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

2023-02-03

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西柳林小学

姓名:武利清

性别:女

邮编:030063

联系电话:13603513137

正文摘要:

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在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因此,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就应该努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体会阅读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能力

正文:

一、激发朗读兴趣,培养朗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孩子有兴趣地学习,要比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重要得多,朗读也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抓住点滴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读完了再找好朋友去读。刚开始,孩子们有点不知所措,但渐渐地,

他们都很主动地找学习伙伴读书了。有的读着读着,还会不知不觉地摇头晃脑起来。这时候,我就积极地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读书也是一种享受。有了这样自由、轻松,能够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交流的空间,孩子们朗读的兴趣浓厚起来,读书时都想把故事读得更生动些。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

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读是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应该教会学生总结朗读的经验,把握朗读的技巧。例如,教《纸船和风筝》时,先让学生听老师配乐范读,边听边感受文章中所表达的伤心情感。学生对文章的悲伤的感情基调有了点滴认识后,再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

三、巧用多种朗读形式,训练朗读技巧。

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读,不讲求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多方面地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比如:

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如《北京》一课,前四个自然段都是介绍了北京的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课文。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北京的首都!齐读则表达出了学生赞美北京、热爱北京的心声。

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四、注重朗读评价,培养朗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区别的,有的学生能够读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却读得干巴巴的。我便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1、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以激励为主。如采用“闯关夺星”的方法来激励孩子

读书,还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孩子读书期只怕是一点的进步,教师都要毫不吝啬地去赞美。如你读得真有感情,连老师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你读得声音真美„„

2、学生评价

(1)学生评价老师。在老师范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说说:你认为老师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也可以在学生感觉困难的地方,适机指导朗读,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我读得怎样。还可以恰到好处地抓住契机介绍自己的朗读方法,说:你们想知道我怎么读得这么好吗?告诉你们吧,我是边读边想象,我是把自己当做课文里的什么等。这样,便在平等、宽松的气氛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读书的方法。

(2)学生互相评价。在学生朗读之后,可以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他读得不好的地方你能读读吗?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切磋来提高朗读能力。

3、学生自我评价

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朗读后,说说自己读得怎样。这既让学生肯定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又能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总之,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不同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享受朗读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参考文献:

2、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出版社,1991年版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太平寨镇中李艳超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

创新。所谓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

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作为一名中学教师,

不仅要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注意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培养学生

质疑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究竟应当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创设宽松的氛围,营造质疑的环境

“学起于思”,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

生勤于动脑,勤于思考的表现。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很少有对所学的内容向

老师质疑的。成绩差的甚至一般的同学不知问什么;成绩好的学生可能是认

为已经学会,没啥可问;还有的根本不敢问。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

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

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努力

在教学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

氛围,以保证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处于最活跃状态,使学生敢想、敢

说、敢问、敢争辩、大胆探索。此外,教师还可通过语言、动作、情感传递

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的。二. 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兴趣是孩子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有

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课堂上要

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三. 留下充足的思考时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

四、指导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提问题。教师及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

1. 巧设“情景”,激发学生质疑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提问的课堂情境。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

2. 指导质疑方法,教给学生质疑的技能。

(1)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质疑(预习质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安排时间,规定

范围,让学生对下一节的内容进行预习,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提出自学中的问题。并把能否对找出问题当作检查学生是否对新课进行预习的标准,这些问题要让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提出来,但不予解答,而是先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解答,对答不出来的问题教师稍加点拨,从

而解决问题。

( 2)引导学生课中质疑。课中质疑可使学生在一课书的学习过程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在预习中并不是把所有的疑点都考虑到,难免有漏洞的,这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一直专心听讲,边听边提出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英语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句多译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避免学生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总之,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开端,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见疑求异,要敢于疑课本之说,疑教师之解,疑权威之言,在提问中探幽索微,寻求真理,掌握知识,并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张艳霞15293206526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实验小学748100)

内容提要:本文从“组织竞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口算训练,打好计算的基础;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优化练习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探索。

关键词:兴趣训练培养设计习惯

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计算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习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试卷和平时的作业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组织竞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天性告诉我们,将计算教学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计算教学才能体现其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计算教学的练习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和竞赛,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例如开展数学小竞赛,以大组为单位,给每个队找个动物队长,小虎队、小熊队、小猴队等等,比赛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合作题等,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一题扣5分,最后胜利的队伍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学生对这样的比赛很感兴趣,很多学生在上完数学课以后,来跟我要求希望下次再比赛。

二、重视口算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关键。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在不同年级,根据教材的不同,口算要求也不同。一二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表内的乘除法,要加强训练,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中高年级,除了熟练记忆表内乘除法以外,还要熟记常用数据,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25×4=100、25×8=200、125×4=500、125×8=1000等等。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数学教师一定要将口算练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的练习。

三、掌握算理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基础。

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依据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在计算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讲清算理,就能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还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那么,计算教学定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教学时,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一年级教学初步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右手有5只铅笔,左手有4只铅笔,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两手出示的顺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先右手后左手,列式为:5+4=9,先左手后右手,列式为:4+5=9。 使学生看到加数位置的交换,

只不过是出示的顺序有所变化,因此,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通过演示,可以直观形象地说明:在加法计算中,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四、有效练习是培养计算能力的手段。

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前者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后者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并不是要学生无休止的做一些重复、单调的题目。要想提高练习的效率,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一定的坡度。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如“送小动物回家”、“送信”等变式匹配题,都是一二年级同学喜欢的练习形式。四年级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在□45÷34的除法算式中,在□中可以填写哪些数,商是两位数?填写哪些数,商是一位数。通过这种填空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商的位数的确定方法。

