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助管岗位设置

2024-04-26

研究生院助管岗位设置(精选8篇)

篇1:研究生院助管岗位设置

研究生助管岗位个人总结

研究生助管工作,在世间万千种工作中是极为平凡的一个。然而,伴随着这份工作,我度过了研究生求学生涯的多半时间,细细品读,觉出这个工作也有其不凡之处。

这是一个舞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助管作为研究生“三助”岗位之一,为在校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锻炼自己的舞台。平时我们忙于课程,忙于写论文做研究,时间一长,难免疏于跟人沟通交往。因而,每周两次前往学院做助管对于我而言,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期待。在办公室,辅导员老师有时会让我联系同学或老师,通知他们办理某种手续,或是询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等。起初我会害羞,说话也不够大声、清楚。但慢慢地,我掌握了跟人打交道的技巧,也变得乐于与人沟通、善于跟人交流。

这是一块沃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助管的岗位上,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整理办公室,老师们一进门就夸“好干净”;寄送文件,老师们的工作便得以顺利进展、交接;打电话通知学生,他们便能够获知学院最新动态从而更好的学习生活。而对于我自己来说,除了为能帮助老师和学生而感到由衷地喜悦之外,我也在其中体会到了个体的生存价值。这些感悟很大部分来自于我对办公室老师的学习:我真切地看到辅导员老师,全心全意地为同学和老师服务,很多时候都很累,但他从来不抱怨,而是始终以一种充盈着幸福的状态来对待每一件事。他的幸福感也感染和影响了身边的人,让每个人都觉得踏实生活、享受工作、与人为善,原本就是人生价值所在。

这是一门学问

我从来不认为助管的工作毫无技术含量,相反,在我看来,要真的做好这份工作,其难度不亚于完成一部漂亮的小说。每天来来去去要打交道的学生那么多,老师给指派的任务也有各式各样,办公软件等工具也需要被征服,怎么能说简单呢?然而最难的还不是这些。一件极细微的错误,都可能使一场活动不能如期顺利举办,使一个学生错过了申报某个项目的时间,使一份档案永久性的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所以说,做助管,最需要的责任心,最难的也就在于很少有人能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教职业规划课程的老师曾经跟我们提到,他有一个非常得力的助手,任何事情,都可以很放心的交给他,因为你知道他一定会妥善地完成它,不会出大问题。做一个让领导“放心”的员工,是在任何职业中都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做助管的这段时间,我才在细碎的工作中,慢慢体会到了这个道理的深刻之处。

所以,作为研究生“三助”岗位之一的助管,是一份无比平凡而又如此不平凡工作,我很珍惜这样的工作实践,也对以往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充满感恩。

篇2:研究生院助管岗位设置

研工部发[2005]01号

各院系:

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三助实施办法》文件精神,2005年上半年研究生“助管”岗位的申报工作现已开始,先将有关申报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助管岗位数量的确定

需要聘任助管的单位根据本学期自身工作的具体情况提出若干数量的岗位申请,经研究生工作部审核通过后确定。

二、助管岗位职责必须明确、量化

各单位申请助管岗位时必须递交详细可检查的岗位职责,工作性质和任务要具体,每个岗位每周保证不低于12小时的工作量。助管工作职责与学生干部的工作内容应区分开。

三、助管申请范围

研究生协理员助理、教学秘书助理

四、助管人员资格要求 1. 2. 3. 上学期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应聘助管岗位。上学期考试出现不及格者不能应聘助管岗位。

原则上本学期即将毕业离校或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同学不能应聘助管岗位。4. 已经保送本校研究生的本科生同学(含免复试同学)可以参加应聘助管岗位。

五、助管工作时间安排 1. 各院系在本学期第三周内(3月11日前)将岗位申报材料上报研工部。研工部将于第四周公布《2005年春季学期研究生助管岗位设置安排》,各院系开始招聘。招聘工作必须在3月完成。2. 本学期6月第二周(6月6日-6月10日)考核,并于6月13日上报考核结果,28日发放津贴。3. 从本学期开始,将下一学期的助管岗位申请工作安排在前一学期期末。各院系将秋季学期岗位的申报材料于6月24日前上报研工部,研工部将在7月初公布审核结果。

