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评课

2024-04-26

小学科学评课(共11篇)

篇1:小学科学评课

今天看了姚老师执教的“研究透镜”一课受益匪浅。本节课姚老师通过透镜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一个良好时机。考虑到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对形象直观的东西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她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捉金鱼。具体做法是:在一个较深的透明容器中放一条小金鱼,让学生看准后用手去捉。学生的兴趣高涨,争先恐后的要求动手,觉得这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当一个学生失败后,别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当第二个也失败后,他们便满脸狐疑了:为什么捉不到鱼呢?怎么样下手才能捉到呢?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创设了疑问情景,这时再启发学生:看到鱼,说明有光从鱼处进入了我们的眼睛,为什么看到了却捉不到?把学生引到看(光)和捉(手臂)的对比上来。经过这样巧妙、合理的设置情景,又用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的把学生引向要探究的知识,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便显得水到渠成。

猜想和想象是探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研究透镜》教学中,姚老师先回忆光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时的传播情况。因为旧知识的铺垫,学生都知道会沿直线传播。然后问学生:如果让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不会发生变化?此时猜想无非两种结果:会,不会。接着姚老师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把一支铅笔放入水中,从上面观察铅笔的变化,使学生一目了然看到现想,从而了解了光的折射。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在教学中亦如此,因此我们要象姚老师那样,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机会,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还要在猜想的同时发动学生动手探究,进行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善于学习的人。教师也能真正做到“受人以渔”,何乐而不为呢?

篇2:小学科学评课

1、整体设计比较合理,注重学生的探究研讨。

2、开头简洁

从对学生见过的青蛙导入,从而引起学生思考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观察讨论,在进行比较整理;

“北极狐和红狐”、“家猪和野猪”、“鲫鱼和金鱼”等对比,都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从而发现其中的区别,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

4、联系当前的环境问题。

科学教学目的是什么?除了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外,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次教学有了这个延伸。

建议改进的地方:

关键问题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目标;

篇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科学评课

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 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经常开展评课有利于准确诊断教学问题, 有利于激励教师加快知识更新、优化教学艺术, 有助于教师间相互学习、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因而它对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课改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评课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课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 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 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 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 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 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 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考察相当多的因素。正确评价一堂课, 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又不能面面俱到, 要突出对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察, 以利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3、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现象, 把评价的重点转到“评学”上面, 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 改进教学。要把评课的关注点, 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方向上面, 转到如何针对学习差异进行因人施教, 如何把过多的统一讲授, 转变为以指导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和统一答疑、点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课堂, 转变为以适当的统一讲解与有指导的自学或自由选择条件下的探究、研讨, 查询相结合的课堂。

转变评课的着眼点:评价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果, 尤其不能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考评分数, 而应该更多关心教师在创设有效教学活动的环境与气氛上, 关心教师对学习者流动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

4、从评课中获得激励、获得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评课旨在于帮助教师提高教艺, 其着力点在于调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故要肯定教师的劳动, 总结教学经验, 发掘他们的教学特色, 鼓励教师勇于创新、潜心教改, 做教书的骨干、科研的内行。评课作为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工具, 在“以人为本”的宗旨下, 理应给每个教育对象以激励, 使其获得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从多个方面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学, 使每个学生, 都能从评课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和快乐。只有这样评课才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受益。

二、评课方法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 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 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

首先, 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 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 指能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 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 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 体现学科特点;适宜, 指确定的教学目标, 能以课标为指导, 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 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 难易适度。

其次, 从目标达成来看, 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 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 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 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 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 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要从教学内容处理的角度, 评议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的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是否全面规划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否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 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 强调实际应用。是否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再如是否将新授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一堂课产生很大的兴趣, 积极主动地学习。

3、评教学程序

即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 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 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是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 还是以“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的教学进程来安排。从新课改精神来看, 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 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 完善人格。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所谓教学方法, 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 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 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 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 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 灵活运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 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 灵活运用。

(2) 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 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 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我们评课, 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 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 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 下一番功夫, 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 常教常新, 富有艺术性。

