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2024-04-12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共8篇)

篇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威海工业技术学校 常强

摘 要:课堂教学是当前大多数课程完成教学任务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是职业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作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来论述在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精心设计并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对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教学改革 计算机课程 课堂教学设计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相对于普通高中而言,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呈逐步向下的趋势,后进学生相对要多一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些学生学习一时跟不上,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智力才能。只要施以良好的教育,调动其积极性,后进学生是完全可以转化为优秀学生的。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完整、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课堂教学仍会是学校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另外,职业学校面对更多的是专业课教学。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可以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比如计算机课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面向就业教学理念的提出,课堂教学就变得不同了。

我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一、在课堂上,恰当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任务”,而且这些“任务”具有可操作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这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要培养的并不是理论知识特别丰富的学生,而是偏重于培养能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而且计算机课程中有很多课本身就是操作多于理论,比如说: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平面设计等课。我们在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恰当的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任务,通过完成任务,达到学习某一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的操作,我是这样设计的:

任务设计:你曾经迷路吗?你用什么办法找到目的地呢?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是很容易迷路的。人们为了防止迷路,会做些什么呢?一些人采用问路的方法,另一些人则使用地图。一天,你的新同学要到你家来玩,但他并不认识路,你的任务是为你的同学制作一张地图,帮助他找到你所在位置,并且还不会迷路。

计划执行:

1、开始计划:在开始使用电脑工作之前,认真设计你的地图是很重要的。为了设计制作的更好,可以把想法写在一张纸上,也可以先画下草图。

2、动手操作:仔细在你的地图上为每一个建筑和道路画上图标。调整位置使它们看起来像真实的街道一样;有些街道要比其它街道宽一些,可以调整线条的粗细和颜色,区分主要街道和较小的街道;画一些不同形状的标志来表示街道两边的建筑,为使每个标志显得更加醒目,可以采用不同的编辑技巧,并注意将每个标志都放在正确的位置;街道看起来是不是很乱?尝试调整文本和图标的位置、大小和方向;运用箭头制作一些地图符号,表示道路的方向;还愿意再做些改进,使地图看起来更漂亮些吗?或许可以添加上些剪贴画,如树、动物、人、公共汽车,或者是可以见到的东西……。

3、精益求精:再看看你制作的地图,每条街道都在正确的位置了吗?街道旁边的名称写对了吗?每个商店和建筑都在正确的街道旁边了吗?这样一张地图可以找到你家了吗?你还能再改进一下,让地图更容易明白吗?

4、能力拓展:怎么样使你的地图看起来更有趣一些?可以使用文本框介绍一下地图中比较有趣的东西和地方。

此项任务的设计不仅练习了软件的操作技能,并帮助学生了解周围的世界,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建立与其同学的交往,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样也强调了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完成任务后的学生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促使学生去接受新的任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可视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的“软驱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时候,如果单单用语言来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其结果既浪费口舌效果又不好。根据以往的教学来看,学生很难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尤其对软驱的内部结构更是很模糊,教学难度很大,针对以往教学效果不佳的特点,我用多媒体技术把该知识做成flash动画,并通过3D技术把软驱的内部结构完全呈现出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整节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赋予软驱以灵魂,把软驱看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把软驱出故障看成生病,通过软驱到医院看病的经过,来讲解软驱故障的维修,软驱到医院看病的过程就是故障排除的过程。精彩地讲解、立体地演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一个精彩的故事读完了,我们的课程也结束了,学生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其结果是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个性发展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同时,为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作完成任务。例如,在讲解“画图”这一节时,我设计了“校服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并把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讲授该课时,学生能够容易地观看到他人的作品。并通过学习和互相评价受到启发,进而完成自己的研究。这样把个性化发展和协作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突出共性,发展个性,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四、重复知识、培养能力

重复知识的训练,目的是通过练习,以反复运用为手段,将新知识的应用转变为自动化操作,形成习惯。当前在职业学校里,学生不用面临升学的压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没有动力,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很不牢靠,以至于在毕业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原来什么都不会。与其到时后悔,不如珍惜现在。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牢牢的掌握所学知识。那么重复知识的训练将是一个好的途径。但是在重复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例如,表格是网页设计时经常用到的元素,在图文混排时可以利用它来固定网页元素,在学习框架网页时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电子图书,在学习表单知识时可以利用它来美化表单。那么,在讲这些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反复的让学生重温表格的使用,重复表格操作的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表格运用方面的知识得到巩固与加深,提高网页设计的能力。

