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法律案例教学论文

2022-05-01

摘要中等职业教学校《法律基础知识》课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恰当使用案例。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要注意案例应用于系统讲授相结合,案例教学要与法规相统一,并精心设计案例的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等职业学校法律案例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等职业学校法律案例教学论文 篇1:

案例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案例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一种新途徑。目前,职中德育课教学普遍陷入两难境地,德育学科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变化的形势。因此,德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法对传统讲授法的挑战,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法律案例教学;新途径;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特别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课堂教学。它既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进行思想教育、法制宣传的有效手段;既通俗易懂,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正义感,并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案例教学强调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中,采用以法律案例来说法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方面的培养教育。案例教学法最显著的特征是它可以促使学生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思索、实践中张扬了个性,发挥特长。

案例教学法就在于让学生进行探索和尝试,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尝试中,知道了如何利用教学提供的条件或创造条件去获得自己欠缺的东西。案例教学法正是这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的教育理念得以实施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虽不是万能的,但却是一种独特的、很重要的而且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运用,既可以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又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欲望,活跃课堂气氛,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我在讲授“正当防卫”时,学生对正确判断某种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有困难,而通过案例分析,既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又教会了学生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正确方法。讲授时尽管正当防卫的四个条件即:“防卫的目的必须正当,防卫行为必须适时,防卫的对象必须特定,防卫的结果必须适度”讲得很清楚,但碰到具体问题就很难区别了,教学时我就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某职校实习生李某在下夜班回家时,在一偏僻小道上遭到抢劫,李某迫不得已交出了身上的钱财,正当抢劫犯低头数钱时,李某突然从地上拾起一块砖朝罪犯头上砸去,李某拿回钱到公安机关报案,李某事后得知,抢劫犯经抢救无效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不属于正当防卫?由此开展讨论,学生争论非常激烈,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李某的行为到底是不是正当防卫?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开谜底。

首先,要弄清“适时”这个问题,也就是非正当防卫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李某选择的这个时机算不算适时?应该是适时的。因为歹徒还未逃离“犯罪现场”,实施暴力反击应该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不能作无谓的牺牲,它应起到既维护合法利益,又制止不法侵害的作用。

其次,要弄清楚“防卫的结果不适度”这个问题。“适度”也就指防卫行为的性质,轻重程度与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及轻重程度大体上相适应,并未作严格的限制,理解时须注意三点:第一,从“制止住”的角度看,防卫行为只有稍重于侵害行为才能有效地制止住不法侵害,因此应当允许防卫人采取较重的手段进行防卫,不能限得过死,否则会限制防卫人行使正当防卫权,不利于保护合法权益。第二,侵害行为往往来得突然,防卫人在很短的发案时间内不可能准确判断侵害行为的性质和轻重程度,攻、防双方在运动中,防卫人的防卫行为也不可能完全按自己预定的计划发展,可能会出现偏差。第三,应当辩证地看待防卫与侵害行为的轻重程度,要综合防卫人与侵害人双方的身体状况、人数多寡、所使用的工具等各种情况来进行判断。通过案例分析解决了同学学习过程中的迷惑,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因为正确区分“正当防卫”与“非法防卫”关系到行为人“罪”与“非罪”的大事,教学时绝不能含糊其辞,而应当通过案例来讲深讲透。

“案例教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它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展示,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对案例进行质疑、分析和运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它是职中德育课教学的一种新途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德育亲和力的有效形式。当然,案例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舶来品,我们还没有成熟的经验与理论可以借鉴,因而,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其要旨。对此,它更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作者:邵勇骏

中等职业学校法律案例教学论文 篇2:

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知识课》中的应用

摘 要 中等职业教学校《法律基础知识》课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恰当使用案例。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要注意案例应用于系统讲授相结合,案例教学要与法规相统一,并精心设计案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法律基础知识课 应用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相关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提高法律素养。而中职法律基础课在培养学生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方面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是使之真正发挥主渠道作用的重要环节。而案例教学对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是普遍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安排并应用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释义

所谓案例,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知识的获得依赖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案例教学适时地引入案例,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回答法律概念和条文比较枯燥,但学起来并不乏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进取型学习状态。生动有趣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新鲜感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丰富。

(二)案例教学法符合一般性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法律的理解。

法律法规的规定既抽象又原则,案例是理解法律的基础,案例教学以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使得抽象的规则具体化,原则的法律生动化。课堂上运用的案例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也恰恰为学生理解法律提供了基础。因此,案例教学符合认识由感性到理性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三)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法律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法律知识,是为了在生活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处理和判断有关问题时,能够活学活用所学的法律基础知识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案例,通过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了法条指定的初衷,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具体含义。

