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孝顺成为一种习惯

2024-04-24

让孝顺成为一种习惯(精选12篇)

篇1:让孝顺成为一种习惯

让孝顺成为一种习惯

——道德讲堂系列

活动目标:

1、通过教育和教诲学生孝顺是各种美德中占居第一位的,“百善孝为先”。

2、通过认真地学习和参加有关敬老院活动,构建“淳厚民风、和谐社会”。

3、让同学们以实际行动来孝顺自己的父母,让孝顺成为一种习惯。活动过程:

一、唱一首歌: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把我们抚养长大并教育了我们。现在我们慢慢长大,体验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而在当今这个文明的社会里,多数同学似乎把这些全都忽视了。其实当你把孝顺变成了一种信手拈来的习惯,那么你一定会是成为一个优秀善良有责任心的人。不知道大家还记那首《时间都去哪了》吗?朴实的歌词,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一起吟唱一感受父母醇厚的爱。

二、诵一经典:

时间都去哪儿了?看着父母日益增加的白发,端详那副刻上皱纹的面容,抚摸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我想你们一定和我一样被这歌词,被这记忆,被这感动触动了心底。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当我们在羡慕国外父母和子女的那种交流模式的同时,很多国际的名校却在学习我们的孔孟之道,讲述我们关于舔犊情深的故事,让我们沉下心绪一起朗读下我们的先辈对孝顺的诠释。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出自《家 语〃弟子行》。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下面是《孝顺诀》感受下古人对父母的孝顺!

三、看一短片:

记得,前不久我在微博上看见这样一段话:‘世间最好的事,莫过于我已经长大,而你们却仍没老去,让我可以有时间好好孝顺你们”是啊,可是时间却总是由不得我们等待,所以我想让我们在这次的学习中学会把孝顺当成一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在点滴经历中把孝敬父母,关爱老人当做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孝心成为一种习惯,时刻伴随着我们每个人。

四、讲一故事:(学生讲)

男子年复一年,简单的拳拳孝心 我听我爸爸说过一个孝敬父母的事例。那个人大概跟我爸年纪差不多,老家在乡下,离工作单位很远。骑自行车要半天到一天的工夫。

这个人每周周末都会骑自行车回老家,不管刮风下雨。回了老家就往炕头上一坐,点根烟,听他老母亲唠叨、说话。老太太七八十岁了,口齿也不太清楚,而且关心的都是些小农琐事,还有家里的狗跑出去了,昨天摘了筐黄瓜卖了,家里鸡不下蛋等等。他就那么听着,偶尔应两声。跟那人在城里的工作和他的阅历相比,这些事情毫无意义,如果放在美国人身上,肯定会恼了。但那人一点都不烦,尽管他也不喜欢听。他就是坐在炕头上,听他妈唠叨半天,就为陪着他妈。因为他知道他妈想他,喜欢经常能看见他;他妈也知道他儿子理解他。

就这样,年复一年。那人用最简单的方法尽自己的孝心。娘儿俩往炕头上一坐,就开始聊。一个说,一个听,简单而悠闲。这比任何华丽词藻所堆积出来的孝道都感人,因为它能静静的沁到人们的心里去。

五、作一点评

故事是简短的,故事却又是厚重的。请大家谈谈,您会怎样把孝顺作为一种习惯去身体力行呢?

三到五位学生做点评谈感受。

六、送一吉祥

孝顺这个看起来简单的词,要成为一种长久的习惯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对长辈孝顺不是一句口号、一种呼吁,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做起。拥有幸福的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在父母累了的时候递上一杯热茶,为他们捶捶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孝顺当成一种习惯吧!这两天常常会考虑关于“孝顺”的问题,很多老人会在节目中谈到:“我孩子不孝顺怎么办?”说实在的,孩子不孝顺,还真是没办法。即使跟他说”你也有老的那一天,不怕到时你孩子不孝顺你吗?”这么说也不会马上让他变得孝顺起来,如果这么简单就能让一个人改变,那就没有不孝顺的人了。所以,孝顺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从小培养!小时候就该让孩子懂得:出门之前、回来之后,都要给父母打个招呼;吃饭时,要等父母先动筷子,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有家务活,让孩子帮着做……教育孩子,就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习惯,心里有父母。这样,孩子大了,出门上学,就不会出现不要钱不给父母打电话的情况了,他心里惦记父母,怎么会不记得给父母报个平安呢?让孝顺成为习惯,于父母达到“养儿防老”,于孩子“心中有他人”,这样的孩子不自私,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孩子都能很好的生存!孝顺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孩子想不孝顺都难!

