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2024-04-20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精选11篇)

篇1: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记高级教师、优秀共产党员莫维平

也许是儿时的英雄电影已深入骨髓,一提起共产党员,尤其是还要在前面加上优秀二字的,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想到董存瑞、黄继光,想到刘胡兰、江姐,想到焦裕禄、牛玉儒,总固执地以为能与这个崇高的称呼划上等号的人,一定得线条刚硬、神情坚毅,必须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经历是传奇的,他的事迹是让人泪湿沾巾的——直到我走进了你——我才发现,原来优秀的种子也可以扎根于平凡的土壤之中!

你长着和我一样淹没在人群中得让人找半天的容貌,可你谦和的笑容、优雅的谈吐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亲和;你轻捷的步履、敏捷的思维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效率;你发现学生的畏难情绪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别急,别急,慢慢来。于是,你可以始终保持着高亢的嗓音、温和的笑容将复杂的题目化为简单的演算、使单调的数字变成丰富的理解;你可以保持着耐心的情绪讲解完在有些学生看来如李白登蜀道一般的难题并将其作为最好的食粮让学生带着满足的笑容走出教室之后,在食堂门可罗雀的时候从容地刷着饭卡;于是,一些原来对数学畏而远之的学生渐渐走进了这座曾经陌生的殿堂,热烈地讨论伴随着欢笑与激情充溢着你的课堂,你让学生在你引领下懂得了快乐坚持的收获:无论是小测试,还是高考成绩,你的学生成绩总能排在平行班的前列并且和平行班一起保持着杭州地区的领先!还记得那个01届开始看到数学哭丧着脸觉得大学希望渺茫的高玮吗,两年时间,你以平和、耐心与科学的方法让他找回了自信,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与动力,现在已是浙大新闻系研究生的他也许不会忘记曾经有那么一位教师,在他的人生路上狠狠地带了他一程!难怪你的学生会感慨道:神,真神!

你走着每一个教师都在走的路,可是这条路却让你走出了别样的风景。当我们感叹着做班主任难,做优秀班主任更难,做重点中学的优秀班主任难上加难的时候,你却在我们疑惑的眼光中以一名数学研究生的身份走出湘湖师范那个在我们看来没有高考压力、无须为成绩犯愁的“安乐窝”,在做了9年优秀班主任之后毅然决然地走进了我们这所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过硬的心理素质、一定的人格魅力、健康的身体和一种永远追求创新精神的学校,在班主任这个位置上一站又是5年,而且站得热情真诚、站得爱心满怀,站得让我们高山仰止:每天早晨,无论严冬还是酷暑、风霜还是雨雪,你总能在7点以前走完学生寝室与食堂,看看学生新一天的精神,与学生聊聊天气聊聊饭菜,然后站在教室门口迎着同学一个一个走进教室;每天午后,你又是一遍寝室、教室,微笑地敦促学生好好休息;许多个晚上,你或是在教室里解答着学生的提问,或是站在教室外面默默地看着你的学生,或是踮着脚尖从寝室的门口走过——这样的动作,你重复了整整5年!在你的案上永远放着厚厚的一本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学生每一个成功与失败的足迹,记录着你对每一位学生成长道路中点点滴滴的思考;在高考的钟声渐渐敲击学生的耳鼓、追赶学生的脚步,紧张的气氛开始慢慢弥漫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时,你总是红着眼睛对同学们说,注意身体,一定要注意身体啊。没有华丽的辞藻,可你的关怀却如同春风化雨一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没有高深的理论,可你学生的表现却向我们见证了什么才叫做优秀:你的班级每学期的各项考核都是第一;你文科特色班的高考重点率接近100%!当许多老师以一辈子带出一个清华、北大学生为目标时,你却在一届里带出了三个!

可我们从未在你的眼神里看到骄傲,在你的话语中听到炫耀,你澄澈的笑容与匆匆的步履仿佛永远都在说着这样一句话:我最好的成绩,在下一届!

去年,你在班主任任上高票当选为学校的政教处副主任,主管高三年级。繁杂的事物让你忙得不亦乐乎,你像一个铆足了劲的陀螺,在高三所有班级的教室、寝室高速旋转,以致于许多时候你如同了解自己一样了解高三的每一个班级,许多班主任说,我们跟得气喘吁吁,跑得汗流浃背,总算没有掉队——从家长们肯定的评论中我们看到了艰辛之后收获的喜悦。

知道你要去西藏支教的消息,已经距你起程不足十天了,当我以惊讶的神情求证时,你以最简单的方式回答了我,恩,是的——你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淡定。后来,我慢慢了解到,早在去年9月,在学校接到杭州市要选派一名数学教师去那曲支教的文件后,你,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毅然向组织报了名并成为了浙江省第二批援藏教师人选;尤其在今年三月,当你得知第一批援藏教师方崇安得急性肺水肿,被三次发出病危通知时,你似乎觉得这个担子你得挑起来,于是,8月11日,你踏上了那片陌生而遥远的土地。还清晰的记得,本来想去领略一番那里蓝得纯粹的天空感受藏民虔诚的宗教信仰的朋友回来之后像祥林嫂一般反反复复向我倾诉:那里的饭因为沸点低煮出来都是夹心的,那里空气干燥得喉舌干涩嘴唇只起泡泡,那里氧气稀薄、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人胸闷气喘,头晕脚软,听得让人禁不住生出阵阵寒意,是啊,江南水乡,草长莺飞、姹紫嫣红、落英缤纷,连小狗睡觉都能笑出声来的地方——可你为什么又毅然决然的做出了这样一个选择呢?你的孩子刚上小学需要你陪伴,你的母亲已经年长需要你照顾,而你却说,孩子嘛,要学会独立,母亲嘛,身体还硬朗——又是那么轻描淡写地将可能或即将存在的困难如蛛丝一般地被你轻轻抹去了。于是,你到了那曲第一高级中学,成为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承担着今年10月接受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重点中学”评估验收的重任,开始了每周六天工作两天值班的忙碌。

