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技能人才培养探析

2023-01-28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凸显, 社会对具有相当生产技术技能的计算机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理应在这种变革中发挥自身优势, 改革创新, 为培养计算机实用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就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设想, 希望可以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1 计算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背景

1.1 提高劳动者素质, 增强地区竞争力的现实需求

我国人口众多, 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人力资源的潜力更多地表现为人口负担, 缺乏转化为人力资源的现实优势。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重要结合点, 担负着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将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任。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关系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培养计算机技能人才既是当务之急, 又是长远大计。

1.2 供给与需求矛盾, 计算机技能职业人才缺口巨大, 迫切需要加强

目前我国培养的计算机人才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 也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与测试、网络管理与维护等具有一定计算机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巨大的人才缺口为中职计算机教育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迎接教育与市场变革和挑战。

1.3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计算机职业技能教育, 提高劳动能力

我国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由于无法接受高等教育而中途辍学只能从事简单的基础服务性工作。计算机职业教育起点低、培养周期短、效果显著, 可有效地提高就业能力, 提高自身素养、扩大劳动者的就业范围。而目前计算机职业教育在农村乡镇仍是一块空白, 青年农民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愿望强烈, 因此有必要将计算机职业教育推广到农村农民, 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2 培养目标

目前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初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学科教学要从市场需求与应用出发, 按照学科知识组织的层次结构和分类科目组织教学与实习, 走产学相结合的办学之路, 重视实践环节, 从做中学, 在教中做, 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有重点的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 比较深入的理解、操作、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具有一定的维护、管理、应用能力, 使学生能够符合企业劳动技能需求、提高就业能力与素质。

3 计算机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

3.1 更新教学内容

我国职业教育专业及课程设置适应性较差, 难以反映计算机行业发展的真正需要, 教学内容滞后, 教学方法单一, 供给数量与质量矛盾较大。

计算机行业的特殊性要求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要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相适应, 因此要密切关注信息产业最新动态, 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突出计算机类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开发和编写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如广告载体多元化发展, 旧有的教学内容如简单的静态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因此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及时增加三维软件如MaYa、3D;二维软件如Pinter, Photoshop, Flash;非线性编辑如Premiere, 后期特效AfterEffects等软件应用教学[1], 不但学会, 还有学懂, 学精, 符合行业技能需要。

3.2 调整教学结构

计算机专业子学科分散, 要改变教学内容划分过细, 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 调整、改造、重组现有专业课程设置, 改善课程内容理论比重过大, 实践性内容课时较少, 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陈旧等问题, 对知识体系进行深入探讨与改革。坚持教学与就业紧密结合, 加强学校与用工单位和就业市场的挂钩, 以需求定教学, 以输出带培训。强调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实施的双元性、课程比例的实践性、课程管理的开放性和课程评价的实效性[2]。

3.3 多种培养方式

3.3.1 企业订单教学

职业院校可以跟企业进行“订单”式合作, 根据用人企业的需求, 开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计算机类教学方案, 设置相关计算机专业, 联合开展计算机教育与培训。

3.3.2 联合培养

选择先进计算机职业培训机构或其他职业院校, 建立多方的长期的协作联盟, 在联盟内部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公共实训基地, 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组织好各种形式的实习, 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办学体系, 培养集学科、技术和产业思维于一体的技术型人才[3]。

3.3.3 远程教育

加大远程教育的投资力度, 在各学校校园网基础上建立开放的远程教育平台, 提高远程教育覆盖率、使用率。以网络教学的方式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学, 提高信息技能, 培养信息素养。

3.4 注重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 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提升整体竞争力。根据学生能力进行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如依据办公应用、硬件网络维护、平面三维设计、影视动画制作等系列, 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

以考证形式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引进具有较高权威性的行业认证—如美国思科、微软、Adobe、中国华为、锐捷、红旗等。包括网络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平面、三维设计师、多媒体制作师等多方向的高端认证[4]。

3.5 完善制度体系

发展职业教育, 必须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 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5]。构建技能训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 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 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从制度上规范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实际出发, 提出了中等职教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 分析了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希望能够提高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水平。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技能,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熊发涯.高职公共计算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7 (7) .

[2] 段福生.服务经济发展做大做强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 .

[3] 高海侠.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2007 (9) .

[4] 国家信息化教育认证[EB/OL].http://www.ceac.org.cn/.2008-1-14.

[5] 韩培花, 宋秀英, 尹丽新.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5) .

上一篇:微信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下一篇:大学生微商创业行为及风险规避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