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界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2024-04-29

小界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共10篇)

篇1:小界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小界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为了深入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加强对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的管理,激励其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干事创业,根据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请销假制度

1、大学生村干部聘用期间必须在村里工作,原则上全部吃住在村。鉴于部分村较为偏远交通不便的情况,要求至少每周驻村一天。

2、工作期间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要严格履行逐级请销假制度。

3、请假1天的,由村党组织书记批准;请假2—3天,报乡(镇)主管领导批准;超过3天的,由本人申请,乡领导签署意见,报县委组织部村官管理办公室批准。

4、请假结束应及时销假。

二、工作制度

1、大学生村干部要自觉接受乡党委和村两委的领导和管理,严守工作纪律,在工作和生活上严格要求,坚守工作岗位,自觉履行工作职责。

2、在走访群众的基础上,选择一户生活困难群众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经常性地从生活上照顾、生产上支持、经济上帮助、科技上扶持,帮助贫困户选择致富项目,发展特色产业或主导产业,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其能够早日脱贫致富。

3、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每月撰写1篇切合乡情村情的调研报告。

4、实行定期述职制度,结合考核,大学生村干部每月写一份工作总结,每季度向乡村官办公室述职一次,每半年向所任职的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党员进行一次述职,并接受村民代表和广大党员的评议。

5、每周在乡办公室值班一天参与乡里日常工作,以便熟悉乡里相关工作流程。值班安排见附表1。

须及时逐级报告,对隐瞒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凡涉及村里的重大事项,在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之前,必须向乡党委、政府报告,经同意后,方可按程序实施。

3、重大事项包含的内容:(1)、基本建设(2)、土地调整(3)、村“两委”人事变动(4)、经济项目:包括立项、开工、建设等(5)、宅基地划分(6)、影响全村稳定的村情民意(7)、重大问题或突发性事件。

4、报告方法: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说明报告事项的事由。

六、大学生村干部信息报送制度

1、为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情况,决定建立信息报送制度。

2、大学生村干部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每月月底将周小结报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

3、大学生村干部还可将新农村建设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写成书面材料报至乡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每月一篇。

七、资料登记归档制度

1、乡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各类资料的管理、分类和归档,做到资料详实,管理规范。

2、乡建立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档案,做到一人一档。

3、市、县、乡各类文件、简报及乡上报的信息、督查报告等归档。

4、资料登记归档由专人负责,做到归档及时,管理规范。

篇2:小界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刻吸取近期省内外多起火灾事故教训,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在全乡范围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结合当前“防火墙”工程建设,全面排查整治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要部位火灾隐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使火灾四项指数全面下降,努力实现“无大火之害、无群人之亡、无千万之灾”的消防工作目标,确保火灾形势稳定。

二、组织领导

为保障全乡重点行业领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顺利开展,成立“小界乡重点行业领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其组成成员如下:

组长:张保利(政府乡长)

副组长:黄旭辉(党委副书记)

赵旭阳(纪检书记)

杜冰(副乡长)

赵峰(副乡长)

张新亭(副乡长)

吕柏坡(武装部部长)

韦继红(人大副主席)

成员:卫纪波(党政办副主任)

韩雄(综治办副主任)

夏旭阳(国土资源所所长)

郭松涛(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张成军(村镇建设发展中心主任)

韦建宏(财政所所长)

王柏涛(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

徐海军(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

曹丽娟(农业服务中心)

王江慧(安全生产监管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吕柏坡同志兼任,卫纪波同志兼任副主任。

三、工作重点、内容和措施

(一)工作重点。饭店、商店、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学校、卫生院、幼儿园、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乡直各单位、行政村。

(二)工作内容。以打开生命通道、打造畅通工程为重点,全面整治单位(场所)和各行政村存在的火灾隐患,对辖区消防重点单位进行一次普遍检查;加大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力度和频次,严防重点时段发生重、特大火灾;公安派出所要加强对居民住宅区和人员密集场所的检查力度。同时,乡直各单位、行政村要结合专项行动,继续抓好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检查、打击消防违法行为专项等行动,确保全乡火灾形势稳定。

重点检查内容:乡直各单位、行政村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乡直各单位、行政村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及落实情况;乡直各单位、行政村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乡直各单位、行政村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建筑之间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建筑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火分区设置情况;乡直各单位、行政村电气线路敷设以及电气设备运行情况。建筑室内装修装饰材料防火性能情况;乡直各单位、行政村履行消防安全责任,组建义务消防队情况,村寨消防设施配置情况,农户违反规定堆藏易燃、可燃材料,使用、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用火用电等情况。

(三)工作措施。加大执法力度,采取非常手段,依法严肃查处各类消防违法行为。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要严格依法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凡消防设计审核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同意施工;凡消防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得投入使用;凡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抽查

不合格的,一律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对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和易燃易爆单位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督促整改。凡公众聚集场所所采用易燃易爆可燃材料装修装饰,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一律予以查封;凡发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或严重堵塞,已不具备安全疏散条件的,一律予以查封;凡建筑消防设施严重损坏,不再具备防火灭火功能的,一律予以查封;凡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障碍物的,要坚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一律将障碍物予以拆除。

四、工作步骤

专项行动从2011年6月3日开始,到月底结束,分三

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6月3日至6月10日),各相关工作部门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各类会议,特别要开好学校、卫生院、乡直单位、行政村等基层组织负责人和重点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会议,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进行全面部署、层层动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6月11日至6月20日)。乡直各单位、行政村按照消防法律法规规定,针对区域内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地毯式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按照各自职责,突出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对本行业或本系统监管的单位逐一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对在排查中的火灾隐患要坚决督促进行整改,拒不整改火灾隐患或存在消防违法行为的,要

坚决依法进行查处。对火灾危险性大、不能及时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要采取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临时查封、行政拘留等强制措施。乡直各单位、行政村本月25日前将阶段性工作情况上报乡安全生产办公室。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6月21日至6月25日)。乡直各单位、行政村对本单位专项行动进行全面总结。同时,要针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防范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消防安全社会化管理水平。

五、工作要求

(一)周密部署,广泛动员。乡直各单位、行政村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本区域重点行业领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实行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加强协作配合,避免相互推诿。要深刻吸取近期火灾事故教训,认真分析研判消防安全形势,抓住重点行业领域,深入查找公共消防安全和消防监督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按照“什么地方不放心、就排查什么地方”,“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工作考核和奖惩措施,迅速组织开展专项行动,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加强配合,形成合力。按照职责范围、管理权限,对所属单位、行业、区域广泛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形成隐患排查整治的合力。落实有关部门和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坚决防止新建建设工程产生“先天

