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听力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而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而听力教学是让学生获取信息最关键的阶段。听力作为一种交际功能,是一种接受和理解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语感也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若要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实效,就要把握英语听力训练的技巧和策略。从听力教学存在的困难着手,探讨听力教学的方法和对策。

第一篇:听力教学论文范文

国内外二语听力教学模式及其对我院听力教学的启示

摘 要: 听力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学生的语言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二语听力教学的部分理论和模式,并探讨了这些理论与模式为我院(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英语听力教学所带来的启示,总结了部分行之有效的提高我院乃至其他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水平的方法,为听力教学研究者及英语教师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二语听力教学 听力教学理论听力教学模式

在所有的交際活动中,“听”占45%以上。因此,听力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当今的大学英语改革浪潮中,特别是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的使用,听力所占比重大大提高,听力教学在英语的日常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日益显著。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听力是弱项。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尽快提高听力水平以至提高其英语整体水平已成为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1.听力理解的性质与过程

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语言、认知、文化、社会和知识等各种因素。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言语理解理论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对言语理论所作的大量的实验研究成果显示,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认知过程,是多种语言能力、背景知识和思维能力协同作用的结果。

心理语言学区分三种听力(和阅读)理解模式,即“自下而上”(bottom-up)、“自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和互动(interactive)模式。

自上而下指的是从情景中获取线索,将听到的内容与原先具有的知识形成连接。情景线索来自于特定的情景,如说话者、话题、文本的目的、当时的场景等。先前的知识,又被称为图示知识,是我们的长时间记忆中所留存的有关各种话题的思维框架。

“自下而上”模式指利用语音、词语和句子本身的知识以及对语言因素的分析来进行听力理解,即从语音、单词、句子到整个语篇的意义。在自下而上的过程中,我们利用语言知识来推断所听的材料的意义。我们将言语分解成可辨别的声音,然后将声音组合成词、词组、句子、语调模式。

早期的听力教学研究,如Oxford(1993),Rubin(1994),Rost(2002)都提到听力理解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过程的作用。目前的认知过程研究进一步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有必要学会利用这两种过程,尽量发挥他们的优势。

2.国外二语听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下面简要介绍国外二语习得领域的主流教学模式及其在听力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基于理论的教学模式

2.1.1范例教学法(Sample Teaching)。范例教学,又叫范例式教学,是西德根舍因首创的其后又有许多教育家进行了深入探讨,以理论观点为指导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方法,叫做范例教学法。

2.1.2暗示教学法(Hint Teaching)。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暗示学专家洛扎诺夫创造的,被称为一种“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的原理是整体性原理。

2.1.3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有时也用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采用案例教学,要引起教学活动结构,教师施教方法和学生学习的变化。

2.1.4“纲要信号”图示法(Outline Signal Graph)。“纲要信号”图示法是苏联沙塔洛夫创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纲要信号”,就是一种提纲挈领地概括所讲内容的图表。这种图表形象直观,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又能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便于老师和家长检查,督促学生的学习。

2.2相对应的在听力教学中应用的三种教学组织方式

2.2.1分组教学(Team Teaching)。(1)外部分组: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或学习兴趣分组,有跨学科分组和学科分组两种。(2)内部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或学习兴趣等因素把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二次分组,如A、B、C组等。

2.2.2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通常把班级分为由2一名能力、性格、种族不同的异质小组,然后按照一定的合作程序,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环节,穿插全班讲授或组际交流,使全体学生对同一课题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参照小组共同的学习成果对学生予以评价。主要特色:(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任务分割,结果整合。(3)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4)公平竞赛,合理比较。(5)分配角色,分享领导。(6)既有帮助,又有协同。

2.2.3师生教学合同制(Contracted Learning)。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具体步骤:集体授课(基本框架原理)—学生讨论—“学习合同”(规定学生在期限内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及成绩评定的方法等)—学生汇报、提问、讨论—教师评估(合同结束)。

