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2024-04-24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精选8篇)

篇1:《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新时代的教育强调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改进,可以培养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定政治素养的基石,完成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学校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合作能力,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但是,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问题,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

现在许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只是跟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跟上了新课改的步伐,这就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对新课改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否定,因为新课改本身就是一个纠偏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会不断前进。本文围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的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本人三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重点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问题概述。主要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高中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和价值。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进行总结和归纳,从群体动力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两个方面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主要有合作学习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合作学习的议题具有思想性和政治性、合作学习小组为团体成绩进行互助合作、合作学习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第二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重点论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有:一是合作的目标没有明确指向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二是教师角色定位没有表现政治学科的综合性、活动型特征,三是教师的评价不能体现政治学科的思想性,四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欠缺。

接着,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对教师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充分和学生过分关注自我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一是合作的目标要指向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讨论时机要恰当、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和层次。二是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体现政治学科的综合性、活动型特征,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和价值引领作用、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坚定教师信念和做好转型发展、理清教学思路和把握学科本质。三是建立体现政治学科思想性的评价机制,要坚持知识性评价与道德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生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四是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要学会倾听和表达,形成批判意识,拒绝盲目从众。

篇2:《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当今世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国力竞争的根本就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形成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学习模式,让学生更科学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培养学生的素质,培育新型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提出:“学科教学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中,学生很少有相互接触、共同学习的机会,学生以单独学习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会合作,现代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经验和共享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合作学习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的互动合作,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的密切合作性,构成全方位的合作运行体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从而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要,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方面,接受式学习的作用仍然很重要。但过多的依赖接受学习,将制约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式学习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不现实的,知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参与、探索、自我构建而获得的。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与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形式。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并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取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不但关注学科知识与技能,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合作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便于学生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交流学习经验与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

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利于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师在研究水平,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改变和革新语文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提出“小学语文学科合作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力求实现的目标和研究内容

实践方面,通过课题实验,探索现代语文教学方式原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具体研究目标:

1、实现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由单纯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转化为为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创造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

2、变传统的传授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习的合作性、探究性、创新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探索学生合作学习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4、改革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深化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探索课堂教学学习评价目标、方法等。

三、研究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开展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课题组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建立以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观,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2、倡导新的教学策略

(1)、合作教学策略。

(2)、活动教学策略。

(3)、探究教学策略。

3、在教学中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1)、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

(2)、课程的开发者。

4、在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3)、创新学习。

5、实现教学评价的转变。

(1)、合作学习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2)、学生学习评价的转变。

四、课题最终研究成果

1、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探索与实践工作报告

3、形成一定研究理论,完成实验论文。

4、提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4、互动性原则。

六、研究方法

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七、研究对象

金桥中心校全体学生

大堰小学二年级学生

八、研究周期和程序

1、研究周期:三年(2003.3——2006.6)

2、研究程序:

3、(1)、实验准备阶段(2003.3——2003.6)

组建课题组、拟定论证实验方案,确定研究对象,作好前期测查工作,申请课题立项。

4、(2)、全面实验阶段(2003.6——2006.1)

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深入课题研究,定时组织课题组活动,开展课题实验交流,作好课题实验情况汇报,收集好课题实验资料。

5、(3)、实验总结阶段(2006.1——2006.6)

总结实验经验、完成实验研究报告、收集实验成果、申报结题验收。

九、实验组织

1、实验领导小组:

张祥寿金桥中心校校长

沈世友金桥中心校支部书记

沈庭建学校教导主任

秦春梅学校教科室主任

李国焱大堰小学主任教师

2、实验指导小组:

罗裕明万盛区教师进修校校长

范建平万盛区教师进修校支部书记

张华平万盛区教师进修校办公室主任

陈会初万盛区教师进修校小教部主任

付巨琴万盛区教师进修校语文教研员

3、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陈莉金桥中心校语文教研组组长

研究人员: 罗加玉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向明忠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王家梦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杨波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张有芳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张明会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朱树明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郑琴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张禄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张大春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梁小丽

篇3:《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一、合作学习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在实施合作学习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否则,就会使合作流于形式,导致杂乱无序,效率低下,这与合作学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合作学习的准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合作学习的分组。

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学习中各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实施合作学习,分组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在教学中,要按照合作学习倡导和强调的“异质”分组原则,根据事先对学生情况(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性别、能力等)的摸底,把全班同学每4~8人分成一组,坐在前后两排座位上。这样就使每一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而且是互补的,便于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而且保证了每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以体现合作学习的异质分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要求。

2. 分工协作,明确责任。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优秀学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或是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每组学生明确责任,承担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并常常有意识地让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学生承担适合自己的任务。这样,既使每位同学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培养了他们的相互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师想当然地安排合作学习,这其实是与合作学习的实质相背离的。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究竟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

1. 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

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思想政治课非常适宜开展合作学习,因为其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你有过挫折的经历吗?”、“举一个你身边违法犯罪的实例。”、“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和“你怎样看待中学生上网?”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看到,一些性格内向、平时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在积极的发言,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舞”的舞台,而是学生们思维碰撞、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场所。

