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2024-05-24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通用10篇)

篇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主学习形式多样,但都体现了做课堂的小主人。如在语文课上自学生字词,敢于提出问题等等方面,这也是我们教师重点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诚然,老方法有时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随着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

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主学习形式多样,但都体现了做课堂的小主人。如在语文课上自学生字词,敢于提出问题等等方面,这也是我们教师重点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诚然,老方法有时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随着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一、预习阶段: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自己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小组合作查生字,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课堂讨论。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

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可以是小组内合作的汇报与比赛。

二、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去记住读音。用最快捷、准确的方法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字音读准方法,字形记忆技巧,扩词的美好。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也就是说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如当堂考核,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的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的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的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效果如何。

三、教学阶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哈佛大学教学理念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那么怎么调动学生敢问、好问和会问呢?

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

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形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对学生才是有调动作用的,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认为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综合上述,语文教学方法有千万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只是方法之一,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一步步向前,就会让当今的学生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篇2: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陈婷

首先,让我们先确定什么叫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具体课堂实例浅谈一下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是人文性非常浓厚的科目,它不同于理科课堂:1加1在数学领域等于2,但在语文范围内,相加的结果可以是3,可以是4,也可以是0。本周我刚上完《愚公移山》(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这是一篇较浅显的文言文,学生对照课文的注释,再查查工具书,基本可以翻译全文,但是对于愚公的形象,学生却基本不赞同资料书上的意见。作为初中毕业班的语文老师,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往往只给一点点时候“矫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因为初三生的课堂时间是为中考服务的,更看重记忆性的“更实际的”知识)。当我的学生提出“愚公很愚笨,他为什么不搬家?”、“愚公带四个人搬土石,一年才往返一次,劳动工具又落后,照此看来,他要”牺牲”的不仅仅是几代人,甚至可能是几十代人,而谁又能保证后代会否衰微呢?”„„这些问题,参考书上都没有答案。

当时我很高兴,因为学生会质疑,肯定是经过认真研读课文后产生的疑问,这种主动性不应该用敷衍的态度一语带过,应该在他们质疑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的探究态度,培养他们继续探究下去的兴趣,也得令他们充分享受到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于是我把问题反“踢”回去:“对呀!那这是为什么呢?愚公难道没想过搬家吗?他没想过不用牺牲几十代的后辈子孙的幸福吗?„„”这样一反问,学生就都埋头在课文中苦苦思索,再经过热烈的讨论,终于一起得出一个较能信服的答案:北山是愚公生活了九十年的地方,或者说他的祖先一直生活于此,是他家族的发源地,作为一个家族的大家长,他考虑的更多是保留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有“前人栽树”,为了后辈子孙,“牺牲”几代人或十几代人的幸福再所难免„„

篇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课前独立学习的习惯

课前的独立学习, 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自我学习新知, 捕捉疑惑, 记录学习上的困惑, 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重点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学习语文的小窍门

要想让学生课前能独立学习, 应适当地明确一些要领。如:读———读通课文;写———生字、词语;思———弄懂课文写了什么, 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疑———提出自己的疑惑;搜———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积——积累好词佳句。还应教会学生根据课文文体的不同, 运用相应的方法, 如, 记叙文主要把握六要素及表达中心, 说明文主要把握说明对象、顺序和方法。这样学生在课前独立学习时, 就会有所为, 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

2.妙用“学习本”

大多数教师都很重视课前预习, 精心给学生设计预习单或预习卡, 让学生按要求预习。这样对一些优秀学生来说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可对一些学困生而言只有抄袭或敷衍了事。按教师的设计来预习, 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 没有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情感, 不能培养学习能力。“学习本”是没有教师预先的设计, 是学生自由记录自己的学习内容、困惑, 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态度。使用“学习本”减少了千篇一律, 体现了因材施教, 加之教师适时检查与评价, 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课前独立学习的重视, 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3.自由确定学习内容

