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庄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2024-05-02

郝庄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通用8篇)

篇1:郝庄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金郝庄镇政务公开考核评议制度

第一条为增强金郝庄镇人民政府及各村委会、各站所工作的透明度,努力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根据聊城市、临清市关于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结合金郝庄镇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金郝庄镇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政务公开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并负责对各村委会、各站所政务公开工作的考核。

第三条政务公开考核工作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政务公开工作的考核纳入对各村委会、各站所的工作目标考核之中。

第五条 政务公开工作的考核内容:

(一)主动公开情况;

(二)依申请公开情况;

(三)服务承诺兑现情况;

(四)对群众投诉的处理情况。

第六条政务公开考核工作实行量化标准。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公开内容符合规定,要求具体;公开及时,符合时限规定;公开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监督机制健全,责任追究落实;投诉处理得当,群众评价满意。

第七条政务公开工作考核结果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

第八条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可实行全面考核,也可实行重点考核,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考核村委会或站所,考核于近期进行。

第九条考核的基本程序:

(一)制定考核方案,经领导小组审定后,由领导组办公室部署;

(二)领导组办公室提前15天向被考核村委会、站所发出考核通知;

(三)被考核村委会、站所接到考核通知后,按通知要求进行自查,并形成自查书面材料;

(四)考核领导小组进行实地考核。在考核基础上,研究提出初步考核等次,报金郝庄镇政府政务公开工作领导组审定,审定意见及结果通知被考核村委会和站所。

第十条对政务公开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的村委会和站所,给予表彰;对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予以奖励;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村委会或站所,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一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金郝庄镇人民政府

二○一○年七月十五日

篇2:郝庄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激励其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干事创业,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建设乌金山镇三晋一流强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坚持培训与使用监督相结合,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第二章 职责任务

第三条: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不占村“两委”干部职数。党组织关系要转至所任职的村。是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原则上安排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职务,是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或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原则上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

第四条:建立大学生村官 “一岗三责”制度。负责好所任职村的工作、党委中心工作及所属科室的工作。

(一)所任职村的工作

1、宣传贯彻党的农村工作方针及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工作部署,协助村“两委”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2、协助村“两委”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和科技示范点等;

3、配合完成基层党建、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科技推广等工作;

4、积极引导开展村民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带头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教育引导农民坚决抵制和揭露各种非法宗教活动;

5、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接收点的教学组织管理及设备维护;

6、参与讨论村级重大事务;

7、及时报道所任职村的工作动态等。

(二)镇党委中心工作

服务镇党委统一安排,服务重点工程。

(三)所属科室的工作

按科室分工,做好自身工作。

(四)镇党委和村“两委”明确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要努力学习农村政策,掌握农业生产常识,加强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沟通,不断提高服务基层的能力。就服务群众而言,要深入落实以下七项制度:

(一)建立大学生村官集中走访制度,每年集中走访农户不少于300户。

(二)建立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制度,坚持做好工作记录,撰写工作心得,定期交镇党委审阅。

(三)建立大学生村官基层调研制度,每人每年至少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四)建立大学生村官公开承诺制度,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诺的原则,将工作打算运用村务公开栏、阳光农廉网等方式进行公开承诺。

(五)建立大学生村官联系和服务农户制度,每人至少联系一户贫困户,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其寻找致富项目,理清发展思路。

(六)建立大学生村官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宣传报道所任职村的工作动态及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每月至少要报镇党建办2篇高质量的稿件。

(七)建立大学生村官办实事制度,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有知识、懂政策的优势,主动解决农民群众遇到的各类问题,提供政策信息服务,帮助代办各类事项,做到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暧百家心。

第三章 服务管理

第六条:大学生村官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工作管理及考核由镇党委参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七条:大学生村官聘期为三年。

第八条:建立大学村官培养教育制度。镇党委结合实际,指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1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负责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采取“2+1”的方式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情况,掌握工作方法,迅速进入角色,全面开展工作。

第九条:建立大学生村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将所任职村正在发生及可能发生的重大事项即时向镇党委报告。

第十条: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述职制度,每年向党委进行一次书面述职,包括思想状态、学习调研、工作任务等各个方面。

第十一条:对大学生村官既要严格要求,又要鼓励其放手工作、大胆创新。

第十二条:镇党委召开有关会议,可安排大学生村官代表列席参加。积极推荐综合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团代会、妇代会代表人选。

第十三条:在安排大学生村官食宿及日常生活中,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其人身安全。

第四章 教育培训

第十四条:将大学生村官纳入“领头雁”培训延伸序列,利用镇党员干部培训发展中心定期组织集中培训。

第十五条:建立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制度。针对岗位特点,坚持以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为重点,以提高做好农村工作、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本领为目的。培训中注重讲解“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经验方法,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第五章 工作纪律

第十六条:大学生村官要迅速转变角色,把精力集中在长本领、干事业上,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牢固树立扎根意识、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脚踏实地开展工作。在思想和纪律上做到“五个坚决”:一是坚决贯彻执行镇党委、村党支部的决定、决策和指示要求;二是坚决维护镇党委、村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三是坚决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作斗争;四是坚决执行村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五是坚决端正 自身言行,洁身自好,作风正派,不乱交友、不乱作为。

