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2024-04-08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共14篇)

篇1: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所大学中,新入学的大一同学们发现,辅导员老师没有马上选班长。老师解释说,自己对同学们还不了解,所以班长的选任拖延了。

这天,同学们正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开班会,一名老师跑进教室,惊恐地说:“隔壁教室失火了,赶快离开!”教室里立刻乱作一团。你推我挤中,教室门仿佛变窄了,费尽力气也挤不出去。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了起来:“都不要乱,男同学站到两边,让女同学先出去。”同学们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顺着声音望去,一名黑黑瘦瘦的同学正站在桌上喊着:“女生排成两行,一个一个按秩序往外走„„”同学们按照他的指挥做着,乱成一团的景象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当所有人都跑到教学楼外后,一个同学询问辅导员老师:“老师,既然失火了为什么只有我们班疏散出来啊?”辅导员老师笑了:“我要说声抱歉,其实并没有失火,这只是一次选任班长的测试。”说着辅导员老师将那个指挥疏散的黑瘦同学叫出队伍,“我很高兴地告诉同学们,你们有了新班长,就是他。”

辅导员老师给出了自己选择这名同学的理由:“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处变不惊、指挥若定的人一定是个具有领导才能、非常优秀的人。请你们记住,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如何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呢?一是从行动上高标准要求自己,先定目标后有行动,把握自己的命运,不然别人就要来把握。将自己的行动逐渐变成一种习惯,让这些习惯体现你的优秀。二要积极处事,牢固树立我就是力量的信念,办法总比问题多。让其成为一种习惯。

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很不出名的小镇上,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父亲对她很严格,经常告诉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父亲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第一排”。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生们学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玛格丽特不光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之一。40年后,她就是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永远争坐第一排》。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努力决定你的高度。“永远争坐第一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这个世界上,想坐第一排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够坐在“第一排”的人却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座到“第一排”,就是因为他们只是把“争坐第一排”当成一种口号,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

小时候的撒切尔夫人,面对父亲“残酷”的、事事要争第一的要求,会怎样?——肯定会有想不通,会有逆反心,但她坚持下来了,“不断向上”“争坐第一”终于成为她的人生习惯。当“争坐第一”成为一个人的人生习惯的时候,她的人生一定很精彩。

反思一下自己我们是如何做的呢?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遵守校纪校规,作息时间不说笑,不做私活,你都做好了吗?周六周日自主时间,你自觉刻苦努力地学习了吗?等等所有方面,你都养成了一种优秀的习惯了吗?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让我们记住“永远争坐第一排”的故事,让我们努力做到“永远争坐第一排”!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篇2: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乃至国与国都在竞争中求发展,唯优秀者得以胜出,成为“引领风骚”的人。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是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不是榜单上高高在上的名次。我认为优秀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优秀的习惯是一眼清泉,让口渴的人感到清爽和甘甜。优秀的习惯就像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

首先,“优秀”是一种道德品质上的自我约束习惯。“先律己,后律人”。每一次选择,每一个决定,都应该问问自己:这样做是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应该的?时时刻刻拿自己当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有责任的人来看,时时刻刻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道德水平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上去。

不仅如此,“优秀”也是一种关乎个人涵养的习惯。不遵守公共秩序,这不是优秀;出口成“脏”,这也不是优秀;不关心他人,不关心社会,这更不是优秀;甚至,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不熟悉自己国家的文化,不清楚自己国家的现状,这能叫做优秀吗?“涵养”,就是“内涵”与“修养”。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是一个有内涵,有修养的人。以上两点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

“优秀”还是一种“有能力”的体现。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对于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不仅要考虑应该怎样完成,还应该考虑怎样效率最高的完成。对于自己交往的人,不仅要考虑如何相处和睦,还要考虑如何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都要求一种能力。还记得那个“为什么我不能升职”的故事吗?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在一次去找一个卖西瓜的人的测试中暴露无疑。一个职员只是找到卖西瓜的人,而另一个却问出了价钱,质量等多种信息。这就是差距。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就要凡事比别人多想一步,一步决定“远度”。

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以最高的标准律己,以最好的程度做事,永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才是“优秀”。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

在我们班的同学里面也有着许许多多的人力求完美,追求卓越,以下虽不能代表全部但也一定都是我亲眼看到的:

首先,我要说的是李振华同学,李振华同学每天十分刻苦,李振华同学并不是太过于喜欢张扬,但是他的成绩与勤奋却令我自叹不如。还有张逍遥同学,十分细心,上周五让同学互相批改的那张卷,我有好多微小错误都被张逍遥同学细心得挑了出来,而他也在这次月考中取得第一。还有我们的值周班长无一不是用尽全力在管,可有些同学还是不听,在这里我希望我们班级的同学更加配合班长的工作。还有所有课的科代表们也都是牺牲了很多时间为了我们同学的作业。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3: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是如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这就应该从学生初次接触读书本时说起吧!我认为学生对书本接触得越早越好。最早的书本应该是图画式的, 这花花绿绿的东西会激起幼儿极大的兴趣, 或许爱看书的种子从这时便被深埋在心中了。但是许多的农村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 许多忙碌的家长也做不到这一点。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或许自然就落到了学校老师身上。但传统的语文基础教育往往把学生引入误区。我不赞成按字、词、篇的顺序来学语文, 更不赞成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把生字词写几行甚至一张。本应生动的语文课上成了机械的灌输式的课堂。为什么把字词从活活生生的文章中割离出来呢?文字因成了句、成了篇而生色生香, 是语句、篇章赋予了它生命。让学生先去感受语言之美, 对语言产生兴趣, 它的意义应远远超过认识几百个字的意义吧!小孩子们读得书多了, 无形中许多字也在脑海中留下了印象, 印象反复叠加, 不知不觉便根深蒂固了。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 光是抄写字词就占去了学生很大部分时间。小学教育变成了识记字词的教育, 因为现行的评价制度迫使老师所看重的是这一学期或这一学年的成绩。所以教师不能把眼光看得更远, 他们不得不关注眼前的成绩。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习惯养成具有非凡的意义。在众多的习惯中, 读书也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吧!偏偏许多时候家长忽略了, 教师也忽略了。

作为一名农村中心语文教师我痛心地发现, 许多学生都没有阅读的兴趣, 更没有阅读的习惯。我们不得不从头抓起, 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 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 爱上读书

初中学生的大脑已不是一张白纸任你涂写, 课堂上时间有限, 课下让他们去读, 只有少数学生能按要求去做。因为在没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前提下, 他们是把这种要求当成一种额外的负担。所以当务之急是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 爱上读书。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课内的阅读教学, 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如开始时教师可向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某部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吊足学生的胃口, 部分学生为了了解下面的情节, 课下就会非常自觉地找来看。如果教师想进一步巩固效果, 隔一段时间可开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论坛, 真正认真读且读有所得的学生便有了施展的空间。他们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便触动了对书的热爱之情。

二.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动笔的过程就是精简的过程、挑选的过程、内化的过程。

(一) 经典摘抄。对文中一些经典语句让学生养成及时摘抄的好习惯, 将别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

(二) 笔记心得。将阅读过程中点滴的心理感受记下来, 长期积累便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三.养成朗读、背诵的良好习惯

朗读要饱含感情地去读, 用情去读的过程便是学生与文章交流对话的过程, 是情感相互融合、碰撞的过程, 会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 拉近学生与书的距离。好的文章一定要背, 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其精妙之处!