三、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的选择

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 要在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目的,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案例。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围绕教材所阐述的基本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

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应为迎合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兴趣片面选择一些热点问题或现实性、针对性强但却脱离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案例, 防止偏离教材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的现象。应当在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下, 选择成熟、典型、针对性强的案例, 尽量避免选择尚不成熟或自己把握不准的案例, 以免误导学生。

(二)贴近现实生活。

许多学生对法律基础课兴趣不大。老师讲到的案例大多成了调剂学生情绪的平衡器, 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其原因之一就是贴近现实生活不够, 导致学生在心理上缺乏亲切感。法律是在动态中运行的, 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选择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包括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 哪怕是很小的事件都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他们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的意识。

(三)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法律是一个以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为主线, 各知识点和各基本原理相结合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学实践中, 选择案例应注意知识点与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的结合。

四、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要考虑整个法律基础 课的教学内容, 因为不是任何法律知识均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的, 案例教学法也不是研究法律的唯一方法, 因此教师应首先确定哪些教学内容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同时, 案例并不能代替系统理论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案例应与系统讲授相结合, 分析案例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的需要,使之成为系统介绍法律知识的良性载体, 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目的性。

案例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博得学生暂时的关注, 因此不能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从而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应始终将教学目的贯穿于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否则可能会出现学生记住了案例的故事情节, 却不甚了解或忘记了其中要说明的法律原理。

(三)法律基础。

课课时较短, 一般为32学时左右。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 教师一定要注意课时的安排, 所选择的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都要充分的推敲, 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作者单位:山西长治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魏敏.浅谈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1(3)

[2]乔中国.”法律基础”课案例分析教学法浅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 (3).

作者:王芳

中等职业学校法律案例教学论文 篇3: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  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是职业道德与法律课。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将此方法妥善运用,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对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这一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关    键   词]  案例教学法;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应用

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是对学生准确道德观的指导,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恰当会带来不理想的效果。经长期实践发现,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中职学生从案例中吸取良好的思维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把有代表性的案例与人和教学内容统一结合,其中道德与法律意识均可以在学生听的过程中印入大脑,进而产生直接影响。并且,此乃推進与学生良好互动的最佳方式。

一、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中案例教学法应用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以教学的目的与内容为基点,全面分析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征,利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到事件现场,了解各种角色的心理,客观分析案例,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探索与学习,提升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通常来说,案例教学方法突出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灵活使用自身学习的知识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持续启发思维,揭露原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案例教学法的合理使用能够将学生兴趣激发出来。在该教学法的作用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借助视频与声音等展示典型案例,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案例中,使其快速融入课堂中,可以将课堂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提升。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对中等职业学生而言,其缺乏社会阅历,对教师讲述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无法全部理解。从某一种角度而言,展示案例乃社会的缩影,在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条件下,教师能够使用课本内容,给学生设置生动的案例情境,促进学生充分感知社会。如此即便学生亲自进入社会实践,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二、案例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时效性

中职学生处在身心发育的阶段,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兴趣,假设课堂上的案例太过陈旧,则无法吸引学生的视线,更加谈不上集中注意力,这样一来就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应当选择学生愿意看到的以及有现实意义的案例,假设使用了就可以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

(二)和专业相融

因为学生学习的专业有一定的差别,同一个知识点,对各专业,应当选择使用不一样的案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比如说,在讲解职业道德的时候,对幼师专业的学生,需要把最美女教师的事迹与某幼儿园教师扇幼童耳光事件做比较。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某导游辱骂游客事件与中国最美导游故事展开比较。使中职学生对自己将来职业中的榜样与反面事件进行掌握,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

(三)针对性

教师进行案例教学前,第一步是案例的挑选。所以需要注意选择和教学内容相关且有针对性的案例,如此更易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方说,在教学避免误入犯罪歧途这一章节中,对少女犯罪原因进行分析的时候,挑选一段相关视频,安排学生观看,同时分组探讨。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学生可以从案例分析得到少女犯罪的外因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导致其人生观与价值观扭曲、道德观念低下、自制能力差;而内因是少女的心理调整能力缺乏稳定性,经过深入分析得到,内因的作用更大。所以,需要始终坚定内心信念,避免被其他事物所诱惑。这一案例有益于学生直观地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三、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策

(一)案例选择

1.从生活中收集案例

可收集的案例实际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在平时生活中有很多事件发生,这些事情可以启发人与激励人,社会中的正面人物与案例,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并且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教训,树立良好的法律道德观念。(1)收集信息,选择典型。(2)选择案例的过程中防止盲目性,挑选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合适的、思想较为积极的、有针对性的,以此实现拓展教学正面效果的目标。(3)选择和学生相关,贴近实际生活,可以产生共鸣的,如此才可以使学生对这部分案例产生认可,才可以让其学习到正确的思想。

