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科研究论文

2022-04-17

初中数学学科研究论文 篇1: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摘 要:数学科目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在素质教育的大风向标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当下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关键。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让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方向变得更加明确、具体,扭转了过去“应试教育”下的“书呆子式”教育,是当下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一个新突破。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开展教学活动,让初中数学教学变得更有效。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该课程标准的提出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将二者放在一起思考,为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开辟了一条教学新路径。

本文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谈一谈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对策,以构建教育新形势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新课堂。

一、 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化在数学学科上的一种表现,它是我国教育新课程改革发展下所提出的一种新教学理念,为数学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新方向。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参与知识学习中所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获得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终身需要的技能和道德思想。其中包括六大方面,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人文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二则是实践性原则,要求教师将数学课堂化为实践场所,以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下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二、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教师要在明确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开展新式教学活动,从以下方面建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新教学课堂。

三、 把握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以及核心素养

数学是一个体系,教师必须要把握体系的核心以及内容,以此来设计大纲,转变过去的全面传输式教育,让数学教学的方向得以明确,以变得更科学。教师可以从研究教材内容的角度去了解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必备的能力,从这方面入手来建构科学的知识框架,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以数学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章节的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教师也要适当地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来,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念,让数学课堂的内容变得丰富又具体,以满足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

四、 借助新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要适当地采用新式教学方法发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意识能够得到发展。很多学生在旧式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下丧失了学习的能动性,而新视教法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从机械学习的牢笼中走出来,在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更好地养成数学思维意识。

在实践中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发现,小组合作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诸多教学方法都能够满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法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以在实现最有搭配的前提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小组合作教学法適合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其探究意义较强。在开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知识教学时,为让学生掌握有关相似三角形的论证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考虑两个三角形之间边、角的关系,学生在合作讨论、独立思考下很快能够掌握三角形相似的论证,教师的教学也会变得十分顺利,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再如采用游戏教学法实施教学时,为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趣味性得到提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涉及不同的游戏。如在开展“平方差公式”知识学习时,为让学生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灵活应用该公式,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赛提问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参与游戏中积极性被调动、胜负欲被激发,对平方差公式的记忆更是深入而又有效。

五、 数学联系实际生活,构建实践舞台

数学倘若与生活相脱节,会形成一个后果就是教学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数学知识也无法有效地应用在实践生活中。所以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水平,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舞台,让生活与数学教学相联系,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在探究生活问题时发现数学色彩。

如在开展“几何图形”教学时,要想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在直观感受下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会更加到位,对知识的学习也会在实践中变得更有效。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来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引导数学教学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初中数学教学变革的一大新契机,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把握机会,从多角度认识学科核心素养,并以此为指导开展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格培福.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优化分析[J].学周刊,2019(4).

[2]周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探究[J].林区教学,2018(12).

[3]翟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

作者简介:王仁旺,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长汀县第三中学。

作者:王仁旺

初中数学学科研究论文 篇2:

借力“学科研究”,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摘 要] 反思本轮以来的课程改革可以发现,自上而下的理论要求的提出,已经让教师不自觉地处于自我意识缺失的状态.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进行“学科研究”. 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阐述了学科研究的必要性,以及以课程建设研究为载体的学科研究,同时基于初中数学学科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相关的观点.

[关键词] 学科研究;初中数学;学科发展核心素养

时至今日,研究教学都离不开始于2001年的课程改革大背景,从彼时自上而下课改理念对一线教学的席卷之势,到十年后2011版课程标准的重新修订,再到今天所处的所谓的“课改深水区”,已经让一线课堂打上了深深的课改烙印,很多教学方式如自主、合作、探究等,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交流的日常用语,课堂上所采用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也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常态.

当前,对于课程改革的评价,呈现出显著的正反两个方面,其中尤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为甚. 从院士、人大代表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批判,到一线课堂上教师出现的无所适从,让很多人开始反思课程改革的可持续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科研究”概念的重新提出,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辟了新的探索之路. 本文试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相关观点.