六、各院系要切实加强助管聘任与考核工作 1. 2. 3. 全校各院系岗位设置由研究生院在校主页、研究生院主页统一公布。院系必须张贴助管岗位招聘公示,确保岗位公开聘任。

研究生院派工作人员随机赴各单位聘用现场检查聘用情况,每学期定期抽查部分助管工作情况,期末抽查部分单位的助管考核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篇3:研究生院助管岗位设置

研究生在读期间, 参与一定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 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言, 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多高校中, “助教” 和“助研”已经形成日常化工作, “助管”也逐渐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 研究生助管的产生与发展

20 世纪80 年代末, 为了加强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国家教委提出了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的要求, 当时的助教主要包含3 个方面: (1) 科研助教, 指研究生从事本人学位论文要求以外的科研工作; (2) 教学助教, 指研究生在完成必要的教学实践任务后, 从事教学辅导答疑等工作; (3) 兼任本科生辅导员或其他行政工作。

20 世纪末, 我国开始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改革。一个新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初步形成, 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招生就业体制、 经费筹措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都进行了重大改革。研究生“三助”工作在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也日益受到重视。“助管”工作作为其中之一, 也从简单的勤工助学劳动岗位的设立, 明确转为招聘优秀的研究生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1]。

近年来, 为了加强研究生助管在管理工作中的融合度, 新型的助管模式也在各地高校中有所尝试。河海大学将助管选拔与研究生推免工作相结合, 推出了“助管计划”政策。

2 河海大学“助管计划”简介

2010 年, 河海大学推出了“助管计划”。“助管计划”用于遴选接收有从事辅导员等管理岗位助管工作意向, 并取得推免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旨在培养熟悉我校且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管理型人才, 加强学校管理工作, 提高办事效率。

对于申报助管计划的学生, 必修课学分绩点在3.5 以上, 曾经担任过班长、团支书及以上学生干部, 其他条件符合要求可予以推荐 (不参加专业年级排名) ;申请学生除参加相应的学科专业复试外, 还需要参加由学校人事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组织的考核, 考核通过后, 择优录取。

“助管计划”学生在读期间需要完成学校安排的助管工作, 并享受相应奖学金和岗位补贴, 录取在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专业在读年限为4 年, 录取其他专业在读年限为5 年。助管计划的学生毕业时双向选择就业, 学校优先录用考核合格的学生留校工作。

3 河海大学“助管计划”现状

自2010 年河海大学实行此项政策至今, 共招收助管计划学生4 批, 总计65 人 (见表1) 。

(1) 招收人数:招收“助管计划”的人数在2012 年达到最多, 2013 年略微减少 (见图1) 。

(2) 男女比例:招收“助管计划”学生的男女比例为1.4:1, 男生偏多, 2013 年首次出现女生多于男生的情况 (见图2) 。

(3) 学科分布:4 批“助管计划”学生的学科分布为文科31 人, 理科34 人, 文理比例为1:1.09 (见图3) 。

(4) 岗位分布:目前正在就读的“助管计划”学生分布在南京与常州校区, 工作岗位为管理岗及辅导员岗, 2 类岗位的比例均衡。4 批招收的“助管计划”学生中, 只有2010 年的3 名学生已经毕业, 其中1 人留校, 目前在校本部管理岗位工作 (见图4) 。

4 对“助管计划”的思考

由“助管计划”的现状看来, “助管计划”学生的数量近年略微减少, 男女比例均衡, 并且能保证每个学生有自己工作的助管岗位。

“助管计划”与普通助管最大的区别在于助管岗位的固定性。普通助管存在岗位与工作周期的临时性, 但是“助管计划” 学生至少在第1 年中是完全从事助管工作的。稳定的工作岗位及工作时间, 加深了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表现、工作能力等各方面的了解, 也使人事处能在年末考评时对“助管计划”学生有更合理、客观的评价。