3.国内英语听力研究

我检索了中国知网上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研究英语听力教学的文章,发现在听力教学实践方面,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既有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经验总结,也有结合视、听、说的教学尝试。郭鸿雁的英语听说能力封闭式培养模式不失为一种教学改革尝试,王一普撰文指出英语听说课授课教师角色的定位及其在不同课堂活动中的角色转换机制的实现有利于营造听说课的听说气氛;王守元提出要注意听力教学的阶段性;王蓉、尤其达对视听说进行了改进尝试与反思。

关于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文章主要应用了两类理论:“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理论和图示理论。

鲍春燕运用Krashen的i+1理论,先把实验班学生按英语水平分为3—5个层次,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难度的音频或视频材料。教师扮演“监督员”和“咨询师”的角色。实验证明以i+1理论为理论依据的分层听力教学法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取得较好效果。郭红、戚德山应用输入输出假说理论,设计“以听导说”教学模式。实验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培养学习者化显性语言知识为隐形语言知识的能力,实验班的听力水平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任仙敏、邱培磊、宣菡静根据Krashen的输入理论,针对三本院校学生基础差、缺乏主动性的特点,用SPSS软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两组共194名三本院校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听力教学模式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三本院校的听力教学中,多媒体自主式视听说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很有成效。周立荣使用前测、后测、有声思维等方式检测以图示理论为基础的听力教学模式的实效。

4.对我院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结合我院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国内外听力研究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调整课堂英语听力教学目标

改变传统的课堂英语听力教学目标,即通过课堂上学生多听、多做来提高听力水平。制定新的听力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听力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然而国传统的课堂英语听力教学目标消极地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效率低下,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新的教学目标则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自主学习的效率。

4.2改变传统的课堂听力教学方法

传统的听力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放磁带,学生听。这种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当前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要求。基于培养学生运用听力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要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3改变传统的课堂听力教学内容

4.3.1教学生如何制定计划

预先做好听的准备活动对于能否上好一堂听力课是非常重要的。在听之前,教师应该为学生要听什么以及预期他们要完成什么任务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应先告知学生听力内容的主题。其次,教师应启发学生有目的地去听。一旦学生有了目的,他们就能知道什么信息是重要的、什么信息需要掌握,以及掌握的程度是多少。通过利用这些已知的有用信息,学生们就能预测他们可能会听到什么。预备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决定听什么,并且在接下来的听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信息上。

4.3.2教学生调整理解

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应学会不断调整对已获取信息的理解和决定采取何种策略。学生需要不断地对他们所听到的内容进行评价。作为教师,我们应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评价:(1)与预先的推测是否一致;(2)对比前后听到的内容,判断是否内部一致。在听的阶段,教师是无法进行干预的,这是由听力的短暂性特点决定的。周期性地进行决策技巧和策略使用的练习能够使推理更加准确,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调整对内容的理解。策略练习包括:逻辑推理、联系的合理运用、相关意识及单词的推导技巧。

4.3.3教学生做评价

在听力练习时,学生能够对所决定的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对使用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来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反思。通过小组或全班的形式对个人所采取的听力方法进行讨论,也能够促使学生反思和进行有价值的评价。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交流个人成功的方法与途径。将注意力集中在听的过程和结果上,能够帮助学生思索他们的学习,以及有意识地调整他们的策略。

4.3.4教师角色的调整

为了能够让学生具备成功的听力策略,至少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前两年,教师应该根据上述几点进行教学。与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角色的特点不同,刚开始教师需要为初学者扮演元认知角色,随着初学者听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应逐渐把该角色交给学生来承担,转而扮演辅助者角色。

5.结语

听力理论及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服务于听力教学,为听力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结合国外的研究和我国的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形成一套新的、有自己特色的、有效的听力教学模式,是我国听力教学研究者和教师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Heidi Byrnes.The role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A theoretical base[J].Foreign Language Annals,Sept 1984.

[2]Rost,M.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M].London:Longman,2002.

[3]Samuel,S.Joy.Factors Influencing Listening:Inside and Outside the Head Theory into Practice[M].Summer 1984.