(3) 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 一块黑板, 一张嘴”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应该有所改变。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还要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脑、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 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包括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依纲扣本, 是否有艺术性, 字迹是否工整美观。教态是否明朗、快活、庄重, 富有感染力。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炼、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教师运用教具, 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

6、评学法指导

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从学科内容与特点着眼, 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思维特点、学习修养、学习环境和条件进行相应的指导;能否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 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7、评教学效果

评价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教学是否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 是否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意因素, 做到知、情、意结合, 课堂上师生民主平等, 教师给学生以成功机会, 使学生情感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 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坚持因材施教, 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是否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 是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体, 教师成为发展性课程评价的主要考察对象, 其中评课是对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 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篇4:小学英语听评课方法浅析

【关键词】小学英语 听课 评课

听课与评课能促使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是学科有效的教研活动之一;同时听课、评课也是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一种有效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师素质这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进行小学评课。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是评价一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学目标指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达到的学习效果和行为,评课时,要看教师是否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能否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听、评课者在开始听课前明确听课的目的;有针对性地熟悉授课教师的教案;了解授课计划、教学主题、教学目的等;明确教材和教学进度;收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信息;思考如何上好所要听的课;确定听课的手段、工具及重点。

在评课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看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适切,是否指向学生,是否可操作、可检测。要看教师的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语感,对提高学生素质是否有利。教学目标制订应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情感、策略等几个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指导,体现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教学目标应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应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材和大纲早已确定的,不同教师处理同样的内容各异。评课时应把重点放在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处理教材的方法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上,看教师是否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把具体内容教给了学生。

评课要看教师的教材处理是否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看教师对教材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是否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看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具有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相联系,强调实际应用;是否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是否将新授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一堂课产生很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展开应始终围绕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每一教学环节都要与教学目标和谐统一,过程要流畅。听课时应注重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通过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了解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注意观察和思考。紧扣教学目的设计活动,活动形式活泼有趣,活动组织井然有序。首先,关注教学过程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否严谨合理、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有逻辑性,看教师是否在具体的语境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其次,关注教学过程的课堂结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第三,要观察教师的教,包括教师语言的使用、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处理、帮助学生处理学习英语时产生的焦虑、畏惧、缺乏信心和毅力等心理障碍。

(二)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语感是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核心,教学效果的优劣最终要落实到语感的强弱。训练语感的总策略是尽可能接触多的可理解的英语口语材料, 配以适当的练习。要尽量熟悉英语的语音特点,适应英语的语音、语气、语调和节奏,并对句子的起伏、升降有全面的把握。

首先,保证整个教学过程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练习以及课后检测等,反映出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思想教育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语言的有声性是第一位的,而英语听力主要是与语音及其所含的内容打交道, 没有对语音的正确识别和快速反应,理解就无从谈起。应观察课堂英语教学气氛是否浓厚,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其次要看是否课堂上师生是否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师是否给学生以成功机会,使学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能否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并生成新的知识。第三要看是否有效利用45 分钟,培养敏锐的语感是根本的、长期的任务。观察教学任务是否按时完成,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是否当堂解决,学生负担是否合理。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良好的听力依靠系统的有效训练。提高英语听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个人的情况不同,学习的阶段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但超常的“量”的积累才是关键。课堂训练,应以精听为主、泛听为辅,而课后的训练当以泛听为主,精听则作为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自学则宜精泛结合、重点突破。根据教材内容,观察教师是否合理使用实物、图片、挂图等直观教具,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及视听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 同时还要看教师是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四)教师素质

对教师素质的评判应重点放在教学基本功上,首先看教师的语言素质,教师语言是否准确、清晰、规范、顺畅。其次看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一看板书和简笔画是否工整、优美、布局合理;二看能否用外语组织教学。例如听力材料都是一个完整的语篇, 有一定的主题和体裁信息,是学生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范例,有些听力材料的主要目标是提炼语篇大意或写作思路。教师要在布置听力任务之前就主题和体裁进行提问,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听力材料的整体框架,把自己预设的思路和语篇思路做比较, 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介绍明星类文章的行文思路, 相应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三看教师课堂上的教态是否仪表端庄、自然、举止大方。四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等的熟练程度。第三,看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师的应变能力正体现在对课堂的突发情况能否予以迅速、果断的处理,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另外,应变能力还体现在教师能否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杨艳红.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听评课. 教育研究,2007(1).

