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实验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归纳,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及实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第一篇:中药化学论文范文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从《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中药化学》实验 教学效率 方法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学科,是广义的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1]。中药化学实验是中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化学实验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中药化学理论课讲授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因而,中药化学实验对中药学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开展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广大从业者比较关心的课题。为了提高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已经开展了较多的理论、方法和策略上的探索,如邹忠杰等认为中药化学的教学改革宜从加强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才能提高《中药化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贾琦等认为提高中药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应把重点放在加强基本技能的复习和巩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方面[3]。余晓晖等则侧重于中药化学实验方法学的系统学习,强化各类实验方法的共性和特性,以提高学生科研设计能力;其认为先让学生按规定的实验方案和装置操作,再逐步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和装置,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4]。笔者从事中药化学理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围绕中药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谈谈提高教学效率的感想,以期和广大的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老师共勉。

1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很多同学由于之前开展实施的实验课程较少,进入实验室会产生紧张情绪,或者是受之前做其它实验的影响,按照实验讲义步骤也没能做出理想的实验结果,对实验存在一种担心的情绪;这种情况,带教老师要以轻松自信的肢体语言或仪态感染熏陶大家,中药化学实验原理简单,只要把握实验的关键步骤,就能够做出理想的实验结果。可以列举往届同学的成功案例鼓励大家,明确只要把握重点,用心领悟,就能做成功。如在做芦丁的提取鉴定实验时,除了重点讲授碱溶酸沉的实验原理之外,实验操作中的细节也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实验中“碱溶”的部分是到石灰乳调节pH值8~9,而“酸沉”部分是用浓盐酸调pH值4~5;实验过程中最关键的操作步骤就从酸到碱的调节过程中必须保持提取液的温度,教科书上是称做“趁热过滤”,大部分同学“照方抓药”,不知“趁热过滤”的所以然,忽略保持提取液的温度的重要性,导致芦丁的转化率下降或者转化不出来,导致实验失败,这种情况在实验前就必须强调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可能实现酸和盐的转化,只要控制好这一步,整个实验就很容易做成功。通过这种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实验步骤的“点睛”教学方式,基本可以圆满地完成整个实验。

2 结合生产实际,明确实验用途

中药化学实验目的是为了巩固中药化学理论所讲授的方法、技术和原理。主要内容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等;中药化学实验与中药开发、生产、加工、质量评价、临床应用等密切相关[5],与其它学科的实验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用性强。中药化学产业中,很多产业化大规模生产工艺就是在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原理和技术方法一定程度上都是一脉相承的。在讲授这种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具有相似性质实验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成功的药物开发案例,指明生产上也都是用我们课堂上学习的原理技术方法,制造和生产临床使用的原料或者药物,明确告知同学验室里学习的内容对以后的实习、工作奠大有裨益,学好了不止增加对理论的巩固,而且更加容易完成从试验到生产工作的过度。这样给大家一种学习的动力和期盼,学好中药化学实验课程,容易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度。例如,在介绍三七皂苷的提取、富集和鉴定的实验中,以通过美国FDA审评的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作为研究案例[6],讲述运用现代化提取分离方法和技术把三七皂苷提取、富集、纯化最后开发成药物的案例,这让学生感受到中药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案例极大地鼓舞了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习信心!

3 明确实验原理,化繁为简

放松心态、指明方向之后,对实验原理的阐释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笔者带教中药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来看,对中药化学实验原理的教学适宜用带教老师理解后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才是最容易接受的。譬如,在讲授中药化学提取实验时,可结合日常生活泡药酒的典型例子阐述,“泡酒”就是一种“冷浸”提取的方式,从而引出各种提取方法的学习。

4 强化基本实验操作,纠正实验操作细节

在阐明原理之后,教材上通常都有详细的实验步骤,规范初学者对每种试剂量摄取和操作。但实验过程中还是会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的做法。包括仪器的使用不当、溶剂的加入顺序、用量等,带教老师宜在实验室巡视纠正不当行为,指出错误的所在,及对后面实验的影响的不良后果,纠正后学生的基本实验技术会提高很快。

