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国旗下讲话《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024-04-18

第二周国旗下讲话《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共9篇)

篇1:第二周国旗下讲话《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丰盈思想,滋养心灵,温暖生命。下面是文库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20--年5月7日,还记得我们学校的五月教育主题吗?对,是我快乐阅读。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为什么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古人曾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可见阅读有多重要!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证明,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丰盈思想,滋养心灵,温暖生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多年研究和观察后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阅读可以超越时空,把最优秀的人和思想带到我们面前,可以让我们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可以让我们看得更长远,想得更深入。关于阅读的意义,老舍先生有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不读书的人就好比是睁眼的瞎子……一读书啊就戴上了眼镜,眼看得远了,心里也透亮了。”

记得前不久,我看到这样一条消息,说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是靠阅读强国的,一个是以色列,一个是匈牙利。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们国家每45.9万人才有一座图书馆,中国人每人年均购书量不足5本。

当下,读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经统计,全球阅读量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平均64本。犹太人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社会学家马克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音乐家贝多芬、画家毕加索、诗人海涅、经济学家巴菲特等都是犹太人。犹太人获诺贝尔奖人数也居世界各民族首位。犹太人为什么这么聪明呢?这跟犹太民族把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有关。每一个犹太人家庭里,孩子出生不久,母亲就给他读书,读完一段,就让他舔一下蜂蜜。当孩子稍大一点,母亲就在书上滴一点蜂蜜,孩子可以一边读书一边舔蜂蜜。从小孩子就知道:书甜如蜜。甚至,犹太人的墓地里也常常放有书本,他们相信,死人也需要在夜深人静时爬起来阅读的。这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就是说,生命有限,但学无止境。就连犹太乞丐也是书不离手,即使在乞讨时,他们身边总会带着每天必读的书,更不用说衣食无忧的人了。

事实证明,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者没有一个不是热爱阅读的人。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热爱读书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个习惯持续他一生。

书就是了解世界宽度和深度的望远镜,是伴我们起舞的红裙。同学们,我们这个年龄正是处在阅读的最佳年龄段,我们学校拥有藏书数万卷的图书室,全天对外开放。利用这良好的阅读条件,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吧!这样的习惯会让我们每个人进步。让我们国家强大,让我们民族兴旺!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让阅读成为学习的助推器。请每位同学谨记: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有人说世界上最美的姿态是阅读的姿态,世界上最营养的精神品是书籍,世界上最智慧的活动是读书活动。阅读带给我们不仅仅是书本上生硬的知识,更是一种生命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强大的力量。

那么作为民安路小学的学生,我们怎么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呢?

1.定时读书。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这是无论每天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影响的时间。例如,养成在早餐、午餐、晚餐后和睡觉前阅读的习惯,那么就拥有每天四十分钟的阅读时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每日读书习惯。

2.随身携带书籍。不论到哪里,都带上本书,每天出门,都检查一下,是否带了书。让书在书包里陪伴着,带到学校,带到食堂以及其它地方。例如看电影时,如果需要花时间等待,就带上书,阅读吧,那是打发时间的好方法。

3.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在家里,找个放着一张舒适的椅子的角落,拿本好书倚在椅子上,不受任何干扰。为避免分心,应该远离电视,音乐,电脑。

4.减少看电视上网时间。如果真想多读书,就要减少耗在看电视,上网方面的时间,这对很多人来说会比较困难。但是,在电视网络上所省下的每一分钟,都能用在读书上,这会带来好几小时读书的时间。

同学们:民安路小学是我们的新家园。三年多来,全体民小人怀着初心,信念执着,脚踏实地,栉风沐雨,开拓进取,向着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创办皖北品牌名校的目标有力前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教育的新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太和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这些荣誉的背后,除了强师重教的管理体制,更重要的是有你们这群爱读书的孩子们。当我聚集一个个故事,无不为爱读书的你们所感动。

晨读:听!朗朗书声是校园最动听的音乐,清晨,最迷人的情景就是坐姿端正,认真朗读的你们,激情洋溢的朗读使你们享受着文化的熏陶。

午读:午后的一段时光非常自由而美好,美丽的校园里随处可见你们享受阅读的身影!多么美丽,瞧,那是几个女孩子树下读书的身影,多么陶醉!操场上,几个小男孩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书中的故事!笑得多甜!请再把视线转向学校图书室吧!信步来到这儿,总会发现自主阅读的你们的倩影,几位小小图书管理员,把图书整理完毕后,徜徉在书海里。

下午的大阅读:按照学校教务处的合理分配,每天由我校3到4个班级开展大阅读,下午三节课的时光,你们可以尽情徜徉在书海中,每个周二,当我带着我班的孩子们陶醉在书中时,我常常情不自禁的笑,孩子们太可爱了:故事情节特有趣孙宇同学忘情地笑了!刘功灿同学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张榆彤和刘津汝在美文欣赏;马可涵和杜依依在共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阳光姐姐”系列丛书是她们的最爱!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丰盈了心灵,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书香的浸润,便有了一篇篇优质的红领巾广播稿被播出,更有了一篇篇佳作被荣获一等奖、特等奖,并在全国各地刊登。厉害了,亲爱的民安路小学的孩子们!

亲爱的孩子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希望不要忘记,你们对阅读的喜爱来自于你们老师的积极引导,谆谆教诲。美丽的民安路小学有着一批积极向上、有凝聚力的教师队伍,在崔校长的带领下,20--年春天,我校成立了“岳红青年教师读书工作室”。老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他们既读理论书籍,也读业务书籍。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确立了大阅读教育观,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联系通道,营造出更加浓郁的读书氛围。老师们一篇篇教学论文被发表,一堂堂好课美名扬,这难道不是书香的浸润?厉害了,美丽的民安路小学的老师们!