2. 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关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既敢于坚持真理,也勇于修正错误;在完成任务中,敢于创新。”尤其是在教学中出现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学生意见不统一或有创新意见时实施合作学习,更能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层、全面的理解和感悟,表现出对合作学习的成功把握。

3. 涉及评判的内容。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较多价值判断和选择、有多种决策途径可供选择或权衡利弊得失的内容,这些内容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如“判断一种行为是不是正当防卫,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哪些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说我国还没实现全面小康?”等问题。

4. 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

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而且考试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单个的学生个体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合作学习的调控

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调控。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责任。自主不等于自流。在教学中,每次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帮助学生明确角色,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对讨论时出现本节课要求深入理解的问题,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2. 合作学习时间的把握。

合作学习的时间是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太长,学生没有紧迫感,讨论容易偏离主题,浪费时间,甚至会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太短,又往往出现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达不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合作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并随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

3. 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民主平等意识、交往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及其成员展示其成果,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四、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如何在实践中避免走入误区,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创设一种宽容的环境。

长期以来,倡导“师道尊严”的儒家文化占据着社会主流文化的位置,教师绷着脸端着架子的教态成了习惯,学生被要求严格接受教师的结论,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简直成了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将新课程理念——人本精神和平等、民主、尊重的学生观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追求。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一种安全宽容的教学环境,还学生以真正的思维自由。

2. 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淡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以一个积极主动的团队合作者、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学习合作者的角色,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 要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观点实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法,有其自身的基本理念,如“异质分组”、“角色分配”和“学习目的”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和把握的。但合作学习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如“异质分组”几人合适,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合作学习的内容决定,不能一味地照搬死套。

4. 要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篇4: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研究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 合作学习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46-01

0

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括经济部分、哲学部分以及政治部分,要求学生在基本掌握各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思考、认知以及思辨能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自主性、交际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在各科教学实践中被广泛采用;合作学习应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助于活跃课堂、提高学生探究思想政治原理与现象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水平的提高。然而,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笔者根据经验做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和探究。

1.合作探究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囊括经济、政治、思想、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一定深度,但内容本身颇具现实意义。每一种经济、政治现象以及哲学原理都与当今社会的运作与规律息息相关,对学生认识世界、建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应避免过多的“理论式”教学,只有适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高正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意义。

合作探究式教学指教师使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进行一定范围的自主学习,通过分工、合作、交流、分享、碰撞以及总结,从而初步形成相对牢固的认识;在课堂上进行大范围的共享,教师对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引导,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为例,教师在进行必修一“经济生活”一课的教学时,可通过设置商业交易情境,进行商品、货币、价值以及交换过程等知识的教学。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保证组内差异最大化以及组间差异最小化;其次,对每组学生分配生产以及交易基础和条件,如,A组学生资产了一批书本,但A组需要食物,B组生产了食物,希望得到书本开展教育,C组拥有黄金,需要生存与发展;使各组学生首先对课本内容进行快速浏览和预习,并通过组内讨论对策,解决自身需求问题;另外,教师可设一组学生为“上帝组”,为建立正常经济秩序进行各组之间的交易安排。通过情景设置下的合作探究式教学,可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经济基础知识,并提升其自学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辩论式教学

上文提过,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所囊括的社会领域较为广泛,每个领域的社会规律以及现象虽作为相对来说较为正确的教材并为教育者使用;然而,只有放置于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真理才能为我们所利用。因此,大多数教学内容对于社会实践来说,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思辨性;教师可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学的这一特征,通过合作辩论式教学法开展课堂活动。所谓合作辩论式教学,指教师通过将学生进行正反方分组,并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符合教育目标的论题,使学生就正反两方面的问题进行资料搜集、辩论安排、论据思考、探究总结等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巩固学生基本知识、提高其思辨能力的目的。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为例,在学习哲学部分“真理”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对真理部分的全方面认识以及考虑问题的客观思维发展,教师可采用“合作辩论式”教学法。首先,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为正方、反方以及公正评论组;其次,给予正方“真理是绝对的”论点,反方“真理是相对的”论点,使评论组进行观察与记录;通过辩论,使评论组进行总结与评论,教师加以引导与评价。合作辩论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一定问题的思考深度与广度,锻炼其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其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发展。

3.合作记忆式教学

思想政治学科既是社会实用性学科,同时也是高中生学习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其不仅要求学生认识并理解一定范围内的知识,对其熟识程度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全面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现实意义以及学业价值,教师还应采取各种教学途径帮助学生加深重点核心知识的印象,使其达到长时间记忆的效果。对此,教师可尝试采取合作记忆式教学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帮助,通过观察、交流以及分享获取知识记忆的多种方式,从而选择符合自身学习规律的方法进行思想政治学科相关内容的记忆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各组学生在相互帮助的基础上对某部分知识进行快速记忆;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教师对各组的记忆水平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可包括知识点、知识框架、原理应用等;通过课堂内各组记忆能力的展现与竞赛,评出记忆优胜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合作记忆式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一定知识的学习以及记忆效率,提高其重复策略的有效性;同时还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与借鉴找到科学、适当的记忆方式,帮助其提高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重点必修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必要的包括经济、政治以及哲学、思想价值等在内的社会常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在该门学科的学业成绩上获取良好结果。合作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实践为主的课堂模式,可为教师应用于政治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教学法的优化与创新,才能真正促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有效发展。