5 规范实验报告,明确现在的实验训练是为以后的科研奠定基础

做完实验后,很多同学很不情愿写实验报告,往往要老师硬性规定必须要上交后才整理报告。这种情况,应该让学生从思想上彻底明白:(1)实验报告是实验系统化的高度概况和总结,仍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没有实验报告的是不完整的。(2)实验报告的写作是为了锻炼大家的总结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写作、整理、分析奠定基础。让同学明白实验报告的功能后,大家基本上做完实验后都会养成自觉撰写实验报告的习惯。

中药化学实验承载了中药化学理论的内涵,是理论联系实践最好的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关键点,采取适宜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把握实验心理-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技能-实验总结的模式,教学效果较好。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态,把握重点,融会贯通,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匡学海.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1-82.

[2] 邹忠杰.《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医药导报,2008,14(3):104-105.

[3] 贾琦,刘祥兰,王瑞.中药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9(2):112-114.

[4] 余晓晖,郭玫,赵磊.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考核探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3):107-108.

[5] 刘斌,石任兵,张桂燕.中药专业中药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J].药学教育,2006,22(5):25-27.

[6] 马剑文,叶正良.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的ind审评之路[J].世界科学技术,2000,2(2):44-47.

作者:左爱学

第二篇:高职中药学专业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探讨

[摘 要]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实验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归纳,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及实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教学过程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1]。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培养主要从事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中药炮制、中药检验、药品经营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及药品生产、药品经营、保健品、食品和日用化工企业的相关岗位就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2],所以中药化学对中药专业的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药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实验是课程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高职学校,我校中药化学课程近一半的课时是实验课。中药化学书版本很多,实验项目多且不同版本中实验方法及仪器有所差别,很多实验研究在具体的授课中很难做到,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及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了校本教材,对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归纳,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及规范化,强化了实验装置的操作、细化了实验步骤,明确了实验目的,使学习直观易懂。书本是前提,教学是基础,方法是保障,培养学生严谨的专业素养和过硬的实用能力。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讨,结合我校实际及学生情况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强调安全意识,保障实验安全

实验用的有机溶剂多具有易燃、有毒、刺激和爆炸性等特点。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加热或减压操作,如操作不慎,易引起中毒、触电、火灾、爆炸等事故。所以必须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从着装、个人物品、试剂和仪器的领取使用及归还等全方位要求到位,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制定课堂学案,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根据课堂目标制定课前学案,明确本次课的重难点,上课时提前几天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要求认真预习,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课堂教学中采用投影、图像、录像等多媒体形式,既形象又生动,在情景设置中,因上次课后已经布置了本次课的实验,学生根据课堂学案已经预习了实验内容,采用提问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不会的问题小组内进行讨论,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验内容整合,提高学习效率

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中药化学实验的有效整合,实验分为三大模块:基础模块,基础实验、专题实训。做到由易入难层层递进。基础模块学习中教师进行讲解、演示、答疑。基础实验中,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如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等实验进行教学,从中学生掌握中药成分提取、分离、检识的操作,为下一步专题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专题实训阶段,通过前一阶段的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和基础实验,学生对实验技能已经基本掌握,教师分配给每个小组不同的实验药材,学生查阅各类文献资料,明确提取对象,自行设计提取、检识方案,方案经教师审核通过后,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将文献资料、提取方案、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等内容进行汇总,撰写出专题实验报告,并上交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实验答辩,各组通过PPT形式完整介绍各自所完成的专题实验并进行评判。给出各组成绩,个人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分别给予对照要求,结合各自表现给出各自最终成绩,完成中药化学的全部考核。