篇5:小学科学评课稿

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

课堂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简约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地想问题,指导科学地做,有计划地做,能动地搜集资料。

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教师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都是从已学知识入手,开门见山以实验为突破口引入本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活动主动建构的。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就如第三堂的模拟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讲老师就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及时的、正确的方法指导,使科学更具严密性。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篇6:小学科学评课12

2010-12-22 08:57:33|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从游戏开始,两个个头差不多的学生都用一口气吹出的气球为什么不一样大,学生进行了大胆的猜测:跟呼吸有关、跟肺活量有关„„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讲老师就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及时的、正确的方法指导,使科学更具严密性。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的过成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课堂中的最后一个问题留到课后回家完成。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把课堂中的问题带进他们的生活中,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探讨科学概念,并能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概念去解释自己遇到的一些生活现象,让科学与生活相互融合,我想那样的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形成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到原来科学的领域是如此之广,而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中。

五、课堂评价及时到位而又不做作,给人一种自然亲切的感觉“太棒了”“真好”等等

六、测呼吸可以测15秒再乘以四这样可以省下时间

篇7:小学科学评课稿2

2月28日在财源小学参加了小学科学备课听课会,受益匪浅。

一、创设情境,以视频动画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以视频动画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引入本节课所学知识《摆》,从生活中挖掘科学信息,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引导学生总结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实验。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猜想、去探究。在研究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的关系时,师生共同做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得出结论后,总结科学探究的方法,然后用学到的方法设计实验过程,学以致用。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的过成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摆》评课稿

王老师执教的《摆》这一课,给我很大的触动,尤其是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学习:

一、在实践中探究,真正的还学生主体地位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王老师以“问题”为本课的驱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小组合作学习、自主选择研究内容、自主设计活动方案等学习方式,真正的把学生作为了科学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整节课里,王老师肯花时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给予了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由思考、勇于提出猜测,勇于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科学知识,更使他们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二、材料与活动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探究的效率

对于本节课中学生可能提出的几种猜想,课前老师已作了充分的预设,所以在实验器材上也作了精心的设计,使学生进行对比试验,得出了科学而精确的结论。

三、在探究中隐含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分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前王老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盲目地进行试验,而是先引导学生首先思考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王老师到每个小组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时特别提醒学生在同一条件下要至少做三次实验,才

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及科学的学习态度的指导。如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坚持进行这方面的引导,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科学课,不仅会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还会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学习态度,并能应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篇8:小学科学评课

(一) 校长听评课的必要性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区域, 聚焦课堂教学, 深化课改, 教育从行政管理到科研指导都定位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指向, 让听课评课活动更加常态化, 学校课堂的公开性和教师覆盖面都空前提高了。听评课活动常态化之后, 参与者比较多, 而且逐渐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常见形式。教育对课堂的干预和对教师教学的指导都得到了加强。校长的专业修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适应这样的场合或与教师私下里专业对话。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校长对听课评课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评课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 校长把握听评课“话语权”的重要性

1. 检验学术水平的试金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只有日复一日地钻进教育教学过程的精细微妙之处去……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 成为教师的教师。”校长的注意力在哪里?是否一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听课评课是一个重要的行为尺度, 也是检验自己学术水平的一块试金石。

2. 把握方向, 全方位了解学校动态

课堂就像一面镜子, 学校的资源利用水平和教育管理细节, 可以全面、集中地映照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无论哪一个学科、哪个年级, 课堂教学都有相通的地方。经过长期不间断地听课, 校长总能在看似异彩纷呈的教学情境中总结出一点东西, 悟出一些教育教学的道理。

二、校长把握听评课“话语权”的策略

(一) 占据教育管理高度, 给予伯乐式评点, 激励教师职业积极发展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校长作为教育管理者, 特殊占位决定了校长伯乐式的发现, 肯定会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起到激励作用。

1. 捕捉教学亮点, 挖掘潜质, 寻找学科增值点

作为课堂评价的人事权威, 校长的发言对于教师的自我暗示起着重要作用。校长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应该是调研者和发现者, 是学习者和赏识者, 是指导者和援助者, 是多种角色的结合体, 尤以“品”课为主, 赏识和激励自己的教师和学生。