总之,多样化的练习不仅丰富了练习的内容与形式,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途径。

数学离不开计算,我们必须课课练,天天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并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习惯的培养不能当做口号去喊,需要每一位教师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抓起。计算题出错的原因很多,但学习习惯不好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在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后,由于学生审题不认真,经常将25×4÷25×4=16,错误

的计算成25×4÷25×4=1。由此可见,认真审题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计算正确前提与保证。

总而言之,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难”几乎是小学生的普遍感受,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及与同学们的交流看,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觉得没有内容可写;二是不知如何写;三是不懂得如何取舍材料;四是不懂得怎样安排层次;五是语言不生动不具体。学生作文水平不见长进,是师生心中越来越重的无奈和烦恼。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首先在于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爱写作文,能写作文,然后在重视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加强作文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双管齐下,既要重视兴趣的激发,更要重视兴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1.培养兴趣

培养兴趣就是积极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培养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成什么文章。”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首先,要从他们喜欢做的或看的,听的事入手,为他们提供写作的素材。老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爱玩这一特点,也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入手,在学生玩够了,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和兴奋还没有消失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那就容易得多了。如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我们班级获得第一名,在大家共同欢呼雀跃之余,我提示大家:“今天大家都很高兴,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结果30名同学的作文各具特色,而且言辞恰当,感情真挚,就连平时一写作文就急得挠头皮的同学也出一两个好段落,究其原因,是他们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培养兴趣还要注意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写作兴趣。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第五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

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兴趣;习惯;算理;计算

数学离不开计算,在小学中,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正确”是计算的基本要求,没有“正确”就丧失了计算的意义,“迅速”是计算能力的标志,“合理灵活”是计算正确迅速的重要保证。

课改后对计算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因此,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量少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具体表现为计算的正确率下降了、计算的速度变慢了、简便运算方法不够灵活了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每个老师都必须重视计算教学,认真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避免使计算教学偏离“课标”要求。

一、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到学生观察、记忆、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关系到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其重要性其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与生活密切相关

计算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与生产当中。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对劳动者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

(二)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 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使学生具有非负有理数(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也是他们继续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基础。如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应用题的计算、简单代数知识中的解方程,简单统计知识等都离不开计算,可见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三)良好的计算能力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四则运算,还要能根据数据特点,恰当地应用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使计算过程更合理、灵活。计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与记忆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四)计算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

计算是一项“细活”。通过计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严格、细致的学习态度,关于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学检验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

纵观我镇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以及本学期我们学校进行“小学生计算能力竞赛”的结果,其普遍情况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薄弱,具体表现我做了以下归纳:第一,计算速度慢,一节课不仅只完成

七、八个计算题,而且结果准确率并不高。第二,多数步骤正确,最后关头出问题,大多一气呵成,从不回头检查。第三,慌慌张张,加减不分,乘除不辩,结果错题一堆。第四,运用定律可使运算简化,学生视若绊脚石。第五,没有策略,练习太少,年年落伍,严重脱节,到了高段,越学越吃力。

针对这些表现,我分析了一下原因:第一,学生对计算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的不重视。第二,计算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第三,“算理”不清,“算法”不会。第四,缺乏训练。第五,计算习惯不良,如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

三、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

针对计算教学的影响以及小学生计算能力薄弱的现状,我认为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应该遵循以下几种方法:

(一)让学生知道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可见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技能莫过于计算教学。 纵观全国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若是枯燥乏味,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间不乏许多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使之成为我们计算教学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乐土。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或是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又或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精力都集中到计算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不仅要联系生活实践,还要讲究训练形式。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如训练题型多样化:口算题、判断题、改错题、文字题、自编计算题等;练习形式多样化:游戏、比赛、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呈现方式多样化:用卡片、小黑板、幻灯机、课件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由浅到深,从简入繁,循序渐进地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三)加强算理的理解

“算理”不清,是影响学生计算水平的因素之一,计算能力就难以提高。例如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时,要求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必须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而部分学生往往只把小数点对齐了,但相同数位上的数并没有真正对齐,这样就极易造成计算错误!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必须“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真正对齐了,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进行加、减计算”的道理。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后,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就能主动地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这样也就为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奠定了较好的“算理”基础。因此,清晰的“算理”是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计算教学时,应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即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时,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四)加强计算训练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通过不断应用计算法则,经过多次合理练习实现的,所以必须加强基本训练。训练不仅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把技能转化为能力。

通过训练,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通过训练,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特殊数和算式,如在学生学习乘、除法计算时,熟记:25×4=100,125×8=1000等;在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时,熟记:15+85=100,27+73=100,……2.4+7.6=10,0.46+0.54=1……在学习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要求学生分清在怎样的情况下要把分数化成小数做,在怎样的情况下要把小数化成分数做,在怎样的情况下要先约分再计算等,针对这部分内容可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分、小数互化的数据。熟记这些数据对提高计算速度和提高计算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事实也证明,计算时熟悉这些数据的学生的计算速度远比不熟的学生快。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加强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第二,重视算式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第三,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第四,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良好的审题习惯要求: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简算的尽可能简算,没有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计算。

2、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对齐。另外,教学中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3、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一些学生认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要让学生掌握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特殊的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总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而又复杂的教学过程。在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理清算法,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持之以恒,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上一篇: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下一篇:气体灭火系统操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