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价值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解决问题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迁移性的一种核心技能。它是指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发生问题的关键,利用有效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方案,并付诸实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它是从事各种职业活动都需要的一种方法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思想政治课价值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思想政治课价值研究管理论文 篇1:

融合校园文化 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摘要:将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有助于破解当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所面临的学生积极性不高、活动教育性不强等难题。校园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意识,有利于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开展隐性教育和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等。高校可通过围绕主题开展独具特色的系列活动,依托团学活动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活动,利用网络新媒介扩大活动影响等途径创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通过紧密结合理论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对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探索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在实践育人方面的深度融合,这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作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实践教学效果的高低。尽管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仍然是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之一。剖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学生“专业本位”的认识错位。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相比,学生更希望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专业课程。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准备,这让他们在心理上对该类活动产生叛逆或逃离心理,从而导致对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任务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在行动上消极应付。第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普遍缺乏新意和创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表现为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感;实践教学形式以演讲、朗诵、辩论、讨论、观看视频为主,学生普遍感到厌倦,参与兴趣不高。

2.活动的教育性不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作为对理论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担负着实践育人的重要任务。然而,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普遍存在主题不突出、随意性大、过于注重形式、片面追求娱乐化、覆盖面不广等问题。二是学生对显性的思想教育方式较为敏感和抵触。该类实践教学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政治性,内容也多以宣扬正面典型人物或事件为主。在学生看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教育目的过于明显,教学内容又多是高大全的形象,与他们的现实体验相距甚远,导致他们难以在心理上产生情感认同。

二、校园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辅助作用

1.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全体学生都有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并从中受益的权利和义务。校园文化既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起到约束规范作用,又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增进团体的团结意识,凝聚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共识,进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校园归属感。此外,校园文化还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参与各项活动,在亲身感受学校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校园文化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既能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也让他们都有机会成为活动的主角和受益者。

2.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贯穿于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校园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设的校园论坛,内容多涉及历史人物、时政要闻、道德观察等,这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高校中的社团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兴趣培养、能力锻炼的重要平台,学生对于社团往往有着较高的心理认同,这些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经常采用的活动形式。在社团活动中注重思想教育的引导和启发,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在校园文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和考察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充分整合和利用好校内的实践教学资源,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载体和形式。

3.多渠道开展隐性教育。首先,校园文化通过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像一双无形的手改变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影响他们的人格塑造和精神世界。校园文化是一个集体的共同意识,为学生在人格特征、行为方式和道德品质的评价方面提供标准和尺度,并使他们自觉用这个尺度去规范自己在校园中的言行举止,从而使学生在从众心理和舆论压力下产生自我约束的自律意识。其次,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形象、直观、展现力强等特点,充分地将德、智、体、美等思想教育内容融入到各种具体的文化情境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真善美,提升包括思想道德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另外,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吸收、融合了社会主导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创设情境并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和创造性。

4.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各项体验活动,在切身体验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感受理论的力量,又体会实践的重要性,逐步做到知行合一。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彰显个性和青春风采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萌发见贤思齐、追赶先进的上进心。总之,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能够把大学生的日常表现、生活作风、人际交往等纳入到实践教学的内容之中,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范围和形式。

三、融合校园文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实现路径——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

1.基本原则。①明确主题,凝练特色。高校要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必须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学内容,寻找和挖掘与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具体来讲就是要确定活动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设计,确保活动的开展既不偏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同时又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活动目的,使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变得可亲可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此外,高校还要适时对包括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在内的校园文化活动特色进行凝练和总结,将受欢迎、成效好的活动的举办常态化、定期化,通过不断的积淀形成独具一格的实践教学活动。②创设情境,知识内化。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是在自身需要的驱动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实践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个第二课堂,依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点,通过模拟演练、情景再现、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方式,创设逼真的生活场景,再现真实的社会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感知和觉悟,获得真实的实践体验,真正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③创新形式,强化效果。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要善于创新,将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活动,积极构建大学生网上德育系统,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成果的阵地和窗口。