四、加强试验考核,促进学习态度

第一堂课就要给学生明确本课程的重要性及实验考核方法,最后综合起来作为评定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依据。在教学中,我采取小组化教学。把班级分成小组,每小组选一名组长,每堂课都要实验考核,以检验当堂课完成情况。教师考核课代表,课代表考核组长,组长交换考核组员,教师抽考并全程监督,这样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及自我约束能力,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课后巩固学习,使课堂目标很好地达成。

五、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原因

实验从课前自学→原理讲解→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结果分析→师生互评→课堂小结等八个方面着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记录翔实、准确。实验分析实事求是,有理有据,严禁主观臆测。从现象到原理,使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从而巩固理论知识,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六、培养严谨实验作风,渗透人文教育

学生的就业是与医药相关的行业。药品质量关乎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不得有半点差错,质量安全性要摆在重要位置,所以要求学生要有严谨的做事态度,必须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培养规范的操作方法、團结协作及动手能力,锻炼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就业中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药化学实验贯穿于中药化学教学的始终,是培养中药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师受用,学生受益,充分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符合高职类学生的认知及身心发展要求,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准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总结等全过程,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总结、多反思,积极完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匡海学.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2]杨红,苏春梅.高职药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及模式的改革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834.

作者:李陈波

第三篇:《中药化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从教学内容、理论教学方式、实验教学、教学网络平台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对《中药化学》的教学实践与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提高《中药化学》的教学质量,提升中药学学生利用中药化学的相关知识研究中药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索质。

关键词:中药化学;教学实践;思考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结合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现代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来研究中药化学的成分,涉及内容包括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生物合成途径、构效关系以及必要的化学结构修饰或改造等[1]。《中药化学》构建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药用植物学》等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化学水平有一定要求,是学习《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的基础,与中药开发、生产、加工、质量评价、临床应用等密切相关。提高《中药化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夯实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可或缺。

一、以学生为主导,根据《中药化学》的大纲要求与学科发展确定教学内容

《中药化学》涉及知识面广,以《中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多个学科为基础。教师在上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摸清学生对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掌握同学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讲解时便可有的放矢。这样,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还可以学生为主导,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例如,在讲课过程中,常涉及到的一些有机知识,许多同学一时回想不起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若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补充,就能迅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在《中药化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大纲为基础,但又不能拘泥于书本,可将学科的最新进展融入到本科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删减陈旧内容,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对于一些传统的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结构解析的方法,目前已很少使用,如霍夫曼降解法等,教师在讲这些内容时,可以精简甚至一带而过;而在讲授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时,可适当补充一些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的提取分离技术,如微波辅助提取法、高速逆流色谱等,使学生能及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介绍一些与中药化学相关的实用知识和技术,尽量解决与学生本身相关的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增强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适应行业需要的医药工作者[2]。

二、根据《中药化学》的学科特点确定适宜的教学方式[3,4]

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利有弊,课堂上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根据这些教学方式的特点,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重视开头。《中药化学》的总论部分不同于其他课程,除了介绍该课程的含义、特点、发展史之外,还涉及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提取、分离、鉴定等内容,而紧跟总论后的各章节正是按这样的顺序编排的。总论的重要性在于从理论上阐释了不同类型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不同提取和分离方法的优缺点、应用范围,是学生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如果掌握得好,能有效地指导后面各论的学习。比如,总论总结了各类常用有机溶剂的极性大小,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学生就不难理解各论中用极性不同的有机溶剂对各种极性不同的中药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2.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拿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作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总论部分,可以结合中药化学的发展史,介绍著名的以中药化学成分开发成的上市新药;在讲解化学成分的构效关系时,可以青蒿素—青蒿素甲醚—氢化青蒿素的结构变化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为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中药化学其实就在身边。这样的事例可以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中药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研究学问的精神。

