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学团队

2024-05-03

双师型教学团队(精选十篇)

双师型教学团队 篇1

一、“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影响因素

自2000年以后, 我国的高职院校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 因专业分布广泛, 所以多数属于综合性高职, 师资队伍的建设任务较重。随着国家骨干院校的立项创建, 部分高职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而言, 与国内领先的职院相比存在一定的距离。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建构层面。

教学团队的理论起源于日本, 是对传统科层管理理论的一次巨大挑战。西方学者有数种不同的解释, 即一些才能互补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少数人员的集合;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或是一支支专业的教师队伍等。可见, 教学团队的划分, 不仅仅是专业内部, 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与目标, 随即进行跨专业组合, 形成一个充满战斗力的集体。以专业组建团队, 容易造成学缘结构的单一,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团队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的竞争力。仅仅以专业、课程组建团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才能的有效发挥。团队在结构上, 应该是金字塔形, 这样才能保证团队的和谐与高效。

2. 管理制度层面。

首先, 人才引进及其培训制度有待完善。在引进人才时凭个人简历、十几分钟的试讲或几分钟的谈话很难判定其水平和素养的高低。尽管教师培训形式较多, 因没有送入专门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多数培训没有达到“新手”到“熟手”的预期培训效果。其次, “双师型”的资格认证制度不健全。虽然教育部有关于“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的总方向, 但校情不一, 对“双师型”的理解和认知态度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再次, 对教学团体的“要发展、能发展、发展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构较晚。往往过多关注的是团队带头人[2], 因对团队的子项目缺乏重新的审视与认可,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队其他成员的参与团队建设项目的积极性。

3. 个人文化层面。

教师的态度都离不开三个基本的价值体系, 即正义、能力和自由。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 由于时间和管理制度的限制, 教师的个人自由度和待遇的公平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个别教师关注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由于个性的原因, 个别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习惯于按部就班, 缺乏应有的挑战与自我拓展;有的教师却因个性张扬, 缺乏融入团队同化与顺应的心理准备;个别高职院校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处于自然适应状态[3], 导致个别年轻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观念与意识不清晰, 从而影响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和谐建设。

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保障

所谓教学团队, 是指由少数技能互补, 愿意为共同的远景目标、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或工作方法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4]。针对各地高职院校的实际, 有的放矢地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项目化的团队运作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改革的需求, 针对不同的项目或任务, 组建课程、产学合作、基地建设、班级管理等建设团队, 将每一项任务进行工作系统化的任务分解, 分析完成项目或任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根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选择人员, 组建相应的团队。一方面, 可以用人之长, 另一方面可以弥补高职教师“松散组织”的不足, 保障团队的学缘、年龄、知识与素质结构的合理性, 优势互补, 使其有能力完成规定的项目任务。

2. 专业建设实施双带头人制。

团队带头人必须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具备高超的学术研究水平、教学责任和教学能力。立足各高职实际,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专业建设可以实行“双带头人”制, 即在专业建设基地选择技术高、有一定资历的技师、项目经理或厂长担任专业的带头人, 以弥补校内专业带头人在实践上的不足。企业人员的参与, 有助于加强团队的和谐文化建设, 因工作风格、文化素养、知识结构、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 有助于彼此实现公平、宽容、平等、信任, 形成合作开放的组织环境, 促进教学至上的价值理念的贯彻实现。

3. 工学结合, 提高“双师”素质。

在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鼓励教师下到企业进行岗位锻炼, 利用学生顶岗实习, 选派优秀教师下到合作企业进行脱产实践或是对教师的教学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整, 即集中授课和岗位轮训相结合, 为教师专业实践创造有利的条件。鼓励与支持教师参与行业或企业的资质认证, 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 通过考核, 教师取得行业或企业的认证资格。引导教师自主学习, 有一定实习成效的教师 (如有实习、锻炼总结与心得) 给予加分, 鼓励教师走出校门, 走向生产第一线[5]。政府、社会、企业与院校四方结合参与教师的绩效考评等, 促使教师真正达到双师素质。

4. 尊重差异, 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团队建设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成员的共同进步、共同

WENJIAOZILIAO

成长与共同发展, 这也是团队共同的愿景。在团队建设过程中, 应该了解教师的特殊需要, 即个性化需求, 在满足教师的特殊需要之间实现多元化的选择权, 从个体需要的满足程度上实现平等性。由于差异性, 为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机会, 体现着平等参与的价值理念。由于机会的平等, 而给予教师更多的个别化选择需求, 即实现更多的差异性。团队带头人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自主选择、精诚团结、相互支持;团队成员要分析自我, 分析环境, 找准职业发展方向[6], 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最终依赖于高职教师的学习能力[7]。务实、高效, 打造结构合理、理论与技能兼备、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将是高职院校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只有如此, 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摘要:“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分析“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影响因素, 立足高职发展实际,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强化教师工学结合的学习意识, 实施专业建设双带头人制, 创新社会、企业与院校结合的考评机制等, 将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常兴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师素质提高途径的探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93.

[2]金南冬.把握关键, 建设高职院校团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4) :66.

[3]任静.科学规划教师职业生涯, 促进高职教师成长与发展[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6) :8.

[4]李蜀湘.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115.

[5]杨军.高职教师评价体系构建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4) :195.

