问世,将歌剧艺术推向高潮,美声唱法更加完善。本文从民族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审美、形体表演、适于演唱的曲目体裁上进行分析与比较。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审美比较

从中、西声乐艺术发展史和声乐文化艺术特点等方面,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中国的民族唱法艺术包括了我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各种不同的声乐艺术形式和歌唱艺术风格,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主线是汉族民间歌舞,题材内容主要来自于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体裁形式分别为民歌、民间戏曲和说唱艺术;从演唱形式上看,民族声乐以独唱、对唱、表演唱等基本形式为主,较少重唱、合唱等形式。音调旋律以五声民族调式为主,在声乐教学效果上,追求自靠前、明亮、清纯、高亢甜美的声学特点。这些都赋予我国民族声乐唱法的深刻的特征。

意大利美声唱法则是特指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一种独特的流派唱法体系,美声唱法的形成与发展与世俗音乐的发展有密切联系。意大利美声唱法得益于歌剧艺术,其题裁形式多为宗教题材,宫廷和市民的世俗题材,体裁形式有合唱、重唱、独唱等多种类型,美声唱法更为强调圆润、柔和、丰满、浑厚和带有掩盖色彩的嗓音音响特点等等。所以这些都赋予了美声唱法浓厚的西方音乐色彩。

从中西声乐艺术理论体系看,中国传统唱论中包含了有关歌唱技术、发声原理和歌唱艺术表现方面的各种论述,民族声乐理论偏重于语音发声技巧、声腔技术和情感情绪表达方法的理论研究,它强调的是字与腔、情与腔和字与情,简而言之,就是字―声―情,以字带声、以韵补声的表现规律。民族唱法中大多是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并以演唱者的本嗓表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因此得到中国观众的普遍赞同,符合其真、善、美的审美情趣。相反美声唱法以假声为主,真声为辅,追求一种真假混合,获得更宽的音乐。美声唱法的审美追求是建立在科学的歌唱训练体系的基础之上的,其声音――曲调――抒情,是以美传声、以声传情,它是歌唱艺术与科学技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形体表演的比较

在中华民族唱法中,声音,表情,肢体的表演是密不可分的,在演唱中,情绪会随着音乐不断变化,演唱者的表情与身体会不自觉的随着心中的感情伴着音乐而舞动,中华民族唱法是从戏曲、曲艺发展而来的,因此它多带有戏曲表演的程式化和多样性,舞台动作应与音乐韵律和谐统一,用真实自然的体态来表现音乐,带动表演者与观众共同进入音乐。在西方,一般来说,好像外国的声乐作品不主张有过多的外在动作来参与,表达都比较自然。他们似乎比中国人更主张用纯粹的声音来表现打动观众,由于欧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教会统治时期,在声乐唱法表演上具有既要表现真实情感又要节制的特点,所以西洋美声唱法中即使是感情及其激烈的,其表现也是比较节制的。两种演唱风格在这点上是有区别的。

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适于演唱的.曲目体裁

西洋美声唱法与中国的民族唱法在演唱的曲目体裁上是具有共性的。演唱体裁一般分为(1)民歌:民族唱法的民歌有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美声唱法中的“谣唱曲”,实际上是西洋各民族各地域的民歌。(2)艺术歌曲: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以艺术歌曲为重要的演唱曲目。所谓“艺术歌曲”又包含两大内容:一个是新创作的抒情歌曲(西方以著名诗人的抒情短诗为主要歌词而谱曲);另一个是歌剧的选曲或选段。(3)歌剧: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分别是西洋歌剧与中华民族歌剧的主要声乐形式。

综上所述,在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语言、历史、风俗的客观现实生活的推动下,尽管在歌唱声音特点、演唱风格、演唱方法、声音色彩和效果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深呼吸的支持,字正腔圆的审美,以情带声的观念始终是不同民族歌唱艺术的共同特征。这两种唱法的声乐基础理论和基本的歌唱发声原理等方面也基本上是一致的,二者是可以完全借鉴、学习和沟通的。

参考文献:

[1] 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 张淑芳.歌唱艺术与训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3] 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4] 彭晓玲.声乐基础理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2:美声唱法论文

美声唱法渊源于意大利,是一种注重音色美的歌唱方法。它是从17世纪开始经历长时期发展而形成的一整套声乐艺术的技法,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强调气息的控制和共鸣的运用,要求产生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润,同时又具有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能在整个歌唱音域的范围内保持声音的均匀、圆润、毫不费力地演唱,还要求注重句法连贯、声音灵活、刚柔兼备、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美声唱法因为具备自己独自的发声特点而使初学者较难把握和运用,因为美声唱法发音时喉头位置较低,要求音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丽灵活、声区统一;要求起音轻松明亮、准确圆润。对音量的控制不是用喉部肌肉来调整,而是依靠气息来控制。特别是美声唱法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声音的共鸣角度来讲,是把发声所能用到的产生共鸣的腔体都调动起来,而且要这些共鸣腔体所产生的声音能够协调补偿,最终得到所要达到的效果。以下就美声唱法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以求共享。

一、分析讨论

1.讲解和演示

语言讲解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事物和心里影响成熟的首要条件。逻辑清晰、形象生动、重点突出、渗透力强的语言讲解,可以让学生基本了解美声唱法的具体特点,并且在讲解中暗示学生可随着讲解的过程,可以自己默默的运气、控制各体腔,初步感觉一下美声唱法的一些人体各器官的活动。因此,对于语言的提炼和收缩运用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要求老师能够彻底提炼出美声唱法的独到之处和准确特征,比如:运气方法、身体用力情况、喉咙的作用、声音的特点、真假生混合情况等等,同时也要表现出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通俗、民族等唱法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关键要领的区别。

教师的表演在学生领会美声唱法的过程中也很重要,教师要把自己多年来对美声唱法的体验和感觉表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心底初步留下美声唱法的声音特点。从而能够很好的分辨开与其他唱法的区别,在心里形成这个概念:这就是美声唱法,而不是其他唱法。

