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24-05-06

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共11篇)

篇1: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组讨论越来越的多的被教师引进课堂。这种形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互相交流的机会,有效的小组合作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

那么究竟何为小组合作学习呢?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相性学习方式。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性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由于受每个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程度参差不齐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则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完整建构。并且,小组合作学习使在小组成员间能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是小组成员,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能够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型,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学生在彼此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自信心,大大的促使了自身个性品质发展和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一、突出了学生学习的的主体性

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学习条件,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创造发问的机会在优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是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启发下,一级一级的达到了优等生的等级。从而达到了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三、突出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让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意思:

1、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们要向学生讲清楚此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围绕这个内容和目标我们每个人应该干什么、怎么干。

2、小组合作探究

在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看法,最好以文字形式表示,写好后传给组内的另一个人进行交流,这样每个人既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能了解其他人的看法,并且可以结合他人的观点补充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同意好笨组的意见后,选一名发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教师既了解到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同时注意了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还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如何开展好小组合作

1、科学合理构建学习合作小组

在组建小组时,班主任必须与个任课教师了解每位学生基本状况,然后将全班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的特点来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特点,让各小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的局面。

2、明确组员的分工与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开展的有序、有效,学生就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轮流当组长。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

3、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可参与,但不可取代,要充分让学生发挥主人翁的角色,使小组成员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兴趣。

4、做好小组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是总结和归纳小组的学习成果。在对小组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整体性,不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而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这样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1、学生学习的主动型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性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我今年教的是一年级两个班共48名学生的数学课,通过引用小组合作学习到课堂上,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按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学生往往兴趣不高,反映的只是少数的个别学生,大部分同学没有参与的热情,只是机械的接受知识。通过引用小组合作学习后,每次给学生明确了学习内容及目标后,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积极查找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评比、竞争,惟恐落后。学生现在都要学、乐学。学习主动性很高。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脑、动手、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引用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的交流有原来的只跟教师交流转变为能跟同龄人,能跟与自己一块学习的伙伴交流。增强了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了比原来更多更多的知识与交流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我带了48名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一年级学生好动,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部分学生还处于贪玩状态,不知学习为何物。按以前的方式来教,大部分学生坐不到十分钟就坐坐不住了。但自从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后,学生在交流中探讨中,学生不知不觉的过了40分钟,直到下课了还在讨论上课时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自我表现的机会,自我体现价值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研讨照出了问题的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使原来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在课堂上浑水摸鱼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当交流后部分思考不正确的同学也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答案,及时纠正、及时改正。使尖子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更宽广的知识面及思维逻辑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使认知能力尚处于孩童阶段时期的学生,发挥群体交互的优势,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是避免由于遇到挫折而带来失败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了解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引导展开讨论,指导合作探究,及时鼓励有创造的见解,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只有以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为指导,加强实践,数学课的合作学习才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

篇2: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而洋思、杜朗口中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思想正突出体现了这一点。面向全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在此形势下,互助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上已发挥了它的优势。但我们教师具体应用时在某些方面又存在偏差,如只偏重于形式而不注重实效,忽视能力发展,合作是否有效等问题。本文从物理教学这个角度谈一下如何进一步优化“互助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问题。关键词:优化、分组、合作学习、实效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朗口中学的336模式都不同程度的、大幅度的体现了学生主体。而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利用正是他们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参观学习后,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一些问题。下面结合个人实践就互助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优化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优化对“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新课标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为这样做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利用了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互助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物理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而“满堂灌”体现不出学生主体,学生没有形成一种主体参与的心理,只是被动的去学习,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压抑感,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分组教学正好克服了这一弊端,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这个思想认识。

二、优化学习互助小组的建立,进行有效学习。

科学地安排合作学习互助小组是成功进行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有的教师按座次随便4、5人一组,不考虑他们的学习水平能力、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往往造成合作失效。我的做法是:按照学生的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互助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互助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互助小组间的竞争性。每组四、五人,每人都有分工。互助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互助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让互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互助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研究的质量。