我们去听一位老师的课, 不能局限于一节课的评价, 而要找到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增值点在哪里, 一个教师发展的潜质在哪里。

2. 因课施“评”, 因人施“导”, 张扬教师个性

校长应格外关注教师的个性、保护教师的个性、倡导教师的个性。一是注意了解教师自身的基本情况;二是注意开发、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风格。但是发现有点, 注重表扬激励并非是贯彻“老好人”的思想, 伯乐的角色也需要校长要能看到教师存在的不足, 把“课”与“教师个人”分开, 做到对“课”而不对“人”, 在把握基本准则的情况下, 评课的标准、评课的态度、评点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 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量体裁衣, 对症下药, 从学科教学的现象入手, 采取更加精细、有效的技术和策略, 充分考虑被评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因人施评, 方式灵活, 争取达到“以事明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有机结合。

(二) 占据教学质量高度, 给予专家型评点, 促进教师专业有效成长

从“专业”视角上讲, 今天的校长应具有较高的教育专业修养。校长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理论、实践经验、教育心理等方面有较高的素养。此外, 校长在所要听课的具体学科内容上应有一定的了解 (准备) , 且尽可能“深”。当然, 这不是要求校长精通所有的学科知识, 一是不可能, 二是没必要, 但需要精通某一两个学科, 找到、找好课堂教学的感觉, 触类旁通。

1. 听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避免评课时的主观武断

首先, 校长在索要听课的具体学科内容上应有一定的了解 (准备) , 且尽可能“深”。除明确本次听课目的外, 还要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读懂教材、读懂标准、读懂教师、独栋学生。其次, 要努力消除教师对校长听课的天然害怕心理。再次, 校长观察课堂要有责任地选择观察方法, 科学地记录, 评课时可以就课堂上的疑惑之处向老师和学生进行询问, 避免评课时的主观武断。

听课后的总结评价也应该及时到位, 基本可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激励性原则, 不管课上得如何, 始终以鼓励和激励为主、肯定成绩为主、表扬赏识为主, 眼中有“人”, 呵护教师的自尊心, 保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一腔热情;真实性原则, 不添油加醋, 不夸大事实, 一切用事实说话, 让教师心服口服;商榷性原则, 在肯定优点的同时要指出值得商榷的地方, 以商量的口吻说话, 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启发, 让教师从中得到启迪和醒悟。

2. 评课时把握好角度, 观察课堂, 透视学校全局

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校长角色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听课评课不妨从自我特殊“地位”出发, 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 综合三位要素有效地展开。

提出问题、发现不足;看到长处、发挥“优长”。校长的听课评课应“以人为本、着眼于发展”, 关注教师个人的成长, 但最终要指向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要关注某些教师具体的教学细节问题, 但更要关注教师个人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教师成长的规律性问题;要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和行为, 更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以及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素质现状, 调整今后教育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观察课堂”这个窗口, 透视学校全局。

(三) 占据学校品牌高度, 给予管理型评点, 实现自我教育价值

校长对于教学内容的考虑与教师不同。教师所考虑的主要是一本预定的教材, 每一课时学些什么。而校长最为关切的应该是长久课程内容。一所学校需要结合他对于自己贡献人才的设计目标, 而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发展优势的教学, 最终奠定本校人才的竞争力。

俗话说, 思之, 思之, 鬼神通之。给予听课对象个体的专业成长、整支队伍的建设、学校发展, 拥有这些价值观的校长, 会在听课前对听课对象作出精心选择, 并在课堂中有重点地进行课堂观察研究。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问题进行体系, 组织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相关经验的搜集和对本校相关经验进行总结, 形成校本研修的专题与课程, 组织相关教师群体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三、结语

植根于课堂的办学特色是最具生命性的, “把关注上好每一节课作为办好学校的核心工作”, 是我们每个校长的使命。在课堂这块教育最坚实的土壤中, 校长进行高效占位, 科学定位, 把握听评课的“话语权”, 是作为一个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 也是校长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总之, 听课评课活动应该成为教师和领导共同成长的舞台,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激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探究, 启迪教师教育智慧,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随着课改的再一次推进, 越来越多的校长开始“回归”课堂。校长要成为教育教学的实际领导者和管理者, 拥有听课评课的“话语权”, 就必须高效占位, 科学定位, 给予执教老师以专家型、伯乐型和管理型的评点。

关键词:听课评课,占位,定位,话语权,策略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73-75.