从刚刚与你的通话中,我听到了你沙哑的声音急促的呼吸,我知道你正在经受着每一个走进西藏的人都必须经受的考验,那里教师少高级教师更少,那里学生贫寒学习底子又薄,面对着身体与工作的双重压力,真为你担心。你却依然那么从容,说别急,看看我的邮件吧。我急迫地打开,看到《援藏,不悔的选择》,我看到了 “生活都一样赐予我们一道道困难,但我有征服它们的信心和勇气”,看到了“我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进西藏,在辽阔的高原上撒播新的希望”。

廖廖数行,却在我心头生出沉甸甸的敬意,突然想起古希腊那位智慧老人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是啊,在你,优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所以你能将优秀的品质自然外化为优秀的行动,你让共产党员这个名字牢牢地扎根于你灵魂深处并将其演绎得如此丰富多彩;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你能拒绝外界的诱惑,坚守内心的操守,执着崇高的追求,牢记自己的责任。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切变得那么自然!

篇2: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当坚强成为一种习惯时,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困难无法战胜。命运不是绝对公平的,因为有的人的生活注定将与众不同。每次看见那些残疾人时,我都不敢让眼光在他们身上停留太久,因为我怕自己不经意的眼光会在无形中刺痛他们脆弱的心灵。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残疾人归为弱者。事实往往亦是如此,身体上的残疾不仅给他们的行动带来极大不便,更为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许多残疾人难以接受自己的现状,仿佛再也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了。因此,他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整天唉声叹气、情绪低落,甚至脾气暴躁。更有些残疾人安于自己的弱者身份,已经把向正常人索取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或许我无权对他们的生活妄加评论,因为,我毕竟不是他们,也难以真正体会他们的痛苦。但是,非这样不可吗?无论如何,生活还是要继续走下去呀!

曾经遇见一个女孩,双腿都残疾,只能靠拐杖支撑着行走。她那缓慢而奇怪的走路姿势常会引起路人的一阵窃笑。她也曾经为这些事伤心苦恼过,但乐观的她在痛苦中说服了自己,很快就从忧郁中走了出来。她总是那样想,别人要笑就让他们尽情笑吧。我们不可能去决定别人的行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不要问我为什么那样地坚强,因为坚强对我来说早已是一种习惯,如果你是我的话,你也一定会像我一样坚强。“现在的她生活的很快乐,很知足,并没有觉得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因为坚强对她来说早已成为一种不会更改的习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打击,坚强的她都可以挺过去。在电视里看过一期关于残疾人就业问题的节目。有一个双腿残疾只能坐在轮椅里的年轻小伙子说自己这两年来找过三千多份工作都惨遭拒绝。因此,心里十分郁闷,感叹社会的不公平。就在这时上来了一位看上去十分大方而又自信的女士,她那阳光般的笑脸让人看不出她与正常人有任何的区别。但仔细看就能发现她的一只手上只有三根手指而另一只手上只有两根手指。虽然是这样,但经过一番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之后,现在的她已经是某知名企业的业务经理了。打字曾经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现在的她一分钟却可以打七十多个字了。而且她还练就了一手很好的毛笔字,并在现场写了“自强”两个字送给这个小伙子。她对这个年轻小伙子说到:“不要总是埋怨这个社会不公平,而不去认真思考自己是不是还不够优秀。只有当你自己足够优秀时,才能在社会上获得你想要的荣誉和地位,无论是谁都不会例外。”无论身体上的缺陷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少的困难与挫折,我们都必须把坚强当作一种习惯,努力使自己的心身变得更加强大,让社会肯定我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感动中国人物刘老师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命运对他来说是那么的残酷,仿佛挑逗一般难以琢磨。从小就梦想能够成为职业球员的他,在十岁,一个还充满着天真与稚嫩的年纪就因为触电失去了双臂。经过一番长期痛苦挣扎之后,坚强的他不仅学会了用脚刷牙、吃饭、写字,而且还学会了游泳,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还进入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他的愿望就是要在北京残奥会上拿到一块金牌,也算是对日夜辛苦的母亲一点安慰。就在这时,命运又对他开了一个更加残酷的玩笑。自身免疫力的下降和长期艰苦的游泳训练使他的身体出

篇3:寇玉鹏: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

2012年4月25日周三多云

今天的采访对象是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辅导员寇玉鹏。河南师范大学位于新乡, 可我的采访却是从郑州开始。

昨天, 寇玉鹏接到校团委通知, 要在今天赶到郑州参加第十届“挑战杯”河南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组织工作培训班。

7:56, 我见到了多次打电话沟通采访事宜的寇玉鹏, 和想象中的并无二致, 干练, 成熟, 充满激情。

从新乡到郑州, 最快也得一个多小时, 我想寇玉鹏一定起了个大早, 赶到郑州还要先和我会合。正想对他说些歉意的话, 他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 连忙说昨天晚上就到郑州了。

原来, 寇玉鹏的爱人家是郑州的, 媳妇和刚刚满月的孩子都在郑州。所以, 当他知道要来郑州参加培训, 昨天晚上就赶到了郑州。

“孩子刚刚满月不久, 这几天非常忙, 我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媳妇一个人照看孩子特别辛苦, 就让她们回了郑州, 这边有老人可以帮忙照看孩子。”寇玉鹏幸福地说。他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孩子了, 虽然昨天到郑州时已经很晚, 孩子都睡了, 他还是抱起孩子亲了又亲, 舍不得放下。