五、用心关爱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因此我们在重点强调课堂设计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上不能轻易批评学生,更不能动辄就向学生发火,在职专教学中这是最不可取的。老师与学生的交往要做到适当、适度,而且还应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点小错,这时我们应该很自然地面对,不应有意回避。

作为老师,关心学生是我们应有的职责和义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去教育学生,要用真诚的爱去感化他们。我们要留意那些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们或许经济条件不好,或许性格孤僻,或许是因为某事而受到了伤害。我们要用心去和他们交谈,让他们转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总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的侧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心关爱学生,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改革,对于昨天的教师、今天的教师、明天的教师都不失为一种挑战。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深入的了解学生,更多的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形成学习动机。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发掘学生的精彩,这是教师用真情培育学生的艰辛过程,也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更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参考文献:

[1]彭绍东.论计算机辅助学习模式(上).数字与信息化2003

[2]何克抗.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2003

[3]谭浩强.对高职教学和教材的思考.中华读书报2002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谭浩强.迎接计算机普及的第三次高潮.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一、竞赛项目及内容

竞赛项目:计算机平面设计(photoshop cs5)

竞赛内容:1)按样例完成部分:要求对用给定的素材加工处理成指定的作品图形,并要按试卷要求完成相应操作(70分)。

2)平面设计创意部分:根据给定的素材创作完成一个作品,如一张贺卡、一个包装盒、书刊封面、海报等(30分)。

竞赛总时间为180分钟。

二、竞赛时间及地点

竞赛时间:2013年4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比赛地点:孝感市高级技工学校。

各参赛学校将参赛选手名单在3月29日前上交大赛组委会,大赛组委会对参赛选手进行资格审查。

三、参赛对象

每校每项目限报参赛选手2人,指导老师2人。参赛选手必须为在校在籍学生。

四、竞赛操作环境

硬件环境:CPU INTEL Pentium Dual-core E5200

内存2GB

19”液晶显示器

软件环境:中文Windows XP

Office 2003

Photoshop cs5

五、竞赛规则和注意事项

(一)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必须持本人身份证、学生证并携(佩)带统一签发的参赛证参加竞赛。报名者必须符合参赛资格。

2.参赛选手必须按竞赛时间,提前30分钟检录进入赛场,并应按指定机位号参加竞赛。迟到15分钟者不得参加竞赛。

3.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不得带入任何技术资料和工具书。

4.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监考人员或裁判人员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5.参赛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如遇设备故障等问题需举手向裁判人员提问,经确认后由裁判长决定是否更换设备。

6.参赛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大赛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竞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

(二)竞赛规则

1.选手出场顺序及考试机号由选手进入考场后现场抽签决定,监考老师做好记载。

2.竞赛过程中,选手若需休息、饮水或去洗手间,一律计算在比赛时间内。

3.如果选手提前结束竞赛,应举手向裁判员示意。竞赛终止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在案。

4.提交作业:选手竞赛完成应保存竞赛文件以考试机号为文件名(机号_1为按样例完成作品文件名,机号_2为创意作品文件名)放到计算机桌面上,作品类型保存为psd和Jpg文件各一份。竞赛完成后举手提请裁判员到机位处确认并记录文件大小,考生签字后方可离开,裁判要负责收集竞赛文件。

5.竞赛结束前10分钟,裁判员可提醒一次竞赛剩余时间。

6.各参赛选手必须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出现较严重的安全事故,立即取消竞赛。

7.各参赛队的领队、指导老师以及随行人员不得进入赛场。

8.竞赛评委由各参赛选手所在学校的Photoshop平面设计任课老师一名组成,报组委会批准。

9.在作品进行评分前,由大赛组委会在保密状态下对收集的作品重新命名编号,之后才可以评分,评分务求客观公正。

六、评分标准

1.按样例完成部分

详细评分标准以试卷上的标准为准,大致评分如下:

1)素材处理,抠取图形:30分

2)色彩处理:20分

3)图层及各种滤镜效果:20分

2.创意部分

详细评分标准以试卷为准,大致评分如下:

其中画面版式(大小、分辨率和格式)符合要求:5分; 主题效果是否突出:10分

色彩是否协调:5分

篇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市场,岗位实践教学,粗放教育,岗位职业素养

1 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决定适合采用市场岗位实践教学模式

1.1 计算机专业综合性很强、涉及行业广

计算机专业是门综合性、实践性要求都很强的专业。它涉及了数学、物理、化学、美术、英语、音乐各个方面的知识。即使是办公软件Word,在排版中打印中也会有函数、英语等概念。为了给专业课打基础、形成一套综合的知识体系,语文、物理、数学、英语这些课程计算机专业都是必须开设的。

