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2024-04-20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精选8篇)

篇1: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解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习近平几年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实践。针对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存在的普遍问题文章结合实践,提出了教师如何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组合作;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策略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学校教学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学生在教室里正襟危坐,专心听老师讲课;学生有时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到黑板上板演,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早被人们所认识。就其局限性来说,它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它不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①

一、小组合作学习简介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探究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 指学生们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 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或达到学习目标互补互助, 互相交流, 互相探究, 共同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不仅为学生开辟了一个自由交互学习的新天地,也为素质教育培养一代合作探究型人才寻到了新的学习模式。②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2~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看学生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③

很多因素能够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要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构和要素、设计好操作程序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至少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积极的互相依赖,(2)个人责任,(3)学生间面对面的相互作用,(4)人际交往和小组合作技巧,(5)恰当分组。

(二)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它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并使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协作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但由于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年龄小,绝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技能,而且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④。上述现象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也与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教育观背道而驰,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成了当务之急。

三、解决的策略

在小组合作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在教学中灵活地调控教学过程,点拨、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的主体作用⑤。

(一)选择合理的学习内容

教师在意识上首先要改变观念,不要产生任务观点,不要为合作学习而搞合作学习,而应从形式服务于内容的角度出发。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首先需要选好合作学习的材料,善于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相对于个体性学习的优势在于:小组讨论的形式容易使小组成员产生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有利于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激发创新思维,从而促成小组成员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只有那些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能激活思维的学习任务才具有合作价值。

(二)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能顺利开展并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

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工,也可以由小组成员经民主协商后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

(三)适时调控,抓住时机

在教学时机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讨论的进度来调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当小组合作学习出现跑题时,教师要适时地把主题引回来;当学生思维受阻,出现“乱场”时,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要适时给予启发,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小组中各抒己见,最后自主解决问题;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有差异,往往会产生意见分歧,这时应该让学生各自阐述理由,让问题越辩越明,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间的互动意识、合作技能都会得到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之间和睦的人际关系,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意识到倾听、有礼貌、有分寸地表达个人意见、耐心等候、适时求助、适度妥协等合作技能对合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建立必要的合作规则和激励机制,使学生在小组内有效合作,在小组之间有序竞争。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小组成绩在于每个人的表现,团结才能有利于小组顺利解决学习任务。遇到个别难以相处的学生,可采取提醒、告诫、批评等办法,促使其杜绝藐视合作,拒绝帮助学困生等不礼貌的行为。如果这些方法仍不能使问题得到正常解决,则除了实施批评教育外,还可对组员进行必要的调整。

(五)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反馈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2)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3)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⑥。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入到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高天韵, 盛桂红学习中合作合作中探究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32 期2006.5。

[2]杨章宏素质教育的研究杭州:杭州知识出版社,2000。

[3]王 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中国期刊网。

[4]王坦合作教学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5]任金鑫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研究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6]田建芬合作学习浅析上海教育,2000。

篇2: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针对同一任务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的任务进行探究,担当不同角色,协作交流,最终共同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新理念的环境下,针对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实施策略我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传统教育形成的学习方式依然存在学生心中,突然间要让学生在课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疑惑。可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必要的。

1.建立长期合作小组。

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授课环境等因素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研究设计,根据学期教学内容确定小组人数。常见的分组有:(1)固定分组,根据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座位较为固定的特点,相邻座的几个学生组成一组,这种分组有一定的稳定性,优点是随机进行,操作方便。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安排座位时应考虑小组成员的特点。充分发挥优等生良好的带动作用,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2)自由分组。即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学习,小组组员之间相互熟知,充分发挥小组内每名学生的优点。

2.开展小组竞赛。

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优,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二、教师的巧妙引导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做起:(1)培养小组成员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成员都要服从小组的领导。(2)引导学生学会修正意见,使其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并产生新的见解。(3)要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4)引导每个小组进行反思。如这一次合作,我们找到了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是否都赞同这个观点;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是否都理解了这个问题,还提出了哪些有创意的问题,通过总结反思,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和合作。

三、抓住时机,有效合作。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高,为什么呢?我认为,原因在于教师在设计合作的问题并不适合学生合作。因此,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又如在教学《制作电子小报》一课时,独立完成一幅作品,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此时将任务进行分解,布置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构思、有的学生查找图片、有的同学找资料,学生通过小组相互合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有效地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责任感和阶段成就感的驱使下,最终达成对总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学习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学生才愿意合作学习,才有合作的激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对于学生“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对于学生“力所不及”的问题,则要引导学生解决。