听到这, 我心里有一丝酸楚, 但看到他说起孩子的幸福表情, 又不禁为他高兴起来。

培训班9:00开始。本次培训邀请的是去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评委, 就如何提高参赛作品质量进行了专题辅导, 很有针对性。

寇玉鹏听得非常认真, 并不时地记笔记。去年, 河南师范大学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共有3件作品获奖, 仅寇玉鹏指导的作品就有2件, 其中一个获得二等奖, 一个获得三等奖。

“听了辅导, 才知道我们的差距还真不小, 也知道了该在哪些方面完善创业项目作品。”寇玉鹏说。

14:00, 第二场讲座开始。下午的讲座和寇玉鹏指导的项目没有太多关联, 还没有等讲座结束, 他就准备提前返回学校了。“学校还有好多事情等着我处理呢。”

16:30, 我们已经上了高速公路。在路上, 我问他如何看待“90后”的大学生。

寇玉鹏没有正面回答我, 而是给我讲了一件事儿。寇玉鹏带的是理工科学生, 一般来讲, 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文艺天赋和才华。就在去年快过元旦时, 2009级化学1班的班长找到寇玉鹏, 说要组织一场元旦文艺晚会。寇玉鹏没有反对, 但也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 心想着这只是学生的一时热情, 等遇到困难他们自己就放弃了。

后来, 文艺晚会不但举办了, 而且还在学校音乐厅面向全校师生演出, 校领导、院领导也都参加了, 晚会相当成功。在寇玉鹏的印象中, 这在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晚会过后, 寇玉鹏做了一次深入的反思。时代在变, 学生在变, 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他认为, 做辅导员工作更多地要运用“疏”与“导”的方法。所谓“疏”, 就是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先不否定, 给予一定的关注和支持;所谓“导”, 就是指循循善诱, 把学生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18:00, 当我们到达寇玉鹏的办公室时, 已经有好几个学生在等着他。寇玉鹏先是电话通知2010级化学2班团支书卓绍丽修改“明星团支部”答辩PPT, 明天来办公室具体商量。大学生环保协会会长杨佳汇报了“绿满校园———环保科普知识课堂”的组织情况, 寇玉鹏又帮她协调了活动横幅、证书制作等事项。

19:00, “新东方2013考研英语走进河师大”讲座由寇玉鹏主持。走进报告厅, 才发现来听讲座的学生很少, 寇玉鹏觉得很尴尬。原来, 其他院系前几天刚刚举办过新东方考研英语讲座, 学生还以为今晚的讲座和前几天的一样, 所以来听讲座的人很少。寇玉鹏并不知道这个情况。

讲座只好临时延迟, 寇玉鹏一边让学生干部通知学生来听讲座, 一边给新东方的老师解释原因。

19:30, 学生陆陆续续都来了。讲座开始后, 寇玉鹏才松了口气。“像这样无法预料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 最让人头疼了, 但是还得尽量处理好。”

21:00, 2009级学生党支部会议准时开始, 寇玉鹏主持。这次会议的任务很繁重:13名预备党员要转为正式党员, 22名入党积极分子要发展为预备党员。按照程序, 每个人都要有简短的发言, 然后推荐人还要发言, 最后党员举手表决。

23:03, 党支部会议完成了所有议程, 顺利结束。散会时, 寇玉鹏喊住了2009级3班的学生干部, 让他们到办公室, 他要了解一个违纪学生的情况。

23:22, 学生终于都散去了, 办公楼恢复了难得的平静, 一时间让我有些不适应。

虽然我只是一个“旁观者”, 但一天下来, 困意早就来了。而寇玉鹏呢, 还是精神抖擞的, 似乎有用不完的劲儿。

到宾馆时, 已经0:12。我问寇玉鹏:“一天下来, 工作安排得满满的, 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时间, 不累吗?”

“我做辅导员已经10多年了, 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忙碌。”寇玉鹏笑着说。

我本来还想跟寇玉鹏进一步聊聊, 但是一躺在床上, 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2012年4月26日周四晴

7:12, 寇玉鹏洗漱的声音把我惊醒了。他昨天和学生已经约好了, 今天7:30要去指导健美操队的训练。

自寇玉鹏兼任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团委书记以来, 他不但要忙于辅导员工作, 还要整体考虑全院的学生工作。

累, 那是当然的, 但成绩也接踵而至, 幸福感和成就感让忙碌的寇玉鹏并没有太多的怠倦感。2011年,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以第一名的综合成绩荣获全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对理工科院系来说, 这相当不易;2009级学生毛润泽在第四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以化学组第二名的成绩荣获二等奖……

8:20, 寇玉鹏打开电脑, 桌面上的日程表提醒他今天必须完成5项主要工作:“1.指导健美操队训练。2.修改‘明星团支部’答辩PPT。3.找孟潇、周小凡谈话。4.指导蒋楠、岳越演讲。5.主持‘绿满校园———环保科普知识课堂’讲座。”

“明星团支部”答辩PPT是第4次修改了, 寇玉鹏已经把40多页的PPT简化为目前的十几页, 但是仍有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太常规化了, 没有特色, 大家可能都会按照常规的思路演示, 这样的话就引不起大家的注意, 自然也就得不了高分。”寇玉鹏一边在电话中给卓绍丽指出问题, 一边写修改提纲。

