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现代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本文根据中低端网络应用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借鉴建构主义理论、项目教学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构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现代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现代教育论文 篇1: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探究

[摘 要] 信息化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等职业学校对信息化教学的改革相比大學、高职院校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针对中职学生采用信息化教学需要根据实际的学情,采取正确的方式,才能真正地使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学校发挥作用。从中职学校教学一线出发,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进行探讨,分享采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与对分课堂结合的教学成果。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蓝墨云班课;对分课堂

一、中职学生特点和信息化教学的引入

中职学校学生多数为初中毕业学生,年龄正处在叛逆阶段,学习基础不好,学习习惯较差,自觉性不高,理解能力较弱。针对这样的学情,想要采用信息化教学实现翻转课堂是行不通的,在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同时还要采取正确的教学、引导方式。那么信息化课堂教学应该怎么引入中职学校的课堂,并使它发挥作用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对分课堂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蓝墨云班课平台在实际的操作和运用中也恰恰满足了教学的需求,这也正是中职学校课堂真正引入信息化教学的一个开端。

二、课前学习不再是梦想

微课视频无法传递到学生面前,课前预习无法监督,学生学习敷衍了事,这些都是翻转课堂无法解决的难题。它使真正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徒有其型,也让大部分老师对新式教学方法束手无策。自从使用蓝墨云班课平台起,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课前通过微课视频学习,上传的课前学习资源,也能去监控哪些学生没有学习,课前的提问、调查能检测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它使我们的课前教学效果达到一定的高度。资源可以课前发布,资源学习的进程可以随时监控,提醒没有及时学习的学生加入学习,为我们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中学习见证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面对枯燥的理论课堂,单调的实训课程,学生总是缺乏学习的兴趣,找不到实训的乐趣。归根结底是缺乏课堂激励手段,普通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较为活跃的教学方法,例如头脑风暴,则缺乏教学平台,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然而,现在却可以通过云班课平台实现。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丰富的课堂活动,例如头脑风暴、调查问卷、课堂随机选择学生讨论答疑等,都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课堂活动案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是减少。分别针对课堂头脑风暴、课堂抽问、课中学习任务做出示范,它让我们感受到信息化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课后作业从此不再难

传统教学,作为老师批改作业是一件快乐并着痛的事情,作业中的问题不能及时与学生沟通,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作业不能及时处理,出现多种问题。在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教学过程中,批改作业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从陌生到熟悉,学生的一笔一画都记在心中,随时批改,评语及时传达到每个学生手中,对于完成不合格的学生可以要求其重做。这些功能伴随着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它不再是梦想。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地改变,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一目了然。

五、如此平台如何实现教学

信息化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的出现无疑给我们中职学校一线教师带来了希望,可现实问题却还是摆在面前。中职学校学生的学情让实现信息化教学的过程遇到了阻碍。蓝墨云班课平台教学圈中各高职院校、大学的老师朝着信息化教学的道路越走越好,反观中职学校却动静甚小。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对分课堂,这无疑是在黑暗的道路上出现的一盏明灯。单纯地采用蓝墨云班课上传学习资料,上课的时候使用其活动功能,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反倒增加了老师教学负担,却达不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何为对分课堂?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中职学生现有的学情,自觉性较差,学习意志不坚强,理解能力偏弱的实际。采取分组学习方式,每个周日上传下一周学习资源,包括微课视频、本周学习知识框架、本章学习重点、注意事项作为课前学习资源,建立课程全学期答疑讨论活动,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监督学生课前学习。第二周上课时课时按照对半的划分,第一段老师根据课前学习提问引入本章知识点的讲解,加入课堂活动,第二段发布小组学习讨论任务,学生课堂在老师的监督下讨论,总结学习知识和提出问题,第三段由老师带领学生解决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后进行课堂总结,调查学习情况。整个过程学生和老师各占一半时间,借助学习平台不断学习强化,每章知识学习三到四遍,以此达到信息化教学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平台很重要,针对不同的学情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中职学校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概念有待提升,只有不断通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才能使我们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3).

作者:钟海刚 罗辉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现代教育论文 篇2: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根据中低端网络应用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借鉴建构主义理论、项目教学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构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已无时不在、无处没有。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成为网络发展的三个趋势,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然而,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学生就业情况却不尽人意,对口就业率低,而且工资待遇偏差。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是专业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模式落后,尤其是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文化课程过多、核心能力课程设置不足,未能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及良好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没有真正按照岗位能力设置课程,无法紧跟技术快速发展、向学生传授先进技术,无法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职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必须进行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岗位职业能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目标定位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动态的、发展的,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从工作的性质大致分为三类:研究型、开发型和应用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工作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IT网络蓝领。

根据市场需求调查,面向中职学生的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岗位可分为三类: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构建与工程、网络应用,具体的就业岗位主要有从事网络组网和维护工作的网络管理员,从事网站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的网络技术人员,从事网络产品营销及技术支持工作的网络售前(售后)工程技术员,以及电子商务员、办公文员等。

通过调研和分析,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管理人才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为三个基本要素:技术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后两个要素合称为职业素质。中初级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结构如图1所示。

三、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岗位需要和职业能力要求,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形成了以“计算机应用、网络组建、网站建设、网络应用”为专业核心能力,以项目课程为主干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本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和拓展能力等四大模块组成。公共基础课模块突出职业素养的培养;专业课程分专业基本技能模块、岗位职业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三个层次。

根据网络人才的岗位需要,考虑到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认知结构和非智力因素参差不齐的实际,岗位职业能力模块划分为三个专门化方向:网络构建与工程、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应用,各专门化方向课程由专业特征课程组成,于第二学年实施分流培养,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和社会对中职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及实施

