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心得体会

2024-05-03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心得体会(共6篇)

篇1: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心得体会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心得体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是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经国务院同意,就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的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于20xx年6月11日印发实施的。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的意见。学习过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感想如下:

1.“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

想起了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又想起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学须静也,オ须学也,非学无以广オ,非志无以成学...”读书学习贵在立志!《意见》毫不含糊地指出新时代学者是最高尚的读书志向。作为新代一教师,志不可小。帮助学生立志非常重要,我们有很多孩子没有志向,过一天算一天,每天想的事情也很少和学习有关,更不会联系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师真的要从小入大,一点一点的帮助他们树立目标,短期到长期,帮助他们做一个有积极思想的人。

2.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

一切迹象都表明,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活人”,而不是“死书”。活人就有心理,教学就要讲究心理学,学生想什么呢?他们的生活我们了解吗?他们关于知识的思维路径我们清楚吗?备课中的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应该成为教师对接学生认知心理、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试金石,好的问题与情境应该具有互动性、启发性,互动帯来好的体验,启发带来好的探究。进入学生的.生活挖掘他们熟知的情境和他们易于接受的发问角度,努力打造更高效的课堂。

3.作为新时代一线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们的心理学导师

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的确,到大学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显得有点晚了。如果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就有意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将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少走一些穹路,多一点学习的动力和坚持。现在提出来学校要主动进行“指导”,这很好,对理性选课也十分重要,如果做得好做得实,学校是可以出大成果的。世界上有多少种正当有益的职业?哪些职业是自己喜欢的?这些职业中哪些正在消亡?哪些正蓬勃发展?从事这些职业又需要哪些素质?需要学习哪些才能尽快走上这条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此等等,是年轻的学子们蓬勃生命的憧憬所在,也是他们宝贵青春的迷茫所在!作为新时代一线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师!

篇2: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心得体会

一、总体要求

深化普通高中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目标

围绕我省2022年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健全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全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得到有效保障,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形成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1.突出德育实效。依托重要时间节点确定德育主题,结合重大事件建立法治教育体系,基于重点问题布局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强化“四史教育”,挖掘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2.提升智育水平。完善学生成长、教师教书育人和学校发展的评价机制,坚决纠正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做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

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学校要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增强课程设置的丰富性和综合性,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和课外实践教育,结合书香校园、经典诵读、实验操作、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3.强化体育健康。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强化高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体育课程学分管理。切实保证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丰富运动项目和校园体育活动,使每名学生掌握1至3项运动技能。

4.丰富美育内涵。整合学校和社会美育资源,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旅游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学校要上好美育课程,加强艺术素养在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占比。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让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参加,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5.拓展劳动教育。各学校利用现有劳动教育、通用技术等教材资源,开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健全校内外基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实践类劳动社团。鼓励通过城乡结对、创建劳动教育共同体,激发区域劳动教育活力,共享劳动基地资源。探索学农学工等生产实践研学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二)深化课堂改革,强化教学管理。

6.明确学校发展定位。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普通高中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建设智慧高中。指导普通高中学校找准发展定位,积极引导高中学校从“分层发展”走向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的发展之路,鼓励高中探索特色多样发展,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建设,逐步建成一批涵盖人文类高中、体育类高中、艺术类高中等特色普通高中。

7.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对标全省全面启动新高考改革任务,全面落实新时代国家课程方案。充分结合高中新教材“线上”、“线下”培训渠道,组织开展新课程和新教材专题培训。围绕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各学校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模式,保证课程教学、考试评价改革的有机衔接和平稳过渡。严格按照科目设置和学分要求开展教学工作,不得随意增减科目教学时间总量。

8.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体系,规范教学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挤占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课时。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社团活动。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加强课程实施监管,落实校长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有效开展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引导改进教学,严禁组织有偿补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升素养为根本,积极探索情景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创设思维型、活动型、开放型的课堂,提高学生终身学习及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教学研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加快在线课堂、创客教室等智能学习空间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发挥教研机构、在汉高校和普通高中相关专家作用,建立全区学科基地和教师成长指导中心,加强对学科教学及育人方式改革的研究、指导和服务。