四、对小组及成员进行有效的监控

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监控。因为,他们的自我监控水平和合作水平还较低,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监控,其合作学习有时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教师要让每一个成员都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去,首先必须进行明确的分工,根据个人的性格和特长建立个人责任分工表,以便在以后能及时进行跟踪和指导监督。其次,在监控、跟踪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好共同奖励与督促、组织学生进行资源共享,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对小组成员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关心、适时的认可,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并不断从中发现新的知识。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心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一定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五、评价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作品的评价交流可以采用组内自评、组内互评、全班交流。小组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作出点评,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为了给每个同学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展示交流和自评互评的活动,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修改完善。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篇3: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生物学实验教材, 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的三个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新教材体现了新的学习观和科学发展观, 以及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 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模式上,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体现新理念, 新理念体现新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呢?以下谈谈本人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浅见。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 一般是以4~5个学生为一组, 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组内异质是指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兴趣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组间同质是指各合作小组之间在诸多方面无明显差异。这样, 组内异质就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 组间同质就为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强调合作学习, 并不排斥个人的独立学习和竞争学习。在小组内通过分工,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部分任务, 在讨论中, 个人思考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然后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 取得最佳效果, 并共享成果。这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好方法, 也符合个人的发展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活动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活动过程, 大家都要参与并在其中亲身体验, 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是人与人的交流, 是一个人在集体的环境中多方面的锻炼。在合作学习中相互理解和协调, 同时又相互影响和帮助, 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及弱点, 以适应社会进行自我调整。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 分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

2. 小组分工。

各小组确立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

3. 任务分配。

每个小组要有针对性地讨论问题, 由各小组长抽取题目单, 并将讨论的题目公布给大家, 或者教师给各小组分配讨论的题目, 同时将所有题目显示在屏幕上或写在黑板上。

4. 讨论活动。

对所讨论的问题, 各个成员都要独立思考、积极发言, 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小组长全面负责, 记录员认真记录各成员的发言并进行归纳总结, 汇报员向大家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5. 结果展示。

汇报员以各种形式 (语言、文字、图表等) 将讨论结果展示给大家, 进行班级交流, 成果共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活动结果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后, 先小组内进行自评, 再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然后推选出优秀的一组为“最佳合作伙伴”, 教师点评, 强调小组整体成绩的取得是组内成员共同合作的结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原则

篇4: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关键词】合作学习;任务;内容;情境;倾听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有很大的变化。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种理念。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首先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完成哪些目标,采用什么手段、方法,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如果目标不明确,小组合作就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并在小组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查,就会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要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才适合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基础,以能挑战学生的智慧、有效引导学生的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目的。概括地说,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考虑两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学习要处理的是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个人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大家友好相处、合作的威力。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通过合作讨论,既能达到共识,形成对问题深刻、全面的认识,又能感受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只有内容恰当适合,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要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的一个问题抛下去以后,学生的反映不强,举手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合作学习的情境是很关键的,当学生对所研究的内容发生兴趣,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于完成,又很想知道“为什么”时,学生的合作愿望就非常强烈,此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才是最佳的时机,也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佳功效。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比如,在我教学圆锥的体积和圆柱体积关系时,先让学生猜想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次出示分别是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拿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灌。然后让各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听听同伴的发现,与自己的有什么不同,找出不同的原因(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最后得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在充分感知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他们的合作将不再盲目,学生的个人力量就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也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学会和别人合作。

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站起来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非常必要的。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中,尤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听出别人的主要观点,听听别人哪些地方有道理,哪些地方和自己想的有不同。学会倾听就是边思考边吸纳,使别人的财富变成自己的本领。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

五、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时间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而小组合作学习中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一定时间留给学生,使他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思考,使人人都有机会进行切磋,都有权力发表自己的意见,都有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篇5: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好基础。历史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教学方式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老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新的观念、新的角色,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教材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对于合作教学的理解是:

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这是它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小组合作为核心: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2、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3、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的目标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共同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同时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以前传统班级教学中各种棘手的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从学校应满足学生主体需要的基本假设出发,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6、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以自然座位进行组合。前后桌四人位一小组。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互助合作。有助于老师的管理,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7、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构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合作学习目标结构能够激发团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一名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因此,完成任务更为积极、主动,成就动机也更为强烈。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全班集体教学,在奖励与评价方面以全班或个人为奖励对象。只能有少数人获胜,结果使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甚至逃避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班级教学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8、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积极影响。在生生互动中,学生通过组内质疑、探索、练习,逐渐培养起沟通、理解和合作的、态度、能力和观点,促进了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生生互动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决不仅仅是教师通过书本形式的教材将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而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性活动的体系。学生在与教师的教学交往中不是被动地复制或承受外界影响,而是有选择地接受教师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形成与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应确立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观,把学生主体性发展放在一切发展之首。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整个教学过程的启动、进行都必需由师生双方共同决定。在传统的集体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着领导、权威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操纵者、控制者。相应地,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服从者,自主程度较低。小组合作学习则不然。他密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关系,利用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领导力度减弱,教师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得到增强,由对教师的被动服从向配合、协同转化,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通过教学交往,学生感受到教师或同学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自尊、自信,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通过教学交往,学生与教师、同学等不同交往对象发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往与沟通,合群性、利他性、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等社会知识适应性都得以发展;通过教学交往,学生得以参与教学过程,并在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成就期望,激发并增强了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主动性的发展;教学交往还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增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与集体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充分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利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教学交往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个体社会化。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交往结构上存在着互补。二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交往全面、充分地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人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①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②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以《三国鼎立》一课为例谈谈教学过程。

1、启发引导,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方法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重在提出预习的问题、教给合作的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2、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目标,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例如:老师提出预习课文18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这段历史可谓家入户晓,老幼解知。可查找的资料很多,三国演义、上下五千年、网络及电视剧中。来源多需要梳理,同学课分头,分人物,分历史阶段整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让学生体验自己探讨、发现历史新知识,引导他们产生问题,进而主动去探究。

1、阅读《三国演义》或历史片断

2、三国鼎立局面是怎形成的局?

3、曹操、刘备、孙权与课文重点的联系。

4、你喜欢那一位历史人物,为什么?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归纳,完成课标。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提出问题,教师加以指导说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巩固。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这个知识点。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相互展示资料。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资料。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发言,最后各小组代表作总结发言。这一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的,学生对理解与解决一个问题有了一定认识。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课堂气氛热烈。l、教师在小组讨论、学习前提出要求:

1、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人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有的还要求学生写出知识要点)。

2、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自由发言。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全班交流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各小组汇报情况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者是学生进一步看书学习,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总之,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作出鼓励性评价。

4、复习巩固阶段以确认目标的达成。这一阶段,学生将对照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制定的训练目标,看一看是否完成目标。同时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完成目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读书相结合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拓展,并简洁的总结。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3、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4、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看结论组织讨论,寻找依据,对讨论中产生的正确与错误的想法与结论多问个为什么,让学生逐步掌握认真看书的方法。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通过教师中介学习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意识,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重视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应共同协作,取长补短,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5)激发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中,多采用竞赛方式,对于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有促进作用。而小组与小组间的竞争,更能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团结,使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出来。

篇6: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论文

摘 要: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建设

几年来,我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又担任班主任。学生人数多,教学任务繁重,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常感困惑多多,如一座大山压在我的心头。怎么办?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破釜沉舟。语文“备课组”的教师在一起反复讨论、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讨。小组怎么建设?怎么运作?我想结合我们的基本作法,谈谈我粗浅的认识。

一、搞好小组组员搭配,明确组长职责

在小组建设中,学生搭配最为关键。做到五“搭配”:将学生按语文成绩好坏进行搭配,胆大的和胆小的搭配,口才好的和口才差的搭配,板书能力强和板书能力差的相搭配,男生和女生恰当搭配。总之,学习小组搭配尽量做到均衡,以便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公平竞争。

小组搭配好之后,然后选好语文学习组长,让语文学习组长明确职责和任务。组长的任务:(1)收发作业本、练习册、导学案;(2)协助教师批阅练习册、学案中部分训练题;(3)指导本组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学习补习;(4)记录本小组成员上课发言和课外学习的情况;(5)维持本小组日常学习的纪律;(6)协调小组成员上课展示、质疑等工作。