9:30,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白鑫刚主持召开学生工作例会。短短30分钟的例会总结和安排了15项学生工作。寇玉鹏汇报了昨天参加培训班的情况, 并提出了创业项目作品的修改建议, 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据学生反映, 寇玉鹏得知其学生中有人信仰基督教, 还有发展同学信教的苗头。他深知此事的敏感性, 于是在会上提出了这个议题。大家建议, 先由寇玉鹏找该学生谈谈, 摸清具体情况然后整理一份调查报告, 上报学校。

也正是在这个会上, 寇玉鹏又接到了一份紧急任务。下午, 省委高校工委党建工作检查组要到学院检查相关工作, 由寇玉鹏负责整理党员发展材料。

10:15, 卓绍丽下课后直接就到了办公室。寇玉鹏简单把修改建议给卓绍丽说了说, 告知她下午3:00之前必须修改好, 在答辩之前, 寇玉鹏还要把最后一次关。

10:35, 寇玉鹏登录“高校通”, 通知部分学生来办公室整理学生党员发展材料。同时, 发信息给那位信仰基督教的学生, 通知她来办公室谈话。

11:00, 岳越来到办公室。岳越在双语演讲赛中文组预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决赛, 但是在寇玉鹏看来, 他在预赛中表现得还不够完美。

“演讲稿本身已经很好了。但是和你最大的竞争对手相比, 在服装、表情、语言技巧方面仍需改进。”寇玉鹏耐心地给岳越分析存在的问题。

12:30, 由大学生环保协会主办的“绘出绿色时尚”环保袋图案设计大赛准时举行, 寇玉鹏作为指导老师和颁奖嘉宾参加了此次活动。“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时尚环保袋, 可以提醒他们在生活中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减少白色污染, 从而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寇玉鹏说。

13:50, 上午通知的整理学生党员发展材料的学生已经来到了办公室。寇玉鹏和他们一起重新核查党员发展材料是否完整, 几百份材料足足花了他们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15:30, 信仰基督教的小李来到了办公室。寇玉鹏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 让其他学生回避, 和小李谈起了信仰问题。由于此问题比较敏感, 寇玉鹏就和小李从聊《圣经》开始, 让她消除戒备心理, 从侧面了解她是如何信仰基督教的。通过谈话沟通, 寇玉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次谈话就可以解决的, 他最后告诉小李, 信仰宗教自由, 但在大学校园里不允许传播宗教。

17:00, “绿满校园———环保科普知识课堂”准时开讲, 主讲人是“民间环保大使”“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田桂荣。这位对环保事业有着执著追求和突出贡献的长者, 寇玉鹏称她为“田大妈”, 寇玉鹏在学生时代就曾追随田大妈的脚步, 徒步150公里沿卫河、黄河考察污染状况。

19:00, “明星团支部”答辩会如期举行。卓绍丽发挥得不错, 2010级化学2班团支部如愿获得“明星团支部”荣誉称号。

两天的跟踪采访下来, 对我来说, 体力明显已经有些不支了。这期间, 除了睡觉, 寇玉鹏几乎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时间, 他的一切都和学生密切相关。永远微笑的表情, 对学生或温婉或焦急的谈话, 大步流星的步伐, 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是寇玉鹏给我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20:30, 临近采访结束, 我对寇玉鹏说, 今晚早点休息吧。可寇玉鹏早就安排好了工作, 学院编制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手册》还需要他校对, 五一过后就要印刷了。

篇4: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表姐却丝毫没有懈怠,前前后后去了好几个当地比较有名的企业。她待惯了以公平竞争为核心的大城市公司,对家族企业显然不是太适应。即便这样,她还是很努力地一边改变自己,一边寻找适合自己的地方。终于,她在当地另一家著名的特产生产公司落住了脚。

作为广告总监,几年来,表姐为这家公司打造了全城的广告投放。我很少听到她抱怨公司里的明争暗斗或者不公平,她问我最多的就是最近行業里有什么好书,有什么好的资源能分享给她。

去年,表姐去了一家更加高大上的公司做副总,此时的她,无论是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算得上当地的上层人群了。可她依然非常努力地工作,下班后继续读书。她经常跟我交流读书心得,很多书,我也有,可我都摆着没看。

其实我在北京的工作跟表姐差不多,但是很显然,我没她努力,也没她勤奋。 我觉得我在大城市里,又在行业里最好的公司,只要跟着大家一起混着,就不会太过掉队。在北京这么多年,仗着北京资源丰富,我就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

其实并不是。那么多博物馆,我去的不超过三个;那么多旅游胜地,我去的不超过五个;周末那么多的同城活动——书友会、名人见面会、话剧表演音乐会,我也没看过几场……你看,城市再大,资源再多,你不参与,只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打转,跟在小地方有什么区别?区别也许是,承担着高物价和高房租,以及来到大城市闯荡的虚荣心罢了。

为什么大城市的我反而不如小城市的表姐成功呢?我想了很久,发现表姐身上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这些品质让她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活出光芒万丈。

老家的人们习惯了安逸,上班得过且过,下班吃喝玩乐,晚上八九点就洗漱准备睡觉。而表姐经常晚上11点还没下班,下了班在这个时间也是看书。她把在上海的工作标准带回了老家,即便周围人都晃晃悠悠得过且过。表姐对自己和团队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她的团队非常有干劲儿有士气。表姐在大城市待过,深知小城市里资源匮乏,但环境不动,人可以自己走。她经常自费去上海、香港参加各种行业会议和培训。没有资源,就自己出去找资源;没有人给你掏钱,就自己给自己投资。 她不仅广泛读书,还坚持做笔记,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任何一个城市、一个公司、一个老板,都不会拒绝勤奋用功、热爱学习、自我要求高的人。当你回到小城市抱怨日子无聊没劲、生活没有希望的时候,多半是因为你自己放宽了标准。

大城市很大,好公司很多,但只有自己在其中参与并成长了,资源才是自己的。生活,在哪里都可以忙碌地奋斗,在哪里也都可以安逸地享受。当别人都吃喝玩乐的时候,你是坚持最久、最用功的那一个,你一定有出头的那一天。

篇5:当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文明是什么?