2.主要做法——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①围绕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系列活动。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积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立以“厚德励志”、“人生导航”、“文化修身”、“阳光心灵”等为主题的育人工程。该校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校园文化实际,确立并开展了“做诚信、爱国、有为的新时代青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围绕“如何做一个诚信的大学生”,该校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中组织开展“做一个诚信的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每年在大一新生开学典礼上举行诚信宣誓活动,引导大学生说诚实话,做诚信事;开展校园诚信周活动,开展无人售报、食堂自觉刷卡诚信窗口、无人监考诚信考场等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诚信的重要性;每年定期举行“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全校性主题辩论赛,采取班级初赛、班级复赛、校级决赛的方式,让每个参与的学生在思想的碰撞和争辩中感悟诚信的力量。其次,为了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引导大学生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该校每年在五四青年节前后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开展“五四”新生才艺汇演,充分展示青年学子的青春活力和崭新风貌;举行五四青年节优秀团组织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参观共青团史迹展,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开展“团旗飘飘,青春飞扬”最佳团日多媒体展示大赛活动,促进青年团员的健康成长。另外,为了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该校每年定期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主要有:组织学生到小学开展“大手牵小手”义教活动;开展校园学雷锋活动月活动,组织进行校园清洁、爱书服务、电器维修、爱心义卖、无偿献血等活动;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开展“我身边的雷锋”道德PPT制作展示比赛等。通过以上活动,大学生对新时期的雷锋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和理解,更加自觉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②以团学活动为依托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其一,近年来该校开展的志愿者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为其走出校门及了解社会提供了实践机会。该校围绕“志愿于心,服务以诚”的志愿精神,在校园中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有超过80%的学生自愿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该校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不断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和覆盖面,确保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做法是:定期组织学生到福利院、学校、志愿者驿站、贫困山区、陵园、科技中心等单位开展献爱心、义教、科普宣传、交通指引等志愿活动。志愿服务精神已逐渐成为该校校园文化精神的主旋律,以春风化雨般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其二,该校还通过各类校园论坛,让学生自觉接受思想教育,争取早日成才。如结合时事热点,定期举办青年论坛,让学生围绕“创建文明校园”、“建设幸福校园”、“弘扬传统文化”等主题开展讨论,取得共识;另设有科贸大讲堂,邀请青年成功企业家与学子对话,畅谈人生理想,分享成功经验,让学生在榜样的力量中思考人生,规划未来;道德讲坛则邀请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等人作专题报告,深化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和认识,自觉做一个讲道德的人。③利用网络新媒介扩大活动影响。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流的校园文化相比,校园网络文化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非主流文化,或者说是一种借助于数字科技流行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亚文化。校园网络文化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种文化环境,在大学生思想塑造、个性发展及素质培养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融合校园文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该校注重整合这两种文化,使校园网络文化更好地为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具体来讲,该校一方面利用网络组织开展“建设文明幸福校园”主题网上征文和专题论坛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网络爱心传递、网络投票、网络悼念、网络打假、网络环保宣传等网络活动。该类活动给青年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和广阔空间,引发了他们对生活、社会、国家、民族等各种情感的理性思考。

另外,该校还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介平台不断扩大高校思想政治课各类教育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度。主要的做法有:一是进行信息发布和宣传活动。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教师通过微博、微信提前发布活动信息,利用网络进行活动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并参与活动。二是进行活动网络直播。由于每次活动现场参与的学生人数有限,在活动正式开始后,教师会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介平台对活动进行图文同步直播,让更多的学生及时了解活动开展情况。通过学生的关注和转发,就有更多的大学生关注该活动。教师还会围绕该活动设计并发布相关话题,让场内场外的学生在网络上对活动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畅谈参与活动的体会或感受。三是强化教育效果。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就会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活动的精彩瞬间发布到网络上,让参与或关注的学生来围观发言,教师通过引导和总结,对活动的主题进行深化和提炼,强化学生的认知,利用网络进一步强化和扩大实践教育活动的影响。

3.保障机制。①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所包括的舆论气氛、人际关系、校园环境、校园精神等与课堂教学文化一起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高校要紧密结合自身办学宗旨和定位,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批具有本校特色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亲切近人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着学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良好的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二是要积极弘扬学校精神,倡导好学、笃行的校风,营造良好学风校风,广泛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融合校园活动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辅导员等群体的主导作用。他们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第一,确保活动的思想性,坚持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弘扬主旋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第二,提高活动的艺术性,始终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③建立合力育人协同机制。将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相融合,还必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学工部、校团委、思想政治部、教务处等相关部门要协同合作,统筹好各类实践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以上部门还应该建立沟通协调的长效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脱节或重复问题,有效发挥校园文化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不仅使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实际,还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强化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是创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又一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卢继富.团学活动视角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3,(10):136-137.