篇5:《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合作学习互动观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更突出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目标观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识、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合作学习师生观倡导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合作学习形式观认为教学形式应以集体讲授为基础,以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评价观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合作学习情境观倡导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并把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纳入教学过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二、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目标

1、改变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合作学习成为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2、让学生学会合作,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态度。

3、探索提高合作学习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三、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准备

①思想准备(教师的思想准备和学生的思想准备)

教师的思想准备。组织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落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王坦著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等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以及报刊杂志上有关介绍合作学习实践经验的文章,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树立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新理念,明确了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意义。

学生的思想准备。因为学生同样受过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已习惯于“静听”式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前,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培训。让学生明白课堂将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先学为前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之间、组际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共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课堂的主人;不仅在课堂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与方法,而且能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真谛,不断激活生命、确证生命、丰富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与价值。

②组织准备

组建课题研究的领导组。成立了以县进修学校教研员为核心的研究领导组,确定几个较多政治教师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校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人,以便统一组织各校的课题研究活动。

组建学生的学习小组。根据合作学习形式观的要求,教师把每个教学班的同学组成若干个异质小组,每组通常由4—6人组成。各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差异合理搭配,通常是好的一名,差的一名,中等的2—3人。各小组总体水平差不多,这就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局面。它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又为各小组间开展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组内有明确的分工。首先确定组长一人,再由组长确定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的各种角色,如小组发言人、记录员和分配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同时还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明确职责和懂得履行职责的`基本方法。

四、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的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先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原先那种“先教后学”的、他主的、被动的学法,提倡“先学后教”的自主的学法。为了让学生的先学更有成效,必须做好先学的指导。第一、教师用一定时间,给学生讲清教材的编写特点及自学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自主先学中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大胆地个性化地去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并在解读与理解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由教师以教材每节或框题为单位,编写导读提纲或预习思考题(20xx年秋季七年级进入课改,新教材的编写发生了根本新的变化,采用预习思考题的形式),在上课前几天发给学生,用来指导他们课前自学。导读提纲或预习思考题的编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其内容包括:一是写上本课的学习目标。二是编写一些能联系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的实际,有一定思维深度,有启发性、开放性、探究性,又有台阶性的思考题和具有能力迁移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自学时能沿着这个“台阶”,将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三是设置一个疑问栏,让学生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问、难题等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生生互动

小组讨论,就是让学生按原先组织的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在小组长的组织和主持下,一起交流各自的自学情况,一起探索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教师在导读提纲中提出的问题)。

生生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以言语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沟通与交流,即生生对话。

以生生对话为特征的小组讨论,它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课前有效的自学是进行小组成员间交流对话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小组成员间的对话是学生自学的深化和质量的提升。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主动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在参与中指导,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展等情况,从而灵活地调整活动进程,小组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情况进行点评。

3、班级交流、师生对话

班级交流,实际上是把生生间的交流与对话范围由学习小组内拓展到班级全体同学,同时教师也直接参与到对话中去,使课堂中的对话活动进入到生生对话与师生对话交织状态。

师生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蕴含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这种相互倾听和言说,是师生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智慧的交融,生命的对话。

班级交流、师生对话,是小组讨论的延伸和继续,是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深化。这一活动由教师主持。活动内容有:第一,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每节课轮流由2至3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每个代表汇报后,允许同组其他同学补充。或就导读提纲中的某个问题,指定某小组的代表来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可以评判。第二、由小组代表把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还弄不懂的问题,或他们感觉没有把握的、模糊不清的问题提出,让全班师生共同探讨。第三、教师可围绕着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或其他手段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作为师生对话的新话题,供师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第四、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可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从而加深对一些基本观点的全面深刻理解。

在进行这一环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叙说,注意针对学生叙说的内容适时“追问”,从而把问题的探究引向深入。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点评,或就讨论的问题谈自己的见解。但要注意以平等身份,商讨的口气。如:“我认为……”,“我的理解是……”,决不能作出简单的否定,也不要只作简单的“好”、“很好”、“很棒”之类的肯定,应简要说出肯定的理由。同时教师还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教师首先是对话话题的确定者,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其次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学生讨论、对话的伙伴。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活动的包办者,更不能把本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多重的交流对话活动变为向学生单向灌输的“一言堂”。同时还应更是一个虔诚的倾听者。要尊重学生对问题的各种见解,耐心倾听他们的言说,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识,深化对问题的探究。再次,是活动的调控者,教师除积极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话外,还应对整个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使讨论对话内容不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并能根据讨论对话进展情况,及时地引导转换话题,把握方向,使整个讨论、对话活动能沿着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步步深入。

