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024-05-24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精选6篇)

篇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从创设氛围,诱发阅读的兴趣;定向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教授读书方法,保持读书兴趣;开展各种活动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兴趣培养

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调查分析,现在的孩子,他们拥有广阔的活动天地,电视、卡通、动画深受学生的青睐,但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不一定都有浓厚的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及策略的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氛围,诱发阅读的兴趣

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积极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

1、以讲故事诱发兴趣。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一个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平时,我一有空,就让学生围坐在一起,给他们讲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等故事,把孩子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里,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里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以设奖激发兴趣。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每星期开放两次,有专人管理作好记录,并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把学校的图书优先借阅获奖的学生,评比“阅读章”时优先考虑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3、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舒适愉快的读书环境。人们常说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爱读书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来。所以,我希望家长尽量给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在孩子看书时也不妨拿本书坐在孩子身边,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也能培养孩子的定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将每月评选一次“书香家庭”,将其全家照片和事迹贴在对角里进行展示,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兴趣。

4、创建班级图书角,丰富学生阅读资源。

为了体现图书的“互换互利”的原则,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全班学生开展“创建班级图书角”活动,将自家的个人图书暂存于班级之中。推荐读书习惯好的学生为图书管理员,建立班级图书名录。图书角的创建,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外阅读的时机更加方便,加强了彼此间关于图书内容的交流。同时我还组织学生举办“好书推荐会”,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说明理由。

二、定向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1、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推荐读物。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我在教学中常常根据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定一些阅读的范围,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例如:学完了《草船借箭》一文,我就会组织一个“三国小故事”的讨论会,推荐学生去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读物内容,且作了认真的思考,那么,阅读必定有收获。教完《毛主席在花山》、《七律 长征 》、《青山处处埋忠骨 》等课文后,指定学生阅读有关介绍革命历史的文章,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深化,领略到伟人的伟大和平凡。

2、根据学生的年龄推荐读物。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实兴趣也随之不同。我研究的对象是中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喜欢童话类、科学类、节奏明快、富有刺激、富有神秘感、创造性的读物。因此必须选择他们个性的、能吸引他们的读物。如:在寒暑假有目的的向孩子们推荐了《一千零一夜》、《绿山墙的安妮》、《根鸟》、《狼王梦》、《爱的教育》、《窗前的小豆豆》等等,课后还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话,才能酿出蜜来。”所以我还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数学、史地、天文等各种通俗科普读物,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三、教授读书方法,保持读书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参与阅读。但是单凭这种读物、媒体的外在影响,学生的兴趣不会长久的,所以需要我们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正确、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知道了怎样去读,才能使阅读成为人生中的一件要事。毛主席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写对于读起着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三种简单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1、摘抄法。每个学期初我就会让学生准备一个“好词佳句摘抄本”,在阅读时将你认为精彩的句段、名言警句摘抄到笔记本上,定期在班上交流展示,评选出优秀奖。

2、写提纲。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将文章的写作要点、框架结构,故事梗概用列提纲的形式

写于读书笔记之上。

3、写读后感。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读书方法,要学生读完以后对书中最感兴趣的情节或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心得体会。

三、展示成果,巩固阅读的兴趣。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比赛

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五角星;每背完三首古诗也加一颗五角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个人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学生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每周五教师把(采蜜集)进行查阅,记载的好的,分星级进行评比。同时利用兴趣课进行赛读。(速读赛、朗读赛、读书知识赛等)。

2、展评

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

3、游艺

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在班中开展了“课本剧表演”、“祖国在我心中演讲”、“诗海拾贝”等实践活动。这样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读书热情。

采用上述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不断巩固,阅读量大大增加,学生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通过近一年半的尝试,我班学生的表现令人惊喜:发现孩子们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浓的兴趣,班级图书从每人平均一本课外书增加到每人四本,每到中午,便三、五群的阅读、讨论;做完课堂作业后,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可以看课外书吗”?课外阅读的范围更是广泛反;童话类、科普类、文学类„„课外书已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年多来的实践我也感悟之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篇2: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关键词】农村小学 小学生课外阅读 培养兴趣 【现状】我一直在农村小学任教,发现现在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差,表达能力不强,课堂语言表达干涩,发言积极的只是少数学生,而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充当了课堂上的看客。课外阅读的现状更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1、学生不会读书。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就是拿起书,也定不下心来读,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能消化,无法吸收,自然就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这样的读书是无效的。