如果非要咬文嚼字的来解释一番,那么,百度是这样释义的: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所以,文明体现在哪?

文明不单单指的是舍己为人、见义勇为,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涵盖了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手势、一句问候,都在展现着文明。

今年9月的一个下午,骄阳似火,秋老虎毫不留情的展现着它的威力,下班后,我和往常一样坐上回家的公交车,公交车上人不少,但车子的后面,还零散着几个座位,我找了个位置坐下,车内的空调一下子便驱逐了炎热的气温,也带走了高温产生的丝丝烦躁。

车上很快便坐满了,就在司机快开车的时候,上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没有人陪伴,颤颤巍巍的抓着扶手往车里走,边走边寻找座位。看到老人走过来,虽然自己很累了,但却不可能对这样已经步履蹒跚的老人熟视无睹,刚准备让座,坐在我前面一排的一位年轻妈妈站了起来,并拉着一位大约5、6岁小男孩的手,往下车的门走去,估计是快到站了,提前做下车准备。位子空出来了,老人正好走到空位前坐下,全程没有任何交谈,一切都很自然。

大约十多分钟后,我到站,顺着人群下了车,不经意间发现,本该前几站就下车的母子居然和我在同一站下的车。错愕过后,一瞬间我就明白了这位年轻母亲的智慧,她在以身作则,用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给老人让座,是应该的,是必须的行为,不需要任何感谢或溢美之辞。

在这一刻,我发现,文明不需要去刻意的表现和歌颂,文明正在成为一种习惯深入人心,曾几何时,我们把公交让座当成好人好事写在小学的作文里,但时至今日,我们发现,给老人让座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下意识行为。

巴尔扎克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换血。文明也是一样,只有文明深入骨髓,成为所有人下意识的行为时,文明才能成为一种习惯,文明社会才实至名归。

篇6:当思念成为一种习惯散文

当思念某个人成为一种自己的习惯时,你会慢慢的发现,这种习惯就好像每天的穿衣吃饭喝水一样顺其自然。你会将这种思念随时随地的散发出来,可能由于见到的某件东西某个突发的感慨你就会将思念的程度愈演愈烈。

每天,出了校门,在左角的拐弯处我都会忍不住偷偷的看上几眼或者是直接的凝望几眼,因为内心在期待着,期待着某个人的出现,期待着那个人就静静的坐在台阶上像当初一样的等待自己出现。

我忍不住的想说,我很思念某个人,很思念很思念。每天都会在那个拐弯处看那白色的轿车出现,期待着某个人就坐在车子里像我凝望他一样地也在静静地凝望着我,即使他没有从那辆白色的轿车里走出来,凝望就够了。

感情来的太快走的也太快,不确定这种离开是不是算真的`结束,可能内心还有丝丝的期待,毕竟离开是被迫无奈。但我总觉得总有一天我们还会相见,这是内心的一种强烈的呼唤和声音,就好像每当午觉快睡醒时思念那个人的画面就忽然的出现了。

篇7:当并购成为一种习惯(上)

并购也一样,那些经常做并购交易的企业自然而然的就养成了并购的习惯,当并购成为一种习惯,企业会受益无穷,还是会过犹不及?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辩证的去看待!

如果是做正确的并购,为了实现某种正确的企业战略目的而做的连续并购,那这种并购习惯就是好的习惯,假以时日,好的习惯就会产生好的行为结果,反之,那些为了并购而并购的连续并购就不是好的习惯,时间久了,坏的并购习惯就会产生坏的行为结果,那就是把企业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说,并购不是灵丹妙药,更不是万能药,包治百病,也不是什么行业,随便什么企业都适合做并购,连续的并购交易更是要三思后行,要知道,并购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企业的根本,企业应该始终围绕自己的战略来经营,为了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努力。

接下来,我们通过分享一个典型的并购企业案例来说明并购习惯的利与害,那就是在国内医药行业曾以疯狂并购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的东盛集团。

东盛集团,这家来自陕西的民营企业在前几年的医药行业可谓无人不识,除了众人所熟知的德隆、华源、三九、科龙等并购失败的多元巨型企业,东盛集团可谓是又一个典型的因迷恋连续并购而失败的企业案例,应该说东盛等国内企业的并购失利反映了我国企业在并购经验与技术上的浅薄与盲动,

来自陕西的郭家学,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几年时间做茶叶饮品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郭家学抓住机遇花费几百万元,以承担债务的方式并购了陕西卫东制药厂,这次并购,开启了陕西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的先河,正是这次并购,让郭家学尝到了并购的甜头,东盛由此正式涉足医药产业,开始了它的疯狂并购之路。

在初尝并购甜果以后,郭家学马不停蹄的又先后并购了两家医药企业,分别是国有医药商业企业西安市医药化工供销总公司和中美合资企业陕西济生制药有限公司,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医药集团雏形,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郭家学在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青海铜仁铝业,通过资产置换实现了借壳上市,同年,同仁铝业更名东盛科技,郭家学的东盛集团拥有了资本运作的平台。