性”火灾隐患;对旧建筑要全面开展排查,及时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公安派出所要严格落实日常消防监督检查职责,全面排查小场所、小单位火灾隐患。

(三)严格执法、整治隐患。乡直各单位、行政村对排查出来的火灾隐患,要依法责令改正,实施处罚。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火灾隐患,及时上报。对学校、卫生院、养老院、幼儿园等事关民生的单位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自身又无力解决的,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解决。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宣传消防法规和消防常识,及时发布火灾预警信息,剖析典型火灾案例,提醒社会单位加强自身安全防范;把握舆论导向,营造宣传声势,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和违法行为要实施跟踪报道,坚决予以曝光,同时,要把加强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纳入社会公益宣传的内容,增强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小界乡人民政府

篇3:小界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一、大学生“村官”有关概念的阐释

大学生“村官”是指年龄在30岁以下的,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 由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正式发文, 通过各级政府组织的考试、面试、体检、资格审查等一系列公开招聘, 被招录到农村或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等职务, 优秀的应届或往届高校毕业生。政策要求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应该是中共党员或者预备党员或者优秀学生干部, 有扎根基层的信心、决心和毅力, 不怕吃苦, 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具有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大学生“村官”只是一种形象称呼, 他们并不是拥有实权的村官, 既不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不是公务员, 他们在基层服务期间没有行政事业编制, 是同政府签订了两至三年劳务合同的政府雇员, 也被称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多为辅助性和服务性的工作, 主要是协助村“两委”开展新农村的建设。大学生“村官”只要成功通过村委会换届选举后就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村官。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指我国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相关的管理机制的总和, 其具体包括招考聘用、教育培训、待遇保障、考核管理等。我国的各地政府出台实施的大学生“村官”政策略有不同, 其称谓有的地方是“大学生村官计划”, 有的地方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上任后都能在岗位上取得一些成绩, 但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 存在着较多问题, 主要原因如下:

(一) 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中国人历来凡事喜欢稳定, 抵触竞争, 甚至恐惧竞争, 这种文化影响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生报考公务员, 以致某一个岗位的报考达到了千人之多!主要原因是公务员的工资收入稳定, 福利待遇较好。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时, 即便是可以预计到今后的城市生活很辛苦, 也千方百计的为自己在城市中争取一个生存机会, 万不得已才去农村基层谋生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开始把就业的目光转向农村, 择业时走进基层。但是真正想在农村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少数, 部分大学生不是出于关心“三农”选择“村官”这一职业, 而是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无奈选择。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原因竟是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优惠政策的吸引, 考公务员、考研、考试入编是他们期望自己在服务期满后尽快脱离农村的途径。总的来讲, 许多大学生“村官”没有在农村的持久热情, 他们把在基层的锻炼当成一个“跳板”, 把“村官”工作当成一个过度, 他们作用的有效发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

(二) 自身能力产生瓶颈

大学生“村官”大多经历很单纯, 有的甚至没经历过农村生活, 其能力存在多方面的欠缺:一是人际沟通能力有限。较多的大学生“村官”尤其那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大学生“村官”在选聘之前, 对于基层的工作环境、农民的行为习惯、当地的民风民情感到很陌生。面对复杂的农村人际关系、繁琐的农村事务, 大学生“村官”们难以找到与地方干部和群众的融合点, 因而沟通障碍便产生了。二是组织管理能力有限。大学生“村官”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 不知道如何解决棘手问题, 对于无章可循的杂乱的农村工作, 仅凭说服和感化是不行的, 所以他们在上任初期因为组织管理农村基层事务的能力较弱、威信不高, 便很难得到群众的信任。三是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有限。农村和农民期盼拥有农业知识技术和农产品推销等方面知识的大学生“村官”, 但实际中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涉农专业的较少, 因此多数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知识致使他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三) 管理体制存在制约

选聘上来的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工作依旧面临无法忽视的问题。一是大学生“村官”被成功选聘后, 各种原因使得部分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从事“跑腿的”和“打杂”的工作, 在村级工作岗位任职的不多, 扮演办公室文员的角色的偏多。二是省市选聘大学生“村官”, 县委组织与大学生“村官”签订聘用合同, 乡镇党委和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进行管理和考核, 多头管理造成管理低效率, 造成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呈现放任状态, 日常管理机制在多数地方没有真正建立和落实。三是一些基层干部不理解不支持大学生“村官”计划, 负责带教的干部不认真搞帮扶帮带工作, 更有些干部担心大学生“村官”是来基层抢班夺权的, 于是不会倾心帮助和倾囊相授, 在这种情形下大学生“村官”要想打开工作局面并非易事。

(四) 政策保障缺乏有力措施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出台了涉及大学生“村官”保障机制的一些新政策,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保障机制。但是, 大学生“村官”的住房安置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及家属安置制度并没有建立。按照国家的政策安排, 大学生“村官”到2015年将达到40万人, 到2020年将达到60万人。虽然国家为大学生“村官”制定了五条出路, 但是全部装下大学生“村官”不可能;从另一方面也预示出竞争机制已经引入到大学生“村官”群体, 再次失业必将成为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因此, 建立大学生“村官”失业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另外, 在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的时代, 每年2万左右的收入很难让大学生“村官”组建一个经济宽松的家庭, 因而, 家属安置制度和住房安置制度需要政府及时给予建设。

三、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 需要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制定出台合理的政策, 并且政策在施行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完善。

(一) 完善培训保障机制

对陕西省咸阳地区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显示, 95%的大学生村官参加过岗前培训, 其主要内容是去当代新农村示范村观摩、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支农惠农政策;上岗后75%的大学生村官只接受过一次性培训, 主要是学习方针政策、涉农法规、市情、县情、基层工作方式、方法。多数地方现有的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不健全, 表现为培训形式化、内容单一化, 还有些地方培训频率较低。建议各省市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保障机制, 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 把已经常态化的教育培训制度不断进行创新。比如, 每个乡镇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系列大学生“村官”培训方案, 以田间地头为课堂, 定期邀请上级涉农部门的专家和学者, 有针对性地培训“村官”们;可以让领导班成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村干部以及在岗优秀大学生“村官”组成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导师团, 分层次、分类别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每年当中都要组织大学生“村官”外出几次, 以专题形式进行学习考察。