“助管计划”实施的这几年, 通过人事处每年年终的考评以及学生、用人单位及时的信息反馈, 我们也会客观地思考这项政策在实践中的情况。

4.1 “助管计划”的优势

4.1.1 利于学校管理人才的储备

“助管计划”的初衷就是培养熟悉我校且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管理型人才。对于校方来说, 本校学生对学校的各种政策规章、办事流程更为了解。在情感上, 由于学生在此生活学习的时间较长, 日后留校也更利于管理队伍的稳定。

4.1.2 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

“助管计划”学生半工半读, 并且在第1 年进校时是完全从事助管工作。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多地协助各部门的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部门的办公效率。

4.1.3 利于学生推免资格的获取

与河海大学其他研究生推免政策相比, “助管计划”的要求略低。对于学生来说, 这是获取研究生推免资格很好的途径。

4.2 “助管计划”的劣势

4.2.1 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助管计划”学生入学第1 年, 全职从事助管工作, 不攻读硕士阶段相关课程;入学第2 年, 经河海大学人事处、研究生院、用人单位同意后可选择相关课程攻读, 并须分2 年完成。也就意味“助管计划”学生在入学第2 年和第3 年都无法全职从事助管工作。而往往经过1 年的工作后, 第2 年、第3 年正是对岗位工作最为熟悉的阶段。

4.2.2 岗位分配存在局限

(1) 无法涉密涉专。“助管计划”的学生不同于正式教职工, 所以无法安排“助管计划”的学生涉及保密性、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岗位。目前62 名“助管计划”学生, 大部分从事管理岗位和辅导员岗位工作。

(2) 管理人员接近饱和。目前在读的“助管计划”学生有62 人, 由于学校管理人员接近饱和, 今年的“助管计划”分配中, 出现了“助管计划”学生人数多, 但是需求岗位少的情况, 很多“助管计划”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无法合理地分配到位。

(3) 机动性不强。因为岗位的需求存在不定性, 教职工的借调、 辞职、病假、产假等情况会带来突发性的岗位空缺。这种情况无法预计, 无法将“助管计划”的学生安排到急需管理人员的岗位上。 并且“助管计划”的学生存在长期性, 临时性的岗位无法安排。

(4) 岗位契合度不明确。“助管计划”学生是否能够胜任管理岗及辅导员岗的工作, 各个单位反应不一。以目前“助管计划”学生岗位分配的情况来看, 已出现助管计划学生并不能胜任特定岗位的情况。比如某学院的辅导员助管岗位, 该“助管计划”学生的能力并不能承担此项工作。由于没有退出机制, 并且在“助管计划”协议书上没有明确此类情况的处理办法, 目前还无法将其调整至其他岗位。

4.2.3 用人成本略高

“助管计划”的支出费用分为2 种情况:一是管理岗助管, 包括每月助管津贴和助管计划年终津贴, 每人每年大概17500 元;二是辅导员助管, 包括每月助管津贴、“助管计划”年终津贴, 外加辅导员值班费及辅导员津贴, 每人每年大概22300 元。 这与学校的普通助管相比, 用人成本高出很多。

4.2.4 就业流向无法预知

在读的62 名“助管计划”学生, 最早的毕业时间为2015 年。由于就业协议上提出“助管计划”学生在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后, 经河海大学人事处、研究生院组织考核为优秀的, 才能录用为本校教职工, 所以这些学生在未来3~5 年的就业流向无法预知。所以等到毕业时, 大致会遇到2 种情况: 一是学校想留, 但是学生自主选择放弃留校;二是学生想留, 但是学校管理人员饱和, 无法留校。

4.3 留校后发展预测

若“助管计划”学生可以按期毕业并顺利留校工作, 他们与同届的应届毕业生相比, 在年龄上大1~2 岁, 在学校干部晋升文件没有变动的情况下, 会更早面临晋升年龄年限的压力。

5 关于“助管计划”的建议

目前“助管计划”在读人数已有62 人, 鉴于目前的管理岗位和辅导员岗位需求来看, 学校应尽可能控制“助管计划”的招收人数。而从质量上来看, 也不应仅仅依据学生的意愿及成绩作为“助管计划”的招收条件。