9.推进选课走班。统筹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完善适应选课走班需要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和学分认定办法,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指导学校制定选课走班方案和配套制度,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学校要发挥行政班统筹管理学生的作用,做好选课走班组织实施工作,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10.重视生涯规划。高中学校利用在汉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资源,建立专兼结合的学生生涯规划发展指导教师队伍。落实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把学生发展指导纳入高中学校三年课程计划,加大对学生理想、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学生在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11.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开展课后服务,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探索课后延时服务与选课走班的有机结合。

(三)健全评价体系,强化师资建设。

12.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彻底改变单纯依据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结果。加强全区高中学校在录取学生中综合素质评价的考核比重,形成有力导向。结合新课程新高考改革,探索建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建立高中生综合素质成长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强化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进行日常评价、学期评价和毕业评价。健全评价实施,注重发展性评价。

13.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普通高中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要按照审批机关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不得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不得提前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招生。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按照《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14.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严格师德考核奖惩,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加大教师队伍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健全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充分考虑实施新高考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工作量的变化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用人自主权,畅通高层次人才招聘渠道,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推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机制。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利用名师示范课、“青蓝杯”大赛等活动,推动学校培师能力,加快全区师资队伍培养进程。

(四)扩大教育投入,落实资源保障。

15.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按照国家、省、市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完善普通高中成本分担机制,合理制定住宿费标准。

16.改善办学条件。对照普职比、新高考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规划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强硬件建设。相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建立绿色通道,推进项目审批和工程建设。稳步消除高中学校“大班额”现象,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支持汉台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创建、汉台二中特色高中创建。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委、区政府将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全区教育工作的重大任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深入研究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履行教育工作主体责任,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全力支持办学条件改善。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高中学校党组织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过程中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二)明确部门分工。

区教体局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协调联系机构编制部门加大编制统筹力度,做好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区发改局要支持普通高中项目建设,按规定做好普通高中住宿费成本核算及审批工作。区财政局要按照要求落实普通高中经费投入、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等机制,强化财政保障。区人社局要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及时补充教师,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保障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所需教师及工资待遇。市自然资源局汉台分局要保障学校建设用地。区住建局要会同教育部门落实和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

(三)强化督导考核。

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强化对区政府职能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工作的督导,特别是校舍资源建设、师资力量补充、课堂教学改革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强化问责、限期整改。

篇3: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心得体会

一、考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 考查操作中的细节。

中考实验试题要能考查学生动手能力、正确使用仪器的能力及对实验方法和原理的理解, 要能区分做过实验的学生与机械记忆实验步骤的学生。可以以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为背景, 通过实验中的一些环节, 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例1 (2009玉林) 为了探究光反射的规律, 小李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小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他将如何操作?

评析: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 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必须将纸板B向前 (后) 折, 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如果平时只记结论没有经历探究的过程, 就不会想到通过转动另一半纸板, 来观察两道光线是否共面的办法。本题通过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 考查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是否经历过真实的实验情境。

2. 考查连接电路、选择器材及排除简单实验故障的能力。

在电学实验中, 正确连接电路是一项基本操作技能, 连图的关键是要明确各元件的使用规则;器材的选择要求学生对基本仪器的性能、作用要十分了解, 如选择电表的量程、选择变阻器的型号等;灯泡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异常是经常遇到的情况, 排除简单实验故障涉及相关的物理学知识, 是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表现, 加强这方面内容的考查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 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考查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

新课标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 科学探究也成为物理中考的一个重要的考查内容。命题时要从课本实验中充分挖掘探究的各个要素, 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2 (2009沈阳) 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 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测出橡皮的_________;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 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___________;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 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橡皮做此实验, 那么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