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专业在实训中不能面面俱到,以期让学生能宽口径就业,实际上这是根本不现实的。在后期的计算机专业课专业的教学中受到基础课教学模式的影响,即使在后续的专业课教学中,没有去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设计实践教学,更没有关注和重视社会存在岗位的种类、岗位所需的必要知识要求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市场岗位实践培训。

1.2 计算机发展迅猛,软硬件技术更新速度快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遍及社会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的发展也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不但给人们展示了计算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美好的前景,也必然会对教育模式以及教学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计算机的发展也改变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并最终倒逼了教育思想的根本变革。

随着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出现,计算机与移动设备出现相互通讯的可能,微软公司把操作系统也向触摸屏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把大家早己惯的操作方式做了很大的改变,我所在的学校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暑假实践中找到了一个办公室文员的岗位,结果学生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这位学生虽然完全掌握了学校当时所教的Win XP+Office2003,但在社会上,并存的操作系统有Win XP、Win7、Win8,而字处理软件同时并存的有Offfice2003、Offfice2007、Offfice2010、Offfice2013;其操作界面有很大不同。

我们教学要以市场岗位实践性为前提;考虑到这个岗位可能所需要或碰到的问题,提前制作出相关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市场岗位实践性培训,完善他们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体系。

2 计算机岗位性市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2.1 提高计算机市场岗位实践教学的认识

要达成“上岗即上手,上手即老手”的人才培养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采用市场岗位实践性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式侧重点是以班级式的理论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实践,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根本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这些基本知识后,没有和实践有机的统一,因而在具体应用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各科目之间并没有整合并相互融合,只是相对独立的进行各自的教学和实践。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就会碰到各种问题。所以在面向市场岗位应用的实践教学方式中,更侧重于教育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利器”,培养出现在社会市场的急需的技能人才,毕业即上岗,“上岗即上手,上手即老手”这是我们最基本教育目标。

2.2 培养市场岗位实用型一线熟练性技术人才是中职学校教育的宗旨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联系、渗透,又彼此平行、独立,为中职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建立起一个适合中等职业实际的、科学合理的、社会需要的岗位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产业升级这一矛盾是中国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战略切入点之一,关键的举措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这是个与市场对接的好机会,对于我们计算机专业来说,绝不能等、靠、要,必须要走到改革前列,这是因为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的迅速,慢一拍就会被市场抛弃掉。以网站为例,现在公司对于网站的制作需要的是大量的前台美工制作人员,网站的后台源代码与前台美工分割开来,而不在采用以前的整站模式,代码开发所需人员并非很多,但是前台美工需要大量的一线技术人员,他们需要懂得一定代码的理论知识,同时必须具备更加熟练的美工技能,所以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适应社会的变更和发展需求。

作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不但建立起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市场所需要的模块,更要重视岗位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操作型、实用型的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综合一线技术人才;但是市场性实践教学并不是在计算机机房内手把手地或班级式的教学,也不是教条式地按照教材一步一步演示,让学生进行模仿来明白每一个步聚、每条命令;而是要求学校和代课教师时刻关注市场岗位技能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理论及相关的技能需要,把市场岗位需求来进行实践教学,以市场岗位实际需求来安排和更新教学模块。

3 加强计算机市场岗位实践教学,培养市场岗位职业素养

3.1 用市场岗位职责的标准严谨仔细全面地进行实践教学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一定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去实践,免得自律性较差的学生白白地浪费掉了这个实践机会。为此在实践教谠过程中一定要严谨仔细全面地进行实践教学;训练的标准就是市场岗位要求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素养养成。

比如,计算机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就是指法,在对学生指法强化训练中,教师必须挑选出合适的指法软件,同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选择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指法习惯有良好的帮助指法软件;

2) 教师要制订出合适的测试和进步的量化指标,这样激发学生的练习指法的兴趣。

在让学生进行训练的时间长短及进度上也要科学的安排,一般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正确的姿势和正确率。对指法的速度不作过多的要求,只是严格要求学生的正确率及退格次数。随着训练的进行,学生的新鲜劲儿很快地会过去,不久就感到厌烦或因为手酸就想放弃,此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另方面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坚持练习。