通过以上方法, 读书由被动慢慢地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最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必须坚持。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 此种做法坚持初中三年, 足以将一个行为变成习惯。

篇4: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评优;价值观;班级管理;教育过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评优工作是班级对学生肯定的最佳标准,促发学生上进的教育环节。评优工作虽然往往具有终结性或一次性的特点,应当把它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一个环节,着眼于长期性的准备过程和后续发展。

一、评优、考核方案

1.制订时间:开学第二周和第三周

学校、班级评优时间是在期末,而平时的班级价值观不能及早地植入学生心中。很多学生到了期末才想到评优,容易出现优秀的同学表现得更好、相对不优秀的同学表现得无所谓。缺少了一种优秀在平时的意识,就把评优工作成为临时性的突击检查,损失了价值引导的教育机会。

2.方案理念:树优秀、创优秀、学优秀

对于高三学生,评优理念要体现班级价值观:尺心尽力迎高考。同时提倡评优标准多元化,“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让评优给每个人以机会。此外,还应提倡纵向的发展性评优,着眼于每个学生进步的相对评比。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小评优带来的负面效应。

全班学生根据不同的评选内容参与制订相应的评优标准,比如说,优秀干部侧重的是积极为班级服务,三好学生侧重的是学习、思想和体育,文明生侧重行为规范等。

3.制订过程: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要结合

方案的制订过程要引导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周记让每位学生把自己认为的标准或方案收集提交,评优条例制订小组讨论、公

示,个别学生反馈、修订。要让学生感觉到评优方案来自于自己的想法,自然能得到全班的认同和遵守。

同时教师“主导”也要能得到体现。否则,容易出现偏差情况:热情高,敢管理,责任心强的学生,因平时常得罪人而落选;那些“老好人”却因平时不得罪人而当选。引导学生关注同学平时为班级的付出和面对高考的尽心尽力。

二、评优、考核具体条例

评优候选人要求:符合必备条件。符合选备条件1者,需再符合2~7条件之一。

不符合选备条件1者,需符合2~7条件之三者,方可作为候

选人。

1.必备条件

符合学校、班级的要求,规定。无较大违纪行为,无学校、班级处分。

符合高中生形象,能尽心尽力迎高考。(参看班级公约)

2.选备条件

(1)行为习惯良好

本学期内个人行为对班级无不好影响,课堂纪律良好。学习上积极向上,为人处世诚实、守信、担当。

(2)学习成绩优异

至少在一次月考中冲入班级前十二名或进步前十二名(班级人数的20%),且无明显退步(有两次考试年段名次退步50名及以上或有一次考试年段名次退步80名及以上)。

(3)工作尽职、到位

担任班级相应职务(包括小组长),且工作受班级师生认可。

(4)获校、班荣誉

获学校、班级等任一荣誉者。如,获学校“十佳孝星”;班级“每月百星”;包括入围“每月百星”的候选人。

(5)为校、班级作出贡献

每月百星优秀团队中的优秀成员(參看1)或在运动会、家长会、大扫除、突击任务等任一校、班活动中表现积极、优秀的同学。

(6)受同学肯定

帮助同学的具体事迹描述且有相应成果。

(7)受教师肯定

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推荐(班主任推荐2位,任课教师推荐1位)。

三、评优、考核操作流程

优秀名额:

三好生3名,优秀干部1名,优秀团干1名,优秀团员5名,文明学生5名共15名

评优流程:自荐(按评优条例)—审核(审核小组为班委成员)—选举(不记名方式)—推优(推优小组临时产生)

1.自我推荐

按学期期初制订的具体方案,在期中后下发候选人申报表,接近期末学生按评优条例自我推荐。让评优贯穿整个学期,成为教育的过程。

2.审核

审核小组为班委成员,共7位。

①筛选:审核小组根据条件严格审查同学符合条件是否属实,从中符合条件的同学中淘汰3个行为习惯差(尤其是自修纪律差,不尽心尽力)的学生

②复活:从所有未入选的学生中挑选出7位同学,其中得到6位班干部的签名同意的3位同学成为候选人。

③条例中的第7条“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推荐(班主任推荐2位,任课教师推荐1位)”

可以是在自我推荐中应用,也可在审核过程中成为筛选、复活条件。

3.选举

根据审核结果诞生出评优候选人,采取不记名方式、等额选举的办法进行投票选举。

4.推优

推优小组是选举之后临时产生,有3位班干部、3位科代表、3位行政组长、3位入选人员、3位未入选的人员共15位同学组成。

按票数和符合条件情况,初定各级各类先进名单。遇情况基本相似而名额有限的情况,由推优小组推荐产生。当然上述15人不在难以确定的人员之中。

5.公示

公示大致内容:经自荐、审核、选举、推优,下列同学被推荐为高三(3)班第一学期优秀,现予以公示,征求同学意见,对下列同学德、能、勤、绩等方面存在问题,可以用口头或书面形式(署上真实姓名)实事求是地向班主任反映。

四、评优后续及教育反思

评优之后要及时安抚未评上的同学,肯定他的表现,指出他的亮点和相对不足,促发他向优秀学习,完善自己;对于评上优秀的同学,也要指出他可以完善的地方,增强优秀在平时的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评优评奖是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是对学生努力成果的肯定。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完善他们的人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次班级学生评优模式是第一次操作,笔者认为是相对公平的选出了优秀的同学,树立了正面的模范,对于营造健康、积极的班级风气有着极大的促进!

评优教育的最佳意义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篇5: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满园春色关不住,艺术之花处处开,艺术始终伴随人们的生活,见证社会的进步,记录人类的历史,打动人们的心灵。它的魅力在于给人无限的神往,它的内涵在于不断的创新,它的价值在于给人无穷的力量,它的真谛在于永恒的追求。

我校艺术节举办的物理om,化学sts,机器人大赛,英语节,粉笔画,生态园,魅力校园展……一一落下帷幕,但我们每个人从中体悟到的乐趣却让我们回味无穷。艺术节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素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使同学们在活动中交往,在活动中协作,在活动中体验奋斗的艰辛、品尝成功的快乐。同时也给我们的校园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在艺术里遨游的我们无疑是优秀的,那为什么不让这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呢?我们的学姐王玉砚同学给优秀做了一个最好的诠释,获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被“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双双录取,硕博连读,获每年25000美元的全额奖学金,我想我们少年部的每一位同学在听到这则消息时,不是羡慕嫉妒恨,而是为自己身处一中少年部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为自己还会有这样的机会而倍感欣喜。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忘记在什么时候听到,但第一次听到时这句话确实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真正优秀的人并非只满足于自己一时的成绩,并非沉浸于仅有的一项具有时间限制的特长,他们是在不断地自我挑战,自我约束以及自我的追求中进步的,所以他们才有了最后那些炫目的资本,才真正具备了令人折服的理由。

我相信每一个邯郸一中的学生从进校的那一天起,就不想平庸。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高水平。如今,在面对竞争对手的咄咄逼人,我们靠什么赢得未来?

