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东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2024-04-12

镇东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精选11篇)

篇1:镇东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激励其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干事创业,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建设乌金山镇三晋一流强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坚持培训与使用监督相结合,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第二章 职责任务

第三条: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不占村“两委”干部职数。党组织关系要转至所任职的村。是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原则上安排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职务,是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或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原则上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

第四条:建立大学生村官 “一岗三责”制度。负责好所任职村的工作、党委中心工作及所属科室的工作。

(一)所任职村的工作

1、宣传贯彻党的农村工作方针及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工作部署,协助村“两委”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2、协助村“两委”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和科技示范点等;

3、配合完成基层党建、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科技推广等工作;

4、积极引导开展村民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带头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教育引导农民坚决抵制和揭露各种非法宗教活动;

5、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接收点的教学组织管理及设备维护;

6、参与讨论村级重大事务;

7、及时报道所任职村的工作动态等。

(二)镇党委中心工作

服务镇党委统一安排,服务重点工程。

(三)所属科室的工作

按科室分工,做好自身工作。

(四)镇党委和村“两委”明确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要努力学习农村政策,掌握农业生产常识,加强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沟通,不断提高服务基层的能力。就服务群众而言,要深入落实以下七项制度:

(一)建立大学生村官集中走访制度,每年集中走访农户不少于300户。

(二)建立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制度,坚持做好工作记录,撰写工作心得,定期交镇党委审阅。

(三)建立大学生村官基层调研制度,每人每年至少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四)建立大学生村官公开承诺制度,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诺的原则,将工作打算运用村务公开栏、阳光农廉网等方式进行公开承诺。

(五)建立大学生村官联系和服务农户制度,每人至少联系一户贫困户,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其寻找致富项目,理清发展思路。

(六)建立大学生村官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宣传报道所任职村的工作动态及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每月至少要报镇党建办2篇高质量的稿件。

(七)建立大学生村官办实事制度,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有知识、懂政策的优势,主动解决农民群众遇到的各类问题,提供政策信息服务,帮助代办各类事项,做到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暧百家心。

第三章 服务管理

第六条:大学生村官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工作管理及考核由镇党委参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七条:大学生村官聘期为三年。

第八条:建立大学村官培养教育制度。镇党委结合实际,指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1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负责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采取“2+1”的方式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情况,掌握工作方法,迅速进入角色,全面开展工作。

第九条:建立大学生村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将所任职村正在发生及可能发生的重大事项即时向镇党委报告。

第十条: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述职制度,每年向党委进行一次书面述职,包括思想状态、学习调研、工作任务等各个方面。

第十一条:对大学生村官既要严格要求,又要鼓励其放手工作、大胆创新。

第十二条:镇党委召开有关会议,可安排大学生村官代表列席参加。积极推荐综合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团代会、妇代会代表人选。

第十三条:在安排大学生村官食宿及日常生活中,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其人身安全。

第四章 教育培训

第十四条:将大学生村官纳入“领头雁”培训延伸序列,利用镇党员干部培训发展中心定期组织集中培训。

第十五条:建立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制度。针对岗位特点,坚持以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为重点,以提高做好农村工作、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本领为目的。培训中注重讲解“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经验方法,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第五章 工作纪律

第十六条:大学生村官要迅速转变角色,把精力集中在长本领、干事业上,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牢固树立扎根意识、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脚踏实地开展工作。在思想和纪律上做到“五个坚决”:一是坚决贯彻执行镇党委、村党支部的决定、决策和指示要求;二是坚决维护镇党委、村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三是坚决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作斗争;四是坚决执行村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五是坚决端正 自身言行,洁身自好,作风正派,不乱交友、不乱作为。

第十七条:建立大学生请销假制度。大学生村官因事因病或其它特殊情况需按级请假。请假 1 天以内的经村党支部书记和科室主任批准;请假2天的经村党支部书记和分管领导批准;请假3-7 天经镇党委主要领导批准;8天以上的报区委组织部审批。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得先走人后请假或事后办请假手续;绝对不允许请假未批准后仍私自外出现象发生。凡出现以上情况,视情节对本人进行通报批评或组织处理。

请假外出要严格按批准时间按时返回,请假返回后要及时到 批准单位销假。无特殊原因,不按时返回的,除通报批评、写出书面检查外,还要视情况进行组织处理。

请销假及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的有关材料装入本人工作档案,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凡违反请销假规定,受到组织处理的年终考核定为不合格。

第六章 考核奖惩

第十八条: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制度,完善竞争择优机制,形成在实践中比干劲、比奉献、比业绩的鲜明导向。考核工作由区委组织部指导,镇党委具体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考核分为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

另附大学生村官考核细则。

第二十条:考核结果作为年终总结大会表彰、推荐参加各类人事考试、年终福利发放等的重要依据。

考核优秀的镇经济工作会予以表彰,并向区委组织部推荐评优评先;考核为不合格的取消其评优资格,由镇党委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在全镇范围内通报批评。连续两年考核为不合格的,报区委组织处理。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报区委组织部审批同意后,可与大学生村官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的;

(二)不履行职责,不遵守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村工作的;

(三)旷工、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个工作日的;

(四)滥用职权,侵犯群众利益,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

(五)因工作需要调整工作岗位,但不服务安排的;

(六)有其他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情形的。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于2011年5月开始执行。

中国共产党乌金山镇委员会

二O一一年五月十日

篇2:镇东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关于印发《XX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

现将《XX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XX县XX镇委员会

2010年3月30日

XX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为规范大学生村官管理,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特制定大学生管理制度。

一、加强日常管理。镇党委、各村级组织要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大学生村官规范开展工作。

1、原则上食宿地点设在任职村;家距任职村3公里以内的可在家食宿;确因在任职村住宿不能保障安全、距离乡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以内的,可在乡镇机关食宿。

2、大学生村官要按照工作职责主动开展工作,保证周一至周五每天8小时的在村工作时间;大学生村官办公室要保持整洁,工作学习资料齐全,工作气息浓厚。

3、大学生村官要主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时事政治、上级有关文件以及农业科技等知识。

4、大学生村官要建立和完善到村任职工作日志,对每天的工作内容、工作进度、成效和入户情况等详细记录。乡镇帮扶人员要不定期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记录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将此项工作情况列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5、大学生村官每年要撰写工作报告,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年底向所任职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广大党员及乡镇党委进行述职,接受村民代表和广大党员的评议。