[4]Thompson,I.& Rubin,J.Can strategy instruction improv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6.29/3:331-42.

[5]鮑春燕.基于i+1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J].英语教学,2009.

[6]郭红,戚德山.输入与输出假说的实证性研究[J].外语学刊,2009.

[7]郭静姝,郭鸿雁.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

[8]任仙敏,邱培磊,宣菡静.三本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对比[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9]王蓉.对影响学生听力学习的非语言因素的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10]王守元,苗兴伟.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语电化教学,2003.

[11]王一普,丛颖.基于目标管理的公共英语教学部管理者角色研究[J].中国外语,2005.

[12]周立荣.图示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

本文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JXJG-09-74-5。参加此课题研究的还有彭银梅、凡艳、童金銮等三位老师,在此向他们表示谢意。

作者:洪遗水 孙水根

第二篇:把握英语听力训练技巧,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实效

摘 要: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而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而听力教学是让学生获取信息最关键的阶段。听力作为一种交际功能,是一种接受和理解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语感也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若要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实效,就要把握英语听力训练的技巧和策略。从听力教学存在的困难着手,探讨听力教学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基础知识

听、说、读、写四大要素在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都是紧密相连而又相互独立的。其中听力技能的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尤为重要,只有听懂了才能理解,理解了才会表达。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因素,并进一步探讨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策略。

一、影响初中英语听力的因素

1.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

英语听力的基本内容包括语音、语速、词汇和语法。如果基础不完善,学生在学习中就难免会无法理解听力材料,在交际过程中,也不能达到与其他人正常地交流。所以,我们教师应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找出听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语音辨别能力低。初中生的语音学习目标,至少要准确掌握单词的发音,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并没有注重英语音标的学习,仅仅是教单词时一笔带过。另外,每个教师的单词发音不尽相同,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发音又有差异。比如either的英式发音为/'ai?奁?藜/,而美式发音为/'i?奁?藜/。如果学生自己未能掌握音标,只是一味地跟随老师朗读,有时就会在听力时不理解,听不懂。

(2)语速的适应。主要是指学生理解速度和听力材料播放速度的不一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往往故意放慢讲解和朗读速度,学生习惯了慢速状态,对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就难以适应。

(3)词汇量匮乏。如果学生的词汇量很小的话,对单词的意思理解模棱两可,就容易对上下文的理解产生偏差。只有以坚实的词汇量做基础,理解整段文章和交际才会更加顺畅。

(4)语法障碍。语法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听力材料的前提,可为学生准确判断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任务及其相关情况提供依据。如果语法知识不牢固,学生就不能准确理解,进而影响听力效果。

2.对文化背景的差异了解不够

王佐良教授指出:“如果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英语是语言文化的一种形式,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因为它是语言,所以它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因素和历史背景,学生要学好地道的英语,首先就要对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生活习俗等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在做听力时就会产生误解和歧义。比如,在西方国家,像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都是些重要的节日,很多听力材料都会涉及,如果学生对这些节日的来历、庆祝方式等都能有有一定的了解的话,听力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

3.心理状态及环境的影响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焦虑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听力效果,适度焦虑最有助于学习。有的学生遇到一句话不懂就焦躁不安,有的学生甚至还没有开始听就产生恐惧,影响听力效果。另外,安静的氛围、清晰的录音质量等客观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效果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加强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

1.掌握基本知识点,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欲提高英语听力的实效,首先要把语言基础知识抓牢。加强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采用科学的方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进行模仿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听音、辨音和发音水平。同时,给学生渗透发音要领,比如,让学生掌握省音、同化、爆破的技巧等等,使学生了解英语口语的特点,为他们讲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听力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克服过于焦虑的心理。特别是对那些听力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更加积极引导和鼓励,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对英语听力更加有自信,摆脱惧怕和厌烦的心理。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寻找英语教学的新方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英语听力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要尽量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多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节目。