再看看我们的崔校长吧!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不论业务多么繁忙,崔校长总要挤出时间读书,读得更多的是教育教学专著,他常常边读边批注,在他读过的每一页书上都会看到密密麻麻的批注,随时写下感悟,往往一本书都被他读厚了。崔校长不仅爱读书,勤钻研,而且擅长于笔耕,静静地深夜,多少次,崔校长在写文章,在构思新学期的开学典礼,在构思每一次的教师综合素养会,他的文笔排比气势多么有力量。每一句都经过了润色,文质兼美。家长听了受感动,老师听了受益非浅,鼓励着青年教师们飞快地成长。你们知道吗?目前崔校长已经出版教育教学专著数十本了呢!上周崔校长看到校园月季花怒放,豪情写下一首赞歌。孩子们大声告诉我,想听一听崔校长写的诗歌吗?

月季月季,花开四季,月季月季,多彩美丽。

月季月季,团结相依,月季月季,蓬勃生机。

月季月季,竞相追梦,月季月季,芳香馥郁。

月季月季,月月喜气,月季月季,带来好运,相伴师生,万事如意。

孩子们,我们的校园不仅有月季花竞相开放,还有许多美丽的花儿绽放,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你们愿用诗一样的语言像崔校长一样赞美它们吗?

爱读书的你们最可爱,爱读书的老师最美丽!一个又一个的真实故事反映的,只是我们师生读书时的一个侧面,还有更多更值得我们感动的关于读书的故事,等待你们去歌颂。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成长的。愿书香浸润每一个人的心灵!

同学们,阅读吧!“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明亮而深邃;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行动变得理智而富有创新;唯有读书才能使我们充满力量;唯有读书才能点亮我们的人生。读书吧,这是理想的召唤,这是我们铿锵有力的誓言。同学们,阅读吧,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有人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想说: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必定是一个健康、积极、充满活力的校园。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伏魔正道-实验小学要打造“书画校园书香校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让我们的校园有书香气,老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希望每天早上一进校门就可以看到,有人坐在书屋前、倚在小树旁、坐在草坪上、坐在长凳上,品味着文字的美妙。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陶冶、一种人生、更是一种责任”!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高雅、儒雅、文雅”。

今天首先要跟同学们讲讲读书的目的:读书是一种文化,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有了灵气才会有自己独特灵动的美。同学们,你能背诵100首诗、熟读成诵100篇美文,写作文时就能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会为写作文而烦恼。

其次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阅读,需边读边思。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应当思索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剔除糟粕,汲取精华,化为己用。

最后是读书的态度,坚持阅读,就是坚持一种境界,一种品德,一种优势,它会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以平等的观点去看待所读的书,与书的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或赞赏、或称奇、或意会、或困惑、或质疑、或建议,这样读书最为舒适、惬意。因为读书应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

我们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春秋”。而我要说,一书一世界。

“一本好的经典就是一个朋友。”“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时,告诉做人要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时,知道了诗人王昌龄希望朝廷任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从名句“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中想到了我们要向梅和竹一样,有顽强不屈的气概,也要有谦虚的美德。

同学们,在我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时,请读一本好书,好好读一本书吧!

谢谢大家!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3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当我们点数四季更替,记录成长历程时,是否察觉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当我们乘着人生的列车,急速向前奔跑时,是否感慨生命短促,堪比似水流年?幸而有它——书,引领我们超越了时空的距离,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幅历史的风云画卷。

他是一位生命的智者,一位渊博的大师。我庆幸我们的人生能和他相遇。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是的,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启迪思维、点燃思想的火花。阅读一本好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点燃我们实现理想的希望之火。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阅读而发展,阅读应该成为每个人生命的需要,应该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说到阅读,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特殊的节日——“4月23日,世界阅读日”。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辞世的日子。

在这个日子里,让我们静静阅读,把青春装扮得更加美好。

然而,据调查:世界各国年平均阅读量,日本人为4本,韩国人为7本,法国人为11本,中国人为0.7本。“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告诉我们,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国人一年也读不了一本书了,全国有阅读“习惯”的人大概只占5%,且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远低于犹太人的64本,英国人55本和美国的50本。

重视读书,培养阅读习惯应当是当前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事情。

在世界众多民族中,以色列人的阅读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犹太人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23%,但是在20世纪64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却有121位,比例高达18.5%,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据说,犹太人在刚开始教孩子阅读的时候,会放一罐蜜在旁边,孩子读一句书后,让他舔一口蜜。“书中自有甜如蜜”,这样的引导将会成为孩子不断学习,勇于求知的动力所在。

然而,我国全民阅读的氛围并不容乐观。走进书店,你会发现80%的书籍都是中小学教辅,真正的经典好书却往往无人问津,更不用说家庭的藏书与阅读了。可见我们整个民族的阅读层次是很低的,长此以往我们将拿什么来立足于世界之颠呢?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不应该沉思吗?让我们以身作则,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在人类历史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因勤奋阅读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例有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他们的故事影响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要认识他们,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的最好办法仍是——阅读。

你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世界上所有的伟人、大师,但通过阅读,就有可能。你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提前进入将来,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过去和未来。有人说,不阅读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热爱阅读的人是同时生活在三个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贫乏的民族。崇尚读书,才能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为此,我代表六(3)班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走进伴你终生读书的学校——图书馆,借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开始阅读;请不要将书籍卖做废纸,请捐出身边闲置的书籍给需要的人和图书馆,传递爱心,传承知识;每天,请关闭电视、网络一小时,在温馨安静的环境里共享阅读的乐趣;从今天开始,确立一种信仰:“让终身学习、毕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风尚”。

同学们,读书吧!让浓浓的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让读书习惯伴随着我们,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点燃读书的激情,让这种读书的好习惯熏陶我们身边的每一株幼苗,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为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而努力!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4