[2]纪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功能[J].文教资料,2013,(27):89-90.

[3]王志雄.试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3-44.

作者:廖泽香

思想政治课价值研究管理论文 篇2:

论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解决问题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迁移性的一种核心技能。它是指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发生问题的关键,利用有效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方案,并付诸实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它是从事各种职业活动都需要的一种方法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这种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有多种途径,其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渠道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发挥思想政治课的独特作用是问题的关键,而这有赖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深入。

[关键词]高职院校;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改革;学科建设

[作者简介]姚金海,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教育系副教授,法学硕士;杨火保,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令事处处长,副教授,湖南岳阳414000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2006年高职高专教育的招生数已达普通本、专科高等教育的53%,在校生人数也已占46%,已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导向就业、服务社会和能力本位,指导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解决问题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之一,是从所有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迁移性的一种核心技能。它是指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发生问题的关键,利用有效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方案,并付诸实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它是从事各种职业活动都需要的一种方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中有哪些作用,怎样发挥这些作用,即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的深入方面进行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中的主要作用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思想政治课,主要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几门教学课程构成。这些课程由于其学科性质决定,有其自身特殊性。第一,思想政治性。思想政治课肩负着独特的使命,即在宣讲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政治理论过程中,要让大学生接受正面的道德与法律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第二,理论性。思想政治课是以一定学科理论为基础,使学生在正确理解与系统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达到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目的。第三,实践性。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在于实践,即学科理论观点来源于实际,学科教育目的服务于实践,学科教育主要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这些特殊性,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也就表现为独特作用。

(一)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平台和实践保证

1.思想政治基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只是其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并且职业核心能力必须以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基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打造理想职业生活与事业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课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

2.理论平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以及在将来职业生活中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提升,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特性决定可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3.实践保证。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禀赋,为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保证。高职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与提升过程,关键是在实践操作中,思想政治课可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方法论指导。

(二)为学生的判断力、胸怀和自控力等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提供重要渠道

1.敏锐的判断力。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有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前提是必须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敏锐地判断出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事情是最关键的,哪些问题是必须面对与解决的。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思想政治课通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有效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

2.开阔的胸怀。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一体化的时代,国民开阔的胸怀与过人的胆识、气度等人格素养是当今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具备这些良好素养将来在职业生活中一定能增强竞争力。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属性,以及从国家振兴民族强盛立意,必将激发与培养学生这些良好品质。

3.坚定的自控力。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各种诱惑对高职院校学生影响比较大。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与社会交往压力等对进入职场就业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与考验。具备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前提之一是要有坚定的自制力。思想政治课从理论和方法角度,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思想与道德法律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毫无疑问,这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三)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提供方法论

思想政治课既重视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更重视对学生方法训练。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法、矛盾方法和联系群众方法等,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始终。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思想政治课的这些方法,不但是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提供方法论。

二、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中怎样发挥其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高职院校每个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理论课。有其学科地位与性质的特殊性。在发挥其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同时,怎样更好发挥其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这里涉及的方面很多。既有思想政治课本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试测评方面进一步改革的问题,也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学科保障、师资队伍、学科研究等学科建设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试测评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积极性难以调动。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

1.教学内容方面。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老师教学大部分是从书本到书本,缺乏鲜活的实际案例,特别是严重脱离社会与学生实际,必须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以能力本位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书

本只能是老师教学的“纲与目”,实际教学中要紧扣学生职场就业要求、社会实际需要、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等来灵活安排。例如,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应该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政治关系本质规定的变化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新内容,教学内容安排必须置于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与环境要求(全球化视野)中进行。学生从教学中不但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能力培养方面,特别是在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上有比较大的收获。