每个做子女的都多想想父母的付出,少计较父母的唠叨。让孝顺成为你的习惯吧!

篇2:让孝顺成为一种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纵观我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传统文化经过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岁月的积淀依旧流传至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成长。它是一种力量,朝气蓬勃而又沉稳大气,带给我们独特的精神动力;它是一种气质,高雅脱俗而又质朴无华,带给我们神秘的古典魅力;它是一种品格,严爱有加而又高尚公正,带给我们严明的法制纪律。

想必你一定听过许多这样的故事,从你还只是稚嫩的孩提时,你便到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许当时的你听到的只是一个故事,但随着你逐渐的成长,阅历的增加,流逝的时光让你体会到了孟母三迁蕴含着的深深母爱,孟母为了让孟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煞费苦心,两迁三地,终于找到了适合真正教育孟子的居所。经过孟母不断的教育和孟子个人的努力,孟子成为了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母三迁其中的用心良苦令人深为感动。

其实不光只有孟母对孟子的悉心教导,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南宋时期岳飞的母亲为了鼓励岳飞放心离家去战场打仗,就在岳飞背上刺伤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晋代名将陶侃为了孝敬母亲,便“以一坩鲊饷母”,可陶母却深感忧虑,其原因是“以官物见饷”,所以陶母毅然“封鲊付使”“反书责侃”,从中我们看出陶母对陶侃严格的教育;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独自抚养欧阳修长大,不辞幸苦,悉心教导欧阳修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后来欧阳修因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变法被贬职,欧母也对他说“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没负担,我就高兴”。我们又可以体会到欧母的严爱有加。

古往今来,父母为我们能够生活的更好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们的爱伟大无私不求任何回报,只要孩子可以过得开心快乐,自己受再多的苦也没关系。当他们工作一天回来可以看到你伏案学习的背影时,我想他们一定深感欣慰。当你还在埋怨父母为了工作为了工作忙的不可开交却不能挤出一点点时间来陪你的时候,你可知道他们为了让你有更舒适的生活用咖啡冲淡了多少深夜的疲惫还在加班;当你还在跟同学相互攀比努力让自的优越感得到满足穿着父母舍不得买的名牌奢侈品用着父母舍不得用的iPhone手机时,你可知道你的父母此刻正在辛勤工作省吃俭用?父母付出的艰辛我们都看在眼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许现在的我们还没有经济来源,并不能减轻他们的负担,但是我们要有一颗懂得孝敬父母的心,它可以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可以是一杯平淡的白水,也可以是一顿简单的午餐,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价的,同样我们倾注了爱去做的事对父母来说也是无价的。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动物尚且都可以做到感恩何况是我们呢?古有汉文帝为母亲尝汤药;仲由百里负米;姜诗跃鲤。今有王凯与弟载八旬母亲畅游祖国各地;孟佩杰十二年如一日照顾养母;陈春林背父上学的感人事迹。哪一个不令你我深受感触?所以,养成学会感恩时刻孝顺父母的习惯吧,不仅仅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孝顺父母的传统文化,更是为了父母双鬓间的那几缕银丝白的慢一点,让他们的笑容多一点。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你我共同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使每一位中华儿女须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让我们共同发扬先进的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永远不倒!

作者:王丽芳

篇3: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是如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这就应该从学生初次接触读书本时说起吧!我认为学生对书本接触得越早越好。最早的书本应该是图画式的, 这花花绿绿的东西会激起幼儿极大的兴趣, 或许爱看书的种子从这时便被深埋在心中了。但是许多的农村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 许多忙碌的家长也做不到这一点。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或许自然就落到了学校老师身上。但传统的语文基础教育往往把学生引入误区。我不赞成按字、词、篇的顺序来学语文, 更不赞成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把生字词写几行甚至一张。本应生动的语文课上成了机械的灌输式的课堂。为什么把字词从活活生生的文章中割离出来呢?文字因成了句、成了篇而生色生香, 是语句、篇章赋予了它生命。让学生先去感受语言之美, 对语言产生兴趣, 它的意义应远远超过认识几百个字的意义吧!小孩子们读得书多了, 无形中许多字也在脑海中留下了印象, 印象反复叠加, 不知不觉便根深蒂固了。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 光是抄写字词就占去了学生很大部分时间。小学教育变成了识记字词的教育, 因为现行的评价制度迫使老师所看重的是这一学期或这一学年的成绩。所以教师不能把眼光看得更远, 他们不得不关注眼前的成绩。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习惯养成具有非凡的意义。在众多的习惯中, 读书也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吧!偏偏许多时候家长忽略了, 教师也忽略了。

