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23-02-16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创新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 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高低, 做一导航者,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地向着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的目的。而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 大胆突破, 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很多教师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 如小发明、小设计、小制作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 想得说得越离奇就是越创新, 走入了极端。其实, 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 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具有创新性, 不在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 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能通过挖掘教材, 高效地驾驭教材, 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新技术引入课堂, 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 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创新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发挥创造性, 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 少数学生是配角, 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 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 做学习的主人, 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 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敢动手, 才能提高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能力, 才能激发学生热情主动参与讨论、探索、研究,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信心, 开发创新的内动力

由于近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 高职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差, 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严重缺乏。而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 要克服传统教育中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讲授、轻研讨;重个人学习、轻合作学习。因此教师从改变教学观念入手, 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观;从继承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 注意培养高职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能力, 构建“发散启发式”教法体系和现代学法体系。改革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体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注重引导、激发、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创造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互动平台, 使学生不但乐学而且产生信心, 开发创新内动力。

4 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科学创新思维能力

4.1 以“项目导入, 任务驱动”,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项目导入, 任务驱动”就是用项目和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所设计的项目, 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为出发点, 涵盖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 并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子项目, 然后将一个个子项目划分成一个个较容易掌握的“任务”, 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总的教学目标, 而在设计“任务”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因素, 通过”任务”的完成, 帮助学生掌握和使用知识, 最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4.2 运用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往往只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训练, 缺少对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进行内化, 缺少对学习过程的反省和调控, 其结果是在课堂上学生是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 在课外和考试时学生是解题的机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而研究性学习则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去主动地认识和接受教学内容, 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 造就创新精神。教师应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职业情境提出任务, 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 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的强烈愿望,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进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利用课堂时间难以完成的, 教师先把问题、任务提前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等形式, 查阅资料, 社会调研, 把零碎的、粗糙的思想片断, 系统地组织起来, 再经课堂汇总, 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知识面,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让学生学会了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的最后阶段, 教师可结合有关知识点、项目, 把社会焦点、全球热点、最新职业岗位科技信息等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摆脱书本知识的束缚, 置身于职业环境之中, 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融合, 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和途经, 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创新能力。

5 改革评价手段, 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

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评价方法, 严重束缚了、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应该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全面分析, 进行科学的考核, 教师应通过改革考试评价方法, 使评价形式方式多样化, 采取闭卷与开卷、口试与笔试、理论与实践等方式,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着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考核, 给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挥创造机会和空间。

总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教师应在教学中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创新意识, 同时,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结合教学体会, 就如何在高职中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思维

上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西文化旅游品牌构建研究下一篇:谈谈小学语文“批读课文”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