第十七条:建立大学生请销假制度。大学生村官因事因病或其它特殊情况需按级请假。请假 1 天以内的经村党支部书记和科室主任批准;请假2天的经村党支部书记和分管领导批准;请假3-7 天经镇党委主要领导批准;8天以上的报区委组织部审批。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得先走人后请假或事后办请假手续;绝对不允许请假未批准后仍私自外出现象发生。凡出现以上情况,视情节对本人进行通报批评或组织处理。

请假外出要严格按批准时间按时返回,请假返回后要及时到 批准单位销假。无特殊原因,不按时返回的,除通报批评、写出书面检查外,还要视情况进行组织处理。

请销假及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的有关材料装入本人工作档案,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凡违反请销假规定,受到组织处理的年终考核定为不合格。

第六章 考核奖惩

第十八条: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制度,完善竞争择优机制,形成在实践中比干劲、比奉献、比业绩的鲜明导向。考核工作由区委组织部指导,镇党委具体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考核分为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

另附大学生村官考核细则。

第二十条:考核结果作为年终总结大会表彰、推荐参加各类人事考试、年终福利发放等的重要依据。

考核优秀的镇经济工作会予以表彰,并向区委组织部推荐评优评先;考核为不合格的取消其评优资格,由镇党委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在全镇范围内通报批评。连续两年考核为不合格的,报区委组织处理。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报区委组织部审批同意后,可与大学生村官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的;

(二)不履行职责,不遵守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村工作的;

(三)旷工、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个工作日的;

(四)滥用职权,侵犯群众利益,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

(五)因工作需要调整工作岗位,但不服务安排的;

(六)有其他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情形的。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于2011年5月开始执行。

中国共产党乌金山镇委员会

篇3:郝庄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一、大学生“村官”有关概念的阐释

大学生“村官”是指年龄在30岁以下的,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 由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正式发文, 通过各级政府组织的考试、面试、体检、资格审查等一系列公开招聘, 被招录到农村或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等职务, 优秀的应届或往届高校毕业生。政策要求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应该是中共党员或者预备党员或者优秀学生干部, 有扎根基层的信心、决心和毅力, 不怕吃苦, 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具有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大学生“村官”只是一种形象称呼, 他们并不是拥有实权的村官, 既不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不是公务员, 他们在基层服务期间没有行政事业编制, 是同政府签订了两至三年劳务合同的政府雇员, 也被称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多为辅助性和服务性的工作, 主要是协助村“两委”开展新农村的建设。大学生“村官”只要成功通过村委会换届选举后就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村官。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指我国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相关的管理机制的总和, 其具体包括招考聘用、教育培训、待遇保障、考核管理等。我国的各地政府出台实施的大学生“村官”政策略有不同, 其称谓有的地方是“大学生村官计划”, 有的地方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上任后都能在岗位上取得一些成绩, 但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 存在着较多问题, 主要原因如下:

(一) 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中国人历来凡事喜欢稳定, 抵触竞争, 甚至恐惧竞争, 这种文化影响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生报考公务员, 以致某一个岗位的报考达到了千人之多!主要原因是公务员的工资收入稳定, 福利待遇较好。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时, 即便是可以预计到今后的城市生活很辛苦, 也千方百计的为自己在城市中争取一个生存机会, 万不得已才去农村基层谋生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开始把就业的目光转向农村, 择业时走进基层。但是真正想在农村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少数, 部分大学生不是出于关心“三农”选择“村官”这一职业, 而是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无奈选择。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原因竟是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优惠政策的吸引, 考公务员、考研、考试入编是他们期望自己在服务期满后尽快脱离农村的途径。总的来讲, 许多大学生“村官”没有在农村的持久热情, 他们把在基层的锻炼当成一个“跳板”, 把“村官”工作当成一个过度, 他们作用的有效发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

(二) 自身能力产生瓶颈

大学生“村官”大多经历很单纯, 有的甚至没经历过农村生活, 其能力存在多方面的欠缺:一是人际沟通能力有限。较多的大学生“村官”尤其那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大学生“村官”在选聘之前, 对于基层的工作环境、农民的行为习惯、当地的民风民情感到很陌生。面对复杂的农村人际关系、繁琐的农村事务, 大学生“村官”们难以找到与地方干部和群众的融合点, 因而沟通障碍便产生了。二是组织管理能力有限。大学生“村官”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 不知道如何解决棘手问题, 对于无章可循的杂乱的农村工作, 仅凭说服和感化是不行的, 所以他们在上任初期因为组织管理农村基层事务的能力较弱、威信不高, 便很难得到群众的信任。三是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有限。农村和农民期盼拥有农业知识技术和农产品推销等方面知识的大学生“村官”, 但实际中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涉农专业的较少, 因此多数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知识致使他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三) 管理体制存在制约