2、可供学生读的书很少。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即使

图书室开放,学生去阅读或是借阅的机会也很少;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任其挑选,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我在任教的班级里做了一个调查,班上拥有作文书的孩子是近百分之八十,而拥有优秀儿童读物,如经典儿童小说、名著、科普读物的却不多,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

3、学生没有良好的读书时间和氛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在学校里,学生要完成各科作业,而且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有益无益的活动,占用了孩子的大量课外时间。放学后还要做家庭作业。这时的孩子已是身心疲惫,等拿起书来读时,瞌睡虫已悄然而至。而农村家庭,由于受条件限制,大多农村孩子是留守儿童,常年和爷爷奶奶一起,缺少家长的关心和督促。即使有父母在家,都很少阅读书籍,浏览报刊,更谈不上和孩子一起阅读了,所以能够督促其子女博览群书者更是寥寥无几。

面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缺失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迫在眉睫,我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1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不同的年级推荐不同要求的书,如三年级,可以挑选杨红樱、郑渊洁、关义军、朱晓利的系列作品。四年级推荐黄蓓佳、秦文君的优秀小说,五、六年级可以推荐曹文轩的经典儿童小说。另外和课文有关的书也可以推荐,如四年级读《昆虫记》,五年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呼兰河传》,六年级读《简爱》、《爱的教育》等等,还有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1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2、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还可以在学习园地上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让身边的伙伴,用同龄人的眼光去领略书的有趣与奇妙,让读书的孩子为自己能有展示的机会而骄傲,也让身边的孩子有学习的榜样。当然,读书应该成为每个孩子的喜好,展示的权利也人人平等,教师要经常更换学习园地中的这一板块,甚至对一些偶尔有不错

表现的孩子“偏心”一下,争取在一个学期中人人展示一下自己喜爱的书籍。手抄报这种学生动手创作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两个星期组织学生出一期,内容就是学生们课外阅读收获和精彩章节摘要。然后进行评比,将优秀的手抄报作品张贴,既鼓励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也让孩子们从中有所收益。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3、提高语文课的课堂趣味,让学生有兴趣读书,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最佳平台。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课可以把孩子们带入到如诗如画的优美境界,也可以把孩子引入到起伏跌宕的情境中,给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课堂上教师生动的引导,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给课堂以生机。孩子们体悟到语文阅读的快乐,自然就会喜欢读书,这时教师再及时引导,介绍和课文相关文章和书籍,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提高。教师还要做学生的榜样,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讲有趣的典故,多谈读书的收获,读到有趣的好看的书,要主动推荐给学生,使他们觉得读书有乐趣。根据课文的需要,可以把课外书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穿插在课堂中讲给学生听,学生就有了要读一读的欲望。

4、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对学生要介绍行之有效的便于操作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5、要让学生多读书,就必须保证一定的读书时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努力去挤,总会有的。”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尤其是调皮的男孩子,很难做到静静地看上一本书。我想,不看书,更别提有读书的兴趣了。于是我让学生每天在书包里带上一本自己喜爱的课外书,利用中午空余的时间,选时间固定下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我和大家一起坐下来,静静地看半小时书。一开始也许有学生不适应,坐不住,但一旦读到书中的趣味,就会安静下来。坚持一个月后,不要我的提醒,孩子们到了时间就主动地拿书读。只要我中午有时间,就和孩子们一起看书。坐在鸦雀无声的教室里,看着一双双专注的眼神,一张张充满灿烂阳光的小脸,此时我知道孩子们真的喜欢看书了。有些学生对书上了瘾,没到规定时间就拿起书读了,甚至还有的学生连下课都不出去,一味的投入到

书的海洋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书的兴趣,还愁不爱读吗?我还鼓励学生拿出课外书和同学交换阅读,让他们品味到更多的书中的乐趣。

