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导入的探索与实践

2022-09-11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 “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等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 一直是广大教师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赋予思想政治课强大的生命力, 为师生构筑了展现自我、尝试创新、体验成功的广阔舞台, 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如何导演好这场戏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序幕——新课的导入开始。

1 要充分认识新课导入的重要性

新课的导入是一个恒久而又常新的话题。俗语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现代心理学家和统计学研究发现:一节课中, 学生的思维状态分三个阶段, 即思维水平逐渐集中阶段、最佳思维阶段和思维水平逐渐下降阶段。常规教学中学生思维变化的规律是: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10分钟内, 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在第10—30分钟内, 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而在最后的10分钟内思维水平则逐渐下降。

这一规律揭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集中程度的变化, 为教师在授课时尽量延长最佳思维活动时间,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 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要加强信息强度, 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水平、用最快的速度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遵循学生的课堂思维规律, 精心设计教案, 对新授课导人的设计, 更要反复斟酌, 力求科学合理, 恰当安排, 巧妙组织, 灵活运用。可以说, 思想政治课的导入恰当与否, 是否能吸引学生, 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重大。

2 要深入了解新课导入的功能和一般要求

所谓新课的导入, 是指上课伊始, 教师能迅速创设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 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这个过程包括由旧课导入新课以及展示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具有多层级的功能。第一, 从学生认知规律去划分, 导入的功能是再现和联结。新课的导入总是与以前的知识密切相关, 一方面, 它通过对旧知识在新课前的简单再现, 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旧知识;另一方面, 通过新知识的前后联结, 承上启下, 使课堂教学自然和谐, 避免新知识出现的突然性和孤立性。第二, 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去划分, 导入的功能是指向和提示。也就是说, 导入应该展示本单元、本课题或本节课教学的方向或目标。第三, 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划分, 导入的功能则可以包括:收心、引趣、激情、启思。收心, 即收拢放飞之心。上课了,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组织教学。引趣, 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生动形象的举例, 巧妙的设疑, 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情,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或某种特定的情绪, 使之迅速进入“角色”。启思, 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直接进入理解课文的思维状态。

新课导入的设计是很讲究的,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创造:可用悬念法, 可用议导法, 也可用形象直观法和温故知新法等等。无论用什么方法设计导入, 其基本要求是大致相同的。一要合理合情。合理, 是指导入要符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原理、原则, 诸如围绕教学目标, 切合学生实际;合情, 是指导入设计既切合课堂教学情境的需要, 又适合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要简洁明快。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三言两语, 直截了当。三要因文制宜。不同的教学内容应作不同的教学设计。四要灵活多变。灵活地设计导入方案, 经常变换导入手法, 促使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五要别致新颖, 扣人心弦, 引人入胜。

3 要牢牢把握新课导入的一般过程

新课导入不过是占几分钟的时间, 但其包含着五个环节依次展开的过程: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建立联系—展示目标

3.1 引起注意

在每一堂思想政治课开讲之前, 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多种多样的, 他们很容易受上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影响, 学习兴趣还没转移过来。教师课前设计应对学生这些心理活动予以充分的估计, 并设计相应的策略引起学生的注意。

3.2 激起动机

激起动机是指启动学生的头脑, 使其转动起来。学生头脑启动的动力源有两个:一是出现问题探索的动力;二是产生兴趣, 有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教师对启动过程的设计应注意两方面:一是抓住已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二是要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3.3 组织引导

当学生对未知产生兴趣和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时, 教师要及时组织引导。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引导内容可考虑设计让学生猜想现象背后是什么、已知与未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

3.4 建立联系

在引导学生猜想的同时, 教师应该设计新旧知识的联系。说明新课内容与猜想的内容有直接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环节。

3.5 展示目标

在即将讲授新课之前, 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向学生作展示, 使学生带着目标进入新课学习。

4 要大胆进行新课导入的一些尝试

思想政治课新课的导入方法不胜枚举,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进行了一些尝试:

4.1 用突发事件、特大新闻导入, 制造轰动效应, 引人入胜

夸美纽斯曾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 有了注意, 学习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心理不跑野马, 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而突发事件和特大新闻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 在学习“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爱国守法”部分时, 上课一开始, 教师利用计算机将近日的一段头条新闻视频投映到大屏幕:“京时间25日晚9时10分许,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27日下午, 航天员翟志刚打开舱门, 实施中国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技术达到了界领先水平。”那一刻, 学生的爱国热情已被点燃。教师及时板书课题, 并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打开课本……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诸如“9.11”恐怖袭击事件、美英入侵伊拉克、印度洋海啸致使十多万人死亡等突发事件和特大新闻导入, 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 使学生将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学习上来。

4.2 用名人、明星事迹来导入, 创造奇境, 激发兴趣

学生对名人、明星充满好奇, 而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因为好奇能以强大的刺激力作用于人的感官, 引起大脑细胞的强烈兴奋。有奇必有思。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用名人、明星效应来创造奇境, 以奇引疑, 以奇促思, 使学生在奇中揽胜, 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勤俭自强”部分时, 上课伊始, 教师问学生:“大家知道吴士宏吗?”许多学生摇头。教师补充说:“中国人都为出了个吴士宏感到自豪和鼓舞, 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呢?”学生都说想, 于是教师用投影打出并讲述吴士宏的事迹:

吴士宏, 女, “文革”开始后, 父母成了专政的对象, 她和姐姐靠10块钱的生活费相依为命, 每天只做一顿饭, 一过就是两年。

由于家庭原因, 全级第二名的吴士宏却无法读上高中。还不到16岁的她当了护士, 后来又染上重病, 一病4年, 报了三次病危。

1983年大病初愈, 再生的不易使吴士宏重新审视生命, 要改变生活的激情一发不可遏制。她用6个月通过大学英语专科的全部课程。

1985年进入IBM公司任办公勤务, 后经12年的奋斗, 由一个销售员直至IBM中国销售渠道总经理。

1998年, 出任微软 (中国) 公司总经理。1999年任大型国有企业TCL集团常务董事、副总裁、TCL信息产业集团总裁, 年薪据说达七位数字。

“哗!真厉害!”学生脸上流露出惊奇与佩服的表情。“那么, 吴士宏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呢?我们想不想、能不能成为第二个、第三个吴士宏呢?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课文, 一边讨论这些问题。”学生兴致勃勃地翻开了课本, 本节课的学习也在学生高度的兴趣中完成。

4.3音乐导入, 创设乐学情境, 营造好学氛围

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 震撼人的心灵, 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过程中适时使用恰当的音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例如, 组织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问题——意志”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意志的定义、意志坚强的表现和坚强意志的培养, 教师使用音乐导入法, 首先让学生欣赏用毛泽东诗词谱曲的《红军不怕远征难》, 然后, 投影出本课的教学目标。“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坚定、豪迈、乐观、昂扬的乐曲打动了每个同学的心, 激发了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也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激发了学生渴望了解红军为什么不怕远征难, 坚强意志为什么有这么大作用的强烈求知欲。

总之, 灵活地运用各种形式导入新课,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乐学、爱学的氛围, 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和情感交融度,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摘要:现代心理学和统计学研究发现, 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本文从新课导入的重要性入手, 对思想政治课导入的功能、要求、过程和方法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导入,要求,过程,方法

参考文献

[1] 卢书兵.中学政治创新教法[M].学苑出版社.1999.

[2] 邝丽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影响门诊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下一篇:化工泵的维护与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