6、大学生村官要及时将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整理成工作信息上报区委组织部,每人每季度至少报送1篇信息,展示工作成果,推广工作经验。

7、大学生村官的党、团组织关系转到所在行政村,按规定参加党、团组织生活,并按党章、团章有关规定缴纳党、团费。

8、如出现大学生村官辞职、辞退、解除合同、调整、流失等变动,乡镇党委要及时填写《人员变动表》,并报区委组织部备案。

二、重大事项汇报。大学生村官如遇重大事项,应按照组织程序,逐级上报,以便及时研究解决。大学生村官参加各种名义的座谈会、研讨会、交流会、报告会以及接受媒体采访等活动,要按照规定上报区委组织部批准。

三、召开工作例会。区委组织部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工作例会,检查工作日志,听取各乡镇工作汇报,研究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各乡镇每月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工作例会要由专人负责记录,区委组织部将不定期对各乡镇的会议召开情况和会议记录进行抽查。

四、实施工作月报。大学生村官每月28号(遇节假日顺延)前向乡镇党委和区委组织部做一次书面工作述职,内容包括本人一月来的工作情况,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月报内容要系统详实,意见建议要符合实际,反映问题要清晰明确;月报一式三份,报区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各一份,本人留存一份。

篇3:镇东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一、大学生“村官”有关概念的阐释

大学生“村官”是指年龄在30岁以下的,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 由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正式发文, 通过各级政府组织的考试、面试、体检、资格审查等一系列公开招聘, 被招录到农村或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等职务, 优秀的应届或往届高校毕业生。政策要求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应该是中共党员或者预备党员或者优秀学生干部, 有扎根基层的信心、决心和毅力, 不怕吃苦, 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具有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大学生“村官”只是一种形象称呼, 他们并不是拥有实权的村官, 既不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不是公务员, 他们在基层服务期间没有行政事业编制, 是同政府签订了两至三年劳务合同的政府雇员, 也被称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多为辅助性和服务性的工作, 主要是协助村“两委”开展新农村的建设。大学生“村官”只要成功通过村委会换届选举后就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村官。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指我国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相关的管理机制的总和, 其具体包括招考聘用、教育培训、待遇保障、考核管理等。我国的各地政府出台实施的大学生“村官”政策略有不同, 其称谓有的地方是“大学生村官计划”, 有的地方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上任后都能在岗位上取得一些成绩, 但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 存在着较多问题, 主要原因如下:

(一) 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中国人历来凡事喜欢稳定, 抵触竞争, 甚至恐惧竞争, 这种文化影响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生报考公务员, 以致某一个岗位的报考达到了千人之多!主要原因是公务员的工资收入稳定, 福利待遇较好。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时, 即便是可以预计到今后的城市生活很辛苦, 也千方百计的为自己在城市中争取一个生存机会, 万不得已才去农村基层谋生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开始把就业的目光转向农村, 择业时走进基层。但是真正想在农村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少数, 部分大学生不是出于关心“三农”选择“村官”这一职业, 而是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无奈选择。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原因竟是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优惠政策的吸引, 考公务员、考研、考试入编是他们期望自己在服务期满后尽快脱离农村的途径。总的来讲, 许多大学生“村官”没有在农村的持久热情, 他们把在基层的锻炼当成一个“跳板”, 把“村官”工作当成一个过度, 他们作用的有效发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

(二) 自身能力产生瓶颈

大学生“村官”大多经历很单纯, 有的甚至没经历过农村生活, 其能力存在多方面的欠缺:一是人际沟通能力有限。较多的大学生“村官”尤其那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大学生“村官”在选聘之前, 对于基层的工作环境、农民的行为习惯、当地的民风民情感到很陌生。面对复杂的农村人际关系、繁琐的农村事务, 大学生“村官”们难以找到与地方干部和群众的融合点, 因而沟通障碍便产生了。二是组织管理能力有限。大学生“村官”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 不知道如何解决棘手问题, 对于无章可循的杂乱的农村工作, 仅凭说服和感化是不行的, 所以他们在上任初期因为组织管理农村基层事务的能力较弱、威信不高, 便很难得到群众的信任。三是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有限。农村和农民期盼拥有农业知识技术和农产品推销等方面知识的大学生“村官”, 但实际中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涉农专业的较少, 因此多数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知识致使他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三) 管理体制存在制约

选聘上来的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工作依旧面临无法忽视的问题。一是大学生“村官”被成功选聘后, 各种原因使得部分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从事“跑腿的”和“打杂”的工作, 在村级工作岗位任职的不多, 扮演办公室文员的角色的偏多。二是省市选聘大学生“村官”, 县委组织与大学生“村官”签订聘用合同, 乡镇党委和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进行管理和考核, 多头管理造成管理低效率, 造成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呈现放任状态, 日常管理机制在多数地方没有真正建立和落实。三是一些基层干部不理解不支持大学生“村官”计划, 负责带教的干部不认真搞帮扶帮带工作, 更有些干部担心大学生“村官”是来基层抢班夺权的, 于是不会倾心帮助和倾囊相授, 在这种情形下大学生“村官”要想打开工作局面并非易事。

(四) 政策保障缺乏有力措施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出台了涉及大学生“村官”保障机制的一些新政策,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保障机制。但是, 大学生“村官”的住房安置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及家属安置制度并没有建立。按照国家的政策安排, 大学生“村官”到2015年将达到40万人, 到2020年将达到60万人。虽然国家为大学生“村官”制定了五条出路, 但是全部装下大学生“村官”不可能;从另一方面也预示出竞争机制已经引入到大学生“村官”群体, 再次失业必将成为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因此, 建立大学生“村官”失业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另外, 在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的时代, 每年2万左右的收入很难让大学生“村官”组建一个经济宽松的家庭, 因而, 家属安置制度和住房安置制度需要政府及时给予建设。

三、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 需要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制定出台合理的政策, 并且政策在施行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完善。