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同学们,读书是成长的基石,读书是精彩人生的`开始。古今中外,多少志士伟人都是勤奋读书的楷模。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鲁迅少年时,冬天晚上读书冷,就把辣椒放在口中嚼,用辣椒驱寒,坚持读书。世纪老人冰心曾教导我们要“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明辨是非,行为举止文明得体。世界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就曾借着月光读书,在楼顶读书,在老板的皮鞭下读书。对读书的痴迷,终于把他造就为世界文学巨匠。正如高尔基自己所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这些人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人物,是他们热爱学习,博览群书,又善于思考的结果。希望同学们向这些伟人学习,趁着少年时光多读书,读好书,勤思考,为自己的人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在此我向大家提出如下倡议:

1.制订一份个人读书计划,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选择健康有益的书籍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平时写好读书笔记或心得,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位;

4.积极参加班级图书角的建设,积极到图书室借书,主动为班级图书角捐献好书,让大家都有好书可读;

老师们,同学们,读书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态的平和,精神的慰藉。经典诗句,让我们充满智慧;童话故事,让我们浮想联翩;历史巨著,让我们博古知今;科普书籍,让我们思维缜密……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希望大家与好书为友,以读书为乐。行动起来吧,让书籍成为我们成长的基石,让浓浓的书香溢满我们的校园!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5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很多同学都知道马克思、爱因斯坦吧,他们是犹太民族的杰出代表。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告诉孩子:读书是甜蜜的,应该抱着欣喜和愉悦的心情去读书。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家里着火了,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就会告诉他:“你要带走的不是钱财,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在崇尚知识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面的宽窄,阅读量的多寡等,已成为人们成才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华文明悠久绵远,足以见证我们中华民族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民族。早在几年前,我们学校就提出了“打造书香校园”的目标。我们开设了校本诵读课程,为大家创造了优美的阅读环境。我们中的很多同学也爱读书,读名著,丰富了思想,开阔了眼界;读美文,感受着文字的生动音符……同学们在一篇篇优美的诗歌中流连忘返,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心潮澎湃……这是在为自己的将来储备精神财富,这些经典之作,必将成为引领成长的指明灯,在人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要说: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定位人生的方向。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伴随着校园“读书活动”,一同将读书进行到底!让“读书”成为每个人的习惯,让“书香”成为学校的品牌,愿读书之风在新区二小常驻。最后,我们一起来个约定:以后,大家见面不要再问:你吃饭了吗?而要问:今天你读书了吗?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

篇2:第二周国旗下讲话《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20--年5月7日,还记得我们学校的五月教育主题吗?对,是我快乐阅读。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为什么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古人曾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可见阅读有多重要!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证明,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丰盈思想,滋养心灵,温暖生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多年研究和观察后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阅读可以超越时空,把最优秀的人和思想带到我们面前,可以让我们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可以让我们看得更长远,想得更深入。关于阅读的意义,老舍先生有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不读书的人就好比是睁眼的瞎子……一读书啊就戴上了眼镜,眼看得远了,心里也透亮了。”

记得前不久,我看到这样一条消息,说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是靠阅读强国的,一个是以色列,一个是匈牙利。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们国家每45.9万人才有一座图书馆,中国人每人年均购书量不足5本。

当下,读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经统计,全球阅读量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平均64本。犹太人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社会学家马克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音乐家贝多芬、画家毕加索、诗人海涅、经济学家巴菲特等都是犹太人。犹太人获诺贝尔奖人数也居世界各民族首位。犹太人为什么这么聪明呢?这跟犹太民族把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有关。每一个犹太人家庭里,孩子出生不久,母亲就给他读书,读完一段,就让他舔一下蜂蜜。当孩子稍大一点,母亲就在书上滴一点蜂蜜,孩子可以一边读书一边舔蜂蜜。从小孩子就知道:书甜如蜜。甚至,犹太人的墓地里也常常放有书本,他们相信,死人也需要在夜深人静时爬起来阅读的。这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就是说,生命有限,但学无止境。就连犹太乞丐也是书不离手,即使在乞讨时,他们身边总会带着每天必读的书,更不用说衣食无忧的人了。

事实证明,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者没有一个不是热爱阅读的人。连续蝉联世界首富、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热爱读书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个习惯持续他一生。

书就是了解世界宽度和深度的望远镜,是伴我们起舞的红裙。同学们,我们这个年龄正是处在阅读的最佳年龄段,我们学校拥有藏书数万卷的图书室,全天对外开放。利用这良好的阅读条件,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吧!这样的习惯会让我们每个人进步。让我们国家强大,让我们民族兴旺!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让阅读成为学习的助推器。请每位同学谨记: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有人说世界上最美的姿态是阅读的姿态,世界上最营养的精神品是书籍,世界上最智慧的活动是读书活动。阅读带给我们不仅仅是书本上生硬的知识,更是一种生命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强大的力量。

那么作为民安路小学的学生,我们怎么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呢?

1.定时读书。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这是无论每天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影响的时间。例如,养成在早餐、午餐、晚餐后和睡觉前阅读的习惯,那么就拥有每天四十分钟的阅读时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每日读书习惯。

2.随身携带书籍。不论到哪里,都带上本书,每天出门,都检查一下,是否带了书。让书在书包里陪伴着,带到学校,带到食堂以及其它地方。例如看电影时,如果需要花时间等待,就带上书,阅读吧,那是打发时间的好方法。

3.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在家里,找个放着一张舒适的椅子的角落,拿本好书倚在椅子上,不受任何干扰。为避免分心,应该远离电视,音乐,电脑。

4.减少看电视上网时间。如果真想多读书,就要减少耗在看电视,上网方面的时间,这对很多人来说会比较困难。但是,在电视网络上所省下的每一分钟,都能用在读书上,这会带来好几小时读书的时间。