选聘上来的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工作依旧面临无法忽视的问题。一是大学生“村官”被成功选聘后, 各种原因使得部分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从事“跑腿的”和“打杂”的工作, 在村级工作岗位任职的不多, 扮演办公室文员的角色的偏多。二是省市选聘大学生“村官”, 县委组织与大学生“村官”签订聘用合同, 乡镇党委和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进行管理和考核, 多头管理造成管理低效率, 造成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呈现放任状态, 日常管理机制在多数地方没有真正建立和落实。三是一些基层干部不理解不支持大学生“村官”计划, 负责带教的干部不认真搞帮扶帮带工作, 更有些干部担心大学生“村官”是来基层抢班夺权的, 于是不会倾心帮助和倾囊相授, 在这种情形下大学生“村官”要想打开工作局面并非易事。

(四) 政策保障缺乏有力措施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出台了涉及大学生“村官”保障机制的一些新政策,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保障机制。但是, 大学生“村官”的住房安置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及家属安置制度并没有建立。按照国家的政策安排, 大学生“村官”到2015年将达到40万人, 到2020年将达到60万人。虽然国家为大学生“村官”制定了五条出路, 但是全部装下大学生“村官”不可能;从另一方面也预示出竞争机制已经引入到大学生“村官”群体, 再次失业必将成为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因此, 建立大学生“村官”失业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另外, 在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的时代, 每年2万左右的收入很难让大学生“村官”组建一个经济宽松的家庭, 因而, 家属安置制度和住房安置制度需要政府及时给予建设。

三、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 需要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制定出台合理的政策, 并且政策在施行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完善。

(一) 完善培训保障机制

对陕西省咸阳地区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显示, 95%的大学生村官参加过岗前培训, 其主要内容是去当代新农村示范村观摩、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支农惠农政策;上岗后75%的大学生村官只接受过一次性培训, 主要是学习方针政策、涉农法规、市情、县情、基层工作方式、方法。多数地方现有的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不健全, 表现为培训形式化、内容单一化, 还有些地方培训频率较低。建议各省市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保障机制, 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 把已经常态化的教育培训制度不断进行创新。比如, 每个乡镇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系列大学生“村官”培训方案, 以田间地头为课堂, 定期邀请上级涉农部门的专家和学者, 有针对性地培训“村官”们;可以让领导班成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村干部以及在岗优秀大学生“村官”组成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导师团, 分层次、分类别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每年当中都要组织大学生“村官”外出几次, 以专题形式进行学习考察。

(二) 完善管理考核机制

各地方要相互学习借鉴, 在考核方面下真功夫, 着手制定完善的考核措施。一是明确大学生“村官”就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 工作主要在村里, 乡镇以上机关单位不得随意对其借调使用。二是考核体系要体现公开透明性和综合性。综合考核主要体现为注重德、能、勤、绩、学、新等全方面的考核。德, 是指大学生村官的品德修养;能, 是指大学生村官参加农村工作的能力;勤, 是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绩, 是指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取得的实绩;学, 是指大学生村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新, 是指大学生村官的创新能力。每年度由上级党委、村级“两委”和当地群众组成考核组织, 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综合的考核测评, 及时公开考核结果, 并且把考核结果装进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的个人档案。三是要细化考核, 包括工作制度、合理使用、日常管理等, 每条均有对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对应分值和加减分因素。

(三) 完善激励扶持机制

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鞭策、激励是推动大学生“村官”完善自我, 实现其价值目标的外因。具体措施可以如下:一是选派经验丰富的领导对大学生“村官”帮扶。二是采用现代化的联系方式加强帮扶干部之间、“村官”之间、帮扶干部与“村官”之间的沟通。三是探索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多种模式, 筹集资金可以采取向政府及金融部门申请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大学生创业无息小额担保贷款以及社会资助等方式。四是及时向组织部门推荐工作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并给予物质奖励;通报批评擅自离岗, 或因主观原因不能完成任务的大学生“村官”。五是激励政策要明确, 运用精神激励减轻大学生村官工作中产生的心理压力, 运用物质激励增加大学生“村官”的薪酬。

(四) 完善有序流动机制

完善有序流动机制, 才能促进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措施建议如下:一是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 组织考核合格并且本人自愿, 可以续聘1个聘期, 对担任村“两委”的按政策享受“双工资”待遇。二是对聘期考核优秀或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 要直接聘用到事业单位;对任职期满3年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 乡镇事业单位可以对其进行择优补充;每年县乡事业单位要公开招聘一定数量的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大学生“村官”。三是县里公务员招录要拿出一定比例, 定向招录服务期满、考核称职的大学生“村官”;切实落实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的优惠政策;县委组织部做好推荐具备参加选调生招考条件资格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四是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指导, 并且设立适合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实训实习基地, 比如组织他们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参加实习培训, 以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创业经验;在自主创业方面, 政府更要扶持和鼓励他们领办创建、参与合办、入股等, 创业的项目可选择特色农业、规模养殖种植等;凡是独立创业的, 政府也应予以减免相关税费。五是做好定向招聘会、推介会的举办工作, 为大学生“村官”到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工作搭建广阔的平台;还要优先安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到出现空缺的城市社区工作岗位或政府购买的其他公共服务岗位。

参考文献

[1]王雅菊.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现象探析——以陕西咸阳地区为例[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ZL) :60-62.

[2]林洁.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思考[J].理论探2009 (2) :122-124.