[6]任静.科学规划教师职业生涯, 促进高职教师成长与发展[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6) :1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研究论文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行动学习理论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的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不仅是大势所趋,也符合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相关政策的需要。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受到了我国教育部门的广泛重视,在高职院校开始实施这一政策也是我国教育战略的选择。但是,从发展的情况来看,其培养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导致其效果也差强人意,这就给建设“双师型”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理念与实践脱节

根据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双师型”的实践来看,我们发现,这中间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只关注其学历,并没有考察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第二,有的高职院校只关注教师专业的实用性,而忽视对其理论知识体系的培养。以上两个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培养的“双师型”教师在理论上与实践脱节,尤其是学校与企业进行协作培养时,他们的目的和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其培养过程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从而影响协同培养的效果。对高中院校来说,他们过多地关注培养“双师型”教师带来的社会化效益,然而对企业而言,他们的目的就是追求技术的创新,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由于这些分歧很那调和,进而就阻碍了学校和企业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效果。根据实践研究表明,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培养大多数只是流于形式,而真正由学校和企业协同培养的活动还处于展望阶段。

2、“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就是提高教师的水平,从高职院校入手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尝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过程是动态化的,这就给学校对其考核和激励提出了挑战,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其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完善。如此一来,学校与企业都没有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大多数情况下,高职院校都认为其考核与激励应该由企业来完成,导致学校放松了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工作。这种现状的存在,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教师责任心不强,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其自身的水平。根据以外的情况来看,有的学校也确实对“双师型”教师实行了必要的考核,但是其考核过程严重缺乏客观性和有效性,对其工作的考核也比较盲目,从而影响到了他教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措施

1、“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人才协同

为了改善我国的高职教育,学校与企业应该做好协同培养工作,一方面,企业应该认识到这是培养其工作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契机,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其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也是培养其工作能力的一种方法。另一方面,学校不能将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任务完全交给企业来完成,学校应该协调企业做好人才培养。当然,协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其基本建设过程主要包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建设“双师型”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第二,双方都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尤其应该间接科学技术手段,拓宽培养“双师型”教师人才的空间;第三,企业应该重视并支持其人才从事“双师型”教师行业,学校应该采取开放式的态度来接受“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带来,旨在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

2、“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项目协同

以学校和企业合作为主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是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转型的标志,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进行项目协同培养的模式。当然,学校与企业协调培养“双师型”教师应该基于行动学习理论为视觉的。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第一,在学校和企业的联合项目中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这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完成某一项目,比如研发项目等,给双方带来的好处不仅是培养了人才,还能使双方能够不断追求前言科学技术。分开来说,对学校来说,他们可以利用这种合作,及时将学校的教学信息反馈到企业,有助于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对企业来说,他们能够及时得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指导其进一步的人才引进工作;第二,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相关培训课程的开发。“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关系到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其培养方式和课程等都需要双方的参与;第三,学校与企业共同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基础条件。

3、“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体制协同

根据我们已经了解到的实践研究表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艰巨的工作,它需要社会上多方力量的支持和参与,学校和企业只是作为明确的双方,还应该包括政府、教育部门和学生等的协调参与。针对我国培养“双师型”教师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为其营造一个良性发展的机制,首先,政府部门不断完善鼓励其发展的相关政策;其次,学校和企业联合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最后,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改善“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我国教育战略发展的核心,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和企业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然而,对学校和企业双方来说,他们应该以人才为核心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们也必须明确地知道,只有学校和企业双方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才能真正提高其人才培养的效率。同时,也能够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得培养出来的高校人才能够符合企业人才的需要。

作者:郭学霖 单位: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凌总成,朱友强,沈宏毅.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企业员工素质培养对接——以煤炭专业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5)

[2]许红春,张京生,邓志峰,迟全勃.职业院校教师社会服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03)

[3]程宜康,傅小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效行动学习[J].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双师型教学团队 篇3

【关键词】双师型  高职  建筑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32-01

高职院校需要明确办学方向、特色,以此得到社会的认可。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有“双师型”教师作为后盾。但什么是“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又要如何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所要面临的问题。

一、何为“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概念最早是由工科类专科院校实践中提出来的。想成为一名高职教师,其任职资格唯一可明确的是有关学历标准[1],即至少要有大学本科学历。

对“双师型”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双证”:有双证,即教师资格证、职业技能证的教师。

第二,“双能”:教师要具有教师职业素质及能力,同时也要包括技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教师。

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即双证+双能则为“双师型”教师。

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可认为“双师型”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要有极强的专业技能技术,及科研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表现在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教学能力、熟练的职业技能。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构建“双师型”教师的问题

1.高职院校缺乏吸引人才的工具

行业收入有差异存在,不管是公办或是私办的高职院校,均无法确保一个对口工程师收入不低于其在建筑企业的收入。所以高职院校吸引力也不断降低。且现在全国的建筑企业匀存在缺少人才的问题。

2.聘请建筑企业优秀工程师来成为兼职教师存在时间上难度

虽然建筑企业一些优秀人才有到高校当兼职教师的意向,却很难安排出时间来完成160课时教学任务。我们都知道,当前建筑企业基本执行的为单体日制,繁忙的工作让教学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切实际。

三、如何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

1.以本校为基础,稳定现有教师队伍

以学校为基础是培养原则。立足现有的团队培养,采用切实有效方法,在其相对稳定基础上培养骨干力量。同时培养新力量,对已吸收的企业工程师、大学生毕业生都要投入足够力量来进行培养。

现有团队培养可分成三步:稳固-提升-开发。即是要保证现有专业教学团队师资有比较好的待遇,确保其长期稳定性。同时还要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例如,鼓励已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去考取技术职称。而开发就是要开发现有专业教学力队技术及实验实训的力量,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

同时,还要重视对青年教师培养,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极为重要的,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需要切实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给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搭配一个副高以上职称教学经验的丰富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安排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去锻炼,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当前的生产技术、施工的工艺等,可带着教学问题请教技术丰富的技术人员。

2.选择合作企业,壮大兼职队伍

要突破现在校企合作方式,以企校双赢作为目的,充分调动企业参加合作积极性。以目前情况来说,校企合作主要是企业缺少合作的动力。这样就要求学校一定要给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鼓励有着工程师资格的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切实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要最大限度发挥建筑类专业教学团队在建筑工岗位证书培训的技术优势,积极为建筑企业开展岗位培训,让企业可以看到合作的利益,从而积极和学校合作[2]。

3.大量吸引人才

在不断提升在校教师待遇的基础上,还要向企业优秀工程师宣传发展高职教育事业的意义,包括高校教师在资源、科研等方面的优势,特别是高校教师在休假方面优势,均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技术人才。

四、结语

综上,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还要在选准合作企业做足工作,即是选择性合作。例如对一般建筑企业,合作内容可放在校外实训基地及聘请校外兼职教师等方面。在人才比较集中的造价师工作室、设计院所等开展合作,其内容也要放在教师的聘用方面。通过细分市场方法,增加校企合作实效性,以此来畅通建筑类专业的专、兼职教学团队的来源渠道。

参考文献:

[1]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04:56-59.