评析:实验评估是对学生能力的较高要求, 它要求学生对实验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如实验原理、器材、步骤、结论分析等;同时, 它也要求学生透彻理解实验中的每个细节, 如器材优化、步骤顺序、物理学方法等。加强学生评估能力的考查, 不仅能有效区分学生的实验能力, 更是对今后物理教学方向的引导。试题通过展示一个错误的实验操作案例, 巧妙地将一些在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易错环节融入其中, 不仅考查学生的实验评估能力, 也从另一种角度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考查发散思维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 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 利用初中物理实验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对初中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认知能力的提高, 创造能力的萌发都将起着强有力的作用。

例3 (2009山东) 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的活动中, 李老师为同学们提了以下实验器材和足够的水。

利用这器材同学们可探究很多物理现象和规律, 请从其中任选你所需要的两组器材 (器材可重复选用) 。并根据你所选择的器材写出相对应的探究课题 (物理问题、现象或规律) 。

评析:这是一道实验开放性试题, 可有多个答案, 不同的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 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结合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及相关实验可以知道, 利用图中器材可以完成测铁块密度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以及测浮力大小的实验。试题内容源于课本实验, 答题时学生要能由图示内容, 联想起相应的物理知识与现象, 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考查应用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 领会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 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模型法、转换法、类比法、比较法等等。

例4 (2009泉州丰泽区)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在水平桌面上,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 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右图所示。

(1) 根据___________知识可知, 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N。

(2) 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 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

评析: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最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过去试题中对科学方法的考查有许多是贴标签式的, 学生通过记忆便可作答, 而本题第 (2) 问通过对小华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评估, 在具体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方法的考查, 起到考查学生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五、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是物理教学目的的一项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用意识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例5 (2009济宁) 在“探究灯泡的电功率跟哪些因素有关”时, 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甲:电功率跟电压有关, 电压越高, 电功率越大。

乙:电功率跟电流有关, 电流越大, 电功率越大。

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验证。

评析:这道试题的设计思路取材于课本中“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选用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 将两灯串联控制电流相等, 探究电功率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或将两灯并联控制电压相等, 探究电功率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但考题并不是将课本实验进行简单的再现, 而是提供一个新的情境, 将探究电功改为探究电功率, 将观察比较煤油温度的变化改为观察比较灯的亮暗。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要能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运用到实际的情境中。

篇4: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心得体会

最近,人社部召开推进门诊统筹和付费方式改革视频会议,人社部医保司、社保中心、办公厅等司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并讲话。

相关负责人指出,门诊统筹的基本思路是:第一,保障基本。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整体较低,必须坚持基本保障的原则。第二,依托基层。要探索基层首诊、要体现参保人员的选择权,探索双向转诊。第三,保障大病。要合理确定病种,完善支付政策,探索管理办法。第四,提高绩效。在资金安排上,门诊统筹不单独筹资,要在居民医保基金中统筹安排门诊和住院资金;在支付政策上,尽可能引导患者门诊就医、基层就医,降低医疗成本;在绩效评估上,既要对门诊统筹数据认真分析,也要对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统筹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第五,强化管理。要结合付费方式改革,建立适应门诊统筹特点的管理和考核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管理。

关于进一步推进付费方式改革的思路,相关负责人说,第一,把握方向。就是 “三个结合”,即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加强总额控制,探索总额预付。第二,转换机制。关键是建立 “两个机制”,即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第三,医保主导。推动付费方式改革,必须以基金预算管理下的总额预付为基础,加强总额控制。

篇5: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心得体会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以艺育人推进学校课程改革,以艺育人推进学校课程改革,以美辅德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上海市嘉定区苏民学校 2007 年课改工作总结 二期课改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供借鉴。在对学校师资、设备等充分调研的基 础上,嘉定区苏民学校确立了“开发课程资源,发展学校内涵;改革教法学法,重塑新型课堂;学研辅助 推进,促进教师成长”的改革思路。