4、倡导学生质疑提问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质疑和提问,是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一项内容和目标。也是在课堂上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一种表现形式。

有人尖锐地指出,“唯一愚蠢的教学是只有老师提问而学生不问问题”。因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提问题,让学生回答的状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倡导学生质疑提问,就是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鼓励学生,把凡是脑中受课本知识的触发而闪现出来的问题,或是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所产生的不明白的问题,或是对教材的某些提法有疑问的,或是对教师的讲解、说法认为不对的和不理解的都可大胆地提出,让师生共同探讨或要求教师回答。

要让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一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开放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二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放飞想象,敢向权威挑战,敢向老师发问。既要为解决“无知”而发问,更要为求得“新知”而发问。教师对学生提问题时,要以愉悦的心情耐心地倾听和及时地回应。三要教给

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学着询问,学着质问,学着反问,既应对一切未知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要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系实际提问题,不断提高“问”的水平。力争做到“将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教得会提问题”。让学生既能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思想政治课课堂充满问题。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实验中的小组讨论、生生互动,班级交流、师生对话、学生质疑、共同探究等教学活动的设置,创造了一个生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的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张扬个性、表现自己、体验成功,分享着教育的欢乐,感受着自己生命的成长和生命的意义。

五、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成果

1、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的发展过程。

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突破与超越。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脚戏”,不再是仅仅向学生传递、灌输知识,不再是只有教师居高临下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师生在课堂上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这种师生主体共同参与的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转换了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伙伴,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释疑解惑的点拨者,从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告诉”,而更多的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和探究。

2、营造了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有序的课堂氛围

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课课堂那种“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话语权不再被教师“垄断”,学生也享有了自由“言说”的权利。他们在课堂上有话可以说,有问题可以提,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和争论,从而使课堂充盈着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有序的气氛,课堂成了学生的学堂。在这里,学生的人格尊严得到了尊崇,主人的地位得到了确认,个性得到了张扬,潜能得到了唤醒,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导读提纲或思考题的要求,课前认真学习教材,并能根据自学的感受,在教材上圈点勾划。现在教师一提问,学生就争先恐后抢着回答。以前课堂上只有教师向学生问问题,现在经常出现了学生大胆向老师质疑提问的情境;以前的学生是被动地走进教室静听教师的“灌输”,现在的学生经常是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等待着老师的点拨和指导;以前的课堂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在沉闷地回响着,现在的课堂成了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处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青春的活力。

学习方式单一向多样化转化。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学习方式已逐渐由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多样的、主动接受式和主动发现式等转化。通过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多样性的、个性化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了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4、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①、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师的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大多能捕捉到重点和要点,对教材展示的内容的理解力提高了,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解答的能力增强了。

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围绕教材内容或一个主题,学生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习也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拓展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交流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究的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大胆交流自己的看法、思想和情感的体验,还涌现出了许多能争善辩的好手。

④、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经过二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诉说,在倾听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纠正自己原来错误的认识;学会了尊重他人,当同学在发言时,能注意倾听,不随意插话,并做好记录;学会了悦纳别人,当同学的发言有创见和新意时,能给于肯定和赞赏,当同学的发言出现错误时,不讥笑,而能较为耐心解说和纠正。

⑤、质疑、提问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学习教学实践,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把提高学生质疑、提问题能力等认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思考、质疑、发现、求证问题的过程,从而改变了以前课堂学生只听没问的状况。

5、合作学习教学得到学生欢迎。我们在今年5月对参加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6所中学6个班297名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其中,对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持赞成态度的占91%,认为自学能力有所提高的有72%,认为质疑提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的有52%,认为课堂气氛宽松、和谐、活跃的占87%,认为师生关系更融洽的占76%。调查数据表明,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使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思品课)持“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绪,并获得了“会学”的技巧,提高了“自学”能力。

6、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年多来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由于课堂的开放,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增加,特别是开展了师生、生生对话和鼓励学生提问质疑,给教师带来了极大得挑战。教师的责任促使他们不断再学习、探索、反思、总结、提高。

7、课题研究得到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作为XX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在20xx年10月的中期检查中被评选为优秀课题并同时被XX市教育局确认为XX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并于20xx年春顺利通过XX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结题验收。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我县的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六、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探索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尚未到位。二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师的头脑中仍然存在。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以传递知识为首要任务,以学生考试获高分为目标的倾向,关注结论忽视过程,关注考分,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象仍然严重存在。

2、未能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本质。有些教师只把合作学习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而未能把它作为是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因而也就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合作品质的培养与合作精神的养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仅浅层次地停留在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简单的模仿。

3、评价制度改革滞后,在考试制度、内容、方式、方法尚未根本改革的情况下,以学生书面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教与学的优劣标准依然通用、盛行。它不可避免地对课堂教学改革起着负面作用,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一些教师依然认为,用传统地教学方式,照样可以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何必“瞎折腾”,真是费力不讨好,多此一举。