课前独立学习的内容, 应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来确定 (如, 学习生字, 理解词语, 辨析易错的字和音, 学习多音字, 搜集的信息资料及读文感悟, 学习上的困惑。) 学多学少, 因人而异, 但在“学习本”上必须有清晰的文字记录, 让人知道学了哪些内容, 从而突出学习过程。如此, 学生也就渐渐地会学习了。

二、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在课前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课堂教学不再是根据教师的预设来进行, 而是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充分融入学习中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交流预习, 确定学习目标

做预习汇报, 交流课前学习情况, 相互评价学习表现, 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汇报后梳理学生学习上的困惑, 通过筛选确定有价值的问题, 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也改变了由教师“让我学什么”变为“我要学什么”的教学模式, 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学生也真正成为知识的获取者和构建者。

2.巧分学习小组, 讨论求教

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确定了学习任务, 自然学生会很乐于合作交流, 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表达还不够, 还得让学生愿意表达———就是打开话匣子。为此, 不能自然分组, 就近分组, 而应是让兴趣相同、感情相投的学生成组。小组成员平时是好玩伴, 无话不说的好伙伴, 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成员间的分工、协作、交流就不会有障碍。因为平日里感情好, 所以学生间的榜样效应就会自然出现, 很容易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实现有效学习。

三、情感激励, 促进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许多学生会在学习上有障碍, 这些障碍如不及时解决, 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就会受到挫伤, 久而久之, 有些学生就会出现烦躁的情绪, 厌学或自暴自弃的心理就会产生。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与老师说心里话, 甚至是求教。教师也要敞开心扉, 接纳学生各种各样的咨询, 给学生指点迷津。用热情周到的服务,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学生就会乐学、会学, 如此, 学生才能自主地去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四、培养广泛阅读、勤于积累的习惯

语文广阔的天地在课外,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多挤时间阅读古今名著, 多读些报纸、杂志, 多读些自然科学、文学、传记、历史故事等书籍, 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 丰富想象, 又可以丰富词汇, 增加大脑储备。积累是进步的基石, 在广泛阅读中教学生积累名言警句、诗歌、成语、佳句美文, 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为学生在汇报交流中表达有序、表达内容丰富奠定基础。

篇4: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课前预习;有效目标;亲自实践;自主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一个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此,新课程教改以来我们学校开展了“创建生本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校本教研主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不断的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开展好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始

一节课开始前老师总是要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呢?我在教学当中对于每一节新授课的生字教学是这样进行处理的,通过每节课的预习布置,让学生回去后利用工具书和书上的拼音注解去完成认读和记忆,让学生自己学会。上课前老师不再讲解,比一比谁记得最好。这样让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继续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我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在学校开展的识字拼写大赛中我们班级的平均分达到了98.5%,让同行们颇为震惊,都来向我求教,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多么重要。

二、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一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要从有效的目标开始,让他们去学会生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我在讲《荷塘旧事》这课时,我和同学们首先就出示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课文中有哪些个关于我的小故事情节,通过这些情节表达了我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大家围绕这两个中心问题开始进行学习。

新课伊始,我让同学们按照事先划分好的班内学习小组,开始进行比赛,看哪个组先完成了目标中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大约十分钟时间过去后,让学生开始汇报学习的情况,每个小组都争先恐后地开始说。大家都汇报过后,我问你们还有没有不会的问题没有找到答案呀,大家说没有了。那好,通过我们刚才的合作性学习,知道了作者我的经历请同学们接下来思考一下,这篇文章表达了我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各小组再度进入一个十分热烈的讨论当中,五分钟后小组长派人上来进行汇报,大家的表达观点很鲜明,再现出了本文的中心内容是我对儿时家乡生活的一种深切的怀念。这样学生通过开放式的研讨得出的结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的过程当中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生成。