同学们:民安路小学是我们的新家园。三年多来,全体民小人怀着初心,信念执着,脚踏实地,栉风沐雨,开拓进取,向着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创办皖北品牌名校的目标有力前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教育的新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太和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这些荣誉的背后,除了强师重教的管理体制,更重要的是有你们这群爱读书的孩子们。当我聚集一个个故事,无不为爱读书的你们所感动。

晨读:听!朗朗书声是校园最动听的音乐,清晨,最迷人的情景就是坐姿端正,认真朗读的你们,激情洋溢的朗读使你们享受着文化的熏陶。

午读:午后的一段时光非常自由而美好,美丽的校园里随处可见你们享受阅读的身影!多么美丽,瞧,那是几个女孩子树下读书的身影,多么陶醉!操场上,几个小男孩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书中的故事!笑得多甜!请再把视线转向学校图书室吧!信步来到这儿,总会发现自主阅读的你们的倩影,几位小小图书管理员,把图书整理完毕后,徜徉在书海里。

下午的大阅读:按照学校教务处的合理分配,每天由我校3到4个班级开展大阅读,下午三节课的时光,你们可以尽情徜徉在书海中,每个周二,当我带着我班的孩子们陶醉在书中时,我常常情不自禁的笑,孩子们太可爱了:故事情节特有趣孙宇同学忘情地笑了!刘功灿同学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张榆彤和刘津汝在美文欣赏;马可涵和杜依依在共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阳光姐姐”系列丛书是她们的最爱!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丰盈了心灵,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书香的浸润,便有了一篇篇优质的红领巾广播稿被播出,更有了一篇篇佳作被荣获一等奖、特等奖,并在全国各地刊登。厉害了,亲爱的民安路小学的孩子们!

亲爱的孩子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希望不要忘记,你们对阅读的喜爱来自于你们老师的积极引导,谆谆教诲。美丽的民安路小学有着一批积极向上、有凝聚力的教师队伍,在崔校长的带领下,20--年春天,我校成立了“岳红青年教师读书工作室”。老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他们既读理论书籍,也读业务书籍。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确立了大阅读教育观,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联系通道,营造出更加浓郁的读书氛围。老师们一篇篇教学论文被发表,一堂堂好课美名扬,这难道不是书香的浸润?厉害了,美丽的民安路小学的老师们!

再看看我们的崔校长吧!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不论业务多么繁忙,崔校长总要挤出时间读书,读得更多的是教育教学专著,他常常边读边批注,在他读过的每一页书上都会看到密密麻麻的批注,随时写下感悟,往往一本书都被他读厚了。崔校长不仅爱读书,勤钻研,而且擅长于笔耕,静静地深夜,多少次,崔校长在写文章,在构思新学期的开学典礼,在构思每一次的教师综合素养会,他的文笔排比气势多么有力量。每一句都经过了润色,文质兼美。家长听了受感动,老师听了受益非浅,鼓励着青年教师们飞快地成长。你们知道吗?目前崔校长已经出版教育教学专著数十本了呢!上周崔校长看到校园月季花怒放,豪情写下一首赞歌。孩子们大声告诉我,想听一听崔校长写的诗歌吗?

月季月季,花开四季,

月季月季,多彩美丽。

月季月季,团结相依,

月季月季,蓬勃生机。

月季月季,竞相追梦,

月季月季,芳香馥郁。

月季月季,月月喜气,

月季月季,带来好运,

相伴师生,万事如意。

孩子们,我们的校园不仅有月季花竞相开放,还有许多美丽的花儿绽放,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你们愿用诗一样的语言像崔校长一样赞美它们吗?

爱读书的你们最可爱,爱读书的老师最美丽!一个又一个的真实故事反映的,只是我们师生读书时的一个侧面,还有更多更值得我们感动的关于读书的故事,等待你们去歌颂。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成长的。愿书香浸润每一个人的心灵!

篇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黑德斯说过:“书籍犹如朋友, 必须慎重选择。”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 把矿渣甩在一边, 只拣纯净的宝石。”走下“塔尖”的儿童文学领军者——曹文轩先生强调, “读什么书是一个比读不读书更重要的问题, 中小学生的阅读是在老师和有见地的家长指导甚至监督之下的阅读。”

1. 架设课内课外的桥梁

在阅读教学中, 我结合教材的特点, 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 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以优秀的课外读物为“纬”, 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 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 促进知识的迁移, 使课内外知识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两者的有机结合, 对课外阅读而言, 有了指向;对课堂教学而言, 又有了良好的智力和知识“背景支持”。

抓住课文内容的“拓展点”。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典美文, 它们或是从经典名著中节选而来, 或是介绍名人名家的风雨人生, 或是文字朴素、却意韵深远, 或是对人间真情、社会美德的赞颂与褒扬, 或是对社会发展的热点关注……但这些课文所呈现的这些方面, 所表达的意思往往也只是“冰山一角”, 欲见真面目, 欲有新收获, 需要教师以此进行适度地引领与拓展。如教完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 引领学生去读名著《水浒传》;学完了《海伦·凯勒》, 如果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就不算真正了解海伦;学完了吴伯箫的散文《早》, 再去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相信对鲁迅的了解会更多、更透;学完了《只拣儿童多处行》后, 再读读冰心老人的诗集《繁星》《春水》, 老人“有了爱, 就有了一切”的博爱情怀, 才能真正走进你的心田;读了《生命桥》, 谁能不动容?再找来《藏羚羊的跪拜》《蚁国英雄》一读, 怎能不震撼?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这个例子也只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 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去窗边瞭望, 到窗外走走, 滋养心灵, 陶冶情操。

抓住学生情感的“兴奋点”。“学生是情感的王子”, 面对五彩缤纷的课文内容, 学生很容易投入真情感、真兴趣。在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后, 学生对“只有一个地球”产生了质疑:在茫茫宇宙中, 难道真的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吗?我紧紧抓住这一“兴奋点”, 引导学生查找课外书籍或上网阅读, 于是围绕这一主题的探究性课外阅读由此展开。学习了《神奇的克隆》后, 学生对科技时代的“宠儿”——克隆, 总会感觉新奇, 引导学生在课外作一些探究, 必将有意外的教学收获。

