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反思成为习惯心得

2022-08-23

第一篇:让反思成为习惯心得

让读书成为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一个人在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一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因此,教师应努力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我们学校为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随处可见的图书橱柜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有书看,各种激励、评比措施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而所举行的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更是将孩子的读书热情点燃起来,如读书月、读书节的设立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创建“书香”班级、争做书香少年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制作小小书签比赛丰富了学生的读书生活; 读书手抄报、作文比赛使学生的读书成果得到展示;读书交流会上让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图书漂流活动让图书资源得以共享;师生、亲子共读一本书让学生的见解得到了提升„„他们在活动中收获着、成长着„„

久而久之,读书已逐渐成为孩子的习惯,书香在孩子中间弥漫,他们在书海中畅游,品尝着读书带来的甘甜,感受着读书带来的蜕变。

书香溢满校园!

第二篇: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

今天4月 23日, 是世界读书日,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老师有话要对全体同学们说,

大文豪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古人也讲,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

读书虽然不能增加我们生命的长度,但却能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 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生活无垠的海洋。

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那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书。一个家庭可能缺少这又缺少那,唯独就是不能缺少书。”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与我们相伴一生。

温暖的春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在这暖春时节,希望每位同学能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珍惜每一天的读书光阴,从读书中获得新知,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老师们、同学们,读书吧!让我们把读书活动真正作为一次新的耕耘与播种,让迷人的浓浓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让读书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个脚步,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点燃读书的激情,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

第三篇:让合规成为习惯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合规成为习惯》

风险无小事,合规心中留。2011年是合规执行年,围绕合规执行年这个主题,我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深深地认识到:合规不仅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意识,还是一种习惯,一种在工作中慢慢养成的习惯。

曾看过朗咸平一本书叫《热点背后》,他讲到新加坡的法制观念,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很受触动,“用严峻刑罚让你形成法制化的观念,这样才能产生自觉的行为,大家都自觉了,管理成本也就大幅度降低了”。自觉的行为成为新加坡人的习惯,所以新加坡能成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我想:这是对合规重要性的最好诠释。银行经营时刻与风险相伴,更要有自己的规矩。银行的规章制度都是用血的教训和沉痛的代价换来的,所以在制度上不能有半点的侥幸,任何1%的疏忽都可能导致100%的损失,哪怕一次小小的违规都可能带来终生的悔恨。

我行明确提出2011年合规执行年目标:坚决杜绝重大、实质性违规问题,合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大幅提高,各项业务发展良好,支持经济增长,能力增强。在此基础上,我行行长对我们综合柜员也提出了具体要求:2011年争取要做到:零差错、零报

警、零投诉。

一张三尺柜台,一面七寸荧屏,一只黑色的笔,一组办公用章,组成了我工作时间全部的内容。形式虽然相对简单,内容也相对单调,可是在我心里,确时时刻刻把合规放在最高点。心里牢记着:万金手中过,合规心中留,要说合规话,做合规事,当合规人。有时候,面对客户的压力,在我内心深处,开展着合规与违规之间激烈的斗争和较量。此时,我心里就飘出这样一句话:条条规章血写成,人人必须严执行,让责任走进心中,把合规变为行动。

记得那一天,营业刚开始,某市法院来我这个柜台办理协助冻结存款业务,证件核查齐全之后,我在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内核查账户余额不足冻结金额时,我明确给了法院工作人员一个解释。刚开始,法院工作人员不同意,说“我在别的银行都是这样子操作的,你就这样操作就行了”。面对法院的要求,我没有同意,时刻记着:操作流程一念间,合规违规两重天。于是,我再次耐心的给法院工作人员解释,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最后,在双方的沟通下,法院工作人员满意而归,我也坚持了规章制度合规操作。

亲爱的朋友们,合规在哪里?仅仅是一句口号挂在嘴边?还是一种想法徘徊在脑海?还是在那规章制度中一行行的文字被掩埋在深深的书卷之中?都不是,合规应该在这里,合规应在我们心中,与我们的血液一起流淌。当合规像我们吃饭、休息、睡觉一样自然去执行的时候,我想,那才是我们最高的境界。

合规是修养,合规是关爱,合是规精神,合规是保障,幸福是棵

树,合规是沃土。作为银行业从业人员,让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操作环节做起。合规操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合规操作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让合规保护我们大家。

谢谢大家!