三、开设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在作文指导课上的做法是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那么,怎么做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举一个小例子,一次我让大家来写一处你最喜欢的家乡景物,只要是你喜欢的就可以,各小组通过课前预习收集了一定的信息,上课了我开始让大家开始写,30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竞赛,然后利用10分钟的时间开始进行美文赏析,大家的小作品很快出炉了,有的写了我家乡的小桥,我家乡的小河,我家乡的石人山等,通过这些作品表达了孩子们一种天真的喜爱,在总结的时候我说,同学们写文章,一定要通过对景物的喜爱,来体现出对自己的家乡的热爱也就是对祖国的热爱的一种情感,这样在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写作学习能力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培养他们养成一种有感情有主旨地表达文章内容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们不仅仅是学会了写小作文,更主要的是让他们的能力能够升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就是这样鼓励学生大胆尽情地去想,合理地去创设情境,自发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有时候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我的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尽可能地去让学生“说”,锻炼他们的自主能力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能够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我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想方法去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我说几种小的做法如“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还有“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做到让全班95%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表现自我、成长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实现自我。

五、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做”,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为此,一节好课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我就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书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各小组的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书中所有的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积极性。不仅是找得全而且记得牢,可见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多么的大,这种做法也正是我们新课改的理念所提倡的。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做、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中心校)

篇5: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内容摘要: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抓好问题的尝试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求知欲,使学生更生动、活动、主动地学习,成为自主学习创新的学生。

关键词:激发兴趣、授之以渔、激励自主、“学困生”、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正如著名哲学家黄可剑先生所言:“自主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正是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地去学习总比被动地去学效果来得更好。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就我工作十多年来得出的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识字兴趣,使学生爱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兴趣,使学生愿意识字”,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必要条件。

1、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教师富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贯穿于识字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2、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尽量避免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单纯的识字活动,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读书和识字紧密结合起来。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师生听后进行评价并订正字音。这些活动可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在语言环境中轻轻松松地认识了生字。然后,抽出词语,再抽出生字,进行形式多样地

反复练读,以加强识字的效果。这样,把读书和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识字效率。

3、把识字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低年级学生富于想象,他们喜欢阅读一些浅近的儿歌、童话故事。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自习课开展读书活动,欢迎学生把喜欢的课外读物带到课堂上自由阅读,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解决,或问老师、问同学。实践证明,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识字和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课外也能主动识字、主动阅读,识字量不断增加,从而不仅完成了课内规定的识字量,而且向课外延伸,从而做到了“下保底而上不封顶”。

二、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主要是自己学习,而自己学就应有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乐于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比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教师可先教读,学生仿读,注意纠正学生字音、停顿及朗读情感、语气,做到字正腔圆,轻重缓急得当。如遇生字词则引导学生应用工具书查阅字音、字义、词义,引导学生在逐字、逐句朗读中边读边思考,读懂课文,让学生养成边朗读边思考习惯。当学生掌握一定朗读方法后,教师由教读变为引读,着力于引导,设置一定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自己朗读与阅读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习在关键、重点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在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与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条件。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从而乐于去学,自主去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相联系,而且思维敏捷性也有一定局限,他们的感知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应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章可循”。直至最后让学生放手一“学”。

三、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四、抓好“学困生”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中之重

“学困生”的教育本是现代农村教育教学最棘手的问题之以,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差的一部分。因此,要培养小学生整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抓好“学困生”这块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的教学问题。自己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注重情感教育,不放弃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多表扬与鼓励,只要他们接受老师,那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育。对他们展开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并且在本班发动“爱心帮扶对象”小组,让全班孩子也一起来关注、帮助他们,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五、客观新颖的学习评价是激发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小学生地心灵好比露珠,晶莹而透明。”在天真活泼的小学生眼里,老师的一句好的评语可能激励他们一生。可见评价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许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激励的语言都可能鼓励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新课程理念下地评语强调形势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仅是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尤其是针对我们农村的孩子相对知识面窄,不能更多地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因此,老师既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及时评价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训练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有效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创新学习,扩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自己在带上四年级这班学生时无意中发现杨文龙同学在体育中奔跑积极、情绪高涨,但在自己的数学课中内涵、性格内向,通过自己对该同学的了解,在今年五年级时我主动要求该同学进入体育队,在训练中鼓励评价他,进而潜移默化在自己的数学课中鼓励评价,现在的他在数学课中表现积极,乐于回答问题。