一个优秀的人,应是对自己要求苛刻的人。“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这是柒牌的口号。一个不想优秀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人。让优秀成为一种态势,成为自然,成为一种美好的习惯。人人优秀,时时优秀,事事优秀,处处优秀,那么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整体,一个优秀的团队。

也许有的同学认为:我又没有优秀的细胞,怎么可能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和局限,问题是,你有没有想过要取长补短,你有没有尝试过要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每一种好习惯都昭示着最终的优秀,而每一次的优秀又意味着新习惯的产生。生活中,该习惯的,要义无反顾的习惯,该改正的,就干净利落的改正。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学习、观察和体验什么样的习惯才算优秀。应该时刻向优秀的人看齐才会更快的变得优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优秀和勤勉总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大多数都是优秀的。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只知道自己下苦功。

篇6: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大家好!曾经有这样真实的故事: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是一名推销员,每次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只要签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竞有职员如此努力且关心公司的声誉,我要见一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一起共进晚餐,从此和他成为好朋友。阿基勃特在不断的提升中得到了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从阿基勃特的故事里我们看到,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才华、能力都在他之上,可是到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一次优秀的行为算不上优秀,习惯性的优秀才称得上优秀。优秀者之所以优秀,根本原因在于其拥有一种优秀的学习惯,这种习惯潜滋暗长地孕育了优秀的个性、优秀的作风、优秀的人格。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一切自然就与众不同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这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优秀的论述。也就是说,优秀并不是用来描述人们行为而是用来描述人们习惯的词。

习惯是一种或多种行为的反复强化,强化的结果则成了一种恒定的品质。这种品质或优秀或恶劣,或居于二者之间。当优秀成为习惯,习惯的自然流露就是品质。优秀的行为是片断性的,不连续的,只有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是本质上的优秀。而习惯的优秀与否决定于心灵的优秀与否,只有一颗优秀而卓越的心灵才有优秀的习惯,进而形成优秀的品质。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则其心灵已臻优秀的境界。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充盈着高深的教养,每一个细节都是一种自然流露的优秀。细节是一种无意识乃至下意识的行为,是无需思考而自然产生的,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习惯。细节优秀,则习惯优秀;习惯优秀则心灵优秀、素质优秀。一个应聘者仅因进入办公室时随手捡起丢在地上的纸团而被用人单位录取,说明捡纸团这个细节折射出应聘者习惯的优秀:平时讲卫生,具有卫生的公德意识,碰到地上的纸团,弯腰伸手成了自然的习惯。一个吃完了水果或瓜子而一定要把壳儿抓在手里丢到垃圾桶里去的人,肯定是一个具有责任心且社会公德比较高尚的人。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自然而然会外化而成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于眉宇神情间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成为一种自信,一种从容,一种大度。“腹有诗书气自华”,那种高素质的自然行为,无需雕饰,也无意于掩藏;若山间流水,淙淙而淌;又如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机会才会青睐于这样有准备的人。因为优秀的习惯也是一种才华的积累、品质的量变。量变久之则成质变,使之成为命运的垂青者,好运就会不请自来。也只有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优秀才真正成其为优秀,而不会有“此一时、彼一时”的摇摆性,才会摆脱和拒绝外界的诱惑,坚守内心的操守,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2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满园春色关不住,艺术之花处处开,艺术始终伴随人们的生活,见证社会的进步,记录人类的历史,打动人们的心灵。它的魅力在于给人无限的神往,它的内涵在于不断的创新,它的价值在于给人无穷的力量,它的真谛在于永恒的追求。

我校艺术节举办的物理om,化学sts,机器人大赛,英语节,粉笔画,生态园,魅力校园展……一一落下帷幕,但我们每个人从中体悟到的乐趣却让我们回味无穷。艺术节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素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使同学们在活动中交往,在活动中协作,在活动中体验奋斗的艰辛、品尝成功的快乐。同时也给我们的校园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在艺术里遨游的我们无疑是优秀的,那为什么不让这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呢?我们的学姐王玉砚同学给优秀做了一个最好的诠释,获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被“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双双录取,硕博连读,获每年25000美元的全额奖学金,我想我们少年部的每一位同学在听到这则消息时,不是羡慕嫉妒恨,而是为自己身处一中少年部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为自己还会有这样的机会而倍感欣喜。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忘记在什么时候听到,但第一次听到时这句话确实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真正优秀的人并非只满足于自己一时的成绩,并非沉浸于仅有的一项具有时间限制的特长,他们是在不断地自我挑战,自我约束以及自我的追求中进步的,所以他们才有了最后那些炫目的资本,才真正具备了令人折服的理由。

我相信每一个邯郸一中的学生从进校的那一天起,就不想平庸。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高水平。如今,在面对竞争对手的咄咄逼人,我们靠什么赢得未来?

一个优秀的人,应是对自己要求苛刻的人。“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这是柒牌的口号。一个不想优秀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人。让优秀成为一种态势,成为自然,成为一种美好的习惯。人人优秀,时时优秀,事事优秀,处处优秀,那么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整体,一个优秀的团队。

也许有的同学认为:我又没有优秀的细胞,怎么可能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和局限,问题是,你有没有想过要取长补短,你有没有尝试过要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每一种好习惯都昭示着最终的优秀,而每一次的优秀又意味着新习惯的产生。生活中,该习惯的,要义无反顾的习惯,该改正的,就干净利落的改正。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学习、观察和体验什么样的习惯才算优秀。应该时刻向优秀的人看齐才会更快的变得优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优秀和勤勉总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大多数都是优秀的。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只知道自己下苦功。

同学们、老师们: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失败的人让懒惰成为一种习惯,成功的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成功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斗志昂扬,都会锲而不舍,都会一丝不苟,都将努力做到最好,做到极致!,让我们始终保持一颗优秀的心,超越自我,让优秀成为习惯,成功也就成为习惯,我们的人生也定会因优秀和成功而显得绚丽多姿,异彩纷呈!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叫赵雪米,来自管理学院20xx级工程造价专业。我深感荣幸。我演讲的主题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过去的我和同学们一样,也曾迷茫、困惑,不知道大学应该怎样过。但是我却从未放弃过思考。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引、帮助下,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身边围绕着那样多知识渊博的老师,那样多能言善辨的优秀同学,与优秀的人为伍,让自己也同样优秀起来,是我找到自我的最好方式。

同时,我给自己的大学三年做好了规划。在在过去的一年,我勤奋学习,积极进取,拿到了4个国家级证书;我担任学生干部,因工作出色,先后被评为校级先进个人6次;我积极参加管理学院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大赛,先后荣获了4个奖项。

这所有的成绩都只代表了我的过去。鲁迅曾说过“倘能生存,我仍要学习”,我认为这句话,即便调换顺序也并非不可!——学习,永无止境!