6、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时间长了,读书笔记将成为学生的重要知识财富,终生受用。

7、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读书快乐。我们要知道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可以建议学校在一学期中开展 “名人读书故事会”、“母亲节感恩”、“摘抄日记评选”、“成语接龙”、办板报、手抄报、演话剧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通过多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达到热爱读书的目的。并时常组织学生及时交流、评比读书结果,如评比读书笔记、读书卡、读书心得等,以评促读。引导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读书

兴趣,增强学生的读书信心。及时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这样,学生才会更乐于读书。

8、组织别开生面的才艺展示。可采用以下活动: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话剧表演,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我便在班上举行了“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介绍好书,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好书的故事梗概介绍给大家,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由于活动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为了取得成功,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巩固了阅读的兴趣。

9、家庭配合,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家庭是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抓好课外阅读,有赖家庭配合。教师要利用家访、家长会和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农村家庭家长普遍自身没有阅读习惯,让家长最好能抽出时间(可以是吃过晚饭)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交流。孩子在不知不觉地成长着,家长要尽量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生动的亲情阅读能激发、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是缺少书籍来源。大多数农村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 认为学生读课外书短期内无法在考试中见效, 读课外书还浪费时间, 家长极少给孩子买课外书。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形同虚设, 也极少给学生借阅。学生便缺少了书籍的来源和读书的动力。二是学生缺乏阅读氛围和阅读的主动性。由于农村很多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加之本身文化素质低, 很少读书。学校也不积极倡导学生读课外书, 没有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三是缺少教师的指导和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由于受中考评价机制的影响, 很多学校一味地追求分数, 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 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四是快餐文化的出现削弱了学生的阅读书籍的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 电视、电脑逐渐介入人们的生活, 很多学生通过看电视或者上网看视频来取代对名著的阅读。这每一个因素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都不容忽视。

面对农村学生如此尴尬的阅读现状, 该如何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呢?我认为关键就是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爱读”。那么, 如何改变目前这种现状?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拓宽书籍来源, 创造阅读条件

要读书, 首先要有书读,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 作为语文教师, 应尽可能地与学校联系, 多给学生一些方便, 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另外倡导学生节约零花钱并积攒起来买书;还利用家访和家长会的机会积极号召学生家长买书捐书, 充实教室图书角, 解决了学生无书读的难题。

二、营造氛围, 激发阅读兴趣

1.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环境本身就是教育, 所谓“人性如青丝, 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良好的读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可以在教室张贴读书名言, 利用教学楼走廊、教室墙壁、学习园地传播阅读知识, 启发学生热爱阅读。如: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 每日一句, 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 耳濡目染, 更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 从而萌发跟书交朋友的愿望。

2.“榜样效应”调动阅读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 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并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 及时进行表扬, 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 以感染其他学生热爱书籍。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起对书的酷爱, 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 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也是很好的榜样, 一有空我就待在教室里看书, 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 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 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

三、加强指导, 保持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还要老师加强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农村中学生, 见识少, 阅历浅, 加之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层次相对较低, 很多家长根本不读书, 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受到“读好书”的熏陶。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阅读还要坏。”为了让学生达到“好读书, 读好书”的目的, 在推荐读物方面, 老师肩负着重要使命。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我配合阅读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 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如学小说时, 便向他们推荐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 教学完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另外, 我每月在班里上一堂“好书大家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由老师或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 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其次, 指导读书方法。除了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外, 我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注意。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索;教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教学生怎样写笔记以及教学生制作读书卡片等。

四、开展活动, 提高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中学生竞争性强, 又有展示自己的欲望, 开展故事会、美文诵读、话剧表演、专题知识抢答赛等竞赛活动, 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 并提高阅读的兴趣。

五、多元评价, 巩固阅读兴趣

任何长久的兴趣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培养的, 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评价, 就将难以坚持下去。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价。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如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 设立成果奖;也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量, 评出“超级阅读王”;还可综合学生各方面的阅读情况, 每月评选“读书之星”, 将“读书之星”的照片张贴在班刊上, 并在照片下面附上他们各自的读书感言……这样既表彰了先进, 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 多元评价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 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篇4: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第一学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以后逐渐增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小学阶段背诵古诗文70篇。三年级开始,每学期末的质量检测题确实检测了教材推荐的课外书籍内容。于是,孩子们从《列那狐的故事》、《格林童话》开始,在奇妙的童话世界里,开始一步步迈进书籍的海洋。亲历阅读实践,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创设浓厚氛围,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地探索知识,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学生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方法、手段,引导他们走向课外阅读的天地。