(二) 完善管理考核机制

各地方要相互学习借鉴, 在考核方面下真功夫, 着手制定完善的考核措施。一是明确大学生“村官”就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 工作主要在村里, 乡镇以上机关单位不得随意对其借调使用。二是考核体系要体现公开透明性和综合性。综合考核主要体现为注重德、能、勤、绩、学、新等全方面的考核。德, 是指大学生村官的品德修养;能, 是指大学生村官参加农村工作的能力;勤, 是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绩, 是指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取得的实绩;学, 是指大学生村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新, 是指大学生村官的创新能力。每年度由上级党委、村级“两委”和当地群众组成考核组织, 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综合的考核测评, 及时公开考核结果, 并且把考核结果装进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的个人档案。三是要细化考核, 包括工作制度、合理使用、日常管理等, 每条均有对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对应分值和加减分因素。

(三) 完善激励扶持机制

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鞭策、激励是推动大学生“村官”完善自我, 实现其价值目标的外因。具体措施可以如下:一是选派经验丰富的领导对大学生“村官”帮扶。二是采用现代化的联系方式加强帮扶干部之间、“村官”之间、帮扶干部与“村官”之间的沟通。三是探索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多种模式, 筹集资金可以采取向政府及金融部门申请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大学生创业无息小额担保贷款以及社会资助等方式。四是及时向组织部门推荐工作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并给予物质奖励;通报批评擅自离岗, 或因主观原因不能完成任务的大学生“村官”。五是激励政策要明确, 运用精神激励减轻大学生村官工作中产生的心理压力, 运用物质激励增加大学生“村官”的薪酬。

(四) 完善有序流动机制

完善有序流动机制, 才能促进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措施建议如下:一是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 组织考核合格并且本人自愿, 可以续聘1个聘期, 对担任村“两委”的按政策享受“双工资”待遇。二是对聘期考核优秀或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 要直接聘用到事业单位;对任职期满3年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 乡镇事业单位可以对其进行择优补充;每年县乡事业单位要公开招聘一定数量的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大学生“村官”。三是县里公务员招录要拿出一定比例, 定向招录服务期满、考核称职的大学生“村官”;切实落实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的优惠政策;县委组织部做好推荐具备参加选调生招考条件资格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四是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指导, 并且设立适合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实训实习基地, 比如组织他们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参加实习培训, 以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创业经验;在自主创业方面, 政府更要扶持和鼓励他们领办创建、参与合办、入股等, 创业的项目可选择特色农业、规模养殖种植等;凡是独立创业的, 政府也应予以减免相关税费。五是做好定向招聘会、推介会的举办工作, 为大学生“村官”到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工作搭建广阔的平台;还要优先安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到出现空缺的城市社区工作岗位或政府购买的其他公共服务岗位。

参考文献

[1]王雅菊.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现象探析——以陕西咸阳地区为例[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ZL) :60-62.

[2]林洁.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思考[J].理论探2009 (2) :122-124.

篇4:小界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以创业服务农村,改善农村民生

政策惠村官,创业馈基层。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农村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村级集体收入较低,农民群众增收渠道单一,是制约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大学生村官通过自主创业、引领创业来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是扫清这一障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宿迁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如市、县(区)财政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资金”和“创业专项奖励资金”,由市各银行与江苏省再担保公司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的担保贷款,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消除后顾之忧,极大调动了他们的创业积极性。在政府的支持下,宿迁大学生村官凭借借款投入、分期还本、免除利息、贷款担保等优惠扶持政策创业,以创业带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找到了服务农村民生的突破口。

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类型多样,既有信息网络科技公司,也有传统农产品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花木加工厂等,不乏突破当地传统产业的新颖创意。通过这些创业项目,大学生村官将现代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增长了农民的见识,缩短了农村与城市的科技“鸿沟”,帮助农民从新型农业发展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吸收当地剩余劳动力,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完成向市民的转化。

实践表明,大学生村官不仅能创业,而且善创业。大力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发挥其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改善农村民生,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奠定良好的物质条件;也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农民与村官的理解信任,为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农村营造良好氛围。

以知识支撑发展。化解基层社会矛盾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奉献自我是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刻内涵。大学生村官思路活、方法新、效率高,能为农村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推进注入新活力、添加新动力,为社会管理的蜕变、创新奠定深厚基础。

在工作实践中,宿迁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引导大学生村官服务百姓,做群众的贴心人。首先,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成为农村工作“百事通”。全县大学生村官通过走访农家田舍,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掌握有别于本地村“两委”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下情上达,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次,当好村级事务的“服务员”。大学生村官将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百姓的利益摆在首位,以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真真JEJE把诸如惠农惠民、新农合等政策宣传与服务送到千家万户,真心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用真诚、优质、高效的服务擦亮农村社会管理名片。如通过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管理、征用及村民自治等各类法制讲座与法制宣传,为农村普法工作注入新活力;通过利用不涉及农村传统“熟人社会”利益纠纷的身份特点,积极化解农村干群矛盾;通过排查农村安全隐患、发现信访苗头、调和邻里矛盾、慰问帮扶困难群众,促进农村人际和谐。第三,当好人民群众“办事员”。加快村级台帐自动化、村级网站信息化、村务公开民主化、远程教育受众化等“四化”进程,并以此为依托,为能人大户提供最新种植、养殖技术,帮助联系各类销售渠道,与孤寡老人结对,帮助办理力所能及的实事,开办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班,帮助补习功课,通过一系列好事实事,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据统计,宿迁自2007年通过考核方式选聘首批大学生村官任职以来,先后多达1000余名大学生村官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提出了有益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利用自身特长和特殊身份,能够在农村征地拆迁、计划生育、治违拆违、维护稳定等容易引发矛盾的工作中起到“调解员”和“缓冲带”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其自身接受锻炼、提升能力、快速成为服务新时期农村建设骨干力量,也有利于农村基层社会的长久和谐稳定。

以实践引领新风,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繁荣是实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外延。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黏合剂,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娱乐等作用,农民群众与城镇居民同样有精神追求。大学生村官文化层次高、专业性强、学习适应能力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宿迁市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优势和特长,弥补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阵地缺乏、队伍力量弱化的不足。重点在文化阵地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文化载体搭建、文化氛围营造等4个方面促进大学生村官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全市大学生村官依托乡镇文化站、村居广播、远程教育平台、宿城先锋网等平台,紧贴基层实际,组织基层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村居文化,组织各类理论宣讲团、文艺演出队、文明社区评比活动等,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带进农村。主动参与“农家书屋”建设,担当管理员、讲解员,借助书屋阵地对村民进行现代农业、法律常识、文化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村民素质。大力宣传文明生活方式,抵制封建迷信,弘扬“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传播先进文化,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