2.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已经发展成为教学辅助的主要手段,那么教师就要能够完全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方式,这样才能更客观的把教学内容表现给学生。而声乐教学更要求教师对多媒体的掌握要拓宽一点,能够运用多媒体的课件做出音频、视频,并伴有文字说明以及人体内部器官的运气、发力特点等表现给学生,这样通过做出各个时期各个派别的具有代表性的美声唱法的人物、声音,把最纯真的、原声的美声唱法和人体直观图示显现出来,让学生确切、明晰的感觉到美声的声音和人体运动特点。

3.处理好教学的各个阶段

(1)掌握好发声与共鸣

初学美声唱法者,首先是根据老师的示范讲解,自己进行模仿,这个过程是必需的。在模仿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在了解学生声音条件后,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气吸气方法、掌握正确地打开喉咙技术、掌握发声时正确的起音、口形与发声部位,初步学会调节共鸣位置,以获得自然、圆润、纯正而集中的声音。掌握连音与非连音、断音的唱法,以及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其变化歌唱的能力。经过长时间练习后,学习者的共鸣器官也就会产生效应,头腔、胸腔、口腔都有了共鸣,声音会变得悦耳动听。同时,学生每个人有各自特有的音域、音色条件,可根据音频储库找到适合他们自己模仿的美声学派或者具体的美声歌唱家,但切忌盲目地去模仿。

(2)掌握好歌曲中汉字的发音

在学生掌握各自的发音特点之后,教师应该从严从重去要求他们的发音和吐字,发音力求清晰、纯正、圆润、自然,而吐字是美声唱法特别要值得一提的。美声唱法产生于意大利,尤其以意大利语言和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而中国的汉字是单个字或词组结合成的句子,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字母的发音过程不同,这一点,只要从事美声唱法的都能够体会到。那么在实践中怎样做好汉字发音的处理呢?

字音要同发声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歌唱发音应自然流畅,其中口腔、喉、咽腔等部位的状态都是极其自然的。因此,歌唱发声同歌唱咬字、吐字规律要和谐统一。歌唱吐字主要是抓好汉字的拼音中的主要元音。如chang中间的a就是所有chang字的重要注意音素。这里a声音必须竖起来,即“挂”起来,挂在腭上。同时还要处理好每个字在歌唱中字头、字腹、字尾的音色。要有干净、利落的字头和自然流畅的字腹。特别是字腹要掌握好汉字语音的口形,因为口形的变化会导致母音色彩的变化,声音位置就不统一了。字尾必须清晰明了,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与下一个字的字头衔接,所以字尾要唱得顺畅,自然,如行云流水。但是,汉语语言变化多端、丰富多彩,所以,就要很好地掌握汉语的发音,然后运用到美声唱法中去,使声音与汉字完美地统一起来。

(3)个人的发展创新

个人通过不断的练习—纠正—再练习—进步,从而对自己的声音特点和潜在条件有了正确的定位和认识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和特长真正确定自己的演唱风格,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逐步去完成由模仿到自己探索创新的转变道路。走一条模仿道路是不可行的,所以,要在老师的提示建议下,加上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自己的领悟和联想,再运用自己的音色,经过不断的努力创新和探索,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这是教学中所能达到的更完美的教学效果。

总之,从事美声唱法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美声者。一是唱法有声部之分。二是唱法要求声区统一。三是唱法要求母音一致、吐字清楚。四是唱法要求声音连贯。五是唱法要求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六是唱法要求声情并茂。以上为美声唱法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六个重要原则。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必须严格遵守,而且是缺一不可的,否则很可能是不完全和不完美的美声唱法。

二、结束语

歌唱艺术是一种再创造劳动,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思维细致,能够在教学中很好的处理大的、小的、细微的问题;能够把一种唱法的精髓总结出来并传授给学生。在遵循该唱法的掌握原则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同时要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内容,创作背景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也自己体会其内涵和外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展开联想,使他们的联想真正融合到美声中去,把自己的声音纳入到正确的美声轨道上去,从而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

参考文献:

[1]钟迪.浅谈美声唱法的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7.2.

[2]任超平.关于美声唱法的气息与打哈欠状态的技术分析.电影文学,2008.8.

[3]王黎平.浅谈美声唱法的教学[J].艺术教育,2008.4.

[4]但夏.试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联系与区别[J].科技信息,2008.10.

篇3: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都是科学唱法

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能否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是声乐学习的关键, 关系到声乐学习的快慢和成败。我国一些音乐学院的美声唱法教学对于声音概念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致命的错误, 一些地方综合大学的教师和同学们还错误的认为美声唱法就是声音线条很粗, 撑着唱, 民族唱法就是声音线条很细, 捏着唱。美声对人声进行了科学的分类, 男声有戏剧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 有男中音、男低音。女声有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这样的分类, 给学习和训练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使学习者从中选择适合于自己声音特点和生理特点的声部来进行学习, 以免由于声部的不合适而走很大的弯路, 毁坏了嗓音。我们京剧里面也分生、旦、净、末、丑。根据每个人嗓音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京剧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如梅兰芳的梅派发声用气和共鸣特别好, 他通过使用混合共鸣, 使各种不用类型的字, 都能似莺声一样清亮圆润, 声音运用上比较统一。

音乐教育家沈湘说:“声乐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的过程。”大家都已经知道, bel canto的含义就是美好的歌唱, 但是美好的歌唱的标准在每个声乐教师那里却天壤之别。怎么能确立一个科学的标准, 我想意大利乃至世界的一些声乐大师们已经告诉了我们正确的答案, 那就是要多听名家的演唱录音, 你才会知道美好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否则的话光去研究一些空洞的声乐理论, 刚刚弄会一知半解, 就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 妄言“我就这样教, 你学不会和唱不好不是老师的事情, 是你没学会”。“教师的所谓教, 实际就是帮、是带、是传导, 而不是硬塞。教师不能自以为有一套‘学说’, 有一套‘理论’, 所有学生在我这里学, 个个都应该如此唱, 替自己的‘学说’唱, 这样的教学是行不通的。”所以说音乐学院很多, 教授们也很多, 我们的学生唱的好的却很少。

二、美声唱法训练的三个步骤

那么科学的美声唱法是什么, 是怎样训练得到的呢?我记得大师沈湘说过:“你唱对了就什么都对了, 唱不对就什么也不对。”什么叫唱对了, 首先一点就是听者感觉好听, 自己感觉舒服, 符合美声唱法的衡量的标准。一谈到感觉就会存在千差万别, 这就要求歌唱者首先有正确的声音概念, 而我发现往往学生在歌唱时不知道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而是老师让他怎么唱他就怎么唱, 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老师的声音概念是错误的学生越努力就会唱的越糟糕。那么怎么训练才能唱对呢?