三、优化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注重它的实效性显得很有必要。而不是时时、处处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否则学生个体水平和能力的发展就受到限制。大家知道,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时我根据情况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这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互助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如教学《阿基米德定律》一节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仅凭教材中一个实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此,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动一动手自己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刻学生们品尝成功喜悦的心情更加迫切。八仙过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采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出一组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课堂上人人动手,借助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由于猜想浮力大小与6个因素有关(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上述任务,此时就以互助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地落实以上其中的某两项任务,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最后由各互助小组归纳结论。在互助小组合作的进程中,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在猜想与实验验证之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了物理互助小组学习的功效。

再如:有些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互助小组活动中提出各人的困惑,让互助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在切磋争辩中过滤问题,去伪存真,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从而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能力,扩展思维空间,从而完善各成员的知识结构。如:在排除电路故障的教学时,采取互助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据已有知识判断出故障在哪儿?怎样排除故障?互助小组对每一种可能的情况进行总结并进行交流,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我对学生的每一种假设,都给予口头鼓励,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激励的掌声。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

四、优化学习互助小组的利用、教师的引导。

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利用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否则将事倍功半。有的教师只注重合作学习的表面形式,热热闹闹,一味的放手,不加以指导。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课堂失控,产生新的分化。要想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互助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承担好学习促进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另一方面教师教给学生讨论的基本方法,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能收放自如,建立和完善基本的课堂常规。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提前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

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让学生常带着一些有范围的问题去进行各种资料的收集。学生进行照相机与幻灯机、投影仪成像原理辩论时,老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从收集的材料中选取有价值的数据,并对辩论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性地启示,给他们“航标灯”。在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各合作互助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互助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并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题,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把游离在互助小组之外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拉进”互助小组的讨论中,促进互助小组合作有效进行。同时,在互助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除了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以外,还要和学生一起平等讨论交流,在一些疑难问题上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学生自己能完成的任务,教师决不代劳。

五、优化评价与激励机制。

对于这一环节,有的教师容易忽视。学习好坏得不到合理的评价,时间久了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差生实行目标激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去评价与激励学生呢?我认为:在学生目标合作学习完成后,对表现较好的互助小组和个人要进行及时评价和激励,好的提出表扬,差的要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调整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及个人参与时的表现,有利于促进以后的学习。

六、优化合作与竞争意识。

互助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互相影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很快。同时,分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资源共享,好的资料、好的学习方法,大家都可以共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别人可以给你指出。让大家互相学习,在学习中共同提高。分组教学,在无意之中,培养了学生一种非常可贵的意识——合作意识。当然,合作中也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进取,也就意味着没有发展和进步。在分组教学中,互助小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就是竞争的对象,老师在上课时既要采用激励机制也要进行竞争机制,让学生在比赛中,能更快提高各方面能力,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篇3: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其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和新颖性而受到了小学生和教师的广泛喜爱,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2)培养和提高了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3)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而避免了思维的僵化。(4)培养了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5)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6)是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当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精神无论是从过去还是现在或者将来来说,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社会活动意识,究其原因,无外乎人永远无法脱离社会集体而单独存在,从过去来看,我国伟大的古建筑——长城,凝结着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这离开团队合作而只靠一人是绝对无法办到的,就现在来说,小学生若想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加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的这种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尽情绽放自己的光彩。