1、开辟阅读环境,催生阅读兴趣

一个充满幸福和谐的班级,离不开浓郁的书香气。亲近优秀书籍,走进经典阅读,可以为学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一种浓厚的教室文化,让学生有丰富的书刊可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从而激发读书兴趣。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班教室的后边,就有一个充满童趣的图书柜。书柜的颜色活泼,造型可爱。书柜里摆着几百册学生爱读的课外书籍,有《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皮皮鲁系列丛书》、《小故事大道理》等。为了介绍图书,可叫已读过的同学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如“本周推荐书目” “我的读书心得”“好书梗概介绍”等,这些资料包括了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民主选举产生图书管理员,负责班内图书的管理与借阅。每天课间,教室内除了休息之外,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阅读,同学们可以随时想管理员借阅书籍进行阅读。

2、故事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腰板,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能从讲者绘声绘色的表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我就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然后利用静堂时间、班队课,让学生轮流讲故事,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3、倡导动笔写作,促进阅读兴趣。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先生的名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如何才能为己所用?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动笔的目的是帮助他们积累语言并加深理解。要求做好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要及时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三、寻找源头活水,疏导阅读兴趣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分辨能力不强,教师应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时疏导他们的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由课内延伸课外阅读。如在课堂上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适时教给学生一些阅读古诗的方法,讲一点诗人李白的故事,然后推荐一些李白的诗给孩子阅读;教学《丰碑》时,我组织学生搜集长征故事;当教学《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两篇寓言后,我先告诉学生一点寓言的文体特点,然后向孩子介绍《伊索寓言》,让他们自己凭个人兴趣去阅读其他寓言,体会寓言的寓意,感受寓言的优美。专题性的读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又能给学生提供有益的阅读材料,满足学生的阅读愿望,避免他们盲目地进行阅读。

四、搭建展示平台,提升阅读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感与成就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实到实处。如我常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脑筋急转弯,猜谜语,竞背古诗,朗诵比赛……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地鼓励,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大家资源共享,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交流,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如此一来,让学生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派上用途,使他们的才华得到展示,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便更深地感受到读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课外阅读是一项较难实施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谆谆善诱,用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标,着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命的需要,让孩子的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作者简介:谢晓君 女 1979年8月生本科小学高级职称

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类论文

工作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溪师附属小学

电话:0596—295938613365000717

邮箱:xxj79626@tom.com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香格里拉16幢1702室

篇5: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2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课外阅读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自觉能动性。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让中学生自觉的阅读,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具体的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课文的教学内容,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们都知道教在课内,用在课外。设置一些与阅读有关的问题,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寻找阅读的材料。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并指导他们进行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2、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现代中学生个性张扬,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老师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同时做科学的引导。让他们自由的进行阅读。课余时间和中学生交流心得和感受,慢慢学生们就会发现,经典的作品更有文化内涵,能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名着感兴趣。

3、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在阅读课上,学生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展览出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各抒己见,这样他们动手、动口又动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原来想读书的学生阅读兴趣更浓,原来被迫读书的学生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也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4、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作品类型灵活选择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既有所侧重,又提高了阅读效率。

5、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收获,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就会意气风发、兴致勃勃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篇6: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十九世纪法国着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面对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的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一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认知倾向。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阅读兴趣是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1.以好奇心调动求知欲

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范围小、程度浅、深度低等特点,使小学生更易产生对周围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