双师型教学团队 篇4

1“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院药学专业是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 是学院建设的重点专业, 药学团队是“湖南省省级专业教学团队”, 拥有在编教授6名, 博士2名, 硕博士研究生达70%以上, 师资力量雄厚。药学专业具有深厚的校企合作基础, 联合办学的9家企业均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或示范性医药企业, 其中2家已成功上市, 这些为打造双师型“鹰雁团队”提供了条件保障, 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 团队成员年轻化, 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大部分专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一线企业工作经历, 对专业核心技能的了解不透彻, 对企业的需求不清楚, 造成一定程度上教学的盲目性。

(2) 专任教师技术服务能力有待加强。高职教师平时教学任务比较繁重, 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实践能力。很多教师下企业的积极性不够, 流于形式, 应付检查, 未能真正融入行业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 兼职教师缺乏有效管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打造“双师型”团队的一个有效途径。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大都未接受过正规的教师培训, 缺少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 其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 兼职教师聘请比较分散, 岗位不固定, 都是根据课程任务量需求临时聘请, 这些都导致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难以做到有效管理。

2“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2.1 创新教师动态管理与成长激励机制

根据医药行业与药学专业发展需求, 创新教师动态管理与成长激励机制。完善专业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制度、专业骨干教师认定标准、专任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兼职教师评聘管理与激励机制、新进教师准入实施细则、“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办法等。建立并完善了教师考核、评价、激励、监督体系, 强化教师爱岗敬业、以身立教的精神, 每年评教4次以上。

通过开展双十佳教师评选、优秀教研室评选等活动, 激发团队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与工作积极性, 促进个人与团队的协调发展。对教师从教学、育人、团队贡献、科研、企业实践、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并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进修和学术梯队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

2.2“请进来, 走出去”, 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带头人

实行了双专业带头人制度, 聘请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兼顾问, 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与引领作用。带领教学团队进行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等。

进一步增强校内带头人的业内影响力。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出国访学、学术交流、技术服务、教研科研等途径, 对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 更新理念, 准确把握专业发展动态, 提升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 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带头人队伍。成立“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课题研究、成果推广等,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2.3 校企互培互聘, 打造高素质双师型“鹰雁团队”

2.3.1 青年教师培养

建立“系部—教研室—指导教师”三责制度, 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新进教师参与院、系的岗前培训, 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培训等, 利用暑期下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技能竞赛等, 积极考取双证 (如药师证、执业药师证、高级营养师证等) 。新老教师结对, 发挥“传帮带”作用, 指导其上课、学习、实验、参加课题研究等工作, 使青年教师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完成角色的转变。

2.3.2 骨干教师培养

培养具有双师素质、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 能主持两门以上专业课程的骨干教师。通过分批选送到医药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外出访学、职业培训、学术交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等, 开阔视野, 提升教学能力、传帮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及课程开发能力等。定期举办专业说课、微课比赛、技能比武、课程设计等竞赛活动, 搭建教师能力展示平台, 促进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2.3.3 兼职教师培养

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建设一支以企业 (行业) 技术人员为主体, 相对稳定、动态更新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重点承担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担任本专业的客座教授, 以现场讲学和解答的形式为教师讲授前沿技术, 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定期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培训与考核, 安排参与专业教学研讨, 与专任教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等, 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4 校企共建产学研平台, 全面开展教育教学与应用技术课题研究

深度融入医药产业, 校企协同创新, 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共享设施设备和资源, 实现学院和企业双赢。成立“常德市济世药物研究所”, 共同开展生产工艺改进、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等合作, 为医药产业优化升级服务。对接本省医药产业, 与合作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申报省级、国家级应用技术科研项目。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大对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 建立教师技术创新与服务激励机制。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的教师折算工作量, 与企业进行横向合作课题研究并被立项的, 学院给予1∶1的配套经费。

3“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成效

3.1 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药学专业就业率100%, 对口就业率96%以上, 企业满意度98%以上。药学生素质高、能力强、上手快、成长快, 深受行业认可、企业欢迎。近三年, 湖南在线、常德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相继对药学专业进行了报道。药学系在校生获国家专利一项, 获国家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湖南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一等奖”等20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

3.2 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药学专业成功立项“湖南省十二五重大项目”。2012年, 成为湖南省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技能抽考标准项目开发主持单位, 开发了《湖南省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技能抽考标准》及题库;2013年, 主持了湖南省生产性实习实训 (教师认证培训) 基地建设。先后有永州职院、湘潭职院等同类院校来校参观学习。

3.3 教师服务社会, 成长快

3名教师晋升为教授, 2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药学教师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湖南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说专业竞赛一等奖”、“湖南省首届微课大赛二等奖”等省级以上的各种奖励。药学教师服务社会, 成为“常德市药品安全评价专家”、“GSP认证专家”、“常德市第六届优秀专家”等, 多次参加常德市零售药店GSP现场认证、常德市中药材质量评定, 参与企业标准制订, 积极开展教学与应用技术研究60余项等, 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