5.1 出台“助管计划”管理办法

应尽快与学生处、研究生院共同商议“助管计划”的管理办法, 明确规范, 严肃纪律, 加强管理。

5.2 修订“助管计划”协议书

在现有的“助管计划”协议书中并没有提及试用期, 这就会出现学生不适合某个岗位的情况。建议在“助管计划”协议书中明确试用期, 可以为1~3 个月, 在此期间助管津贴正常发放。试用期结束后, 若单位认可, 可签订长期协议;若单位不认可, 则考虑更换岗位。

5.3 改变“助管计划”聘用模式

增加退出机制。因学生个人原因造成无法继续从事助管工作, 可由用人单位或学生本人提出申请, 人事处、学生处、研究生院根据实际情况, 启动退出机制———即可以继续完成研究生学业, 但不再从事助管工作, 也不再享受助管津贴。

5.4 加强“助管计划”学生培训

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界提倡的培养模式, 如今,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研究生教育, 其整体素质虽有提高,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增大了选拔研究生“三助”学生的难度, 也对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阻碍作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低龄化, 心智还不成熟。 (2) 依赖性强, 没有自我约束意识。 (3) 缺少经验, 缺乏对“三助”工作的基本认识[2]。

“助管计划”学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 所以加强他们进校后的业务及素质培训非常重要。有助于他们尽快转换本科生的角色进入新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有助于自身素养的全面发展, 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开展日常工作。

国外大学的内部管理, 都会有学生参与其中。自20 世纪70 年代至今, 美国的高校更是在不断的创新与摸索中建立相关制度, 并在实践中寻求发展。目前, 美国学生参与学校事务性管理已成为常态, 这种管理体系已日渐成熟。

我国的研究生兼任“助管”工作, 一直在摸索中积累经验, 河海大学“助管计划”是对助管模式的一种创新。但是每种模式的出现与发展, 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及优缺点。研究生助管对于提高高校管理岗的办事效率、培养研究生综合素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会在工作中继续完善制度, 努力探索, 积极思考, 努力做到优化人力资源, 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工作效率, 使研究生助管工作能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建美.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现状与展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9) :40-43.

篇4:高校应加强研究生“助管”工作

摘要:研究生担任“助管”工作是培养研究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应该加强研究生“助管”的聘任、考核程序管理,合理设置“助管”岗位,科学制定“助管”工作内容。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助管”

许多高校的实践证明,“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的设置是高校关心和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完成其学业的必修实践环节,因此,在许多高校,研究生承担“助教”和“助研”工作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制度,并与毕业论文答辩相关联。相比之下,研究生承担“助管”工作却不像承担“助教”和“助研”工作那样开展得有声有色,总体上还是处于较低水平。其实,“助管”工作的合理实施才能真正实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高校人事改革的体现之一。

一、高校加强研究生“助管”工作的现实意义

1,降低高校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研究生扩招后,高校现有的研究生管理人员精力严重分散,工作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加上许多高校普遍存在多校区的现实情况,这在客观上容易造成管理工作细致程度不够、管理成本加大、管理效率降低等问题。研究生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如果把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以及新思想应用于高校的建设,对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西安理工大学1998年后,学校管理人员的缺口较大。近几年,研究生“助管”分担了大量日常事务,并且能够提出有一定见解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管理人员从办公室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2人性化管理,提高研究生待遇

高校本科生在毕业时面临着事业、婚姻等一系列人生问题,如果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对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还有部分攻读研究生的在职人员已成家,而且他们读书期间所在单位甚至还停发工资,他们更无经济来源。研究生教育是非义务教育,研究生个人要分担一定的教育成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有大量的投入。高校设置“助管”岗位,可以多渠道联合提高研究生待遇,减少研究生因学费负担过重而放弃继续攻读的风险。西安理工大学制定了相应的人性化政策,提高了研究生的待遇,改善了他们学习与生活的条件,进一步优化了办学环境,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3,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素质、适应社会的需求

研究生培养应该在提高学生业务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助管”工作,研究生参与高校的管理,可以在实践中促使他们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融为一体,从而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而且,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和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就业形势变得严峻,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生通过“助管”工作的实践,在文化素养、人格健全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对于他们提高社会竞争力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4,在实践中相互交流,加强研究生日常管理