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为,倡导了文明和谐新乡风,丰富了农村文化内容,也打造了农村文化的靓丽品牌。如王春明、苗圃等大学生村官创办了惠农网、乐农网等信息化为民服务平台,普及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培育新型农民,加强了农户与市场的联系。单小琼、封其兵等大学生村官利用专业优势,整理发掘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相继打造了沐阳县周圈村古栗林、普善寺、泗洪县“春到上塘”纪念馆等旅游品牌。

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是农村文化建设和文明提升的“生力军”,只要给予足够的舞台,完全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乡土文化的挖掘者,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文化设施的管理者,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作者单位:臧雷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杨卫国,宿迁市委组织部)

篇5:小界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工作汇报

根据县安全生产委员会2011年《关于开展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乡积极安排部署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各个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查安全、除隐患、保平安,多次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通过排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监管,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各项安全措施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纳入了目标管理体系。针对此次检查,我乡调整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事来抓;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完善了应急管理体系,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与各村、乡属部门和各企业签订了《小界乡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各村及各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成立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确定安全生产监督员,进一步促进了全乡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确保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扎实实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按照县文件精神,我乡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对我乡各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检查、督查。

(一)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全乡安全生产进行大巡查,重点对道路交通、食品卫生、建筑施工、集贸市场等领域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

(二)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乡教育办、派出所联合对我乡王村小学、小界小学及全乡的幼儿园等学校进行了安全检查,查扣无证和超载校车两辆。

(三)安监办、派出所对全乡交通安全进行大检查活动,严查营运客货车的超员、超载、超速的“三超”行为及农用车非法载人情况,坚决遏制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乡政府制定了《预防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由派出所具体负责,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工作人员对交通路口进行现场检查,对违规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严厉打击非法客运,对“三无”车辆进行严厉查处。

三、突出重点,加强督察,认真解决好突出安全问题 为了促使安全生产小组认真开展工作,乡政府还成立了以乡长张保利为组长的督察组,对全乡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察,确保安全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对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整改。

四、隐患排查情况

篇6:小界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一、分布式领导的内涵及特征

(一) 分布式领导的内涵

在传统的科层制中, 领导者个人对各项事务做出决策并以命令、指示的形式对下属进行领导的方式阻碍了下属的个人发展, 也限制了下属的主动性, 从而导致组织效率的降低。同时,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基层组织的发展与各项工作的展开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及时掌握单位发展的全部信息, 更不可能拥有解决所有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合理利用单位成员的知识、技能与经验, 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分布式领导是组织的领导者及员工在一定的情境范围, 根据组织任务和各自能力的不同, 动态地行使领导者角色, 最终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领导行为 (behavior) 本身, 而非领导角色 (role) 。

从定义中可以发现:第一, 领导职能可以由多人承担, 这正体现了分布式领导的数量观, 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只要领导的人数大于1, 那么就是分布式领导, 不论是同一组织的多位领导, 还是同一任务不同阶段的多位领导;第二, 领导行为的发生要求组织成员具有与任务匹配的个人能力或知识, 虽然组织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领导者, 但只有具有相关能力与知识的人才能在完成相关工作时成为领导者;第三, 领导角色的转换是根据任务的不同而变换, 这正体现了分布式领导的情境观。当组织的任务进入新的阶段, 能够解决相关问题的成员则必然拥有最大的影响力, 成为该阶段的实质领导。

(二) 分布式领导的特征

1. 分布式领导强调领导行为主体的动态变化

领导行为是指组织成员在某种工作情境中, 由于自身能力产生的对其他成员的一种实质影响, 此时该成员实际上已经担当了一种领导角色。当组织情境发生变化时, 会导致新的领导角色出现, 即组织成员在某一时点可能是领导者, 在另一时点则是下属, 而这种角色转换应根据任务和成员能力来定。因此, 分布式领导也可以视为一种权变型领导。但是, 这也并不意味着组织中所有成员都愿意或适合成为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 组织成员了解同事的能力, 同时基于组织目标和长期工作形成的信任, 愿意根据任务的特点服从具有相关能力的同事。另外, 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成员或因为性格问题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成员, 则不适合成为领导者。

2. 分布式领导意味着对组织成员的充分授权

分布式领导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在组织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或者组织安排的工作需要复杂的知识与技能时,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技能, 突破现有条件的限制, 完成组织目标。但是, 在这个过程中, 组织的正式领导, 或者部门的上级领导应确保做到充分授权, 给予成员解决问题的权限。这样, 在组织成员面临复杂工作时才会主动承担责任并发挥自身能力, 保证组织成员在工作的某一阶段暂时充当领导者的角色。需要注意的是, 分布式领导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正式领导或集权式领导。实施分布式领导的组织或部门关于该组织或部门的主要任务、责任等方面的决策仍然需要正式领导或层级制组织的集权领导做出。组织正式领导者应保证组织成员的选择权, 使得每为成员都能为组织做出贡献。

3. 分布式领导强调相互协作

在实施分布式领导的组织中, 组织成员为了组织的共同目标, 通过调整各自的计划和行动, 达到组织效率的最大化, 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和彼此依赖。组织成员通过共享各自的技能和资源, 通过相互交流和反思激发出各自潜在的首创精神和工作能力, 最终形成共同的情感经历, 创造出大于成员个人绩效之和的综合绩效。

同时, 这种相互协作也体现在责任的共同承担上。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成员必须积极主动的参与工作, 相互协作, 对自己承担领导角色时的工作负有重要责任, 这同时也是对同事和组织的负责, 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大学生村官的特征及工作现状

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 大学生村官是指为缓解就业压力, 解决农村基层组织人才缺乏, 响应国家制定的大学生村官政策, 应届或往届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 从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年轻干部。这些年轻干部, 由于其成长环境与所受教育的不同, 与年长的干部有很大的不同。

(一) 大学生村官的特征

1. 忽视权威, 强调能力

年长干部对年轻村官最大的印象就是不尊重领导或前辈。原因在于村官受互联网时代与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 不会只是因为领导的职务而尊重领导或前辈, 他们更看重的是领导或前辈的个人能力。因此, 他们对于部门内原有的论资排辈, 或者尊重领导权威的规则置之不理。

同时, 村官希望能够展现自己的个人能力。当基层的工作任务在其个人能力范围内时他们也愿意展现自己的价值, 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希望在工作的时候获得相应的权限来根据任务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2. 追求自我价值, 成就感强