在一个自己觉得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从小事做起。自己在教学中给学生也说过:“自己如果要真正长大,必须要学会自立,自己来思考,自己来做事”。例如:我叫本班的张涛同学去拿自己的练习册布置作业,这位同学知道自己没拿,却还跑到教室再回来给我说:“他没拿”这样的同学永远长不大。而可以这样做:知道自己没拿到教室可以借其他同学的,或可以告诉老师诚实的回答:“我有其他办法。”然后再回教室借来。

六、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

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

2、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

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

3、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篇6: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主学习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和地位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就要实施自主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我在五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趣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动机;设定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主动学习;分层作业,自主选择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有“我要学”、“我要知道”的强烈求知欲,让学生在“为什么”的中去探索。培养学生健康的自学心理、树立自学信心,激发自学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找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最终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亲自实践,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品味自己劳动成果所带给的快乐。

教师要勤于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多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和点滴发现,不断激励学生自学。

2.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愉快的口语交际氛围 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学生能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小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及潜力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平等亲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相互尊重的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这一个环境中体现“自我”角色。使学生在交际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有勇气去质疑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都有权力保留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在宽松、民主的交际氛围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激情、启动了学生的联想、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可以用如下方法来实现:

2.1教师在课堂上应放下架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他们的观点给予尊重和肯定。教师应是学生忠实的听众,应适时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评价,做到师生互动。教师要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在学生交流时,要提高说话人的积极性和听话人的素养。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对好的观点和方法给予表扬,表扬立意新颖、思维敏捷的同学也应大加赞赏。鼓励其他学生拓宽说话人的说话领域,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

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从而形成一种敢于交流,乐于辩论的口语交际氛围。

2.2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教师通过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让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感到口语交际的乐趣。此外,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安排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活动,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丰富学生的语感,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表达能力的增强,是学生走入社会前的必修课。

3.重视学生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新大纲的基础上明确了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数量。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分析、概括、思维集一体。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3.1强化中年级的读文教学,改变以往的“落后阅读”教育向“尽早阅读”方向发展。如:给五年级学生推荐六年级的语文课本,给六年级学生推荐七、八、九年级的语文课本和优秀作文,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好字、词、句,增强他们驾驭高一级课文的能力。

3.2强化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效率,让学生在教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信息,学到最多知识。让学生精读为主,以略读、快读为辅。让学生在阅读中常常遵循“快读-略读-精读”这样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学习心得,整理好读书笔记。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提高了,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收集和整理语文信息的能力也增强了。在训练中既启迪了小学生的心智,磨炼了意志,又滴沥了品格。

4.“问”是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把钥匙

在教学过程中,巧“问”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时会收到化石点金的效果。那么,教师的“问”要注意些什么呢?

4.1提问必须有价值。“是不是,好不好,会不会”等不利于调动思考积极性的问题不必提。

4.2提问必须及时,由浅入深,循序渐渐。4.3提问必须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深度的教材,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如:可用直接提问、间接提问、选择式提问、扩展式提问等。

5.培养好学生的习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检验学生的书

面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知识和作文技能外,应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品质。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越强,学习语文的能力就越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后劲越大。

5.1挖掘生活作文的审美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深挖生活作文的审美性。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捕捉如诗如画的生活美,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教师要强调:作文源于生活,要写好一篇文章,离开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不可能的。鼓励学生多观察,善观察,在实写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性思考。

5.2让作文评价充满人文关怀。学生的作文,充满了他们的智慧,表现了对所选素材的建构能力,影射他们的生活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充满人文关怀,应多鼓励,少指责。评价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1)延时评价,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学生在教师“延时”的这段时间里,可以做充分的修改。

(2)多元评价。对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方向不应相同。如:有的同学字写得好,有的同学作文内容写得好,评价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作文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内、校内,教师应拓宽学生训练的空间,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克服为文而

篇7: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课堂教学要以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教学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以及独立思考等有效的参与机会。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但是目前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还处于一种误区中:老师还喜欢满堂灌,名义上是“素质教育”,实际是应试教育。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创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一、培养识字兴趣。使学生爱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兴趣,使学生愿意识字”,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必要条件。