篇9: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评课的思考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相关文件,在总体目标中对学生识字写字方面提出了要求:学会通俗汉语。认识并理解常用汉字并无误地书写汉字,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完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并且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轻松进行大量的阅读,一直是小學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时代在发展,课程教学也紧跟时代步伐在不断地改革。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需求,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让语文课程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为博采众长加强交流,听课、评课等活动越来越多,随之出现的过分强调选拔、评奖有使评课形式主义的趋势。本文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的教学课堂上,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评课教师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简明扼要,注重汉字教学质量

提倡简明,避免过分繁琐是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简明

很多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学生在熟读句子、段落、课文的基础上会认读要求的生字并且能够写出汉字。教学目标简洁明了,教师能够用20%的时间完成80%的教学任务,学生能集中精力完成目标,让学生在兴趣中提升语文素养。

2.教学结构简约

语文学习注重听说读写相互联系,先读课文,对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认准文中的生字,再多读几遍,让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理解字义。为避免遗忘,识字必须加强练习和巩固复习,温故而

知新。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着重识字

汉字是一个整体,结合了一个动作或是一个名词的音、形、义。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介绍学习汉字这三个因素的方法,为的就是让学生可以认识字的结构,再进一步了解汉字以及汉字正确的用法。

在教授字音时可以丰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投入更多的兴趣,获得更高的效率,例如:通过拼音学习、通过多音字区分词义等。

在教授字义时,方法应该更加多样及有趣,因为识字的核心是使学生知晓字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解词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基础,使学生既能够有意思又能够有意识地去学习生词生字,增强识记,而不是死记硬背。具体方法有联系法、词组搭配法、同义替换法等。

在教授字形时需要注重字形的形态及变化,通过象形记忆及特点帮助学生想象,如:直观形象联系法。

融合音、形、义的特点,让学生对字的写法、用法更加了解,使其掌握更加深刻,保证一定的学习效果。

三、整合工具性及人文性

在语文中整合工具性及人文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时,在过程中就必须用一定的方法,采取一定的情感态度及观念待之,此为工具性及人文性的整合。单单就语文课堂而言,老师需要先育人后教书,端正学生的品行是第一位,教授学生知识、为学生解惑是第二位。教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用一颗爱心去爱世界,世界是由五湖四海的人组成的,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用文字传递力量,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文字,需要爱我们的文字,爱上文字所组成的词、句、文,爱上文字所蕴含的意义、爱上文字所传递的情感等。这样一来便能将一些人文精神融入其中,使得学生受其熏陶,受其感染,才不至于浮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适当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达,教育技术的开发,教学课堂早已不局限于黑板和粉笔,读书声和朗诵声。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多媒体教室,可以通过使用电脑,用课件、动画、视频、音频等来传递所学的生硬、死板的内容,使得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得到更好的解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

五、增强识字记忆及应用

学生语文的基础便是能够书写汉字,其要求是书写要端正、整齐。而对我国公民的基本要求是有着良好的书写习惯,拥有较好的书写技能且具有一定的书法欣赏技能。时代逐渐进步,使用电脑等书写工具的人越来越多,书写的速度越来越快,然而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却越来越少,同样写得丑的人日益增多。这种不良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而解决这种现象的方法就是从娃娃抓起,从现在抓起。

语文教育离不开汉字教学,而这在小学阶段中意义重大。其他教育教学也离不开识字写字,因为以此为基石,才能更好地开展阅读及写作教学。学生必须掌握的综合能力中包括识字写字,因此想要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改善,必须加强语文素养的教育强度,通过多次反复的识字写字练习,不断提高其能力。

注:本文系甘肃省“陇原名师”专项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基于小学语文不同课型评课准则的行动研究”。

篇10:小学科学《杠杆的平衡》评课稿

尊敬的章老师、姜老师、老师们:

下午好!