在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中。导师是实际意义上的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核心。除了导师,甚至学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门对研究生个体状态的了解都是欠缺的。学校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设置研究生“助管”,增加一个了解研究生的渠道,通过实践考察、相互交流、信息反馈,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能力及工作态度,从而加强研究生的日常培养以及管理工作。

5,促进研究生个性发展,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感

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他们的思想意识更趋于成熟。通过担任“助管”工作,研究生的个性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虽然他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成才意识更强烈,也有能力去做好一些本科生所不能胜任的工作。设立研究生“助管”岗位恰好与研究生的个性发展要求以及他们所具备的能力相契合。研究生“助管”工作可以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

二、加强研究生“助管”的聘任、考核程序

1聘任程序

高校应立足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促使研究生“助管”工作健康快速发展。首先,拟聘用部门申请设立“助管”岗位,应填写“助管”岗位设置申请表,要明确“助管”岗位的数量、工作内容、岗位报酬、应聘条件等信息,便于研究生竞聘上岗。经审批后报有关部门审核,便于学校进行宏观上的调控。其次,研究生可根据拟聘用部门公布的“助管”岗位信息,填写“助管”岗位申请表,经导师同意和院系推荐,到拟聘用部门应聘。拟聘用部门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注重能力,工作第一,整体权衡,兼顾扶贫”,对申请学生进行聘用考核。采取综合测试与面试结合的方式。可以使竞聘者体会竞争的压力,更可以使未被录用者从中找出自身差距。同时,要重点关注研究生的人品。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但要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他的人品却很难,因此,在确定研究生“助管”人选时要格外留意这一点。最后,经学校审批后,研究生按照拟聘用部门的要求正式上岗。在聘用过程中,聘用部门对表现不合格的研究生应及时提出解聘意见。

2,考核体系

研究生“助管”聘任工作应遵循“择优录用、严格考核、按劳付酬”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考核体系,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工作中要加强对研究生“助管”的管理和指导,特别是专职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当起到监督和督促作用。同时,要给他们安排适度的工作量,否则会加重研究生负担,造成专职行政人员对“助管”人员产生依赖的负面影响。

工作考核结果可以作为研究生的一种实践依据,既是对其担任“助管”工作的总结,也有利于以后的就业推荐。聘任部门具体负责研究生“助管”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同时,对履行岗位职责差、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解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责任心、工作能力等;考核形式包括聘用部门填写工作鉴定表、师生反馈等。考核结果可以作为研究生毕业考核的内容,也可与当年的评优、奖学金等挂钩。

三、规范“助管”岗位设置与工作内容

1,合理设置“助管”岗位

高校对研究生“助管,工作应该有总体的安排和布局,可以与当前高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设立研究生“助管”岗位的最大优点就是不因人设岗,而因事设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灵活性。这样既有利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节约人事费用的开支,又缓解了研究生的经济压力。“助管”工作也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单纯地着眼于改善研究生生活待遇,而要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因此,“助管”岗位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结合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要求,有目的地设置岗位。同时,要逐步完善和规范“助管”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不断赋予“助管”工作新的内涵,提升人才培养的理念,突出“助管”的育人功能。

2合理制定“助管”工作内容

篇5:研究生院助管岗位设置

及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的实施办法

(2000年11月27日第428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2002年10月22日第466次校长办公会审议修订)

第一章

第一条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面向公民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高级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与研究生教育密切相关。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生群体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最富活力的有生力量。

第二条

为建立和健全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激励机制,理顺研究生培养中的责、权、利关系,学校决定,设置教学、科研助理(简称助教、助研)和管理助理(简称助管,下同)岗位(简称“三助”),实行岗位津贴制度。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三条

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设置由教务长会同研究生院、人事部、教务部、科学研究部、社会科学部及学生工作部等统一部署。各院(系、所、中心)由负责研究生培养的主管领导负责,组织专门人员共同开展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的设置、申请、聘用和考核等方面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第四条

面向研究生设置的岗位分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三类。其中助研再分为两类,即“研究生奖学金”岗位和院(系、所、中心)助研岗位。助教由学校根据教学工作实际需要设置;院(系、所、中心)助研由研究生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所承担科研和相关工作任务设置;“研究生奖学金”岗位由学校出资设立,属于荣誉助研岗位,资助学习成绩优秀或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研究生;助管岗位由用人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来设置。