我还报考了专本衔接考试,预计在本学年考取预算员、资料员资质证书和驾照。规划在大三的时候,顺利完成学业,通过专衔本所有考试,拿到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并考取教师资格证。

此外,在注重学习的同时,我还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来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目前,我担任着辅导员助理,协助辅导员管理六个班级事务,服务老师与同学,也担任着普通话推广协会会长一职。我还担任了校团委办公室副主任,积极策划、参与各项学生活动——20xx年4月,我参与了单招志愿接待工作;7月,我参加了暑假社会实践,南川三下乡活动;8月,参加了由团市委组织的“郎助郎,上学堂”爱心义卖活动;9月,作为新生接待志愿者,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完成了4200余名新同学的接待工作……

正是这样,我的每一天都被学习和工作充实着!有同学肯定要问,要搞好学习,又要兼顾工作,我是怎样做到的?!答案很简单,让自己无处不在地变得优秀,这便是驱使我不断向前的动力!

我也曾害怕过,不敢站上讲台,但是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我不再害怕,相反爱上了站上讲台时的淡定与从容!哪怕每天早出晚归,一个人独来独往,甚至于没有周末,室友都回家了,可能我却因为各种任务留在学校时,我愿意去独享这份孤独,但我从未孤单过,因为我周围还有很多这样的小伙伴和老师。我懂得坚持的意义,有了更大的勇气,我满怀着乐观、感恩之情,从容迎接接下来的每一天!

此刻,我站在这里,就是想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我并不优秀,但是我努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我也希望,今天的我能够给予你们哪怕一星半点的启示,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让优秀也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习惯!

最后,我要感谢学校各位老师对我们的辛勤付出,祝福你们!也祝愿每位同学早日找到人生的方向,愿你们筑梦重工,书写人生最华美的篇章!

篇7: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24号选手***,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什么事,都力求做到最好,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同样,“优秀是一种习惯”也是清园人所信奉的理念。那么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爱护环境,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那么我们的心灵就没有褶皱,那么世界就光滑了。

是的。没有人拒绝优秀,没有人拒绝高贵的气质,这优秀这高贵不是美丽的容颜,不是漂亮的衣服,不是贵重的首饰,而是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的文明、优雅和风度,是生活中不经意间散发出来的人性的光辉。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推销员在街头卖气球。生意差时,就放掉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围过来,这时他的生意就会好一阵子。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颜色,白的、红的、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望着他,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气球,会不会上升呢?”推销员看了看这个小男孩,用一种同情、智慧和理解的口吻说:“孩子,是气球里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的。”“气球里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同样,正是我们内在的东西使我们进步,这东西是什么?大家一定知道了,那就是我们的思想,比如说: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说一个在清园亲身经历的事情:去年十月份,为了迎接10.26优质幼教模式专题策划会,由公司人事行政副总曾总对我公司全体女同事进行了专业的文明礼仪培训。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具有科学的管理,优雅的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拥有优质的文明礼仪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次培训变得重要。礼仪培训开始了,头顶书本走猫步、咬着筷子练习微笑、双腿之间放页纸练身姿等等。书本掉了放在头上继续走,笑容僵了缓松一下面部继续练,双腿酸的麻木了拍拍继续靠墙站立。练习有苦有泪,可是每一个人都在微笑地坚持,因为我们相信:坚持就是胜利。10.26策划会如期而至,整个公司都以一种极佳的状态来面对,我们礼仪人员也不示弱,我们笑迎宾客,耐心引导与解说,站上几个小时也不说辛苦,果然,我们礼仪人员的表现得到了宾客们的`认可和肯定,进而维护了公司形象及个人形象。通过这次学习,我们礼仪人员都受益匪浅。

篇8: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恩格斯把思考形象地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生动地告诉人们思考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主观来源,思考是智力的核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际就是要求教者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那么,如何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呢?

一、激活学生潜在的非智力因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调动内在的驱动力,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自学能力的养成夯实基础。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呢?

第一、独立学习,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求知的萌芽和创造的起点,都是源于孩子的好奇心。学生对许多问题都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因此教者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效。在教学《诚实和信任》 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贯穿全文主线的思考,设问:留下字条和不留字条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教师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教者应该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处在主动的状态,让学生大胆地推测,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生学习兴致高,而且乐于思考。

第二、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过程中,让孩子思考自己的学习目标,再把自己的行为不断与目标加以对照,让目标成为孩子的动力。例如在教 《谈礼貌》 《滴水穿石的启示》 《学会合作》 等文章时,教者可在开课前提问:“本节课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这一类文章的主题明确中心突出,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教者并在教学中提醒学生思考你的目标达成了多少,还有哪些不足,查漏补缺,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

第三、运用肯定、奖励的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获得成功喜悦的满足。一次,在教学生字词的过程中,我问:“这两个词谁会读?会读的话就带领全班孩子一起读。”我班一个随班就读儿童勇敢地举起手,我喊了他,他带领大家读得很好,我让全班孩子给他掌声鼓励他,他受到莫大的鼓舞,整节课都听得很认真,从那以后我只要找到机会就鼓励他,他居然变得爱上语文课,后来他用稚嫩的话语告诉我,他从来没有老师表扬,他也想得到。这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对待肯定和鼓励很在意,敢想,一个正常的孩子岂不是更加在乎。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上,学生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赞赏,信任的目光,善意的微笑,鼓励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因此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欣赏学生的思考,欣赏学生的做法,每个学生的性格、知识、意志等不同,教育的内容、手段也不同,要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灵活运用表扬方法,让它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四、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竞争可采用自我竞争、同伴竞争、团体合作竞争,并思考如何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但还有注意最大限度减少竞争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教 《望月》 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各种赞月大比拼,说含“月”的成语、比赛诵读描写月亮的古诗、用各种修辞手法形容月亮……总而言之,在思考中比赛,在比赛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第五、互尊互爱、民主平等,在班级中,教师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班级成为亲密和谐的大家庭。比如在教文章 《爱如茉莉》 时,让洁白纯净、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走进学生的内心,教者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家人如茉莉般静谧美好,也要让学生之间互相关爱,互相激励,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满足心理需要,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限时讲授中点燃思考的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并且在不断的思考中,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

1、情景引思

“情境—探究—思考—发现—解决问题”,这是思考的过程,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悬念中求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 《音乐之都维也纳》 一文时,找一段关于维也纳的视频解说,让学生走进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维也纳,领略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感受维也纳那独特的音乐氛围。视频是课文的补充,课文是视频的讲解,让文章中画面再现,学生身临其境。在此基础中教者提问:为什么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可以用文中的话回答,也可以结合看到的视频回答,学生在思考中掌握文本,在思考中开阔视野,在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