“鹰一样的团队, 雁一样的个人”, 只有做到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团队发展同步, 才能实现个体和整体的共赢。双师型“鹰雁团队”建设不仅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实践教学能力, 也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出了贡献。

摘要:“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更是创建高职示范校的关键和前提。对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探索, 校企互融,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双师型培训总结 篇5

“Unity 3D” 双师型培训学习总结

2017年8月,我很荣幸地被安排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班,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委托郑州好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月余的高技能双师型教师Unity 3D课程的培训。在培训期间不仅让我对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郑州好玩科技公司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学到了不少Unity 3D的知识,提升了自己,扩充了知识面。

一、对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了解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1年,1994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铁路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唯一的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学校位于中国铁路重要交通枢纽、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市中心城区,在建新校区位于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前景广阔的郑州新区。

学校占地1175亩,工、医、文、管、经济、艺术6大类63个专业协调发展,对外合作办学设置医护类、轨道类和管理类等专业9个,形成了主干的轨道类、医护类专业,精干的人文艺术类专业布局。现有教职工88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数27%,博士、硕士占65.9%,双师素质教师占73%,聘用企业兼职教师500余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6人。

科研成果大幅增长。2007年以来,获得国家专利12项,校级以上教科研鉴定、结项成果350项,校级以上教科研获奖成果296项,EI、SCI和ISTP收录论文第一作者52篇。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2010年,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内涵提高为主的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形成了立足地方,依靠行业,服务铁路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思想。乘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紧扣轨道交通大发展的脉搏,学校主动出击,寻求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大平台、共建二级学院及就业实习基地等途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办学活力。

二、对郑州好玩科技公司的了解

好玩科技于2014年成立,初始注册资金1000万元。涉足多平台项目研发、VR人才教育培训、项目孵化等领域,致力于打造项目研发、孵化、人才培训、资源输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闭合环境。是中原广告产业园重点扶持企业。

好玩学院是河南唯一一家Unity官方授权的品牌机构。好玩学院是以培养VR应用型的高技术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数字媒体和计算机专业为基础,构建VR专业方向的系统化的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同时,为工程、建筑、游戏、旅游、创业、信息技术等专业提供以VR技术为基础的教学应用解决方案。

三、培训内容

基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通过四周的培训,我了解了Unity 3D与虚拟现实项目开发技术,了解了Unity 3D及其发展。掌握了场景地形的制作,熟练掌握运用交互控制技术的使用,以及AR和VR的制作技术等。

Unity3D是由unity Technologies开发的一个让轻松创建诸如三维视频游戏、建筑可视化、实时三维动画等类型互动内容的多平台综合型游戏开发工具,是一个全面整合的专业游戏引擎。

Unity3D开发类似于Director、Blender game engine、Virtools 或 Torque Game Builder等利用交互图型化开发环境为首要方式的软件,其编辑器运行在Windows 和Mac OS X下,可发布游戏至Windows、Mac、Wii、iPhone、Windows Phone 8和Android平台。也可以利用unity3D web player插件发布网页游戏,支持Mac 和Windows的网页浏览。它的网页播放器也被Mac widgets所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80%的Android、Iphone手机游戏使用unity3D引擎进行开发,比如著名的手机游戏《神庙逃亡》就是使用Unity3D开发的,也有《纵横时空》、《将魂三国》、《争锋online》、《萌战记》、《绝代双骄》、《蒸汽之城》、《星际陆战队》、《新仙剑奇侠传Online》、《武士复仇2》、《UDog》等上百款网页游戏都是使用unity3D开发的。

当然,unity3D不仅只限于游戏行业,在虚拟现实、工程模拟、3D设计等应用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国内使用unity3D开发进行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房地产3维展示等项目开发的公司非常多,比如绿地地产、保利地产、中海地产、招商地产等大型的房地产公司的三维数字楼盘展示系统很多都是使用Unity3D进行开发,还有《Miya家装》、《飞思翼家装设计》、《状元府楼盘展示》等等。

我们的授课内容分为四个模块进行。第一个模块是Unity 3D课程项目教学法,由好玩科技的首席金牌讲师给我们介绍了Unity 3D课程的项目选择,以及Unity 3D课程的项目教学实施方案。

第二个模块是基于工作过程的Unity 3D课程开发与应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简介、VR/AR(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与应用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任务理论基础与技能要求。

第三个模块是Unity 3D与VR/AR技术技能培训。这个模块由七个方面的内容,如何注册AR的SDK、如何导入AR的程序、如何把模型和SDK绑定、AR项目的调试、VR设备的介绍、VR设备与Unity 连接、VR的制作与调试。第四个模块是Unity 3D工程项目实践与演练——铁路机车模拟驾驶装置项目实践。内容包括:项目背景、项目要求、机车建模、环境与地形建模、模型导入、运行控制、VR制作、运行发布等。

四、对学校的建议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希望学院能够完善硬件设施,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希望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出去培训学习。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更能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

四、小结

通过这次学习,我掌握了Unity 3D的知识,让自己在专业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培训学习让我们有很多的话题可以一同交流探讨。我在学习中始终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条,坚持和其他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交流各自的感受和作业,使自己能博采众长、开阔视野。

双师型教学团队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模式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拥有专任教师30.7万人,生师比由上年的18.3:1下降到17.2:1。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所占比例由上年的25.5%提高至28.4% ,上升了2.9个百分点。另外,2012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拥有外聘教师6.8万人,其数量占专职教师数的25.3%,一些大城市高职院校的外聘教师人数甚至超过了专职教师人数。在外聘教师中,有1.6万人具有“双师”素质,占外聘教师总数的23.4%。总的来看,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理论联系实际、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为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许多高职示范校的建设,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壮大起到了带动和引导作用。