例如,教师在教学《14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了启发学生主动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如是说:“同学们,这篇课文讲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邱少云的事迹,抗战的最终结果是我们取得了胜利,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这一问题的抛出,立即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进而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战场上战斗,都离不开其他人的帮助,离不开团队合作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是我国经济和科学水平想要获得发展的必备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我国繁荣昌盛的关键,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急不可待。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恰好是顺势而为,通过让小学生结合成小组的学习方式,可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如在教导学生进行写作文时,教师可以针对文章的题目进行如此的引导:“同学们,谁能说出一些具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文章题目呢?”有的小学生对此题的回答非常活跃,脱口而出:“《假如汽车的轮胎是方形的》”,这位学生的回答完毕之后,立即引起了课堂的一片笑声,但是教师仔细想一想世界史上的科学家最初的想法好像大多都未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况且这个想法确实很新颖,教师再问:“其他同学还有好的想法吗?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如此,又能使小学生在合作探讨中获得一些自己想不到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而且这一能力的提高并非只对语文学习成绩有效,大胆一点的来说,也是对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提高有效的。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让学生逐渐摆脱对语文教师的过分依赖,学生自己便可以主动预习、复习或者进行课外体验等,如此,方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课堂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篇课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只要将合作学习的任务写在黑板上,然后观察学生是如何开展自主合作阅读、自主合作探讨、自主合作总结观点等过程,教导学生在阅读中多做笔迹,对于自主阅读中的一些不明白的句子或者优秀的描写方式要注意用不同的方式区别标记,一方面利于学生积累,另一方面可以针对重点问题请教教师,教师也能对学生开展重点讲解,对于师生双方皆有益处。如此,方能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非常重要,其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可最大限度优化语文实践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运用此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利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2]周本香.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篇4: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此提升学生在小学数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关键在于合理的分组,这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应合理地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组方式:(1)异质分组。异质分组主要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知识结构进行分组,每组学生应有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差等生,这样组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促进小组成绩的整体提升。(2)同质分组。同质分组是指组内学生各方面能力差异不大,为同一层次的学生,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小组,教师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应符合小组整体的能力水平。采用任何一种分组方式,都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分组合作科学、合理。

例如,在“找规律”一课中,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确定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并将观察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这主要是因为“找规律”这一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所以这样分组能够使较强观察能力的学生带动观察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本节课中,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图中有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小组可以讨论,这样会促进整个小组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

二、布置具有价值的合作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还应为学生布置具有价值的合作任务,避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针对性。在确定任务时,必须保证任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明确通过任务所获得的效果,以此达到教学目标。(2)趣味性。有趣的任务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为围绕教学目标,增加问题的有趣性,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小组的合作与交流;(3)探索性。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还应注意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设置既不能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否则就会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4)开放性。合作任务的布置还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来看待问题,以此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趣味性、探索性以及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使其充分认识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本节课中,教师出示课件,一个足球队三名足球运动员的一名进行点球,根据三名学生的罚球记录进行计算,让小组合作研究应该派三名中哪个学生进行点球,由于足球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在学生课余活动经常能够接触到,所以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具有较强的探索性,需要小组进行探讨。

三、开展主动积极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在此阶段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拓展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思考。在开展合作探究过程中,应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这主要是因为通过独立思考学生才能产生较为独特的观点,才能使交流与讨论充分进行。(2)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表达,更要学会倾听,通过与其他小组成员合作来完成讨论的问题,而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导,对小组交流与讨论的进度进行合理把控。(3)全班交流。在完成小组内部交流与讨论后,应选择小组成员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学生展示汇报,并提出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以完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创设教学情境,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买3个3.5元的风筝,让学生思考需要多少元,教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巡视,给学生相应的帮助,并找不同的学生进行板书。之后,教师又提出问题,没有圆角分单位,怎样计算结果,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然后再将讨论的结果汇报给全体学生。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合理的分组,并且应合理布置任务,保证任务的有趣性、针对性以及探索性,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小组合作的探究任务,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纪振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9):224-225.

