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

2022-09-10

“十一五”以来, 云阳县普通高中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办学环境不断改善,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但随着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远远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 教育总量不足、资源短缺等问题不断凸显。

2008年, 云阳县被确定为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试点县, 这为全县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县抓住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机遇, 创新思路, 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试验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积极推进高中扩容工程,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我县坚持“规模经营、典型带动、整体提高”发展战略, 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作为突破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积极推进扩容建设, 快速增长优质资源, 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与质量得到同步发展。一是教育容量得到明显增长。一年来, 我县盘石中学完成5000平方米运动场用地无偿划拨、科教楼建设竣工, 江口中学完成近104亩征地工作、17万多方场平及1000米围墙建设, 云阳外国语学校完成400米塑胶运动场建设, 实现总投资约1600万;凤鸣中学科教楼、食堂, 江口中学综合楼, 云阳中学400米塑胶运动场及高阳中学200米塑胶运动场建设有序推进, 总投资将超过3000万。尤其是重庆市云阳盘石中学校挂牌成立, 标志着我县高完中增加到8所, 普通高中办学容量明显增强。二是教育品质得到有力提升。继云阳中学之后, 云阳县双江中学又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中学, 我县市级重点中学达到2所, 占高完中总数的25%。同时, 云阳中学、云阳外国语学校分别争创市级示范高中、市级重点高中工作卓有成效, 届时我县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与影响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三是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学校充分发挥自主建设积极性,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实现了远程教育一、二、三模式教学, 部分学校正向教育现代化迈进。

二、初步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统筹教育协调发展

改革实践中, 我县始终坚持全局发展意识, 着力实施“四大战略”, 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一是实施城乡协同发展战略。我县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发展之路, 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城乡协同发展战略。2009年4月15日, 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协同发展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在县教委召开, 标志着我县城乡学校协同发展战略正式启动。5月21日, 城乡学校协同发展授牌签字仪式在县教委隆重举行, 8所城乡普通高中学校结成教育共同体, 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协同发展工作步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到目前, 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协同发展学校已开展各类活动近2 0次, 受援面积100%。实践证明, 我县探索建立的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市级重点中学和一般高完中协同发展机制, 对城乡学校办学思想、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育科研水平共同提高,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二是实施公民办协调发展战略。我县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原则, 积极构建民办教育优质发展格局, 民办普通高中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我县外国语实验学校, 始终坚持前卫的办学思想、超前的教育理念, 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精品教育之路, 成为一所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现代化民办学校, 使我县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得到有力补充, 是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有益探索。

三是实施重点与非重点错位发展战略。根据二元结构突出的教育现状, 我县确立了重点与非重点错位发展战略。城区3所普通高中以创建市级示范高中、市级重点高中为载体, 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能力, 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与示范效应。农村5所普通高中坚持提高教育与普及教育并行之路, 与城区普通高中协同发展, 逐步实现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2所农村附设高中以普及教育为主, 在普及教育与初高中一体化发展模式上作出积极探索。

四是实施普高与职高和谐发展战略。通过资源整合, 我县将农技校、技工校及供销职工学校统筹整合到职业教育中心, 壮大了职教规模。随着职教中心三、四、五号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职业教育容量进一步增强。职教中心创国重得到过程督导专家组一致好评, 我县职业教育水平有望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招生规模达到3500人, 用事实证明了普高与职高发展进一步协调, 对缓解普通高中压力, 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我县采取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提升素质的工作思路, 内挖潜力, 外寻突破, 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一是双管齐下, 增强师资力量。通过定向选拔、择优聘用等渠道, 将一批素质优秀、业务力强的初中教师整合到普通高中, 有效补充了师资力量;通过统一招聘、直接引进等途径, 积极引进优秀大学生, 有力改善了师资结构。二是注重队伍建设, 提高师资质量。内挖潜力是现阶段师资建设的主渠道。实践中, 我县着力推进素质提升、青年教师培养与骨干队伍建设三大工程, 加速了队伍专业化发展。大力实施“金字塔”培训计划, 建立了县—片区—学校梯级培训体系, 切实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近5000人次。初步建立优秀年轻教师人才库, 为青年教师向教学能手与专家型、学者型转轨提速。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拳头产品”, 通过优化环境、壮大队伍、提升素质、典型带动, 有效提升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三是深化内部改革, 优化师资队伍。进一步推进校长负责制与岗位聘任制, 加大教师优化组合力度, 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教师职务由重身份、重评审、重资格向重岗位、重聘任、重考核转轨。

四、精心酝酿高中课程改革, 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2002年秋, 我县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正式启动。7年来形成的大量具有实践意义与地域特色的课程改革经验, 为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范式与借鉴, 我县普通高中教学教研伴随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得到同步发展,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酝酿工作更趋成熟。一是探索评价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督导评估制度探索, 积极引领学校对学生评价由单一型学科成绩评价向复合型综合素质评价转轨。二是形成继续教育机制与校本研究机制两种机制。将普通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全县教师继续教育整体规划, 着力推进以集中学习、网络培训、学科活动等为载体的教师继续教育。初步建立校本研究制度, 纵深推进校本教研体系建立与完善, 基本形成“校校有主题、科科有课题、人人重教研”的良好格局。三是初步建立四种制度, 即初步建立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学管理与教研制度、学校评价制度、课题牵动机制及信息交流制度, 尝试构建新型高中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国家级、市级课题研究和成果推广, 建立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机制, 促进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五、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 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我县坚持综合分配与适当倾斜相结合、学生自愿报名与择优选送相结合、德智体全面考核与特长优先相结合、公开公正与稳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切实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招生录取多元化改革取得有益尝试与积极进展, 并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招生方式取得突破。建立了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依据的招生体系, 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综合录取、特长录取等多样化高中招生办法探索取得突破。二是指标到校取得突破。根据县属市级重点中学高中统招计划, 以50%的比例, 参照各初中学校的初中毕业学生数、教育教学质量等指标, 适当放大, 将推荐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三是制度建设取得突破。基本建立集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评估监控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为一体的招生改革制度体系, 确保了招生工作的规范、公平、有序。

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在市教委领导下, 我县将以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为新的契机, 继续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将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为城乡教育统筹改革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吉林市智库专家评选及方案设计探究下一篇:黑龙江省高校对俄跨境电商金融人才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