第二阶段,当学生正确的指法基本形成后,就立刻要转向速度训练;此时可以只规定训练任务多少而不要去限他们的练习定时间。

第三阶段,模拟苏州、杭州类似于华道数据公司的数据录入业务所需要的岗位,给学生一定的样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样张的录入,这时同时要求正确率及速度

3.2 用市场岗位职责来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实践的创造能力及主动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学生成绩都是以课程最终理文理论考试成绩记作这门课的最终评定分数,某种意义来说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忽视实践,其实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实践训练的兴趣,特别不利于学生市场岗位技能的培养。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必须以建立起市场岗位知识体系,利用岗位市场的教学方法,利用市场岗位职责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学习技能过程中目标明确,最终以学生操作过程的技能优劣作为该门课程的成绩评定,不但可以让学生的保持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岗位职责的思考,以便他们在未来工作中的定位。寻求合适他们自己的职业角色。

例如网页设计这门课,讲解相关设计的具体操作步骤后,让学生明白了操作流程后,就要让学生模仿公司建立个人主页,内容形式任由他们自己发挥,自由组合,并扮演有美工、后台、等不同角色,并激励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在网上通过百度找到更好的版面、更好的色彩搭配加以模仿,然后让他们把网页做好上传至一些免费空间。最后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并评比他们自己模仿公司制作的个人主面,以达到自我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为了能和市场岗位能对接,最终要和几家著名的CMS后台源代码作对接,一般建议使用帝国CMS免费源代码;通过这样仿真式的岗位培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兴趣,同时若学生找到这类岗位,无需培训或稍做培训就可以上岗。

3.3 学校及教师要多关注市场岗位实际需求,多讲多练、举一反三

计算机的实践性是十分强的,所以必须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及感性认识的培养。实践课上只需较少的时间讲解,留出大量的时间由学生实践及体验。事实上学生在具体操作时所遇到的问题远比在课堂上要多,为了体现在实践教学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指导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去探完结,在实践操作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考,很快你会发现他们的解决的问题和教师掌握的思路并不一致。教师起着疑问解答和指导的主导作用,绝对不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在解答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疑问时,要独具匠心地引导和有效地组织学生,同时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进度。要根据问题及实际操作环境做出不同的解答及指导:有些是需要示范操作步骤的;有些则需要引导和组织学生们进行简短的讨论;有些就需要教师直接回答让学生举一反三;有些则需要老师用另一个引向深入问题将学生疑问解答掉。这对教师要求不仅仅是实践中的“导演”,而且需要老师具有更多的知识以及技能以和平时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临场发挥的表演天赋。

3.4 在市场岗位实践中,要培养其团队精神

计算机的发展使家庭中有几台电脑变成了很普遍的事,一般都有把电脑连成家庭局域网的要求。这也是电脑公司常常接到的最常见的业务,在这个实训中,就要求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这项实训。现在很多的岗位都需相互配合,如同让学生实践联家庭局网一样,团队协作会极大提高他们完成实践的速度,

类似的还有电子商务在开店、店面装修上都需要大家共同配合,齐心协力,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必须让他们形成一个团队,拥有团队精,这样才能更好在未来的岗位上有着更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工作效率。

3.5 市场岗位实践中要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技能、用实践提升理论的认知

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相辅相承的,课堂讲授是使中职的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使用“思路”,计算机实践教学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并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实践中,模拟市场实践不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但是这些补充必须建立在市场岗位需求的基础之上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在不但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原理,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

总之教师要按照市场岗位的需求直接参与制定实训的岗位要求和职责,并参与学生的实训,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每次上机前都应有为准备该任务做的预习报告和准备材料,对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流程与要求等,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以公司岗位的相关要求来要求学生,学生的作品必须则由学生写出上机实验报告,以用户的观点来要求学生相互以评分,培养其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

4 结束语

树立“市场教育”的思想,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其次一定要重视市场岗位性实践教学,使中等职业的学生都能够很快并轻松地胜任他的工作岗位,更快地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岗位;为中职教育转型至市场岗位培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职业者终身教育积累知识和技能体系奠定基础。

篇4: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探究;方法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学生的基础层次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要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绝不能照搬教材,而要结合教材进行挖掘,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巧妙设计教学,构思有效备课

仔细研究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差异设计课堂内容,做到因人施教。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更何况是几十个学生,尤其是当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学生之间的差异愈加明显。因此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节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需要因人施教。计算机教师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教学更需要因人施教。幸好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因人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布置每个学生都可以做的开放性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另外,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也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设计几套任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最基本任务。例如上面的例子:“文本框的设置”这一内容,对于没学过计算机的学生只要求他们会插入文本框,能够填充颜色的设置线条就可以了,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学会版式的设计,以及与其他图形的组合。当然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应随时适当调配,如有时间,可让后进生把下面的几个步骤也操作一下。这样既能顾全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促进学生的有序发展。