3.听读结合,注重实践,进行泛读和泛听

听、说、读、写这四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补充,不仅听与说不可分割,听与读也同样紧密相联。在课堂听力训练中,一般侧重于我们课堂所学的知识,阅读便是为了加强和巩固所学的单词、短语、句型,经过日积月累,听力技能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因此,听力和阅读活动不应仅局限于课上,而应贯穿于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书,推荐给不同年级的学生,或是给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原声电影和电视剧,帮助学生完成词汇的积累,形成听力的思维。同时,不同方面的课外阅读也会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另外,阅读速度与听力理解的速度是成正比的。学生的阅读量越大,词汇量就会增多,语感也随之增强,听力水平就会提高。

总之,在初中生普遍存在听力水平偏低的情况,教师还需真正把握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因素,寻找更有效的训练策略,并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建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率[J].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13(04).

[2]胡居尧.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一种有效途径[J].才智,2013(04).

编辑 薛直艳

作者:杨丽群

第三篇: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测试对听力教学的反拨效应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的实证研究,总结出听力测试改革后对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内容效果、时间分配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以期在理论方面为建立更加完善的反拨效应做出贡献;在实践方面,能够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听力教学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反拨效应 听力教学

反拨效应是指测试某种教学方式在学校范围内的结果影响[1]。语言测试反拨效应起步不过十几年的时间,是新的领域。语言学的特点是复杂多样,教学方式也是层出不穷,推陈出新。所以,目前为止,对语言教学反拨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不多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全国性质的测试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的考试,由教育部教育司主办,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备受关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对语音学习的后效观察也成为了国内外语言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其中包括国外专家Baton(1991)、Messick(1996)、Cheng(1998)、Weir(2005)等和国内语言学家李绍山(2005)、唐雄英(2005)等。通过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后效观察和实证研究以及对英语四、六级听力测试对社会产生的宏观影响和对老师、学生心理产生的微观变化的研究,可以为未来的英语听力教学指明方向。

考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了克服这一影响,我们对后效观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影响考试后效的因素有很多,有社会因素、政策因素等宏观的因素。大多数的后效观察是从宏观的表征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而从应试者角度的微观研究例证不足,尤其缺乏对应试者的后效影响的研究。由于测试的对教学影响的时效性,研究者往往缺乏对考试的后效观察,因此需要对正在进行的考试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研究。

一、研究起源

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教学大纲和测试理念产生之后,全国大学生考试委员会对英语四、六级考试这样界定简单的说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目的是为了更准确的测定大学英语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方面的能力,来体现改革开放后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特别是综合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英语应用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育部的副部长吴启迪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很有信心的说到“我们应该看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对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起到了推进促进作用”[4]。然而,对新的大学四、六级考试产生的后效众说纷纭,大学四、六级考试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正面影响?对教学起到什么样的指导作用?为此,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试图总结出新的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其中听力部分是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听力考试的比例也从原来的20%提升到了35%,其中对话占15%,听力短文理解10%,复合听写占10%。与以往的听力测试相比较,内容更加丰富,体裁更加广泛,语音更加多元化,语速也更快。

总而言之,四级听力的考试改革较之前要求更高,目的是更好的测试学生的听力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试的积极反拨作用,同时力避其潜在的不利影响”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包含下列内容:

(1)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作用如何认知?哪些建议促进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对英语教学正面的反拨效应?

(2)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对学生英语听力学习产生了什么影响?

(3)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对学生英语听力的学习产生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如何?

(4)后效力对不同的学生产生影响的差异

(5)除了四六级考试以外,影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因素还包括什么?如何产生的影响?