美声唱法第一要训练的是:打开喉咙。什么叫打开喉咙, 很多的教师认为打开喉咙有两个标准, 一是外部看嘴要张大;二是咽腔要打开, 要向周围适度的扩张。“从音响意义上讲, 歌唱中的打开喉咙是指在一定音高上所呈现的基因与共鸣腔的调节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主要取决于两种调节力度的作用。其一, 为得到良好的基音震动必须做到喉头挡气力和声门闭合力的平衡。其二, 为得到好的腔体共鸣, 口咽腔 (另外涉及到包括软腭在内的鼻咽腔和口腔) 的调节力必须与基音的震动力达到平衡。”我们一些教师去教的时候就不对了, 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打开喉咙是在正确的呼吸支持的基础上产生的结果, 更不知道嘴也不是张得越大越好, 有很多资料上都提到过嘴巴的张开程度要适当, 有的甚至提出上下嘴唇相隔两个手指叠放的宽度。还有一些高明的教授已经不用打开喉咙一词, 而是把它叫做吸开喉咙, 我觉得这个提法很形象, 也就是保持吸气的状态下半打哈欠的喉咙的自然吸开。“喉咙打开了, 共鸣容易找到, 气也容易下的来。”我们经常会听到喉咙打不开的捏着唱发出的浅、扁的声音;还有就是喉咙打开了, 声带也随之打开了漏气的虚弱无力的美声唱法。为什么会声带也打开了呢, 是因为错误的把打开喉咙理解为喉咙向四周的强力的扩张, 声带也随之向外运动, 声带闭合不严是由于强力的向四周扩张喉咙和发声之前声带没有闭合向下挡气造成的。漏气的声音永远也唱不出吴其辉教授所说的高级的声音。老曼努尔.加齐亚曾经指出:“喉、齿、唇要适度自然放开, 使声音的流出不受到阻碍, 因为不能对三者中的任何一个过分强调, 就是以破坏掉音质的美好, 而造成不良后果。”

美声唱法第二要训练的是:在打开喉咙基础上发声。要想高、中、低三个声区融合贯通, 达到整个音域的声音都能均匀稳定、协调一致, 歌者必须掌握正确的起音, 因为“良好的起音可以使声音富于弹性和持久力, 并能最经济合理地使用声带, 去掉声音的滞重”。正确的美声唱法是混声, 声音穿透力强。“混合声是真假声的混合, 从声音特点上看, 应当既有真声的明亮和力度, 又有假声的高位置。”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假美声是怎么唱的, 几乎所有的女生用的都是声门闭合不严的虚弱无力的假声。曾经有很多美声唱法的女学生问我:“老师, 为什么我在琴房上课时感觉自己的声音还可以, 考试的时候一到音乐厅唱声音就传不出去?”如果大家上网听一听世界著名女歌唱家的声音就不难发现, 她们用的都是混声, 在高声区也像男声那样带有适度的胸声且有穿透力。近几年, 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正在和世界高水准进行接轨。近期看到周小燕先生的一堂公开课录像, 其中有一位女高音唱的就是世界的水准, 高音也带有一点胸声, 很过瘾。

美声唱法第三要训练的是:呼吸支持。美声唱法一直强调深呼吸支持, 就是大家公认的胸腹式联合呼吸。呼吸的支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的控制, 而不是简单的呼吸的支点的问题。科学运用呼吸就要在变化中寻求呼吸和声音的最佳的平衡点, 根据作品不同、需要的声音不同, 选择不同的呼吸的支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的强调深呼吸支持, 总是强调横膈膜, 声音就会走入误区, 就会唱什么作品都一个味, 就不会体现出声音的多样性。

以上几点不是独立存在的, 也不是有轻重之分, 训练的时候可以有侧重但必须同时兼顾, 任何只强调一点而忽视其他的作法必然要走向失败。

三、民族唱法向美声唱法学习和借鉴最终形成中国式的科学唱法

早期的民族唱法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近似原生形态的唱法, 声音运用上个人的偏好很多, 缺少科学性。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 如原生态民歌唱法, 各种流传的曲艺说唱艺术, 各种地方戏曲唱法, 以及后来的比较科学的新民族唱法等。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 普遍带有说唱性, 其声音音质明亮, 声音位置靠前。新民族唱法, 是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 在戏曲唱腔, 把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统称为民族唱法。有的声乐教授说民族唱法的声音具有甜、脆、亮的特点, 这和中国人的审美有关。民族唱法用的真声比例较多, 对喉咙不利, 所以美声唱法这种声型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的特点在民族唱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声型演唱的作品范围广泛, 除戏曲、曲艺、民歌外, 对中国歌剧、近现代创作歌曲中民族风格较强的作品均适于演唱。

新民族唱法在继承优秀的民族演唱传统基础上, 在声音训练上, 虚心向美声唱法学习, 运用了美声唱法的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 同时也注意到真声色彩的发挥, 充分发挥人声各腔体的共鸣效果, 追求高位置共鸣和正确的呼吸支持咬字清晰, 发声圆润通畅, 声音明亮, 位置靠前, 语言清晰, 演唱亲切自然, 扩展了音域民族风格强, 声音的可塑性强。以金铁霖为代表的中国声乐工作者多年来辛勤地耕耘, 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学习借鉴、继往开来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首先, 声音由未经过训练的自然嗓音的甜、脆、亮, 达到了一种科学规范的通、实、圆、亮、柔。从歌唱语言上讲, 由原来用平实、自然、质朴, 带有某些地方色彩的语言来歌唱, 通过训练达到歌唱艺术语言的规范运用。由于原来对美声唱法的理解不正确, 认为美声唱法靠后, 声音暗, 盲目地认为美声唱法的技术手段不适合中国的民族唱法, 从而使声乐教学在一段时间内走向另一个极端, 气浅胸紧, 喉部紧锁, 发出尖白的声音, 盲目地追求明亮靠前的效果, 失去正确的呼吸支持和高位置共鸣。

