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方法

2022-09-1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不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 而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探究、讨论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我们教师应尽快改变观念,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 通过不断探索, 不断改进, 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生们真正发现数学知识, 领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式,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自觉意识, 并具体的掌握其方式、方法。

但如何让小组合作教学不流于形式, 高效有序的进行仍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 学生参与面广,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能提高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有效性就要做到: (1) 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交流之前, 学生应有良好的准备, 这就是独立思考。只有充分独立思考才能使学生产生交流需求, 使学生对交流主题形成个人见解。 (2) 力争照顾到全体学生, 特别是学困生教师要给予学困生表现的机会, 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 (3) 交流的内容应具有可探究性、拓展性, 例如;需经过交流扩展思路的“多维性问题”。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等。 (4) 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特别重视学困生的指导与帮助。 (5) 教师要正确把握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不要一根钉的加以赞扬。

1 小组合作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中活动中, 笔者把学生按优、良、一般和差四人分为一组, 做到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对学生而言, 要注意培养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对教师而言, 提问的问题要稍有难度, 须几个学生共同讨论方能解答, 否则讨论将流于形式。一是学生按4人一小组坐在一起, 每组指派一个负责人, 负责组织讨论和纪律提醒, 有时需要记录。同时为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 笔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用了“田字格”式的桌椅排列方式。二是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畅所欲言, 共同讨论, 在这过程当中, 好的那部分学生可以教差的, 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三是学会倾听,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 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四是对别人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五是学会质疑, 听不懂时, 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六是每天每组有一个固定代表发言, 如果一次发言不全, 本组其它人员可补充。七是根据发言情况老师给予评价, 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 都要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八是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难问题。实践证明, 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不错, 每一个学生都在动脑、动嘴、动手。他们快乐地思考, 快乐地讨论, 快乐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这种方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都动脑, 都发言, 都有收获, 都有所得。

2 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合作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 互相交流信息,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以达到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的效果。在此, 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关键。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什么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 也并不是什么学习内容都可以合作学习。

2.1“选内容”——在组织合作学习前精心选择合作内容

只有当学习的内容有合作的必要, 学生有合作的心理需求时, 合作才有意义, 才不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选择需要合作的学习内容, 并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合作的需求。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笔者提前给学生准备了制作好的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 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小组内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自己所利用的方法。有的学生想到了用量角器去测量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然后再全部加起来。有的学生选用了折叠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叠成一个平角等。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 效果也非常好。再如:教学“观察物体”这节课中, 关于形体、, 如果从一个角度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问题, 学生的答案有:1个、2个、3个、4个。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但又不能用准确的理由说服别人。在学生举棋不定的情况下, 教师组织小组合作, 让同学们边观察、边记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长方体 ( ) 个面 ( ) 个面 ( ) 个面

正方体 ( ) 个面 ( ) 个面 ( ) 个面

每次最多

看到的面 ( ) 个面 ( ) 个面 ( ) 个面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们悟出:从一个角度观察时, 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用这种方法学习, 学生对获取的知识印象十分深刻。

2.2“选形式”——根据学习任务选用不同的方式

(1) 可以是“探究式”的, 针对问题一起进行实验、推理、演算、查阅资料等;例如:在探究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时, 给每个学生其中一样材料 (大米、水、圆柱体量杯、圆锥体量杯、天平、石块等) , 学生个体往往束手无策。此时, 他们会寻求与他人合作, 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圆柱、圆锥必须是等底等高。这样, 通过合作, 不仅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具体困难, 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知识面, 更重要地是培养了学生碰到困难要有团结协作、团队合作的精神意识。 (2) 可以是“研讨式”的, 针对疑难困惑进行讨论、交流;例如:有趣的搭配:4个小朋友见面, 每两个都握握手, 共要握几次手?题目一出现, 学生就说出各种答案:6次、8次、10次、12次, 众说纷纭。这时, 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了解他人的想法。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促进, 可谓一环多效。 (3) 当然也可以是“茶座式”的, 组员先对某问题写出解决方案, 再交流, 评价优劣。例如:数学活动课教学“余数的妙用”。教师告诉学生:四人玩扑克牌时, 司令在第37张。如果谁想抓到司令, 就得选择第1个抓牌, 因为37÷4=9……1;5个人玩呢?得选择第2个抓牌, 因为37÷5=7……2。大多数学生往往对此持怀疑态度。这时, 教师可把事先准备好的扑克牌发给学生, 让他们4人一组玩一玩, 从而让学生在小组玩牌中悟出规律。

3 搜集信息, 及时反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于数学课堂内小组合作的情况, 教师要及时搜集信息, 组织学生反馈小组合作的结论与意见。

教师在巡视小组合作同时, 不但要对知识的研究合作给予指导, 同时也要注意到各组同学的研究方法并给予引导, 不但要培养小组学习的中心人物, 也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关心与帮助。另外, 教师及时了解各小组合作的情况, 特别是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深度, 能层次分明地让各组汇报研究结果, 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一步一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笔者刻意的去选择一些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小棒, 让同学们仔细去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又通过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反馈时要避免全体学生一哄而上, 七嘴八舌泛泛而谈, 让大家听不清说什么, 要防止个别学生似懂非懂滥竽充数走过场。反馈信息时, 可先任意抽取几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汇报小组合作的结果, 然后再由小组的补充发言人补充说明不同的意见。每次抽取的发言人应该是任意的, 这样既能充分体现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思想, 又能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堂内的小组合作才有生命力。教师在听取小组汇报时要配合适当的板书, 在重视采纳不同的意见上为学生作出榜样, 这既是对合作本身的尊重, 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使小组合作真正成为学生交流信息、互助合作、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4 记录过程评价反思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 对于每次小组合作的情况要作详细地记载, 便于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于小组合作中各位学生的表现, 同一小组内学生自己的评价是最公正, 最准确的, 因此对每次合作的结果与评价要作详细地记载, 这样学生可以及时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反思自己学习的情况, 反思自己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收获。教师要善于利用过程评价所提供的信息, 反思自己的备课设计,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反思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 及时调整与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 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 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 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 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上一篇:我们的教育应该充满阳光——关于学校赏识教育的点滴思考下一篇:入侵检测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