作为一名农村中心语文教师我痛心地发现, 许多学生都没有阅读的兴趣, 更没有阅读的习惯。我们不得不从头抓起, 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 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 爱上读书

初中学生的大脑已不是一张白纸任你涂写, 课堂上时间有限, 课下让他们去读, 只有少数学生能按要求去做。因为在没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前提下, 他们是把这种要求当成一种额外的负担。所以当务之急是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 爱上读书。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课内的阅读教学, 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如开始时教师可向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某部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吊足学生的胃口, 部分学生为了了解下面的情节, 课下就会非常自觉地找来看。如果教师想进一步巩固效果, 隔一段时间可开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论坛, 真正认真读且读有所得的学生便有了施展的空间。他们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便触动了对书的热爱之情。

二.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动笔的过程就是精简的过程、挑选的过程、内化的过程。

(一) 经典摘抄。对文中一些经典语句让学生养成及时摘抄的好习惯, 将别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

(二) 笔记心得。将阅读过程中点滴的心理感受记下来, 长期积累便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三.养成朗读、背诵的良好习惯

朗读要饱含感情地去读, 用情去读的过程便是学生与文章交流对话的过程, 是情感相互融合、碰撞的过程, 会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 拉近学生与书的距离。好的文章一定要背, 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其精妙之处!

通过以上方法, 读书由被动慢慢地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最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必须坚持。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 此种做法坚持初中三年, 足以将一个行为变成习惯。

篇4:让孝顺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转换角色

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一直着眼于提高成绩这一目标上。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注重照本宣科、大讲道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运用。久而久之,由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脱节,许多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不知道有何用,也不知道如何用,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学习兴趣也受到抑制。

课改让我们看到富有活动化、生活化、趣味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特征的《思想品德》教材以及课标要求的改变。这令我们庆幸,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们各显神通,转变教育观念,探寻适合新时代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

一、巧妙引课,别开生面

讲课犹如音乐创作,音乐需要“引子”,戏曲需要“序幕”,那么上课也需要“引子”即导入,导入要开宗明义、设置悬念、引人入境,要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尽早关注“法律”,我在上课伊始设置了“时政演讲”“我关注”“要闻点评”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给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加一抹亮色,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新闻的敏感度,使学生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且,学生的“报道”中不乏上佳的素材,只要充分挖掘学生提供的那些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就会使课堂教学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感受共和國巨变”一节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先为学生讲述了歌曲《春天的故事》。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深刻变化。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转换角色,教学相长

新课改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转变师生角色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大,表现欲望强烈与否更是不同,对此,专门对我校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对相同的问题能够提出多种不同解决办法的学生有83人,占79%;(2)表示愿意参加班集体等活动的学生有98人,占93%;(3)表示愿意在活动中一显身手,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的学生有101人,占96%。由此可见,教师要从演员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生过去只当观众的角色转变为教学舞台上的表演者的方法是正确的。

三、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兴趣

恰当的比喻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知识的内涵,形象的比喻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如果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比作一艘航船,那么,两个基本点就好比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只有这两个系统正常工作,航船才能朝着正确的航向全速前进。这样就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更易于学生理解。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导入新课等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时政热点,培养自主认知社会的能力

时事是思想品德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首先,思品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通过听广播、看电视、阅读报刊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其次,学生对时事要结合所学知识作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有不能理解的问题,上课时可以向老师提问,师生共同解决,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次,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激励与评价,激励与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信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成果,对于还没有自学成果的学生也不要简单地让其马上坐下,而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可以从某某方面继续考虑,请坐”“请你再……你会想起来的”“我相信下次你会做好的”等语言给学生以心理的慰藉。

总之,思想品德课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变得直接、形象且生动。课堂活动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努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并使之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篇5: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这中间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富有艺术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能让每个读过此书的人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是为了孩子。多么实实在在的思想。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他认为,“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并时刻认识到自己永远是最棒的。