民族唱法在打开喉咙、发声、共鸣、呼吸方面和美声唱法基本一致, 只是在演唱风格比较浓的作品时选择部分的共鸣、呼吸的支点高低、声音的垂直或者水平、咬字的轻重缓急等有所不同。为了获得美声歌唱的技术, 声乐训练的同时也伴有歌唱语言的学习、研究与运用, 声乐作品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对音乐具有独创性表现能力的培养等。我们应从发声、表现、风格、语言、民族、声乐发展史等多方面来了解、学习美声演唱技术, 决不能以狭隘的观点、僵化的教条的做法来对待它。

金铁霖指出:对于声乐训练的本身, 科学唱法和技巧是共性, 是中外唱法所共有的。在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中有科学性, 在外国声乐中也有科学性。民族唱法在向美声唱法学习和借鉴中, 既能遵循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声的客观规律, 又在保持了民族语言特点和自身演唱风格中, 寻找出更为科学实用的方法和规律, 以弥补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使之不断的完善和科学, 最终将形成中国式的科学唱法。

参考文献

[1]李晋纬, 李晋媛.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华乐出版社, 2003.

[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记者.沈湘教授谈声乐教学[M].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一) , 北京:北京华乐出版社, 2003.

[3]吴其辉.我教学的经验和体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1 (.1) .

篇4: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比较研究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比较;共性;差异

引言:民族民间唱法与美声唱法是我国声乐界学院派的两大主要唱法流派,同时两大流派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加以借鉴与融合不仅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和理论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从事声乐演唱者也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美声唱法的产生及特点

美声唱法,是指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成熟于18、19世纪,美声唱法作为一种歌唱艺术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00多年来通过各国声乐教育家和歌唱家们的不懈努力,美声唱法已经成为不受语言限制的世界性的声乐艺术,适合于各国各民族的歌唱方法。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并创造了完整、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演唱技巧。声音造型上,发声自如、流畅连贯、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优美、声区统一。

二、民族唱法的产生及特点

民族唱法,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是我国的戏曲唱法、民间歌曲唱法、说唱唱法、曲艺等唱法的总称,也是各民族民间歌手、艺人、演员各种风格流派唱法的总和。我国民族唱法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演唱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用嗓特点主要是真声、假声、真假声结合和真假声并用等唱法,在声音的造型上要求“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在艺术创造上要求“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在表演特点上是“神准、情真”,“形美、味浓”;把演唱技法涵概为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

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性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在学唱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前都要有一个良好的生理准备和心理准备,因为歌唱需要依靠生理活动才能完成。(2)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原动力,歌唱要靠气息支持声音,所以不管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讲究建立正确的歌唱呼吸。(3)都主张打哈欠的方式或是微笑的状态下来打开喉咙歌唱,都讲究声音的上下贯通,流畅和自如。(4)都要求歌唱者具有良好积极的歌唱心理素质与状态,都需要感情很好的投入,深情并茂。

四、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差异

(1)呼吸方法运用的差异:民族唱法中有三种重要的吸气方法:“1)叹吸式吸气。2)闻花式吸气。3)惊讶式吸气。”美声唱法则常用“1)胸式呼吸法。2)腹式呼吸法。3)胸腹式联合呼吸方。”(2)喉头位置与喉咙打开的差异:美声唱法要求喉咙充分打开,喉头下放,保持在吸气的低位置,歌唱过程中喉器要稳定。美声唱法多采用鼻咽腔,喉头位置较低,喉咙打开较大,喉咙打开,特别要把喉咙低部打开,发音管拉长,声波振动部位较靠后。(3)共鸣方面的差异:民族唱法共鸣管相对于美声唱法的共鸣管而言要短而窄些,通常运用局部共鸣,不强调整体共鸣感。民族唱法强调头腔共鸣,为的是语言能清晰的表达,字音更完美的统一。美声唱法讲究混合共鸣,强调整体共鸣感,讲究宽、大、上下贯通的共鸣通道进行歌唱。(4)声音位置的差异:民族唱法声音细腻、明亮、位置靠前,注重声音民族性,讲究声情并茂,追求声音亲切、自然、直接,也讲究高位置,忌“窝”着唱或“包”着唱。美声唱法声音追求力度与光彩,要求连贯、流畅、声音位置靠后,音越高假声成分越多。美声唱法声音成管状,竖向运行。主张声音从后面上去到头顶,再从前面出来,声音可穿透得更远,取得良好的高位置,反对声音直接从口腔唱出。(5)咬字位置的差异:民族唱法咬字较靠前,嘴巴呈扁平状,嘴角向两边分开,讲究字正腔圆。美声唱法咬字部位靠后,嘴巴呈圆形,母音讲究“圆”。

结语:尽管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它们歌唱的目标基本是一样的,所以在具体的声乐作品歌唱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吸收各自的优点和长处,融会贯通,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既保持住自己独特的歌唱特色,又借鉴的好的歌唱方法,达到良好的歌唱效果。

对于声乐初学者而言,怎样学好声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结合我自己的学习经历我觉得,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其实它们之间没什么好坏、重不重要之分,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正确的去表达它们,结合它们的优势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只要是符合发声规律,发声优美动听又持久的声乐歌唱方法,我们都应当兼收并蓄,加以研究吸取。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间尽管存在一些差异,但在很多方面上两者都是一致的。因此,凡是合乎发声规律、发声好听且持久科学的,我们都应当兼收并蓄,加以研究吸取,开拓民族唱法的新思维。形成一套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科学发声方法,使得我国民族音乐能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11