第五条

各院(系、所、中心)分别在每年6月初和12月初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将助教、助研、助管岗位修订计划上报。研究生“三助”岗位待聘计划需要明确岗位目标、每周工作时间、工作量及对拟聘研究生的要求等,所有岗位必须有明确的工作任务。

第三章

岗位津贴

第六条

每个研究生助教岗位的津贴标准为800元/月,每周工作不少于12小时。助研岗位津贴参见“北京大学研究生助研岗位管理办法”。助管岗位津贴由用人部门参照助教、助研岗位津贴标准确定。

第七条

参加教学、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承担一个学期助教岗位工作,考核合格者,记2学分,享受助教岗位津贴。超过一个学期的助教工作,不记学分,享受助教岗位津贴。

第八条

助教岗位津贴和“研究生奖学金”由学校承担,各院(系、所、中心)设立的助研岗位津贴由科研经费承担,助管岗位津贴由用人单位承担。学校鼓励各院(系、所、中心)自筹经费设置研究生“三助”岗位。

第四章

岗位申请

第九条

“三助”岗位申请和聘任工作一般在新学期开学后三周内完成。

第十条

研究生助教、助研岗位公布后,经导师或相关课题组同意,研究生方可提出申请,院(系、所、中心)审批同意后,报送研究生院备案。

第十一条

研究生助管岗位由研究生直接向各设岗部门申请,设岗部门自行审批聘用,报研究生院备案。

第十二条

委托培养研究生、工资由原单位发放的定向培养研究生以及本校在职研究生原则上不能申请由学校提供津贴的研究生“三助”岗位。每位研究生不能同时申请两个岗位。考试不及格或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研究生原则上不能应聘研究生“三助”岗位。

第五章

岗位经费管理

第十三条

研究生“三助”岗位经申请并获批准后,学校和各设岗用人单位、导师或课题组需如期将岗位津贴经费统一划拨到专门的财务帐户。

第十四条

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原则上按聘岗计划协定每月定时签单发放。

第六章

岗位考核

第十五条

研究生助教、助研岗位的考核,由导师(或课程主讲教师)给予评定。研究生助管岗位由设岗部门给予评定。

第十六条

研究生在读期间受聘“三助”岗位的情况是研究生毕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认真负责履行岗位工作职责的研究生,设岗导师或课程主讲教师、用人部门负责人可以随时提出终止该研究生“三助”岗位的建议,经所属院(系、所、中心)领导审核同意后,视为岗位考核不合格。岗位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原则上不再拥有应聘上岗的资格。

第十七条 年2月实行。

第十八条

第七章

篇6:研究生助管工作总结

在工作期间收获了很多。除了在基础知识有了更多的积累和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工作经验上,算是有了一个新的突破,这至少对于我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是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虽然在学校也可以有更多的朋友,但又有着不同的性质。可以向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这包括交际上的、学术上的,还有对标本馆的保护,让我学会了更加保护东西。跟老师的的交流让我了解到了很多很多关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让我扩展了知识面,不仅仅局限于英语和教育。和老师的接触我更加会学了如何与别人相处,这些都是我以前很难学到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严谨的工作作风,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她都很认真。让我知道了认真、仔细的重要性。

如果说这几个月的主要工作使我接触到不同优秀的人,不同的事,从而学到很多知识和他们的优点。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的话,同时这几个月的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我也体会到了应学会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不只是坐在教室里啃书本,接触任何一个新的领域都需要学习,要把任何一件事做好,也都需要有学习精神。,要不断积累、总结提高。在我看来,助管工作是与专业知识学习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学习,也是自己欠缺的、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要善于在工作中听、写、想、问、学,要认真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进步很快,才能迅速把工作做完、做好。

要提高“主动性”。要把助管工作做好,不能老师说一步就动一步,没说但该做的就不去做。何事该做,何事不该做?要善于在工作中思考,要用“主人翁”的责任感去思考: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得更好。

篇7:研究生助管工作总结标准

根据校研究生院“三助”工作安排,本人于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在校学生处担任就业工作助管,在学校领导、党总支和学生处老师等领导关怀和指导下,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协助做好就业指导培训工作