教师如何能做到这点,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那就是——读书,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语言匮乏。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上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他让我记住:老天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跑在时间前面的就是最大财富的拥有者。

每天,当我们面对这群鲜活的生命,他们所散发出的青春气息时刻提醒我们要学习、要读书。因为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他人之长,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至于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古董”。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紧紧跟上学生的成长特点,才能更好地跟学生沟通、交流,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篇6: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从蹒跚学步,到青春年少,这之间我们拥有了许多,亦失去了许多,但唯一不变的是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也曾像我们这样,经历过青春的懵懂无知,经历过盼望,经历过我们此刻经历的一切,他们也是从少男少女褪去青涩,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职责。也许,他们做得不够好,也许,他们并没有十分的理解你,懂得你。可是,你是否曾和他们在一齐谈心,告诉他们你心里怎样想的,你是否曾给他们打电话问问他们最近身体可好,你是否以往给他们捶过背,捏过肩。父母,是我们骨肉相连的亲人,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应当多陪陪他们,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正青春年少无知的我们,处于人生最好的时间。人生的路口在这样的时间里,被我们选择,而父母在这样时间里慢慢变老,不知你是否曾注意过父母头上慢慢变白的头发,注意过岁月在他们头上留下的痕迹吗?他们也经历着我们此刻经历的这一切,他们也渴望被关心,被理解,被爱。你是否曾将自我攒过几个星期的零花钱给自我喜欢的人买生日礼物,却常常忘记父母的生日,即使记得也只是漫不经心的说一句“生日欢乐”,我们总是抱怨父母不理解我们,不关心我们,我们有何时关心过他们,不要把自我最好的一面留给别人,把自我最差的一面留给自我的亲人。“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在父母疲惫的时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在他们口渴的时候,为他们送上一杯水;在他们出门时,给他们一个微笑,告诉他们路上慢点;在傍晚的时候,把饭菜做好,等着他们回来。当自我懂事的时候,就不要奢望在他们身上得到什么,如果我们想得到什么,那么就应当自我努力,而不是当“啃老族”。感恩,并不是说要做得多好,要花多少钱,要让别人明白,才是感恩。也许,简简单单的一顿饭,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够让你们年迈的父母感动落泪。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把父母时常放在心上,告诉他们,你在乎他们,就是最好的感恩,不是吗?

篇7:让合规成为一种习惯

尊敬的各们领导,各位同事大家晚上好!我来自XX支行,我叫XX,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让合规成为一种习惯》

先给大家讲一则笑话:说一个人和他的女朋友逛街,看到红灯便闯了过程去。女朋友说,你连红灯都敢闯,什么违法的事不敢做?就跟他分手了。后来他又结识了一个女友,逛街时,看见了红灯,便老老实实的等,女友不高兴了,说你连红灯都不敢闯,还能干什么事?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就是一些人对法律、规则的漠视。事实上,在我们身边,规则的漠视。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规则意识缺失的现象随处可见。小到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毛垃圾,大到随意违约、坑蒙拐骗、违法乱纪。对这些现象,有的人似乎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殊不知,个人意志高于社会规则,个体行为凌驾于制度约束之上,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规是社会有序运转、企业健康发展、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元素,更是银行人的生命线。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规则可以灵活掌握,随意调整,人人不择手段,以实现一己私欲为目的,企业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远的不讲,在我们身边就有活生生的案例,有的是员工知法犯法,严重违反业务规定挪用资金而被开除,有的是员工虚增存款而被告降职停职,一般性的业务差错而被积分就更不用说了。一件又一件的经济犯罪案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大案、要案的背后并不是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而往往是因为思想的松懈,对合规的漠视。因此提高员工合规意识,让意识变成行为,让行为变成习惯,最终形成一种合规文化,邮储银行的事业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而显然合规经营这种良习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培训、教育、检查、监督,让每位员工用心去牢记合规、用行为来诠释合规,只有在观念和实践上都去重视合规的内涵,自身的行为才会形成一种职业习惯。作为一名前台员工,我深深地感受到合规的重要性。何任百分之一的疏忽都可能变成百分之一百遗憾,一次小小的操作失误有可能会带来终生的悔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不可能搞好一个银行,但却可能会搞垮一个银行。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经办的每一笔业务做起,切切实实做到“上岗一分钟,合规六十秒”。而作为邮储银行的一名员工,我也可喜的看到我们行的各级领导对培养合规文化的重视。今年省分行出台的《两个办法》,无疑就是我们合规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它从“不可为”入手,细致入微的为我偿提拱了一个行动指南,让我们懂得如何合规操作,如何防范和规避风险,如何更好的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而自四季度以来,我们黄梅县支行在周行长的带领下,大力倡导“合规成习惯,习惯促安全”的理念,全行上下深入开展“合规大讲堂”、“合规大讨论”活动,让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切实感受到了活动的力度与深度,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业务越发展,合规越重要!诚然,我们谁也不希望,一场运动式的教育活动之后,违规操作的问题卷土重来;不希望因为个别人的随意操作和小问题不断,使全行员工的利益受到牵连;不希望有惊天动地的案件发生,却只能在事后感慨万千。我们只希望同,我们每们员工都能真正理解和认同合规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真正去遵守、去执行,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虚心学习,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实实在在的人生,来为邮储银行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风险无小事,合规心中留”。只有绷紧合规之弦,才能弹奏幸福之音。今天的演讲或许不能改变我们工作中那些不合规的现象、那些不文明的行为,但从现场的气氛中我们已经感觉到,大家的思想正在统一,决心也正在汇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担负起合规执行的责任和使命,坚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相信一定能创造出我们邮储银行美好的明天!当合规像我们吃饭、睡觉、休息一样自然的去执行的时候,我想,那才是我们的最高境界!