2、质疑激思

学生学习新课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的同时,激发学生自学的欲望,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找到最有价值的研究点,从而将思考转化为自学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教者可采用导学单的模式,导学单的作用不仅是预习新的生字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我研读文本,在研读中激发学生思考,我在导学单中总会出现一个问题:请你提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对这个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会思索,对于提的好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让这个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质疑中提升,对课前文本的解读会深入,引导学生有个性的思考。

3、辩论深思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辩论是不同观点间的交锋,必然会引发学生深思,加深对文本的认识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根据观点搜集素材,有效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中“欲欲跃试”的氛围才浓厚。在教学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中,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正方观点是杀了大黑骡子解燃眉之急,反方的观点是不杀大黑骡子,根据的学生自己的意愿班上分成两大组,赞同正方为一组,赞同反方的为一组,学生思考讨论,根据自己一方的观点找出更多的有力的论据,然后每组推选三名代表,参加辩论赛,辩论过程中,可以提出休息的时间,补充论据。其实这个辩论是没有结果的,我教学的目的达到了,正方找的论据都是赞扬彭德怀,反方找的论据都是赞扬大黑骡子。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辩论中思考,在辩论中理解文本,在辩论中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4、合作拓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主动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学生间的年龄、心理、水平相近,学生在思考中畅所欲言,突破思维习惯,让交流具有多向性,在班级中形成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教老师的学习氛围,使教学纵深发展,思考中培养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学 《灰椋鸟》 的第一课时,可设计一个关于细节描写的专题,分小组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细节描写的内容,并说一说这样描写的好处,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仿写一段,合作则是大家共同选好写的主题,再发表修改的意见,知道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设计把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还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实现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5、变通创思

思考的变通力,就是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考,从某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的能力,或者是用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待问题。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多问题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在教学 《黄河的主人》 一文时,让学生思考描写艄公驾驶羊皮筏子的句子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有的认为要用紧张的语气,有的认为要用勇敢的语气,有的认为用谨慎的语气,还有的认为用赞扬的语气……众说纷纭,但是都有充分的理由,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变通中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有的放矢施教,教给学生方法,课外与课内并行

篇9: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

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大举办,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奥运会志愿者是那年夏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彼时的季吉龙还是一个大二的学生,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轻的共产党员期待着为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活力,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是最光荣的事。通过层层选拔,季吉龙终于成功入选。“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一名志愿者。”回忆起那段经历,季吉龙的神情中依然透露着一丝自豪。

奥运会的余热还未散尽,2009年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如火如荼地上演。其中有一支全部由学生组成的礼仪队,季吉龙便是其中的一员。当大家精神抖擞地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时,季吉龙内心激动万分,“那种自豪与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品学兼优的季吉龙,在北京生活得如鱼得水。毕业后很快进入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做市场销售。不错的企业,喜欢的工作,本以为季吉龙会像普通人一样就此稳定下来,然后成家立业,过上舒适安稳的生活。可是,季吉龙却不安于现状,他像一个不断向上攀登的勇士,又像一个不断冒险的赌徒,希望找到能够安放自己梦想的“圣地”。9个月以后,季吉龙果断辞职,前往江苏投奔自己的姐姐。

江浙沪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带很多人都从事轻纺行业,中国轻纺城这个著名的纺织之都开始走进季吉龙的生活。2012年9月,季吉龙独自一人来到了柯桥,在中国轻纺城坯布市场开了一家自己的门市,同时成立了艺晟隆纺织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

如今,季吉龙在轻纺城坯布市场也算小有名气。作为市场内第一网格党支部书记助理和市场内的年轻党员经营户,他非常热心市场的发展。遇到经营户在市场走廊上乱堆乱放,不注意市场整洁时,季吉龙总是会过去劝导;遇到市场冬天没有暖空调,洗手间水龙头坏了时,季吉龙带头去市场管理部门反映情况;遇到老经营户不懂电脑招不到员工时,季吉龙又会主动帮忙。“遇到问题总是需要有人出面,统筹规划,这样事情才能做成。”季吉龙表示自己很愿意做那个带头人。

自信努力不怕失败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创业之前,因为家庭和工作的原因,季吉龙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一直以来的这种生活经历锻炼了季吉龙的独立个性,“我不会害怕到一个新的城市,我相信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2012年3~9月,季吉龙在半年的时间当中三次往返轻纺城。“我第一次来只是因为轻纺城的名气,但是到了之后就被它深深震撼了。我是温州人,但是从小在北京长大,因为第一份工作去过很多地方,有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也有新疆、云南的一些偏远地区。而柯桥只是绍兴的一个区,但是它的产业发展、市场结构、城市规划甚至都比西北一些二线城市还要好。”季吉龙非常诚恳地告诉记者。此后,他又跟朋友打听了一些轻纺城的具体情况,深思熟虑之后孤身一人来到中国轻纺城创业。

忆起为什么放弃稳定的工作,从北京跑到轻纺城创业时,信心满满的他直言自己不怕失败。“我还年轻,没有家庭的负累,我相信自己就算失败了也依然可以东山再起。”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讲话时季吉龙的眼中满是坚定。

但创业之初,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2年9月28日,季吉龙创业已半月有余,公司却门可罗雀,没有接到任何一个订单,“没有订单意味着公司每一天都在赔钱。”从小优秀的季吉龙心中也不免有些消沉,因为那一年的9月30日刚好是中秋节,他准备回江苏姐姐家过个团圆节。公司惨淡的光景让季吉龙备感压力,“原来创业真的不容易。”这是他当时最大的感受。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9月29日,艺晟隆迎来了第一个客户。“这个客户前期来过门市部了解情况,那天下了一个2700米的订单。”季吉龙回忆道。订单虽小,却给了季吉龙前所未有的信心。此后,艺晟隆渐渐走上正轨。不甘平庸的季吉龙在产品上也不断创新,其间,他和自己的团队自主开发了一种被称为“鸳鸯布”的3D印花布,该款产品销售情况十分理想,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客户,还打响了公司的品牌。

季吉龙不怕失败、越挫越勇的性格和父亲对他从小的教育有关。季吉龙表示,父亲从小就让他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不断磨炼其意志。尽管季吉龙一直都很优秀,但是父亲却从未表扬过他。所以在季吉龙的心里,不管自己做得多好都是应该的。正是在这种“应该做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鞭挞下,季吉龙一直都比同龄人更努力。