(一) 完善培训保障机制

对陕西省咸阳地区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显示, 95%的大学生村官参加过岗前培训, 其主要内容是去当代新农村示范村观摩、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支农惠农政策;上岗后75%的大学生村官只接受过一次性培训, 主要是学习方针政策、涉农法规、市情、县情、基层工作方式、方法。多数地方现有的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不健全, 表现为培训形式化、内容单一化, 还有些地方培训频率较低。建议各省市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保障机制, 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 把已经常态化的教育培训制度不断进行创新。比如, 每个乡镇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系列大学生“村官”培训方案, 以田间地头为课堂, 定期邀请上级涉农部门的专家和学者, 有针对性地培训“村官”们;可以让领导班成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村干部以及在岗优秀大学生“村官”组成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导师团, 分层次、分类别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每年当中都要组织大学生“村官”外出几次, 以专题形式进行学习考察。

(二) 完善管理考核机制

各地方要相互学习借鉴, 在考核方面下真功夫, 着手制定完善的考核措施。一是明确大学生“村官”就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 工作主要在村里, 乡镇以上机关单位不得随意对其借调使用。二是考核体系要体现公开透明性和综合性。综合考核主要体现为注重德、能、勤、绩、学、新等全方面的考核。德, 是指大学生村官的品德修养;能, 是指大学生村官参加农村工作的能力;勤, 是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绩, 是指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取得的实绩;学, 是指大学生村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新, 是指大学生村官的创新能力。每年度由上级党委、村级“两委”和当地群众组成考核组织, 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综合的考核测评, 及时公开考核结果, 并且把考核结果装进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的个人档案。三是要细化考核, 包括工作制度、合理使用、日常管理等, 每条均有对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对应分值和加减分因素。

(三) 完善激励扶持机制

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鞭策、激励是推动大学生“村官”完善自我, 实现其价值目标的外因。具体措施可以如下:一是选派经验丰富的领导对大学生“村官”帮扶。二是采用现代化的联系方式加强帮扶干部之间、“村官”之间、帮扶干部与“村官”之间的沟通。三是探索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多种模式, 筹集资金可以采取向政府及金融部门申请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大学生创业无息小额担保贷款以及社会资助等方式。四是及时向组织部门推荐工作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并给予物质奖励;通报批评擅自离岗, 或因主观原因不能完成任务的大学生“村官”。五是激励政策要明确, 运用精神激励减轻大学生村官工作中产生的心理压力, 运用物质激励增加大学生“村官”的薪酬。

(四) 完善有序流动机制

完善有序流动机制, 才能促进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措施建议如下:一是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 组织考核合格并且本人自愿, 可以续聘1个聘期, 对担任村“两委”的按政策享受“双工资”待遇。二是对聘期考核优秀或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 要直接聘用到事业单位;对任职期满3年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 乡镇事业单位可以对其进行择优补充;每年县乡事业单位要公开招聘一定数量的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大学生“村官”。三是县里公务员招录要拿出一定比例, 定向招录服务期满、考核称职的大学生“村官”;切实落实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的优惠政策;县委组织部做好推荐具备参加选调生招考条件资格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四是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指导, 并且设立适合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实训实习基地, 比如组织他们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参加实习培训, 以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创业经验;在自主创业方面, 政府更要扶持和鼓励他们领办创建、参与合办、入股等, 创业的项目可选择特色农业、规模养殖种植等;凡是独立创业的, 政府也应予以减免相关税费。五是做好定向招聘会、推介会的举办工作, 为大学生“村官”到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工作搭建广阔的平台;还要优先安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到出现空缺的城市社区工作岗位或政府购买的其他公共服务岗位。

参考文献

[1]王雅菊.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现象探析——以陕西咸阳地区为例[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ZL) :60-62.

[2]林洁.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思考[J].理论探2009 (2) :122-124.

篇4:xx镇大学生村官管理汇报材料

一、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大学生村官共有10人,中共党员2人,其中男4人,女7人;本科学历10人,研究生学历1人;来自外省的有4人,其中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各1人,本市6人,分别任在合兴、明丰、堰塘等村的书记助理和主任助理。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具体做法

大学生村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镇党委、政府对他们十分重视。本着“工作好、生活好、最充分的发挥好大学生村官价值”的原则,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既保障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又使

这些刚迈出校门的学生得到磨炼,为他们以后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主要的措施如下:

一、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在建立“镇党委负责统一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管理、村党组织负责直接管理”的三级联动机制的基础上采取一名镇党政班子成员和村书记二对一帮带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村日常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进入角色。

二、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为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切实发挥大学生村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才能,我镇采取镇、村两级管理的模式,强化村官的管理,除了将村官纳入所在村的管理外,还出台了《xx镇村官管理意见》、《xx镇“大学生村干部”考核办法》进行专门管理。管理意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了严格的请销假、工作日志、双述双评、目标承诺和管理等七项制度。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针对高校毕业生初出校门,知识结构单

一、社会经验不多、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在组织参加区培训的基础上,对“村官”经常采取以会带训、专题培训、参加村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训学习,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农村工

作知识,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帮带和引导实行“两帮一联”制度。通过建立村支部书记、驻村干部和镇班子成员联系的三级帮带服务体系,使大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进入工作角色。

四、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一是安排村官到机关科室进行适应性锻炼,了解村情、镇情及机关工作方法,丰富工作经历和经验,二是“压担子”。乡党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各类材料撰写、社会调查、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电脑业务培训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通过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三是提供交流平台,相互提高,通过参加镇周一点名安排布置工作会,召开大学生村季度例会,工作汇报会等,为他们提供交流平台,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五是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以落实“三项制度”为抓手,组织大学生村官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学会沟通增感情,拜师学艺补农课。借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机,组织大学生村官走进农家院坝进行宣传共42场次。组织助残扶贫为主的一系列活动,宣传法律知识10场次,送技术资料5000余份,村官们还拿出3000多元慰问贫困户。通过这系列活动一是受到群众好评,二是锻炼了他们的胆识,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增强了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强化考核激励,树立争先创优意识。

1、建立合理考核办法,强化考核。考核分为工作目标考核和 “双述双评”民主测评考核,其中目标考核得分60%,民主测评得分40%。目标考核内容为年初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规定的内容,民主测评评分内容为德、能、勤、绩、廉。在双述双评民主测评考核中,镇党委测评占40%;所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测评占60%。