篇5:美声唱法论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 西洋美声唱法 共鸣 行腔

摘要:歌唱共鸣与声音的音量、音色、音质都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对吐字和发声技术也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在共鸣的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在行腔上各相不同: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的行腔是吟唱,美声唱法讲究的是咏唱;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关系是既有差异,又相互补充。

一、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在共鸣的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歌唱共鸣与声音的音量、音色、音质都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对吐字和发声技术也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中,老旦运用的是纯真声唱法,注重的是口咽腔共鸣,而老生和小生在中低声区演唱时多用口腔共鸣,高声区多采用头腔共鸣。旦角采用了接近于美声唱法的混合声唱法,喉咙自然打开,运用了色彩混合共鸣。净角唱法是戏曲唱法中特点最为突出的一种,架子花脸的“虎音”唱法融头腔、鼻腔、口腔、喉腔、胸腔、等腔体的共鸣于一体。黑头花脸充分发挥了鼻咽共鸣腔的高音共振作用,京剧唱腔中的共鸣是受角色、性别、性格等影响的,而不追求共鸣的统一性。

西洋美声唱法强调共鸣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美声唱法为获得良好的共鸣,主张以“打开”的方式扩充和调节共鸣空间,要求演唱者的声音共鸣主要在咽腔、软愕上提,喉器向下移动会厌上举,咽肌直立等。为美声唱法找到了咽腔共鸣,形成口咽共鸣管,连接鼻腔(头腔)和胸腔空间,为上、中、下共鸣贯通创造条件。在口咽、喉咽、鼻咽的共鸣技术中,美声唱法突出了咽腔共鸣,咽壁对声音的反射形成的协和振动,改善了嗓音的音质,使声音更为柔和、优美和悦耳动听。头腔共鸣的高位安放是美声唱法头腔共鸣应用的主要核心,有利于声音的统一。胸腔共鸣是美声唱法的另一特点,他们把胸腔共鸣作为声音的支点和基础,强调胸腔共鸣在整体共鸣中的重要作用。在演唱时,要求胸腔共鸣贯穿全音域。帕瓦罗蒂说他总是要求自己唱出“带有胸腔共鸣的高音”,正因为注意在高音区加入胸腔共鸣,使得美声唱法能以强大的歌唱共鸣获得宏大的音量和嗓音穿透力,不用话

筒和电子扩音设备,穿过上百人的大型管弦乐队构成的“音墙”,而把声音灌满歌剧院大厅的每个角落,胸腔共鸣的充分运用,便声音更为丰满、浑厚、结实,有良好的韧性和活力。在共鸣技术的应用上,美声唱法要求任何声音、任何音域的歌唱都包含上、中、下三部分共鸣运用,根据不同声部和不同音区的演唱,从低音到高音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共鸣分配,音越低越强调胸腔共鸣,随着音的增高逐渐减少胸腔共鸣的比例而增加头腔共鸣的比例,把各声部各音区的声音统一在同一种唱法之中。正是由于西洋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是基本统一的,因此适用于每个具体的歌唱声部,如唱男高音的老师可以教女高音、女中音等各声部歌者。而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则受到角色、唱腔、性别、流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常是唱腔各不相同,不同唱腔的老师一般也只教本唱腔的学生。

西洋美声唱法的声部(男、女、高、中、低音以及戏剧性的、抒情性的、花腔性的等),同样是以歌剧角色的实际表现需要分化出来的,尽管基本发声方法在各声部间基本唱法技术上趋向一致,但在某些特殊的发声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别。如男声“关闭唱法”发声技巧,“咽音”发音技巧及“半声”发声技巧,女高音各种复杂的“花腔”技巧,‘中低音、胸声发声应用技巧等等。

这种在共鸣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的共鸣是受角色的性别、性格、气质、风格等影响决定的,它强调了角色的个性化、性格化以及演唱的个人风格化,而美声唱法则强调的是在演唱过程中共鸣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二、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在行腔上各不相同

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的行腔是吟唱。吟唱就是以字行腔,“字是骨头,腔是肉”,它讲究的是气与字和气与情的结合。“吟”的行腔方式所表现的那种悠长的声调技术,使得声音圆润,唱腔饱满,吐字清晰,发声自如舒展,行腔流畅、圆顺。美声唱法讲究的是咏唱。咏唱就是以腔就字,注重整体发声的线条,它的旋律是和特定歌词相匹配的,咏唱强调的是气与声的结合,声断气断。要求演唱者的呼吸连贯、流畅。连音唱法是咏唱的基础,因此对呼吸的均匀控制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三、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关系是既有差异,又相互补充

尽管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演唱者在追求的最佳效果和最终的目的完全是一致的,那就是声情并茂,感染听众。演唱者既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戏曲唱法的咬字吐字,又要学习西洋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

(一)用西洋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要借鉴民族传统声乐咬字吐字方法。

在我国民族声乐传统中,历来就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准确、生动,讲究“以字行腔”,“字是骨头,腔是肉”,甚至有“千斤白,四两唱”之说。特别是我国的传统戏曲和曲艺训练中,将咬字吐字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对歌唱的咬字吐字有严格的要求和一套训练方法,我们应该认真的学习和继承,总结出“四呼…‘五音”、(“四呼五音”出自清代戏曲音乐家徐大椿所著《乐府传声》・)“十三辙”(指将汉语中常用的几千个字归纳相同相近的主要元音和尾音相同的韵母归为十三类)等理论成果,为歌唱者解决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咬字吐字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二)为了使声音更加圆润、柔和,充分地发挥嗓音运用自如的能力和更好地表现本民族的歌唱语言和风格特征,要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方法和经验。

