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22-09-10

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自2010年启动以来, 新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主要体现在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有所增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正在形成等。但由于种种因素影响, 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任务还远没有完全落实, 新课程理念还未成为自觉的行动;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空间不足;个性发展仍未得到应有关注, 育人模式转型效果不佳;应试的局面尚未明显改变, 学生学业负担仍未根本减轻等。

改革不进则退。只有深化高中课程改革, 才能真正巩固前一阶段课程改革成果, 才能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底, 实现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全面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有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 重庆一中全面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是:

一、继续坚持课程改革方向和目标

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教育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要求, 一要坚持, 二要发展, 我们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一步培育学校特色、进一步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 继续坚持“实现普通高中学生有选择地学习,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改革方向;继续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继续坚持注重学习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课程要求;继续坚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为此, 我们提出的课改指导思想是:继承传统, 改革创新, 注重发展, 追求卓越。课改目标是:理念更先进, 思想更解放, 课程更灵活, 形式更多样, 课堂更鲜活, 气氛更民主, 层次更分明, 选择更自由, 发展更多元, 个性更突显。

二、调整夯实必修课程基础

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开设的基础性课程, 也是学生修习选修课程的基础, 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因此, 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核心价值观教学, 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依据课程标准:

1.梳理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明确必修课程基本、基础性知识要求, 梳理与整合各学科的必修与选修内容, 删减重复、非主干和过繁过难的内容, 充实能体现各学科核心思想、观念和价值的基本知识内容, 确保必修课程学科知识和能力体系清晰完整。

2.确保学科基础及发展功能。强调对学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重视基本技能的学习, 构建必修课程核心知识结构, 夯实学科基础, 激发学习兴趣, 为促进学生发挥学习潜能、实现层次递进和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3.按照各学科必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组织教学。严格控制教学内容和难度, 不得随意拓宽知识内容、提高教学要求、加重学业负担。控制各学科必修课程教学的课时总量, 课时总量应与该学科学分相对应, 让学生有时间修习更多的选修课程。

4.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积极开展减负提质有效教学的探索, 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5.积极探索必修课程的选课教学。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灵活安排课时长短和教学方式, 让学生选择教师、选择课程进度、选择修习年级。

我们认为,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是一个层次递进、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 共同构成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体系。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保证学生的基本、基础性学习需要, 选修课程着眼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需求, 二者相互衔接, 既可以为全体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又为学生按兴趣、按潜质发展提供了空间, 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减少必修、增加选修不仅不会影响普通高中的基本质量, 而且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加大选修课程建设的力度

现阶段以必修课程为主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 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要。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 构建各具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 是转变育人模式, 实现学生自主选课、推进高中多样化的重大举措。

多年来, 我们根据学生兴趣和学科的专业特点, 积极创造条件, 立足本校文化传统、发挥自身教育教学优势, 率先创新开发建设了多样化的选修课程152门, 建立了课程综合改革实验基地, 体现了重庆社会、经济、文化的独特性及差异性, 培育了学校课程特色, 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反映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 满足了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选课需求。

重庆一中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一是知识拓展类包括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学科研究性学习等, 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厚实的知识基础。二是职业技能类包括生活技能、职业技术等课程, 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职业技术, 培养学生的专业倾向。三是兴趣特长类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休闲生活、知识应用等课程, 旨在发展学生潜能, 提高综合素质。四是社会实践类包括调查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课程,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依据本校实际, 制订学校选修课程建设规划, 加强选修课程开发, 进一步建立开放型选修课程体系:

1.为确保选修课程的质量, 学校成立了课程评审委员会。评审选修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审查选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经课程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选修课程, 方可列入学校选修课程选课目录。

2.充分挖掘开设选修课程的潜力, 开足开全四类选修课程。合理分配选修课程比例, 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

3.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加强人生规划教育。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 制定个人修习计划。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等专门机构, 建立选修课程配套管理制度, 加强选课管理。

4.合理安排并提前公布选修课程模块。如开设时间、年级、任课教师相关信息,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课。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级选课, 允许学生到高校修习选修课程。

5.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自学等方式拓展课程开发开设能力。开发开设选修课程。鼓励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社会专业人士担任选修课程教师。鼓励选修课程教师走校任教,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加快选修课程建设, 转变育人模式, 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 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 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 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 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四、落实“走班制”让学生真正走起来

“走班制”是当今发达国家普通高中普遍实行的教学组织方式, 也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 是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深化课改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很大程度就看走班制能否真正落实。增加普通高中教育的选择性, 建立在共同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育人模式, 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教育,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 我们全面建立教学走班制度:

1.按照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 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2.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可选择、丰富且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自主选择课程制度, 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3.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成立学生选课指导中心, 确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扩大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4.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不能强制学生统一选课。原则上达到15人选修的课程, 学校都应该确保开设。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学的、学得会的、符合生涯规划的选修课程。

5.从实际出发,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选课走班。我们设想选课走班不只是校内走班, 还可以走校、走向社会;不只是学生走班, 还可以教师走教;不只是选修课程走班, 必修课程也可以走班。

五、几点建议

(一) 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深化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课程改革宣传, 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改革方案。要指导学校制订工作计划, 科学制订满足本校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富有特色的学校选修课程建设规划。要建立深化课程改革联席会议制度, 及时研究解决深化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课程改革的重视、理解和支持, 为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 强化课程改革工作的保障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既要坚定课程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又要积极稳妥, 循序渐进, 分步到位。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课程改革工作, 研究制定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工作方案。要研究相关的政策措施增强学校和教师选修课程开发开设的责任和意识, 高度重视深化课程改革的配套设施建设, 逐步提高教师配备与培训、选课走班设施与设备等方面的支撑能力, 有计划地增加学校投入, 确保选修课程开发开设的需要。

(三) 加强课程改革专项培训

加强校长培训, 切实转变教育理念, 把握课程标准, 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的选修课程开发开设能力;改革师范教育, 师范院校要根据课程改革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 为课程改革培养合格教师。让每一位校长、教师理解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方法。

(四) 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优化学校评价与教师评价。建立学校选修课程开发开设日常督查机制, 将选修课程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 将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执教能力列入评先评优及职称评定条件。逐步建立一支能有效指导学生选修课程的专兼职导师队伍, 提高学生选修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 多形式挖掘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

要拓宽视野, 在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开发开设选修课程积极性的同时, 整合选修课程资源, 做到区域内“相互借鉴、共建共享”, 鼓励职业高中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为普通高中开发开设选修课程, 建立制度, 引导和鼓励社会教育机构以及行业企业, 积极参与开发开设适合普通高中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要研究制定普通高中学生校际选课和跨校选课的政策, 努力扩大学生选择学习空间。

上一篇:某煤制烯烃项目总图运输设计分析下一篇:数字心电图机的检测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