篇8:当怀旧成为一种时尚

老金就是卖红色产品的,被行内人戏称为红色倒爷。

红色倒爷

领袖头像,红太阳,红五星……当这些图案配有“理想飞扬”,“为人民服务”等文字印在各色T恤上时,老金的店铺就注定了格外的抢眼与另类。除此之外,店铺里还连带售卖的领袖像章、军用书包、红五星的海军帽、迷彩望远镜、军绿色打火机等,更使得这个小铺酷味十足。

金高进是北京秀水街市场的老商户。由于有亲戚卖这些产品生意还不错,于是,老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新千年做起了这怀旧的生意,从此就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老金的客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国人。老金介绍,红五星的雷锋帽卖得很好,而绿色的红军帽大多是老外的钟爱,“他们经常买很多回去送人。”有一次,一个美国老外带着两个中国人来到店铺,一开始老金并没在意,可结果却让他印象深刻:老外在该小店转悠十多分钟后,购买印有领袖图像的文化衫一百多件、红五星空军帽4个,支付了一千多美金。

而让老金觉得更有意思的一次就是近期有一对老外夫妇,女的看上了军绿底儿印有毛泽东图案的T恤,价钱谈好了,男的不想买,女的急得都要哭了。“老外就认这东西,觉得到中国来,就要带回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东西回去。”除了欧美的顾客,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客户对此也非常喜爱。

不仅是零售,老金还做批发生意。“500件起批,一些旅游景点都到我这上货。”

近几年,中国人也开始眷顾上这样的产品了。在老金看来,这个分水岭在1997年。香港归回之后,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变得更加自信,便开始了怀旧。“一个人穿这样的衣服会带动一群人穿。”在老金的客户中,目前中国消费者所占比例由原来的四成上升至七成。老金表示,“年轻的时尚族买回去穿,而年纪大一点的买回去就是珍藏。怀旧变成了一种时尚。”

市场需求的增加也催生出许许多多老金式的红色倒爷,他们在买进卖出中乐此不疲。

T恤的革命别样红

2009年8月开始,老金的营业额猛然间成倍增加,平时卖得不温不火的红色产品一下子受到了众人的追捧,“来了的客人就买这个,一买还买好几件。”在欣喜之余,老金一直比较纳闷,但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推移,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很多是一家人来买,准备看阅兵式时全家人穿的。”老金对记者回忆道。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红色文化衫的特殊性,其销量与节庆关系也十分密切,因此其红火的销售就有了别样的特色。

除了国庆这样每年一次的节庆外,今年党的90周年大庆也使这个市场小小地火了一下。

开服装店的赵女士七一前夕忙得不可开交,试穿红军服的顾客络绎不绝,订货的电话铃声响个不停。赵女士介绍,随着七一的临近,各单位组织唱红歌,各种款式的合唱服、红军服装订购火暴,有的单位甚至4个月前就预订了6月底的演出服。

“过春节之前,这个货都是成批成批的要。主要是企业里晚会演节目时候需要。”老金表示春节也会促使销量剧增。

不仅是实体店,网上的红色文化衫也卖得红红火火。

“一共买了五件,给自己和朋友,很喜欢,很个性,很抢眼。”凡客诚品在今年夏季也推出了一系列红色题材的文化衫,印有“革命”二字的中国红短袖印花T恤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就是为了那两个大大的字才购买的,但是太抢手,刚刚补货时没有S号的,就直接买了M号的,红配黄很喜庆,很中国。”有网友表示。

此外,凡客诚品专为辛亥革命100周年推出一款全棉T恤。“从1911到2011,这一百年也是中国民主深入人心的百年。希望以此契机,与你一起接近、还原、触摸这段历史。”凡客为此款设计注释了历史文化的告白。

别样情结

红色怀旧市场为什么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呢?对红色文化衫的追捧背后代表的是人们对一个时代的怀念,其吸引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

对于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红色经典作品与这代人的记忆密切相关,购买则满足了其怀旧情绪。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年近五十的张理盛每年的毛泽东祭日都会纪念,比如骑着单车带着20件印有毛主席画像的T恤分发给路人,他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

而对于中青年消费者来说,此种文化衫有别样的韵味。大学生小张就很喜欢穿文化衫,“我和同学都觉得把明星、卡通穿在身上显得非常可笑。但印有领袖或英雄人物头像的文化衫,则很有味道,代表了一种历史与信仰。穿在身上应合了时下最流行的怀旧潮流。”

三十多岁的老标则表示:“我买印有领袖的衣服可以说是延续年轻时的狂热,同时可以营造出一种时尚混搭的视觉效果。尊敬是不受形式的约束的。文化服装是一种很直观的形式,既可以穿着,也可以作纪念品收藏。”

即使是有如蒋家第四代、橙果设计公司董事长蒋友柏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专访时,对自己公司设计的“两蒋”商品曾做了这样的比较参照:“有些国民党人也穿毛泽东T恤,为什么?因为那是时尚,所以只要能把文化素材重新诠释、改造,它就能被人接受。”

困境星火之势以何燎原?

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在否定与肯定的较量中不断前进的,红色文化衫也是如此。该市场在兴起的同时,质疑也接踵而来:将领袖的图案印在衣服上商业化是否是对领袖的不敬?