篇4:大学生“村官”选聘制度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村官 人才 选拔

大学生“村官”是指由政府部门从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中,选拔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工作人员。其来源具体包括:一、从全国大专院校应、往届毕业生中选拔的大学生“村官”;二、从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选派的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村官”;三、现职村两委干部经过培训、深造,达到本专科学历,然后返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本文所要讨论的大学生“村官”主要指第一类人员。

一、实施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面貌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城乡贫富差距、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等,由此还带来了其它一些经济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一般统称为三农问题。为此,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以解决三农问题。而党的这些方针政策最终能否落到实处,最终依赖于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一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因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村一级组织,所以“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但近年来我国农村“村官”队伍的基本情况是:知识水平偏低,再学习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带头作用不明显;年龄结构偏大,领导及服务能力偏弱。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近年来则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较之2007届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在529万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有7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仍然没有找到工作。①高校毕业生是国家高层次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难则意味着资源的严重浪费,由此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农村一方面具有一片广阔的事业天地,一方面又严重缺乏素质高、能力强、知识丰富的高层次人才。在这一背景下,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自然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演变历程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政策实践,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1995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实施“雏鹰工程”,选拔了13名大学生担任村长助理,拉开了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序幕。此后,海南、浙江、广东、河南、河北等省及其所属县市纷纷尝试推出大学生“村官”計划,“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此后,大学生“村官”制度经历了自发阶段(1995年~2004年)、全面试验阶段(2005年~2007年)和全面实施阶段(2008年~)等发展阶段。“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①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200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标志着大学生村官工程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2005年四川、江西、北京、福建、青海、辽宁、贵州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6年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2007年宁夏、内蒙、云南先后加入其中。2008年经中共中央同意,中共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正式转入由国家主导的工程建设阶段。②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国农业大学与广大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时,再次鼓励青年学生“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切实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③2009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江苏调研时也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要通过有效管理和服务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与此同时,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组通字[2009]20号),进一步强调并就人员的选聘、培训、保障、跟踪培养、流动、管理等方面给出了指导性意见。由于中央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以及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和落实,目前,大学生“村官”工程已得到了包括大学生及其家庭在内的广泛社会认可,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到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1个县(市、旗),20%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嘎查)。“村官”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为人员的选拔提供了充足的来源。

三、改善之策

面对众多的报考对象,如何使最适合的人选从中脱颖而出,从而保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能够真正做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把好选才关,即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时,要坚持对候选人“思想、能力、专业、经验”等素质的考核,同时建立试用期制度,在工作实践中对选聘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是否聘用。

1.思想选拔。据相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被录取的大学生“村官”在报考时都怀着比较正确的思想动机,并在实际工作中涌现出一批扎根农村,乐于奉献的先进典型。但不可不论的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应聘者是因为“工资待遇不错”、“就业困难”、“解决当地户口”,甚至“一时冲动”而选择了“村官”职业。归纳而言,目前应聘“村官”的大学生中,主要存在两种思想误区或者说“不良”动机,一是就业压力,被迫应聘“村官”的无奈心理,一是在相对诱人的政策待遇吸引下,以“村官”为跳台的功利心理。不管是哪种心理,都不利于其在应聘岗位上“待得住”、“干得好”。因此,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时,严把思想关是重中之重。

2.能力选拔。在安徽省阜阳市三合镇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0%的村民认为农村最需要有组织能力,能够维护农民利益,促进村民当家作主的人才。因此,选聘者是否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将成为其能否被村民接纳,更好地融入村民集中之中,“待得住”的关键所在。

3.专业选拔。同样是在安徽省阜阳市三合镇所做的调查显示,29%的村民认为农村最需要的是“懂农业科学技术的人才”。而在重庆市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区县对农林牧渔专业的大学生需求高达72.5%。可见,村民对于具有高学历、高知识层次的大学生“村官”是充满期待的,期待他们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带领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家致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人才,而目前的中国农村人口整体呈现出知识水平,职业技能缺乏的状况。据统计,截至2003年,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人员占农村总人口的87.57%,而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民比例更低。人才短缺,以及农村人口普遍素质较低的状况势必会影响农村的发展,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因此,针对这种状况,由政府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选聘一部分优秀大学毕业生赴农村基层担任“村官”,对于充实农村人才资源,改善农村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所选聘的人员的确是适合农村的,适应农村的人才,必须是“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人才,因此,在进行“村官”选拔时,必须坚持对候选人员的思想、能力、专业、经验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这是把好人才入口关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中组部等十二部委.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组通字[2009]20号)[Z].

[3]创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D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3/

25/content_7855221_2.htm.