天道酬勤,季吉龙的上进和努力让他过去的二十几年都过得比较平稳,虽偶有挫折但能很好地克服。相信这个一直努力、自信、优秀的青年会在轻纺城这个纺织之都大放异彩。

篇10: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我第一天到衡中看日程表,最郁闷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厕所,因为实在是没有时间给你上厕所。每天五点半起,三十七开始跑操,七分钟吃饭,跑步吃饭,排队看书,这可以说是衡中的风景了,和衣而睡,课间洗头,拖到要锁门才回宿舍,这些你都会习惯的。 做的题非常多,有个学长说后期有一天他特别不想学,就趴桌子上数卷子,一天发了57张卷子,那只是很普通的一天。我是语文课代表,说实话语文卷子很少了,但每天我们三四个课代表去拿卷子,都是满满的。后期有次轮到我们化学老师组题,他从网上下了37套各地的模拟题,结果只组出来两套,因为别的题都做过了。当时小辛(化学老师的爱称)就说了,“他们做过的咱们都做过,咱们做过的他们没做过。高考谁怕谁啊。” 我想用几句印象深的话来说说:

1.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我刚进班的时候学号是62(一共70人),这是按成绩排的,中间改过两次学号,分别是46,22,可以说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进班里前五,可我自己就老觉得是凑巧,因为我觉得我在班里基本算最不努力的了,而且我英语又那么差,肯定是运气好,所以每次考好就挺害怕的,因为觉得下次肯定没这么好运了,那段时期学习就很不用心,很少见的竟然为了考试成绩分心,害怕考试,怕退步,后来听了这句话,自己想了很多,才发现原来是自己一直不认为自己成绩可以很好,自己习惯了自己的位次,习惯了自己的分数,习惯了平庸,结果自己成为了自己进步的障碍。其实你理所应当觉得自己是优秀的,就算别人不觉得是,你自己也要这么觉得,但这不是自大,而是真正的拿优秀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因为我数学好,所以我拿数学举例,数学怎么算优秀?130分?140分?145分?其实150都未必算优秀,你拿两小时得了150分就沾沾自喜?可能旁边那个睡了一个小时觉的也是满分,不要觉得不可能,我们有次周测(每周有一次比较正规的测试,高考前期改为每周两测),我旁边坐着对子班的数学第一,我一直是我们班数学第一,然后我俩就说比比,题大家都会比没什么意思,所以我俩就比速度,我对我心算太自信了,结果呢半个小时他做完了(不是蒙完的,真是做完的,140左右吧),可我还有两三道大题,当时我就明白了人外有人。 不要一边习惯了平庸,一边抱怨自己不够优秀。后期我稳班里前五,心里很踏实,偶尔考差了也不会想什么,所有的高中考试的分数全部没用,分数存在有意义,但对你自己来说没意义,只有高考的分数有意义。

2.考试失误?你考650分,就算失误50分,那还有600分,够了!

这是我们化学老师的话(对子班的班主任),小辛的话虽然不算很好听,但真的说的是实话。别的班不知道,我们班高考除了几匹黑马,可以说是全部考砸,比如我,考完了就一直在郁闷,几乎就要崩溃,因为考得太砸了,可事实上我还是上了北理工,而且我们班是普通班里考得最好的,当时我还为衡中担心,我怕衡中会毁在我们这一届,可是一下来分,78个清华北大,两千四百多的本一,我自己都着实地惊讶。你害怕考试失误?那就给失误留够空间。考状元确实需要运气、状态什么的,考个本一、重点什么的还是别拿状态不好说事。

3.你是一个战士,就算死也要战死!

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一次年级大会上说的,记忆深刻。你要记得你在河北,这里不是个高中生多么幸福的省份,因为河北没有好学校,而且河北考生全往北京挤,所以做好准备(我全省排名一千三,而同宿舍的浙江的省排名五千多)。既然选择了高考,选择了这个独木桥,就要对得起自己,不能做懦夫,不能做逃兵。可以考不好,但绝对不能给自己留遗憾。可以哭,但绝对不能后悔。时常提醒自己是个战士,你要战斗。

4.光做卷子不行,不做卷子更不行!——班主任如是说

正所谓“抬头看路,低头赶路”,一定要跳出题看题,钻进题想题,不能光做卷子,那样效率低。在衡中,大家学习的时间都很长,你再能挤时间,每天也就比别人多个十几分钟,效率才是关键。但最要不得的就是偷懒,你少做一百张卷子,肯定差着事呢。

5.有人说衡中是地狱是监狱,但我更想说这里是炼玉——班主任如是说

第一天老班让我们自我介绍,然后说说对衡中的想法,我就说听说衡中是地狱,班主任就如是说。确实是,你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班主任说他要把我们每人炼成一块美玉。

6.放飞梦想

篇11: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大家早上好,我是083班的。

08(3)班是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清晨,你会看到083的同学,沐浴着朝阳,满怀豪情地走向教室。他们的脸上洋溢笑容,他们的笑容充满自信,他们正自信而塌实地创造未来。

今天我在国旗下代表083班演讲: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优秀,一个闪闪发光的词语,令人憧憬。人们都希望自己优秀,但不少人却妄自菲薄,认为优秀只属于少数人。

孟子说人人皆可为尧舜,就是说,我们都有优秀的潜质,只要努力,我们都可以优秀。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更是激情满怀地赞美六亿神州尽舜尧。他坚信中国人民是优秀的,都能成为唐尧虞舜一样的圣人,一样优秀的人。

世界要发展,人类要进步,离不开优秀人才。马克思、华盛顿、达尔文、哥白尼、诺贝尔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让我们肃然起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以及各个领域的无数优秀人才,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好,如此生机勃勃。

翻开我们民族的辉煌历史,尧、舜、禹、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他们使中华民族五千年屹立不倒,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不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个个优秀的人物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不能自甘平庸,碌碌无为。要认认真真活一回,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做一个优秀的人,为祖国的繁荣、为世界的进步做出贡献。

今天,我们站在庄严的国旗下,回望百年柳高,感受百年辉煌。正是一代代优秀的管理者、一代代优秀的教育着、一代代以优秀为己任的学子的不懈努力,造就了它,使它在全区名列前茅,跻身全国名校之列。我们作为柳高的一名学子,也应以优秀为己任,努力、努力、再努力,陶冶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我们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自觉克服缺点,积极向上,争做排头兵,在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己,在知识的海洋里劈玻斩浪,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造就为优秀的四化建设人才。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时代在召唤,我们要发奋努力,在敬爱的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和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无愧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我们有着百年优良传统的母校!