篇6:《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1、合作学习的国际研究现状

在西方,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06年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并被广为应用,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现代的合作学习研究热潮。由此开始,为了突出合作学习的集体化、过程性特点,实现有意义的而非形式化的合作学习,西方的研究者与教师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开发了小组成绩分享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小组调查法、合作辩论等多样化的实施策略,以及对于学术表现的双重评价、学习与合作技巧合计评分等评价方法。这些实施策略与评价方法随着合作学习在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的广泛开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2、合作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从浙江苏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有得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又增进了同学友情。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是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人与人的相互交往。并且,在合作而非竞争中,学生的交往还会增进其理解别人的能力。学会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和角色扮演,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呈负相关,即增强角色扮演的社会交往,将降低儿童的自我中心程度。从而清除了学生惧怕交往心理,培养了社交能力,促进了合群性、利他性的发展。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对此发表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一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

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伴随着浓厚的情意色彩。学习行为又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唯有同他人沟通、互动,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小学生学习具有多元目标,包括激发创造精神、增强主体意识、陶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学会人际交往养成合作精神、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如人际交往等)的提高,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理所当然地成为课堂学习的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3、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认为:“为所有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 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往往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内容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随着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合作、创新能力。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4.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让同组的几个优生帮助后进生,无论“教者”,还是“学者”的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其中教者会表现出自尊的提高和对其能力信心的增强,而学者表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动力的增强。因此它对学习成绩必然带来正面影响。特别是帮学对子的建立,可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伸展到课外,弥补教师精力不足,时间不够的缺憾。可以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课题组拟将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来适时应用,并加以总结和探讨,试图通过对有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找到农村小学培养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切实可行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形成农村小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价标准,构建农村小学理想的课堂模式,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课堂教学与管理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这不仅对完善“合作学习”理论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巧、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难点

1.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有些教学内容不一定适宜合作学习研究,这就要分析和研究在哪些教学内容比较适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2.合作学习中分组策略的研究。

对此有些文献作了介绍,但是针对具体的班级、具体的学生,针对具体的学习主题如何分组是很有必要进行研究的。

3.合作学习实施策略的研究。

主要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操作。如小组成员怎样开展交流、怎样避免有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没有有效参与等。

4.合作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

如如何自我评价、教师如何评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5.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才会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五.课题的界定、依据

课题界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研究依据:1.《数学课程标准》2.《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3.《建构主义学习观》4.北京周玉仁教授“小组合作学习”、上海顾汝佐老师“合作成功”等现代教学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课题研究的思路与过程

课题研究全过程的阶段安排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计划用二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①课题组成员充分论证这一课题在我校及语文这一学科开展的可行性。

②参加教育研讨班的培训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教育的理论,用于指导实验。③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2)研究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2月)

①具体落实研究计划。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落实到位。

②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长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客观性与真实性。

③示范课汇报,专家、同行点评等手段,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④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并不断完善。

⑤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形成书面材料。

⑥积极争取科研部门有关专家、学校领导、相关任课教师和的指导和支持。(3)课题的总结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9月)

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2、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语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4)文献研究法: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为创造性研究奠定基础。

六、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本课题负责人:

李丽霞,汉语言本科、小学高级教师,参加过多项课题研究开发,她锐意教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新课程改革以来,她在习作教学领域展开大胆的、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她攥写的论文《习作教学初探》在国家一级刊物《素质教育论坛》上发表。《感悟朗读教学中的“情”》等十余篇教学论文在省、市评比中获一等奖。并被评为 “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优秀教师”、“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山西省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李校长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有较强的理论水平,组织能力强,她时常亲临课堂指导教师的教学,对研究本课题有较充足的时间,能够胜任本课题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

二、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从事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有多位老师参与过区级课题的研究。针对本课题,大多数人都有相关的一线教学经验。课题组由校长主持,参与人员中有分管教研的主任、教导处主任、教导处主任,以及学校的一线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对现代教学方法吸收快,并能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能热心教研工作,乐于参与本课题的研究,能正确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撰写的论文曾获奖或发表,有足够的时间和信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学校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我校建有多媒体教室,每位教师配有一台电脑,可获取充足的资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中我们我们采用:1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数学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四、校内课题组人员分工

李丽霞 负责本课题的组织、指导工作以及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负责理论指导。赵永玲 负责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分学年制定研究任务和数据的分析工作。定期召集课题组人员讨论课题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完成课题结题报告,申报研究成果。