[4]胡锦涛总书记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D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

05/02/content_11301147.htm.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农民素质发展报告:2004[R].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篇5:郝庄镇农村“两委”换届工作总结

郝庄镇共有28个行政村、26个村党组织参加2011年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镇党委将村两委换届选举作为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村民有序参与政治的一次重要契机,严格按照省、市、区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整合工作资源,突出重点、把握节奏,平衡力量、统筹推进,整个换届工作始终在热烈民主的氛围中进行。

“调兵遣将,充实力量”——突出组织领导之重

村两委换届虽然是村民自治组织的换届,但却是一项法规性及程序性极强的工作,稍有马虎则可能前功尽弃,甚至产生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对全镇工作的通盘考虑及对村两委换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郝庄镇于11月14日召开了全镇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动员暨培训会,对全镇28个村“两委”主干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并根据各个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全局,对整个换届工作力量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组织。镇党委成立了郝庄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换届工作指导组、督查接访组、安全保卫组,各组协调配合,对整个换届选举工作进行指导、督察、维持秩序等工作,并建立郝庄镇领导、民警和科室工作人员包村联系责任制,将换届选举工作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都细化到人,极大地调动了各个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镇上下营造了“人人关心选举、人人参与选举”的浓

厚氛围。

“未雨绸缪,提前摸底”——把握村情民意之要

为把村“两委”换届的准备工作做深做细,镇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工作方案。包村干部提前深入全镇28个行政村,认真开展选前调查摸底工作,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干部群众思想动态以及选举可能遇到的问题,充分了解村“两委”班子成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群众对他们的信誉度,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对于出现家族势力干扰换届、拉票贿选苗头的,及早协调纪检、监察部门介入;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提前进行安抚,讲明解决不了的原因;对于存在工程施工、土地征用补偿等遗留问题的,成立工作组,采取得力的措施化解矛盾;对于有争议的经济项目,采取暂缓推进的办法,提前化解矛盾、排除各种障碍,确保和谐稳定的换届氛围。在换届选举摸底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来匡正干部路线,严格执行换届纪律中的“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为正式换届选举工作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做好准备、奠定基础,把群众真正信得过、有能力、有作为、能干事、干好事的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广泛宣传,造大声势”——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对于顺利开展换届选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8月份开始,以“投出庄严一票、选好“两委”班子、造福全村百姓”为主题,全镇开展了农村“两委”换届宣传活动。全镇8名大学生村官全部投入到换届选举的宣传工作中,深入到各村民家中,为年老体弱的选民和党员进行法律和政策

方面的宣传,并协助村干部利用标语、条幅、黑板报、公开栏、群众会成立宣传队等宣传载体,集中宣传“两委”换届的意义、目的、程序、要求等,让党员群众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不盲从、不贪小便宜、不受宗族势力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同时,为提高选举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我镇先后3次举办村级两委换届工作培训班。镇换届领导组多次下村分别对各村换届选举委员会进行培训,从选举的程序及各个环节注意的事项,以及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进行悉心指导,做到了力度大、有规模、方法活,不仅营造了换届工作的声势,而且提高了包村干部的业务水平,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全镇28个村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30余次,发放调查问卷300余份,广泛听取了村“两委”、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准确把握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提前了解了各村的思想动态、竞选人选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村一策,扎实推进”——突出工作措施之实

郝庄镇由于各个村的情况不同,所面临的换届选举环境相对复杂。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镇党委坚持法规主导,着力在统一思想、明确认识,找准症结、控源治本上下功夫。对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各类非法行为严厉打击,并对村情特别复杂的提前介入,因村制宜,通过一村一策将矛盾问题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此外,镇党委在“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严把“依法办事关”和“民主权利关”,始终坚持严格按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办事,做到该遵循的原则一个也不变通,该履行的法定程序一个也不少,该交给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

一点也不保留;对村民提出的异议,在调查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开、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选举的关键不放松,保证换届选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篇6:xx镇大学生村官管理汇报材料

一、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大学生村官共有10人,中共党员2人,其中男4人,女7人;本科学历10人,研究生学历1人;来自外省的有4人,其中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各1人,本市6人,分别任在合兴、明丰、堰塘等村的书记助理和主任助理。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具体做法

大学生村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镇党委、政府对他们十分重视。本着“工作好、生活好、最充分的发挥好大学生村官价值”的原则,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既保障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又使

这些刚迈出校门的学生得到磨炼,为他们以后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主要的措施如下:

一、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在建立“镇党委负责统一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管理、村党组织负责直接管理”的三级联动机制的基础上采取一名镇党政班子成员和村书记二对一帮带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村日常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进入角色。

二、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为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切实发挥大学生村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才能,我镇采取镇、村两级管理的模式,强化村官的管理,除了将村官纳入所在村的管理外,还出台了《xx镇村官管理意见》、《xx镇“大学生村干部”考核办法》进行专门管理。管理意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了严格的请销假、工作日志、双述双评、目标承诺和管理等七项制度。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针对高校毕业生初出校门,知识结构单

一、社会经验不多、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在组织参加区培训的基础上,对“村官”经常采取以会带训、专题培训、参加村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训学习,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农村工

作知识,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帮带和引导实行“两帮一联”制度。通过建立村支部书记、驻村干部和镇班子成员联系的三级帮带服务体系,使大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进入工作角色。

四、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一是安排村官到机关科室进行适应性锻炼,了解村情、镇情及机关工作方法,丰富工作经历和经验,二是“压担子”。乡党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各类材料撰写、社会调查、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电脑业务培训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通过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三是提供交流平台,相互提高,通过参加镇周一点名安排布置工作会,召开大学生村季度例会,工作汇报会等,为他们提供交流平台,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五是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以落实“三项制度”为抓手,组织大学生村官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学会沟通增感情,拜师学艺补农课。借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机,组织大学生村官走进农家院坝进行宣传共42场次。组织助残扶贫为主的一系列活动,宣传法律知识10场次,送技术资料5000余份,村官们还拿出3000多元慰问贫困户。通过这系列活动一是受到群众好评,二是锻炼了他们的胆识,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增强了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强化考核激励,树立争先创优意识。