篇8: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恩格斯把思考形象地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生动地告诉人们思考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主观来源,思考是智力的核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际就是要求教者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那么,如何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呢?

一、激活学生潜在的非智力因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调动内在的驱动力,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自学能力的养成夯实基础。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呢?

第一、独立学习,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求知的萌芽和创造的起点,都是源于孩子的好奇心。学生对许多问题都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因此教者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效。在教学《诚实和信任》 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贯穿全文主线的思考,设问:留下字条和不留字条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教师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教者应该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处在主动的状态,让学生大胆地推测,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生学习兴致高,而且乐于思考。

第二、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过程中,让孩子思考自己的学习目标,再把自己的行为不断与目标加以对照,让目标成为孩子的动力。例如在教 《谈礼貌》 《滴水穿石的启示》 《学会合作》 等文章时,教者可在开课前提问:“本节课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这一类文章的主题明确中心突出,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教者并在教学中提醒学生思考你的目标达成了多少,还有哪些不足,查漏补缺,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

第三、运用肯定、奖励的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获得成功喜悦的满足。一次,在教学生字词的过程中,我问:“这两个词谁会读?会读的话就带领全班孩子一起读。”我班一个随班就读儿童勇敢地举起手,我喊了他,他带领大家读得很好,我让全班孩子给他掌声鼓励他,他受到莫大的鼓舞,整节课都听得很认真,从那以后我只要找到机会就鼓励他,他居然变得爱上语文课,后来他用稚嫩的话语告诉我,他从来没有老师表扬,他也想得到。这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对待肯定和鼓励很在意,敢想,一个正常的孩子岂不是更加在乎。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上,学生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赞赏,信任的目光,善意的微笑,鼓励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因此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欣赏学生的思考,欣赏学生的做法,每个学生的性格、知识、意志等不同,教育的内容、手段也不同,要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灵活运用表扬方法,让它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四、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竞争可采用自我竞争、同伴竞争、团体合作竞争,并思考如何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但还有注意最大限度减少竞争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教 《望月》 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各种赞月大比拼,说含“月”的成语、比赛诵读描写月亮的古诗、用各种修辞手法形容月亮……总而言之,在思考中比赛,在比赛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第五、互尊互爱、民主平等,在班级中,教师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班级成为亲密和谐的大家庭。比如在教文章 《爱如茉莉》 时,让洁白纯净、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走进学生的内心,教者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家人如茉莉般静谧美好,也要让学生之间互相关爱,互相激励,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满足心理需要,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限时讲授中点燃思考的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并且在不断的思考中,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

1、情景引思

“情境—探究—思考—发现—解决问题”,这是思考的过程,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悬念中求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 《音乐之都维也纳》 一文时,找一段关于维也纳的视频解说,让学生走进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维也纳,领略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感受维也纳那独特的音乐氛围。视频是课文的补充,课文是视频的讲解,让文章中画面再现,学生身临其境。在此基础中教者提问:为什么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可以用文中的话回答,也可以结合看到的视频回答,学生在思考中掌握文本,在思考中开阔视野,在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