(一)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的来源缺少稳定性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高职院校素质高的教师的来源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通过从一些大型企业聘请知名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来解决这一问题。单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来说,这些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确实是专职教师不可比的。

(二)高职院校教师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较差

公办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大都缺少企业实践工作经历。从整体水平来看,目前各级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专任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的经历,外聘教师比例则偏低,部分学校对兼职教师还存在一些重聘任、轻管理的现象。另外,专任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6.5%,低于全國高职院校的平均学历水平,这也是政府举办院校师资队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初步探索

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高度重视“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与办法,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这是示范院校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把“在示范院校开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试点,加强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支持示范院校的改革试点工作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

(一)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改善专业教师队伍结构

建设一批具有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逐步走向深入的重要举措。

1、改革传统的教师身份管理,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专兼结合师资队伍的形成,需要突破传统的师资结构,突破传统的教师身份管理。突破传统的师资结构,就是要注重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突破传统的教师身份管理,就是要研究兼职教师在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学校教师的双重省份下,其管理制度如何建立,以解决实际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充分利用兼职教师资源,发挥兼职教师作用。

2、着眼服务区域经济,优化兼职教师来源结构。

兼职教师主要应从行业企业的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中聘请,他们熟悉和掌管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区域内产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情况,能够增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同时,通过构建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交流的平台,给专任教师带来生产一线的新工艺、新技术,弥补专任教师专业实践经验褪色的缺陷,更好地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思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提高双师素质水平

为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能力结构,一些高职院校开辟多种渠道,为教师贴近生产实际,提高专业技能,提高学历层次提供各种培训和实践机会,积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进修条件,通过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和完善教学管理,保证教师的进修时间。

1、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来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使教学紧贴生产实际

教师下企业常见的形式包括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到企业挂职锻炼。高职院校通过派遣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顶岗实践,全面掌握业务技术流程,获取实践工作经验。通过顶岗实践,教师能够了解社会、客户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学习领域,将行业经验融入教学内容,探索并创新了教育教学模式。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学校能够参照行业、企业要求制定考核标准,对教师定期进行实践考核。

2、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双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面向生产、市场的用人服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不断改善和调整,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生产单位和技术应用部门对人才的技能和技术水平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必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是教师知识不断更新,让教师掌握最新技术的发展,跟踪科技发展的前沿。

三、探索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为保障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具有相应的保障制度,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明确要求“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这一切都促进了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企业参与,校企共同制定教师队伍培养制度

校企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培养制度,有利于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中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促进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和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需求突破,探索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

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聘任和教师管理制度建设,都起到了良好的政策向导作用。在示范建设中过程中,各高职校积极探索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长效运行机制,从制度上探索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卫平,赵歧华,刘启利.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仲伟杨.关于职业学校专业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科技信息,2009,33.

[3]吕光军,陈玉华.高职教育有效发挥减值教师作用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8.

[4]傅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外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李欢,沈维凤.浅析“双师型”因素与职业院校学生[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双师型教学团队 篇7

关键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

0 引言

当前,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赋予了职业学校要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的使命。于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了职教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鸡西市职业教育中心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重点专业,在如何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形式来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本文结合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深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3年6月,学校正式启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是工作重点之一。经过研究与分析,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结构特点是:其一,专业课教师的总量与学校需要不匹配,总体素质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求;其二,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与学校未来发展不适应,高学历人才、技师和高级技师偏少;其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其四,团队协作效应不明显;其五,专业教师培训力度不够。

我们认为,旅游专业的教师团队水平与国家示范校要求的内涵建设水平要求还有差距,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师资数量相对不足,导致“双师型”教学团队也相对薄弱;“双师型”教学团队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能工巧匠参与指导实践教学的力度还不够。要实现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必须构建一支“产、教、研”相融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2 多方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

多方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体现为:以专业(或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以兼职教师为补充,培养技能型教师团队;打造一支结构优、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建设期内要培养出2名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突破90%。以科研为引领,以专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创新队伍建设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教师自主学习、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学创新等能力。完善符合工学结合的教师培训制度,加大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力度,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对接,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高质量成长。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本专业以“7定”原则贯穿始终,即定培养人数、定培养标准、定遴选条件、定具体人员、定个人规划、定培养方案、定呈交资料,加大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力度,内培外训,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对接,推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与发展。示范校建设启动以来,通过科研引领、教材开发、内培外训、校企对接、交流考察、专题活动等形式锤炼师资队伍,培养了2名专业带头人,5名骨干教师,并且对全体专业教师进行了“双师”培养,获得旅行社经理资格证4人,餐饮客房服务员高级技师证3人,餐饮营养师1人,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我们通过科研来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专业教师对于职业教育的研究能力与思考能力。项目建设以来,我们申报参与了5个省级课题的研究,1个市级课题。为了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与地方经济相对接,建设期间我们与企业合作,开发编写了补充教材,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教材编写能力,成功编写了《旅游礼仪》、《山水神韵秀鸡西》等10本教材。

项目建设期间,本专业以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师资素质提升,为专业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各类培训平台。我校聘请中德职业集团德国职业专家为全体教师培训,利用寒暑假选派专业教师进行国培、省培,全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跟踪企业先进技术,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培训或挂职锻炼,每个学期或寒暑假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培训,了解典型工作岗位,亲自感受企业生产流程和企业文化,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学校规定,教师要到企业顶岗实践完成规定任务,并按时上交相关资料。同时,本专业与对口企业合作建立人才交流制度,每年聘任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为学生传授技能,通过吸收这些技术能手的建议优化实训室布局,为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好准备。通过这种形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先后聘请张子娟等专家来校讲座4次,选派专业教师深入旅游区等企业实践锻炼达10人次。实现了企业专家进课堂,专业教师入企业,最终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借助企业的有利因素,加强专业发展能力,使引企入校、校企合作成为旅游专业的一大特色,为鸡西市职业教育做出了示范和榜样。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及时与相关学校交流沟通,积极吸取同类学校同类专业建设的先进经验,并将自身建设成果与同行及时共享。为了使一线教师“学比赶超帮”,不断寻找差距,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我校每年都举行教师业务大赛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外出比赛,如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教学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专业技能比赛等,引导老师重视实践技能,自我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评比和竞赛活动,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大大提高,使更多的教师成长起来,涌现出了一批省级一等奖获奖选手、省级优秀辅导教师、全国优秀辅导教师等。