2. 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生活即语文, 生活的外延等同于语文的外延。我们的社会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新事、奇事、趣事、大事发生, 每天都有许许多多与时代同步的美文、新闻、趣闻诞生。处于日益开放的时代, 学生需要“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这些无疑是他们了解世界、积蓄情感、丰富学习内容的好资源。国人不会忘记“5·12”, 在这举国同悲、山河同泣的日子里, 多少感人的故事, 多少火热的文字应运而生, 相信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为孩子们深情诵读过《孩子, 不用怕》《不离不弃》《天堂里我不孤独》……这样的文字震撼心灵, 这样的情感荡涤灵魂。近年来, 英国女士J·K·罗琳的四本厚厚的《哈利·波特》风靡校园, 那个戴黑框眼镜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孩子的偶像。他们都为自己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而煞费苦心, 都为自己能有与哈利·波特同样的魔力而陷入遐想之中。这种校园、儿童时尚读物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资源。想起几年前, 作家曹文轩先生来家乡为孩子们作报告的情景。当曹教授信步走上讲台时, 孩子们再也忍不住了, 那潮水般的掌声尽情地表达了孩子们的热情与期待。“……孩子们, 我要送给你们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我和故事一同出生’;第二句话是‘这个世界属于细心的人’;第三句话是个成语, 叫‘无中生

有’……”孩子们个个小脸涨得通红, 小手举得高高, 不停地向大作家提问……活动时间是短暂的, 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当孩子们为作文无病呻吟时, 这不就是一剂良方吗?当孩子们沉迷于电玩、电视时, 这不就是洞开一扇文学之门吗?你瞧, 校园里似乎刮起了一阵“轩”风:操场一隅、廊道一角, 三五成群, 或蹲或立, 读着《根鸟》《青铜葵花》《草房子》……这就是阅读, 这就是学习!

3. 融进先人哲思的经典

曾听一位教育专家来校为学生作讲座, 至今还记得这样一段内容:读书如沙里淘金。如果让你去淘金, 你是到含金量极低的沙滩去淘, 还是到含金量极高的金矿去淘?不用说, 肯定要去金矿。那么哪些书是“金矿”?经典!经典是经时间淘洗过、历史见证过的“金矿”, 是蕴藏先人哲思的文字精灵。当代美国极富影响力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说, “我们拥有经典的原因是生命短促且姗姗来迟。人生有涯, 生命终有尽时, 要读的书却前所未有的多。”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 只有多读经典, 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 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 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回归经典阅读, 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引导。语文教师需要制订一个具体的经典阅读计划, 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实践中, 除了《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 我还结合教材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 向五年级学生推荐了青少版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史记》, 冰心诗集《繁星》、鲁迅的《朝花夕拾》, 外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孙漂流记》《老人与海》等。

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的回归, 是对课外阅读的一种理性追求。阅读经典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 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经典的喜悦中, 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 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对于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

4. 彰显个性阅读的魅力

有很多教育资源是我们无法单独开发的, 即使能开发出来, 有效性也不会高, 我们必须依靠更多外部力量的参与。同样, 要永葆学生的阅读热情, 一厢情愿的单向行为是“如履薄冰”而缺失生命力的, 只有通过学生生命阵营的互动、共动和联动, 我们才会如愿以偿。实践中, 我充分利用学生与家长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 调动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向班级推荐读物,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与教育思考向学生推荐读物。在我们班级有个特殊的学生团体———新书审查委员会, 其主要职责就是对学生、家长推荐的读物予以审查并向全班“发布”。实践证明, 此举不仅有效唤起学生生命阵营的联动, 还丰富了学生读物, 许多有价值的书籍进入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春风又绿江南岸——重视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黑格尔说过:“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 而是内容的灵魂。”恩格斯说, “真正有价值的方法可以长久地启人心智、发人深省。”课外阅读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师就必须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使得课内课外阅读互补互动、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以实践者的角色迁移方法。学生从课内习得的阅读知识及技能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 而大量的课外阅读又为深化拓展课堂的知识技能、达成语文目标实现提供了可能。实践中, 我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 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阅读技能,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如用含义不同的符号标画重要内容;学会品词析句作批注;作内容摘要, 整理阅读提纲, 将书读“薄”;展开想象、推理, 进行分析、评价, 写心得体会, 将书读“厚”;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精读名著之类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略读浅显易懂的书籍或只作内容知晓的书籍报刊、童话神话等, 以扩大阅读面, 增加综合信息。这里特别强调的是, 对于一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精华的精美语言, 学生应当熟读、精读、多读。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第二次阅读与第一次阅读相比, 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对世界的看法都可能发生变化, 因而对文本的解读就可能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以研究者的角色投身阅读。让学生围绕一定的研究专题, 主动地搜寻和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 并进行资料整合, 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做学问”式的阅读是围绕某个问题去阅读相关材料, 因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简单的科研意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表演者的角色朗读美文。曹文轩先生说, “朗读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好方法。”在德国——阅读格局相对成熟的国家, 朗读是家常便饭, 学生朗读, 老师朗读,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文字的美妙和故事的迷人。当学生在朗读时被作品吸引住之后, 就会不由自主地读这本书, 而一旦开始进入读书世界, 他们就会慢慢地进入流连忘返的状态。另外, 朗读还有一大好处, 就是甄别和淘汰那些毫无价值可言的读物, 因为它如果真是“烂货”, 就无法被朗读。因而, 在实践中我一方面亲自为学生读书, 一方面大力提倡学生大声朗读美文, 为学生创造机会, 搭建平台, 以表演者的角色去参与阅读, 去感受文字。