第四篇:让合规成为习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站在这里阐述我对合规文化的理解,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合规成为习惯》。

巍巍大别山下,悠悠淠河之滨,生活、工作着这么一群人,他们秉承着对农金事业的专注与执着,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历经锤炼,奋力拼搏,不断弘扬合规文化,他们就是XX的农金人。

XX年我幸运地考进XX。从熔入这个激情团队的第一天起,领导、师傅对我要求很严格,在帮助我提高业务的同时,不断对我进行合规文化教育,听得最多的也就是如何合规操作。特别是在调入XX支行以后,这里紧张的工作环境、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依法办事、合规经营的良好习惯,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的理念。十案九违规,综观层出不穷的金融案件,无一不是因为我们的干部员工合规理念淡薄,制度执行力差,以人情代替了制度,以感情代替了监督所至。通过这次开展的“三项整治”和“不良贷款真实性排查”工作以来,许多问题贷款、三名贷款数额巨大,触目惊心,不良贷款犹如洪水猛兽般,正在吞噬着我们历经千辛创造的经营成果,惨痛的事实,血的教训告戒我们,合行事业要发展,要繁荣,就必须建立合规文化;业务操作无案件、无事故,就必须建立合规文化;员工无违纪、无违法,就必须建立合规文化!否则,谁能保证过去的案件不会现在发生?谁能保证昨天悲剧不会在今天重演? 一个企业的失败,可以找出上千条,上万条的理由,但最根本的是文化的缺失,文化的贫穷,健康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保障!合规文化亦是如此。当前,正值我们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合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的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增强我们的综合实力。那么,何为合规文化?合规是一面盾牌,它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心灵,阻止着我们内心邪念的产生,抵挡着外来的各种诱惑。合规文化是一种氛围,需要每个人用心去感受;合规文化是一种习惯,需要每个人去培养;合规文化一种立场,需要每个人去坚守。

白雲从不向天空承諾去留,却朝夕相伴;风景从不向眼睛說出永恒,却始終美丽。只有我们每个农金人,明白自己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该崇尚什么,摈弃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才能自觉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形成心中坚不可催的堡垒。

合规文化是悬在那些利欲熏心、恣意妄为、无视规章制度人头上的一把利剑,但对大部分面对金钱,面对权贵毫不动摇,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把职责当成自己生命的员工来说,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道德的修养,一种本领的历练。

建设合规文化,它不仅仅是说在嘴边的一句空洞的口号,它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一行行文字!它需要我们每个农金人从一个环节,一个流程,一件小事做起,真正做到“人人合规”,“事事合规”,“时时合规”,不畏艰辛、不畏繁琐。每天下班前检查一下自己,今天的工作效率怎么样?业务操作合规吗?乐于服务吗?说到做到吗?在差错面前敢于承担责任、检讨自己吗?互相配合和谐吗?勇于创新吗?勤于学习善于研究吗?不断超越自我吗?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这样锲而不舍,一点一滴,反复磨炼,达到持久成习,使合规行为宛如自然,使合规经营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无论岁月怎样流失,无论体制如何变化,无论人员怎样更迭,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惯之成习的合规。这样,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合规的升华,就是合规文化的形成。只有合规文化的传承,才能将合行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也惟如此,我们农合行才能在百舸争流,千帆竟渡的经济浪潮中,永立潮头。

合规孕育习惯------习惯改变了------行为就改变了------行为改变了--------面貌就改变了,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一起将合规由制度变成行为,由行为变成习惯,由习惯形成文化,让合规文化永驻你我心间,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共同托起XX的明天!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让优秀成为习惯

你一定熟悉这样的现象:骑自行车的时候,刚开始很费力气?而一旦骑起来以后,就会感到轻松多了。汽车在发动的时候很慢的,而后速度会越来越快……这就是“飞轮效应”。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我们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

我们每个人都想出色,都想让自己发展得更好些,但却往往输在起点上。正如“飞轮效应”一样,一开始我们必须付出数倍的努力,而你一旦开始,就会有一定的惯性推动着你去行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而要想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你需要通过下面三关:

第一关:是什么阻碍着我们?

飞轮一开始转动是很困难的,那么是什么阻碍着?看看下面的故事吧,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有个懒惰的年轻人,四处寻访能够克服凡事提不起劲的原因,最后终于找到一位大师。大师听完年轻人的来意后,便带着他来到一个火车头旁边。大师将一个木块卡住火车头的轮子,然后让年轻人启动火车。蒸汽火车头马力已全部开启了,可是火车头就是不动。接着,大师拿起了木块,火车头立即动了起来,缓缓加速前进。

大师笑着对年轻人说“就这个小小的木块,让这个时速可达一百公里以上的火车头寸步难行。年轻人,你内心的火车头被什么样的小木块阻挡住了呢?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帮你拿掉你的惰性,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年轻人听了大师的话,内心大受震撼。从此以后,他不断地行动,决不让自己停顿下来,不仅克服了自己的惰性,更创造了无比惊人的庞大的事业。是呀,又是什么挡住了我们追求卓越的道路?是惰性,是缺乏勇气,还是不够自信?你把挡住自己的小木块拿掉了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恭喜你,你已通过了第一关!