篇5: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发展、合作探索的新学习方式。美国著名的建构主义者冯·格拉塞斯菲尔德认为: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经验通过与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等)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这就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是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主动地学习。那么在什么样的时机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知识困惑”时的合作学习

在新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质疑,来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表现为迷惑,无法获取新知识,甚至经过反复的思考、实践,自身也不能独立解决,真可谓之“山穷水尽疑无路”。

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教学“四年一闰”时,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小刚今年12岁,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纷纷动脑思考,有的紧皱眉头,有的`抓耳挠腮,就是不能找到合理的答案。这时我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共同研讨,结合课本的备注来探究。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你说我听,你指我看,你讲我评,探索、研究的气氛异常浓厚,兴趣异常高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终于使学生自行解决了四年一闰的问题,得出了合理的答案后,同学们为自己努力所得的成果感到无比骄傲,认知尤其深刻。

二、“新旧知识碰撞、矛盾交锋”时的合作学习

不同的个体对不同的问题总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学习认知上的矛盾交锋。如一旦有争议问题提出,孩子们都会持自己的观点与对方互相争执,往往争得面红耳赤。此时采用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学习了“克和千克”后,老师问:“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更重一些?”有的说棉花,有的说铁,于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争辩。“我认为铁重,棉花怎么也比不上铁重。”有个孩子说。“你说的不对,老师已经说了,棉花和铁都是1千克,所以它们一样重。”“我也赞成你的观点,不管是棉花还是铁,它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都是一样的。”另一个孩子也发表自己的想法。

正是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思想驰骋在自由辩论的空间里,批判性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在此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的合作学习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说……”,“老师,我说……”,学生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但有限的时间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这个时候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让生生之间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倾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特征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孩子们充分发言,教室的黑板面、门窗面、课本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无不积极兴奋,当老师说停的时候,还有的学生意犹未尽,一副遗憾的样子。于是我趁机组织小组合作:“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注意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同学们听后立即又沉浸在畅所欲言的情境中,终于使自己的想法在小组的合作中得到了分享。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或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的合作学习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在很多时候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仅靠某一个学生回答,往往不够全面。因为数学问题往往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加以解决,或问题的答案不唯一,这时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能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分别享受成功的快乐,这对学生发展解题策略十分有利。

如复习乘除法的意义时,根据算式(如36÷9=4)让学生小组合作编写文字题。小组内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编出了多种不同的文字题,这就是集体的智慧,这样一定会比教师直接讲给学生听的效果好得多。

五、“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的合作学习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时候学生个人是无法靠自己的智慧和行动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融合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六、在开展数学小竞赛、小游戏时的合作学习

数学知识本身是单一的、枯燥的,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趣味性强的小活动、小游戏、小比赛。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会创设一定的活动、游戏情境,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更能使学生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团结、相互合作的优势,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情境中学习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篇6: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合作学习的开展

1、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1)转变观念,迎接“合作”: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对学生们参与未来社会竞争能力培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做法。对学生而言需要其认识到交往合作的必要性及感知模式转变带来的学习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最大程度的投入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2)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六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3)不断丰富,激发“合作”:不但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而且经常利用一些活动,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同做一件好事,每周变换一次日记,每周搞一次小组娱乐活动,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兴趣激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2.精心设计讨论题,合作探讨学习

(1)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的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作用效率。这一方法反复运用,可使提高教学效果与培养学习兴趣相互促进。思考题、讨论题力求富有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

(2)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具、学具,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辅助学习,创造学习的科学氖围,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创新意识。如在学习了《角和直角》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提出了一道思考题:要求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学生带着疑问,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剪出不同形状的角。最后小组整理出结果,再向全班汇报。剪了一个角后,有的还剩3个角,有的还剩4个角,有的还剩5个角......由于剪法的不同,所以得出不一样的结果。这样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探索、自由发挥,促进了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潜能的发展,能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全身心的投入独立思考与探索,真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潜能喷发。

(3)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①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想自己要想的问题。

②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说自己想说的话。

③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有组内,组际、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二、合作学习的优势