三、躲进小楼成一统——力挤课外阅读的充裕时间

预留课堂时间。坚持“精讲多读”, 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确保自主时间。变以往的家庭作业为少留书面家庭作业, 而推荐各种课外书报, 收集整理各种信息, 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 读好书。每天规定自主阅读时间, 如“早晨美读”——美文诵读十分钟, “午间阅读”——利用学生午间吃饭前后的二十分钟, “晚间研读”——利用晚间休息前后约一小时时间。

提供交流时间。将每周二和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的活动课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 专门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开展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以帮助学生解决课外阅读的疑惑, 或交流读书经验, 汇报读书成果。

学会安排时间。鲁迅先生说,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意去挤总是有的。”光靠教师安排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必须做时间的主人, 做学习的主人, 能根据自身阅读兴趣、学习规律, 学会挤时间, 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四、万紫千红总是春——丰富课外阅读的组织形式

着染“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师生合力打造班级的“阅读文化”, 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室无处不激情”, 我们教室四周的墙报上始终围绕“书香精神”进行设计和创意, 把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贤士恋书、醉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其中, 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学生想读、乐读和常读, 也可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精英”的事迹和感言贴在墙上感染其他同学。

师生“共读”。语文教师是一面镜子、一个楷模、一轮回声的声源。语文教师必须用个人的精神和魅力去感召学生, 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 亲自阅读, 师生共读, 让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永远根植于学生的生命深处。每到阅读课, 以及可以利用的闲暇时间, 我都与学生一起捧起书本, 共同阅读, 共同汲取营养。我想“身教优于言教”, 只要我们用自身的行动感化学生,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我们的教室一定会真正书香弥漫。

小组“竞读”。在全班组成自愿互助阅读小组, 尽可能将兴趣相投或能力相仿的学生分为一组,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合作阅读活动, 如同读一本书, 同诵一篇文, 同演一台戏, 同写一类文。

开好“三会”。这里所说的“三会”, 指的是好书推介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成果汇报会。“三会”对于课外阅读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拓宽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有助于在班级中形成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阅读氛围。

学会“扇风”。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课外阅读中, 教师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教师把握契机, 学会“扇风”, 就能巧妙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通常我们会这样去引导:一是欣赏课外文章的精彩片段。一篇好的文章语言生动, 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深深地吸引打动学生, 引起学生的共鸣,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二是介绍课外读物的故事梗概。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强烈, 可以向学生概括讲述故事、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样会激发学生阅读全篇的兴趣。三是讲述课外读物开头或结尾。许多文章开头往往设计悬念, 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 结尾是情节发展的高潮, 感情的升华, 是画龙点睛之笔, 最能感动读者, 可以通过讲述文章开头或结尾, 激发学生阅读全篇。四是介绍著名作家的作品, 学习了一篇课文后, 学生对该作家的文章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五是邀请不同学科老师布置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另外, 要想让学生保持一种持续的课外阅读热情, 必须有一种能持续刺激儿童心理的东西。实践中, 我们尝试着在语文考试中适当联系必读书目来命题, 给予阅读情况较好的家庭、小组、个人授予一定的称号或提供公开展示的机会, 如“书香家庭”“读书精英”“书迷小博士”, 开设“百家讲坛”等。尝试虽然简单, 却能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阅读带来的自豪与快乐。

小学生的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 虽然我们很难指望社会的共动, 但至少可以要求家庭与学校的协同与联动, 形成最佳合力, 去携手打造学生心灵的栖息之所, 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尽心、精心、静心地投入到自己的阅读生活中去, 成为生活中新的兴奋点, 使课外阅读逐步成为生活的常态, 学习的习惯。

篇4: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成绩并不是很好,对于升学的热情不是很高,所以读书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一件事。即使是阅读,大多学生也抱着“必须有用才去读”的想法,而平日手中放不下来的书也多半是课本、习题集、作文选,或是被视为减压工具的动漫书、校园故事。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普遍存在着阅读的惰性,浅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时尚,功利性阅读也正在降低学生读书的品位。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任重而道远。

针对高中生读书时间少的不足,我采取了“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的方针。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而阅读兴趣来源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好的作品,并引导他们正确理解作品的精髓,引导他们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作品,从看似平常的事物当中发现一些不平常来,再加上适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实践中必须做到及时推荐、适时补充和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内外结合相互补充,既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出来。同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经常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阅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能读书的习惯及能力就会自然形成。

二、勤动笔墨,萃取精华

“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先生的这句话应包含以下两个含义:阅读时在文章中进行圈点;写读书笔记。阅读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提炼的过程,也是理解和消化的过程。在阅读时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圈画起来,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或通过摘录加深理解。这些习惯的养成,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写读书笔记也是积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及写作素养的有效方法。

三、边读边思,悟其精髓

“学而不思则罔”,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质疑”能活跃思维、开阔思维。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凡是文章所包含的内容和涉及的各方面知识、名词、术语有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都应当列入思考的范围。同时,要让学生独立阅读,鼓励他们勤动脑、多思考,带着问题去读书,并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四、注重练习,善于表达

单靠在课堂教学中去阅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难以保证的,阅读大部分要靠课外时间来完成。但是,课外阅读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宽松自由的环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毅力,需要学生有主动性、浓厚的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二是阅读时间也要靠学生自主掌握,换言之,需要学生自己去挤时间来阅读。同时,大量的家庭作业也是限制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瓶颈,因此,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来改善这种状况。

五、重新翻阅,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是前人读书经验的积累。学生在阅读当中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如果善于联系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读回头书”的好习惯,这对加深理解和丰富知识积淀十分有益。学生一旦有了丰富的文化积累,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六、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

很多学生不喜欢读书,但是很喜欢听故事,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故事加到课堂教学当中。比如,在讲到一篇文章,涉及到《三国演义》时,需要学生课下自己去阅读《 三国演义》,但又担心学生是否自觉,那么在课堂上的延伸环节中就可以先讲一段故事情节,待讲到精彩之处就来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进而让同学们自己回去阅读,这样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自然也就甘愿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了。