2、建立保证金考核奖励机制。每名“大学生村干部”每年年初向镇交纳500元保证金,结合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三、几点体会

大学生村官具有这样几种优势:一是理论素养较深和知识面较广,二是较新的视野思路观念和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三是上下联系协调、左右信息通畅。一年多以来,我镇大学生村官勤奋刻苦,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为我镇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大学生头脑活的优势得到发挥,充当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参谋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接受新事物快、懂电脑等特长,上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外地先进的发展模式,积极为村支两委当参谋、出点子。从去年9月底到各村开展工作以来,大学生村官共向各村支两委提出合理化建议近百条。举办夏橙、杂柑、蔬菜、家禽家

畜等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分发技术资料5000多份,引导群众扩种杂柑2000亩,发展养殖专业户15户。同时积极协助村支两委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发动群众硬化道路48公里,改厕改厨325户,修建沼气池383口,房屋粉刷4万平方米、为民办实事28件。保合村大学生村官向文静,注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村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1个,种植无公害生态蔬菜700多亩,硬化公路17千米,人行便道25千米。

二是发挥大学生了干劲足的优势,当好了调处农村矛盾的“协调员”。农村矛盾成因复杂,调处难度较大。为练好“内功”,大学生“村官”主动向老同志学习经验,向书本学习政策,向实践学习技巧,边学边干,积极参与农村矛盾排查和调处,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处理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到目前为止,他们共开展普法宣传和培训18场次,为群众解答疑难问题125个,调处矛盾纠纷12起。

三是发挥兴趣广的优势,当活跃农村文化的“先行官”。大学生“村官”性格活跃,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在较为寂静的乡村,注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倡导文明新风。他们通过编演文娱节目、创作快板说书、开展文体活动等方式,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引导群众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他们共参与编演健康向上的文娱节目23个,在镇举办庆国庆文艺汇演上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还积极创办图书室、阅报亭,吸引群众看报读书,学用科技,在传统节日与亲人视频团聚,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篇5:XX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我镇大学生村官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健康、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市委、县委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大学生村官”是指通过市、县统一选聘到农村党组织、村委会任职的大学生。根据《XX县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是党员的,担任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不是党员的,担任村主任助理职务。

第三条 镇党委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跟踪管理,全面掌握大学生村官在镇、村工作期间的基本情况,督促指导用人村(社区)做好大学生村官的使用培养工作,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

第四条 受聘大学生村官要严格遵守镇、村(社区)两级组织制定的政治、经济、群众等工作纪律;遵守学习、会议等各项管理制度;遵守本村(社区)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讲究职业道德,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自觉维护本村(社区)的稳定、荣誉和利益,不得玩忽职守、消极怠工,不得弄虚作假,欺骗领导和群众,不得参与和支持邪教、迷信、赌博等活动;保守机密,公正廉洁,克己奉公。

第五条 未经镇党委统一安排,镇党委、政府所属各 站所不得借用大学生村官帮助工作。

第二章 工作任务

第六条 大学生村官在村(社区)党总支领导下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要做好以下工作: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工作安排部署;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发展党员等工作;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管理及设备网络维护工作;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一对一帮扶困难群众;完成上级党委政府、村(社区)党组织部署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

第七条 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任职村(社区)实际,积极创业,发展致富项目,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第三章日常管理

第八条 考勤和请销假制度。建立镇村(社区)两级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认真履行书面请假手续,请假3天以内的,需经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批准。请假一周以内的,需经镇分管领导批准。无故不请假离岗者视具体情况给予处理。

第九条 述职评议制度。大学生村官每年撰写工作总结。年底结合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年终述职,向党员和村民代表述职,接受评议和监督。

第十条 学习制度。大学生村官要认真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党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科技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政策和工作水平,增强为农村群众服务的能力。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农村工作实践中去,用所学知识指导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

第十一条 会议制度。及时参加所在村(社区)的各种会议,对所在村(社区)涉及到的各重大事项会议及时到位。按要求参加镇各部门组织的各种会议及活动。

第十二条 目标承诺和管理制度。大学生村官要合理制定工作目标和每月工作计划,并对目标、计划的落实情况作出承诺。镇党委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年终目标考核重要依据。

第四章教育培养

第十三条 制定大学生村官培训计划。镇党委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机关干部培训计划,针对大学生村官的特点,采取集中授课、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

第十四条 轮岗制度。镇组织办负责制定大学生村官轮岗计划,采取轮训办法,分批抽调大学生村官到镇各部门进行实践锻炼。

第十六条 一对一帮带制度。在聘用期间, 镇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对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实行一对一帮带,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指导帮助开展工作,促使其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第十七条 实行大学生村官培养课题制。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和特长,结合实际工作能力和意向,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课题,指派一个或多个项目、任务,由大学生村官全权负责处理,培养增强大学生村官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第十八条 第一责任人制度。大学生村官所任职村(社区)的党组织书记为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负有直接责任。

第五章奖惩考核

第十九条 镇党委是大学生村官考核的领导部门,主要职责是组织、指导、监督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工作。具体组织实施部门为镇组织办。

第二十条 考核办法。受聘大学生村官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考核两个方面。平时考核随时进行,每年总结一次;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年终进行。

第二十一条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个人品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态度、工作绩效、清正廉洁等五个方面。

第二十二条 考核等次。考核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各等次人数按照县组织部相关文件确定。

第二十三条 考核程序。考核程序分为个人总结(述职)、民主测评、镇党委研究确定考核等次三个环节,基本依据是大学生村的履职情况和工作期间的总体表现。

第二十四条 考核结果运用。经过考核,对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由镇党委研究给予适当奖励;对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进行诫勉谈话,诫勉谈话半年之后仍无改正的予以淘汰,解除聘用合同,退出管理;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受聘大学生村官,报请县组织人事部门建议解除聘用合同,退出管理。

第二十五条 建立正常的受聘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受聘大学生村官以正当理由提出辞职,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村(社区)党总支和镇党委加注意见后报县组织人事部门,按有关程序进行审批。

第六章 附则

篇6:交河镇多举措强化大学生村官管理

为了进一步坚定大学生村官扎实基层、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充分践行大学生村官心系三农、甘于奉献、创业创新精神,交河镇多举措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