2、质疑激思

学生学习新课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的同时,激发学生自学的欲望,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找到最有价值的研究点,从而将思考转化为自学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教者可采用导学单的模式,导学单的作用不仅是预习新的生字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我研读文本,在研读中激发学生思考,我在导学单中总会出现一个问题:请你提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对这个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会思索,对于提的好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让这个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质疑中提升,对课前文本的解读会深入,引导学生有个性的思考。

3、辩论深思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辩论是不同观点间的交锋,必然会引发学生深思,加深对文本的认识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根据观点搜集素材,有效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中“欲欲跃试”的氛围才浓厚。在教学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中,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正方观点是杀了大黑骡子解燃眉之急,反方的观点是不杀大黑骡子,根据的学生自己的意愿班上分成两大组,赞同正方为一组,赞同反方的为一组,学生思考讨论,根据自己一方的观点找出更多的有力的论据,然后每组推选三名代表,参加辩论赛,辩论过程中,可以提出休息的时间,补充论据。其实这个辩论是没有结果的,我教学的目的达到了,正方找的论据都是赞扬彭德怀,反方找的论据都是赞扬大黑骡子。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辩论中思考,在辩论中理解文本,在辩论中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4、合作拓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主动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学生间的年龄、心理、水平相近,学生在思考中畅所欲言,突破思维习惯,让交流具有多向性,在班级中形成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教老师的学习氛围,使教学纵深发展,思考中培养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学 《灰椋鸟》 的第一课时,可设计一个关于细节描写的专题,分小组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细节描写的内容,并说一说这样描写的好处,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仿写一段,合作则是大家共同选好写的主题,再发表修改的意见,知道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设计把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还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实现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5、变通创思

思考的变通力,就是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考,从某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的能力,或者是用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待问题。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多问题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在教学 《黄河的主人》 一文时,让学生思考描写艄公驾驶羊皮筏子的句子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有的认为要用紧张的语气,有的认为要用勇敢的语气,有的认为用谨慎的语气,还有的认为用赞扬的语气……众说纷纭,但是都有充分的理由,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变通中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有的放矢施教,教给学生方法,课外与课内并行

篇9: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

我对桥的研究,最初来自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后撰写的《扬州桥梁文化的调查报告》。该报告获得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评比特等奖,我因此被树人少年科学院吸收为“小硕士研修班”的学员。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将该调查报告转化为《扬州桥梁的调查与实验研究》这一小课题。

我根据润扬大桥的北汊段是斜拉桥、南汊段是悬索桥的图片,制作了润扬大桥的模型,如图2和图3所示。然后进行模拟承载实验(图4),认真记录了实验数据(图5)。

分析、比较两种桥梁的承载能力,我发现:在相同的承载条件下,悬索桥面下凹的深度比斜拉桥要小。这说明悬索桥的承载能力比斜拉桥强,也说明润扬大桥的南汊段采用悬索桥、北汊段采用斜拉桥是科学合理的。

在此基础上,我与我的同班同学合作完成了“过人纸桥”的设计与制作。

我的小发明“智能型路牌”已经申报了国家专利(图6)。

如今,研究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也是我奋进的动力。

篇10: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长岭一中袁媛

时间飞逝,在繁忙和有序中一学年悄然而过,这学期又及将结束了。回顾在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我感受到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也让我在这个团队中成长。也许这一年我并没有值得夸耀的荣誉,值得炫耀的成绩,但工作室领衔人及伙伴们好学上进、乐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给予我很大的动力,让我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岗位迈着坚实的步伐。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份快乐。一年来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现将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积淀,提升素养

心中有课标,是一个老师上好数学课的前提。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于老师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二、听课观摩,增长智慧

本学期,有幸多次听于老师的常态课。这些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课堂上于老师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各方面的互动;留给学生广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情境演绎的经历者,情境意义的建构者,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成为情境展开过程中的主角,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

四、推门听课,专业引领

一年学来,于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多次抽出时间听我的课,对我进行专业指导。大到一节课怎样设计课堂更高效,小到课堂中一句话,教学具的准备及使用等课堂细节,使我从一年前对教学的迷茫转变到现在对教学的迷恋。