2.教学方法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采用的是“课堂讲授法”,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一方面缺乏双向沟通与交流,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只能听什么,学生丧失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无法得到培养,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学习训练的机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学习消极被动是不争的事实。必须改变这种纯粹的“讲授教学法”,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例如,双向互动式教学法就是以教师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变被动为主动,变僵化的灌输为灵活的对话式、启发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但却配之以专题讲座,学生讨论、演讲,师生辩论、评析等多种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提供学生锻炼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项目)策划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因地制宜地采取幻灯片、录像片、网上教学、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形象性、直观性和感染性,提高教学效果的广度和深度也是非常必要的。“粉笔+黑板+嘴巴”为主要教学手段已完全不适应“知识社会”与科技飞速发展的要求。

3.考试测评方面。思想政治课长期沿用的是教师出一张试卷让学生考试,结合平时到堂上课的考勤情况给予学生一个分数。这种考试评定简单方便,学生也容易过关。但毫无疑问,一方面没有真正达到考试测评的目的。思想政治课关键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要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这个目的。学生一张试卷的分数,能真正反映与测定其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水平吗?另一方面也没有达到改善与促进教学的目标。测试考评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一环,不但要反映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促进“老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出试卷学生作答,方便省事,但对教学不能起到多少促进作用。应该采取符合思想政治课学科特殊性与实现教学目的要求的“考试测评”方法。例如:学生参加志愿者行动的情况,学生组织参加学院(系)政治活动的表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的情况,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等,都应纳入思想政治课的学生“考评与测试体系”。当然,思想政治课学习情况可以采取结合“到堂学习考勤”情况,上课讨论、演讲与辩论情况,写文章和完成作业(活动)情况等全面的学习过程记载进行考核。多样化的“全过程综合考评体系”是符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要求的,也是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

(二)思想政治课学科建设,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

思想政治课是由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中包含的几门具体学科构成,与其他学科建设要求一样,它包括了“学科保障、师资队伍、学科研究”等学科建设方面。

1.学科保障方面。近几年党和国家相当重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和学科建设,特别是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精品教材及精品课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学科保障方面许多院校做得比较好,但也有部分院校领导不够重视,学科建设基本资金投入不足,教学条件(设备)与教学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要保证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地位和学科长足发展,学院领导重视和学科保障方面是关键。

2.师资队伍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老师负担重、压力大、待遇低是一个比较普遍现象。专职教师比较少,教学班级与课时多是不争的事实。相当多的人认为思想政治课缺乏学科性,没有多少理论深度,其他人文社科学科毕业的大学生都可胜任。导致许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老师来源杂,专业背景多,兼职任课老师多,任课老师门槛要求低等。可以说,思想政治课学科性理论性是不容置疑的。真正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是关键。必须赋予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真正同等的学科地位,包括给予老师同等待遇(课时数要求、报酬),同等任职条件(学历、学位)要求,同等进修培训机会(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包括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等。

3.学科研究方面。正因为思想政治课在中国目前社会转型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更需要加强学科研究。既要加强思想政治课学科的理论研究,更要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测评考核”等具体问题研究,同时对学科建设的“制度保障、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一般性问题研究。特别是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要求,根据职业教育状况与发展要求,结合学生实际与就业职场素质与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相关研究,是一个迫切需要引起各方面重视与实施的课题。

[责任编辑:钟 山]

作者:姚金海 杨火保

思想政治课价值研究管理论文 篇3:

新时代加强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探究

【摘 要】本文论述新时代加强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优化教师成长的环境、健全师资建设的制度,以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的职业素养,打造一支敢担当、勇创新、重落实、善作为的队伍。

【关键词】农村职校 新时代 思想政治课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目前,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存在队伍不稳定、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加强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农村职校要从政治站位的高度认识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通过优化成长环境、建立健全制度、提升职业素养等维度来加强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敢担当、勇创新、重落实、善作为的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新时代加强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抓好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需要

思想政治课集中体现了我国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关键课程,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教师是办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业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如果,关系到能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系到新时代农村职校意识形态工作成败。因此,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中国梦的实现,农村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农村职校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农村城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把个人的追求与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农村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事业中,是新时代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也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然而,广大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否担当如此之重任与这支队伍建设成效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三)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自信心的需要

长期以来,农村职校中有一种偏见,认为“思想政治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也因此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工作信心不足。兴国必先强师。农村职校要想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要努力提升他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真正让他们成为令人羡慕的教师,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自信心,积极投入到新時代“立德树人”的伟大潮流中。