二、从教学策略方面着手构思有效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师不仅在备课设计上要求精益求精,在教学策略上也要讲究好的学习方法。计算机教学中有类似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共性,也有区别于其它的教学个性。怎样才能结合计算机的特点,挖掘它的内在有效性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呢?这也是值得计算机教师积极探讨的,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利用形象的“比喻”用语教学学法。

计算机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教师用专业的术语去分析学生可能会感到很模糊,如果用最贴切的事物进行比喻,会让他们感觉到学计算机原来很简单。举个例子,“网页浏览”中的“添加收藏夹和整理收藏夹”这一节类似于学生利用讲义夹对试卷的处理,所以事先我先带了一个试卷夹——“多格”的和各门功课的试卷。我先问学生:上次我们上网通过许多好的网页可以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而这些好的网页希望下次来可以快速地打开,有什么好的操作方法呢?网页的网址收藏有点类似我们试卷的收藏,我们考试考了以后各门功课的试卷都有,为了便于下次能快速找到试卷,我们通常放到试卷夹里。而收藏夹就是把要浏览的网址放到收藏夹里面。试卷不会只有一张,会有很多,那怎么样可以更快地找到它们呢?那就需要整理一下,把相同的科目放在一起(同一格内),类的收藏夹中也可把同类的网页放在一起,而有些试卷类型相似的或者今后用不到的整理后扔掉。同样,有些网页我们不再光顾了可以把它删掉。这样学生对于学习收藏夹感到轻松、明了、好理解。

采用问答式教学法。

孔子说得好:“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除了学生要好问,教师通过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尤为重要。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清晰、方式灵活。

利用学生自主教学法及时实施应用能力评价。

一节课上完之后,教师确定题目由学生收集素材并创作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评价,作为他们过程学习的成绩。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抽几个学生,让他们也来当一回“老师”,站到讲台上演示操作给全班同学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他们的同学,这样学生会感到在计算机课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也提高了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能力和应用软件操作水平。

重视传统的按部就班法。

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学习操作比较复杂、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或技能点时,教师可以采用“老师教一步,学生练一步”的方法,就是教师演示完一个动作单元(一个操作)或技能点(若干个操作),然后学生依照教师的操作再做一次。对这类知识或技能点,教师表达要简洁通俗、细致易记,以使学生逐步理解练习,绝不可为了教学进度而加大课堂教学密度,讲得过多,学生一知半解,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和进度。

采用“故错”分析教学法。

心理学家鲁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课外重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进行适当教育,可使学生了解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中,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必要性、迫切性,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对计算机产生强烈的爱好。

(二)培养学生善观察、勤思考的习惯。有学生说,为编制一份小报,他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都注意观察各种报纸的版面设计和各种广告设计。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展示电脑作品,并且每学年尽量从网上下载大量的作品,让学生多见识课外的知识,做到让学生也参与。

(三)重视感情投资: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

(四)实行自主教学,发挥学生的优势。平时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让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走上讲台讲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则对其进行充分的点评和指导。在课堂上允许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对一些电脑感观强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要求他们课外辅助学习有困難的学生。

篇5: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主要就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几方面发表一些看法,提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出更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的观点。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培养能力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一、教学目标改革:

1、树立“能力本位”观念,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就目前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熟练运用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3)、硬件维护维修能力;

(4)、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能力;

(5)、检测和消除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6)、常用软件的安装、系统的调试和使用能力;

(7)、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利用Internet浏览、检索信息、文件下载,收发E-mail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着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围绕“动”字展开工作,即教学生动、学习主动、沟通互动。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树立全新观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终身教育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根据硬、软件的发展,课程内容尽量“新”。

目前中等职校的计算机教育可分三个层次:

(1)、计算机基础课程

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以便学生毕业后在信息社会里更好的工作与学习,其中包括网络、多媒体、办公自动化和互联网的使用常识等;

(2)、计算机技术课程: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软硬件技术,包括硬件设备的选购、配置、安装、调试,软件的安装和调试等;

(3)、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

让学生掌握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运用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这几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材时,应遵照“广泛优化、偏重应用,应用课程追踪先进”的原则,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应该选购最新的教材,安装最新软件,了解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去学习、去实践和体会。