2.从新闻中采集案例

教师挑选案例的过程中,需关注时效性。多数案例在社会制度改革背景下,无法保持不变,传达的思想滞后,不能给学生教育教学带来正面影响,甚至一些时候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案例均具备时效性,必须及时更新,正是由于时事的及时更换,才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防止思想落后。可以观看部分新闻节目,记录典型案例,使用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思想发展的脚步,如此可以让师生之间增强互动,交换各自的意见或观念,从而产生共鸣。网上案例较多,可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如此就需要教师仔细选择案例。

(二)案例的教学方法

1.探讨方式

举的例子接近学生生活时,中职学生便会对这部分案例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从而对案例有更深的理解,让学生对案例产生学习兴趣。这部分案例可采取探讨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经过相互沟通从而产生深入见解。比方说,一个学生在学校很强势,自认为是学校中高人一等,处处欺负别的学生,并且让一些学生上交保护费。再比如,一部分被家庭溺爱的学生,在学校不听取他人意见,且不讲道理,为人比较自私,有暴力行为,殴打他人,随后因为违反法律规章被逮捕。教师可针对这类事件进行讲授,告知学生,这部分案例就在身边,接着教师组织学生探讨。于是学生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

2.讲解方式

教材里面有诸多理论知识,可是其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含义,如此必须教师对学生展开准确指导,使用案例教学方式让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好理解与消化,这样不但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举例言之,成年的学生偷窃了残疾人医疗费,带来的后果就是残疾人因此而耽误了治疗时机,从此再也不能正常走路,最后这位学生受到了处罚。这之中隐含的信息是:学生盗窃的钱虽没到判刑的地步,可是因为其窃取残疾人的医疗费,对残疾人的生命带来了很大危害,此乃犯罪行为。谈到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假设一个人的行为违背了法律规章制度,给他人带来了伤害,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不是一个人为了得到利益的正当行为,这会损害我们以后的人生。

(三)案例的合理运用

1.案例导课,设境激趣

教师在针对案例讲授前通常需要引导与过渡,通過对内引导,设置部分与内容相关的题目,组织学生解答问题。比方说,维权内容,可以进行这样的导课:一个人在亲戚家里做工,可是没有工资。对亲戚索要多次无果后,这个人绑架其女儿且打电话威胁对方。最终,这个人被警察逮捕。教师安排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引出“怎么有效维护合法权益”。

2.案例探讨,提高水平

中职教师经过案例解说,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且把生活和学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做进一步了解,构建正确的道德思想,提高学生对事件的处理能力。举例言之,就避免违法犯罪作为例子,在讲述见义勇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入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经常看见的案例。

例如:2017年,某市一青年勇敢和持刀歹徒搏斗,最后身负重伤,申报见义勇为荣誉称号,可是由于其很早之前有案底,所以被拒,在这一基础上,中职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学生自行编制与演示相关小品,在真实的情境中诠释各种角色,学习换位思考问题,而勿要嘲笑有案底的人,我们应当学习这些具备优秀品质的人,才能成为综合素质高的公民。案例表现的信息是各种各样的,所以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的过程中,应当及时整理与归纳,关注细节部分的处理,得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该流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再者,案例分析不可限制于一方面,应当使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拓展思维,对案例进一步理解。所以,采用案例教学不但可以把书面知识生动化,还能使学生灵活使用所学内容,提高其实践水平。

3.进行评价

案例教学法的最后一步就是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当中职学生探讨了案例后,教师应当在第一时间给学生拟出多个方案或者集中探讨并进行评价。首先,总结中职学生讨论过程中发言积极与否、讨论热烈与否、分析讨论的问题深入透彻与否等。其次,中职教师在案例讨论完成后需要进行及时总结,确定哪一部分的方案是可以实施的,依据是什么,经过探讨受到什么启示等。中职教师在总结评价中应当准确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理论知识,使学生充分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内化成具体行动。

总之,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堂教学不可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需要使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如此才能让知识变得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把社会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其有深刻体会。如今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只是九牛一毛,教学工作者需持续改善案例教学法,并且尝试新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让教学体验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张丽.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165-166.

[2]郑笑笑.河南省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职教通讯,2018(14):1-6.

[3]胡继任.微课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9):233-234.

编辑 李 静

作者:杨茂健

上一篇:多元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哲学论文下一篇:数字无线视频通信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