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教育的小学科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从1970年至今,全球的教育体系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我国,经过了长期的变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研究理论。在我国小学教育上,科学这门科目是变革的一个创新点,相比于从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研究立足于大概念研究小学科学的发展,希望对中国的教学发展有所启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于科学教育的小学科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于科学教育的小学科学论文 篇1:

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思考

科学教育也即STEAM教育或创客教育,是一种重实践的跨学科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科学和数学是较为抽象的思辨性学科,技术、工程和艺术则是贴近现实生活的应用型学科。将这几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理解能力;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一、创客与创客教育

创客: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狭义上的创客是指那些兴趣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机器人、3D打印等以工程化为导向的主题的人。广义上的创客指所有把具备相当的技术挑战的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创客教育:是以课程为载体,以推动创客精神为核心任务,以创客空间(基地)为主要场所,以现代信息科技为主要创造源,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技术和非技术手段以及团队协作发现问题,解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完整过程,实现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以培养学习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者的创客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二、创客教育和学生学习方式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总监朱文利曾说过:“如果学生在一个很自主、很开放的空间里学习和创造,加上技术支撑和老师支持,他可以充分发挥创意。这样的环境还能更好地激发他的兴趣,培养他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此外,这个过程也培养他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也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教材电子化。原来繁重的纸质书本由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电子文档、音视频文件所代替。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都得到充足的发展。近几年,随着创客教育的深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在创造过程中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因此,结合多媒体和创客教育的理念在学习小学三年级科学“水的科学”这一单元时,在课前,笔者让学生从生活或网上进行信息搜集,搜集一些关于水的浮沉现象和水的秘密的信息,以便课堂上的展示和学习。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而且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课堂上学生充满自信地展示自己所搜集的信息,有的学生将自己搜集的信息制作成精美的PPT,展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水的画面,还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和总结;有的甚至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相机制作成微课程、微视频,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但所有的信息都是平面化的,学生缺少动手实践运用的过程。因此,借助创客教育思维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比如:利用水的表面张力、水的毛细现象、物体浮沉现象的改变等知识,有些学生到实验室通过实践操作制做出自动浇花器、天然加湿器、自动浮沉装置等作品。在这里,创客教育的实施让一些学生的奇思妙想转变成现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进一步转变成自主探究实践式学习,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三、创客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融合

随着现代创客教育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的加入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搜集一切资源,然后整理、加工,发现最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方法,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努力将他们的奇思妙想实践出来。其次,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思路,转变方法,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实践探究操作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从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

如在学习“我的风向标”这一课时,首先,笔者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向标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风向标是多种多样的,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风向标。其次,在学生认识了风向标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知道了风向标的用途和作用后,笔者将他们分成小组,进行风向标的制作。先让学生进行创新设计,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然后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笔者对小组的设计创作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供学生参考,并和学生一起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从一名指导者变成参与者。

四、创客教育与PBL(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整合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基于项目的学习,成为教师、学生都非常喜欢的方式。创客教育也积极提倡互相学习,乐于帮助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人机互相学习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学习三年级科学课“有趣的不倒翁”时,除了让学生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外,还进行了拓展:拆装、改进、创造新玩具等活动。利用课外活动以及校本活动时间带领学生到学校3D打印室和激光切割机教室进行创造。首先,让学生分组,根据老师指定的方案,根据自己修改制订。这需要小组内学生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共同制订出修改方案。学生有的拆卸玩具,有的按拆卸的顺序摆放零部件,编上号,有的将复杂部分的拆卸详细地记录好,最后按他们制订的新方案进行组合安装。

有的小组则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利用3D建模软件、人工智能的主控板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像火花一样不断地迸发出来,在不断地设计中创造,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得出新的结论,再应用于探索创作中。创客教育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圈子。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一起学习和协作,创造出更多的东西。

以上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以及科学课整合的形式。其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传统教育的模式,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使学生更有利地学习、成长。创客教育使科学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设计、分享、交流、制作,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大大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也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拓宽了自己的思路,触发了灵感,培养了创新思维。小学生天生活泼、开朗,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想象力丰富,动手意念强,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更适合通过创客教育的方式得以引导和启发。创客教育和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的深入,将为小學教育带来新的变革。

【作者单位:宜兴市新芳小学 江苏】

作者:王小洁 杨剑

基于科学教育的小学科学论文 篇2: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科学教育知识横向整合研究

摘 要:从1970年至今,全球的教育体系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我国,经过了长期的变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研究理论。在我国小学教育上,科学这门科目是变革的一个创新点,相比于从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研究立足于大概念研究小学科学的发展,希望对中国的教学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大概念;小学科学;整合研究

小学科学学科发展了一段时间,原来这门课程叫自然,之后才叫科学,在授课的安排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想更好地进行小学科学的授课,就要本着提升同学的学习能力为目标,让同学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来应对平日里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小学科学的设置要考虑的问题。