2、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来实现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所谓整合,不是把有关内容机械地拼接,而是根据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水平以及中职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

3、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这一类的课程整合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在设计和制定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中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

三、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民主教育的特征:富有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强调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

1、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已经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多元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2、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点参差不齐,而且有的学生由于兴趣所在,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目前,我们仍然是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而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特有的一个“怪现象”,就是差生不听课,好学的学生也不听课。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行分层施教,效果较好。将起点和能力接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实行因人施教。

3、推行互动式教学,调动主观能动性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法,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学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互动”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在教学中,应将三个方面的互动相互联系并综合应用,而不应片面地孤立某一种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建构最适应他们需求的教学模式;学生与学生到动,可以互取所长,学习新知,发现新知,弥补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机互动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操作课中效果很好。

四、教学评价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考核多数是以一两次书面考试或者操作考试作为学生的成绩评定,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不符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由于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来源,技能的熟练程度,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强化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促进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进步。

1、在评价内容上,既关注学习内容也要关注非学习内容。

将平时的上机训练等同于考核,视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我的学生每次训练都有成绩登记,我将其作为期末成绩的40%。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无论考核或训练,都以上机实践为主,笔试这样的考核只作为考核的一个次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诸如学习兴趣、动机、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等也列入评价内容中。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在评价学生时,不再以我个人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成绩评定的唯一参考,而将学生本人与同学的意见也列入参考范围。这样,评价更具全面性,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努力学习,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学生若在学习过程中有创造性的认识、发现和行为便及时的给予其鼓励。

篇6: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问题症结

1.片面强调学科理论,盲目定位课程设置

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片面强调学科教学,认为基础理论越扎实,学生的水平就越高。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不仅不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而是盲目模仿普通高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形成了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以传授系统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课程。

2.教学相对滞后于实践,结构内容陈旧老化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目前的计算机应用教育相对滞后,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的速度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陈旧老化现象,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大量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是几年一贯制,根本没有反映出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及新应用。因此,部分毕业生抱怨“学校里学的没有用,现在用的学校没有教”等不无道理。

3.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学生低估了计算机专业学习的难度,认为“所有的专业知识仅依靠对电脑的实践操作经验就可以掌握”。

而从教学的角度而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所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计算机基本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word使用等9个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常情况是在第一学年开设。如此短的教学时间,要让教师完成教学内容都很困难,更谈不上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是离不开大量的上机实践操作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中等职业学校层次各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或因教学条件的限制,或因教学大纲的束缚,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更没有系统的实践教学规划,这势必直接影响了专业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对策探讨

1.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分配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旨在为社会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因此,它既要求学生具备必需的计算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加上实践操作这两方面的综合应该是对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就目前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至少应包含:在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硬件设备的选购、配置、安装和调试能力;熟练运用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检测和防治计算机病毒的能力;软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排除能力等等。课程设置也应合理分配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得比例,进行适当选择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学科特点,改革教学模式,夯实基础理论

教学模式是运用教学规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在遵守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采用模块教学的形式。在统一进行授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差别,合理进行重点方向的培养,使每一个人都学有所长。

3.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变注入式、封闭型的教学为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再次对学生以鼓励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操作型人才又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因此,应该对超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理解能力的、理论性强但实用性差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如“c语言”“汇编语言”等,果断地以少讲或不讲处理,而代之以直观性强、实用性高的内容,如计算机硬件组装、故障排除等,使学生在学校里就可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安装、调试、故障排除。

篇7: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非智力因素 综合能力培养

目前,IT行业对于底层研发、底层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就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来讲,2006年华为在应届中专计算机学生中招收了大量的底层人员,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中通信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扩招,中职学生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而且在企业用人过程中,对于中职学生的信任程度也越来越低。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培养出来的只是些具有一定书本知识,而没有任何实际经验,更没有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毕业生,更不用说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作为人才摇篮的学校应该认清目前的社会需求,及时地调整计算机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的IT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观念上进行转变,即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等。

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一次提高,有了缜密、活跃的思维,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了,同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进入社会的处事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会起很大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计算机教学必须加强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在中职的计算机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益处。这对以后即将进入社会并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将有很大的帮助。

1、运用分析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分析的实质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通过对整体的解剖,分离、分析各组成部分,阐明各部分所处的地位、作用及与其它部门相互联系的规律。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方面在思维中结合成一个统一整体进行考察、研究。分析与综合在认识过程中总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分析就不可能有综合;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人的认识才能深入,离开了分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会肤浅空洞;分析的材料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因此,只有分析,没有综合,就不可能形成对事物完整和全面的认识。