1、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教师富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贯穿于识字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2、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尽量避免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单纯的识字活动,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读书和识字紧密结合起来。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师生听后进行评价并订正字音。这些活动可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在语言环境中轻轻松松地认识了生字。然后,抽出词语,再抽出生字,进行形式多样地反复练读,以加强识字的效果。这样,把读书和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识字效率。

3、把识字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低年级学生富于想象,他们喜欢阅读一些浅近的儿歌、童话故事。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自习课开展读书活动,欢迎学生把喜欢的课外读物带到课堂上自由阅读,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解决,或问老师、问同学。实践证明,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识字和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课外也能主动识字、主动阅读,识字量不断增加,从而不仅完成了课内规定的识字量,而且向课外延伸,从而做到了“下保底而上不封顶”。

二、教给识字方法,使学生会识字

“学习方法如同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时,先不要轻易地告诉,要指给学生一条探究识字方法的途径。如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前,我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然后缩小语境读词、读字;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引导学生回顾这个词或字在哪儿。学生通过回顾短文内容找到字、词所在位置,就会很快读出字、词的读音。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问老师、问同学外,还要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拼读,学完拼音后遇到不认识的字尽量借助拼音独立解决。这样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为学生以后形成独立识字能力奠定了基础。在识记字形时,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创造出最好的识字方法。如:①、教“日”、“月”、等象形字时,我利用象形字的特点分析字形“红日圆圆”,“月牙弯弯”。②、意义识字,如“森”,很多树木就形成了森林。③、“清”、“情”、“睛”、“晴”等字可以根据偏旁表意的特点学习。

三、综合运用识字法,使学生能独立识字

一段时间后,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常用的识字方法,对听读识字方法亦能熟练运用。同时,可引导学生掌握一种新的识字方法——猜读法,即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结合上下文猜这个字的读音,然后采用“听读法”验证猜得是否正确。教学中,应经常综合运用听读猜读这两种识字方法,在反复运用中熟练掌握这两种识字方法,并能主动运用,使之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即独立识字能力。

2、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1)、每周增设一节课外阅读课。阅读课上,教师按课表规定带领全班同学到阅览室进行集体阅读,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在我校图书室里借阅。

(2)、给足时间课余阅读。我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布置家庭作业:学生课外阅读时用专门的“阅读笔记本”,记录阅读的时间、书名、作者、摘录优美词句、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通过定期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阅读笔记本”,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种自由式阅读符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文章来读,阅读量自然就大大增加。

(二)自主习作,自由倾吐

“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心就烦”。这一在学生中流传的顺口溜折射出不少学生把写作当成了一 1

种负担。的确,我发现学生在写作时确实存在着一些恶习:说空话、套话,甚至有抄袭的现象,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愿意写作文。那么,如何才能鼓励学生自主习作呢?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1、淡化写作技巧训练

淡化写作技巧训练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以往的作文教学对写作技巧的要求很多,如“有中心,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使人知道是为什么而写的;有条理,按一定的顺序写,使人看得清楚明白;有重点,主要部分写详细些,次要部分写简略些,注意选词用语,要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句子要通顺连贯”等。与此不同的是,《新课标》对小学生写作除了“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外,对写作技巧几乎没有具体的要求,仅在第三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和“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与旧《大纲》相比,这几乎不算什么技巧方面的要求了。然而,小学生习作在表达形式上往往有许多人为的壁垒。只要稍稍翻一翻各种作文指导类书籍,就会发现这些书内容都是些“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如何照应”;或是“审题五法”、“立意六招”、“选材七条”、“布局八要”,这些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过多的条条框框、规矩法则,使学生作文处处受约束、时时受限制,无从下笔。即使作文写好了,也常常是已经模式化的作文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淡化写作技巧的训练,要为学生减压减负,学生才能在习作中敞开心扉,做到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 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才能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

3、注重个别指导

学生认知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作文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作文水平高的学生提起笔来如同行云流水,水平低的学生却是不知如何下笔。为此,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集体指导,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课外的个别指导。

