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2-09-21

新一轮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 在教学改革中, 要切实把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 好比无源之水, 日见其竭;无本之木, 日见其枯。正如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当前农村学校大多偏远, 学校基本上都是一些农民的孩子, 这些孩子中许多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据统计有近一半的父母都外出打工, 孩子们就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 或是亲戚家, 管理十分差, 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 许多还从小就宠惯着。这些孩子行为习惯差, 自立、自理能力差, 学习能力差, 特别是数学能力差, 学校教育由于相对滞后。这就让我们这些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们面临着许多艰难。如何培养这些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 对学生进行古今中外数学史的教育

教师要对学生讲解中外数学家的小史及趣闻轶事, 数学发展史, 数学领域内的各类奇闻典故。同时, 也注意将授课内容中涉及到的数学发展史。如勾股定理、圆周率、黄金分割等介绍给学生, 特别是我国古代祖冲之的圆周率。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 刘徽的割圆术和扬辉三角等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近代的华罗庚, 陈省身, 苏步青, 陈景润, 丘成桐等著名数学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 不但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而且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能站在这些巨人的肩上, 为我国数学水平的进步提高做出应有的努力。适当介绍相关内容所涉及的课外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若每位数学教师对我国数学史中的瑰宝如数家珍、津津乐道,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信心, 而且可在学生心目中树起民族自尊的丰碑而达到学习的自豪感。

(二) 教师要善用自己人格魅力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关键因素,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首先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一个不热爱自己学生的教师, 学生是不会对他讲授的知识感兴趣的。相反, 如果教师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 学生不但会尊敬老师, 而且会对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其次, 教学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都会像童话里的魔棒一样, 使学生全神贯注, 饶有兴趣。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 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及广阔的知识, 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

(三)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加强教师教法研究

精心设计一些课堂教学情景, 将学生置于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中。通过教师诱导, 能愉快地听、说、做, 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轻松的感受。如教师在课堂上用多种电教手段把设计的习题、插图、模型等表现出来, 或者在讲解中引入生动感人的故事, 或者用一个幽默生动的比喻等。这样, 既感到易记。又妙趣横生, 让学生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走进神奇的数学天地。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从心理学角度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看, 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引用实例和使用教具, 化抽象为直观, 加强知识的联系,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很有趣味性和实践性。这给学生扫清了“数学很神秘”、“畏惧数学”的心理障碍, 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产生了学习热情, 使学生把“惧学”转化为“好学”。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学习

数学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应用性、生活化, 只有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主动运用于生活实际, 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可以是举办数学知识墙报、做数学游戏、举行数学知识竞赛等活动, 使学生在一个特定的角色中承担某种责任, 完成某项任务。因此, 在取得成功后获得精神满足, 不仅树立了自信心, 更增强学习的兴趣感。

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 学习方法是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而学习成效往往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因此, 学习数学的方法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息息相关。笔者赞成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合作。”首先, 即对待一个问题自己先独立分析思考。如果自己能解决, 并得出正确易行的方法。这对解题人而言, 是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心的体验, 这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其次,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实在无法解决或解决方法比较烦琐, 便可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 互相点拨, 找到自己的思维漏洞, 进而得出结果。这样, 可以使同学门体会到在数学问题营造氛围中团结协作的乐趣。

四、良好习惯的培养, 巩固和深化学习数学的兴趣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古今中外, 习惯培养始终是教育界备受瞩目的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 简单的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习习惯同学习兴趣相互影响, 学习兴趣会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有利于兴趣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为此, 教学中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新课, 对新内容大致了解, 课堂上采取讨论、质疑等多种方法交替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课后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反复练习, 并进行知识的小结和归纳, 以便灵活应用。

对于农村初中来讲, 生源差, 小学成绩好的学生多数都是到单设中学去读书, 剩下的学生就读农村初中, 基础特别差, 习惯也特别差, 教师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疏导,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习惯、积极思考讨论习惯、认真参与课堂训练习惯、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课后及时复习习惯、不耻下问习惯等。教师要在平时多表扬习惯好的学生。如利用口头表扬、优秀作业展等形式, 让他们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同时, 要激励习惯差的学生, 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 学习, 找他们亲切谈心等。看到他们的进步, 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让他们一步一步养成良好习惯。

五、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十分清楚数学学科的特点, 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 重视我们的主导地位, 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让数学课焕发出魅力, 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所谓“享受快乐, 享受成功”, 指的是教师充分发挥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巧思妙想,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 从而, 喜欢数学, 享受数学, 发展数学。它体现以人为本, 关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新要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享受快乐, 他们才会更有兴趣。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反应。

1.教师提问要有层次性。学生兴趣的培养很多都来自于对成功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挥才能的机会, 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设计问题就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 很容易的问题留给成绩差, 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则留给成绩好, 智力好的同学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正确的要及时表扬, 回答不正确的要加以鼓励, 给学生以期待的眼神, 希望他大胆发言。千万不能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打击, 让他感受到教师心中有他, 教师时刻关心他的进步。这样, 每一位同学有表现的机会, 每一位学生的数学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给每一位学生定学习指标。所谓有目标就有动力, 有目标就有前进的方向,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让学生给自己定下学习的指标。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 智力不同, 每个人学习的效率也会不同。所以, 学生恰如其分地给自己定学习指标, 让学生享受达标成功后的快乐, 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 会朝着下一个更高指标前进。笔者在教学中具体做法是:让学生自己定两层指标, 一是以学生前一次测试成绩为标准, 定的指标一定得高于前一次测试成绩;二是以同学为参照物, 找一个同学做为自己超越的目标, 但这个同学的数学成绩一定比自己略好一些, 也就是用“我最不服气的同学是某某”的形式定标, 因为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所以第二层指标是比较科学的。考试结束后学生两层指标只要达到其中之一就算是学生达标。然后, 教师让达标的学生交流成功的经验, 实际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并定出下次的学习指标;当然, 未达标的学生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了。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写500字以上的说明书, 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 努力的方向, 并定出下次的学习指标, 力争下次达标。

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强制, 而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兴趣对初中数学教学有着巨大的作用, 它是推动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 当智力因素恒定时, 挖掘与培养这种非智力因素, 在数学教学中有明显的作用。

上一篇:创意产业关联方式的特殊性分析下一篇:试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