3 多种渠道保障教师队伍的成长

规范课堂教学,制定了《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教育教学成果管理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制定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管理办法》;实施“结对子工程”,制定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技能大师遴选、培养、聘用、考核管理办法》;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制定了《推门听课制度》;针对外聘教师制定了《特聘教师管理制度》等文件。

抓技能竞赛备赛工作,引导青年教师加入辅导团队开展竞赛辅导,重视团队协作的效应。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参加下企业顶岗培训和师资基地培训,鼓励文化基础类教师参加转岗培训。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学校的大多数教师在原有学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取得了与专业相关的各种技能证书,保障了学校专业课教学的师资储备。

实践证明,教研工作研讨会、培训工作汇报会、教学模式改革交流会是教师提高素质和进行交流的良好平台。

4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近几年,我校通过“内培外训、校企对接”的方法,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等多种培训方式,锻造了教师队伍。截至目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有20多人次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专任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90%。

正式启动示范校建设项目以来,学校已经培养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培养了“双师型”教师8人。完成了《旅游礼仪》、《激情北大荒梦幻兴凯湖》、《悠远乌苏里神秘珍宝岛》、《山水神韵秀鸡西》、《导游服务案例集》、《旅行社服务案例集》、《龙江民俗》、《鸡西百年故事》、《旅游饭店案例集》、《神话故事》等校本教材的研发,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4人次,在企业顶岗实习7人,新增“双师型”教师8人;有4人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完成省级教育教学课题申报6个,结题的课题5个;实训中心产教研相结合成效显著,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增强了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切合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密切了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有效对接,实现了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一、“教学做”的统一,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顺应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结构更趋合理,师资水平稳步提升,教学技能大大提高,教育质量稳居全市之冠。

5 结语

双师型教学团队 篇8

“团队”最初起源于企业团队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团队”一词已经跨越了企业管理的范畴, 在教育领域里得到了更多运用和发展, 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 美国的中小学校就已经开始推行团队教学制度 (Team Teaching) 。到70年代后期, 各种形式的研究和教学团队已在各个高校中普遍推广。据统计, 目前美国80%以上的高校和中小学在实施团队教学。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 我国一些高校开始组织教学团队。2007年1月,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在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 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该工程其中一项建设内容就是“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至此, 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对“教学团队”这一科研课题开始展开研究工作。

不同学者对于团队的定义不尽相同。我们参考了美国学者乔恩·卡曾巴赫和史密斯于1993年提出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关于“团队”的定义。他们认为团队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 愿意为了共同的远景目标、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因此, 刘宝存认为高校教学团队是:以人才培养、教书育人为根本目标的, 为了完成某个教学和学术任务而明确协同合作, 承担相应责任的少数教师个体为了知识互补而组成的群体组织。[1]

目前, 团队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形式, 它的建设可以极大地协调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提高组织效率。团队协作效率机制有利于教师整合并开发教育资源,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 还可由名师向青年教师传授经验, 帮助备课, 解答疑难, 同时指导课堂教学, 分析存在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 还可利用帮思想、带教研等做法与教学梯队相结合, 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面向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开放大学, 要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更是必备要求。

二、“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

1. 建设目标

(1) 素质能力。高校理应引导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恪守教师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帮助教师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促使其更多、更快、更好掌握本学科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 不断拓展现代化科学手段和教育信息技术, 时刻联系社会, 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

(2) 教学团队。根据组织行为学的团队建设理论, 高效的团队应在能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人数。一般来说, 一支高效的团队规模在10人左右, 并且由不同背景的人组成最为合适。根据教育总体规划, 专任教师数量需要达到10人以上, 青年教师中硕士学位及以上比例达到70%以上, 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企业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比达到1∶1。一个团队中至少保证教学团队带头人1~2人, 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著名高校聘请特聘教授1~2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2人以上, 教学管理服务人员1人。

2. 建设方法

“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是开放与远程教育专业师资建设的重点和核心。[2]由于“双师型”队伍建设要求人员整体素质高、资金前期投入较大, 因此建设主张以引进或者聘请教学名师、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通过专业教师“走出去”持续深化校际、校企合作, 建设一支学历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协调、专兼比例满足要求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积极拓宽教师队伍的来源途径, 优化改进“双师”教师队伍, 健全管理机制, 实行激励制约相结合, 采取“引进、聘请、选送、下放、带起来”和“内培外引, 双向交流”等措施, 深化两个“双配制”, 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3]

(1) 引进。即可加大高层次师资引进力度, 重点引进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设计专家、技术人员等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优化师资结构, 又可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 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重点引进学科、专业带头人, 设立教育奖励基金, 专门奖励优秀教师, 加大培养力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 聘请。即可探索建立聘请企业在职或退休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的机制;对综合性、设计性比重较大的课程, 还可聘请校外专家兼职授课。高校要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 建立相对稳定的培养环境。

(3) 选送。即可选送骨干教师到科研机构或重点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深造, 攻读学位、获取各项资格。[4]例如改善制度, 加强进修支持力度, 使工科专业现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师能安心取得学位, 并有计划选拔部分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4) 下放。即保证足够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锻炼, 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到工程现场第一线实习, 提高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实践经验, 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并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远程教育。