村官在工作中对于自身价值的实现较为看重, 希望能够在工作中积极地展现自身能力, 通过良好的工作表现、村委会的表彰等方式体现自我价值。因为本身较高的文化层次, 他们对于工作的态度也体现在较高的成就感方面, 对于物质的奖励并不太看中, 更希望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因为对自我价值的强烈追求, 村官希望能够在部门领导的认可下, 得到充分授权, 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并不希望有人在旁边看护甚至干涉。

3. 渴望交流, 强调合作

村官对于年长干部或者领导的权威的忽视并不代表年轻村官不愿意听取年长干部与领导的劝告, 甚至会主动寻求他们的帮助, 毕竟村官较年轻, 对于社会的认识不清晰, 工作的经验也比较缺乏。村官渴望拥有一个友好的工作氛围, 因此他们希望能够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同时, 村官相信团队的力量, 渴望与同事在工作中彼此信任, 友好合作,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从而更好地为农村的建设服务。

(二)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

目前在农村基层组织中普遍采取的是集权性的领导方式, 组织的权力集中的少数人的手中。通常采取命令、指示及各种指标的方式绩效管理, 与其他成员缺乏沟通与交流, 对基层成员提出的建议置若罔闻, 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而大学生村官希望在基层能够根据自身能力自主工作, 追求自我实现并希望与他人沟通的特征与目前层级关系明晰、村干部高度集权的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 这种管理现状不仅会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也会对单位或部门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三、分布式领导的实施策略

大学生村官有他们自身的特色, 农村基层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太适应社会的发展。分布式领导则是有效解决现有管理方式与年轻干部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实施分布式领导则是本文的关键。为此,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 加强沟通, 学会授权

大学生村官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命令与观念灌输的反感, 他们更希望以一种平等并相互关怀的姿态进行双向交流。那么, 村干部在与大学生连官沟通时就应塑造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 宽容地对待村官的意见, 而不是使用职位权威压迫他们。只有通过开放式的双向沟通, 村干部才能真正了解年轻村官的需求与期望。

同时单位的领导也应从人力、物力等方面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通过对大学生村官的充分授权, 并使其参与决策, 并听取其建议, 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并以宽容之心对待失败, 帮助年轻大学生村官找出问题,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目前, 政府和事业单位部门的权力大部分集中于个别领导身上, 农村管理层也形成了集权型文化与集体思维。虽然分布式领导不否认正式领导或权威人物的作用, 但要保证分布式领导的实施则必须首先培育分布式领导的环境与氛围。第一, 需要村干部逐步塑造公平、信任的组织文化。第二, 乡镇政府应为农村基层组织实施分布式领导的单位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 帮助其确定工作目标、成员配置等基础工作。第三, 确保村组织成员在技术能力方面的多样性和互补性,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力量, 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村组织的领导与管理过程中。

(三) 积极开展培训

在实施分布式领导时, 大学生村官被充分授权, 他们的积极性与责任心都被激发出来并通过与同事的良好合作达成工作目标。但对于我国农村基层组织来说, 分布式领导是一种新的领导实践, 这就必须对其大力宣传和推广, 通过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强化其创新意识, 加强其对分布式领导的理解, 尤其对分布式领导中权力的转移、信任的培养、团队的工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培训。

四、结语

大学生村官与村干部或老同事之间的矛盾更多的是大学生村官对于单位目前管理方式的一种压力反应, 他们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新的管理方式的需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并不是对大学生村官不闻不问, 更不是横加指责, 而应根据其特点, 积极寻找新的管理方式, 通过对大学生村官的合理管理达到消除单位矛盾的目标,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农村基层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国祥, 赵鹏娟.知识型员工共享领导内容结构[J].心理科学, 2012 (05) .

[2]刘博逸.共享领导的概念内涵、内容结构、绩效水平与实施策略[J].理论探讨, 2012 (01) .

[3]李洁芳.分布式领导概念内涵、角色关系辨析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8 (08)

[4]金建生.分布式机制的教师领导[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22) .

[5]周晨曦.对中国新生代员工管理的探讨[J].天津经济, 2013 (04) .

[6]张小才.新生代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2 (01) .

[7]黄万丽.民营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19) .

[8]范宝娟.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4) .

篇7:小界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从2012年下半年走马上任,至今两年时间过去了,这个90后村官当的咋样?

初当“村官”的困惑

200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李羚,没有想过毕业后,自己会再回到农村工作。云大是全国重点大学,也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院校之一。因为学习的是对外汉语专业,李羚一开始的想法是毕业后报考国家公务员。

1991年出生的李羚,来自宿州市泗县长沟镇,虽然家住镇上,可是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个生长在农村土地上的女娃娃,身上遮掩不住的是农民子弟的特有品质,淳朴踏实、美丽大方,没有印象里“90后”浮夸、张狂的个性。大四那年,李羚参加了向往已久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可是在这座拥挤的独木桥上,她不幸“落水”。

那段时间,李羚也很苦恼,身边的同学们都在热火朝天地找工作,有人幸运地进入了国企外企,也有人选择去做教师或是继续深造。可是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呢?公考落榜后,李羚一度很失落,一下子没有了方向。她也尝试过去几家大公司面试,可是坐在写字楼里从事文员、策划、广告之类的工作似乎都不符合她的兴趣,从学校出来以后,她才真正感受到大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自己根本无法适应。

焦躁过后,李羚开始冷静下来。她突然想起室友常和她提起的一个做村官的同学,有声有色的乡村工作也曾令自己心潮澎湃呀!对!做不了公务员,何不去做一名扎根基层、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的大学生村官呢?这种想法一旦出现在她的脑子里,就再也挥之不去了。李羚立刻着手查询相关消息,并很快报考了安徽省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由于在大学里入了党并且获得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李羚很快就通过了资格审核。通过层层筛选,李羚最终脱颖而出,结合个人情况,她被分配到离家不远的泗县长沟镇大陈村工作,职务是村主任助理。

在外四年的游子又回到了家乡工作,一种无以名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对农村本来就很熟悉,对农民也有亲近感,高高的蓝天、青青的田野、挂满果实的果园,比起城市的喧嚣、嘈杂,更让李羚觉得踏实、惬意。这种新式的“上山下乡”,让她热血沸腾,家人的支持更是让她充满了斗志。