学校领导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了确保今年我校毕业生能顺利就业,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本学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是继续实施专题式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日常指导和网上在线指导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方式。二是及时更新网上就业宣传资料。三是聘请校外专家举办了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如:邀请省人才王育皓副主任就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方向、与企业签订合同时的注意事项、国家及贵州省政府的扶持政策等做详细的解读和培训等。四是依托就业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先后开展了演讲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处理正确的择业观念,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在各项培训活动中,本人积极协助老师联系场地、完成现场布置、安装设备并协调处理培训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从早上六点多起来一直忙到下午六点多会议结束,期间就吃了几片面包。一天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学校老师工作的辛劳,当看到毕业同学们在得到讲授老师精彩回答后露出满意的微笑及同学不停地记录对自己信息时,顿时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二、协助做好毕业生就业活动 为了确保2014毕业生就业率目标“高于全国,高于过去”的目标,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本人协助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采取了举措来促进2014届毕业生就业。

一是在毕业生就业高峰期,协助做好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工作,本人按照就业中心要求,对每一家用人单位热情接待,为每一家用人单位提供招聘和面试场地,协助用人单位做好现场宣讲,使用人单位满意而归,各场次面试招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协助学校多渠道、多途径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做到早谋划、早准备、广覆盖。一学期来,本人积极协助就业指导中心联系用人单位,邀请如,道真县人社局、仁怀市中医院、太极集团等用人单位在我校举行专场宣讲,协助举办中小型招聘会20余场,协助举办了2014届毕业生春季大型供需见面会,参会单位达115家,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多个。同时,本人还积极协助中心老师,不断稳固和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通过电话或走访方式与用人单位取得了联系,如百灵、神奇药业等企业,邀请他们加入学校校企联络群,来校选拔毕业生。这次举措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这些都是招生就业老师们用沙哑声音进行上万次电话沟通换回来的。

三、协助做好中心老师交办的其它工作

一是协助做好了毕业生相关表格的发放、审核、盖章、遗失补办等工作,本学期,共完成八个院系,十四个班级近两千名毕业生相关表格的盖章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我校毕业生对学校、对院系就业工作满意度问卷的调查及统计工作,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共完成千余份相关表格的统计。三是认真做好其它各项就业日常工作。

篇8:高校应加强研究生“助管”工作

一、高校加强研究生“助管”工作的现实意义

1. 降低高校管理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

研究生扩招后, 高校现有的研究生管理人员精力严重分散, 工作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加上许多高校普遍存在多校区的现实情况, 这在客观上容易造成管理工作细致程度不够、管理成本加大、管理效率降低等问题。研究生思维活跃, 有创新意识, 如果把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以及新思想应用于高校的建设, 对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西安理工大学1998年后, 学校管理人员的缺口较大。近几年, 研究生“助管”分担了大量日常事务, 并且能够提出有一定见解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使学生得到了锻炼, 同时, 也使管理人员从办公室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集中精力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2. 人性化管理, 提高研究生待遇

高校本科生在毕业时面临着事业、婚姻等一系列人生问题, 如果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 对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还有部分攻读研究生的在职人员已成家, 而且他们读书期间所在单位甚至还停发工资, 他们更无经济来源。研究生教育是非义务教育, 研究生个人要分担一定的教育成本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有大量的投入。高校设置“助管”岗位, 可以多渠道联合提高研究生待遇, 减少研究生因学费负担过重而放弃继续攻读的风险。西安理工大学制定了相应的人性化政策, 提高了研究生的待遇, 改善了他们学习与生活的条件, 进一步优化了办学环境, 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3. 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素质, 适应社会的需求

研究生培养应该在提高学生业务素质的同时, 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具备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助管”工作, 研究生参与高校的管理, 可以在实践中促使他们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融为一体, 从而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而且,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和毕业生人数的增多, 就业形势变得严峻, 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生通过“助管”工作的实践, 在文化素养、人格健全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这对于他们提高社会竞争力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4. 在实践中相互交流, 加强研究生日常管理

