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2024-05-23

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方法(共8篇)

篇1: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1、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用艾条一段长约2cm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

2、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后加TDP照射,时间30min。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

讨论:温针灸法是借艾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医学入门》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膝关节为人体负重和活动量最大的关节,结构复杂,膝关节的活动和稳定主要靠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滑囊等结构,易受急慢性损伤和风寒湿邪的侵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现代医学认为是关节骨质和软组织的退变、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肿胀、屈伸受限,在祖国医学属“痹病”范畴,由于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血行瘀滞,不通则痛,治疗在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以消肿止痛、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温针灸作用于膝周穴位,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达到通则不痛目的。

篇2: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由于关节炎的病程长,病情反复大,患者的思想活动、情志变化更为复杂,如疾病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时,就感到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又产生了急于示愈、心情急躁、要求医疗效果过高的情绪等等精神状态,都严重影响了治病的疗效,此时虽有“灵丹妙药”也难奏效,所以对风湿病人的护理道德要做好情志护理。具体做法如下:

1)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

2)争取亲属积极配合,使能达到预期疗效。

(二)关节炎生活护理

1、一般护理:关节炎患者最怕风冷、潮湿、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阳、通风、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床铺要平整,被褥轻暖干燥,经常洗晒,尤其是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铺不能安放在风口处,防睡中受凉。洗脸洗手宜用温水,晚上洗脚,热水以能浸至踝关节以上为好,时间在一刻钟左右,可促进下肢血液流畅。

对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长期卧床者,应注意帮助经常更换体位,防止发生褥疮。对手指关节畸形,或肘关节屈伸不利,或两膝关节及踝关节变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时照顾、处处帮助。

2、饮食护理:

1)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而有所选择。风湿病患者的饮食,一般应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腻之物。

篇3: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1 取基本穴

取基本穴即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瘀、虚等病机夹杂的病症特点,选取主要的一些穴位进行治疗,并贯穿对本病的整个治疗过程或某个特定阶段,对本病的治疗起根本作用。

1.1 全局取基本穴

从人体的所有经穴中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治疗,如刘和春[2]以健脾益胃,驱邪通络为治疗原则,治疗组以基本穴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为主。孟宪军[3]以三池穴为主(曲池、风池、阳池)治疗等等。经归纳分析,在所有选取的基本穴中,足三里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三阴交,使用频率较高者还有肾俞、脾俞、曲池、风池、肝俞等,其他应用到的穴位还有大椎、大杼、气海、关元、膈腧、内关、阴陵泉、阳陵泉、中脘、命门、阳池、风府、风门、风市、公孙、犊鼻、膻中、神阙、血海、太冲、足临泣等。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具有健脾养胃、益气养血之功效,三阴交为下肢三阴经脉交会穴,具有健脾补肾,益气活血的功能,肾俞、脾俞、肝俞亦可健脾滋补肝肾,大椎、大杼益阳壮骨,关元、气海、神阙、中脘等培元固本,血海、膈腧活血化瘀,风池、曲池、风府、风门、风市等祛风通络。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脾俞等使用频率最高,说明选取基本穴主要是提高机体正气,培元固本为主,同时又考虑到本病以风邪为主导的病机,故配以驱风通络以除邪。

1.2 循经取基本穴

在基本取穴中,又以循经取基本穴较特殊, 循经取穴是指选取人体特定某条经脉上的穴位对本病进行治疗的取穴方法,亦属于整体取基本穴的范畴。足太阳经处人身之阳位,循行最长,是人体最大之藩篱,主一身之卫外,而且膀胱与肾相表里。故尹百顺等[4]着重取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基本穴有大杼、肝俞、肾俞、膀胱俞、委中、昆仑等,配合局部及辨证取穴治疗,总有效率达96.89%。循经取穴中还有报道运用了督脉穴及夹脊穴者[5,6,7,8,9,10,11],多是采用艾灸治疗,而督脉穴中又以大椎、腰阳关等使用较多。

从循经取基本穴角度分析,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具有振奋阳气,驱邪外出,固护一身阴液并维持全身各项生理功能正常进行的作用。膀胱经亦处人身之阳位,循行最长,分行督脉两侧,为人身之藩篱,亦有卫外护本的作用。同时,膀胱经络肾属膀胱,与肾经相表里,肾又主一身之根本,膀胱经上的肾俞、肝俞等穴位以及督脉经穴命门、腰俞等具有滋补肝肾,培元固本的作用。这一取穴角度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肝肾亏虚、本虚标实的病机相符。