二、重视组员培训工作,选好小组组长

小组合作的形式主要是6――8人一组,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大,兵教兵,提高了学习效果,小组的作用有两个:(1)方便学生学习讨论;(2)是方便检查作业,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班主任,我在给学生排座的时候就关注了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的高矮;(2)学生的学习情况;(3)学生眼睛健康状况,给学生排的座位要适合学生进行分组学习。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适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使每一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一个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的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长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因此选择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应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展示的学生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要求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总之,让每一个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学生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小组成员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小组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究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经常课堂上看到的场面:(1)小组内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当然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有围绕主题,讨论时候气氛热烈,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小组学习,只有在充分阅读,独立思考地基础上进行,否则,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起不到高效之作用。

四、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精心指导

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有时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给学生反复灌输“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展示很精彩”.曾一度,小组学习开展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很多学生上课时为了表现自己,给自己的小组多捞一点学分,只抓住一些肤浅问题讨论,表面上看,我们的课是活了,但我们觉得课堂的语文味明显少了很多。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缺乏深度和准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师课前对教材把握不准,教学设计没有做到“两化”,即:教学设计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总之,问题的设计要让基础差的学生有事搞,基础好的吃得饱,难易适度,把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三者兼顾。并且教师对较难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让学生做无头的苍蝇,在课堂上乱飞乱撞。课前如果教师不充分挖掘教材,不把问题预设好,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那结果就是学生对问的分析和理解就是“盲人摸象”.因此,小组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精心指导。

篇7:小组合作个人学习之感想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之感想(共2篇)]篇一:个人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的心得体会 2013-2014学年上学期

英语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模式体会

本学期我积极响应学校的课改号召,认真贯彻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在课改的路上感受颇多,下面我就如何进行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谈一下我自己的做法和困惑。

【一】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具体措施: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之感想(共2篇)](1)合理分组。开学初我计划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差异进行分组,或按照班主任老师的分组安排,了解各小组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确定本组的组长,定期互换,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然后再根据小组成员的成绩情况指定每个小组的1、2、3、4号学生,1原则是1号2号学生英语成绩较好;3号4号英语基础较薄弱。

(2)明确小组长的职责:监督组员上课听讲情况、听写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并且记录每个组员的得分。(3)讨论制定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实行量化评价。具体是:上课 讲不认真者一次扣1分;家庭作业不完成或应付作业者一次扣1分;听写满分或者听写进步满十分者一次加2分;每堂课上小组任务完成优胜者一次加2分。每周累计各小组得分,周末评选出“优胜小组”和“反思小组”,并且通过累计积分每个学期评选三个明星小组。优胜小组组员可以免除两周的周末作业,反思小组成员附加两周的周末作业。期末获得明星小组发给荣誉证书并加以物质奖励。

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体现

(1)在课堂自学环节,我让学生在初步感受新材料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任务的讨论交流。讨论交流一般以小组形式开展。在课堂中,各小组成员就自学情况向其他人汇报,提出自学碰到的问题,小组长记录后向全班提出。最后,各组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交流任务准备情况。一个学期证明,大部分学生可以自我解决自觉问题,但要注意作为教师也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巡视、参与,并对学生无法解决的困难设法引导,通过教师启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学生一般就可以进行任务的汇报总结了。

(2)在解决基本问题后,我就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总结,一般仍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自学阶段教师设定的阶梯型任务链,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小到大,从分散到综合,逐一汇报,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总结。课堂上,我采用积

分制小组竞赛的形式,课堂很热闹。各组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往往让我大吃一 惊,自学能力强而且其创造力更加丰富多彩。

(3)在汇报总结后,我会要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任务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但要注意作为教师应及时地设计好适量、多层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习题的完成也可作为一种任务进行,可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同时教师可讲解关键点、重要点。这样,任务进行有了良性循环,从另一个角度巩固了任务进行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好处

一个学期的探索和实践明显地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确在现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很显著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提问,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认真预习课文,碰到不会的单词主动查字典,并查找资料中的有关注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

(4)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在组织对话和操练中,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谁先谁后、谁问谁答,充分考虑对话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水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5)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它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

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三】我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发现的问题

(1)学生不适应新的课堂模式

圆桌式座位,学生感到很新奇,面对面的学习使学生课堂上出现很多废话,当老师讲解新知识时,学生不知道回头看黑板和老师,纪律涣散的学生往往互相挤眉弄眼,扰乱了课堂秩序,这样的课堂经常出现易放难收,对老师组织课堂增加了难度。

(2)学生准备不充分

老师的问题一提出,有的同学在没有认真读书,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开始小组讨论。他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内容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3)学生参与面不广, 配合不积极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还有部分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这样小组成员间就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也就不可能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效果。(4)学生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