⑴、先体验后写。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起步作文中渗入玩的成分,让学生在玩中学,结合玩来写,学生自然会有兴趣。教师可根据习作的内容,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活动前提出要求,活动中注意提示,活动后引导回忆。学生在乐中玩,在玩中说,在说后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作文素材,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写,写出的作文内容也就具体多了。

⑵、边学边写。有了作文材料,不知怎么写,是学生习作的又一大难点。对于“怎样写”的问题,教师除了平时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进行观察、思维与表达的综合训练之外,在学生写作文之前,可先写“下水作文”,给学生作出示范;有时教师还可同学生一起写作文,师生展开作文竞赛。这样,以教师对作文的热爱来感染学生,用教师的文章为学生的习作“引路”,让学生边模仿边写作,学用结合。学生不仅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而且可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习作兴趣。

总之,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抓好问题的尝试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求知欲,使学生更生动、活动、主动地学习,成为自主学习创新的学生。

一、学会预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成功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自学书本知识,而预习的效果如何又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谋求一条思考探索的道路,也就是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知识,发现疑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准备走进课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

二、学会听课,提高听课质量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要处理好听、思、记三者之间的关系。听课用感官接受知识,由会听到听会其间还有一个过程。思是思维活动,要想深刻理解,抓住其实质,还必须经过学的独立思考,要促使学生养成善思、勤思、深思的良好习惯。记是为听和思服务,是听课中重要一环。记笔记要掌握好时机,记重点、记难点、记疑点、记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等。

三、学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篇8: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 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 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有效途径。 学生有无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好坏, 对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有直接关系。 预习有利于教学中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预习相应进度的教学内容, 有助于课堂学习。 使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及其重要性, 加强自学的信心, 提高预习效率。

1. 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中国的文字有很多形似字。 不查字典, 想当然地去读, 容易读错。 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爱查字典, 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 读书时, 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在读课文时, 把一些好词好句做上记号, 以备以后写作文时用, 对一些复杂难懂的句子也用笔做上记号, 以便查阅资料时容易对号入座。

3.读书时, 边读边质疑的习惯, 要让学生知道“学贵有疑”。 如在教学新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作为一名中学生, 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 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 好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行为控制, 保持智力活动的恒常性, 而且会使人受益终生。

二、鼓励学生质疑见, 让学生在答疑和争辩中提高自学能力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学习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在教学中注意把鼓励学生提问、争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预习和初读课文时, 让学生提问, 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困难所在, 使自己的讲解和训练有的放矢。 在讲读过程中, 让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乃至争辩。 在最后总结时, 也让学生提问, 这样做可以检验教学效果, 弥补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 有学生提出:“文章在描绘了五幅秋色图之后, 为什么有一大段议论? ”有学生认为这段议论与中心无关, 应该删去。 我鼓励大家认真看书, 想想文章中为什么写了这段议论。 这时就有学生答出:“文章描绘了五幅秋色图之后, 有一大段议论, 这段议论使文章很自然地从记叙到议论, 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 ”也有的学生答出:“这段议论, 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 从喻理的角度, 进一步赞颂秋, 赞颂北国之秋。 ”可以想象, 如果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 学生的思维就不可能这样活跃, 课堂教学就不可能如此生动, 学生就不能对课文有深刻地理解。 在教学中, 我们就要鼓励学生勤思考、多联想, 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 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现在的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原因之一就是觉得单调枯燥。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灌输“大语文”观念, 让学生明白, 学习语文, 不仅仅是学习教材, 学习教材中的字、词、句、段、篇, 更重要的是学习教材外的知识, “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 叶圣陶) 。 要想学好语文, 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我们教师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例如, 采取介绍精彩片段的方法 (类似于电影或电视剧的宣传手段) ,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自发地去读完整篇或整部作品。 还可以经常举行阅读比赛, 看谁阅读的课外读物多, 谁课外阅读的质量高。

要想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 语文教师还要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向45 分钟要效率。 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把电、光、声统一地结合起来, 创造了一种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视听功能, 促使学生生动、 活泼地学习,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 我们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有关的图片, 再配以文字说明, 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给学生演示,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诗词时, 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名家的朗诵篇章, 让学生模仿名家的语音、语调、 节奏, 让学生能够得到规范的训练。 在教学小说、戏剧时,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同名电影, 以此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日常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编排 “ 课本剧”,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展示不同的人物特点, 让学生把课文演出来,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又落实了课文的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

总之,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能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发展的教学环境, 久而久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 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语文自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必须通过有效途径进行持之以恒的培养。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马锐.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 2011 (20) .