二、当前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建设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农村职校学生大多数是初中阶段的学困生,为控辍保学,学校比较重视专业课教学,基础的人文素养课普遍得不到重视,而“说教”的思想政治课边缘化趋势尤其严重。基于以上原因,以至农村职校对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足,队伍建设机制有待健全,教研经费投入不足。如今的一些农村职校对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一直缺乏严谨的管理和长远的规划,对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不多,占全校教学资源的比例较小,教师可以利用的教研资源十分有限,教学成果寥寥无几。有的农村职校忽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自我成长,不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学习,专业素质长期得不到提高,挫败了他们的积极性。如此循环往复,使整个教师队伍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二)师资队伍不稳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被边缘化,教师群体中,不论他人还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他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岗位认同感相对不高,职业认同感欠缺。因此,有的转型从事专业课教学,有的则调离职校前往普通中学任教,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思想政治专业优秀毕业生不愿到农村职校任教,以致这支队伍青黄不接。为弥补思想政治课师资不足,农村职校从无法转型的其他文化课教师抽调年纪较大、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承担思想政治课,素质参差不齐。基于以上原因,师资队伍发展极不稳定。

(三)教师职业素养不高

一是师德行为偏差。受当前社会体制转型时期所带来的负面现象及农村传统陋习的影响,一些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职业精神,出现了师德行为的偏差。二是能力素质低下。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的边缘化等诸多原因,导致个别教师不思进取,理论素养、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等职业能力素质偏低,无法适应农村职校学生个性特征和思想行为模式的深刻变化,深感“本领恐慌”,无所适从。三是教改创新乏力。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特殊而重要的使命,其教改创新活力强弱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成正向关系。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深入探索和掌握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无法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无法让思想政治课有滋有味、入脑入心。

三、加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优化教师成长的环境

一是提高师培的重视程度。服务“三农”、助推乡村振兴是农村职校的办学指南,没有优秀的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难以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农村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大任的新时代建设者。思想政治课的特殊重要性决定其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农村职校要从政治站位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重大问题,把党支部建立到思想政治课教研组上,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对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领导,从政策的维度,给予人财物的倾斜。二是加强人文关怀。农村职校思想政治教师,尤其中青年教师,他们肩负着家庭和事业的两大重担,收入相对较低,各种压力较大。面对这样的教师群体,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倾听他们的利益诉求,采取接地气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为他们成长成才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三是搭建成长平台。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尤其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培养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组织的重视和关心,需要学校的爱护和宽容,更需要年轻干部自身的努力和能力素质的迅速提高。学校人事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为他们尽快成长、成才、成熟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二)健全师资建设的制度

制度是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的基本办法。制度建设是队伍建设的根本,是实现队伍长久有序管理的根本,因此要健全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的系列制度。农村职校要立足本校实際,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师成长成才的规律,有针对性、多维度制定集体备课、日常教学、老新帮扶、跟班交流学习、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特聘校外兼职教师、人才选拔、激励约束等制度,为锻造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团队保驾护航。

(三)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一是筑牢坚定的政治信仰。农村职校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思想政治课教师系统而深入地学习新理论,筑牢他们坚定的政治信仰,始终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原则、政治本色、政治品质,落实在教书育人实际工作中。二是建设高尚的师德师风。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农村职校要切实增强思想政治课师德师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党章》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组织专题讨论,查找存在问题,加强师德考核,培育树立先进典型,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师表意识和求实意识,打造出敢担当、勇创新、重落实、善作为的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三是塑造美好的人格魅力。具有美好人格魅力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有着“励志性”及“说教”特色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农村职校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引导思想政治课教师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养成美好的人格魅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学养感召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四是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实践出真知。农村职校要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师成长规律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性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思想政治课教师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扶贫攻坚等社会活动,深入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农村乡镇,访问专家学者及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开展社会调研和实践锻炼,了解国情民意,感受改革开放伟大而辉煌的成就,深化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他们的社会历练,增强他们铸魂育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张 莉,李继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拔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农村职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8)

[2]宋秀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7

[3]曹 晔.新时代要全面深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解读[J].江苏教育,2019(4)

【作者简介】蓝海南(1973— ),男,瑶族,广西马山县人,横县职业教育中心科研处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责编 卢建龙)

作者:蓝海南

上一篇:观察类社会舆论语言艺术论文下一篇:新时期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