一、课程改革需要管理的智慧

1、完善《苏民学校管理手册》 完善《苏民学校管理手册》 完善并优化学校管理制度,是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之一。今年,学校党政班子带领各中层管 理部门学习了大量有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文本资料,并走访了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中山学校、闵行区 颛桥小学等许多学校。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立足校本化发展需求,努力实现“制度为本、人文为先、系统有效,价值引导”管理目标。目前,《苏民学校管理手册》初稿已修订完毕。其内容涵盖 了组织机构、人员规范、规章制度等五方面,着重凸现了学校精神力、执行力、形象力三大管理系统。

2、建设现代学校教研制度 建设现代学校教研制度 学校择优竞聘教研组长,在落实相关“责、权、利”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其工作重心:加强课堂教学 研究,做好青年教师的带教培养,积累优秀的课例、教案、试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教导处、研训 室引导各教研组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常规活动制度,如读书交流制度、备课主讲制度、听课评课制度、专题 论坛制度、师徒带教制、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跨学科研讨制度、评价奖励制度等。目前学校教研组长队伍 呈现年轻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特点,在他们的带领下,各教研组充满了改革活力,其中语文教研组和音 乐教研组先后被评为嘉定区优秀教研组。

3、实施“九一贯”德育分层管理 实施“九一贯” 8~16 岁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九年一贯 制学校教育可谓责无旁贷、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在原有的“九年四段式”分层管理的基础上优化提炼,把“两纲”教育内容与各年级段学生的成长目标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乐螺旋上升式的“九一贯”分层德育 格局:

级段分层 中心课题 好习惯换 一、二年级 来好人生 积极快乐的苏民学生形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喜好,我们精选了“两纲”推荐书目中的图书推荐给学生 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同时,我们强调了“多读书、读好书”的教育宗旨,三、四年级 成长“悦”读 组织了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作文竞赛、读书笔记交流等活动,希望学生在阅读中 开拓视野、增长才智、明理懂事。五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这一阶段,我们结合学校少 先队的组织建设,加强了中小队的管理和建设从设置中队小家务,展开小干部轮岗轮值,五年级 小鬼当家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引导班主任展开“温馨中队”的建设,从教室布 置、师生和谐、友爱同学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六年级是儿童向少年的过渡阶段,此时的学生在师长的眼中虽还稚能,但他们却自 六年级 快乐队建 认为长大了,拒绝天真,不喜欢父母唠叨,讨厌老师命令式的管头管脚。结合分班重组 1 结伙伴、儿童团仪式教育等方面着手,通过教师的扎实教育和强化训练,塑造健康向上、教育内容 强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校园礼仪、课堂规范、课间文明、尊师爱校、团

的契机,我们再一次强调了班队组织建设。沿用以往快乐队建的成功经验,我们引导班 主任从队干部的民主选举,中队事务的民主管理,丰富中小队活动,营造中队特色文化 氛围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自律、自动、自强。青春期的孩子虽内心火热,但外表却有点“酷”。因此,我们再一次强调了校园礼 文明礼仪 七年级 与同伴交往 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塑造阳光少年的中学生形象。八年级的学生青春叛逆,他们感到学习的压力、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虽然渴望 成功和进步,但也害怕学习的辛苦。这一阶段,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健康生活、八年级 感悟亲情 指导家庭教育。同时学校政教处和共青团组织了爱心助学社、亲情树、学会感恩等主题 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九年级面临中考,学习压力比较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我们依托班主 珍惜友谊、九年级 规划人生 一旦面临毕业分离,自然会依依不舍,此时,我们要求班主任重视友谊教育的引导,从 营造温馨、友爱、互助的同学情谊入手,帮助学生自信、坚强起来。任和学科教师引导学生规划人生,帮助他们确立团队、个人的奋斗目标。同时多年同窗,更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组织家访和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 仪教育和训练,通过主题班队会、共青团少年团校、十四岁青春营、十四岁集体生日等