七、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之以“渔”,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的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读书也是一种创作,只有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真正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八、拓展阅读,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是肯定不会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推动课外阅读的步步深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人生在世,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这往往是从读书开始的。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广阔海洋,延展生命的有限疆域。“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人生不再孤独,让我们通过读书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

最后我想说,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这就是我们所期盼的。

篇5: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稿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说出了读书的必要性。古诗中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有一大部分来自读书。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无味” 了。

书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古今成大事者,皆以勇气和智慧之高为最甚。我们需要拥有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人生美丽的境界,人生最快乐的境界。只有读书能使我们拥有这一切。

你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世界上所有的伟人、大师,但通过读书,就有可能。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你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提前进入将来,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过去和未来。有人说,不读书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读书人是同时生活在三个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喜欢阅读的人是这样说的。黄庭坚说的“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世界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有位教师这样说:“阅读是一个人呵护自己心灵的绿地,建设自己精神家园的良方。当我们喜欢读书时,纯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阅读就会像每天必须吃饭和睡觉一样,成为非常自然的生命需求,成为我们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和人生乐趣之所在!

人生的快乐在于不断的追求,独立于天地、自然之间,徜徉与书的海洋,独享拥有整个世界的乐趣。拥有了书,就像拥有了良师益友,享受他们的无穷快乐。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吧,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让我们与那些古今中外的贤者志士共语吧,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让阅读成为我们每个同学的习惯吧!正确的阅读方法让我们终身受益,在阅读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读写姿势端正,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2、和书交朋友,广泛阅读。3、读书声音洪亮,充满感情,使用普通话。4、读书时边读边想、圈点勾画。

5、常写读书笔记,注重知识的积累6、爱护书籍,不在公用图书上乱写乱画。

篇6:第二周国旗下讲话《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诚信成为一种习惯。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会弄虚作假,吹牛奉承;诚信是说话、做事讲信用,说到做到,不撒谎骗人。

“狼来了”的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早就听说了。“狼来了”的故事,就是让人明白,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既不尊重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然而我们中有极少数同学就像故事中的放羊娃,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为了逃避责备而编造一些五花八门的谎言欺骗老师。有的同学自身存在一些坏习惯,比如上课走神,爱说话,不认真跑操,欺负同学,老师每次找他谈话时,他们只是很快的向老师做出保证,今后改掉坏毛病,但却丝毫没有改,依然我行我素,有的同学爱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还,当别人问他要的时候,却死不承认。有没想过,这些同学都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诚信。

每个人或多或少的有过不讲诚信的时候,但是只要你认识错误,努力改正,你还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在这里,我希望和大家共同做到以下三点:1.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严格要求自己。2.做到守时、守信、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

3.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学们,让我们始终保持一颗诚信的心,超越自我,让诚信成为习惯,我们的人生也一定会因诚信而显得绚丽多姿!谢谢大家!

篇7:第二周国旗下讲话《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初一(2)班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首先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校园因什么而文明?答案很简单,校园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

文明是一种进步,是思想的科学、行为的端正、习惯的改善、修养的提高、品质的提升。文明是告别昨日的无知和粗俗,是心灵的自觉和控制。所以,我们要做文明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文明的学生呢?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爱学习的人。文明的学生,一定是讲礼貌的人。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文明的学生,一定是爱护公共财物的人。文明的学生,一定是遵守纪律的人。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做文明的学生,我们还应努力做到:

说文明话:“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常挂嘴边。办文明事: 爱学习,讲合作,讲秩序,讲卫生,爱护公物,懂得感恩。

同学们,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让文明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篇8: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一、创设良好氛围, 热爱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 他是为着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 鼓励效仿一切好行为, 那么, 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要使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要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这需要身教。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 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仿效。我的办公桌上总有一本书, 闲暇时, 总会读几页, 给学生做出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知道, 除了电视和电脑, 我们还可以从书籍中得到乐趣, 获取知识。期待老师静心读书的剪影能印在学生的心中, 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发生转变, 自觉地拿起书籍, 享受文字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加强方法指导, 勤于阅读

恰当的读书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 积累更多的知识财富。我利用每周的阅读指导课,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受识字量、理解力的制约, 阅读时常会出现跳读的情况, 因而影响阅读质量。这就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养成“读书莫放拦路虎”的习惯。我要求学生每人配一本《新华字典》,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难以理解的字词时及时查阅, 以加强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中生疏词句和关键词句以及重点探讨的地方进行圈、点、画、找、记, 教给学生“煮书”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感受故事的情节, 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鼓励学生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 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并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课内课外结合, 拓展阅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教学中我立足课堂,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课外延伸, 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中高年段都有预习的要求, 每上一篇新课文之前, 我都会让学生读一些相关文章。不管是《语文新补充读本》, 还是《补充习题》, 只要有相关的内容, 我都会布置学生去读。有时, 我还会印一些材料发给学生阅读。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自己主动找材料阅读。记得三年级下学期上《恐龙》一课时, 学生普遍参与热情高, 对恐龙的介绍也非常详细。我诧异于学生的课堂表现, 课后了解到, 这得益于一本名叫《史前与濒危动物》的书。针对学生求知欲旺盛、喜欢探究问题的特点, 我有时故意不把内容讲白讲透, 讲到了精彩之处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 请听下回分解”, 留下悬念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学生便有了很强的探求欲望, 课下就会主动去阅读。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 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 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 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 只要有相关的资料, 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相关的课外书, 让学生去阅读。比如, 学了《普罗米修斯盗火》, 我就向学生介绍并推荐《希腊神话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了, 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四、多样成果展示, 享受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 肯定是不会收到实效的。一般当孩子得到更多人称赞的时候, 他就会更有自信, 也更愿意做这件事。因此我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为他们创造更多展示的机会。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 巩固阅读成果, 让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 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我在教室里专门布置了“我读书, 我快乐”专栏,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收获制作成精美的卡片, 在专栏中展示。名言、美词佳句、读书感悟、仿写片段, 张张卡片上都凝聚着制作者的心血。课间, 我们班的学生都喜欢在“我读书, 我快乐”专栏前驻足、品读。学生也喜欢制作读书卡片, 都期待着专栏中有自己的读书卡片。每个星期五的“美文诵读”, 是我们班学生最享受的时间。学生将一周以来所读篇目中最精彩的部分朗诵给大家听。同学眼中闪烁着的兴奋、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 这都成了大家读书的动力。学生在分享交流的同时, 充分体验读书的乐趣, 并将所有的成就感归功于阅读。