可是,农村工作错综复杂的现实很快摆在了李羚的面前,一度使她困惑不已。虽然,村支两委人员都对她很热情,加之她特殊的“大学生村官”身份,大家都对她有很多的期待,希望她能为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一股新动力。但还有一个现实是,所有人都觉得她这样的村官只是在基层锻炼锻炼,有机会还是会走的,在这种“融洽、和谐”的相处中,李羚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

要想在农村工作中找到突破口,就要先融入到这个村子里来,让村干部和村民们把你当作自己人。这是李羚的想法,她决定采取迂回路线,先踏踏实实做好一名“村民”,再慢慢当好“村官”。在村支两委干部们的帮助下,李羚开始了全村的走访工作。在串门的过程中,李羚努力地适应着当村官的生活,不管多远多偏僻,她都坚持到访,与村民们拉家常;看到村民们在田间干农活,她二话不说就挽起袖子加入……乡亲们的热情也感染了李羚,一双双渴望农业技术、文化生活的眼睛,让她觉得这个村官当对了。李羚的坚持获得了村民的信任,村民也开始对她讲心里话。在村内的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等服务工作中,李羚开始得心应手起来。

创业带给她更多成长

大陈村地理位置相对闭塞,人均耕地少,种植作物单一,村里农副产品销售不畅,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村民收入少,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这么多年,大家都是这么墨守成规,没人想着去改变。李羚想,她要来做这样的第一人。她说:“大学生村官的根本职责就是要在基层服务百姓,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我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创业,以亲身示范带动村民行动,等村民看到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他们肯定会积极参与的。”

创业的想法有了,可是方向在哪呢?她不知道。不过,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旦你有了一个很强烈的想法,并且执着不放弃,那么上帝一定会关照它的。机会很快就来了,2012年10月,县委组织部推荐李羚去参加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班。看到那么多创业成功的例子,为当地村民起到了致富带头的作用,李羚的小宇宙爆发了。

经过专家导师的建议,在县委组织部的支持和帮助下,2013年初,李羚借了5万元贴息贷款,承包了村里一家急等着转手的养猪场,就这样风风火火地开始了创业梦。

最初,大家都不看好这个女娃子。在这群朴实善良的庄稼人看来,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年纪小又没干过重活,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可是李羚不服气,偏偏就用这双稚嫩的肩膀挑起了一切。养猪场是现成的,200多平米的地方足够做试水场地了,稍加打扫和修补后,原先就有的几头母猪和一群小猪就重新“入住”了进来。

可是,别看李羚在学校里能年年拿奖学金,放下身段来养猪,她可真不是一个好“把式”。除了信心和勇气,资金、经验、技术,她是要啥啥没有。一下子接手这么个大摊子,李羚顿时觉得自己那点本事不够用了。由于不了解猪仔的习性和基本的疾病预防、治疗措施,加上喂养经验不足,一窝窝的小猪染上了疾病。李羚是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最后只能天天守在猪圈里掉眼泪。小猪仔又特别脆弱,等到发现生病了再救治已经来不及了,一批批小猪就这么死了。

那么多小猪因为自己的疏忽染病死掉,李羚自责的不行。小猪死了,5万元的贷款也花的所剩无几,偌大一个养殖场一下子就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这让李羚不知所措。

“我想过放弃却又不甘心,所以选择坚持走下去。”正如李羚所说,人无论走到哪一步永远支持我们的始终是父母。养殖场面临的困境,李羚回家给父母一说,父亲当即决定拿出养老金来支持她的事业。父亲当时说的话李羚至今仍记的清楚:“孩子,我们知道你的决心,你是真心实意想干个事,想干给大家看,带动村里人一起创业致富,我们支持你。这是我和你妈准备将来养老的钱,拿去吧。”接过存折的李羚哭的稀里哗啦,她知道现在更没有理由放弃了,因为这里面多了父母的期望。

县委组织部农组办的领导得知了她的困难后,也积极帮她联系了市里一个防治动物疫病方面的技术人员。这位技术人员亲自登门教李羚怎么给猪测体温、打针,教她改善猪场的环境卫生。“技术人员给我的帮助真的让我受益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开始系统地学习养殖技术,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来学习一些预防、治疗疾病的基本知识。”

一年多来,猪病了她来打针,小猪仔不吃食了她用手往嘴里塞,不喝水了她用汤匙往嘴里灌;夜里刮起了大风或下起了雨雪,她就跑去猪圈关门窗,晚上也要到圈里给猪加饲料或巡视查看小猪的状态。天气热的时候,李羚会早晚两次对猪圈进行冲洗,喂饲料的猪槽也会每天清洗;天气冷的时候,就坚持勤换圈里小猪们睡觉的稻草。

李羚说,养猪给她带来的最大乐趣,是和猪妈妈一起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母猪临近分娩时,通常以衔草铺垫猪窝的形式表现出来。分娩时多采用侧卧,一般多在下午4时以后,夜间产仔更是多见。因为小猪出生的时候,身上是有一层胎衣的,如果不及时抹干净的话,极易造成窒息死亡,加上母猪胎盘也需要处理,所以一般发现母猪有生产迹象之后,李羚和她的助手们都会时刻蹲点。李羚说,母猪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仔猪,在行走、躺卧时十分谨慎,一般不会踩伤、压伤仔猪;当母猪想要躺卧时,会不断用嘴将猪仔推出卧位以后再慢慢地依栏躺下……和小猪们在一起,李羚常常被这种纯粹的“母爱”感动的直掉眼泪。

这里自有她的快乐

养猪场的经营步入正轨之后,李羚的养殖生意也越做越大。为了扩大效益,增加出栏量,李羚又借了5万元贷款来扩大猪场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240平米的猪舍。李羚估计,今年一年猪场的出栏量应该会达到200头,年产值达十多万。

“看到我起早贪黑地在猪场里忙活,那些最初不看好我的村民们也慢慢转变了看法,不断有人来向我咨询经营猪场的经验。”就这样,李羚成为村里养殖业的创业带头人。很快,她就带动了村里5户村民开始养猪,又帮助他们申请了创业贷款。现在,大家的积极性更是被普遍调动了起来,有规模养鸡、养羊、养猪的农户共有53户,其中专业养殖大户有12家,村民的经济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当同龄的女孩在逛街、买衣服、看电影的时候,或许她正在查找技术资料、比较饲料品种,要么就是在养殖场里照看她的小猪仔。她说,这里自有她的快乐而别人体会不了。今年3月份,李羚被县委组织部授予“优秀女大学生村官”称号。李羚说,这个荣誉其实是对她坚持创业梦想的最大肯定。