篇12: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08(3)班是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清晨,你会看到083的同学,沐浴着朝阳,满怀豪情地走向教室。他们的脸上洋溢笑容,他们的笑容充满自信,他们正自信而塌实地创造未来。

今天我在国旗下代表083班演讲: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优秀”,一个闪闪发光的词语,令人憧憬。人们都希望自己优秀,但不少人却妄自菲薄,认为优秀只属于少数人。

孟子说“人人皆可为尧舜”,就是说,我们都有优秀的潜质,只要努力,我们都可以优秀。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更是激情满怀地赞美“六亿神州尽舜尧。”他坚信中国人民是优秀的,都能成为唐尧虞舜一样的圣人,一样优秀的人。

世界要发展,人类要进步,离不开优秀人才。马克思、华盛顿、达尔文、哥白尼、诺贝尔……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让我们肃然起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以及各个领域的无数优秀人才,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好,如此生机勃勃。

翻开我们民族的辉煌历史,尧、舜、禹、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他们使中华民族五千年屹立不倒,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不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个个优秀的人物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不能自甘平庸,碌碌无为。要认认真真活一回,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做一个优秀的人,为祖国的繁荣、为世界的进步做出贡献。

今天,我们站在庄严的国旗下,回望百年柳高,感受百年辉煌。正是一代代优秀的管理者、一代代优秀的教育着、一代代以优秀为己任的学子的不懈努力,造就了它,使它在全区名列前茅,跻身全国名校之列。我们作为柳高的一名学子,也应以优秀为己任,努力、努力、再努力,陶冶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范文网【】

我们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自觉克服缺点,积极向上,争做排头兵,在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己,在知识的海洋里劈玻斩浪,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造就为优秀的四化建设人才。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时代在召唤,我们要发奋努力,在敬爱的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和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无愧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我们有着百年优良传统的母校!

篇1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黑德斯说过:“书籍犹如朋友, 必须慎重选择。”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 把矿渣甩在一边, 只拣纯净的宝石。”走下“塔尖”的儿童文学领军者——曹文轩先生强调, “读什么书是一个比读不读书更重要的问题, 中小学生的阅读是在老师和有见地的家长指导甚至监督之下的阅读。”

1. 架设课内课外的桥梁

在阅读教学中, 我结合教材的特点, 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 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以优秀的课外读物为“纬”, 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 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 促进知识的迁移, 使课内外知识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两者的有机结合, 对课外阅读而言, 有了指向;对课堂教学而言, 又有了良好的智力和知识“背景支持”。

抓住课文内容的“拓展点”。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典美文, 它们或是从经典名著中节选而来, 或是介绍名人名家的风雨人生, 或是文字朴素、却意韵深远, 或是对人间真情、社会美德的赞颂与褒扬, 或是对社会发展的热点关注……但这些课文所呈现的这些方面, 所表达的意思往往也只是“冰山一角”, 欲见真面目, 欲有新收获, 需要教师以此进行适度地引领与拓展。如教完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 引领学生去读名著《水浒传》;学完了《海伦·凯勒》, 如果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就不算真正了解海伦;学完了吴伯箫的散文《早》, 再去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相信对鲁迅的了解会更多、更透;学完了《只拣儿童多处行》后, 再读读冰心老人的诗集《繁星》《春水》, 老人“有了爱, 就有了一切”的博爱情怀, 才能真正走进你的心田;读了《生命桥》, 谁能不动容?再找来《藏羚羊的跪拜》《蚁国英雄》一读, 怎能不震撼?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这个例子也只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 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去窗边瞭望, 到窗外走走, 滋养心灵, 陶冶情操。

抓住学生情感的“兴奋点”。“学生是情感的王子”, 面对五彩缤纷的课文内容, 学生很容易投入真情感、真兴趣。在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后, 学生对“只有一个地球”产生了质疑:在茫茫宇宙中, 难道真的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吗?我紧紧抓住这一“兴奋点”, 引导学生查找课外书籍或上网阅读, 于是围绕这一主题的探究性课外阅读由此展开。学习了《神奇的克隆》后, 学生对科技时代的“宠儿”——克隆, 总会感觉新奇, 引导学生在课外作一些探究, 必将有意外的教学收获。

2. 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生活即语文, 生活的外延等同于语文的外延。我们的社会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新事、奇事、趣事、大事发生, 每天都有许许多多与时代同步的美文、新闻、趣闻诞生。处于日益开放的时代, 学生需要“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这些无疑是他们了解世界、积蓄情感、丰富学习内容的好资源。国人不会忘记“5·12”, 在这举国同悲、山河同泣的日子里, 多少感人的故事, 多少火热的文字应运而生, 相信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为孩子们深情诵读过《孩子, 不用怕》《不离不弃》《天堂里我不孤独》……这样的文字震撼心灵, 这样的情感荡涤灵魂。近年来, 英国女士J·K·罗琳的四本厚厚的《哈利·波特》风靡校园, 那个戴黑框眼镜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孩子的偶像。他们都为自己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而煞费苦心, 都为自己能有与哈利·波特同样的魔力而陷入遐想之中。这种校园、儿童时尚读物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资源。想起几年前, 作家曹文轩先生来家乡为孩子们作报告的情景。当曹教授信步走上讲台时, 孩子们再也忍不住了, 那潮水般的掌声尽情地表达了孩子们的热情与期待。“……孩子们, 我要送给你们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我和故事一同出生’;第二句话是‘这个世界属于细心的人’;第三句话是个成语, 叫‘无中生

有’……”孩子们个个小脸涨得通红, 小手举得高高, 不停地向大作家提问……活动时间是短暂的, 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当孩子们为作文无病呻吟时, 这不就是一剂良方吗?当孩子们沉迷于电玩、电视时, 这不就是洞开一扇文学之门吗?你瞧, 校园里似乎刮起了一阵“轩”风:操场一隅、廊道一角, 三五成群, 或蹲或立, 读着《根鸟》《青铜葵花》《草房子》……这就是阅读, 这就是学习!

3. 融进先人哲思的经典

曾听一位教育专家来校为学生作讲座, 至今还记得这样一段内容:读书如沙里淘金。如果让你去淘金, 你是到含金量极低的沙滩去淘, 还是到含金量极高的金矿去淘?不用说, 肯定要去金矿。那么哪些书是“金矿”?经典!经典是经时间淘洗过、历史见证过的“金矿”, 是蕴藏先人哲思的文字精灵。当代美国极富影响力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说, “我们拥有经典的原因是生命短促且姗姗来迟。人生有涯, 生命终有尽时, 要读的书却前所未有的多。”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 只有多读经典, 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 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 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回归经典阅读, 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引导。语文教师需要制订一个具体的经典阅读计划, 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实践中, 除了《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 我还结合教材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 向五年级学生推荐了青少版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史记》, 冰心诗集《繁星》、鲁迅的《朝花夕拾》, 外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孙漂流记》《老人与海》等。

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的回归, 是对课外阅读的一种理性追求。阅读经典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 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经典的喜悦中, 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 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对于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