篇7:《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凤冈县天桥乡中心学校

龚建飞

2011年3月,县教研室在工作要点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工作中,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小课题研究,寻找探讨适合本校或本班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研室刘明华副主任的指导下,根据我校的教学情况,确立了《自主合作学习》校本课题,得到了中心校领导的帮助和大力支持,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已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现将三年来开展的“校本教研”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1、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自主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模式而提出的,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一种颠覆。同时也是践行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念。传统课堂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基本丧失,遏制了学的力量。教学只是机械的重复,枯燥无味,学无兴趣,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自主合作学习”,首先是解放教师思想。学生是人,不是知识储存器;学生听不懂,不一定自己学不懂;教学相长,学生即老师,老师即学生;尊重学生,正视差异,张扬个性;教师走下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其次是解放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给予时间主动先学,提供平台自我展示,创造空间当堂训练,师生互动共同评价。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为学而“动”,随心所欲地为学而“说”。

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在其他地区或学校,这一课题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影响较大。如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成绩斐然,为我们山区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刘金玉编著的《高效课堂八讲》、李炳亭编著的《杜郎口旋风》及王坦等人编著的《走向自主》等著作,都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介绍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研究表明,这种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享有学习的权力、学习的自由和快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效途径。

3、选题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10余年之久,可是在我们边远山区的农村学校,似乎风吹草不动。为了迎合上级的检查,表面上轰轰烈烈搞课改,实则是扎扎实实抓应试。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简单对立起来,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学生的考试成绩又始终是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老师们在没有找到新方法的情况下,只得加重学生负担,机械反复训练,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厌学现象随之产生。

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心理障碍,教师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神圣而不可侵犯。我曾亲眼目睹一名学生在校园里直接喊出了一位老师的名字,那位老师追到二楼扇了学生一耳光,还让其跪着认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成了公开的秘密,学生的心灵得不到安慰,与老师间距离疏远。新课程提出以学生为本,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实,这样的理念,老师们早已知晓,关键是大家不敢去实践,不知道怎么样去实践。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尤为重要,本课题就是为了破解上述难题而开展的研究。

4、研究的价值

在当前农村学校的教学现状下,开展此项课题研究,能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改变教学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师生关系。另外,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实方面也可以进行积极的探索,能

够较好地解决素质教育与考试成绩之间的“矛盾”。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探究能力等,为学生未来一生打下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1、研究目标

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组织高效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提供理论支撑。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验,总结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逐步完善形成教学特色。

2、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反思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以改变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注重“教”与“学”关系调整之后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3、研究重点

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结合各学科教学的特点,重点研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方法、步骤。如何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织机构,其他骨干教师为成员,邀请两位高级教师加入,制定措施,确保课题组的正常工作。

(2)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托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3)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全体老师、学生及家长参与,积极行动,配合课题研究。

2、研究方法

以实践研究为主,加以案例分析、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行动法、跟踪法、情境设置法、经验交流法等。

(1)学习借鉴,实验教师深入阅读有关自主学习的教育论著,把经验介绍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2)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对同一内容,利用新老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然后从学生反应、能力培养、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3)参与实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验分工,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进行重点研究,将不同方面的实验结果进行集中与共享。

(4)在实验过程中积累原始资料,分析情况,记录相关数据,及时归档,为形成数据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提供理论依据。

(5)各阶段研究结束后,坚持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将研究情况以论文的形式进行探讨。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轮研究:2011年3月——2011年8月

主要是立题,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开展调查分析、收集数据、积累原始资料,形成初步的调查报告,撰写分析论文。

第二轮研究:2011年9月——2012年2月

主要是制定课例研究实施计划。首先是理论探究,学习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专著或文章,对本校的教学现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写出理论文章,争取发表或交流。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经学校教导处同意后,我制定了包括研究目的、时间节点、学科选择、实验班级、具体措施等,并将方案在学校进行公布,为教师们观课提供了方向和指南。

第三轮研究:2012年3月——2013年8月

用行动研究与个案实验相结合,将操作方案推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观察,根据实验情况调整方案,力求取得成效,完成中期评估报告。

第四轮研究:2013年9月——2014年8月

在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注重本课题实验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相关研究,对比分析教学质量提升情况,形成论文式研究成果和总体研究报告,争取获得优秀成果。

五、课题研究成果

1、三年来,我在教育刊物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两篇,参与论文评选两篇,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各一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竞赛,获县级一等奖1次,市级二等奖1次。获市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称号。

2、通过研究,总结出了对教师的要求:即做到:“三个人”、“三准备”、“三不讲”、“六解放” 三个人:以人为本,把学生当人,让学生做人。

三准备:备学生,记住全班学生的名字,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等。备教材,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好目标任务,明确重难点。备教法,理清教学思路,备好教学环节,想好任务分解,设计好展示流程,预设好问题生成。

三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一时不会,但通过点拨,学生合作之后就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六解放:解放学生的眼睛,学生才能观察世界,发现新知;解放学生的嘴巴,学生才能发表见解,乐于交流;解放学生的大脑,学生才不唯书唯师,构筑新意;解放学生的双手,学生才能手脑并用,知行合一;解放学生的空间,学生才能摆脱束缚,积极参与;解放学生的时间,学生才能接触社会,丰富知识。