中国戏曲的发声方法是有它的独到科学之处的,所以才能流传几千年而不衰。该是哪种行当、角色就该用什么声音,从而真实的表达作品的内涵和内容。比如,演唱地方特色较浓的民间歌曲时,可以多运用咽腔共鸣,真声多一些,这样会使音色更甜美、纯净,更具亲和力:演唱气势恢弘、大气的作品时,就应该多用到胸腔、头腔共鸣,使声音浑厚宽广、坚实有力。此时可以借鉴美声的共鸣理论,从而取得声区统一与混合共鸣的声音。在演唱中国传统歌曲时,根据感情的需要,语言风格的需求,自然地有意识调整声音的位置,装点声音的色彩,控制好声音的力度,使之“既保持传统美声雄浑、圆润和宽广的特点,又有中国人喜欢的甜、亮、婉转和水灵的特点”。学习民族唱法的歌唱家通过学习美声唱法的科学发音,加强整体共鸣,扩展音域,使声音更加的丰满结实,从而延长歌唱生命,也更容易得到国外专家和观众的认同,在演唱民族歌剧作品时通过声音造型体会、提高驾驭能力,更能持久性的在音乐厅演唱。

参考文献:

[1]《声乐艺术》余笃刚

[2]夏艳洲,《“改造国民性”:黎锦晖的音乐理想与创作实践》《交响》西安音乐学院第1期

[3]《忆张权》,《中国音乐》,第二期,第48页

篇6:美声唱法论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化;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美声唱法是世界上公认的科学化的演唱方法,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声唱法传入我国,至此之后,国内高校声乐教学中大多以美声唱法为主,其覆盖面越来越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受到民族文化和语言差异的影响,在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华民族化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对语言的元音进行改变以便于歌唱,同时要通过元音来更好的接触语言,这就涉及到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的结合。在美声唱法不断普及和推广的背景下,其与民族音乐的融合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赋予了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教学研究价值。基于以上,本文简要探讨了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运用的相关问题。

一、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涵盖内容众多,例如戏曲、民歌、说唱等都属于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范畴。美声唱法的发音方式科学合理,通常用来衡量声乐演唱水平,由此可见,在保持民族声乐文化艺术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引入美声唱法是十分必要的,声乐研究者需要对美声唱法民族化问题进行研究。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内涵是以科学的美声演唱发声来提升民族音乐演唱水准,但前提是保证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特色和神韵[1]。东西方人在生理结构及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性较大,美声唱法民族化需要将美声唱法“嫁接”到民族声乐中,以美声唱法演唱民族音乐作品,探索美声唱法在民族文化背景下运用和发展的可行性,从而创新出新的音乐风格,这才是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核心所在。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许多声乐研究者积极探索,在不丢失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特色的前提下积极借鉴美声唱法技术,这对于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提升声乐演唱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形成了包含民族神韵和颇具时代特色的音乐风格。在我国老一辈声乐及声乐教学研究者中,不乏探索西方美声发音方式和演唱技巧的先驱者,并在民族声乐文化中融会贯通,例如才旦卓玛、王昆、郭颂等在声乐研究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初心,保持我国音乐民族化和本土化之特点,并积极借鉴美声唱法之精华,对于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美声唱法民族化的研究正式步入了摸索阶段,但个性鲜明的审美特征还未完全形成[2]。德德玛、李双江等歌唱家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摸索美声唱法民族化发展,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审美特征,与老一辈艺术家相同的是,他们都坚持以民族特色和民族韵味为基础的原则,这也是这些歌唱家及其作品广受欢迎和喜爱的根本原因。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其不仅承担着培养声乐人才的任务,同时肩负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大使命,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当积极的运用美声唱法民族化,发挥其音乐传承价值,创新出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艺术形式,以此来让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之林中保持活力。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中运用民声唱法民族化是十分必要的。

二、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具体运用

1.气息的调节控制

运用美声唱法民族化过程中,气息的调节控制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呼吸,保证气息顺畅和稳定,以此来均衡、灵活、平稳的控制气息变化。在用美声演唱中国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气息的有效控制来实现情感的书法和表达,教师应当让学生结合不同作品特点学会灵活调节和控制气息,从而更为准确的表达作品情感。

2.吐字技巧的训练

归根结底,美声唱法属于舶来品,其适用于外国语言尤其是意大利语的演唱,在意大利语中,发音以元音结尾,在演唱过程中,只需要保证五个元音字母的统一即可[3]。但对于汉语来说,汉语拼音有声母和韵母之分,在声乐教学中不仅注重发声方法、声音变化及延长旋律的训练,同时要注重语言的合理运用。汉语语言吐字要保证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即演唱过程中灵活运用字头、字腹和字尾,所谓“腔圆”,即在统一共鸣位置中以音乐的形式通畅的演唱出字,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的过程。相较于说话来说,演唱需要在同一的状态下保证发音吐字的清晰性,不能有字无声或有声无字,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以拼音的形式拼字,以普通话的标准归韵,即在演唱过程中灵活运用美声唱法,之后配合乐句强弱处理、气息演唱来完整的表达乐曲,保证语言的流畅性和情感表现的自然性,产生与听众的共鸣[4]。总的来说,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吐字方面的运用就是以民族语言来对美声唱法进行诠释,强化汉语吐字,将汉语吐字方式与美声唱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消除美声唱法演唱民族作品的生涩,在不影响外国作品演唱的前提下,保证中国作品的美声演唱被群众接受。

3.作品风格的把握

风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从宏观上来看,其指的是一个时代、民族、流派、艺术作品的特点,而对于声乐演唱来说,演唱风格指的是演唱的韵味和个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中外作品及戏曲声乐作品等,各类作品的语言风格有着一定的差异性,需要学生灵活把握,对作品内容、创作意图及创作背景有着良好的理解,以此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作品风格。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区域的歌曲风格差异较大,例如江南歌曲柔美秀丽,旋律圆润,高原歌曲粗狂高亢、旋律起伏,草原歌曲从奔放悠长、放荡舒展。以江南歌曲为例,在了解歌曲风格之后,对歌曲演唱的把握归根结底要在语言上下工夫,掌握江南水乡语言的韵味,只有这样才能够唱出歌曲之韵味,彰显江南歌曲的柔美魅力。因此,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运用的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多多学习,借鉴歌唱名家对作品风格的把握,提升自身对作品风格的灵活掌握和运用能力。