初中数学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反思十多年来的课程改革,可以发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基本处于“随波逐流”的状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无论是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还是一线教师的日常课,都是课改理论引领的产物,教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研究时,往往都要在课改理论里面摘章选句,以确保自己是紧跟课改潮流的,而这也就是所谓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今天看来,这样的自上而下是必需的,但也是不完整的,因为没有一线教师基于自身教学实践的思考,那课改理论之花就不可能开放在教学实践的土地之上. 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学科研究就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对学科研究的理解有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理解是将学科课程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而所谓的学科课程,就是将学科作为课程结构的基本成分,将从不同学科中选取出来的材料组成课程的内容体系;微观层面的理解是以某一具体学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课程特质的研究,以获得更好的课程理解,以指导自身教学实践的过程. 作为一线教师,显然从分科课程的角度建立微观层面的学科研究理解更为合适.

从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来看,学科研究还是非常必要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一线教师“随波逐流”的现象之外,还有以下两个更为细致的原因.

第一,教师往往缺乏对数学课程的个性化理解. “当我们在谈论数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这是一个由古老哲学命题演绎过来的说法,却足以让许多跟笔者一样普通的数学教师警醒. 当我们说出“数学就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数学就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科”,或者“数学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数学意识”时,这真的是教师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吗?在笔者看来,可能并非如此. 因为将数学课程的相关描述重述出来,或者只进行简单的演绎,并不代表数学教师自身对课程的理解. 而如果数学教师都说不清数学为何物时,几乎可以肯定其不可能真正向学生传递有关数学学科特质的知识. 从这个角度讲,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学科研究是必要的!

第二,初中数学课堂上只有课程味而没有数学味. 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有着学生的课程味,这与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有关,但很明显的是,在浓郁的课程味之下,数学学科的味道已经有所淡化了. 比如,当我们将实验引入数学课堂时,你会发现在很多关于“数学实验”的研究中,“实验”已经压过了“数学”,实验的所谓趣味性已经压过了数学自身应有的抽象过程、建模过程,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 但为了所谓的创新,数学教师已经感觉不到自身教学重心已偏移了,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这也说明,学科研究确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数学的学科研究,既是让教师有效内化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建立属于自己数学学科理解、数学教学理解的重要途径.

初中数学学科课程建设研究

那么,初中数学学科研究应当如何进行呢?考虑到一线教师研究的适切性,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的成果,笔者以为可以以数学学科的课程建设为抓手,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

课程建设通常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一,选择哪些内容?这个问题是由课程标准及教材来回答的,教师通常没有选择教学内容的空间,故此问题不赘述. 二,应当如何组织这些内容?课程改革对此做出的回答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如何用,这是课程改革中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如何检测是否达到了教学预设的目标. 这实际上涉及教学评价问题,其显然要超越应试层面,真正从学生生成数学理解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这一内容为例,来说明后两点.

第一点,如何组织教学内容?

反比例函數有三个知识基础:一是反比例,二是函数,三是正比例函数. 通常情况下,学生真正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总会不自觉地将之与正比例函数进行比较,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又不适宜用理论演绎的方式,让学生在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推导反比例函数,需要另辟蹊径. 笔者在教学中具体采用了三个步骤来帮助学生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意义:第一步,在问题情境中分析问题,生成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具体地说,就是给出一个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时间随速度变化而变化的生活实例(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而不是只从教材或教参上照搬),在这个关系分析中,初步建立反比例函数关系,但不点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这样的例子自主寻例,这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反比例关系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寻找乘积一定的前提下乘数与乘数的例子,而学生能否顺利找到这样的例子,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对上一个例子是否真正理解. 经验表明,学生可以找到类似于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与宽的关系等实例. 第三步,通过对至少三个实例的分析,综合出其中的共同点,以得出反比例函数的一般特征,并对这种特征进行语言与公式描述,这实际上也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解析式.