二、课程改革需要理性的坚持

1、学习先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学习先行,(1)学校先后组织王丽琴、赵耿铭、陆志刚等区级骨干教师开展“相约课改面对面”专题研讨活动,把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给教师。同时还提出“参与课改,你准备好了吗?你对新型课堂的理解是什么? 你的专业发展需求是什么?”等思考题,帮助教师明确课改实践的思路和方向。(2)积极开展校际交流研讨。今年 3 月 26、27 日,广东省中山市松苑中学、上海市南汇区第三中学 以及嘉定区苏民学校,分别在南汇三中和苏民学校举行了校际交流活动。此次校际交流活动参与教师达到 了 50 多人次,听课近30 节。课后,三校教师们在热烈、真诚的氛围中展开了评课研讨活动,普遍反映: 课堂真实、教学有成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到位。此次活动在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学科建设等 方面有较大助益。5 月 16 日,“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培养研究”德育实训基地的学员们,在卢湾区教育局副 局长、卢湾区教育学院院长赵其坤博士的带领下,来到嘉定区苏民学校访学。双方的交流研讨在抛砖引玉、真诚建议的氛围中展开:先由孙悦如校长介绍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随后,王振华副校长就学校 推进“两纲”教育的具体做法、阶段成果、反思体会等方面作了交流;最后,蔡朝贵副校长介绍了“苏民 少儿艺术院”的管理与发展。基地主持人赵其坤博士评价苏民学校坚持教育理想,特色鲜明,是一所看似 普通,却有着独特魅力和内涵的学校。基地学员们在交流中也充分肯定了苏民学校在师资开发、锻造特色、文化营造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2、研训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研训一体,(1)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本学期,为了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信息技术部对学校师生 电脑、教室多媒体主控台等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并购买了多部无线路由器,实现了校园范围内的网络覆 盖,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保障。(2)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个人档案》,引领教师们钻研教材、反思积累,真正把课改理念落实到日 常教学行为中去。①开学初,学校教研组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劣进行自我分析,并制定出相应 的改进计划和措施。②要求教师每学期撰写 1~2 篇改进教学案例分析。③学期结束前,教师做好总结分 2 析,并在教研组内交流汇报,接受考核评定。(3)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为了优化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学校严格执行“月考”制度,并落实行政蹲点,积极开展推门听课活动。这一切是促使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保障。从今年初三 中考成绩来看,苏民师生付出的努力和智慧是卓有成效的。

3、人文关怀,巩固教师的课改热情 人文关怀,(1)积极开展人文导读活动。把好书赠送给教师阅读也是一种福利。今年 4 月,学校专门到上海书 城为教师们精选了一批畅销书籍,例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人品》《你在为谁工作》„„我们期、、待教师们能在每天入睡前阅读一会儿,并能够相互交换借阅。相信只要坚持不懈阅读和学习,苏民学校一 定能涌现出一支博雅、慈爱的人师队伍。(2)今年 6 月,学校结合评选“市、区级园丁奖”契机,遵循区教育局的文件精神,遵循“自下而 上”的推荐原则,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开展推优评选活动,最终王林英、陈晓红两位老师被评为区园丁 奖。活动中,学校大力宣传了身边优秀教师们的教育思想和先进事迹,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弘扬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乐学重教、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3)本次区级骨干教师评选,学校先组织各教研组讨论推荐校级候选人,随后要求各校级候选人收 集近两年来的教育教学的论文、案例、照片、录像、教学设计、试卷命题、学生作业、课题研究、带教青 年教师等各类资料进行展示,最后通过民主投票、选举、测评,确立区级骨干教师候选人并上报教育局。评选活动促使参评教师系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自己的职业风采秀出来,把积累的实践经验亮出 来。而其他教师也通过比较,清楚地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异和不足,进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三、课程改革需要育人的激情

