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持久化学兴趣的培养

2022-09-21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 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内在力量, 是学习的内部动力。化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鲜、美妙构成其表征, 只有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持久的化学兴趣呢?作为化学教师, 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前, 首先接受的是教师这个人, 如果学生不接受这位教师, 学生就不可能对其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反可能产生师生情绪抵触。要让学生接受老师, 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 则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魅力,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职业确实高尚, 然而和其他很多行业相比, 总显得有些“寒碜”, 正因如此,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就应守得做清贫, 不断进取, 心中充满快乐。只有这样, 我们才会有幸福感, 我们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用到教学和教学研究中, 才会带着十二分的激情进入课堂面对学生。只有教师有了激情才会带动全体同学进入高度兴奋和愉悦的学习状态。

2、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学生喜欢的老师至少应具备渊博的知识, 决不喜欢那种不学无术的老师。作为化学教师, 理应拥有过硬的基本功, 扎实的专业知识, 有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同时还应拥有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因此, 无论教龄有多长, 教学经验有多丰富, 都要不断学习, 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生活学习, 在教学实践之余, 不断反思总结每堂课的成败, 正确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不断批判、解剖自己, 及时调试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含金量, 才会有底气站在学生面前, 才有可能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

二、立足课堂,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 妙用教学语言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乐于学习化学, 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尤显重要。教学是双边活动, 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 就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表达要科学严谨、风趣生动, 幽默的语言能带给学生愉悦的心情, 能把繁杂而枯燥的化学原理, 微观而混沌的物质结构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下迎刃而解。二是教学中要适当使用设疑性语言, 通过语言不断地启发学生去探究问题, 并体会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的乐趣。三是要多与学生进行平等、真心的对话, 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总觉得学生是笨蛋、猪脑子, 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 应主动地以一个慈祥的长者、引路人身份和他们站在一起, 尽量让学生发表己见, 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 教师都该多鼓励而不是讽刺打击, 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学生的自尊, 做到以人为本。

(二) 正确把握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通常有讲授式, 问题讨论式, 实验探究式等。

1、讲授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 这种教学方式同样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化学原理、物质结构理论等适合这种教学模式,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机智, 用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比方、精辟的分析、对比讲解、系统归纳, 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把深奥的、微观的、抽象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内容恰好也是学生成绩的分化点, 我们只有把好这一关, 才不至于让学生掉队, 才不至于让他们无奈的倒下。

2、问题讨论式。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适合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是教师提出这节课应该解决的问题, 由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解决大部分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先通过自学后相互之间提出问题, 然后学生之间甚至可以是师生之间讨论解决问题。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需要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 并督促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应在每个讨论小组里启发指导, 俯下身去和学生共同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能让学生体会到求知带来的乐趣, 同时学生会因为老师和他们真正站在一起探讨问题而倍感亲切和满足。

3、实验探究式。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中应充分开展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教学中, 教师自身不应照方抓药, 也不能把学生培养成“看魔术”的观众, 应让全体同学积极发言、出谋划策, 并让他们预计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 教师应和学生一道探究其原因。学生实验要给他们独立思考和操作的空间, 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方案, 出现的异常现象应及时予以引导, 并引导学生设计可行的实验进一步去探究,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的快乐。

(三) 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及广度。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维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把握好教学的度。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而把相关内容补充进来, 过分增大教学的广度;也不能过分地追求知识的准确性而把选修模块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 过分增大教学的深度。在教学中随意扩展教学内容, 一是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 二是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更会让学生糊里糊涂、望而止步, 到时没有学生选修化学就麻烦了!

(四)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 部分知识点过于抽象、微观, 很难让学生进其领域, 特别是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化学平衡理论、电化学理论等。如果在教学中, 通过幻灯片、投影、动画课件等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 就可把“无声”的变化变为“有声”的变化, 把微观的变化模拟为宏观的运动, 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而具体。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能使学生感到兴奋, 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深奥的知识, 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立足课外, 稳定学习化学的兴趣

每一个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程度并不一样, 因此课后作业应实行多元化, 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编制A、B、C三个等级的课后作业, A级为基础题, 要求全班学生都做;B级为知识运用题, 要求化学水平在班上前三分之二的学生必须做;C级为知识扩展题, 要求化学水平在班上前三分之一的学生必须做。教师对A、B级统一点评, C级个别指导。这种作业布置方式, 既是对全体同学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保护, 又是对学困生的一种鞭策。

上一篇:论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下一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