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如在教学中,我发现配以一些与故事相关实物、图画或者小物品作为导线和奖励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记得我在教学完《海底世界》总结时展示出五个颜色不一的贝壳,向充满好奇的学生说:“明天要是谁能讲出与课文不一样的海底世界或是有趣的海底故事,谁就能获得一个美丽的贝壳奖品!”第二天,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海底世界神奇奥妙的知识,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找到的海底的动物生活习性与陆地的动物生活习性截然不同之处,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有趣的海底故事,还有的学生展示出自己在网上查找到的海底图片并向大家解说等等。通过这种合理的诱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知识而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同时,老师应该积极地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寻找相关书籍为导向,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视角。同时应该避免只是停留在学生问问题、老师给予回答的阶段,否则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因其随生随灭,持续时间短暂而失去其对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价值。

2.阅读兴趣的层次性定位

当学生拥有了探索新知识、阅读新书籍的欲望,它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多,阅读面窄,同时缺乏辨别书本好坏的能力,常常对书本“来者不拒”,使一些不适宜书籍

乘隙而入的情况不胜枚举;或者,有的学生往往会对某方面如绘画和《故事会》等书籍有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要因材施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相关图书给他们。一般而言,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具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

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世界名着等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有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当然,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有意地将同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并在班级建立的图书角贴上小组喜欢看的书籍名称,并写上推荐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组的注意,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事实证明,好奇心在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和人员间的变换很频繁。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积极促进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

二纵横交错,行读相成“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阅读兴趣的培养还要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获得的成就感,充分挖掘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以阅读丰富活动,以活动促进阅读的效果。

1.运用周边环境,进行写作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巨大作用,同样,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会遇到很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积累,并让他们进行模仿性写作。如在我所教小学旁边就有居民栽培桃树等农作物,春季学期开学后,我带着学生去观看春天来时桃花开的美景,并让他们就此写一些词句,题目不限,可写春天的景象、可写花的、树的等等;我和学生现场一起评比看谁写得好,关键要进行鼓励性的评语,以增强学生的信心,然后要求他们回去查找以前阅读过积累的相似的语句,进行对比,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优美的句子合作绘制出一张手抄报,要求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动手编排合作,尔后由学生相互评比,并给优胜组以奖励。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积累、模仿、自我创作、团结合作中学以致用,同时获取乐趣和认同感,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2.开展故事演讲比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可定期地开展故事演讲比赛,促进各个年级间的互动。老师也可在班级里开展兴趣小组的演讲比赛,如根据学生兴趣小组推荐的书籍进行故事演讲比赛,更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故事的演讲,并把每期的演讲记录下来,在下期开始前进行表扬性总结。在故事演讲比赛中,学生不仅仅是把故事内容简单地复述,相反,学生往往为了表现得更形象,会配上肢体语言等以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而且,在自我创作的故事中,学生往往会几个人配合进行故事情节的塑造,不

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展现了很强的创新能力,这样就能够从综合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3.开展故事绘画活动,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在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班级可开展故事绘画活动,让学生从自己一段时间内阅读的故事中挑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进行绘画。如,我的学生曾经就以自己的形象画了“毛遂自荐”的历史故事,贴在图书角鼓励了很多学生创作自己的漫画等作品。后来又出现了“申奥故事”、“柯烂斧锈”、“囊萤”等好的绘画作品。

4.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建立学生自信心

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就要设立一个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和阅读后自己所创作的手抄报、好词好句摘抄、自己写作集、绘画作品等。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在班级的空置处设立展示台,每周让学生们自己推荐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向自己的同学们介绍自己一些作品的构思等等,让学生在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学校还可通过小广播站播放精美的散文朗读或者学生阅读推荐的一些文章等,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于无形中将阅读习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中,从而间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进而其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全面上升了。

三家校配合,“悦”读无穷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学校里常常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

主动地阅读各类书籍,然而,到了家里,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连续性和时间效率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老师应该寻求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学校加家庭的阅读氛围机制。鼓励家长们配合,在家里规划建立一个阅读的小空间,这个小空间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商量设计布置,如包括书柜、花卉、贴图等等;鼓励家长参与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每天用半小时左右时间进行相互的听读,讲见闻,欣赏优美散文,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典范,这样,学生感觉的“孤独、枯燥无味”的阅读也会变得津津有味、乐趣无穷了。而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也会在交流中得到加深、得到升华。

上一篇:保险的风险管理下一篇:课文 麻雀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