1、发展艺术教育,建设学校文化 发展艺术教育,发展艺术教育(1)完善校本课程《少儿中国画》 在总结苏民铜管乐队、爵士乐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校本课程《少儿中国画》今年作了较大调整。学 校引进了一位中国画专职教师(中学高级),带领全体美术教师一起来研究少儿中国画的教学内容、授课 模式。目前实施进程如下:一二年级以“点线游戏”为主,重在水墨画的启蒙教学,引导学生在墨点、墨 线的变化中熟悉中国画工具的运用;三四年级以“创意水墨”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涂鸦中渗透技法和墨韵 教学;五~七年级以“花鸟画技法训练”为主,系统正规地学习中国画的笔法技巧;

八、九年级以兴趣提 高班的形式继续深入《中国画》的拓展学习。期间教师还根据各年龄段特点,引导学生逐步展开中国书画 名家故事、中国画鉴赏、诗与画等探究学习活动,有效激发其对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喜爱之情。

(2)“石文化综合探究”项目开发与实践 今年,学校把“石头彩绘”确立为艺术教育拓展项目,并给予了相应行政保障和师资配备。“石头彩 绘”项目依托必修课程《美术》的双基教学,引导学生在普普通通的鹅卵石上浓墨重彩的创意描画或涂鸦,创造出富有情趣的精致艺术品。《石头彩绘》与“探究型课程”和学校德育整合,引导学生开展“石文化” 综合探究活动。具体拓展如下: 3

2、依托社团活动,培养师生艺术人文素养 依托社团活动,养师生艺术人文素养 活动(1)组建学生鼓号队 为了迎接嘉定区第三届鼓号队大赛,学校积极筹备,不但邀请了鼓号队专家作指导,更早早利用暑期 便组织学生训练,最终荣获了嘉定区特等奖。目前我校鼓号队编制为 63 人,其中指挥 1 人,旗手 6 人,吹奏乐手 20 名,鼓手 36 人,除了常规仪式外,更增加了《少年先锋队队歌》等曲目。(2)发展“行进管乐” 凭借学校铜管乐班的优质资源,9 月份开始学校特色发展部开始着手“行进管乐”项目的训练。学校 艺教组的老师们从乐曲选择、队形编排、旗手穿插、舞蹈动作的适当切入等方面大胆尝试和探索。目前 “行 进管乐”由 80 名学生乐手组成,涵盖了长笛、黑管、萨克斯、小号、长号、圆号、大号、大管等众多乐 器,其表演时尚新颖,充满朝气,并代表嘉定区参加了市级比赛。(3)“玫瑰·铜管”乐队扩容 “玫瑰·铜管”乐队的教师分别来自语、数、英,政治、物理、化学、美术、音乐等学科,其中年龄 最大的近40 岁。乐队教师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坚持每周两次训练。学校尽全力给予支持保障,不仅 给乐队配备了专用乐器(全是 YAMAHA 的),还多次组织前往上海大剧院、上海艺术中心欣赏交响乐,巩固 教师的参与热情,帮助其提升艺术感悟能力。目前,乐队已在嘉定青年纪念建团 85 周年主题集会、南翔 镇教师节庆典、嘉定区教工技能、健身展示活动中多次亮相,其充满活力、优雅健康、进取向上的整体形 象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已成功树立起美的文化导向。本学期开学初,学校特色发展部决定给乐队扩 容。招募信息经校园网发布后,教师们均表示愿意参加学校的艺术社团活动。目前“玫瑰·铜管”乐队已 由原来的 12 名成员增至 18 名。(4)组建男教师足球队 今年 3 月,学校组建了男教师足球队,并添置了球衣、球鞋。学校给球队教师提出的唯一要求是: “工 作是永远做不完的,暂时放一放,到操场上跑一跑、流身汗,像个男子汉一样。”每周一次的训练安排在 周五下班后,校长带头参加。每当教师足球队在绿荫场上尽情“抢、逼、围” 时,总会吸引许多学生驻 足观战,被师生冠以“阳光动力”的美誉。(5)成立教师书画社 教师书画社今年刚刚成立。学校为书画社的全体教师办理了上海博物馆的会员卡,至今为止,已组织 了多次艺术参观活动: 《从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馆藏艺术珍品展》《伦勃朗与黄金时代: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珍藏展》„„