通过这样三个步骤,学生通常可以在高度自主的情形下完成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建构与意义理解. 而这样的三个步骤实施,既遵循了教材的基本思路,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了重构,在笔者看来是有效的组织.

第二点,如何实施有效评价?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进程进行了评价,譬如学生在自己寻例的时候,有学生不知道从何处入手,笔者就判断其没有理解第一个例子中所建立起来的反比例关系的特征,于是做出了“找两个量的乘积为定值”的提醒式评价;而对学生在概括反比例函数特征时所用语言不准确的问题,笔者则直接用自变量、因变量等概念替代他们的非数学语言,这样的话语直截了当,可以起到促进他们同化新知识的作用.

这样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而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可以保证结果的有效性,从这个角度讲,评价亦是有效的.

更重要的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可以让教师产生一种强烈且明显的对所教内容的结构、地位、生成過程等清晰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指向数学学科研究的,是可以有效地生成、丰富并深化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的理解的.

初中数学学科发展核心素养

研究

核心素养被称为引领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旗帜,对数学学科的研究必须置于核心素养的视野之下.

这里,笔者想重点强调一下学科发展核心素养,这是一个与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所谓学科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习者通过特定学科的学习应达成的反映该学科特质的重要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从这样的描述可以看出,其既强调了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关键能力,同时又强调学科特质与思维品质. 笔者以为,这样的界定与初中数学一直强调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等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 一线教师开展数学学科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是真正将学科当成了研究对象,其关注的是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但研究对象却是数学学科,这个逻辑关系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对学科没有研究,对学科发展没有思考,对学科发展核心素养没有认识,那学生的发展必然只是空中楼阁.

总的来说,对初中数学学科进行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同时又具有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长远意义. 教学即研究,对此,初中一线数学教师不应置身事外!

作者:吴向元

初中数学学科研究论文 篇3: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心应当转移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教学应回归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就对初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解读,并根据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对相关的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较为枯燥,主要是以教师对概念的分析,对课本例题的讲解为主,并且以“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也比较差。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数学核心素质,创造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性的数学课堂。

一、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的“核心素质”,并不是指知识的多少,而是指能力的高低,以及是否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指出,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具体到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感悟能力,能够体会“数学之美”,同时了解数学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并且看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数学与社会问题的结合点,具有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1.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能够为一个人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如果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是教师希望达到的最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带材料,制作一个空间体,可以是正方体、长方体,或者圆锥、圆柱等,学生可以使用卡纸和剪刀制作,也可以直接用橡皮泥制作,学生可以分组制作,互相交流,互相讨论。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性,还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2.创造性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思維的严密性、逻辑性,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个人的核心品质之一,能够让一个人在今后的发展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对社会有所贡献。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让教学变得有多种可能性,并具有探

索性。

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统计一下社区里面的每家每户每个月的垃圾袋的使用数量,并分类标出垃圾袋的材质(是否环保),以及垃圾袋的用途,统计结果可以用点集表示,可以用数字表示,可以用画“正”字的方式表示,也可以用柱状图、饼状图表示,当然学生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选择自己能够想到的表示方式来统计自己的调查结果,只要结果能够表达清楚、准确即可。通过这种创设性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同时借助数学学习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提高责任意识。

3.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

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目前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给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变革,而数学又是信息技术运行的基础,因此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数学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整式的加减”这一章节时,可以引入电子信息技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学习整式加减的法则,利用excel图表以及计算机中自带的“函数模型”来检验自己的运算是否正确,同时了解计算机的工作模式,计算机的本质是编程,而编写程序又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不妨让学生学习一些初步、简单的编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很有帮助,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

三、总结与展望

初中学生的可塑性还很强,初中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一个人将来走上社会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应当增强对课堂的设计,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社会生活,了解数学广泛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钱建芬.创造性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

[2]李文辉.探析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

[3]仲进东.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作者:廖宗会

上一篇:系统软件信息管理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模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