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023-01-21

新课标明确指出, 朗读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形式。随着课改的推进, 朗读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重视, 朗读是学生感悟体验文本,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由此看来, 语文课中的读是尤为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时代告诉我们, 没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你将被社会淘汰, 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所以, 让学生必须学好自己的母语——普通话。2.教师高水平的示范朗读是学生学习朗读的催化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 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 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 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4.经常进行朗读比赛。在课堂上, 经常采取男女生读、小组比赛读和个别比赛读等形式, 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 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 都希望自己有所进步, 有所提高, 并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 采取这样的形式, 学生的兴趣将会高涨, 我们的教学也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说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朗读的基础

在指导低年级朗读训练时, 应该特别注意正音正字。要多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拼音, 还要求学生在读的时候, 做到眼睛看, 脑子想, 嘴里念, 耳朵听, 即做到不丢字, 不添字, 不错字, 不重复, 不读破句子, 发音正确、清楚, 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朗读的基本要求, 只有把字的声、韵、调都读清楚, 才能把文章的内容表达清楚, 才能初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训练是培养朗读能力的必要条件

有感情: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 能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能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的变化, 生动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能基本上做到以言动人, 以情动人。

感悟语境:在指导学生朗读前, 教师不妨用一些和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的录像、音乐、图片等, 或者是让学生回忆过去亲身体验过的生活, 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和理解课文, 提前进入角色, 如果教师能将生活场景“嫁接”到课堂上, 一定可以让学生重新体会到那种喜悦和兴奋的心情。然后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理解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定可以让孩子们读出情来。

感受课文:学生在读到一篇文章时, 难免会碰到个别生字词或读不准音节, 课文读起来就显得有些生涩。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默读、轻读等方法感受课文,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朗读的要求, 当然也可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要求, 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感知全文:首先必须指出课文是一个整体, 只能读出好的句子和段落来是不完整的朗读。在学习并指导完一篇课文后,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通篇感知的时间, 再次朗读课文。

四、多种形式是进行朗读训练的重要手段

朗读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不能一蹴而就, 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可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个人自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等形式, 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

综上所述, 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还可以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 教师注意了在朗读教学中的创新指导, 学生才能想读, 敢读, 会读。读出感情, 读出个性, 在读中学会创新。然而, 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春播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只要你有耐心, 有恒心, 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还是不难实现的。

上一篇:“双元制”高职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下一篇:青海省共和县龙格尔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