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使用探究式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创新个性发展。不过,探究式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多种潜在的问题:如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学设备落后等。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师教学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善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等提出解决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小学科学探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小学科学探究论文 篇1:

乡镇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优化表格设计工作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记录是学生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科学活动的必要手段。文章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为例,探究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优化表格设计工作的有效性,以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与实践的兴趣,以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

关键词:小學科学;探究活动;表格设计;

一、乡镇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表使用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记录表不够重视

据调查,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对探究活动中使用记录表的作用和价值认识清晰的、表面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表的使用率很低。

(二)教师对记录表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时使用的记录表,需要教师将表格设计得科学、合理,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时,缺少基本信息,如学生的姓名、探究活动的日期、活动的名称等。这样一来,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就没办法通过记录表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相应的也就没办法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除此以外,还有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所设计记录表的难易程度和内在逻辑,造成学生难以操作。

(三)教师在学生使用记录表时没有专业有效的指导

一是记录表收集探究信息、客观反映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功能不突出。由于一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情,忽视了学生缺乏记录经验积累和记录能力不高的实际情况,而对记录表的使用和记录的要求描述不清,不够具体,通常都会告诉学生“把你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上”“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下来”等笼统的话语指导学生记录,而没有指导学生该如何科学具体地使用和记录,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使用记录表。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随意记录。

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记录行为控制度较高,指导方式较生硬。部分教师教学思想落后,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自己预 设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即使有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也通常会直接予以否定并让学生依然采取教师给出的记录行为。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的记录的信息应该是真实的、客观的,它体现的是学生本人的探究过程和思维。而部分教师没有仔细了解学生的实验过程、倾听学生的想法,就依照自己的经验要求学生修改记录表,记录表也是没有了它实际的作用和价值,只是成为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一种形式而已。

二、记录表的设计原则

(一)目标清晰

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时目标必须清晰,通过主题的引导了解调查对象﹑观察对象、探究对象以及记录对象。这样才能让教师联系学生的过往探究活动经验开展教学,并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基于这一目标设计观察记录表非常重要。

(二)科学性强

为了符合学生的探究活动,活动应用的记录表设计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性。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差异的表格以及实践材料,坚持简单至复杂,具有梯度性的原则。其次,学生所专注于探究的时间不要过长,所探究的内容也不要过多。

三、提升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优化表格设计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要符合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

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格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根据相应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合适的记录表格。由于低年段学生识字还比较少,不能完全认读太复杂的文字,所以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格时应该简单明了,尽量用生动的图形来代替文字,这样学生更容易认知,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低年段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兴趣远大于做记录,生动的图形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同时,低年段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做记录的能力有限﹐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采用打勾﹑画圈﹑选择等形式更符合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要能体现对学生的引导

首先,教师要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前对其引导,要让学生清楚进行探究活动时需要做哪些准备,应该怎样开展探究活动,探究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将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哪些现象或情况记录下来等等,最终形成探究活动的教学目的和结果。之所以要强调引导学生如何开展和进行探究活动,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在开展探究活动时,通常需要各种各样的材料来给学生选择使用。而小学生由于好奇心较重,在探究活动还没开始,就先被种类丰富的各种材料所吸引,自顾自地先对材料“研究"起来。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全都在材料上,而忽视了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而影响了探究活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就降低了课堂效率。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的思考。记录表格是用来呈现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的,而不是单纯地、形式化地让学生按照记录表的步骤来进行探究活动的。例如“设计制作小车”记录表格中,“小车的各部分需要用哪些材料”“怎样将小车的各部分进行连接”“怎么让小车动起来”这些需要由教师来引导;而选择什么材料工具﹑设计怎样的图形,就可以是由学生来思考和解决的。

(三)要启发学生的反思与改进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在完成科学探究活动之后,学生能知道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因此,反思和改进能帮助学生获得更科学、完善的科学探究结果[3]。

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中用到的“物体导电性检测记录表”,要求学生在探究活动前先预测实验结果,再通过探究活动检验自己的预测。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要启发学生分析探究活动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数据,从而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通过分析数据,进行反思,能了解到自己在探究活动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科学概念加深了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记录的过程即是学生探索、思考、发现快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分享快乐、收获成长。教师应利用记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基于记录不断展开探讨,促使学生根据记录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不断整理自己在活动中的经验及收获,从而构建完善、系统的科学认知,为之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郁波.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2]潘霞.小学科学课堂中探究式学习之我见[J].小学教学研究,2018(17).

[3]张红艳,谭婷.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 [J].数字教育,2019(6):63.