3、通过研究,总结出了对学生的要求: 一、二年级:熟记汉语拼音、加法口诀和乘法口诀,学会拼拼音,学会查字典词典,学会计算。在课堂上敢说、乐说,声音洪亮,敢于指出别人说得不对的地方,能大胆地向同学和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敢下桌和同学共读共写,敢上黑板写字。学会把话说通顺,学会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礼貌地为他人提建议。学会帮助他人,为别人鼓掌。小组长能向老师汇报组员的学习情况。

三、四年级:能根据教师出示的预习提纲,结合资料和教科书开展预习,整理好预习笔记。在课堂上敢说、会说,声音洪亮、你争我抢、欢呼雀跃、表达精彩、情真意切。敢下桌讨论,敢爬黑板,书写规范。敢于反驳同学或老师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并会进行恰当的评价或补充,学会礼貌地给别人提出恰当的意见或建议。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帮助他人,共同进步。有集体意识,为集体争光。学会与别人分享成功,鼓励他人。小组长能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组织分工合作,探究讨论,归纳小结,展示筹划。五、六年级: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教科书和教辅资料,自主确定学习目标任务,积极开展预习,整理好预习笔记。在课堂上敢说、愿说、善说、会说,声音洪亮、你争我抢、语速适中、抑扬顿挫、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敢下桌讨论、质疑答惑、思维碰撞,敢爬黑板,书写美观。敢反驳同学和老师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并进行恰当的评价或补充。会礼貌地给别人提出恰当的意见或建议。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能与别人分享成功和荣誉,学会鼓励他人,有集体意识,为集体争光。小组长能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充当老师辅导后进生,组织分工合作,探究讨论,归纳小结,展示筹划。

4、通过研究,总结出了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八环节。导入新课、明确目标→预习交流、合作学习→展示提示、探究质疑→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课题研究的理解不深

由于我们地处边远山区的农村,外出学习的机会又少,缺乏开展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找不到切入点,不懂得方法和过程。

2、课题研究实践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由于缺乏专家引领,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提出的问题往往都很零碎、很散,抓不住要害,影响了解决问题的深度,对提高课例研究的有效性打了折扣。

3、理论学习缺乏针对性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针对自主合作学习这一课题,我感觉缺少文化理论底蕴,在课堂教学导入、课堂分组、探究质疑、小组讨论等环节,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没有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梳理。

七、今后的研究设想

1、重视研究规划

根据国家、省市教研部门的部署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整体思路,从已取得的成果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筛选,找出亟待解决的突出性问题,设计新的研究计划和方式,为下一阶段的探究做出科学规划。

2、注重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

篇8:《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1 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

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 强调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 是一种教师采用分组的方式, 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分组合作研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坚持教师是主导和学生是主体的原则, 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交流合作, 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自学本领, 学会共同学习, 分享学习成果, 提高学习能力和基本的科研能力。

2 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的实施

笔者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中, 通过吸收相关理论和采纳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不断修正和完善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安排, 高职高专该课程的开设时间为一学年, 在该课程教学中分阶段进行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在上学期, 主要实施分组学习模式, 指导学生进行人员分组、学习内容分配, 加强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指导, 加大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监督检查, 做好学习效果的反馈。在下学期, 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上, 开展合作研究, 指导学生立足教材, 通过选题、查阅资料、进行调查、展开讨论、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教师进行成果奖评、展示研究成果等, 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探索精神。

2.1 分组学习阶段的实施过程

2.1.1 人员分组

分组学习的前提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了解和掌握。目前, 我国高校由于扩招使得学校教学资源紧张, 大班教学、上大课的情况较为普遍。大班教学带来许多问题, 如师生缺乏互动,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不够, 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学生宿舍为单位, 也可以学生意愿来分组。每组人员控制在5~10人为宜, 每组推荐一名组长, 课下由组长组织学生学习。

2.1.2 明确学习目标, 下达学习任务, 提出学习要求

分组后, 把教材内容按章节安排小组进行重点学习。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制定学习目标, 作为学生学习的中心。教师指导学生按以下方式进行学习。

首先是自学。要求全班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 找出重点、难点, 把自己认为重点的地方勾划出来, 做好课前预习。

其次是学习小组集中进行学习和讨论。由小组长召集成员, 就学习内容、学习难点和重点、推选授课人等进行集体讨论和分工, 准备课堂学习交流。各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分工, 就教材所讲内容到图书馆、网上查阅资料, 将其作为教材补充内容;指定一人草拟课堂交流材料或课堂教案;组长再次召集成员进行讨论, 把各自所查的资料及意见进行阐述, 成员列出重点、难点, 每个成员提出不懂的问题, 然后互相解决, 若出现无人能回答的问题, 将其带到课堂上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解决;由组长统一整理, 并进行总结, 综合成员意见, 分析资料, 结合教材内容写出教案, 鼓励小组成员对教案进行补充;小组选出主讲人或报告人, 列出讲课提纲, 广泛征求本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主讲者记录每个人的看法, 然后通过总结写出讲解内容, 确定讲解方式及重点, 写好教案或书面交流材料, 并在小组集中学习活动中进行试讲。本组成员就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环节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主讲者进一步修改讲稿, 反复进行练习, 直到得到小组成员的一致认可。