2、运用抽象、概括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它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特征推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紧密联系着的。如果没有从事物中抽取出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也就不能进行思维的概括。而在抽取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时,这些属性与特征是以概括的形式加以思考的,抽象和概括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计算机基础教学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计算机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具有难以掌握,且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快的特点,有的时候还没看懂、学会它,它已经过时了,又有新的知识和技术出现,所以要用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思维来引导学生学习。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并且教师资源、教学实验经费等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导致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中职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当其冲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1、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在这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运用可以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计算机技术和功能也在迅速地发展和增强,计算机可以说渗透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介绍学生目前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以及向学生描绘计算机未来可能具有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作用,认识到计算机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另外告诉他们计算机发展的快速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给他们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他们的探索未来的欲望,培养其创新能力。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 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2、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 windows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比如在教学生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学生要思考用几种软件进行编辑文字,是在 Word中,还是在记事本中,或是在窗口画图中等问题,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思考着究竟用哪种方法比较好呢?这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字编辑。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乎学生将来技术发展的大事,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掌握自学能力后,在日后的发展中讲立于不败之地。技术的不断更新,在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及时地学习新技术的相关内容。

学生所有的学习更多的时候都依赖着老师对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老师来说,我们可以完全地摆脱常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开。

四、利用高级语言和计算机网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虽然在前面我们大篇幅地讲解了学生三种能力的培养,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们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水平不重视,相反,前三种能力的培养正是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中实现的。

计算机语言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学生达不到较高水平,仅能编写计算机语言教材中常用的程序,若教学内容仅限于此,学生毕业后还是不能很快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教材结束时为学生安排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计算机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比如: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增设工资表的设计、帐目设计等,此外,还可由学生自己选题,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引导题目确定后,算法、程序的编制直到调试通过,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

同时,对于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编程的思想,比如C语言中的常见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等等,还要深刻理解C语言中的库函数、类等。在学生掌握C语言的精髓后再去自学或者被单位培训其它语言时就会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其它语言。所以对编程基本思想的培养是计算机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五、重视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 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2、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适度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的不断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在计算机操作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要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错按一个键,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或前功尽弃。又如,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速又准确,就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特别是在实现从初学到“盲打”的过程中,更需下一番苦功夫。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利用课程软件进行学习,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组合已有的知识,保持脑力和体力的适度紧张,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足够的耐心与恒心。

3、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情感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可以形成友好的人机界面。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反馈及时,学生答对时,计算机给予奖励;答错时,则给出是否需要帮助等信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构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情境。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使他们免于在其他同学面前产生窘迫感,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难怪不少学生把计算机称为“循循善诱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声、画功能,使学习者更加感到亲切、愉快,计算机便成了学习者的“知心朋友”。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但单纯地讲授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语言,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据一些学生反映,计算机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学习计算机语言更有助于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算机科学技术越发达,越有利于计算机的普及,越有利于计算机教育的深入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计算机等科技成果的情感时,不能忽视计算机普及所带来的有关社会问题,如应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合作与友爱;在丰富学生情感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道德、理想的培育。这是计算机教学中值得研究的新课。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有了创新的能力,其他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其次就应该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其他课程的学习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后工作中、生活中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很大的作用;再次,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讲的再好,学生要是不会利用自己的思想学会自学,将来仍然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所以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好比给了学生一种生存的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后应该在培养前三种能力的基础上,教会学生 基本的应用能力,要能够应对最基本的需求。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还要注意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心理层面到能力表现实现有机的统一,得到整体提高。所以,这个综合能力培养的艰巨任务只能交于我们广大的计算机教师了,计算机教师应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时刻更新思维、更新教学方式,真正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参考文献:

篇8: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熟练专业技术的中高级人才。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策略和手段。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要顺势而为, 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积极引导, 增加实践操作机会,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传授不是借助教师完成的, 而是需要一定的教学氛围和情境, 教师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学习情境的设置必须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这一学习背景下, 教师必须要对学习目的进行系统的探讨, 同时还要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将教学情境的设计作为整个教学方式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将学生作为主体, 改变学生以前被动学习的地位, 防止出现强行灌输知识的情况, 使其成为信息技术处理的主体, 成为主动学习知识的建构者。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督促者。教师的教学模式, 要以学生为中心, 发挥组织者和支持者的作用, 创造有利于课堂设计的教学情境, 进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 在教学设计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构建主义层面上的教学方式, 具体来说就是, 教师要把握教学大纲, 要求在学生认知能力的情况下, 强调学习行为必须与一定的学习任务或者问题相联系, 学生才能带着事先准备的任务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以问题为基础, 进行不断的思考, 探索新知。教师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逐一分解, 形成不同的“任务”。例如, 在讲解PowerPoint 2003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 并且重点地讲解课件中的背景、图片、文本、动画、链接等是如何插入和设计的, 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自由地设计自己喜欢的演示文稿。这一方法的显著特征就是尊重学生, 给他们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 使动手能力得以提高, 团队意识得以增强。