3.适当总结。中药中每类成分的结构特点直接决定了其理化性质,而理化性质又决定了可以用什么样的提取和分离方法来得到相应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据此,可将每章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并与前面讲授过的知识结合、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例如,黄酮类、蒽醌类成分由于结构中含有酚羟基而具有酸性,可用碱溶酸沉法来提取该类成分,而酚羟基数目以及位置的不同使得它们的酸性强弱不同,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采用PH梯度萃取法进行分离。而PH梯度萃取法在生物碱类成分中也有相同的应用,生物碱类成分由于分子中具有含孤对电子对的N原子,有接受质子的能力,呈碱性,可以采用酸提碱沉法进行提取分离。同时香豆素类成分由于分子中含有内酯结构,碱性条件下可以开环溶解,加酸后闭环析出,故也可采用碱提酸沉法进行提取分离,但其根本原理与黄酮类、蒽醌类成分是不同的。这样的总结和归纳就会使学生掌握黄酮类、蒽醌类、生物碱类及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并对PH梯度萃取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掌握这四类中药化学成分的共性和区别点。将不同章节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培养了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中药化学知识与技术的综合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药化学》结构式较多,讲授中涉及的知识面广,许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针对大学生形象思维非常活跃和对直观的东西感受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尽可能把知识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达到形象、直观、清晰的目的[5]。如讲某类成分的化学结构时,教师可把各种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与总结,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效利用实验巩固与深化理论知识

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强的药学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中药化学》课程内容相对复杂、知识点较多,而且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全日制本科学生《中药化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时数比为1∶0.8。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感官的刺激和亲身体验十分重要。这样既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应用,又能巩固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在实验过程中解答理论课堂的疑惑。然而,在实验室中,学生常常由于自身动手实践机会少,缺乏经验,或者由于时间的问题,实验操作较为马虎。此时则需要授课老师耐心讲解,积极地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动手实践。在开设实验课程时,教师也可安排一个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来提取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感兴趣的药材,或者是利用薄层层析等方法来分析鉴定药材中的成分[2]。

四、利用网络平台传递课程信息,提升面授效率

《中药化学》教学应充分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课前课后练习、课程讲授、课程内容的解疑释惑,甚至实验的操作说明都通过网络来实现。这样,学生可以在非面授时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合理地安排学习的时间,学习方式也更加自由;而教师也可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解能力等,在面授时更有针对性。同时,教师面授时也可主要专注于重点难点内容的阐释和说明、相关知识的补充、实验的设计与开展,从而有效地提升面授效率,达到预期甚至更高的目标[2]。

五、建立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6]

考试是评价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1.建立理论课题库,实行考教分离。期末考核采取封闭命题方式,即由骨干教师组成命题组,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题库中抽取试题,组成难易程度适当的试卷,并增加应用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重,从而保证期末测试工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实行密封多人阅卷,专人合分、登分,从而提高阅卷登分的质量。考试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成绩分析总结工作,制作班级成绩分布曲线,分析各类型试题得失分的情况,从中总结出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以便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实验课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综合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是实验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考核,我们可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实验课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综合技能考核三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40%、20%和40%。平时考核从课堂提问(15%)、实验操作(40%)、实验记录(15%)、实验结果(20%)、实验态度(5%)、纪律和卫生(5%)等六个方面考核,训练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实验作风。在综合技能考核中,教师提供某一常见中药,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提取、分离方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计算提取产物得率,以此评价学生综合知识的技能运用能力。采用这种多级、全面的考核方法,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充分体现,锻炼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正确地理解《中药化学》课程的内涵,把握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构建课程改革的新模式,对提高《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在《中药化学》教学改革中应不断摸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匡海学.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2]何昱.中药学成人教育中《中药化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1).

[3]肖艳华,祝宏.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体会[J].药学教育,2008,24(5).

[4]何永志,邓雁如,高缨等.中药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4).

[5]许玲玲,李群力,麻佳蕾.《中药化学》教学思路探讨[J].职业技术,2011,5(129).

[6]王翰华,江启镇,程斌.高职院校《中药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3).

作者简介:赵云生(1974-),男,山西闻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品质与资源。

作者:赵云生 张立明 付雪艳 白长财 周丽

上一篇:违法建筑论文范文下一篇:听力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