1、建立合理考核办法,强化考核。考核分为工作目标考核和 “双述双评”民主测评考核,其中目标考核得分60%,民主测评得分40%。目标考核内容为年初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规定的内容,民主测评评分内容为德、能、勤、绩、廉。在双述双评民主测评考核中,镇党委测评占40%;所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测评占60%。

2、建立保证金考核奖励机制。每名“大学生村干部”每年年初向镇交纳500元保证金,结合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三、几点体会

大学生村官具有这样几种优势:一是理论素养较深和知识面较广,二是较新的视野思路观念和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三是上下联系协调、左右信息通畅。一年多以来,我镇大学生村官勤奋刻苦,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为我镇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大学生头脑活的优势得到发挥,充当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参谋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接受新事物快、懂电脑等特长,上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外地先进的发展模式,积极为村支两委当参谋、出点子。从去年9月底到各村开展工作以来,大学生村官共向各村支两委提出合理化建议近百条。举办夏橙、杂柑、蔬菜、家禽家

畜等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分发技术资料5000多份,引导群众扩种杂柑2000亩,发展养殖专业户15户。同时积极协助村支两委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发动群众硬化道路48公里,改厕改厨325户,修建沼气池383口,房屋粉刷4万平方米、为民办实事28件。保合村大学生村官向文静,注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村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1个,种植无公害生态蔬菜700多亩,硬化公路17千米,人行便道25千米。

二是发挥大学生了干劲足的优势,当好了调处农村矛盾的“协调员”。农村矛盾成因复杂,调处难度较大。为练好“内功”,大学生“村官”主动向老同志学习经验,向书本学习政策,向实践学习技巧,边学边干,积极参与农村矛盾排查和调处,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处理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到目前为止,他们共开展普法宣传和培训18场次,为群众解答疑难问题125个,调处矛盾纠纷12起。

三是发挥兴趣广的优势,当活跃农村文化的“先行官”。大学生“村官”性格活跃,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在较为寂静的乡村,注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倡导文明新风。他们通过编演文娱节目、创作快板说书、开展文体活动等方式,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引导群众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他们共参与编演健康向上的文娱节目23个,在镇举办庆国庆文艺汇演上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还积极创办图书室、阅报亭,吸引群众看报读书,学用科技,在传统节日与亲人视频团聚,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篇7:XX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我镇大学生村官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健康、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市委、县委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大学生村官”是指通过市、县统一选聘到农村党组织、村委会任职的大学生。根据《XX县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是党员的,担任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不是党员的,担任村主任助理职务。

第三条 镇党委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跟踪管理,全面掌握大学生村官在镇、村工作期间的基本情况,督促指导用人村(社区)做好大学生村官的使用培养工作,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

第四条 受聘大学生村官要严格遵守镇、村(社区)两级组织制定的政治、经济、群众等工作纪律;遵守学习、会议等各项管理制度;遵守本村(社区)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讲究职业道德,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自觉维护本村(社区)的稳定、荣誉和利益,不得玩忽职守、消极怠工,不得弄虚作假,欺骗领导和群众,不得参与和支持邪教、迷信、赌博等活动;保守机密,公正廉洁,克己奉公。

第五条 未经镇党委统一安排,镇党委、政府所属各 站所不得借用大学生村官帮助工作。

第二章 工作任务

第六条 大学生村官在村(社区)党总支领导下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要做好以下工作: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工作安排部署;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发展党员等工作;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管理及设备网络维护工作;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一对一帮扶困难群众;完成上级党委政府、村(社区)党组织部署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

第七条 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任职村(社区)实际,积极创业,发展致富项目,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第三章日常管理

第八条 考勤和请销假制度。建立镇村(社区)两级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认真履行书面请假手续,请假3天以内的,需经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批准。请假一周以内的,需经镇分管领导批准。无故不请假离岗者视具体情况给予处理。

第九条 述职评议制度。大学生村官每年撰写工作总结。年底结合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年终述职,向党员和村民代表述职,接受评议和监督。

第十条 学习制度。大学生村官要认真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党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科技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政策和工作水平,增强为农村群众服务的能力。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农村工作实践中去,用所学知识指导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

第十一条 会议制度。及时参加所在村(社区)的各种会议,对所在村(社区)涉及到的各重大事项会议及时到位。按要求参加镇各部门组织的各种会议及活动。

第十二条 目标承诺和管理制度。大学生村官要合理制定工作目标和每月工作计划,并对目标、计划的落实情况作出承诺。镇党委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年终目标考核重要依据。

第四章教育培养

第十三条 制定大学生村官培训计划。镇党委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机关干部培训计划,针对大学生村官的特点,采取集中授课、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

