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2022-04-29

摘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由于中职学生素质一般不是很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处在较低层次,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改革现行教学方法,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项目教学法十分必要。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1: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应用,显示出较好的实用价值。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保证计算机教育质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体系,从多方面分析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学;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引言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创新能力意味着思维和能力的不断更新,随着现代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的增加,人才培养需求旺盛,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企业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单位,能够结合独特的教学素质,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因此,在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主要就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在传统的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课程中,更多的应试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学生离开校园后,成绩好的学生缺很难适应社会、融入实习单位按时完成工作。因此,在实践中,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有效实现现代计算机教育的突破和优化要求,教师需要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面临的具体问题,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特点,整合创新教育。并且,通过适当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高层次的创新人才。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没有良好的计算机技能

中职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了解也只是部分。因此,他们基本上只记住老师教过的知识,很难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中学接受计算机教育,但在中学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中学对计算机教育缺乏兴趣。因此,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不了解计算机知识,这会使中等职业计算机的教学非常困难,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中学职业计算机教师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技能。

(二)缺乏精准的目标规划

为课程目标制定一个好的计划可以让课堂课程正常进行,并使学生成绩提高。但是,目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目标设置不够具体。以中职学生为例,他们目前的学习能力虽好,但自控力较弱,难以设定计算机学习目标,这两种现象都对计算机教育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只有中等职业学校有明确的课程规划,课程才能更加具体,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明确的计算机学习目标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三、中职计算机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计算机化课程中,学生习惯于反复练习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提问策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类型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并会暴露出学生学习技能的不足。因此,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过程,充分展现学生等方面,实现舒适愉悦的氛围营造。基于此,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公平的课堂关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质疑教师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相互思考、共同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当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相对落后的问题,教师应当做好备课工作,对计算机技术的相关资料进行广泛搜集、整理和编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首先,中职教师可以将常用系统软件、理论知识、实践案例进行整合后,添加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介绍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时,应当兼顾对传统计算机结构、理论、工作原理与现代计算机技术之间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梳理计算机发展脉络,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规律。其次,教学内容不应当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当囊括行业发展趋势、社会热点事件等多个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见闻。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教师应当在明确中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首先,中职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学生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就业前景以及从业需求,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以获得从业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其次,中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干预和疏导,使学生正确進行自我剖析,提高自我认知程度,了解自身的学习优劣势,进而构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心理辅导还有助于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此外,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型。教师在进行专业技术教育时还应融合德育,从思想境界、道德品质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教师应通过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促进教学效率逐步提高。

四、结语

在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利用计算机教学和考核方法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方面。积极和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应用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鼓励勇敢的自由发挥和创新,鼓励学生的教育主体性,提倡积极参与和勇于创新发展。基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深思熟虑的研究和科学的设计过程,兼顾学生长远规划和发展的帮助,实时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旅程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宋文慧.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时代教育,2020(24):102.

[2]张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A].《科技与企业》编辑部会议论文集[C].2020.

[3]马祥军.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3:156-157.

[4]陈磊.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脑迷,2020,000(016):134.

作者:梅应洪 李仕香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2: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

摘 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由于中职学生素质一般不是很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处在较低层次,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改革现行教学方法,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项目教学法十分必要。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是一项融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教育,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纵观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些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较难,学生难以消化,职业高中学生素质一般不是很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处在较低层次,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改革现行教学方法,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项目教学法就十分必要。

二、支撑性理论

(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流,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国内外教育专家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总结出了多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式等。项目教学法就是在吸取了支架式和抛锚式教学法的优点而得出的,以实际工程项目对象,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和示范,学生围绕项目分组协作、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二)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三)加拿大CBE模式、世界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四)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合作学习和多元评价理论

三、待解决问题

(一)使计算机教师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新的质量观和学生观,进而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对所教科目做到融会贯通,而且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培养协作学习的气氛。

(三)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学生的两极分化,特别是后进生在传统模式下学习主动性差,在项目教学中通过合理分组,可以使他们明晰学习任务,消除惰性思想和依赖心理,从而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从根本上改变“一考定成败”的做法,建立新型的评价体系,可进行多次和分级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四、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

均是将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成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的结果,更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不但可以训练他们在工作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