第二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学习不会像转动飞轮那样简单,更需要智慧和毅力,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

听说过五步学习法吗?你不妨试试——第一步,课前自学,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第二步,课堂领悟,掌握基本原理的来龙去脉;第三步,课后回顾,加深课堂理解;第四步,检验巩固,做到定时训练,独立思考; 第五步,落实错题,经常总结,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运用.这也是学习的基本过程,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到?千万不要小看这几个步骤,也不要怕麻烦,这是无数成功学子的经验之谈。要知到,一旦你坚持这样做了,你就是已经在转动“飞轮”,接下来的学习就会变得高效而轻松。什么是学习?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方法,并且坚持下去,成为习惯。这样你就过了第二关。

第三关:你需要不断调整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梦想中描绘着自己的将来的生活。开始时,我们会满腔热情。然而“事情永远不会百分之百地像我们预计的那样”,总会遇到种种问题,你一旦屈服、妥协,刚刚“旋转的飞轮”就会慢慢停止转动,直到有一天,你无奈地发现梦想和现实是那么的遥远。

每天,都有很多架飞机从我们头顶飞过,飞机上的乘客也坚信他们会到达自己的目的地。然而,你知道吗?在95﹪的飞行时间里,飞机都是偏离航道飞行的,也就是说,没有人控制,飞机几乎一起飞就偏离了航道。区别就在于飞机是由飞行员负责方向的。飞行员有预定的目标,他清楚飞机会被气流吹得偏离航道,所以他监控着飞机的飞行方向,不时地进行调整,最终到达他的目的地。我们也是这样,你所要做的不过是不断地调整自己——向着自己预定的方向努力。

的确,优秀是一种习惯,但,首先,你必须习惯于优秀。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

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因为定位于优秀,装腔作势的表演、阿谀逢迎的丑态、追名逐利的争斗,统统不屑为之。不仅如此,还要敬鬼神而远之。

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优秀的人做了好事总不忘共同工作的同事,总是把主要功劳归于大家;平庸的人恰恰相反,极力讳言别人的贡献,拼命夸大自己的作用,贪天之功归己有,成绩都是自己的,错误都是别人的,老子是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

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让优秀成为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养成这种习惯对自己十分有好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优秀。有的人向往优秀,但不付出实际行动,优秀不会光临与他;有的人很优秀,但是他不知道现在的优秀是为了将来干什么,所以他养不成这种习惯;有的人对一瞬间的稀奇不在意,看完红花热闹,便放过了,那样他永远不会优秀。

优秀属于把勤奋习惯化的人。只有勤奋,多用功,才有可能优秀。我国北宋的范仲淹,在进京赶考的前段时间,自己找了一间屋子,每天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每天早晨熬一锅粥,等到中午学习完时已结成硬块,他就用刀把粥一块块划下来,就着咸菜吃,这就是午饭,晚饭亦是如此。经过此番勤奋,他终于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十分优秀的人。

“上帝永远不会把成果赠给那些妄图享受、不劳而获的人”请记住这句话。优秀属于把理想习惯化的人。向着理想进发,优秀会离你更近。爱迪生从小立志当一个小发明家。小时候的他已凸显其个性,稍大些,他在火车里千方百计搞到一小间屋子,边在火车上工作边搞发明。工作之余,他四处找些瓶瓶罐罐,来为他的试验服务。因一次意外,他制造了混乱,被人打坏了左耳,但他仍然不懈努力,经过许多次试验,终于做成了电灯,并为它找到最好的灯丝——钨。而且他一生的发明有1000余种。

理想是优秀的基石,为自己铺垫好基石,以后会跑得更快。

优秀属于把求知上进习惯化的人。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敢于去探索,才能有深层意义上的优秀。听说过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的“蒸汽机”吗?它的改进人——瓦特本是一个平凡的孩子,一次妈妈浇水时,他看到壶盖往起蹦,问了妈妈才知到那是水开了。“为什么水开了壶盖会不停的动呢?”带着这个思考,瓦特对蒸气机进行了改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唐代诗人李白本是个淘气的孩子,不求上进,一日见一老婆婆在磨铁杵,便好奇的问道:“您在干什么呢?”老婆婆对李白回答说,她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从而教化了李白,这便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典故。

若没有瓦特的求知,哪能扣蒸汽时代的大门?若没有李白的好奇,那能有浪漫主义“诗仙”的美誉?所以说,想要优秀,好奇心和求知的精神决不能少。

优秀是一种习惯,但它只属于把勤奋、理想、求知习惯化的人,让我们也做成这种人,养成一种优秀的习惯吧!

上一篇:日常工作合理化建议下一篇:入党志愿书入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