第十四条 轮岗制度。镇组织办负责制定大学生村官轮岗计划,采取轮训办法,分批抽调大学生村官到镇各部门进行实践锻炼。

第十六条 一对一帮带制度。在聘用期间, 镇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对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实行一对一帮带,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指导帮助开展工作,促使其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第十七条 实行大学生村官培养课题制。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和特长,结合实际工作能力和意向,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课题,指派一个或多个项目、任务,由大学生村官全权负责处理,培养增强大学生村官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第十八条 第一责任人制度。大学生村官所任职村(社区)的党组织书记为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负有直接责任。

第五章奖惩考核

第十九条 镇党委是大学生村官考核的领导部门,主要职责是组织、指导、监督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工作。具体组织实施部门为镇组织办。

第二十条 考核办法。受聘大学生村官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考核两个方面。平时考核随时进行,每年总结一次;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年终进行。

第二十一条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个人品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态度、工作绩效、清正廉洁等五个方面。

第二十二条 考核等次。考核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各等次人数按照县组织部相关文件确定。

第二十三条 考核程序。考核程序分为个人总结(述职)、民主测评、镇党委研究确定考核等次三个环节,基本依据是大学生村的履职情况和工作期间的总体表现。

第二十四条 考核结果运用。经过考核,对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由镇党委研究给予适当奖励;对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进行诫勉谈话,诫勉谈话半年之后仍无改正的予以淘汰,解除聘用合同,退出管理;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受聘大学生村官,报请县组织人事部门建议解除聘用合同,退出管理。

第二十五条 建立正常的受聘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受聘大学生村官以正当理由提出辞职,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村(社区)党总支和镇党委加注意见后报县组织人事部门,按有关程序进行审批。

第六章 附则

篇8:价值整合与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

农村是我国最基层, 也是情况和矛盾最复杂的地方, 选聘涉世不深、经验缺乏的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 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 在大学生村官实施过程中, 也难免有许多矛盾和问题, 这些问题有些是实践方面的, 也有些是制度设计方面的, 需要我们运用理论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 通过引入充满朝气、思想活跃的大学生, 激发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同时, 在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过程中, 又不断加入新的因素, 一方面是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另一方面是政府探索培养后备干部的战略思维。这些新的因素, 成为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客观的说,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对于我国农村事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压力、对于探索培养后备干部路径的探索都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 大学生村官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村官下不到村

中央出台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农村发展的问题, 更是从培养后备干部的战略高度来思考的, 希望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国情民意、经历艰苦环境的磨练。但是, 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扩大, 特别是女大学生村官的增多, 各级政府出于安全考虑, 要求大学生村官集中在乡镇住宿和生活。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使大学生村官难以真正下到村里面。例如, 有些地方乡镇政府截留大学生为乡镇政府工作, 名义是到村任职工作, 实际上成了乡镇政府的临时工。大学生村官要想真正了解农村、经受磨练, 必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事、说农家话。但是,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官有下不到村的情况。

2、大学生村官融不进村

大学生村官要想深入了解国情民意, 必须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但是, 由于大学生和村民之间在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知识阅历、语言、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使得大学生不容易被村民接受, 大学生也很难于融入村民的生活, 不能深入了解农村、农民的情况, 倾听他们的想法, 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听心声。

3、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困难

大学生村官大多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没有项目、没有人脉、没有资本, 这与农民关注焦点如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相矛盾。因此, 大学生只能从事一些村务秘书性质的工作, 要么就是无所事事。所以就会在大学生村官论坛中有这样的描述:头一年, 在“抄抄写写”中适应村官生涯;第二年, 在“没事找事”中琢磨创业路子;第三年, 在艰难抉择中寻找未来出路。这样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大学生村官面对的现实和窘迫。

4、大学生村官出路困惑

按照选聘大学生村官的规定, 大学生村官的聘期一般为1到3年。聘期满后,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主要有这样几条:鼓励担任村干部、择优选拔乡镇和其他党政机关公务员、扶持自主创业、引导另行择业和支持继续学习。一个外乡人担任村干部, 要想获得村民的信任是非常困难的;自主创业需要经验、资金、项目和人脉, 这些也不是普通大学生所能具备的。在这几种选择中, 只有考公务员和继续学习是比较可行的, 但是竞争非常激烈。因此, 大学生村官面临最大的困惑就是对于出路的抉择。

通过以上分析, 大学生村官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 从现象来看, 是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如果从深层次来看, 是制度设计过程中, 政策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问题, 特别是政策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问题。因此, 为了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 必须深入分析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中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问题。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过程中的价值冲突

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 实际上是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问题。从哲学角度分析, 价值是标志客体存在与主体需要之间能否适应的关系。公共政策的制定也需要考虑政策目标与政策主体需要之间的适应关系, 这就是公共政策的价值问题。价值选择问题是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核心问题。在公共政策理论的研究中, 早期人们关注的是公共政策的问题因素、事实因素和技术因素, 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 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公共政策研究又转向了以政策价值为主导因素的轨道。就公共政策分析而言, 价值观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流向和分配形式。在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方面, 关键的问题是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判断问题。价值判断主要是指对前期事实判断业已确认的各种客观事实进行价值意义 (是否有价值) 和价值意义 (有什么样的价值) 的判断, 并且, 依据判断的结论, 制定或者修正公共政策。

大学生村官制度涉及到的主体主要是中央政府、乡镇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和大学生村官群体。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分析和判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了价值的冲突和矛盾。