[2]李海燕;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8 (10) .

[3]易美英;;浅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抓好新知预习[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 2008.

篇9: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课前帮助学生对功课进行适当和必要的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无法体会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可见,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预习,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最有效的预习方法,并把课前预习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一步,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认读新课的生字、词,观察生字、词的结构,找出尽可能多的形近字进行对比区分。利用字词典工具弄懂生字、词的意思,找出字词所在的课文句子,综合理解字词的使用,自己再用生字、词造句写话。这样就能为下面学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第二步,略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精读课文,找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多遍阅读或朗诵,加深理解和体会。找出自己尚未读懂的句段做好标记,等待上课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第三步,思考文章后面的习题,记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步,对于文中记述的年代久远的事实、科学性很强的道理、与自身生活经历太远的材料,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或向父母等渠道搜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

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课堂教学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共同特点就是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权威的教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提供示范,或指点阅读材料,或引导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产生足够浓厚的兴趣,就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语文课堂一开始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引人入胜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设计导入新课,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让他们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课堂教学,教师都有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都希望能有效地实现和完成。小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发展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策略。在感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图像,操作或借助教材,创设情境,提供感知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感知学习。在理解阶段,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理解目标,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巩固阶段,教师抓准时机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给学生做。在运用阶段,体现出由简单向复杂运用过渡。比如一些课文的好句式,即时让学生自己来模仿一两句。

3.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质疑是源于学生能够自我尝试,自己发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以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机会。

4.张扬个性,培养自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的不多,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变得更加沉默。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交流形式单一,简单的师生对话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理应是学生主控课堂,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来处理他们学习的疑难问题。语文课堂则更是学生表演的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

5.突破学科界限,多领域链接。语文学习不是孤立的,它可以和其他学科形成交叉联系。比如学习《蛇和庄稼》,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来分享他们从其他学科了解到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联系。语文除了与其他学科有联系,它与我们的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这样说:语文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

三、课后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延伸拓展

既然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具有实践性,那么就必须让学生把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语文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鼓励学生多想、多看、多读、多写、多说。现在信息科技高度发展,网络信息传递快捷,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篇10: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是新课改的核心。只有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并最终学有所成,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爱学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而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时,让学生边走边学,从两个不同的地点相向而行或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走着走着学生就明白了是求两人的路程和,并很快算出了答案;而同一地点同时向同向行走涉及到速度快慢时,通过两人自走也能得出求某一时间相距多少即为求两人的路程差,正是由于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后来练习中对“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向而行”等条件学生都能正确把握题意,正确解答。

二、合作交流,使学生乐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形成共识,大胆交流,提高交往能力。合作时教师以精讲来适当点拨,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交流时鼓励多种见解,提倡一题多解;开展相互评比,让学生体验成功,乐学数学。如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操作,大胆想象,于是一个个新颖独特的求和方法诞生了:有的按书上的折叠成平角,得180度;有的剪下三个内角拼成一平角,得180度;有的分别量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得180度;有的将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长方形,得360度后除以2也得出180度。在小组合作中,各种各样的见解与结论是和着笑脸得出的,这不正是每个教师都期盼的效果吗?

三、鼓励质疑,使学生会学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学习得法,自主获知。如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由于我的疏忽过渡不到位,而直接揭示学习公顷,上着上着就有学生举手了,他问道:为什么要学公顷呢?测量时用米作单位为何计算时不用平方米呢?我这才

意识道刚才的不足,于是顺水推舟说:“问的很好,谁来回答呢?”通过生生之间的质疑、互答,懂得了计量较大土地面积时,用公顷比用平方米方便、易记。这虽只是一个小例子,但它反映出学生正逐步会学,会主动获知。

上一篇:爱人的早安问候语下一篇:iso模式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