在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中, 导师是实际意义上的第一责任人, 是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核心。除了导师, 甚至学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门对研究生个体状态的了解都是欠缺的。学校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设置研究生“助管”, 增加一个了解研究生的渠道, 通过实践考察、相互交流、信息反馈, 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能力及工作态度, 从而加强研究生的日常培养以及管理工作。

5. 促进研究生个性发展, 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感

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 他们的思想意识更趋于成熟。通过担任“助管”工作, 研究生的个性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虽然他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 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成才意识更强烈, 也有能力去做好一些本科生所不能胜任的工作。设立研究生“助管”岗位恰好与研究生的个性发展要求以及他们所具备的能力相契合。研究生“助管”工作可以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使他们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

二、加强研究生“助管”的聘任、考核程序

1. 聘任程序

高校应立足学校的办学理念,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促使研究生“助管”工作健康快速发展。首先, 拟聘用部门申请设立“助管”岗位, 应填写“助管”岗位设置申请表, 要明确“助管”岗位的数量、工作内容、岗位报酬、应聘条件等信息, 便于研究生竞聘上岗。经审批后报有关部门审核, 便于学校进行宏观上的调控。其次, 研究生可根据拟聘用部门公布的“助管”岗位信息, 填写“助管”岗位申请表, 经导师同意和院系推荐, 到拟聘用部门应聘。拟聘用部门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注重能力, 工作第一, 整体权衡, 兼顾扶贫”, 对申请学生进行聘用考核。采取综合测试与面试结合的方式, 可以使竞聘者体会竞争的压力, 更可以使未被录用者从中找出自身差距。同时, 要重点关注研究生的人品。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 但要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他的人品却很难, 因此, 在确定研究生“助管”人选时要格外留意这一点。最后, 经学校审批后, 研究生按照拟聘用部门的要求正式上岗。在聘用过程中, 聘用部门对表现不合格的研究生应及时提出解聘意见。

2. 考核体系

研究生“助管”聘任工作应遵循“择优录用、严格考核、按劳付酬”的原则, 制定合理的考核体系, 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工作中要加强对研究生“助管”的管理和指导, 特别是专职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当起到监督和督促作用。同时, 要给他们安排适度的工作量, 否则会加重研究生负担, 造成专职行政人员对“助管”人员产生依赖的负面影响。

工作考核结果可以作为研究生的一种实践依据, 既是对其担任“助管”工作的总结, 也有利于以后的就业推荐。聘任部门具体负责研究生“助管”的日常管理和考核, 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同时, 对履行岗位职责差、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解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责任心、工作能力等;考核形式包括聘用部门填写工作鉴定表、师生反馈等。考核结果可以作为研究生毕业考核的内容, 也可与当年的评优、奖学金等挂钩。

三、规范“助管”岗位设置与工作内容

1. 合理设置“助管”岗位

高校对研究生“助管”工作应该有总体的安排和布局, 可以与当前高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设立研究生“助管”岗位的最大优点就是不因人设岗, 而因事设岗,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灵活性。这样既有利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节约人事费用的开支, 又缓解了研究生的经济压力。“助管”工作也应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原则, 不能单纯地着眼于改善研究生生活待遇, 而要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因此, “助管”岗位并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结合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要求, 有目的地设置岗位。同时, 要逐步完善和规范“助管”工作规章制度建设, 不断赋予“助管”工作新的内涵, 提升人才培养的理念, 突出“助管”的育人功能。

2. 合理制定“助管”工作内容

研究生担任“助管”工作的内容多种多样, 高校可以将部分实验室管理、图书馆管理、学生社团管理等工作交给他们去做。2008年, 西安理工大学有10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陕西省百名博士生服务基层活动”。选聘研究生到基层服务锻炼是更好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的成长, 有利于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这种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助管”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研究生在校内的学习过程, 但在总体上却更有利于研究生对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获取, 使研究生“助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摘要:研究生担任“助管”工作是培养研究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应该加强研究生“助管”的聘任、考核程序管理, 合理设置“助管”岗位, 科学制定“助管”工作内容。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助管”

参考文献

[1]施秀芬.试论研究生兼“助管”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0, (1) .

上一篇:忘了吗?我的生活你曾闯入过情感日记下一篇:进宿管部门的自我介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