1、合作学习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是能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是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来说,一个不容忽视的优越性就在于学生集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应该说,在多数场合,同学间的良好合作胜过个人的努力,它能使同学间相互友爱、互相帮助。针对数学问题,同学之间既要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又要倾听对方的思路和想法,学会比较、分析、移花接木,善于创新。这样,数学课堂就成为全体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活动中心,成为“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学习乐园。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合作的人际关系,摒弃、排除强制手段,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融洽的环境中学习,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2、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了解,须请教专家或可利用学生的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篇7: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合作学习是现阶段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个老师需要掌握的教育技能,本文通过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介绍了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关键字: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新一轮课程的改革,使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比较常用的方式之一.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改变应试教育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符合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一、合作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它强调的是合作共赢,认为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除了竞争还有合作关系的存在.不管是否真正关心集体的利益,群体总会产生互赖的关系.就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与他人一起进行建构的过程,只有与同伴一起才能更好的认知、更快的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而言,他们也需要被关注、被认同,能够自我实现[1].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2]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二、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1.指导学生提高对合作的认识

要让学生能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人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个人的需求必然要与他人发生联系,很多事情都需要团队来完成,从而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借此来提升学生对现行数学合作小组的认识.2.有效分组

有效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心情学习,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尽量让关系融洽和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能够畅所欲言.另外,分组时要考虑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以数学成绩为主,结合其他各科成绩,将学生分层,每一组不同层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合作讨论.3.明确分工

为了保证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每一个小组中由大家集体推选出一名该学科的负责人和一位纪律组长.这两位同学分别负责指导小组内部的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小组纪律.他们的存在能够有效的保证学生在小组活动的参与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所有的负责人在一段时间之后,都要实行分工轮换,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小组中每个成员体验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且还能够一定程度激励差生的学习,使其逐步转化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小组全体的力量,互相帮助,共同进步.4.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离不开和谐、积极、开放、宽松和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因为“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只有为学生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教学的高效性,做到课堂气氛的宽松化,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课堂中放下师教尊严,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勇于思考,敢于提问.三、现阶段小组学习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很大的益处,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比如,小组合作开展时机不恰当;成员的分配不合理;成员的分工不明确;重形式,轻实质;这就导致小组学习呈现出很热闹,很低效,成员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小组中扮演了首席发言员的角色,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能被动当听众.随着时间的推移,优秀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而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自卑,没有起到以“先好带动后好”的作用.有的教师缺乏合作学习必须的教育技能,也没有深厚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等方面缺乏合作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解决.参考文献:

篇8: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了锻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一, 老师可经常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能使他们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把这种课前广泛收集、小组自由交流的方式, 逐步培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长期训练, 学生会慢慢养成主动收集信息的习惯, 并注重从观察物理现象来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例如, 为什么火车要做铁轨, 为什么高速公路转弯路面要倾斜。通过对这些与实际生活、生产相关的一些知识的收集, 并把它们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对物理增加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物理现象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大学生自主交流的机会, 增强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其二, 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也为我们收集和处理信息提供方便。可从课内学习内容切入, 收集所需要的信息, 而课内的知识是有限的, 课外的知识是无限的, 我们有些内容可以交代学生利用身边的公司、工厂、医院等实地进行观察和手机信息, 也可以告诉学生进入科技网和相关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和收集。

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一个物理问题, 解答者总是在他们已有和能够达到的认识状态中, 猜测或探索出一些概念、规律和方法, 尝试在问题的目标和条件之间寻找联系。一旦确定某一或某些概念、规律和方法可能建立起这种联系时, 便将其应用于求解这个问题, 从而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将这一结果反馈检验, 若结果是肯定的, 则问题解决;若结果是否定的则进行矫正, 即修改或重新猜测, 搜索出新的概念、规律和方法, 再次去求解。这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模式。学生面对问题时会有较多的猜想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采用小组组合会促使学生在交流时获得更多的想法和更多的错误与正确解决问题的经验。另外, 中学生在分为小组之后大家都处在同一知识水平没有较多的依赖, 同时, 中学生从心理和年龄上都更表现出较强的好强心和表现欲望, 这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身才能。因此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训练, 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消除学生怕学物理的心理, 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 才能喜欢物理, 才能学好物理。