作者:韦静宜

小学科学探究论文 篇2: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摘要】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使用探究式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创新个性发展。不过,探究式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多种潜在的问题:如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学设备落后等。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师教学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善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等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小学科学 改革

2017年完善的名为《小学课程标准》的政策中指出: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改善传统枯燥乏味的小学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小学教学效率。当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开始注重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行多种教学模式改革,其中也出现了复杂的教学阻碍现象。

1.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分析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其在教师、家长、学校的指导下,促进孩子多动脑、多思考,进而通过探究的形式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属于目前简单而高效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以下四个阶段。

1.1 问题的提出

探究式教学最主要的核心任务是解决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来源于问题的提出和发现。教师将发现的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商讨,并根据问题的形式设定相关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1.2 自主探究

探究性教学模式注重自主性的分析,其讲求的是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而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往往是以独立思考的形式开始,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结束,既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也达到了团队协作的目的。

1.3 问题解决方案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学生慢慢进入了讨论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各自的研究结果以及问题解决方案提出来进行小组讨论,从讨论中得出较为完善的问题解决方案。

1.4 课后总结

一旦探究式课题结束后,就需要组织固定的时间进行总结,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问题出现的方式以及问题解决的途径等,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2.小学科学课堂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足

探究式教学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资源作为支撑,只有实现了高质量的教师资源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水平。当前问题是教师不能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比如情景设计的难度不符合,过低和过高的情境难度都会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有的情境设计的逻辑关系性差,其将教学过程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无法深度挖掘教材潜在的知识信息。

2.2 学生自主性学习认识不够

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是享受和学习探究的过程,进而在教师合理的引导下完善教学。但是,小学课堂上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难以实现对每一位学生的公平对待,也就无法满足规定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另外,学校往往重视学生的课间安排,使得学生间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于后期的团队合作带来了巨大的合作压力。

2.3 教学设备落后

小学科学的教学模式需要大量教学设备的支持。学校为班级建设完善的硬件资源;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实验材料;学生在课下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自我预习,并搜集课堂上需要的数据。但是硬件设备往往不足,部分学校没有独立的科学实验室,无法实验简单实验的验证。

3.小学科学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改革策略

3.1提高小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否顺利的进行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而加强教师的教学热情。探讨合理的教学模式,寻找高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式。如:在课堂上讲解《空气中有什么》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下提前和同学进行简单的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去问,找到学生真正的难点是什么,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去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提高小学生探究式课堂的进步。

3.2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探究式教学希望学生可以自愿的主动加入到课外活动中去。在课前,教师把课本的教学内容结合知识点设定针对性的情境,并将情境引入教學课堂;在课中,探究式教学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内心对问题的真实想法;在课下,教师可以安排探索性的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课下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

3.3完善教学资源建设

为了实现探究式教学长期稳定的进行,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制度。第一,加强学校资源体系的建设,将教学核心放在科研教室和实验室上,同时,学校需要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实验材料。第二,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学校的特点,将学校独有的特色和属性表现出来,制定针对性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朱潇清.思想政治课问题探究式教学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王世成

小学科学探究论文 篇3:

小学科学探究“热身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摘 要】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普遍存在环节零碎、浅尝辄止、时间紧促等现象。通过“热身活动”聚焦问题、完善环节,有助于探究活动的深入和完整。通过热“情”式活动,吸引注意,激发兴趣;通过热“行”式活动,操作练习,巩固技能;通过热“思”式活动,激活旧知,认知迁移。着力解决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探究活动的连续性,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 科学探究 热身活动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过程。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建构科学概念,形成科学态度,发展探究能力。然而,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却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环节零碎,探究不顺。科学探究包括提问、猜测、讨论等诸多环节,课堂活动容易被割裂成碎片,每个环节都匆匆而过,但要舍去某些环节,过程就不完整,目标难以达成。其次,浅尝辄止,探究不深。环节零碎造成探究过浅,学生还没有弄明白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又开始新的活动,只能是“玩一玩”材料,走走过场。最后,时间紧促,探究不全。课上40分钟,需要各种准备和铺垫,真正留给探究的时间很短。当探究活动渐入佳境之时,下课铃声却不合时宜地响起,探究活动只能戛然而止。

人们在做剧烈运动前,先进行强度较小的活动,为随后的剧烈运动做准备,以提高运动效率,降低受伤概率,此类活动被称为“热身活动”。科学探究的“热身活动”是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3~5分钟时间展开的微型科学探究活动。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梳理、迁移科学概念,整理学生思路,弱化学生对科学实验器材的关注度,为课堂后期探究活动奠定基础。本文以教科版教材为例,介绍小学科学探究“热身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热“情”式活动:吸引注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而言,“有趣”是吸引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设置有趣的“热身活动”,可以驱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1. 互动游戏,竞赛激趣

互动式游戏深受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看到实验器材后,就免不了想要动手先“探索”一番。“热身活动”可以利用学生乐于探究、喜欢竞赛的天性,让学生先“玩”起来,在互动游戏中渗透相关科学要求,以游戏吸引注意,以竞赛传递要求。如教授“弹簧测力计”前,让学生进行玩弹弓的游戏,把纸团弹射出去,比一比谁射得更远。学生在弹射纸团时,初步感知橡皮筋因受力大而变长。学生对橡皮筋受力大小、形变程度及弹性大小之间的关系有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后期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