1、中央政府的价值判断

出台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 随后又考虑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在实践过程中, 中央更加认识到大学生村官对于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价值。大学生村官和其他下基层项目的大学生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更具有长远和战略方面的考虑。因为培养大学生村官熟悉农村情况, 经过艰苦环境磨炼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和能够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创业致富的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着眼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优化党政干部队伍来源结构, 夯实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从上述表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 中央出台大学生村官制度, 不是一种简单的权宜之计, 而是更多地着眼于战略思考。

2、乡镇政府的价值判断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对于乡镇政府有间接影响。由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任务在村子, 而相关的工资、福利等项目也是基本上由上级政府支出和管理的。因此, 乡镇政府对于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 基本上是持中立的态度。当然, 在实际工作工, 乡镇政府也尽可能利用自己对于村子的影响力, 通过借调等方式, 让大学生村官无偿地为乡镇政府工作。

3、村民自治组织的价值判断

村民组织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态度比较复杂, 一方面, 村民希望大学生村官能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 由于农村宗族势力、风土人情复杂, 村民不希望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外来人参与到一些地方事务中。因此, 对于大学生村官, 村级组织一方面希望他们能够带来新理念、资金、项目、技术、信息和人脉, 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信任度是有限的。

4、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价值判断

大学生村官群体对于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判断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对于这个群体而言, 选择到农村任职工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情况:其一凭着年轻的热情, 希望到农村磨练自己, 也真正为农村做点事情, 带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其二是因为就业困难, 想通过到农村锻炼, 为将来考公务员或者考研究生积累资本。其三是希望在农村寻找创业机会。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在大学生村官制度涉及到各种主体之间, 他们的价值分析与选择存在着严重的冲突。正是这些价值冲突, 造成了大学生村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种种困难与困惑。因此, 要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 必须整合各种主体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三、价值整合与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完善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完善离不开价值整合, 只有把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整合到一起, 才能够形成合力, 发挥制度的效力。政策的价值整合过程其实就是公共政策价值论辩的过程。在具体的公共政策过程中, 每个政策行动主体都有建立在不同利益追求基础上的价值倾向。要形成一个建立在各种利益协调基础之上的被大多数政策行动主体所认可的政策价值, 就必须经过一个民主的价值论辩过程。所谓政策价值论辩, 就是在公共政策过程中, 多种政策行动主体依据一定的程序和规则, 围绕具体的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展开相互辩论的复杂过程。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完善有赖于设计中对各政策主体进行价值整合。根据现有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运作实际, 我们认为其价值整合的主要路径有以下几种。

第一, 通过国家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和吸收符合农村需要的各类人才, 积极投身到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中并长期扎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要特别鼓励科、工、贸、农、林等专业大学生担任村官, 使国家人才政策扶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互为统一。要特别鼓励大学生村官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创业, 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类似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园, 并予以资金、技术、管理、市场和各项政策扶持, 从而使国家的村官制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结合起来, 形成共同的价值诉求。

第二, 把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完全纳入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框架当中予以政策安排。这主要是把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考核参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要求进行, 在严把入口关的同时, 对于在实际工作岗位满三年且每年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人员, 尽可能全部吸收充实到干部队伍当中来。与此同时, 对于未能入选人员, 也应在国家公务员招考、研究生报考、创业等出口予以优惠政策安排。政府应建立大学生村官档案, 把大学生村官经历作为重要的其他人事安排的依据。通过上述途径, 实现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在大学生价值诉求中得到热烈呼应。

第三, 培育各政策主体的共同价值理念和基础。要通过各类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大学生制度的重要意义, 把大学生村官制度与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系起来, 并成为农村干部群众的共识, 成为各政策主体的共识。要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 克服狭隘的封闭意识和地方主义思想, 具有五湖四海、举贤用能宽阔胸襟, 营造欢迎大学生村官入村驻点的真诚, 并创造条件使大学生村官融入当地的经济、政治生活当中来, 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要教育大学生尊重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 尽快熟悉当地的语言、风俗, 努力学习农村所需的知识、技术, 主动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 真正成为农业发展的领路人、农民情感的贴心人、农村建设的当家人。

四、结束语

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首先, 在政治方面,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 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大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 为农村管理带来新鲜血液, 有利于党的思想和宣传在农村加强, 增进农民参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 从而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其次, 在经济方面,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 有利于形成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农村创业团队。大学生村官创业激情充沛, 视野开阔, 头脑灵活, 如果他们做到有效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人际网络, 将成为农村创业富民的领军人才。再次, 在文化方面,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 也有利于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高素质人才的价值观念、知识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持续影响, 为农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源泉, 有利于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现代的先进文化风尚。当然, 大学生村官制度还有待完善。如果能较好地整合各政策主体的价值诉求, 切实解决当前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当中所出现的问题, 那么大学生村官制度必定会激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成为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

摘要: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 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 从一种探索逐步形成一种制度。大学生村官为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是实际工作仍然面对很多困难和问题。论文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制度设计中, 各方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为了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 必须整合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形成合力,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大学生村官制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制度,价值冲突与整合

参考文献

[1]严强:公共政策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南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下一篇: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