4. 彰显个性阅读的魅力

有很多教育资源是我们无法单独开发的, 即使能开发出来, 有效性也不会高, 我们必须依靠更多外部力量的参与。同样, 要永葆学生的阅读热情, 一厢情愿的单向行为是“如履薄冰”而缺失生命力的, 只有通过学生生命阵营的互动、共动和联动, 我们才会如愿以偿。实践中, 我充分利用学生与家长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 调动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向班级推荐读物,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与教育思考向学生推荐读物。在我们班级有个特殊的学生团体———新书审查委员会, 其主要职责就是对学生、家长推荐的读物予以审查并向全班“发布”。实践证明, 此举不仅有效唤起学生生命阵营的联动, 还丰富了学生读物, 许多有价值的书籍进入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春风又绿江南岸——重视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黑格尔说过:“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 而是内容的灵魂。”恩格斯说, “真正有价值的方法可以长久地启人心智、发人深省。”课外阅读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师就必须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使得课内课外阅读互补互动、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以实践者的角色迁移方法。学生从课内习得的阅读知识及技能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 而大量的课外阅读又为深化拓展课堂的知识技能、达成语文目标实现提供了可能。实践中, 我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 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阅读技能,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如用含义不同的符号标画重要内容;学会品词析句作批注;作内容摘要, 整理阅读提纲, 将书读“薄”;展开想象、推理, 进行分析、评价, 写心得体会, 将书读“厚”;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精读名著之类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略读浅显易懂的书籍或只作内容知晓的书籍报刊、童话神话等, 以扩大阅读面, 增加综合信息。这里特别强调的是, 对于一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精华的精美语言, 学生应当熟读、精读、多读。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第二次阅读与第一次阅读相比, 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对世界的看法都可能发生变化, 因而对文本的解读就可能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以研究者的角色投身阅读。让学生围绕一定的研究专题, 主动地搜寻和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 并进行资料整合, 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做学问”式的阅读是围绕某个问题去阅读相关材料, 因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简单的科研意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表演者的角色朗读美文。曹文轩先生说, “朗读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好方法。”在德国——阅读格局相对成熟的国家, 朗读是家常便饭, 学生朗读, 老师朗读,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文字的美妙和故事的迷人。当学生在朗读时被作品吸引住之后, 就会不由自主地读这本书, 而一旦开始进入读书世界, 他们就会慢慢地进入流连忘返的状态。另外, 朗读还有一大好处, 就是甄别和淘汰那些毫无价值可言的读物, 因为它如果真是“烂货”, 就无法被朗读。因而, 在实践中我一方面亲自为学生读书, 一方面大力提倡学生大声朗读美文, 为学生创造机会, 搭建平台, 以表演者的角色去参与阅读, 去感受文字。

三、躲进小楼成一统——力挤课外阅读的充裕时间

预留课堂时间。坚持“精讲多读”, 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确保自主时间。变以往的家庭作业为少留书面家庭作业, 而推荐各种课外书报, 收集整理各种信息, 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 读好书。每天规定自主阅读时间, 如“早晨美读”——美文诵读十分钟, “午间阅读”——利用学生午间吃饭前后的二十分钟, “晚间研读”——利用晚间休息前后约一小时时间。

提供交流时间。将每周二和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的活动课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 专门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开展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以帮助学生解决课外阅读的疑惑, 或交流读书经验, 汇报读书成果。

学会安排时间。鲁迅先生说,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意去挤总是有的。”光靠教师安排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必须做时间的主人, 做学习的主人, 能根据自身阅读兴趣、学习规律, 学会挤时间, 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四、万紫千红总是春——丰富课外阅读的组织形式

着染“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师生合力打造班级的“阅读文化”, 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室无处不激情”, 我们教室四周的墙报上始终围绕“书香精神”进行设计和创意, 把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贤士恋书、醉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其中, 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学生想读、乐读和常读, 也可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精英”的事迹和感言贴在墙上感染其他同学。

师生“共读”。语文教师是一面镜子、一个楷模、一轮回声的声源。语文教师必须用个人的精神和魅力去感召学生, 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 亲自阅读, 师生共读, 让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永远根植于学生的生命深处。每到阅读课, 以及可以利用的闲暇时间, 我都与学生一起捧起书本, 共同阅读, 共同汲取营养。我想“身教优于言教”, 只要我们用自身的行动感化学生,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我们的教室一定会真正书香弥漫。

小组“竞读”。在全班组成自愿互助阅读小组, 尽可能将兴趣相投或能力相仿的学生分为一组,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合作阅读活动, 如同读一本书, 同诵一篇文, 同演一台戏, 同写一类文。

开好“三会”。这里所说的“三会”, 指的是好书推介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成果汇报会。“三会”对于课外阅读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拓宽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有助于在班级中形成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阅读氛围。

学会“扇风”。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课外阅读中, 教师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教师把握契机, 学会“扇风”, 就能巧妙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通常我们会这样去引导:一是欣赏课外文章的精彩片段。一篇好的文章语言生动, 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深深地吸引打动学生, 引起学生的共鸣,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二是介绍课外读物的故事梗概。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强烈, 可以向学生概括讲述故事、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样会激发学生阅读全篇的兴趣。三是讲述课外读物开头或结尾。许多文章开头往往设计悬念, 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 结尾是情节发展的高潮, 感情的升华, 是画龙点睛之笔, 最能感动读者, 可以通过讲述文章开头或结尾, 激发学生阅读全篇。四是介绍著名作家的作品, 学习了一篇课文后, 学生对该作家的文章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五是邀请不同学科老师布置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另外, 要想让学生保持一种持续的课外阅读热情, 必须有一种能持续刺激儿童心理的东西。实践中, 我们尝试着在语文考试中适当联系必读书目来命题, 给予阅读情况较好的家庭、小组、个人授予一定的称号或提供公开展示的机会, 如“书香家庭”“读书精英”“书迷小博士”, 开设“百家讲坛”等。尝试虽然简单, 却能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阅读带来的自豪与快乐。

小学生的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 虽然我们很难指望社会的共动, 但至少可以要求家庭与学校的协同与联动, 形成最佳合力, 去携手打造学生心灵的栖息之所, 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尽心、精心、静心地投入到自己的阅读生活中去, 成为生活中新的兴奋点, 使课外阅读逐步成为生活的常态, 学习的习惯。

篇14: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努力在生活体验中养成优秀的习惯。优秀的习惯使我们向气质、风度、胸襟、学识俱佳的高素质人才靠近。因此,我们要走向成功获得幸福,不仅要具备丰富而有用的知识,更要养成优秀的习惯和优良的品行。

优秀其实就是你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比别人多一点点爱心与责任,比别人多一点点耐心与细致,比别人多一点点付出与奉献。有时候,就是一点点的差距,就有泾渭分明、截然不同的结果。

优秀其实就是一种坚持。很多成功是需要积淀,需要经过量变而质变的。坚持读书,你的内涵和气质就与别人大不同;坚持写作,你就会笔力大进,落笔成文;坚持钻研,你的工作必然创意迭出,成绩斐然。

优秀其实就是创造性思考。保持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保持自身思维的独立性与前瞻性,让其闪烁思想的光芒。

优秀还是一种态度。而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工作去学习去生活,想不优秀都难。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实际上是好方法--思想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做人的方法。“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即是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

你的好习惯越多,你就越优秀,你离成功就越近。

上一篇:兴高采烈的反义词是什么_兴高采烈的解释及造句示例下一篇:论一股二卖与股东优先权保护--一股二卖与股东优先权保护研讨会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