2. 感受极限,现象激趣

让学生去探索极限,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助推后续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如进行五年级“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时,橡皮泥小船由浮变沉过程中排开水量的变化是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探索橡皮泥小船的极限载重量,为理解排开水量与浮力的关系打基础。在“热身活动”中,往浮在水面上的塑料盒中放垫片,观察塑料盒由浮到沉的过程中水位的变化。当船下沉的一瞬间,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水位的明显下降,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学生之前普遍认为下沉物体的排开水量更大,“热身活动”中的观察结果与学生原有想法产生强烈冲突,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认知枷锁。

3. 巧設挫折,疑惑激趣

学生在挑战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的任务时,不断遇到挫折,这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科学教学中的一些原理和知识,在小学阶段难以厘清,需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理解。对于此类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奇妙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为后续构建概念体系做铺垫。磁铁南北极的知识比较抽象,二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通过“热身活动”来铺设疑惑,效果明显。在教学“磁铁的两极”时,让学生利用环形磁铁,在地面上滚直线。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但由于环形磁铁受到磁场的作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完成。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原有认知产生冲突,挫折经历强化了疑惑,学生对课堂的探究活动会更加专注,探究活动的效率也获得提高。

二、热“行”式活动:操作练习,巩固技能

小学科学探究环节多、活动碎、时间紧,学生通过“热身活动”可以提升技能水平,确保主体探究活动的有序进行。

1. 工具操练,做好技能准备

注意事项打断学生的探究过程,使探究环节碎裂,对探究活动的连续性产生影响。如进行四年级“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时,需要学生熟练使用秒表,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接触过秒表。四年级学生对于误差的概念认知有偏差,往往揪住数据的微小差异不放,但误差在秒表测量中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设计测反应时的“热身活动”,让学生先按下“开始”键,再迅速按下“结束”键,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学生发现每次测出的时间都有细微的差异,很难测出相同的反应时。“热身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测试误差,也让学生熟悉了秒表的使用,保障课堂主体探究活动更为完整。

2. 关注细节,强化操作标准

细节问题的处理容易影响探究活动的进程和结果。如果对某些探究细节没足够重视,则容易导致实验失败。在三年级“溶解”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在搅拌液体时容易把水洒出来,造成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教师可设置“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搅拌比赛,搅拌10圈,比一比谁碰到杯底和杯壁的次数少,以此强化搅拌的要求,避免搅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几分钟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还对探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干预,提高了探究效率。

3. 聚焦难点,掌握操作方法

在科学实验中,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练习,操作不熟练,造成实验效果不理想,甚至是失败。教师可以借助“热身活动”进行精确指导,将各种有难度的操作提前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为后续探究活动有序进行做准备。在进行五年级“摆的快慢”教学时,教师发现很多孩子不会打结,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将摆固定住,打结时还容易导致摆长出现偏差,影响实验结果。教师在探究前设置“热身活动”,让孩子们挑战如何将棉线快速固定在铁架台上。集中力量优先突破操作难点,后续的探究活动就变得顺畅了,学生的探究效率也得以提高。

三、热“思”式活动:激活旧知,认知迁移

激活扩散理论认为,不同概念之间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概念间的关系就越密切,回忆时就越容易相互激活。教师可利用相应的“热身活动”,潜伏相似概念,为后续概念体系的构建做准备。

1. 现象解释,激活相关旧知

教师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来激活相关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帮助学生聚焦相关问题,从而控制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效率。如在三年级“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中,学生对于“占据空间”这个概念认知上有困难;五年级“浮力”中物体的排开水量是学生需突破的難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水中气球”的“热身活动”,通过给烧杯中的气球吹气,观察气球变大后杯中水位的变化。把现象直观呈现给学生,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思维加工,进而聚焦问题。“热身活动”强调自然而然的思考过程,无须教师强调和示范,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激活相关旧知,为课堂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 同理替换,迁移相似认知

认知迁移是学习的起点,也是概念建构的关键所在。设置相同原理的“热身活动”,可以将相似的认知方法迁移到主题探究活动中。如进行二年级“观察月相”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观四面树立的镜子,小组成员围绕镜子做环形运动,记录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的统一意见为后续模拟实验的展开提供了契机,探究活动的指向性更明显。

3. 任务分解,突破探究难点

突破难点是探究顺利进行的关键。难点往往是学生日常生活接触较少,或者与日常经验不一致的知识点,学生缺乏直观的感官经验,难以理解。在进行五年级“极昼和极夜”相关内容教学时,地轴倾斜、太阳直射等影响因素容易混淆在一起,干扰学生思维,导致模拟实验的探究效果不佳。教师可以设置“直射或斜射”的“热身活动”,利用手电筒照射桌面,直观感受光线直射时,照射面积小、光线强;光线斜射时,照射面积大、光线弱。在“热身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容易突破认知难点,模拟实验操作也更顺畅。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设计各种“热身活动”,以微型探究活动推动主体探究活动,着力解决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探究活动的连续性,效果显著。对“热身活动”的深入研究,能够改善课堂中的各种窘境,提升科学课堂的探究效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竞舟小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

724132105@qq.com

作者:舒俊波

上一篇:网络文学批评论文下一篇:银行改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