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它将是直接影响计算机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 教师在设计任务之前必须要对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能力有个非常清晰、准确的认识。1是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始,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准, 先设定简单的任务操作, 然后慢慢地增加难度, 循序渐进;3把知识点分解成一个细小的部分, 同时, 教师做好准确的示范,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教材的内容。

3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实现可视化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 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 将文字、视频、图像等手段进行紧密结合。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最强, 也最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的共鸣, 激发其学习热情, 产生学习欲望, 实现教学品质和效率的提升。例如, 在讲解PPT中动画设置部分时, 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了有关地球环保的视频, 从视觉和心灵上给他们一种震撼。此时自制的PPT环保动画先声夺人:一辆绿色的环保车呼啸着, 自左向右开出, 车体用艺术字“环保第一站”渲染, 有声、有图、有文、有动画, 立刻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在“环保车”戛然而止时, 屏幕上开始出现小树苗逐渐萌发、长大、直至长成参天大树的动画;随着树苗的长大, 鲜红的太阳也在由东向西移动, 当太阳停留在最高树木的上方时, 一群白色的和平鸽由低到高扇动着翅膀逐渐飞出我们的视线, 从而本节课围绕“环保”主题的“PPT动画设置”拉开了帷幕,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接下来便是水到渠成的动画分解和任务实施, 学生个个兴趣盎然、热情高涨。

可视化技术是图形生成和图像理解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 它既可理解为输入计算机的图像数据, 也可从复杂的数据中产生图形, 可以把科学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及结果转换成几何图形及图像信息, 从而使之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在计算机图形教学中引入可视化技术, 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算法。

4 实现信息技术与技能课程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技能课程的结合就是将二者进行融合,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提高教学效率。二者的结合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意义与作用重大。信息技术与技能课程的整合充分体现了信息的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所做出的目标和要求, 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除了对教育的具体方式和手段进行改变以外, 还要从思想意识、观念和模式上进行提高。在整合的过程中, 要运用系统论的理论, 利用职业教育在心理、职业方面的理论作为指导, 协调师生与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 结合资源与各要素之间的特点, 实现技能系统的协调与统一, 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 实现教学的高品质和高效率。

当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技能课程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探讨和细化时 , 必然会促进技能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架构的改革, 从而完成整个计算机教学的信息化发展, 将信息技术无缝地融合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达到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课程的更高目标。

5 注意教学资源的建设, 实现课程整合

如果缺乏高品质的教学资源, 就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也就无法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进行学科探索的目标, 也很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仍为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也就无法落实教学架构的变化, 实现人才的创新。对于教学资源的开拓, 不是要求教师进行一些课件的开发, 而是要求他们进行本专业课程资料的收集, 并及时的整理。另外, 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借鉴国外网站的先进资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登录互联网, 将互联网上的文字、音频、视频、动画和网页 , 或者是网络课件等各种教学资源, 作为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这些教学资源一般通过资源库和网站等形式呈现, 学生既可以选择在线学习, 也可以通过下载资源实现离线学习。网络上的资源具有一定的平等性, 运用广泛, 种类繁多。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库, 按照教学需要,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地组织资源, 增减资料。尤其当前教育范围广泛, 很多优秀教师的资源已共享到网络上, 使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够享受优秀的教学资源, 缓解地区教育的差异。在采用该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 教师应选择恰当的课题, 精选计算机教学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来探究计算机专业知识。在注重网络资源数量增加的同时, 加强对品质的提高。

6 结语

21世纪需要更多具备高级技能的人才, 为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也为这些院校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做深入的了解, 运用全新的教学思想,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形成学习的动力, 还要不断寻求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挖掘学生的潜力, 用真情感动学生, 更要将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技能教学中, 实现二者的有效统一, 发挥各自长处, 扬长避短, 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这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许兴梅.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杨巧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5.

上一篇:建筑安全员个人简历下一篇: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