四、课程改革需要冷静的思辩

1、重塑新型课堂,优化师生情感。重塑新型课堂,优化师生情感。①教师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②教师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 质疑问难,注重鼓励和表扬。③教师把课堂与生活文化、信息文化衔接起来,正面启发、循循善诱,做学 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和引路人。4

2、倡导四个研究,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倡导四个研究,提高集体备课质量。①研究目标,以课程标准和“两纲”教育为指导,结合学科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挖掘教学内容的 育人功能,启发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研究教材,领会课程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好每个单元的 整体教学目标,处理好具体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③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研究学 生前期知识与经验积累,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情况。④研究教法,有机结合接受式和体验(探究)式学习方法,优化教学氛围和策略。

3、实施推门听课,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实施推门听课,重视教学过程管理。①教学管理部门把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制定了《关于中小学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按照学科分门别类上传至苏民校园网,结合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和交流。②提倡教学民主,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运用合适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③规范教学行为,提高 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创设师生思维互动、乐学善学的情景。

4、精心设计作业,落实减负增效措施。精心设计作业,落实减负增效措施。①以课程教材的重、难点为依据,精心设计作业,努力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②精选学生作业,要 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首先要做一遍。③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相结合,可以实行分 层,加强针对性。④指导学生作业方法,提倡先行复习,独立作业,查书校对,自己订正。⑤及时批改学 生作业,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实施面批。⑥注重作业的反馈功能,及时归纳出作业的共性问题,集体讲解。针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努力做到学习和作业问题周周清、月月清。

篇6: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心得体会

中央历来十分重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六大都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进入新世纪,面对新的发展任务,党的十七大更加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明确提出了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直是我们党的全部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和重点。

应当看到,多年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的大幅跃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没有达到本来应该达到的目标。当前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是发展结构不合理,主要是产业关系不协调,投资消费关系失衡,内外部经济关系不匹配;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方式粗放,投入多、消耗大、成本高,乱占耕地、乱采矿产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相当严重,付出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悬殊,城乡贫困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协调各方利益难度加大;四是社会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总量水平不相称,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应有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既同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有关,还同我国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也同经济体制特别是行政体制仍存在弊端有关。据国家行政学院对参加培训的厅局级干部进行的问卷调查反映大部分受访领导干部认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旧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主要症结在于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因此,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更要靠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来推动,尤其需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和制度保障。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行使者、政策措施制定者、经济活动管理者、国有资产所有者、改革创新组织者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政府对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愈益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最终确立和巩固,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实现不断推进和根本性转变,关键在于行政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新进展。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问题不解决,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就不能完全确立;各种不应有的垄断、过度的行政干预和形形色色的地区封锁不打破,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就不可能真正形成;不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式,就不可能建立灵敏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经济发展方式既受特定发展阶段以及资源禀赋条件等客观因素决定,也受发展观念与发展战略导向、管理体制和政策安排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可以是自发的渐进的历史过程,也可以是政府自觉推动的战略性转变过程。对于不同的国家来说,需要根据自己的国情采取合适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形式。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多属于市场推动的过程,但政府也实施了一定的干预,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规范、调整市场进入标准和市场主体行为,保证市场竞争的有序进行;政府大力投资于科技、教育、卫生和其他公共领域以改善劳动者的素质,加速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经济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我们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灵活有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者长处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个体制的比较优势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主要由市场自行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下,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现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调整重大结构和比例关系,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内需与外需关系、投资与消费关系、收入分配关系、城乡关系、区域关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还需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作用,来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行政体制改革需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第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目前,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地方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政府仍然管了不少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审批程序过于繁杂;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没有把属于企业的权力交给企业、没有把该由市场管的事交给市场,直接干预微观经济运行和市场行为,越俎代庖,代替企业招商引资;而应由政府加强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还没有到位。因此,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关键是加快推进政企分开,让各类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充分行使投资决策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真正做到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和规范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要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体制、政策,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在促进就业、卫生、教育、社保、住房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优化政府结构,理顺行政关系。首先,要继续优化部门设置,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责任,确保权责一致。坚定推进大部制改革,提高整体效能,对职能相近、管理分散的机构和职责交叉重复、相互扯皮,长期难以协调解决的机构进行合并、调整,对职能范围过宽、权力过分集中的机构进行适当分设,以改变部门结构失衡和运行中顾此失彼的现象。其次,要逐步减少行政层级。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这些有益探索应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正确引导。再其次,还要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中央和省级政府一些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做法,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三,加强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要着眼于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提高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协调重大经济关系,尤其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发挥国家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和信息服务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价格和收入分配等政策手段,形成调控合力。要加快财政税收和价格体制改革,着力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制度和价格机制。要完善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健全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资金更多地支持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建立向节能减排、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的长效机制。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快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加快建立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特别要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资源类产品价格体系,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完善市场法制和监管体制,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和保护市场公平竞争。