(二)区别

1.国外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学习的,但不能照搬照套,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2.国内较多的是在机电类学科教学中得到初步应用,而且主要是在高等教育阶段,而计算机学科教学涉及软件、硬件、网络、程序设计等多方面,各课程实验项目的开发具有一定难度,且与机电类学科截然不同。

3.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多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学习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较低,接受新方法能力不强,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适应,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适合于中职生的项目教学模式。

五、理论价值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对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教材建设等进行全面革新,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在其它专业学科教学中也将会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六、实践意义

(一)项目教学法以中职学生为中心,以项目的合作探究为导向,以多元评价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动机,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项目教学法重在改变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在现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缺乏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项目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逐步建立一套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发现者的教学模式,必将对职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项目教学法以改革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为主线,科学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理论,结合中职生特点和课程实际,精心设计各种“项目”,努力创设互动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情境,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及教材结构的根本变革,并形成体系和特色,指导其它专业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效益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三个传统的中心: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参考文献:

[1]曾煌兴,周晓宏.项目开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策略及其应用[J].职教论坛,2005,(18).

[2]刘利华.项目教学法在项目课程中的应用实例及启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3]边小勇,盛玉霞.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21).

[4]钱峰.浅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大众,2009,(1).

作者:马连志 邢国军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3: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的不断涌入和快速发展,计算机成为教育教学重要辅助工具。在信息化普及的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中等职业学校里计算机教育不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且要适应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这是一个困难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需要彻底思考,了解他们如何才能够在教育盛行的时代,逐步使计算机教育跟上时代步伐。本文阐述了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型中等职业教育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重要作用,最后,就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创新;中职计算机;教育;现状;研究

一、 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计算机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算如此,中等职业教育并没有抓住机遇,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完善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实力。尽管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但缺乏信息化教学的各种软硬件设施是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教学的巨大的障碍。

(二) 教师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师需要很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但是,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中信息化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今天,随着信息化建設越来越强大,已经不能适应计算机教学的需要。

(三) 保障系统不完整

现阶段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尚未全面完善。没有合理有效的建设方案。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专业性和标准化,投资有限。在财政支持方面,单纯地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还需要实施相应的政策,改变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可靠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全面的保护机制。

二、 创新型中等职业教育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重要作用

(一) 中等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21世纪,社会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而正是由于这种发展,各中职院校信息技术专业化水平已从最初的5%(占专业总人数的比例)增长到现在的75%(占总数的比例)。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电脑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因此,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这就要求中职计算机教育教育者要学会创新,要创造一种新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将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使学生对电脑学习有极大的热情。

(二) 创新型中等职业教育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信息为基础的社会。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是现代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而在这种环境下,计算机教育的中等教育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一些改变,以改善信息化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使其更加快速和稳定。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努力创新,实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高效率。计算机教学的高效率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并使计算机学习更容易。

三、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思维

(一) 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信息化应结合专业内容,与时俱进。而专业设置应紧密结合当前市场的需求,准确定位人才进行培训,建立长期、准确、实用的培训目标。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相结合,才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为了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和生动形象,便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知识。

(二) 制定完整的教学课程体系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是为了让学生成为符合职业教育需求的人才。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将专业课程与计算机技术能相结合起来,创新发展教育,提高学生能力。

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还不够扎实。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无法满足单位和企业的需求。而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薄弱,无法胜任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时将市场实用和计算机技术与教学方法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并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增加学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能让学生更早地进入实习期,才能更好地了解工作职责,巧妙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和职业责任。

通过师生互动模式,实现计算机教与学的创新。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简单地教授知识,不会在教学中进行创新,从而使学生失去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采用师生交流模式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制作简单PPT的过程中,由于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不熟悉,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机知识,让教师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用专业水平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指导。通过这样一种方法,教学不仅会实现创新,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大大的激发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五、 结语

随着信息的不断涌入和高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中等教育计算机教育者放弃传统教学模式,要学会创新,使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与时俱进。这一趋势会使学生对中等职业计算机的学习更感兴趣。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教育的一项创新。这也是一个大趋势和一个新的机会。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必须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全面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现代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杨绍斌.信息化背景下创新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若干思考[J].通讯世界,2016(11).

[2]辛伟萍.学生就业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思考[J].中国培训,2016(7).

[3]姚长庆.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创新教学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7(3).

作者简介:吴江蓉,甘肃省酒泉市,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吴江蓉

上一篇: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工艺论文下一篇:农民工子女德育教育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