篇9: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建立“三级图书网”

为了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书的气息,能随时随地在书海中遨游,我们提倡建立“三级图书网”,即家庭图书架,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

家庭图书架:学生每天放学后和休息日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家庭的读书氛围也很重要。我们利用家长会建议爸爸妈妈们适当投资,购买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图书,并利用每晚30分钟陪孩子一起看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在亲情的气氛中感受到读书的快乐,逐渐地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我愿读”,从而达到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所以这个“家”里也要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阅读空间。现在的孩子有一定的好胜心,事事唯恐落后于人。我们要抓住孩子们的这一特点,鼓励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书放到班级图书角中,“以一本换百本”,只要有空余,孩子们都会在班级图书管理员的指导下从图书角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再由图书记录员记录借阅的书目及时间,回到座位上细细品读。班级图书角中的书,既可以当天借当天还,也可以借3~5天,每周五由图书管理员对图书进行彻底清点。对损坏图书的行为进行警告,严重的损坏或将图书弄丢的要赔偿。这样,学生既懂得了爱护图书,又知道珍惜时间,用心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校图书馆:我们学校购进了大量的图书,建起了学生阅览室,学校进行统一安排,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学生融入书的海洋中去: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中午时间进行阅读;中高年级的孩子在每周二、周四的大阅读课上轮流到阅览室中吸取“书的营养”。

2.每天“课堂两分钟”

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让孩子们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每天的这两分钟,孩子们将自己每晚读书半小时的读书收获讲给大家听,可谈体会,可复述,可背诵,可朗诵……这既锻炼了孩子们在大家面前敢于说话的勇气,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表现出色的孩子还可以得到一颗“读书小状元”或“朗读小明星”的激励章,这样保护了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读书的行列中来。

3.每月“阅读考级场”

为了使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一直处在高潮期,我们还特意安排了“阅读考级场”,由参加考级的孩子填报阅读级别,由教师和学生评委共同出十道题,检验孩子对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理解的程度,能答对六道以上者即过评委关,颁发“考级证书”。还可以由同学当场提问,共同探讨书中的有关问题。这种方式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考级场”上更是时时出现精彩的回答,常常爆发热烈的掌声。

4.学期“阅读大擂台”

这是我们为每个孩子提供的展示自己语文能力的大舞台。通过激励性评价中对语文八个方面各小能手的成绩记录,先评出单项小能手。对能获得五个以上小能手的学生进行综合考评,颁发“语文小博士”的荣誉证书。举办“阅读大擂台”就是为了检验学生阅读的能力。几份不同层次的试卷,给孩子们自主地选择空间,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试卷档次,让每个孩子“跳一跳够得着”,享受到读书带来的快乐,激励孩子们去读更多更好的书。

二、灵活运用激励性评价

1.愿摘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此话虽有些“土”,却道出了“摘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在读完文章之后,能回过头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得好,就把它暂时记在摘记本中,可以是词、句、段、篇,以备有时间进行巩固记忆,逐渐地转化成自己的积累储备。我们主要做法是定期进行“摘录”展评,开读书汇报会,分类别摘录比赛……

2.能背诵

阅读过程中记录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如果能把记录变成自己的知识储蓄就更好了。每一次的大阅读课最后的十分钟是学生兴致最高的时候,比一比谁背下的好词好段最多,再谈谈自己为什么要背这段话。对背得流利的学生授予一颗“积累章”,对体会谈得好的学生授予“口语小明星”章。如此一来,边读边记忆的习惯就在这一次次的小检验中逐渐养成了。

3.巧运用

能摘能记习惯的养成固然很重要,但是否会活学活用则是阅读的一个高层次。在对小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上,强调了“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要让知识变活,无论是在习作中,还是在口语交际课中以及日常交谈中,都可以运用到阅读课中记录的好词好句。如果用得恰到好处,还将得到“习作小先生”和“口语小明星”的称号。

4.会圈点

这是判断学生是否会读书的标准之一。我们提倡每个孩子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观点……

5.写体会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它的闪光处,也可能会引发读者的思考。因此除了在读的过程中动动笔,还要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每一本书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如果能坚持写读后感会使自己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我们不定期在各班开展读书交流会或利用校电视台的“畅游书海”栏目进行宣传交流,谈谈学生对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的理解,展开讨论,取百家之长,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6.善提问

提问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强弱。在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要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读懂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如果大家都读过这篇文章,就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能引发最大范围的讨论。对能提出这类问题的孩子授予“提问小行家”的称号,鼓励孩子们在读中思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落实课外阅读

1.时间落实

一是落实统一指导的时间,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列入课表,专时专用;二是落实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作业减少了,自由阅读的时间也就多了。

2.活动落实

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好的读书笔记的展评等。

3.指导落实

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阅读的方法多样化,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可以指导做活页卡,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可以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指导写观后感等等。对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同样要精心准备。

4.检查落实

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上一篇:无人监督考试——《钓鱼的启示》教学随笔下一篇:余吾煤业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