三、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而学会合作与交流也是现代社会生存所必须的能力。在新课程指导下的三主教学中首先在把握教师定位,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 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 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小组互学和个人自学这几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做到优势互补?在合作过程中怎样去驾驭课堂, 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起到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等主导作用。在小组合作讨论中, 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小组成员面前一般不再怯懦, 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其内部动机得到较好的激发。但合作初期也因分工、责任分散而让学生产生依赖他人、不动脑筋、坐享其成的想法和行为。所以, 在后期的小组合作中, 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也是必要的。其次, 要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 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组内分工的任务;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 这是每一个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没有个人的成功, 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

四、培养班集体的荣誉感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一起度过的。所以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如科技节、运动会比赛、课外活动、班队活动等, 都是我们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极好机会。在这些活动中, 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作用, 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跟每个人的努力分不开, 以便增强其上进心和自我克制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齐心协力为班集体争光。学生们取得了成功必然会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 当他们尽情体验胜利的欢乐时, 集体荣誉感便已形成。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进行小组智力竞赛, 小组常规评比等活动来增强集体荣誉感。集体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 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 从而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

篇9: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习惯;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32-01

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中,让孩子们在一起共同合作,合作中积极开展实践,并一起去创造音乐,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新课程改革中,非常提倡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一种非常富有创意的,一种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在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课堂活泼而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而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不能只是一种形式,要根据课堂实际,学生学习情况,精心设计,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使用,不能为了用而用,只是为了体现所谓的素质教育,那就是没有真正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要能用才用,有用才用。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呢?

一、把握学生学习特点,科学合理组合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教学”是指在对班级进行授课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然后优劣组合,把各个小组的学生能力按照均衡原则的组合在一起,形成音乐学习合作小组。根据教材中音乐内容教学目的不同,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不同,灵活机动地重新组合学习小组,小组的座位排列也可以是多样性的,可以安排成自由型,可以安排为圆圈型,也可以安排成U型,还可以安排为正方形,不一而举。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中,教师要提前拟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带着要求学习,带着问题学习,确保有的放矢,并积极参与指导。音乐学习更多的地要求学生自己,或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学习提高,教师要一对一地指导,是不现实,就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提高,让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同时,还可能是小组的争论中发现新知识、寻找新方法、掌握新知识。

二、引导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教育只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来概括,那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确保是在每一个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音乐学习活动,因此,要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开展,首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只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

一是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向学生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为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内心需要,做好参与交流讨论的准备,在小组学习之前,可让学生自学有关内容或查找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集思广益,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二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倾听时,要注意力集中,不打断对方发言,明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三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表达的习惯。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四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讨论的习惯。讨论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学会质疑,但不能讲伤害对方的话;要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还要勇于暴露自己的问题。同时,组内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五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组织的习惯。小组讨论时要组织分工,每位成员都有机会当小组长,能及时概括组内意见,代表小组发言。

三、适当选择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不能为了让课堂变得“热闹”而滥用合作学习,不管课堂内容教学能不能用,适不适合用合作学习,在所有的音乐课堂中都使用合作学习,这是在走极端。其实,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都一定需要合作学习,能用则用,不能用则不用,要根据学生特点,根据教材内容,根据重难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音乐内容才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比如,教学欣赏课《龟兔赛跑》一文时,让学生充分理解乐曲内容及音乐表现形象后,分组讨论音乐剧的再度创作。“经过这次比赛后,音乐中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想象,一番激烈的讨论过后,都表演了各自富有创意的音乐情景剧。整堂课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充分体验到了集体合作的愉悦感。