1、反思。作为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让反思成为我们的习惯。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反思。思考应该是一种习惯。做一个会思考、有思想的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爱思、勤思、会思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而应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

2、提问的技能。“提问”,即提出问题求答。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学到了教师怎样提问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名师培养对象材料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师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问题。

3、教师要设计追问。如果说一开始的设问是启发学生观察,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追问,可以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

4、教师要设计一些反思性问题促进学生反思。如: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提问的艺术性。如:多问“怎么想的”,少问“为什么”。通过听课和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选择的教学策略必须是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细致入微的,要经得起推敲,这便是教学智慧,是一种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脉络,及时进行应变的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是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固定的程式,课前是无法预设的。教师只有葆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随时根据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做出智慧的反映,才能真正使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彰显生命成长的价值。

篇11: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3、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四是。(2分)

篇12: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By 罗定邦实习队 发表于 2007-10-28 14:14:00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主题班会主持人讲稿

女:同学们可曾想过,当我们幸福地生活的时候,世界上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从小就没有感受到父母亲的爱,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他们眼看着家园被摧毁却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可以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过着温馨的家庭生活;

男:世界上也有这样的地方: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够在破旧的平房里面读书,他们常常露宿街头,温饱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更不用提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我们却可以吃得饱睡得好,有明亮的教室,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自由追寻梦想; 女:世界上还有这样不幸的人,天生下来就看不到美丽的大千世界,听不到花香鸟语,或者身体出现了很多的残缺,而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可以做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在运动场上尽情地奔跑,可以大声地朗读和歌唱,可以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去感受自然与社会的所有美好的事物;

男:那么拥有这么多的我们是否还在不停的埋怨着:家里的房子不够大,爸爸妈妈不够关心我,给我的零用钱不够多,学校的学习任务过于繁重,老师不理解我,饭堂里面的饭菜不好吃„„比起他们,这又算得了什么苦难呢? 女:(问男),你知道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吗?

男:这不是在祈祷吗? 女:是祈祷没错,但是你知道吗?它还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就是“感恩”。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节是美利坚一个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国定假日。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

男:其实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上苍,我们对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等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而且,感恩也不单单只是在在感恩节那天才能够表示,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应该有感恩,感恩应该是成为我们面对生活的一种心态,一种习惯。合:高一(8)班主题班会《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现在开始。

一、感恩父母

1、女:首先大家来听一个关于苹果树和小男孩的故事。(故事中所出现的对话由班里的两个男生扮演,一个女生旁白。)

2、男: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人怀疑,父母的爱是最博大、最无私的,他们把所有的真爱、所有的情感都灌注给了我们,而丝毫不顾及自身的辛劳和艰辛。女:是啊,现实生活中,他们为了让我们能够吃饱睡好,为了让我们能够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地筹集高昂的生活费用与学习费用。可是,即便如此,依然很少有孩子感动,懂得感恩者更是寥寥无几。

男:是啊,很多同学回家的时候还经常埋怨家里的饭菜不好吃,父母给的零花钱太少,父母给我们施加太多的压力,父母太不理解我。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是我们不理解父母还是父母不理解我们,你能感受到他们的艰辛吗?你觉得父母的奔波劳碌是理所当然的吗? 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班里还有2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父母不会很辛苦。

男: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

3、女:大家知道韩红《天亮了》背后的故事吗? 播放Flash,女主持人讲故事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

男:好感人的一个故事啊!相信很多同学都深有感触。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 女:是啊,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故事中的父母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儿子一生的幸福。而这种父母之恩的故事在我们的身边何尝不是每天都在演绎着。有多少的父母用自己的青春和健康历经千辛万苦,同样也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交换着我们的美满与幸福呢?

4、男:如何向我们的父母表达感恩呢?

(吴悠)(1)讲《日本青年的故事》。

(2)我们再来看看一个视频,播放《给妈妈洗脚》广告视频。女: 好乖的小男孩啊!说起来真的很惭愧,我从来没有帮我父母洗过脚。你呢?