4.民族情感的表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沉淀,民族个性鲜明,许多民族歌曲取材于生活,唱起来朗朗上口,流传久远[5]。例如东北的二人转、湖南的花鼓戏、陕北民歌等,各民族音乐作品各具韵味、各有特色,也形成了差异化的演唱方法,此外,我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作品丰富,这些都属于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正是在这些传统音乐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而在美声唱法引入之后,民族音乐又积极借鉴了美声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先进的发声技巧,使得民族音乐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美声唱法与民族艺术及情感的融合推进着民族声乐的发展。相较于传统民歌来说,现代民族声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更强,同时不失传统韵味,搭载了民族情感,使得现代演唱艺术家在更加科学演唱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抒发和表达民族情感。例如《我爱梅园梅》、《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等都是利用美声唱法表达民族情感的典型作品,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注重对美声唱法技巧把握的同时要学会表达情感。音乐是搭载情感的载体,演唱技巧再好而缺乏情感表达是无法打动听众的,这就需要学生用心演唱、用情演唱,结合自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感情,实现情感和声音的统一。需要注意的是,作品演唱情感的表达离不开作品的内容,以《我爱梅园梅》这一作品演唱教学为例,在教唱之前,需要让学生对作品内涵进行理解,作品不仅仅是对梅花的歌唱,同时更体现了作者借梅花之高尚品质表达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之情。因此,应当要求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转换角色,怀着崇敬的心情用美声唱法演唱出来,心中有情方可实现以情感人,配合美声科学的演唱方法来达到完美的演唱效果。

5.协调统一的表演

演唱与表演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声乐演唱来说,表演即指的是演唱过程中的面目表情和肢体动作。在演唱西方歌剧的过程中,需要学习芭蕾舞、宫廷舞等,而对于民族作品的演唱来说,也应当学习民族舞蹈动作及戏曲表演动作等。美声唱法的引入只是为了借鉴其科学的演唱技巧和方法,这并不意味着要摒弃民族化的表演形式,因此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运用还体现在民族化表演形式上。在表演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表演动作与演唱内容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这与演唱者的自身修养密不可分,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学习[6]。从微观方面来看,声乐演唱者的修养可以划分为文化修养和音乐修养两个部分,所谓文化修养,即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和学习文学、历史、宗教等各方面知识,奠定自身的文化功底,保证演唱过程中有内容、有深度,所谓音乐修养,即指的是学生要掌握好科学的美声唱法技巧,同时要有着扎实的音乐知识基础,热爱交响乐及会演奏一些乐器等,只有具备文化修养和音乐修养,在作品演唱的过程中才能够保证表演的协调性、统一性,从而为整个演唱增光添彩,强化演唱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水平,同时有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价值。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在保证民族音乐文化韵味和特色不丢失的原则性,探索了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旨在培养复合型的声乐人才,让我国本土化、民族化的声乐艺术与世界接轨,让烙印有中国文化印记的声乐形态走向世界。

作者:刘爱珍 单位:黄淮学院

参考文献:

篇7:美声唱法论文

美声、民族、通俗唱法歌曲赏析教案

美妙的歌声--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歌曲赏析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歌唱方法的演唱特点。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歌曲有三种歌唱方法并能加以分辨。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间播放歌曲《我的太阳》

新课教学

1美声唱法

A导入新课:歌曲《我的太阳》导入

B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一词出自Belcanto,这是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种歌唱方法,其目的在于造就美妙的歌声。

C欣赏歌曲《黄河颂》片段。

D结合实例讲解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声音悦耳、圆润靠后,具有声音本质美的声音。要求声区统一,声音连贯不断,音准完美,讲究声音的位置、共鸣、气息。

2民族唱法

A歌曲《歌唱祖国》导入(教师亲自演唱)

提问:演唱的表情、音色?

B民族唱法:“民族民间唱法”“中西结合”的统称,也成为中国唱法。

C欣赏歌曲《大坂城的姑娘〉〈北京的金山上〉〈茉莉花〉片段

D了解民族唱法的特点: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真实、明亮靠前、语言十分讲究,注重声请并茂,韵味浓郁。

3通俗唱法

A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些什么歌曲

鼓励学生积极上台演唱。

B通俗唱法:即流行歌曲的唱法,也叫自然唱法,是以“自娱”为其表现的主要目的。

C分析通俗唱法的演唱特点:无严格的技术规范,把“自娱”作为重要表现目的,强调其“倾诉性”和“宣泄性”力求演唱的生活化,大众化的口语化。

D讨论,是不是流行歌曲都适合我们?

4请学生分辨三种不同的演唱方法。

5让学生尝试用三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唱同一首歌,再次体验各自特点。

篇8:浅谈美声唱法与美声风格

美声唱法最初起源于十六、七世纪的意大利, 歌剧随着时代的逐步发展, 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和艺术风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之便形成了一套符合人声表现规律具有着完善科学体系的美声原则, 并且得到了更多人们的赏识。随着我国近些年来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 美声唱法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深, 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一些青年选手在一些国际声乐比赛中屡屡获奖, 更是说明对于外国声乐作品运用美声唱法来加以表现的艺术水准也是在不断地提高的。

美声唱法在其形成的最初阶段, 很多意大利的声乐作曲者本身也担任着演唱者或声乐教师的职责。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在培养歌手时, 从小就对其乐理、和声以及文化课进行全面的训练。所以, 意大利当时的歌手都具有相当的艺术修养以及作曲家的学识。他们对于人体嗓音的天生规律有通透的理解, 他们将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情感作为其创作的基础, 同时对于声乐技巧的发挥和创作规律都有明确的把握。所以他们的作品既美丽动人又旋律多样。美声唱法的歌唱艺术主要是由复调音乐转变成为单声部旋律的。在复调作品中, 不同的声部可以唱出独特的旋律线, 最终形成了复合音乐织体。随着新的歌唱艺术风格的逐渐形成, 某一单声部的旋律线开始占据主导部位, 运用乐队或者乐器伴奏, 融入歌唱家高超的演艺技巧和华丽的歌声, 最终形成了美声唱法。