一、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转变。完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与大学生村官结对传帮带机制,增强其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提高其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大学村官扎根一村、服务一村、发展一村。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实行大学生村官工作汇报制度,要求做到月有工作汇报,季度有调研报告,半年有工作小结,有工作总结。同时,要求大学生村官积极参加村级会议和镇上召开的村干部会议,全面掌握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镇村整体工作情况。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明确大学生村官承担所在村各类材料撰写、文化宣传、组织建设、村域发展等工作,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素质。

篇7:价值整合与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

农村是我国最基层, 也是情况和矛盾最复杂的地方, 选聘涉世不深、经验缺乏的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 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 在大学生村官实施过程中, 也难免有许多矛盾和问题, 这些问题有些是实践方面的, 也有些是制度设计方面的, 需要我们运用理论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 通过引入充满朝气、思想活跃的大学生, 激发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同时, 在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过程中, 又不断加入新的因素, 一方面是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另一方面是政府探索培养后备干部的战略思维。这些新的因素, 成为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客观的说,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对于我国农村事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压力、对于探索培养后备干部路径的探索都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 大学生村官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村官下不到村

中央出台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农村发展的问题, 更是从培养后备干部的战略高度来思考的, 希望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国情民意、经历艰苦环境的磨练。但是, 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扩大, 特别是女大学生村官的增多, 各级政府出于安全考虑, 要求大学生村官集中在乡镇住宿和生活。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使大学生村官难以真正下到村里面。例如, 有些地方乡镇政府截留大学生为乡镇政府工作, 名义是到村任职工作, 实际上成了乡镇政府的临时工。大学生村官要想真正了解农村、经受磨练, 必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事、说农家话。但是,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官有下不到村的情况。

2、大学生村官融不进村

大学生村官要想深入了解国情民意, 必须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但是, 由于大学生和村民之间在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知识阅历、语言、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使得大学生不容易被村民接受, 大学生也很难于融入村民的生活, 不能深入了解农村、农民的情况, 倾听他们的想法, 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听心声。

3、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困难

大学生村官大多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没有项目、没有人脉、没有资本, 这与农民关注焦点如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相矛盾。因此, 大学生只能从事一些村务秘书性质的工作, 要么就是无所事事。所以就会在大学生村官论坛中有这样的描述:头一年, 在“抄抄写写”中适应村官生涯;第二年, 在“没事找事”中琢磨创业路子;第三年, 在艰难抉择中寻找未来出路。这样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大学生村官面对的现实和窘迫。

4、大学生村官出路困惑

按照选聘大学生村官的规定, 大学生村官的聘期一般为1到3年。聘期满后,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主要有这样几条:鼓励担任村干部、择优选拔乡镇和其他党政机关公务员、扶持自主创业、引导另行择业和支持继续学习。一个外乡人担任村干部, 要想获得村民的信任是非常困难的;自主创业需要经验、资金、项目和人脉, 这些也不是普通大学生所能具备的。在这几种选择中, 只有考公务员和继续学习是比较可行的, 但是竞争非常激烈。因此, 大学生村官面临最大的困惑就是对于出路的抉择。

通过以上分析, 大学生村官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 从现象来看, 是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如果从深层次来看, 是制度设计过程中, 政策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问题, 特别是政策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问题。因此, 为了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 必须深入分析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中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问题。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过程中的价值冲突

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 实际上是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问题。从哲学角度分析, 价值是标志客体存在与主体需要之间能否适应的关系。公共政策的制定也需要考虑政策目标与政策主体需要之间的适应关系, 这就是公共政策的价值问题。价值选择问题是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核心问题。在公共政策理论的研究中, 早期人们关注的是公共政策的问题因素、事实因素和技术因素, 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 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公共政策研究又转向了以政策价值为主导因素的轨道。就公共政策分析而言, 价值观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流向和分配形式。在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方面, 关键的问题是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判断问题。价值判断主要是指对前期事实判断业已确认的各种客观事实进行价值意义 (是否有价值) 和价值意义 (有什么样的价值) 的判断, 并且, 依据判断的结论, 制定或者修正公共政策。

大学生村官制度涉及到的主体主要是中央政府、乡镇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和大学生村官群体。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分析和判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了价值的冲突和矛盾。

1、中央政府的价值判断

出台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 随后又考虑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在实践过程中, 中央更加认识到大学生村官对于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价值。大学生村官和其他下基层项目的大学生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更具有长远和战略方面的考虑。因为培养大学生村官熟悉农村情况, 经过艰苦环境磨炼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和能够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创业致富的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着眼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优化党政干部队伍来源结构, 夯实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从上述表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 中央出台大学生村官制度, 不是一种简单的权宜之计, 而是更多地着眼于战略思考。

2、乡镇政府的价值判断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对于乡镇政府有间接影响。由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任务在村子, 而相关的工资、福利等项目也是基本上由上级政府支出和管理的。因此, 乡镇政府对于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 基本上是持中立的态度。当然, 在实际工作工, 乡镇政府也尽可能利用自己对于村子的影响力, 通过借调等方式, 让大学生村官无偿地为乡镇政府工作。

3、村民自治组织的价值判断

村民组织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态度比较复杂, 一方面, 村民希望大学生村官能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 由于农村宗族势力、风土人情复杂, 村民不希望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外来人参与到一些地方事务中。因此, 对于大学生村官, 村级组织一方面希望他们能够带来新理念、资金、项目、技术、信息和人脉, 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信任度是有限的。

4、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价值判断

大学生村官群体对于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判断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对于这个群体而言, 选择到农村任职工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情况:其一凭着年轻的热情, 希望到农村磨练自己, 也真正为农村做点事情, 带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其二是因为就业困难, 想通过到农村锻炼, 为将来考公务员或者考研究生积累资本。其三是希望在农村寻找创业机会。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在大学生村官制度涉及到各种主体之间, 他们的价值分析与选择存在着严重的冲突。正是这些价值冲突, 造成了大学生村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种种困难与困惑。因此, 要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 必须整合各种主体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三、价值整合与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完善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完善离不开价值整合, 只有把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整合到一起, 才能够形成合力, 发挥制度的效力。政策的价值整合过程其实就是公共政策价值论辩的过程。在具体的公共政策过程中, 每个政策行动主体都有建立在不同利益追求基础上的价值倾向。要形成一个建立在各种利益协调基础之上的被大多数政策行动主体所认可的政策价值, 就必须经过一个民主的价值论辩过程。所谓政策价值论辩, 就是在公共政策过程中, 多种政策行动主体依据一定的程序和规则, 围绕具体的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展开相互辩论的复杂过程。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完善有赖于设计中对各政策主体进行价值整合。根据现有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运作实际, 我们认为其价值整合的主要路径有以下几种。