虽说,养猪占用了李羚不少时间,可是村里的事,她也是一样没耽误。村里杂事较多,凡是能用电脑处理的工作她都“大包大揽”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她还和其他干部一起完成了村里所有养老、医疗保险及福利发放、档案整理等工作。村里的留守妇女,李羚鼓励并引导她们去镇里的服装厂工作,有的也会去镇里做点小生意,比如卖卤菜、卖文具等。村里有一户特困家庭,身体残疾并有精神问题的父亲带着上小学的女儿,相依为命、生活艰难,李羚知道后,几次去镇里相关部门奔走,终于帮助他们办理了低保。平时一有时间,她就跑去帮助父女洗衣煮饭晒被子,不能常去的时候,她就嘱咐邻居们多加照应。逢年过节,她还会和村干部们一起去慰问,并送上米面油。

在带动村民们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文化生活上,李羚也是一个积极的倡导者。到村里工作以后,原本没人打理的农家书屋李羚立即就全权接手了。她对藏书进行了补充,有新闻类、生活感悟类的不说,最全面的是农事相关的书籍,原本还有些“荒芜”的书屋一下子就有模有样了。此外,她还动员大陈村村民参加了今年年初举办的长沟镇广场舞大赛,并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

既要忙养猪场,又要兼顾村里的工作,很多人质疑她怎么会有这么丰沛的精力。李羚说,这跟她自己的性格有关,任何事情,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不管多累都会坚持做好。记得还在云大上学的时候,一次她跟同学相约去登向往已久的玉龙雪山,她们没有乘坐缆车,而是背上食物和水选择了一条当地村民走过的小道向山顶攀爬。山上有些地方非常陡峭而且道路崎岖,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而且由于是在高原,紫外线晒得人皮肤灼热但是温度很低又会觉得冷,冷热交加,非常难受。但是凭着对玉龙雪山的敬畏和对山顶风光的渴望,她和朋友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终于到达了山顶。从早上八点上山到晚上八点下山,这次登山之旅对她们来说既惊险又刺激。

李羚现在是村里的名人,提起她的名字,村里没人不说这是个会干实事的好女娃子。更有不少大叔大婶张罗着要给李羚介绍对象,凭的全是她身上的那股子踏实劲儿。李羚却从来都不着急这事,每每提到,她总是害羞地说:“一切随缘吧。”

基层工作让她融入了这片土地,让她对这里的一切充满深厚感情。创业之路却是她用踏实的每一步来践行这份热爱之情,辛苦,汗水,泪水,欣慰,幸福……这一串复杂情绪的变化相互交织,却也见证了李羚的创业之路。当全国都在宣扬“中国梦”的时候,李羚也说出了她自己的小小梦想:创立自己的品牌,吸纳会员,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更多村民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扎根基层,用服务凝结群众的信任。

篇8:小界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一、大连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概况

2006年11月大连市正式出台《大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意见》, 提出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 每年招考选拔300名大学生到农村村级组织工作。自此大连市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始启动。据统计, 2008年至2012年大连市行政村由1510个减少到1010个, 各项村官计划的实施到目前基本保持全市1000余名大学生村官, 基本实现大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深入开展取得了一定的现实成果。例如, 据统计, 2006年大连市926个村委会中, 村干部学历大专以上比率仅为30%, 平均年龄为47.9岁, 50岁以上的超过半数并达到69%, 村级组织人员构成上显示年龄构成偏大, 学历普遍偏低。而在2006年大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以后, 村干部中大专学历所占比例就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其平均年龄也下降为41.9岁[1]。大连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 促使了农村基层组织学历构成提升, 推动了村级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优化。

二、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管理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据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估算, 如果物力投资增加4.5倍, 利润相应增加3.5倍, 但是如果人力投资增加3.5倍, 则利润将增加17.5倍[2]。可见人力资源对于农村等组织发展贡献力量之大。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发展的长效机制不但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农村区域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村官”计划本身的发展。

组织、人才和制度上的保障使得大连市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建立现实可行。首先,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参与管理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完善提供了组织保障。其次, 据大连市统计局数据统计, 近年随着高等院校普遍扩招, 在校生与毕业生的逐年增加提供了人才保障。最后, 近年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的相继发布为大学生村官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如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8年3月, 中央组织部会同多部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 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在2009年4月, 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2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正式提出“长效机制”一词[3]。

三、构建大连市大学生村官长效管理机制策略探析

1. 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建立大连市大学生村官相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要在明确目的和目标的基础上普遍了解大学生及农村的需求, 并结合调查的数据、结论制定全面的规划内容。同时要将反馈机制贯穿“村官”政策执行的始终, 以优化相应规划的内容。

2. 建立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

首先, 通过加强宣传、建立大学生村官政策相关法律体系, 优化社会大环境。其次, 增加选拔前人与岗位间的相互了解, 树立双向选择原则。再次, 政府与高校共同参与选拔, 引导高校开展全面的“村官”政策宣传。最后, 加强来自农村大学生的选拔, 发挥本土人力资源优势。

3. 建立培训、激励、考核相结合的培养机制。

调查显示:农民认为农村目前最需要有“组织能力、能维护农民利益, 促进村民当家做主”的人才占到40%;“懂农业科学技术的人才”占29%;“能带领村民致富的人才”占26%[4]。然而, 现实中大学生村官正是由于专业储备不足、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融入难等问题。建议建立培训、激励、考核相结合的培养机制, 结合考核结果组织适合个体需求的激励手段, 可以将培训机会等作为一种奖励。其中考核应贯穿大学生村官管理始终, 建立360度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 包括上级主管部门、所在村镇领导到个人以及服务村庄的百姓等, 也要收集来自同事、区域村官群体、家人多方面的评价。综合运用培训、激励、考核手段, 可以提升大学生村官培养的科学性和连贯性。

4. 建立特色的人文机制。

篇9:大学生村官被截留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累计选聘41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22万人——这个数据可以覆盖全国1/3的行政村。但事实上,这在岗的22万村官未能完全服务于农村。

以农村需要的名義获得大学生村官名额,再将大学生村官截留做乡镇辅助工作,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从全国整体来看,大学生村官被截留的比例超过了50%,中西部地区是村官被截留的重灾区。

王鹏是北京市某区县组织部干部,曾参与多年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他告诉记者,由于大学生村官的分配权和管理、考核权下放给了乡镇,这就为他们截留大学生村官提供了便利。“有的村官一天都没有下过村”。另一种情况是,有的村委会并不愿意大学生村官下村,“很多村都是书记、主任一肩挑,派驻大学生村官相当于派了一个人制约村干部的权力。”