(5) 带起来。即“以老带新, 以强带弱”。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实行“导师制”。实行“导师制”是“双师型”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 也是加快“双师型”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人选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行“导师制”, 将逐步创设专家教授与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人选之间进行业务交流、教育教学指导、人格影响与激励的良好氛围, 造就一支在专业教育领域中观念新、意识强、善教学、懂方法、有特色的排头兵。

3. 培训方法

入职培训、一对一辅导、工作要点、教师工作手册相结合的培训方法, 可以高效、快捷地提高教师远程教学的技能。入职培训是全体辅导教师必须参与的, 在此过程中负责人需向教师们讲解远程教学相关理论, 详细介绍远程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一对一辅导是开放与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常规化工作, 每学期由教学部有经验的教师负责指导辅导教师使用双向视频系统、课件制作、优化远程应用平台;工作要点由学校教务处为每位辅导教师制定;教师工作手册是指导辅导教师每学期各阶段具体工作的纲要, 具体介绍远程平台的学习栏目、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与技巧, 促进互动的活动的组织方法等。

4. 团队考核

“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要形成一支专业使命感强、年龄层次合理、学术梯队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开放与远程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 考核制度是持续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教学团队考核周期一般应为4年。考核方式上, 学校对教学团队的工作业绩考核可分为年度考核和建设期考核。考核过程中坚持“教学、科研和教学效果”并重, 既应考核教师在厅局级以上教育改革纵、横向课题科研, 还要重视实践教学效果;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学检查和教学效果考核。每年团队及其成员须填写年度考核表, 由教学部组织进行年度考核和总结, 并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对建设期满的团队, 进行建设期综合考核。

三、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

为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全面提升学员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及发展潜力,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积极构建“双师”团队, 协同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率先引入工程师、讲师指导的模式。

例如, 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资深设计师会同校内专业教师对土木工程本科班学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 (A) 》课程进行指导。该课程是土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 结构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是其主要内容。针对这门课的特点要求教师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们聘请“双师型”教师任教是解决了此课程远程教学难的合理方式。校外专家丰富的工程素养和实践经验,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工程对设计的要求, 既培养和强化了学生专业知识, 又把工程实例与枯燥的专业知识紧密联系, 取得良好效果, 深受学生喜欢。

针对目前教师大部分从“学校到学校”, 导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立了持续派遣专业教师到生产单位实践、学习和交流的机制。具体举措包括: (1) 健全专业教师到生产单位实践、学习交流的机制, 引导、推动教师前往生产单位学习实践, 全面提升教师的工程素养; (2) 提倡、鼓励、促进骨干专业教师进一步密切与工程界的联系, 积极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认证, 努力承担工程设计、检测、鉴定、咨询等技术服务项目, 参与各种工程技术评审会议, 全方位地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素养; (3) 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科研、工程实践能力水平的评价体系, 引导、促进教师不断提升工程素养。

四、结论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结合开放教育的实际, “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借鉴普通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模式, 使开放与远程教育特色更加鲜明。总之, 开放与远程教育“双师”教学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 合理的老中青搭配, 职称和知识结构, 突出的教学研究与建设成果, 积极带动和激励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摘要:团队最初起源于企业, 之后突破了企业管理学领域, 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开放与远程教育对于学员来说, 是通过运用网上多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式学习。因此, 建立什么形式的教师队伍, 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团队的建设可以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 也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提高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团队的组建, 教师间可以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提高集体绩效的目标。本文提出组建教学团队的现实意义, 探讨了教学团队构成、目标、机制建设和考核制度等理论问题。

关键词:开放与远程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燕珺.以教学团队模式解决省级电大教学质量滑坡问题的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 (12) .

[2]刘艳.浅析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建设[J].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2 (03) .

[3]童友枝.基于质量工程的土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 2009 (03) :8.

双师型教学团队 篇9

湖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校内专任教师355人, 校外兼职兼课教师277人, “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达到65.10%。

系列报道之二:

多项“精品工程”, 培养“双师”团队

在湖北城建技术职业学院, 每一位新入职的青年老师, 教学前首先会收获一位自己的“专属老师”——这一“导师制”, 始于2005年。从这一年开始, 每位新进的青年教师入校后, 便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一帮一”指导, 签订“师徒”协议, 明确导师与青年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在工作中, 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等水平快速成长。

次年, 学院创新“影子工程”, 培养教师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每届任期内必须有至少3个月的企业挂职、顶岗锻炼的经历, 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师, 跟踪兼职教师进行“如影随行”的学习。中建三局、武建集团等国有大型合作企业, 均为青年教师提供了锻炼平台, 给予青年教师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平台。2014年, 106名专业教师到武建集团、武汉市政、长青集团等企业进行了挂职实践、顶岗锻炼。

同年, 学院开展实施“教师——技术人员”对接制度, 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重点建设专业成立了校企合作技术咨询协作组, 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1对1的协作工作组, 定期进行交流与协作, 进行施工现场技能培训, 强化专业教师实践技能, 提升专业教师技术水平, 了解企业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新动态, 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技术咨询合作;跟踪调研, 了解各校企合作项目的进行情况。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到学院与专业教师对接, 专业教师培训企业技术人员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教学能力, 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参与教学, 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教师互聘、校企人才资源共享

一座创新发展的学校, 亟需充满创造力的办学思路及各路贤才。在时代发展新思路下, 学院建立校企资源库, 人才共享, 实施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培、互聘、互挂机制。

