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一三一”工程强力推进普通高中课改

2022-09-11

今年秋季, 重庆市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 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承担“研究、指导、服务”职能的区县教研机构提出了巨大挑战。在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 我们立足实际, 深入调研, 超前研究, 强化指导, 优质服务, 大力实施“一一三一”工程, 即突出“一个重点”、抢抓“一次机遇”、狠抓“三个强化”、实现“一个率先”。强力推进普通高中课改, 为我县顺利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和进入实验后的有效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突出一个重点,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为了转变广大高中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 我们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研训力度。从2008年至今, 我们先后邀请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市教科院专家和先期进入高中课改的海南、广东、陕西等地的高中校长与一线教师到我县举办讲座。从高中新课程理念阐释、课程标准解读、课程设置、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等不同层面对我县高中干部教师进行培训;从2009年4月开始, 先后组织8批高中干部教师500余人次到海南、上海、山东、江苏等地进行专题学习培训。其次, 2008年至今, 我们要求所有高中教研员每次活动、每个学科教研活动都必须有高中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和研讨。第三, 抓了教师对新课程的学习和考核。2009年, 各高中学校都为教师定购了普通高中新课程通识读本及相关学科书籍, 要求教师学习并举行了新课程知识的考试。通过采取三项措施, 有效促进了广大干部教师对高中新课程的理解, 观念得到了转变, 为我县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抢抓一次机遇, 改革普高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我县自2004年开始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首先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抓起, 现已取得明显成效, 成为全国农村课改的典型。进入课改的首届初中毕业生2007年进入高中学习, 由于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的洗礼, 普遍不适应高中课堂大容量、快节奏、直接灌输式的教学。导致了“教”与“学”矛盾突出。我们于2007年9月曾对高一、高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有高达68.7%的学生对现行课堂教学方式不满意, 认为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 甚至连一些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也认为教师讲得过多, 包办代替太多。经过调研, 我们认为这是一次提前启动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机遇, 于是借鉴初中的成功经验, 在高中学校开展了新课程实践的探索, 并且着重从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层面进行研究和指导。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为了有效推进这些学习方式在高中课堂的落实, 我们主要采用课例研究的方式引领教师进行改革。近三年来, 我们每学期都要分学科组织大型的课例研究活动, 既有多人一轮同课异构的比较, 也有多人异课异构的分析, 还有跟踪式听课评课的改进, 让执教者、观课教师分析各种教学方式的优劣, 研判各种类型课堂的效果。有比较才有鉴别, 这些举措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带来的课堂变化:虽然教师单向灌输式讲授的时间少了, 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 主动思维的多了, 课堂效益高了。

通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 目前我县七所高中学校都因地制宜改进教学方式、优化了教学结构, 基本建立起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 形成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具有普适性的体现学校教育性质和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程序。如綦江中学的“问题式”课堂教学改革, 秉承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理念, 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 “双基”落实,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实验中学落实“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的教学法则, 师生共用一个“学与导”载体, 构建四阶段八环节的“一四八课堂结构”,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南州中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建设, 建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考核评价机制, 形成了高效合作互助课堂, 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东溪中学“先学后导、训练展示”自主互助课堂;打通中学的“主体性有效课堂”等。实践证明, 改革普高课堂教学定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县第一届进行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年级于今年毕业, 不仅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高考成绩也有大幅提升, 上线率达94%, 超市平均10个百分点。

三、狠抓三个强化, 提升队伍素质

高素质的教研队伍才能为高中课改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和智力保障, 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实施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我们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教研员和教师的水平, 要求教研员做到研究超前、指导有效、服务到位。一是强化了课改研究, 要求教研员做到先知先悟先导。教研员是学科建设、教学研究的引领者, 需要超前研究课标和教材, 2008年我们为每位教研员购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及其解读和通识培训相关的书籍, 要求他们学习研究, 写出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还要求他们经常深入课堂调研, 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制定学科推进课改的方案和落实校本研修制度;要求学科教研员调研后拟定学科课改课题, 搞好专题研究, 破解课改难题。二是强化课改指导, 在实践中不断磨练。首先, 按照市的安排、结合綦江实际, 我们抓好了市、县、校三个层面的通识和学科培训, 特别针对学校课改实施中硬件上的短缺, 教师的不配套, 课程设置的迷茫等问题开展与学校校长、中层干部面对面地指导, 落实到点, 细化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上, 为课改铺平道路。其次, 在实施中我们还要积极开展问题的征集、疏理、实行月教研诊断制度, 进行对话交流, 走进学校, 开展点对点的交流研讨培训, 从开学至今, 高中教研员深入学校听课350多节。还要通过赛课、评课、论坛等形式搭建交流研讨平台, 积极营造课改氛围, 激发教师的课改激情。第三, 建立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指导小组, 集中集体智慧破解学科教学难题。第四, 加强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指导。全县三分之二的学校都开设了校本课程, 七所高中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 尝试了选修课的开设。第五, 加强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的研究指导, 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办出特色探索最佳的途径。第六, 完善新课程实验的校本教研制度, 着力构建学习、教学和研究三维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搭建好理论学习、网络交流、教师展示、教学研讨平台, 为教师成长提供有效帮助。建设民主、互动、合作、探究和对话相结合的新型教研文化。三是强化课改服务, 提炼推广经验。我们以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为宗旨, 建立了与市教科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相联系的纵向支持系统和与其他区县教研部门相沟通的横向交流系统, 及时将成功经验和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学校, 提高了课改的效率。还将学校的创新点、教师的好做法进行提炼总结, 培育典型, 形成经验向全县推广, 让学校、教师之间分享成果, 共同提高, 从而有效推进全县的课改实验。

四、实现一个率先, 突破课程开设难题

技术类的课程具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等方面功能。技术类课程是本次高中新课程新增的领域, 而其中的通用技术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由于受师资、设备等软硬条件的限制, 许多先行高中课改的地区和学校都认为是一个难题。重庆市也采取审慎的态度, 决定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在高二年级开设。我们通过培训通用技术教师, 派教师到海南、广州实地考察学习, 已基本具备了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师资条件, 正在落实配备专用教室, 准备在高一下期率先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我们将在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过程中, 努力实践, 大胆创新, 争取创造出符合重庆綦江本土实际的新经验, 为重庆市其他区县和学校积累经验, 突破普通高中课程开设的难题。

上一篇:SAP系统成本核算方法在某共享单车生产企业的应用研究下一篇:试论高校运动会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