有的学生有自我否定,消极自卑,害怕失败的心理。这种心理会抑制小组中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行为,使他不能轻松大胆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也就因一方的被动而失去应有的活力。这种因心理障碍制约学习活动的现象,尤其是在以口头交际形式出现的合作学习中表现明显。为此我们应尽可能为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经常失败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失败而处于情绪低谷时,我们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开导,鼓励他们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地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

总之,新的课堂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现成效的,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利弊,使其逐步趋于完善。

篇二: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之感想(共2篇)]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篇二: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知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知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

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篇三: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1、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而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探究模式的教学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效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被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2、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

3、教师在小组合作自由探究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使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最后教师还要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篇四: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

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

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

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或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学困生(一名或二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篇8: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也会设计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不让小组合作学习只作为一种形式, 真正发挥小组学习的实效,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端正学生合作学习思想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是展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利机会, 可是一些学生总会让机会流失, 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言机会较多, 胆小或成绩差的同学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担心自己回答不对会遭到老师训斥和同学取笑, 尤其是在答案有分歧进行辩论的时候, 这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 认为答案的正确与否不需要自己考虑, 只要优秀的学生讨论就可以了.

例如,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 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一些平面图, 进行剪切、旋转、拼接, 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按照活动的要求进行有序的操作, 积极的思考、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有的学生说把剪下来的半圆往下平移, 有的学生说把剪下来的半圆进行旋转, 都可以把原来不规则的图形变成一个规则的长方形我也发现有几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总是在听其他同学发言, 自己始终都没发言, 我就询问原因, 他们的回答是:害怕自己说错了.我不由得想到:多数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 是不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呵斥后而变得胆战心惊?让他们不敢再多嘴, 害怕自己说错了会成为老师不喜欢的学生, 致使一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情愿当观众.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小组代表一个人的学习, 小组的每一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 每名同学都要积极思考、发言, 不管你说得完善与否.教师都要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做个有心人, 及时鼓励不善于发言的学生, 指导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二、规范小组合作学习

1. 明确小组合作目标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 不愿听取他人的意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总会有意见分歧的时候, 这时候就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因此个别学生就会不服气, 有些学生甚至会进行言语的攻击.这时教师应加强引导: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听取每个人不同的想法, 交流、改进, 得到最完整的结论.活动中创设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 激励每名学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 共同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学习探索, 鼓励学生互听、互评、最终达成共识的合作学习.

2. 合理搭配学习小组

一个班级的学生总会有成绩好或差些, 不同学生个体间的认知水平、发展都会存在差异, 教师要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课堂教学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 明确学习目的, 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 确定小组人数, 合理搭配好存在不同差异的学生, 使每个小组的学生实力相当, 才能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例如, 我任教班级有49名学生, 小组活动时分成六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有8人, 各学习小组都分配了优秀、良好、成绩一般的学生, 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学习分工、记录、整理答案.数学课代表不分配到小组中, 她负责监督全体小组学习活动过程, 及时发现小组中出现的问题, 与老师共同协调小组学习活动.

3. 适时选择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交流、发展的空间, 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有效服务了数学课堂教学, 迁就式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反而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每节课都需要, 应根据教材的内容需要制定活动方案, 老师有计划的制定活动目的, 提出活动要求.过度追求活动形式就好似作秀, 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意义.

三、完善合作学习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评价、合作, 完善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最终对问题达成共识, 形成完善的结论, 而合作学习的过程更为重要.课堂现状中一些老师的问题刚明确出来, 就紧接着说:哪个小组同学讨论好了?谁知道答案了?如果有个别学生举手了, 老师就会让他回答问题了, 如果老师问一遍没有同学举手, 紧接着就会问第二遍, 再发现没有人举手或是举手的人极少, 老师的心情就会就很急迫, 担心学生说不出答案, 或者是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就会提醒、引导, 甚至有些老师就直接把答案说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就被迫停下来.

老师的心情我们能理解, 提出来的问题都希望学生能够得出完美的答案.可是, 问题提出来之后老师是否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问题抛出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没有充足时间思考学生怎能说出答案?经历了思考过程学生才能有自己的见解, 才会评价其他学生的结论, 评价交流才能完善问题, 才是合作学习活动的目的, 而不是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答案.

上一篇:日语中日翻译对照下一篇:产品全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