第一, 通过国家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和吸收符合农村需要的各类人才, 积极投身到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中并长期扎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要特别鼓励科、工、贸、农、林等专业大学生担任村官, 使国家人才政策扶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互为统一。要特别鼓励大学生村官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创业, 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类似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园, 并予以资金、技术、管理、市场和各项政策扶持, 从而使国家的村官制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结合起来, 形成共同的价值诉求。

第二, 把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完全纳入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框架当中予以政策安排。这主要是把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考核参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要求进行, 在严把入口关的同时, 对于在实际工作岗位满三年且每年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人员, 尽可能全部吸收充实到干部队伍当中来。与此同时, 对于未能入选人员, 也应在国家公务员招考、研究生报考、创业等出口予以优惠政策安排。政府应建立大学生村官档案, 把大学生村官经历作为重要的其他人事安排的依据。通过上述途径, 实现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在大学生价值诉求中得到热烈呼应。

第三, 培育各政策主体的共同价值理念和基础。要通过各类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大学生制度的重要意义, 把大学生村官制度与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系起来, 并成为农村干部群众的共识, 成为各政策主体的共识。要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 克服狭隘的封闭意识和地方主义思想, 具有五湖四海、举贤用能宽阔胸襟, 营造欢迎大学生村官入村驻点的真诚, 并创造条件使大学生村官融入当地的经济、政治生活当中来, 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要教育大学生尊重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 尽快熟悉当地的语言、风俗, 努力学习农村所需的知识、技术, 主动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 真正成为农业发展的领路人、农民情感的贴心人、农村建设的当家人。

四、结束语

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首先, 在政治方面,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 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大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 为农村管理带来新鲜血液, 有利于党的思想和宣传在农村加强, 增进农民参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 从而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其次, 在经济方面,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 有利于形成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农村创业团队。大学生村官创业激情充沛, 视野开阔, 头脑灵活, 如果他们做到有效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人际网络, 将成为农村创业富民的领军人才。再次, 在文化方面,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 也有利于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高素质人才的价值观念、知识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持续影响, 为农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源泉, 有利于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现代的先进文化风尚。当然, 大学生村官制度还有待完善。如果能较好地整合各政策主体的价值诉求, 切实解决当前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当中所出现的问题, 那么大学生村官制度必定会激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成为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

摘要: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 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 从一种探索逐步形成一种制度。大学生村官为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是实际工作仍然面对很多困难和问题。论文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制度设计中, 各方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为了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 必须整合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形成合力,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大学生村官制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制度,价值冲突与整合

参考文献

[1]严强:公共政策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篇8:镇东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为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得到充分的锻炼,xx镇党委、政府本着让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知识和年龄优势,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原则,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使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的技能和水平,大学生村官这一团队的各项业绩得到了全镇干部和群众的认可,逐渐走向成熟,表现出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为xx镇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做出贡献。

一、加强管理,培育合格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后,各村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村官从小事做起,在点滴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在与群众融洽相处的基础上展示良好形象。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走访,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跟踪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督促检查。采取三级管理模式,镇党委、政府主要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完成任务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蹲点的镇干部主要对大学生村官到岗考勤、工作日志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村党支部书记主要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所分配每项工作完成情况的工作 表现、工作实绩、服务态度和工作改进等方面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过严格的管理,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二、加强教育,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

由于大学生村官刚步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和农村工作经验。为了让他们尽快熟悉情况,早日进入工作状态、进入角色,我镇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大学生村官培养帮带第一责任人,实施“传、帮、带”,向大学生村官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突出如何解决问题;帮助他们熟悉村中的民风民情,多与群众沟通联系,打成一片,突出如何融入问题;开展工作时把他们带在身边,身临其境,引导和参与一些拆迁安置、土地征用、矛盾协调等重要活动,突出如何发现问题。通过“传、帮、带”等形式的教育,使大学生村官很快融入农村开展工作,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

三、加强培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 镇党委、政府定期或不定期集中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重点讲授上级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涉农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等,为大学生村官做好农村工作打牢政策理论基础。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村干部,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现身说法,进行农村工作思路、方法和村务管理、村民纠纷处理、农业技术服务、拆迁安置、土地征用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为大学生村官全面地熟悉掌握做好农村工作奠定实践基础。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参与省、州、县组织的各种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

四、加强锻炼,加大为民服务力度

按照“到村工作为主,多岗锻炼为辅”的工作思路和要求,鼓励大学生村官参与村里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计划生育、矛盾纠纷调处等急、难、险、重工作,采取“一线工作法”,增强他们做群众思想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中干、干中学,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对能力突出的,表现较好的,结合所分配的工作,安排到镇对口岗位进行实践锻炼,掌握全镇工作情况,扩大工作接触面,提高大学生村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促进镇村工作的协调开展,有序推进。通过多岗锻炼,使大学生村官真正的为当地的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加大为民服务力度。

五、严格考核,调动工作积极性

制定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每半年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双结合”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半年考核相结合、村主要领导考核与村民评议考核相结合的形式,明确考核优劣的奖惩措施,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我镇还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让他们畅谈工作体会,交流工作经验,汇报工作成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的难题。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定切实有效的奖惩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今年我镇的大学生村官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全镇12名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抗旱救灾、新农村建设、二级路征地拆迁、矛盾调处、新农合筹资等工作,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小城镇做出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管好、用好大学生村官这支队伍,打响“大学生村官”这个品牌,为我镇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篇9:镇东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中共xx镇委

关于建立《xx镇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培养制度》的通知

各社区党总支(党委):

根据上级要求,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建立《xx镇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培养制度》,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建立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培养制度目的意义:

为了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为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不断改进服务农业、农村的工作方法;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为确保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进我镇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具体做法:

镇班子成员是“大学生村官”带培的主要责任人,每位社区党组织书记负责联系带培一至三名“大学生村官”,要为大学生村官创造工作实践的机会,搭建合适的工作平台,要定期对他们进行政策指导、信息引导、项目帮扶和方法帮教,帮助提高农村政策法制水平、增强组织能力和工作执行力,特别是提高协调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矛盾的能力,提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社区干部是“大学生村官”的直接带培人,负责平时的带培工作,带领他们进村入户走访调研,熟悉村情民情,传授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知识、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方法及处理农村日常事务,共同寻找农村发展项目,开展各项创建活动等,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做好基层工作的能力。

三、做好帮带过程的记录

做到每半年有总结,负责带培的领导要每年听取村官汇报,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书面评语,对其工作总体表现,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作出等次评价。

四、组织领导

结对帮带培养工作由镇组织办牵头负责,组织办做好总结汇总,并对带培制度不断加以完善,确保大学生村官快速健康成长。

xx镇党委

篇10:镇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

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

**镇共有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名,其中男生名,女生6名,本科生名,专科生8名,党员4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分别担任**村、**村等个村的村支部书记助理和村主任助理。经过一年来的工作和实践,他们基本适应了乡村工作的环境,融入了农村工作之中,较好的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学生村官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一)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优化了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结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实现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提供了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校毕业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对当前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是有益的补充。他们的到来,不同程度的改变了农村两委干部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缺乏现代科技知识的现状。同时,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较好的解决了村干部来源不足和部分村级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传播了新知识,带来了新思想,促进了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的建设发展需要知识型、专业型人才。大学生村官为农民带来了精神食粮,为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促进了农村科技进步和社会稳定。大学生村干部利用自身优势,切实把理论知识与农村工作实际相结合,积极为农民服务,不同程度的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村的任职大学生***利用平面设计的专业特长,在互联网上发布温室西红柿销售信息,吸引了东北等地的客户到村里收购西红柿,果农在大棚里就把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十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大学生‚村官‛组成了一支8人的义务宣讲队,巡回到田间地头、养殖大棚、集市、老党员家中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收到了良好效果。广泛开展电脑、法律、农技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帮助村民掌握市场动态,了解致富信息,提升了农村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同时担负起村级远程教育协助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积极组织农民党员干部收看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播出节目和省辅助教学平台播出的教学课件和辅收节目,把农作物生产技术、农民创业经验等以更便捷的方式传授给村民,改变了以往主要通过专家面授、村民交流的技术传播方式,受到村民们的称赞。

(三)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名大学生村官积极参加了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并自发地成立了一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宣传乡村清洁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镇里把茶树庄村做为示范村,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到村里清理街道,在其带动下,村民自身的文明意识明显增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为创造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提高

一是思想觉悟和政治学习水平的提高。村官**曾经这样对我说,‚在学校的时候很少关注时政,现在每项政策都得深入学习了解,尤其是国家关于‘三农’的政策,因为很多群众会问我。‛他的话直接反映出了他们在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方面的提高。十七大召开以后,大学生村官们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理解报告中的新思想,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同时还加强计算机知识学习,利用互联网、报刊、书籍等学习有关农村工作方面的知识,加深了对农村工作的了解,更加端正在农村工作的思想态度,坚定了服务农村的信心。

二是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在工作中他们严格执行领导的决定,积极支持村上的工作。在重大事情面前,努力配合好村干部,当好参谋助手,积极出谋划策,认真收集整理资料,为村干部排忧解难。今年的新农合工作,他们积极配合村干部,坚持同村支书一起走村窜户,大力宣传惠民政策,动员群众积极参与。

总之,一年来,我镇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都能积极认真得完成每一项工作,并且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镇党委、政府也始终坚持为其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积极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和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下一步,我镇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每一位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成长进步,让其在农村天地里更好的发挥作用,更好的体现其人生价值,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创造更大更多的辉煌。

中共**镇委

篇11:镇东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一、分布式领导的内涵及特征

(一) 分布式领导的内涵

在传统的科层制中, 领导者个人对各项事务做出决策并以命令、指示的形式对下属进行领导的方式阻碍了下属的个人发展, 也限制了下属的主动性, 从而导致组织效率的降低。同时,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基层组织的发展与各项工作的展开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及时掌握单位发展的全部信息, 更不可能拥有解决所有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合理利用单位成员的知识、技能与经验, 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分布式领导是组织的领导者及员工在一定的情境范围, 根据组织任务和各自能力的不同, 动态地行使领导者角色, 最终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领导行为 (behavior) 本身, 而非领导角色 (role) 。

从定义中可以发现:第一, 领导职能可以由多人承担, 这正体现了分布式领导的数量观, 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只要领导的人数大于1, 那么就是分布式领导, 不论是同一组织的多位领导, 还是同一任务不同阶段的多位领导;第二, 领导行为的发生要求组织成员具有与任务匹配的个人能力或知识, 虽然组织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领导者, 但只有具有相关能力与知识的人才能在完成相关工作时成为领导者;第三, 领导角色的转换是根据任务的不同而变换, 这正体现了分布式领导的情境观。当组织的任务进入新的阶段, 能够解决相关问题的成员则必然拥有最大的影响力, 成为该阶段的实质领导。

(二) 分布式领导的特征

1. 分布式领导强调领导行为主体的动态变化

领导行为是指组织成员在某种工作情境中, 由于自身能力产生的对其他成员的一种实质影响, 此时该成员实际上已经担当了一种领导角色。当组织情境发生变化时, 会导致新的领导角色出现, 即组织成员在某一时点可能是领导者, 在另一时点则是下属, 而这种角色转换应根据任务和成员能力来定。因此, 分布式领导也可以视为一种权变型领导。但是, 这也并不意味着组织中所有成员都愿意或适合成为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 组织成员了解同事的能力, 同时基于组织目标和长期工作形成的信任, 愿意根据任务的特点服从具有相关能力的同事。另外, 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成员或因为性格问题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成员, 则不适合成为领导者。