用政策、平台、载体、服务支持保障人才成长与发展。中建三局、武汉建工集团等企业与学院签订协议, 建立专业教师培训实践基地, 定期选送教师到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实习, 学习、跟踪专业新技术和新技能。目前, 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重点建设专业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挂实职互派, 实现了校企人才资源共享。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暂行规定》、《“楚天技能名师”管理办法》、《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等制度随之应运而生, 教师实践能力大大加强;《学院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培互聘管理办法》的制定, 构建了校企互通渠道, 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教师长效机制;完善了《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 严格兼职教师的选聘与规范管理, 建立动态的兼职教师库, 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 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创新正当其时, 圆梦适得其势, 学院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也吸引了大批有志人才加入。2013~2014学年, 学院通过省人社厅公开招考引进专任教师1人, 解决校内待编专任教师编制7人;通过校内公开招聘引进专任教师8人, 学院博士人数达到5人, 正高职称达到9人;学院新增楚天技能名师5人, 楚天技能名师人数达到14人;新增湖北教学名师1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 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

科研成果释放巨大潜力

为了增强教学的科学性, 学院围绕职业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有效指导学院教改实践, 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2015年, 学院组织申报了省部级课题并立项10项, 省部级课题结题6项, 联合鄂州职大、武建集团等单位联合研究了住建部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实践教学研究”等2项, 省级课题“建设类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研究”等13项。

其中, 研究成果“建设类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2项于2013年分别获得湖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学年全院教师共发表各类论文370篇, 其中被SCI、EI、ISTP、CSSCI收录的论文10余篇, 共出版专著、教材38部。

在技术支援、合作、工法研究与推广、相关标准编制合作上, 学院参与主持了施工人员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了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八大员”题库的建设工作, 编写湖北省建筑行业职业岗位培训标准、培训大纲、试题库等;主持和参与建筑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施工管理、监理及造价咨询、地籍和施工测量、房屋普查、建筑装饰设计等应用技术服务项目50项。

双师型教学团队 篇10

一.双师型教师团队是促成校企合作的核心动力

1.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来讲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具有教师和设计师的双重身份。双师型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能够准确的传授专业知识。同时他还是设计师, 与市场、企业紧密相连, 了解艺术设计行业中关于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生产技术规程和上岗标准的具体内容。

2.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 知识结构。双师型教师不但要有很好的专业知识架构, 有很好的教学能力, 而且要熟知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方向及在市场中的定位。

(2) 能力结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操作及科技开发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把握行业岗位工作标准的能力。在校企一体办学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里有很大部分安排的是实践操作课程, 所以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操作和技术开发能力, 并能针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教育教学能力是作为教师的根本素质;岗位工作标准是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对上岗人员提出的综合要求, 双师型教师在实践课程中按照行业标准来要求学生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双师型教师同时还须具备组织协调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

二、双师型教学团队的优势

1.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效率。

在有限的教学时数里能优化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双师型教师多以真实的案例来教学, 把理论和设计概念、技术操作融为一体, 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2. 能提供大量的市场资源, 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具有设计师角色的双师型教师, 都储备着很多的客户资源, 在其中不难寻找到合作伙伴。学生便有机会在课堂以外体验行业角色, 锻炼技术技能, 把理论知识切实的与创作、操作结合起来, 提高学习效果。

3. 在实习指导课中全方位的引领和指导学生。

在实习指导课上双师型教师不但给予学生专业的技术指导更加强了学生对信息、创新、学科、知识运用的驾御能力。同时双师型师资具备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处事能力, 他们能身体力行的教给学生如何为人处世。

三、艺术设计教学中如何发挥双师型教学团队的作用.

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需要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实训, 实习等方法培养出适应时代变化, 符合市场需求, 创作和技术能力皆佳的实用型人才。那么如何更有效的发挥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是支持并完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1. 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提高其综合能力。

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给双师型教师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他们能利用实际操作的平台,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设计经验, 并在教学中发挥其能量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校方和企业需给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多的与同行的交流机会, 与市场接轨, 提高其综合素质。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给双师型教师极大的发展空间, 和展示空间。

2. 在设备资源方面支持双师型教师的教学需求。

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教学紧跟时代需求, 技术与观念走在市场的最前沿, 相对应的设备资源也应该是当前市场最常用的设备, 保证了这个前提条件, 才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与实践操作, 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学到的技术能在实训中做到切实的应用。双师型教师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技术优势, 来提高学生能力。

3. 与企业合作教学, 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更多的实习指导课。

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在课程安排上一定少不了实习指导课。学生在实习指导课中能明确其学习目标, 就业方向, 为人处世的方法等等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技能和社会经验。在课程安排时让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中适当体验实习课程, 毕业前再集中实习, 学生便有更好的状态接受实习训练, 双师型师资的指导实践能力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4. 针对实习指导课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适合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的, 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尝试教学改革。如接揽项目, 成立设计团队、制作团队, 让学生体验职业角色, 从工作态度, 为人处世, 工作能力, 创作潜力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提升自己, 以便积累更好的就业能力。此类的实践教学方式很多, 例如让学生多参加设计比赛, 刺激学习动力, 积累设计经验;鼓励学生参与设计方案的竞标, 更多的接受行业内信息;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看展览、听报告、学术研讨、到各个生产制作环节参观, 了解操作技术等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全方位的提高修养和能力。

四、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教学效果反馈

1. 学生能力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优势, 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学生们在如此的教育环境下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 尤其是在实践能力方面一定能超出“纸上谈兵”的“学者”。

2. 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良性循环。

校企结合的延续必定有经济关系在推动, 校方为企业储备员工的后备力量, 企业节省了对员工的培训资金;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平台, 学校的就业率会相应提高。在如此互利互惠的合作前提下双方的合作会保持并持续发展下去。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实用美术范畴, 专业方向颇多, 每个专业方向都有对应的就业空间, 所以学生选择了专业方向就等于选择了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而调查显示目前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这就反映出我们的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是欠缺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给了学生很大的实践空间, 其中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指导就尤为重要了, 所以双师型教学团队对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操作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经济学内涵下一篇:继发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