对此,从事保险工作的阿文认为,有此争议是中国人的拘谨性格所致。“在外国,以领导人为题材的饰物是很普通的。美国大选时,竞选人把有多少商家出品以其头像为题材的物品作为受欢迎程度的指标。红色文化衫需求的出现,或许正是爱国思想在年轻一辈中有所上扬的表现,不值得大惊小怪。”

年过五十的潘先生也表示,比起明星、卡通的题材,这些红色怀旧的产品有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在内。“我们不妨宽容地将它视为另类的爱国主义教育吧。”

此外,对于版权的质疑也是此种红色产业一道需要迈过的坎。

而在现实生活中,文化衫不同于其他的红色纪念品,平时穿出去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目前的款式还是使很多人望而却步。如何使此种产品既能代表特色又能成为大众的产品?这是这个年轻行业想要发展就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

“这个红色产品平时卖得特别慢。代理还得代,就多上点别的货吧。也许是我这里的品种少了,也许是我做的时间比较短,目前处于摸索阶段。”从去年开始涉足红色产业的赵女士对记者大倒苦水。她和很多人一样,被这特殊的产业所吸引,此时却又陷在这红色的浪潮中迷茫与彷徨。

而在秀水市场的一个摊位前,记者眼前一亮:美女店主身穿军绿色休闲服,脚蹬军绿色旅游鞋,腰间斜跨军绿色挎包,显得分外飒爽。“再给我拿大一号的。”一对中年夫妇在这家店里整整试了四十多分钟,最后买了两套衣服、两个帽子、一双鞋和一个包满载而归。在这家主营户外休闲的小店中,几颗红五星或大或小的点缀在不同款式的军绿色服饰中,既恰到好处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16岁就开始卖衣服了,这种户外时尚的衣服是经营得最久的。很多上班族出去玩、打CS都喜欢穿这种休闲的酷酷的衣服。中国和外国的顾客都很多,还有很多俄罗斯人过来批发。”美女店主介绍,有一款印有红五星的长款T恤衫,店里到货一百多件,很畅销,卖没了就没有了。将红色融入户外休闲的现代与时尚,记者似乎看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模板。

除款式的问题外,现有的红色文化衫多以男款为主,这也限制了很多消费群体。“为什么没有设计女款呢?不要剥夺女生们纪念辛亥革命的权利啊。希望女生的系列设计得跟男款不一样,俺不想在大街上看到很多陌生‘情侣衫’。”一女性网友大声疾呼。

“目前大多数红色T恤衫只适合男同志和老同志。建议考虑适合女士和小孩的款式。另外我觉得图案不要都是大头像,有人会觉得太抢眼而不好意思穿,可以在胸前印像章大小的领袖图案。希望在款式和内容上再精雕细琢,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肯定会有很多人购买。”长期关注红色怀旧产品的王先生对记者这样表示。

篇9:当“抢”成为一种习惯

职场竞争激烈,忙碌是正常现象。但有的人忙得充实,有的人却忙得很疲惫。他们每天穿西装打领带,在都市穿梭,在办公室忙碌,但收入不高,积蓄不多,升迁无望,因此被称为“穷忙族”。

“穷忙族”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指拼命工作仍然无法摆脱最低水准生活的人们。“穷忙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每天脚不离地的忙着,甚至超时工作,却不知忙些什么,为什么而忙,看不到效果,也看不到希望。甚至有些人迫于生计,或本身技术含量不高,身兼数职,每天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充实自己,不但脑力退化速度越来越快,职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弱,这样的恶性循环,到头来只能是一场忙碌一场空。

《穷忙族》作者门仓贵史是日本知名经济学家,他对“穷忙族”下的定义是:每天繁忙地工作却依然不能过上富裕生活的人。《炮打穷忙》把“穷忙族”比喻成“驴子”:忙碌在磨盘旁的驴子,日夜不停地忙碌,得到的却永远只是一捆干草。

最近,有人在网上列出了“穷忙菜单”:

1.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但看不到前途;2.一年内未曾加薪;3.三年内未曾升职;4.薪水很低,到月底总是很艰难;5.积蓄少,无力置产;6.工资不低,但花钱很大手笔;7.收入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8.忙得团团转,一停下来就有罪恶感;9.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还得工作;10.老是计划干一番事业,但总是忙不完手里的事情。

2.据说在这10项中,如果你有3项或3项以上与之相符,就属于“穷忙族”的一员。

《穷忙族》的中文编辑袁博说:当我第一次听说“穷忙族”这个词的时候,仿佛真的“找到组织”了。而让袁博意外的是,在讨论书稿的时候,他的领导也认定自己是“铁杆穷忙族”:孩子还小,未来的开支无法预估;老人身体欠佳,照顾老人成了重要的家庭任务;工作更是五味杂陈,难以尽数。

“我在北京打拼多年,到了谈婚的年龄,仍住在每月2000元租金的出租屋里。”在媒体工作的王女士说自己是不折不扣的“穷忙”,每月的收入一半交给房东及水电煤、交通,一半用来应酬和交际,根本无法积蓄,就连想做“房奴”和“车奴”都没资格。

其实无论各自境遇如何,面对未来的迷茫和安全感的缺失,成为了我们最大的共同点。那些创业小有所成的同学令人羡慕,但说起工作,无外乎时下境况如何不好,生意如何难做;那些做公务员的同学貌似一生无忧,但每每谈到收入,又悔恨自己收入稀薄,入不敷出;而在企业打工的同学,则大多前路漫漫、得过且过。

“穷忙族”说自己“越忙越穷,越穷则越要忙”,因为穷和忙,似乎与富者的差距越拉越大:富人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有多余时间吸收新知,懂得多渠道投资、累积财富,闲暇时还能考证照,念EMBA,加强专业能力,升迁更迅速;而“穷忙族”还停留在劳动时代,忙于处理事务性工作,对公司产值贡献不大,薪资水准无法和付出成正比,他们为了养家糊口,甚至要兼好几份工作,没有时间投资自己,到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3年前的网友小霍大学毕业,进入一家贸易公司工作。起初公司业务并不多,自己又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觉得坐坐办公室,工作稳定,3000多元的月收入,虽不高但也过得去。随着公司经营范围的扩大以及业务量的增长,公司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新大学生不断加入,小霍越发感受到压力。但现在公司事情多起来,自己更没时间去充电了。