第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邓小平在1990年12月指出,“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当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已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十二五”期间,应该突出地把逐步共同富裕作为中心课题,既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又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合理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应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政府对收入分配的统筹调节机制,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 促进和保障分配制度改革,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目标的实现。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解决好低收入阶层的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社会公平。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总之,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第五,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行政决策水平直接影响发展方式转变进程和成效。应着力制定科学的决策规则和决策程序,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完善社会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提供制度保障;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保证专家咨询的规范性、独立性和公正性;建立决策中有论证、执行中有监督、执行后有评价、决策失误有追究的全程制约机制。树立现代行政管理理念,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管理手段,推行电子政务,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建设“阳光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立法、执法和监督工作,依法规范行政运作和行政行为。

第六,完善政绩评价机制,严格执行问责制。推行正确的政绩观和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导向的关键意义。要改革和完善行政绩效评估制度,坚决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扩张的政绩标准和考核评价制度,切实把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改善民生,加强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和公共服务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重要标准并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各级政府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资源投入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要相应改革和健全统计制度。健全和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度,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强化审计监督。

政府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有更大作为,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重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当前,结构调整要着力解决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坚决淘汰部分行业落后过剩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二是推动能源资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提高利用效率。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引导资源配置,又要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消除各种制约和影响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体制机制,健全统一、公平、公开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从而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政府科学管理和市场公平竞争的制度保障。

二要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和事务,健全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正确发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中央政府要加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引导和管理,进一步减少和下放具体管理事项,把更多的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地方政府要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把保持中央财政调控能力与扩大地方财力恰当地结合起来。围绕优化投资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各级政府要进一步集中资金解决涉及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强化投资监管,完善引导全社会投资活动的体制与机制,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的创新。

三要处理好各类规划之间的关系。“完善国家规划体系”,这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要求,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里主要是指正确规范各级各类发展规划的定位和功能,特别是合理规范国家规划与地方规划、整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以及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我国各级各类规划的性质和功能看,中央和地方各级制定的综合性规划、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都要经过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因而都具有法律效力,都应当贯彻执行,以体现规划和计划的权威性、指导性。但由于行政体制和各类规划制定程序、批准权限不同,地方人大批准地方规划在前,全国人大批准全国规划在后,使我国规划工作一直存在两个体系。多年来,地方性规划与全国性规划明显脱节、不少专项规划与整体规划明显脱节、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规划明显脱节,使得我国各级政府花费巨大人力、财力制定出来的各类规划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四要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关系。行政体制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必须妥善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关系。一方面,不能以行政体制改革代替其他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行政体制改革又不能脱离其他体制改革。要把行政体制改革放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中统筹谋划,使行政体制改革服从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法治国家相协调。我们要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各方面体制改革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局面。

“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建成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按照中央要求,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争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促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国家现代化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和制度环境。

上一篇:防吃空饷方案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设备操作维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