一、现在小学科学的发展现状

小学科学在小学教学中经常受到忽视,教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办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在这门科目的教材反复被试用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小学科学的教育上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这门学科讲述的知识点不够深入,过于分散,就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探究乐趣;其次,这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过于讲究表面上的内容;最后,这门课程的一些知识点跟小学生的心理不搭,导致学生很难学到适合的内容。而且,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希望把课本里的知识点都向同学告知,而没有考虑到同学的接受程度,让同学学到的内容过于表面,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导致无法将知识形成一个体系。所以,现在的小学科学教学既要修改现行的教材内容,又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让小学科学的发展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二、大概念的小学科学知识

在学习科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无法穷尽所有的科學内容,只能让一些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具体的概念,这就是我们说的大概念。大概念有两种,一是核心概念,它可以让不同的内容都归于一个链子上,来对这些内容做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水平的培养;还有一种是共通概念,就是让不同科目的内容因为一个共同点而串起来。这两种都有不同的要求,一种是针对同一个科目的内容,一种是不同科目的内容。

三、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科学内容体系

大概念要求要将本学科的内容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以便于人们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明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分析了科教版的小学科学,大致可以将科目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大概念,对知识进行整合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方便,有助于知识的补充和积累。

(一)大概念1:水

在科教版三年级的小学科目教材中都提到了水,如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比较水的多少》《水和食物油的比较》《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等课程,首先,介绍了水的特征,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其存在于哪里,还有水的不同状态,以及动植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其次,介绍了水跟其他物质的区别,如油,同体积的水比油更轻,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向同学展示;最后,介绍了不同材料与水的融合,更加具体地向同学展示了水的特性。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可以让同学感受水对生活的具体影响,用实验等手法进行课堂教学,让概念更加清晰,教师用大概念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概括,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到知识。

(二)大概念2:生物的多样性

世界上除了人类,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物,如动物、植物。要想让同学热爱生活,就要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科教版小学科学就编排了一系列的课程,来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如《生物的多样性》这个章节。首先,先让学生探究生物的生活条件是什么样的,他们也是跟我们一样生活在生物圈里,认识生物的分类,告知学生生物也有生存的基本权利;其次,加入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如:北极熊为什么又肥又大,这也是环境选择的结果。北极地方寒冷,北极熊为了御寒,只能长出厚厚的毛皮;最后,可以得出不在一个地方生活的生物,体型也会不一样,而且环境可以改变生活的形态,让他们更适应生活环境。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也让生物变得更加多样。

(三)大概念3:物质具有不同的特性

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质也拥有不同的特性。如在科教版六年级的课程《电与磁》中就介绍了电和磁的实验,探究电与磁的特性。在《用纸造一座桥》的课程中就介绍了纸的作用。还有《斜面的作用》《滑轮组》《抵抗弯曲》等课程都对物质的特性有所介绍。总体来说,介绍物质的特性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首先,先阐述不同的物体是什么做的,是由一些常见材料构成的,还是由工业材料组成的,来区分它的不同类别;其次,再将物质分为固体或者液体,通过实验,让学生对这些物质产生更进一步地认识;最后,通过介绍不同物质的特点,来归纳总结不同物质的特性。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小学科学这门学科也应该随之发展。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学生对科学的最初认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灵活应用大概念这个方式,对知识进行整理总结,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让上课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蔡万玲,芦云,穆楠.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5(3):31-34.

[2]李川,刘克文.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热点与趋势[J].中小学管理,2016(5):4-7.

[3]金鑫.科学教育重在探究——基于科学探究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2):19-19.

[4]许丽英.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误区与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4(10):81-84.

作者:满天

基于科学教育的小学科学论文 篇3:

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领域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一直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科学是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探索性的学科,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活动;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出的一项新型的教学理念,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及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性能力。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为指导理念,充分利用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科学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利用自身既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科学问题的探究,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为学生今后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突出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

小学科学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启蒙教育而设定的一门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但是在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小学科学的教学特点,没有进行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在以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无法使学生有效参与到科学教学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充分的激发。因此,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助于教师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把握,从而更加注重对小学科学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效地得到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2.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科学教学教师只是片面地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无法使学生感受到小学科学教学的真正内涵。自核心素养的理念提出以后,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学目标由以往的“知识本位”逐渐向“能力本位”“素质本位”转化,这就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实践的操作与参与中真正体会到小学科学教学的真正意义,并在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得到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基于科学核心素养,设置创新性的实践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指导,同时也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设置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教学目标,并以此为目标为指导,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科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五单元《提出问题》时,教师就应在科学素养的视角下,培养学生科学看问题、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探究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人

“实践出真知”,任何真理都是在实践的验证中得到证实和广泛运用的。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顺应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切实的贯彻和实施。首先,教师应在科学实践教学活动中,充分凸显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方面教师应逐渐减弱自己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并逐渐增强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加强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及探究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其次,教师还应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通过将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及差异性教学策略的综合、灵活性运用,来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到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具有个性化的发展。

3.注重以實验探究的形式,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依托的教学课程。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教师应更加注重通过科学实验来进行科学原理的演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科学实验的操作,使学生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参与中得到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科学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认识和把握科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在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中,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科学探究环境中,得到自身科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和提高。

参考文献:

褚夫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

作者简介:林锦霞(1973.4—),女,民族:汉,籍贯: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学历:大专,职称:小高,研究方向:小学科学(苏教版)。

作者:林锦霞

上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家庭教育论文下一篇: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