“穷忙族”之所以穷忙,原因很多,但大多数人有一个共同点,即对未来并没有良好的规划,于是当公司客户调整战略、家庭生活产生变故、自身素质不能适应环境等情况出现时,常常被弄得措手不及,导致工作失误,境遇急转直下。

救赎:开源节流知足常乐

要想摆脱“穷忙”,并没有什么简便易行的妙法,只能靠自我救赎,需要从理念上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更新。综合职场专家和心理专家的意见,大胆给想告别“穷忙族”的白领以下建议:

客观评价自身能力,知足常乐。可以执著于工作目标,但也要考虑到总有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要让高标准给自己徒增烦恼。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制定明确的人生和工作目标,目标和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按照职业规划有的放矢地实现目标。

保持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观念,学会科学理财,不盲目与人攀比,这都是摆脱“穷忙”必不可少的招数。

篇10:高三作文:当依赖成为一种习惯

总爱右望,右边有耀眼的阳光。总爱右望,右边有轻柔的凉风。

总爱右望,右边有熟悉的面孔。总爱右望,右边有幸福的回忆。

习惯性右看,总是盼望着什么。习惯右看,因相信未来在右边。

习惯很难改变了,一切变得自然。习惯了,就会成为一种依赖。

-----------------题记

我一直都有着依赖的心理,不会做或没时间做的事情都需要别人帮忙,不是依赖父母,就是依赖朋友,总之,依赖成了我的帮手。

不知道什么时候,标志着我们已经独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标志着我们可以结束依赖了,可我并没有独立,或许我会感到一些自卑,一些神伤,可同时心里也有一种莫名的不满油然而生。

为什么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长不大,永远都要活在父母的监控之中,永远都达不到完全的独立?我想那些在自己孩子身上倾注了太多感情的父母,是不是就真的可以让孩子独立健康地成长?父母拥有对孩子关爱的本能,父母的不舍,让孩子们对他们更加依赖,孩子们的依赖与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于是就成乐正比,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乐此不疲。

有一种习惯叫做依赖,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习惯,依赖亦可以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都很容易去养成习惯,这是一种很奢侈的东西,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倍感失落!那时候的自己就不是简单的孤单,而是寂寞的孤单。

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能有荆棘,有陷阱,充满了困难,也充满了诱惑,我们的梦想一直在诱惑着我们前进,但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别人愿意送我们一程,我们会怎么做呢?是一直纠缠在别人身上,像一棵无法独立的.牵牛花,必须依赖他人存在,还是学会面对我们自己的道路,学会成为一棵独立的参天大树?当然是亭亭独立的大树!敢于抗拒严寒,不惧风雨,雪压树冠挺且直的树!

不是说我们要拒绝别人的好意,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来缩短我们的奋斗时间,加快我们成功的步伐,因为我们这棵小树要经历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啊!

当依赖成为了一种习惯,你无法投入生活。

当独立成为生活的中心,你就学会了坚强。

当独立成为生活的中心,你就会具备勇气,

当独立成为生活的中心,你就会走向成功,

当独立成为生活的中心,你就可放手一搏。

篇11:当思念已成为一种习惯经典散文

Mp4里有很多歌,就像题目一样删删又减减。

很多歌曲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感觉是那样悠扬,一遍接着一遍地听,慢慢地再动听的声音也会变得乏味,可当要删除的时候又有点不舍。

于是就把它们都放在电脑的C盘,不经意间还会再次听到那些歌,一些或强烈或忧伤的调子还会勾起心中的弦,像是长久的记忆打开天窗,开出了灿烂的花,轻轻拨开,那些美好的事情都在透明的种子里安静的睡着。

可有时我的电脑偏偏总是出差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做一次系统,所以那些存在C盘里的歌就这样一去不复反了。有些还可以找回,可有些却再也寻不回来了。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忘了它的名字,可能是网站上很难搜索,或许也可能时已经忘了还有一首这样的歌。每次面对空白的文件夹都会努力的想很久,那些想不出来的歌曲就像是失去的记忆,成为了脑中的一片空白,不是完全的忘却,只是心里偶尔有一丝感伤,像是急刹车时心头猛然一空,然后又恢复了平静。等到那天忽然在电视上或是街道马路上再一次听到熟悉的旋律,便猛然想起在我的生活中曾经还有过这样一段记忆。

而这样终究还是好的,起码还可以找回一些什么,而有些记忆失去了就不再回来,可能是当时经历的时候就没有把它好好的把它记在心里。像是有些人永远是我们生命中的主角,可有些人却不是。

所以,忘记一个人并不证明什么。但如果你忘记了和他有关的所以事情,点点滴滴,那么这个人也就在你的生活中完完全全的消失;或者,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已经完全留在了你的生活中。当思念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变得苍白,唯有心还在之跳动。

删删又减减,很多人就像那些歌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被我们删删减减。

有些人离开了,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甚至在他们走的时候我们就像个孩子一样哭哭啼啼。当他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回来,我们都已不再是原来的模样了。

倘若还能保留住曾经的感觉,就一定要抓住对方的`手不要轻易放开,因为人生不若机器,没有听清楚或没有听够还可以重播;

倘若各自都已有了新的生活,那也要握紧对方的手,真诚的给于彼此祝福,留下美好的回忆,说不定这是最后一次拉住对方的手。

上一篇:党员三对照三检查心得体会下一篇:安意如观音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