2、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活动的意义。低年级音乐课中自制小乐器的活动特别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合作学习的内容不能走极端,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要难易适中。如果学习的内容太难,学生被激发的兴趣就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会感觉学得很累,会觉得无助,迷失了方向,摸不着边际,或许还会产生沮丧、悲观的心理;反之,太易,大多数学生不需要什么时间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或答案,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会缺乏讨论和交流,成为一种毫无实质意义的表面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针对个体,不能针对部分学生,要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参与,在音乐课堂中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展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10: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太平小学田华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推广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刻领悟到,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形式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探求新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群体协作精神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可以在新授内容中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时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开发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我在教三位数加法横算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347+256,再让他们用简图摆一摆、算一算,独立思考答案,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在学习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比较、判断,得出了好几种办法,①先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合起来;②把256分成200、50和6,再算347+200+50+6;③把347分成300、40和7,再算256+300+40+7。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解决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小组讨论互帮互学,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进行练习时,有些容易出错的题,孩子们各有各的说法,意见不能统一,教师如果马上公布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教师把问题放到学习小组中让大家一起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一起交流、争执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就能掌握得更牢固了。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的时、分、秒时出示了4时55分这一钟面,这时有的学生认为是5时55分,有的认为是4时55分,教室里一下子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我让学生安静下来在学习小组中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在小组中讲了自己的想法后,再集体观察、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因为时针5时并没有走到,所以正确答案是4时55分。说错的学生也在小组中知道了原因。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都有开动脑筋锻炼思维的机会,学生在互帮互学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乐于寻找规律、思考问题全面的好习惯。

三、合作、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知道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该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共同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同时,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该担任一定的角色。

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每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尝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如果教师像上新课一样,重新讲一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听。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的复习课上,通过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做题时哪些方面可以提醒大家注意的?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回忆如: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的作用单位换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单位统一面积大小的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组合图形的计算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这些有联系的知识点整理成一张有关联的结构图。

并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知识的整理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敢想、敢做、敢说,与同学一起交流、研讨,实现了信息在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学生既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篇11:论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兴义市下午屯街道办事处万峰林民族学校

王国生 合作学习是实施创新教育以来,大力提倡的真正能提高人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从教学形式来讲,它打破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也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作为体育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级授课制与新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对于合作学习应加强研究、使用与总结,以便于发挥出它最大的功效。

在我国创新教育的浪潮掀起之后,合作学习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和认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习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确,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智力放大,思维共振,提高学习效益,在合作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克服片面,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互相激励,取长补短;还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学习还大大扩大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合作学习有利于创新,获得更多的收益,得到更好的体验,有利于学生终生体育观的养成,所以,在课改后的体育教学中得到大力提倡,并得到广泛使用。

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两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或称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

因为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两个好朋友搭配是这种典型形式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形式易于组织,且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第二种、是小组合作学习,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师用得最多的最熟悉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它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班级授课制的问题,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要求。在此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下面,我介绍三种分组方案。

首先是稳定分组,即分组后保持较长时间,它的特点是体能基本相同,爱好和技能可能不同,但便于对同一组采用相同的计划,又便于对不同小组的区别对待。

其次是阶段分组,阶段性的小组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只在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采用,一旦单元教学结束,小组也随之解散。

第三是灵活分组,它与阶段分组很相似,效果也相同,不同的是持续时间更短,仅在一节课中出现,随之即被解散。

第三种、是全员合作教学,它是指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它以教学班全体成员为合作对象,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形成了课堂全体成员参与并合作的教学过程。

由于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因此,在理解与执行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未能很好地使用教材,也没把教材与其它课程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还存在单一的、直接输送知识点的通病;二是教师的引导作

用和指导作用不够;三是讨论的有效性不高,学生不能发挥讨论的重要作用,教师也不能把握讨论的时间和程度;四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五是课堂的交流与生成不够,学生收获不大。针对以上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2、不能只重形式,要加强方法的研究,搞好管理;

3、使用好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其它素质的培养;

4、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

上一篇:2024科普知识宣传资料下一篇:入住交房统一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