男:其实我也没有。我们现场做一个调查,在座的同学与老师有没有人给自己的父母洗过脚呢?请举手。女:看来我们是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了。洗脚真的是感恩父母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洗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与伟大。(3)男:不要说洗脚,就连最简单的一句谢谢也是有很多人从来是没有说过的。从我们对班里同学的调查情况发现,接近25%的同学还从来没有跟父母表示过感谢。我们是应该好好思考了。现在请一些同学来谈谈他觉得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感恩父母。(畅所欲言)

女:嗯,同学们所说的方式都是向父母表示感恩的方式。其实表达感恩的方式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问候、一句祝福、一句感谢、一个拥抱、一张父母满意的成绩单、一份自己制作的小礼品、为父母洗一次脚、做一次饭、陪父母聊天,多倾听父母的话,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等等。

男: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补偿。”所以现在的我们,就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它只是一杯粗茶,也许它只是一碗淡饭,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等值,因为——孝心无价!女: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开始行动啦,从这个周末回家开始,我们就要多对父母表示感恩。另外,每位同学必须在11月4日之前,写一封感恩的家书,写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二、感恩老师

1、女:首先同学们反思一下

当老师细心帮我们解答问题的时候,你说谢谢了吗? 教师节到来时我们向老师送去祝福了吗? 在路上见到老师我们打招呼了吗?

老师为什么没事找事干批评我而不是别人呢?

我们是否埋怨我们的学习生活很辛苦而老师的工作很轻松? 相信很多同学心理都有答案。

2、男: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每天起早贪黑。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天都和我们同时起床,但是当我们熄灯睡觉的时候,他们却很多都还在批改试卷、小测或周记,他们还要认真备好每一节,精心上好每一堂,耐心辅导每一自习。而且他们既要顾着自己的家庭,又要绞尽脑汁想想如何教好我们。可我们又是怎么回报老师的无私奉献的呢?是不是有时候也充满着不理解甚至是埋怨呢?

3、男:我们应该如何来对老师表示感恩呢?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女:嗯,没错。如果我们能认真地预习、听课、发言、做作业,那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最好的感恩。除此之外,仍有许多地方可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爱戴和尊重,如在老师疲倦或休息的时候尽量不去打扰,遇见老师的时候真诚地问候并主动让路,写一封信或打一个电话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心情,教师节时寄一张贺卡,送上祝福等等。

4、男:在我们匿名的调查问卷中,有些同学向我们现在的任课老师表达了感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怎么说的。有位同学说,他最感恩的是XX老师„„

5、女: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给说出来:“谢谢老师,老师您辛苦了”

三、感恩朋友

男:人的一生会遇到和多的朋友,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相信每个人已经结交了许许多多的朋友。朋友是人生难得的一种财富。你能不能说出一些和朋友有关的名句呢? 女:嗯,没问题。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男:还有呢? 女: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男: 看来你语文还是学得不错的。现代著名大作家巴金也说过: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灵魂。” 现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写道: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还有多少精彩的诗句,我已不记得,以上诗章深刻论述、说明人们需要结交朋友,人们不能缺少友谊;朋友的情谊是亲密的、幸福的;友谊是宝贵的,它是人生的无价之宝。女:冥冥之中两个人相遇不容易,宿舍同学之间会住在一起是一种缘分,班里同学能够在一块学习也是一种缘分。所以我们既要感恩上帝让我们遇到了这么多的朋友,更要记得感恩身边的朋友给你的所有帮助。同学帮你打一次饭、帮你解一道题、提醒你做作业„„我们都要心存感激。我们也可以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对同学表示感恩,在同学生日或节日的时候给自己的朋友和同学送上一句问候,感谢生命中有他们的陪伴。

男: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如何对班里的同学表示感谢的。XX同学说„„

女:下面我们全班来合唱周华健的《朋友》,希望高一(8)班的每位同学都能够相亲相爱,珍惜朋友,感恩朋友。

四:总结:(展示图片)

男:其实生活我们要感恩的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父母、老师和朋友。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容易被忘记的人。在学校里,是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干净的学习环境。是她们„„

是谁帮我们做了可口的饭菜,是她们„„

又是谁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的校园,守护着同学们的安全,是他们„„

所以,我们要感谢食堂里的叔叔阿姨、学校里的门卫和清洁工人,还有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劳动人民。女:为了感谢生活中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要让感恩成为了一种习惯。同学们不要再吝啬一个感恩的动作,一个感恩的微笑,一句感恩的话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是别人给你的是微不足道的恩惠,也要记得说:“谢谢!”

上一篇:肖邦的音乐风格下一篇:如何增强党章党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