2.1.3 课堂教学

首先按分组的顺序, 让主讲的学生根据小组准备情况上台讲课, 组织全班学生学习相关的教材内容, 每节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方式可以是讲解、提问, 也可以是讨论等, 要求做到:基本知识点不遗漏, 重点、难点突出, 方式方法吸引同学, 从知识、能力、思想3方面达到教学目标。通过主讲学生组织的教学活动, 把小组学习的过程及成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充分展示小组集体的智慧和合作成果。

其次在教师指导下, 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肯定好的方面, 指出不足之处,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为小组学习提供借鉴和参考, 以提高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1.4 做好课后记录

分组学习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在完成学习任务后, 做好学习记录。记录包括:分组情况、小组学习过程、主讲者讲课后的自评、小组成员的评价、课堂同学与教师的点评、小组学习收获、对分组学习的意见和建议等。

2.1.5 加强指导, 做好考核和意见、建议梳理与反馈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 由于学生没有进行过类似的训练, 需要教师就分组学习的实施过程和要求反复进行讲解并给予指导, 以便使每个小组熟知其方法和步骤。为了提高学生参加分组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将其作为一项平时成绩, 使学生有压力, 并产生动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访问、抽查教案、学习小结等方式, 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检查。学期末, 教师应将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梳理, 通过反思, 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

2.2 分组学习-合作研究阶段的基本程序

经过一学期的分组学习, 学生对此模式已经基本了解,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他们已不再满足教材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在坚持分组学习的基础上, 增加学习难度, 开展合作研究教学。

合作研究, 可以是在分组学习小组的基础上进行, 也可以是由学生自由、自愿组成课余研究小组进行。与分组学习相比, 合作研究的要求更高, 难度更大。首先, 学生要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上, 立足教材知识和教学内容进行思考, 确定研究方向, 组建研究团队, 按步骤进行研究。其次, 对于习惯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 进行初步科研活动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会造成学习上的压力。再次, 合作研究需要团队力量和合作精神, 对于独生子女来说需要学会与他人共事。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同时发挥合作研究学习模式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当好“导师”。如在选题方面尽可能以教材为主、以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为主, 在研究水平上尽可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

在教学中采取的合作研究步骤如下。

首先是进行分组, 由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团队。每个团队推选出一名队长或组长, 成员4~6名。全班的研究团队由学习委员统一管理。

其次是确定选题。教师提供部分选题, 由学生确定一些选题, 构成合作研究的题库。每班的选题内容大同小异, 由学习委员组织组长抽签确定各自的研究问题。然后由教师进行科研方法的讲解和指导, 使学生基本掌握科研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再次是合作研究小组进行内部分工, 并着手进行资料搜集、文献查阅、文献整理等。

最后, 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教师对小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总结。

3 对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的评价

我校2007级大专班学生参与了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该模式有以下优势。

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及获取课外知识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上台讲课的学生能在语言表达、教学安排、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锻炼, 并学会如何推荐自己, 其责任感和责任心有所加强, 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增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 促进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学会了取长补短, 学会了接受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如何听取别人的建议。大家一起讨论, 相互补充, 能使讲解的内容更具体, 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思维, 能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总结出各种答案,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 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如, 学生总结到, 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比各自学习的效果好得多。首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其次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某一专题的理解;再次, 可以让每个学生融入学习政治的氛围中, 在讨论中学到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增强同学间的协作意识, 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查阅资料的习惯。有学生还认为, 分组学习-合作研究需要学生上台讲课, 实行分组学习, 组员积极性高, 且能主动参与, 不再觉得讲课、授课仅仅是教师的事;在学习过程中, 深感教师的辛苦, 从而更加努力学习;经过同学讲解, 教师补充, 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学生认为, 分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较灵活, 效果较好, 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分组学习, 学生学会了预习, 甚至能找出重点、找出问题。同时, 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主讲的学生认为, 通过锻炼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掌握了学习方法。

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改进学习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真正实现“教为不教”的教学目的。但学生也指出了该模式的不足之处。如有学生认为, 教材内容理论性强, 不易讲解透彻、不连贯;学生讲课时由于普通话不标准、对教材内容分析不足, 没有把最本质的讲出来, 且讲解与板书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进行讲解;由于资料缺乏, 讲的多是课本上的内容, 且时间过短, 缺乏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等。

就如何改进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 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如有学生建议, 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 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 以便学生及时改正;在主讲者上台之前, 教师可以用几分钟时间来指导讲解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需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在主讲者讲完后, 教师与其交流, 指出优点和不足, 以便让该教学方法更有效, 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应在组内成员中采取轮流制, 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鼓励学生在下一次专题中努力做到语言标准、词汇丰富、多与同学互动;采取台上与台下讨论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上一篇:希沃在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预备党员民意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