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设计与开发是基于“做中学”、“项目教学”、“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着重强调三点:一是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托,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教学内容;以“做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以“用”导“学”,在完成工作项目任务过程中,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建构认知结构,掌握专业核心能力。二是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加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根据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各类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不同的教学、辅导、检测以及管理方式,促使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专业建设与改革必须从市场需求出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建构主义”、“项目教学”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做中学”项目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晓霞.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

[2]徐国庆.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J].职教论坛,2009,3

[3]郑丹青.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周海泉(1966.7-),男,江西进贤,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計算机网络与安全;何筱敏(1970.1-),女,江西进贤,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教学与实训。

作者:周海泉,何筱敏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现代教育论文 篇3:

中职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与思考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现代教育中既重要又特殊的学生群体,针对当前对他们的爱国主要教育存在历史教育不够、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育环节单一、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认知存在错误性等问题,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爱国主义历史观教育、不断丰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方式、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爱国主义的课堂思政和思政课堂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爱国主义;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现代教育中既重要又特殊的学生群体,按照我国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即初中毕业)后升学的指导意见,百分之五十将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他们知识结构、年龄层次、家庭背景等各个方面都有特殊性,人生观、价值观均未完全形成,特别是对国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塑造亟需进一步加强。作为青少年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德育教育的关键内容,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指导之下来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教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对中职阶段的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内容更加重视,学校和教师必须要主导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深刻挖掘教育内涵,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爱国主义历史教育不够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刚刚结束九年制义务教育进入职业教育阶段,由于初中阶段为“升学”而对历史课程重视不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学习不够,亦或政治课程要“升学”考试,内容上也仅仅局限在升学前一年内的“时事政治”。学生对祖国的光辉史、屈辱史、奋斗史认识极为肤浅,激发爱国热情原动力不够。在初中阶段,很多学校对于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采取的仍然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应该可以通过历史课堂的学习,了解到中华民族是如何崛起的,但是在现实社会当中,会因为教育水平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一些原因,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很难得到具体的实施。因此,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的德育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还是必须从基本的国家史、民族史重新开始。

(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够丰富

愛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本应十分丰富,历史的、民族的、家庭的、个人发展的、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的等等方方面面都可以引入,但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只局限于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观念上任然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出发点,不能旁征博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

(三)爱国主义教育环节单一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乃至细节,小到个人思维,大到全人类发展。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五千年灿烂辉煌延绵不断的历史,足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历史优越感,从而生华为爱国热情;中华民族的盛衰史,足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奋斗激情,国家安宁则国民幸福,国家动荡则民不聊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但相当部分职业学校和老师们认识不够,而是认为这只应该是德育老师或班主任的事儿,专业教师只教专业技术而忽略专业技术 “它为谁服务”偏离的危险性。原浙江大学教授、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在报告中真切地讲授了我国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当晚他不愿给学生讲课时的思考,“谁说知识无国界?当知识为谁服务”没有弄清楚的时候,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意义是什么?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四)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认知存在错误性

爱国主义精神的认知,并非是感性或者理性的某一面,而是二者的统一。但是,很多青少年由于社会认知肤浅,社会阅历缺乏(一直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学习),特别是网络时代信息的碎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尽管对祖国有一种本能的爱意,但是他们缺乏理性和客观的分析,往往会在纯感性的驱使之下,让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都是盲目的,并没有理智。比如有一些青少年打着牢记历史这样的旗帜,对所有的民族采取的态度都是敌视的,总是盲目抵制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和货物,这种行为和观念都是错误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情怀,其实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在我国的历史长河当中,不知有多少人都用爱国情怀来激励自己。而在现如今的社会里,究竟爱国是什么,其实很少会有青少年能够完整说出。

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爱国主义历史观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对历史课程应高度重视,应让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加强学习,强化对祖国的光辉史、屈辱史、奋斗史的深刻认识,激发爱国热情。应该可以通过历史课堂的学习,了解到中华民族是如何崛起的。同时,学校应该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加强思政课程师资力量,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具体的实施。

(二)不断丰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应该不断丰富,历史的、民族的、家庭的、个人发展的、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的等等方方面面都予以引入,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育观念上必须改变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出发点,旁征博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例如,在民族方面中华民族为什么称“华夏”?在家庭方面“我”为什么是姓这个“姓”? 在个人发展方面怎样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追求?在意识形态方面怎么认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社会实践方面爱国该做什么?在教育方式上,不仅要“完成教学计划”,更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服务社会体会爱国行动所收获的成功感、成就感,通过瞻仰先烈体会国家今天的发展来之不易。我国的教育制度确实还不够完善,毕竟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还是属于比较艰巨的教学任务,并不是将书本上写的道德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或者是利用课堂来灌输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具有正确的认识,对于爱国主义要有明确的方向和把握[1]

(三)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爱国主义的课堂思政和思政课堂教育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爱国主义的课堂思政,首先要认识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青少年,对国家来说,是未来的接班人,是未来国家的主人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一代一代的青少年成长为国家栋梁。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状况将会受到青少年们的思想观念影响,所以,必须要重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学,让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2]。即使是“纯粹”专业课程教育,也应该认识到“专业知识技能”应该明确“为谁服务”,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次,思政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的重要性认识,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应该是学生教育培养中的核心。强化爱国主义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生观塑造中的重要性,思政课程教师必须为学生“传道”、“解惑”,引导青少年学生为祖国建设、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董桃莉,贾云卿, 陈思展 . 实施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具体方法[J]. 经营管理者, 2015(29).

[2]王静.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与审美教育[J]. 快乐阅读:下旬刊, 2013, 000(002).

作者:刘渠

上一篇:情境创设多彩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下一篇:翻译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