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和能力

2022-09-1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 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供事实根据, 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能力、表达和理解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 不是作为一种艰苦任务要学生去负担, 而是要使人愉快,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巧妙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紧贴的实验, 对建立、验证物理概念和规律, 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讲“动量定理”一节时, 我先设计做一个高空掉蛋实验, 桌上放一盘子, 上铺海绵一块, 手拿一鸡蛋离盘二尺, 让鸡蛋落到海绵上, 在学生的惊呼中却看到鸡蛋安然无恙, 再把鸡蛋敲破, 让其中流质流人盘中。再问, 如果拿掉海绵, 鸡蛋会破吗?再演示, 比较两种结果, 让学生分析原因, 使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 学起来会轻松愉快, 积极主动, 注意力高度集中。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所以观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课本中的各种实验是最直观的感性材料,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物理概念的基础。学生应从观察中发现规律, 进行思考, 使观察的过程不断深化, 从而抓住物理现象变化的主要特征及条件。另外, 我在做实验前, 首先告诉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a.明确观察的对象, b.综合运用感官并借助仪器考察研究对象, c.以科学理论判断和解释观察结果。多次演示实验教学, 学生就能逐步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 并且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物理实验大多是动态过程, 考虑到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 学生必须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实验中动态过程的每个环节去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教给学生做, 效果甚好。演示前先提出学习要求, 并交待清楚演示的注意事项, 学生做实验时, 教师在旁边点拨, 下面的同学也跃跃欲试,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动手做实验, 创造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学生边学边实验, 主动地去做、想, 然后得出结论,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五、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表象, 对学生进行物理语言的训练,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光沿直线传播”一实验, 学生回答现象时, 说“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不正确。物理严谨的表达应该是“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我及时加以更正。再如:讲到测光传播的速度时, 一些学生回答:“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这也是不正确的, 结论显然没有用正确的物理语言来表达, 应该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通过多次纠正和训练, 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物理语言的表达能力, 有助于学生准确、全面地解释物理现象和规律。

六、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 理解能力较薄弱, 课本中有许多知识使他们难以理解, 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 物理实验可视为一种有效手段。如在“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 其“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不好理解, 因此, 在做实验时, 我提出以下问题: (1) 让电流通、断看看是否有磁性? (2) 调节电流的大小观察磁性的强弱; (3) 取外形相同但匝数不同的螺线管观察磁性的强弱; (4) 插入与取出铁芯比较磁性的强弱。然后逐一实验, 让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 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下来。另外, 还将电流的方向进行改变,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磁铁极性的变化等。只有这样, 在经常性的物理实验中去理解知识, 并不断训练将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总之, 实验教学要善于从各个环节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逐步取得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 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物理规律, 学习研究方法, 为今后系统地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谈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下一篇:浅谈体育游戏在中学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