2. 分布式领导意味着对组织成员的充分授权

分布式领导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在组织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或者组织安排的工作需要复杂的知识与技能时,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技能, 突破现有条件的限制, 完成组织目标。但是, 在这个过程中, 组织的正式领导, 或者部门的上级领导应确保做到充分授权, 给予成员解决问题的权限。这样, 在组织成员面临复杂工作时才会主动承担责任并发挥自身能力, 保证组织成员在工作的某一阶段暂时充当领导者的角色。需要注意的是, 分布式领导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正式领导或集权式领导。实施分布式领导的组织或部门关于该组织或部门的主要任务、责任等方面的决策仍然需要正式领导或层级制组织的集权领导做出。组织正式领导者应保证组织成员的选择权, 使得每为成员都能为组织做出贡献。

3. 分布式领导强调相互协作

在实施分布式领导的组织中, 组织成员为了组织的共同目标, 通过调整各自的计划和行动, 达到组织效率的最大化, 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和彼此依赖。组织成员通过共享各自的技能和资源, 通过相互交流和反思激发出各自潜在的首创精神和工作能力, 最终形成共同的情感经历, 创造出大于成员个人绩效之和的综合绩效。

同时, 这种相互协作也体现在责任的共同承担上。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成员必须积极主动的参与工作, 相互协作, 对自己承担领导角色时的工作负有重要责任, 这同时也是对同事和组织的负责, 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大学生村官的特征及工作现状

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 大学生村官是指为缓解就业压力, 解决农村基层组织人才缺乏, 响应国家制定的大学生村官政策, 应届或往届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 从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年轻干部。这些年轻干部, 由于其成长环境与所受教育的不同, 与年长的干部有很大的不同。

(一) 大学生村官的特征

1. 忽视权威, 强调能力

年长干部对年轻村官最大的印象就是不尊重领导或前辈。原因在于村官受互联网时代与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 不会只是因为领导的职务而尊重领导或前辈, 他们更看重的是领导或前辈的个人能力。因此, 他们对于部门内原有的论资排辈, 或者尊重领导权威的规则置之不理。

同时, 村官希望能够展现自己的个人能力。当基层的工作任务在其个人能力范围内时他们也愿意展现自己的价值, 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希望在工作的时候获得相应的权限来根据任务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2. 追求自我价值, 成就感强

村官在工作中对于自身价值的实现较为看重, 希望能够在工作中积极地展现自身能力, 通过良好的工作表现、村委会的表彰等方式体现自我价值。因为本身较高的文化层次, 他们对于工作的态度也体现在较高的成就感方面, 对于物质的奖励并不太看中, 更希望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因为对自我价值的强烈追求, 村官希望能够在部门领导的认可下, 得到充分授权, 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并不希望有人在旁边看护甚至干涉。

3. 渴望交流, 强调合作

村官对于年长干部或者领导的权威的忽视并不代表年轻村官不愿意听取年长干部与领导的劝告, 甚至会主动寻求他们的帮助, 毕竟村官较年轻, 对于社会的认识不清晰, 工作的经验也比较缺乏。村官渴望拥有一个友好的工作氛围, 因此他们希望能够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同时, 村官相信团队的力量, 渴望与同事在工作中彼此信任, 友好合作,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从而更好地为农村的建设服务。

(二)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

目前在农村基层组织中普遍采取的是集权性的领导方式, 组织的权力集中的少数人的手中。通常采取命令、指示及各种指标的方式绩效管理, 与其他成员缺乏沟通与交流, 对基层成员提出的建议置若罔闻, 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而大学生村官希望在基层能够根据自身能力自主工作, 追求自我实现并希望与他人沟通的特征与目前层级关系明晰、村干部高度集权的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 这种管理现状不仅会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也会对单位或部门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三、分布式领导的实施策略

大学生村官有他们自身的特色, 农村基层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太适应社会的发展。分布式领导则是有效解决现有管理方式与年轻干部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实施分布式领导则是本文的关键。为此,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 加强沟通, 学会授权

大学生村官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命令与观念灌输的反感, 他们更希望以一种平等并相互关怀的姿态进行双向交流。那么, 村干部在与大学生连官沟通时就应塑造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 宽容地对待村官的意见, 而不是使用职位权威压迫他们。只有通过开放式的双向沟通, 村干部才能真正了解年轻村官的需求与期望。

同时单位的领导也应从人力、物力等方面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通过对大学生村官的充分授权, 并使其参与决策, 并听取其建议, 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并以宽容之心对待失败, 帮助年轻大学生村官找出问题,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目前, 政府和事业单位部门的权力大部分集中于个别领导身上, 农村管理层也形成了集权型文化与集体思维。虽然分布式领导不否认正式领导或权威人物的作用, 但要保证分布式领导的实施则必须首先培育分布式领导的环境与氛围。第一, 需要村干部逐步塑造公平、信任的组织文化。第二, 乡镇政府应为农村基层组织实施分布式领导的单位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 帮助其确定工作目标、成员配置等基础工作。第三, 确保村组织成员在技术能力方面的多样性和互补性,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力量, 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村组织的领导与管理过程中。

(三) 积极开展培训

在实施分布式领导时, 大学生村官被充分授权, 他们的积极性与责任心都被激发出来并通过与同事的良好合作达成工作目标。但对于我国农村基层组织来说, 分布式领导是一种新的领导实践, 这就必须对其大力宣传和推广, 通过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强化其创新意识, 加强其对分布式领导的理解, 尤其对分布式领导中权力的转移、信任的培养、团队的工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培训。

四、结语

大学生村官与村干部或老同事之间的矛盾更多的是大学生村官对于单位目前管理方式的一种压力反应, 他们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新的管理方式的需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并不是对大学生村官不闻不问, 更不是横加指责, 而应根据其特点, 积极寻找新的管理方式, 通过对大学生村官的合理管理达到消除单位矛盾的目标,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农村基层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国祥, 赵鹏娟.知识型员工共享领导内容结构[J].心理科学, 2012 (05) .

[2]刘博逸.共享领导的概念内涵、内容结构、绩效水平与实施策略[J].理论探讨, 2012 (01) .

[3]李洁芳.分布式领导概念内涵、角色关系辨析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8 (08)

[4]金建生.分布式机制的教师领导[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22) .

[5]周晨曦.对中国新生代员工管理的探讨[J].天津经济, 2013 (04) .

[6]张小才.新生代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2 (01) .

[7]黄万丽.民营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19) .

[8]范宝娟.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4) .

上一篇:疾风劲草的意思及成语故事解释下一篇:项目总工培养目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