三、研究模型

(1)教学与测试的关系。

(2)反拨效应的定义。

(3)反拨效应理论研究。

(4)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

(5)反拨效应的发展趋势。

(6)反拨效应中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

本文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客观地得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后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研究人员抽取河北工程大学2013级120名本科生,其中男生69名,女生51名。文科学院62人,理科学院58人,共同参加了2014年度6月份全国四、六级考试。结果,97人考试成绩在425分以上,23人在500分以上。

(二)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的获得实证研究结果,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这是另一个主要研究手段。笔者综合参考了国内外反拨效应的主要结论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包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报告等)[10]所提供的相关内容制作了问卷调查内容。此问卷包含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正、负面的反拨效应;第二,课堂教学状况;第三,模拟冲刺考试状况;第四,就如何促进积极高效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给出合理性建议及意见。采用了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方式对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4所院校,问题类型为填空、多项选择及开放式问题,问卷回收率均在85%以上。

(三)访谈

为了使调查的结果更加客观,本次实证研究同时进行了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为了确保客观性,采取了录音法。采访对象包括4所研究高校的分管教学校长、教务处长、专业任课老师和部分学生等。

五、研究结果

考试内容比例上的变化使学生对听力学习上的态度产生了变化。结果显示,大一的学生对新四、六级考试听力部分的重要性持一般的肯定态度;大二的学生认为听力部分重要的人数增多,并且趋于稳定;大四的同学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认为听力部分重要的人数量最多,持长期肯定的态度。

四级考试的成绩不同,对听力部分的认知自然也不相同,500(四级)分以上的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学习很重,对英语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听力部分更是不容忽视的。新四、六级考试题型出台后,对于500分以上的学生来说,尤其对于听力部分是很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反之,对于成绩在480分以下的学生来说,感觉学习压力大,对听力学习提不起兴趣,认为听力部分太难了,增加了学习负担。

从老师的角度讲,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全英式教学对学生来说,尤其大一学生来说吸收程度、吸收量都是问题。部分被调查的老师反馈说:“大一的学生,由于难以听懂老师所说的内容,从而产生了挫败感、失落感、有时甚至是焦虑”,这绝不是偶然,从调查问卷和反馈信息看,四所高校都存在这一问题。到大学二年级时已经有78%的学生认为听力教学非常重要,由于分值的增加,对听力学习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更加重视了对英语听力的学习。访谈中一位学生这样说:“由于听力分数的增加,使我不得不加大对英语听力学习的重视,大一开始的时候根本不适应听不懂,随着听力课比重的增加,我慢慢适应了这个强度和节奏,对英语听力的学习也有了信心,成绩也提高了,四级考试我得了567分,其中听力部分220分”。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听力部分考试内容和分值的增加,使得管理者们对听力部分内容越加重视,某位高校管理者对调查者说:“为了适应大的市场需要,我们加大了听力部分教学,喜忧参半”。

从教材的配置方面来看,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听力教材的设置不是很满意,学生普遍认为现有教材和四、六级考试内容关系不大。现有教材过于简单,采用老式教材,年头久,更新速度慢,而四、六级考试内容是比较“接地气”的考试反应现实中的生活,题材广泛,语言形式与语言风格内容丰富。所以,听力教材应该选取能够提供更多语种的教材样本,应该采取学生所熟悉的教材,形式风格应该多样化,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材料,内容应该涉及生活、风土人情等,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从听力后效作用的持续力度来看:62%的学生认为新的四、六级考试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在短时间内会提高听力学习的效果。大三和大四年级表现就会有差异,三年级的学生听力效果呈下降态势,四年级有所缓解,这点证明了考试的后效作用很短。这也证实了“考试反拨作用影响的短时性存在于备考阶段,但在考后就随之消失”[11]全国四、六级考试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验证学生的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学习效果,而不是与学位证挂钩。如果单纯为了考试而参加考试,那么英语的学习就是为了过级,那么英语的学习后效性就会很短暂。因此,只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的接触这一语言环境,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的后效作用才能长期存在。

六、结论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效作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现不同,在不同层面产生了不同的后效作用,过程繁琐,研究历时改革前、教学中和考试后的各个层面,涵盖了各种因素。外语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输出能力。明确这一目的后,管理者要认真研究各个层面、各种因素、制定后效研究的具体步骤,明确任务,使后效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全面性,最终实现外语教学的合理性,才能更好的指导教学,为培养合格的应用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本论文为2014年河北省教育厅课题《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新题型对听力教学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编号:SQ14103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闫珊珊

上一篇:中药化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公路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