篇10:小界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美国著名专家Schein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职业锚概念[2]。他指出,职业锚分为八种:技术型、服务型、管理型、生活型、创造型、安全型、挑战型和自主型。本文基于浙江省温岭市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通过测量温岭市160 名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锚类型,了解其职业定位现状,以期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与大学生村官职业定位相匹配的职业生涯管理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浙江省温岭市160 名大学生村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编“职业锚量表”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类型的总体状况。问卷分为两部分:(1)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婚姻状况、改行意愿”等六个维度;(2)职业锚量表的调查,共设16项程度题,所有测量项目均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的五分制量表,即“完全不同意(计1 分)、比较不同意(计2分)、不能确定(计3 分)、同意(计4 分)、完全同意(计5 分)”。

问卷的信度主要采用分半法,即将职业锚量问卷表中16项程度题分为奇、偶数两类,并求得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1,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问卷职业锚各条目的内容效度(CVI)为0.833,平均效度为0.929;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 软件。

二、研究内容与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的基本特点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以温岭市的大学生村官为研究样本,共发放问卷164 份,回收问卷164 份,其中有效问卷160 份,有效率为97.6%。其中女大学生村官60 人,男大学生村官104 人。基本情况如表1。

(二)大学生村官职业锚的总体特征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锚共有四种类型,依据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技术型、服务型、生活型和管理型。

由表2 可知,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锚类型只有四种类型。影响职业类型的因素有很多,但根据Marshall[3]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锚呈现专业化、社会化特点,文化对“职业定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文化是对技术型和创造型职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三)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锚呈现性别差异

%

注:括号内的数据为占有效问卷总数的百分比

研究表明,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锚呈现性别差,性别对“职业定位”也会有影响,尤其是对管理型、创造型和挑战型有重要的影响[4]。由此可见,对于男性大学生村官来说,技术型是其主要的职业定位,对女性大学生村官来说,在职业定位时更倾向于管理型和生活型。

(四)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锚呈现年龄段分层特点

由表4 可以看出,浙江省温岭市大学生村官年龄普遍年轻化,且其职业锚呈现出年龄段分层特点,年龄在24 岁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服务型职业锚得分高于23 岁及以下的大学生村官。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认识还处于不太成熟阶段,职业认感相对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大学生村官离岗倾向,部分年龄较小的大学生村官对职责职务认识模糊,没有看到大学生村官的职业价值,而年龄较长的大学生村官则职业认同感比较高,工作主动性比较好,服务意识也相对比较强。

(五)不同学历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锚无明显差异

调查显示,浙江省温岭市大学生村官学历以本科生和专科生为主,不同学历的大学生村官职业锚显示出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专科大学生村官”占38%,“本科大学生村官”占62%[5,6]。男女比例相近,其职业锚并无显著差异。

(六)不同工作年限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锚具有显著差异

由表6 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工龄长短与其职业锚并不存在明显差异性。其中,工龄超过3 年的大学生村官选择技术型和服务型工作的得分明显高于工龄低于2 年及以后者。从大学生参加工作到工龄到3 年是大学生村官职业锚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大学生通过实际工作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经历过成功和失败后,最终慢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锚。随着工龄的增长,大学生村官对职业职务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并开始选择其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希望通过工作增加其专业技能;同时,随着大学生村官工龄超过3 年以上的者,职业认同感提高,并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也相应增强了其工作责任意识。

(七)不同婚姻状况的大学生村官职业锚存在着明显差异

由表7中可以看出,已婚大学生村官在选择职业时会偏向于技术型、生活型和管理型,并且得分明显高于未婚大学生村官。这主要由于已婚大学生村官因要承担家庭重任,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其来说显得越发重要,同时,他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婚姻生活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村官职业锚更趋向于管理型,以期能取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促进大学生村官合理进行职业规划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我国政府和党中央为建设新农村,促进大学生顺利毕业而提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村官有效应用职业锚进行职业定位,发现和培养自己的职业潜能,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温岭市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工作的情况调研,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职业锚特征,为大学生村官合理进行职业规划提供理论参考,从而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优秀的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

(一)开展大学生村官职业规划教育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基于此,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成为部分大学生一种暂时的就业方式和跳板。很多时候个别大学生村官不知道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取向所在,为大学生村官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成为一种必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地方高校及相关政府部门根据不同性别的学生职业锚特点,开展大学生村官职业规划教育。而大学生村官应该依据其职业锚的测定,端正态度,转变就业观点,更好地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树立扎根农村意识,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依据职业锚的测定,调整角色转换,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是应届毕业生,即使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其工作年限也都很短,因此,大学生由学生转变为“村官”,很多人面临着专业不对口、实际工作经验匮乏等瓶颈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快转换角色,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务实的工作姿态和自主创新的意识使之和工作、生活的实际相结合,弥补自身的知识及工作经验的缺陷。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一些符合大学生村官职业规划的指导课程,合理构筑自己的“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升自己在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

(三)建构合理新型的“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职业规划是以职业生涯设计为基础的,而职业锚随着学生的认识发展而产生变化。因此,必须确定的是,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构建个性化指导、全程监督的新型的大学生村官职停业整顿规划体系,帮助大学生村官准确评估和检测其职业锚,才能帮助大学生村官在岗位上“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让每个大学生村官在安心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同时健康成长。

摘要:通过自行编制“大学生村官职业”问卷,对浙江省温岭市16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村官职业锚的总体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性别、不同工龄和不同学历等大学生村官职业定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大学生村官职业分四大类型,依次为技术型、服务型、安全生活型和管理型;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锚呈现性别差异;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锚呈现年龄段分层特点;不同学历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锚无明显差异;不同工作年限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锚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婚姻状况的大学生村官职业锚存在着明显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职业定位,职业生涯管理,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杨,夏溪.论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义与作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12).

[2]Schein EH.Career Dynamics:Matching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needs[M].Reading,MA:Addison-Wesley,1978.

[3]Marshall V,Bonner D.Career anchors and the effects of downsizing:Implications for generations and cultures at work-a preliminary nvestigation[J].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2003,(27):6-7.

[4]Jane Y.Career anchors:results of an organizational study in the UK[J].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1998,3(2):56-61.

[5]谢忠明.IT企业在职人员职业锚问卷的初步编制及现状调查[D].重庆:西南大学,2006.

上一篇:《快乐从教,幸福为师》演讲稿下一篇:纺织外贸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