二、美声唱法的风格特点分析

分辨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的区别, 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从声音上来说, 美声唱法是真声假声都用, 真假声按照音高比例进行混合运用的。站在共鸣的角度上看, 其主要是充分调动歌唱所用的共鸣腔体。此种唱法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味道, 音响特色明显。对美声唱法的学习和掌握, 就相当于运用歌唱训练来制造嗓音乐器, 美声唱法唱出来的歌声具有其独特的味道。分析美声唱法主要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 混合声区的唱法主要基于真声的基础, 当音高不断上升, 开始逐渐增加假声的成分, 这时主要以假声为主。美声唱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充分运用全面的共鸣, 高低、男女的唱法是一致的。

2.美声唱法中的共鸣是不同的, 美声唱法主要是全共鸣, 部分唱法则运用部分共鸣, 有一些是不需要唱到非常高的程度, 一些则不用唱到很低。区别唱法的几个主要方面就是共鸣腔体的运用, 用上部、用下部、用中间。美声唱法声区是混合的, 共鸣也是混合的, 真假声音的混合会有共鸣同时出现。有一些美声唱法中对共鸣运用的比较暗。在唱歌剧时, 美声唱法对于鼻咽腔和后边咽腔用的相对较多, 而在唱音乐会时则后边用的较少, 这样的唱法虽然也叫美声唱法但是在唱歌剧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尽管都是专业的, 但是在唱法上, 区别十分的明显。

三、美声唱法及其风格形成的训练方法

1.气息的训练。对气息进行训练, 训练后出来的声音相对较为和谐自然, 同时优美, 副作用也较少, 而且对气息进行训练, 气息和发声、歌曲和情感内容以及演唱心理的充分结合, 对于演唱状态的培养都是极为有益的。在训练中, 高音训练时, 轻微上抬软口盖, 想着吸着唱的感觉, 就能自动地抬起软口盖, 这种力量相对较为含蓄, 因此需要注意不能抬过了头, 一旦抬过了头, 就会造成声音僵定。所以在美声唱法中, 当唱高音时, 需要气息的支持, 运用边吸边唱的方法, 使得气息含蓄且具有力量, 不然就会造成腔体被撑得过大最后没有弹性, 对于气息无法进行自如的运用。在不自然的状态下, 声带很难正常发声, 即使有声音发出, 也是嘈杂苍老的音色, 并且在不自然的状态下, 唱出的音就不准, 而且会导致高音破桑, 如果声带遭到长期的气息冲击, 就会造成声带器质上的损坏。所以, 要想保障歌唱的青春, 对于气息的正确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也应深化重视。

2.对呼吸的控制。在歌唱中应对呼吸进行控制而不是被呼吸所控制。在歌唱中, 呼吸是用来保持的, 对于吸气时的状态应当保持住而不是将气息送来送去。发音中需要对气息进行保持并节约气息, 而不是单纯地送气, 不能使我们脆弱且宝贵的声带被气息所冲击, 运用最小限度的呼气逐渐地构成呼吸控制。在刚开始学习美声时, 由于初学者对于美声呼吸较为陌生, 而且加上呼吸时的紧张心理, 就会不自然地形成用胸式呼吸法来控制呼吸, 这样的呼吸方式无法达到美声唱法的水准。美声唱法中, 对于呼吸的调节主要是运用横膈膜实现的, 即就是普遍意义上的胸腹式呼吸。采用这种呼吸方式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对气息的大小、以及气息的变化进行自如的调节, 而且换气较快, 所以在美声唱法中对这一点应当格外重视。运用胸腹式的呼吸方法来唱美声, 很容易控制, 不会出现一张嘴就没有气的状况, 或者是一口气不够用的情况。俗话说:善歌者, 必先调其气。这就表明虽然在唱歌中呼吸是起点, 但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呼吸也是唱歌的灵魂, 对于歌唱的整体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在美声唱法中, 呼吸更是其雄浑畅亮的关键。

3.美声唱法中歌唱语言的训练。歌唱语言中, 对于歌词应当进行深入的理解, 对于艺术的表现形式应当从歌曲内容上出发。因此这就需要美声歌唱者说话兔子应当清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真是运用说话时的吐字发声去唱歌, 就会产生有字无声的状况。对于歌唱中字正腔圆的要求也就无法充分满足。因此美声唱法中要求是像说话而不是真说话的状态。在美声唱法中, 应当增大上下臼齿间的距离, 随着也就能打开喉咙;母音应当相对靠后而子音应靠前。由于声音的连贯性容易被子音破坏, 因此在发子音时应当迅速且果断, 而且子音一旦发出就必须马上回到母音的发声部位上, 如此方可以做到字正腔圆。对于音准和节奏应当严格加以训练。此外, 美声唱法训练中还应重视起音训练, 起音要求应当圆润、准确、明亮而且轻松。在美声发声中, 起音是基础, 它是集中共鸣黄蓉调整气息的最重要方法。要保障起音的良好, 就必须对呼吸进行正确的训练, 训练过程中应保证喉头稳定, 训练者的思想高度集中, 做好声带的各种配合。

四、结语

当前的声乐舞台可谓是缤纷多彩、百花齐放, 多种演唱流派和演唱风格的并存促进了美声艺术的繁荣大发展, 激烈的竞争也形成了多样化的美声演唱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美声唱法的普遍, 歌唱者要想有更加完善的表现就应当对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进行充分的把握, 对于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思想感情以及该国的语言特点进行科学的理解, 并且不断训练扎实的创作风格, 实现美声唱法的大飞跃。

摘要:美声唱法源自于西方尤其是欧洲, 其是古典声乐中传统唱法上发展而来的, 经过文艺复兴后, 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美声唱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歌唱家们的专研和改进, 美声唱法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其包含的内容和剧情也更加激烈。不同的时代, 歌唱形式不同, 情感表达不同, 歌唱的方法也就不同。本文就简单对美声唱法和其风格展开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美声唱法,美声风格,研究

参考文献

[1]文海宁.歌唱发声生理[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0.

[2]杨文婷.音韵[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园艺专业个人简历下一篇:李向琴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