我代表《杠杆的平衡》第一评课组全体成员与在座的各位老师们交流我们的评课记录:

一、教学内容创新,说课稿新颖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基于小学科学六上《杠杆》的课后延续探究课,也是陈老师模仿著名的特级教师路培琦老师《小天平》的一堂创新课。这节课由内容虽然简单,但是经过陈老师的精心设计,设置了3个挑战项目,教学内容层层深入,步步为营,激发了同学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浓厚的课堂氛围。

二、突出了同学是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同学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同学提供充沛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加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1、在学习的方法上看,陈老师在同学研究杠杆的平衡时,大胆放手,给同学充沛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同学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不只体现了同学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培养并提高了同学的科学素养。

2、从时间的分配上看,对实验的猜想和讨论5分钟,验证猜想3分钟,挑战第2关10分钟,本课交给同学探究的时间长达18分钟,教师在这堂课中仅仅起到了一个主导者的作用,她是同学学习科学的引领者、有结构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的伙伴和协助者。

三、教法得当,学法扎实

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同学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同学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协助。

这节课,陈老师引导同学分析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引导同学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师生的一起努力下顺利地得出结论;让同学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探究方法。

本堂课教师的着重点落在如何教给同学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告诉同学一些简单浅显的知识。所以,称老师引导同学在这节课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猜测——实验——数据——规律——验证五个环节。每个环节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而大局部让同学自身考虑、分析、发现、实践、归纳。通过该节的.学习,同学不但学会了知识,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的精神。

对于这堂课,我们小组还有一些建议与老师们研讨:

1、教学过程非常顺畅,但基本上是以教师引导为主,同学自身的思维设计参与比较少,比方挑战的3关都是教师给同学的,假如改变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可能更好,比方:我们已经顺利地挑战胜利2关,你们还能不能给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挑战第3关?你打算怎样挑战?把研究内容的选择主动权交给同学。

2、我们认为陈老师教学目标的设置动身点是好的,但是教给同学的学习方法的总结我们认为是错误的:得出规律后还要验证是不妥当的,我们认为规律是经过长期的实验验证之后才干形成的,而陈老师提出的却是规律——验证,我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这里的规律应该还仅仅是同学通过实验后发生的猜想和想法。

篇11:小学科学《维护生态平衡》评课稿

本节课这位教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以教学视频为契机,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颖,有效的引导学生走进课堂,提出的问题也能够让学生不断的进行反思,结合草原上的植物和动物,联系前面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不断地渗入当生态环境和生物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草原会发生什么?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小组讨论激烈,教学环节紧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中把握科学概念,体现了大概念的原则,例如生态系统的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草原上生物的的增加或者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草原上的生态平衡关系和沙尘暴成因,知道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重难点突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巩固与强化。

2.教材处理精心,教学内容充实。

整个教学活动比较重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完美的处理了教材知识,而且进行了微调整,课外知识的渗入,使学生拓宽了眼界,突破了重难点,从沙尘暴的成因与对人类的影响扩大到温室效应,扩大到全球变暖等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共识,使得教材完美的体现了导向性,抓住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选择了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了教学系统。

3.教学程序规范,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课堂结构合理,时间分配得当,过渡自然。密度适中,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引发学生讨论,使学生身临其境,课堂不断出现讨论的高潮。在教学中注重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小组不断讨论,升级集体讨论的教学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使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一般讨论比较流于形式,但是这位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与学生不断交融,磕碰出强烈的火花,使得课堂气氛不断达到高潮。

4.教学方法独特,手段高超。

这位教师在整个教学程序中,方法灵活,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独特,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富有艺术性,教学模式新颖,运用多媒体课件与视频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师思维敏捷,看出教师的知识储备较强大,给予学生深层次的知识强化,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愧是一门教学优质课。

5.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融洽。

这位教师在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板书合理,教态亲切自然,突出了优质的课堂标准: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整个课堂活跃,操作得当,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也是本堂课成功的有利因素。

6.学法指导完善,教学能力强大。

上一篇:学生会竞选稿改下一篇:养花的日记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