1.3 分期取基本穴

本病根据病情的发展在临床上被分成三到四期,不同阶段的病症特点有所不同,所以在整体取基本穴中,又有根据本病不同分期特点取穴者,其中姚海春等[12]慢性期采用背部7穴来治疗,即大椎、身柱、神道及大椎,神道旁开四横指各取1穴。秦建英等[13]急性期治疗基本穴:曲池、大椎、足三里、三阴交,慢性期治疗基本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风池、血海、阿是穴。招兰芝[14]治疗本病早、中期的病人,每次选用肩髃,肺俞,曲池,合谷,外关,尺泽,阳池,腕骨,阿是穴中5~6个为基本穴。

分期取基本穴主要根据不同分期的病邪侧重以选取,且急性期取穴多远离病变关节,慢性期取穴则可在关节附近取穴治疗。

2 辨证取穴

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风、寒、湿、热、虚等病因的不同而分为各种证型,从整体取穴出发,不同研究者根据证型的不同亦有相应的取穴。在所有被研究的证型中,寒湿证所用穴位主要有阴陵泉、关元、腰阳关,阴陵泉可健脾除湿,而关元、腰阳关则可温阳散寒;湿热证取穴有曲池、大椎、阴陵泉,其中以曲池使用频率最高,而曲池又为清热要穴;痰瘀型取穴有丰隆、血海,丰隆为化痰要穴,血海为化瘀要穴;风寒证取穴有风池、膈腧;风热型取穴有大椎、曲池、血海、合谷,皆有疏风清热的作用;风湿型取穴有大椎、膈俞、脾俞、足三里以健脾除湿;行痹所有取穴包括:血海、膈俞、风市、风门、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脾俞、商丘,其中血海、膈俞使用较多,膈俞又为血会,二者相配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相符;着痹取穴包括:足三里、商丘、血海、膈俞、大椎、风池、风门、风市,其中足三里、商丘使用较多可健脾除湿;痛痹取穴包括:肾俞、关元、大椎、阿是穴,可温阳散寒以止痛;热痹取穴包括大椎、曲池;气血两虚型取穴有: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气海;肾阳亏虚型取穴包括关元、命门;肝肾不足取穴包括: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关元,这些穴位皆有补虚培元的作用。

由于本病致病因素较多,且两到三种因素可联合致病,致使证型复杂多样,故不同研究者对临床证型的表述都有所不同,取穴亦有所出入,但从以上证型的取穴分析可知,大体遵循风者祛之,寒者热之,热者清之,湿者利之,痰者化之,瘀者逐之,虚者补之等原则进行取穴治疗。

3 局部取穴

局部取穴亦是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方面。根据本病的特点,双手、腕、膝、踝、足和趾等关节都可发病,根据不同病变部位取穴亦丰富多样。据统计的报道中,肩关节病变取穴有:肩髃、肩髎、臂臑、肩贞、肩前、肩后、天宗、肩井、尺泽、阿是穴,其中肩髎、肩髃使用频率最高。肘关节病变取穴有:曲池、天井、曲泽、手三里、小海、尺泽、少海、肘髎、阿是穴,而曲池使用频率最高。前臂病变者有人取郗门、外关。腕关节病变取穴有:外关、阳溪、腕骨、阳池、合谷、大陵、阳谷、中渚、阿是穴,其中阳溪、外关、腕骨、阳池使用最频繁。指关节病变者取穴有:八邪、合谷、后溪、外关、少泽、关冲、中冲、商阳、少商、三间、阿是穴,其中八邪使用频率最高。颈项病变者有取:风池、天柱。背部病变取穴有:大椎、至阳、身柱、命门、腰阳关、秩边、夹脊穴、次髎。腰部病变有人取肾俞、大肠俞。髋关节病变取穴有:环跳、居髎、风市、秩边、髀关、委阳。膝关节病变取穴有:血海、委中、膝眼、鹤顶、阳陵泉、阴陵泉、犊鼻、梁丘、膝阳关、合阳、足三里,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有阳陵泉、膝眼、委中、犊鼻、梁丘。足踝关节病变取穴有:解溪、申脉、照海、太溪、丘墟、昆仑、阳陵泉、阿是穴、悬钟,其中丘墟、解溪、申脉、昆仑使用频率较高。足趾关节病变取穴有:八风、解溪、气端、三阴交、悬钟、然谷、阿是穴,而八风使用最多。颞颌关节病变者有人取下关穴。

在所有局部取穴中,大都分布在病变关节附近,且多以阳经穴为主。局部取穴可通利关节,局部散寒除湿、通经活络等作用,阳经穴或许更利于激发阳气,以温阳通络利关节,对于各种病因引起的局部关节病变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4 讨论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由风、寒、湿、热、瘀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所致。故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外感风、寒、湿、热邪致经脉痹阻为标。综上所述,针灸治疗RA的取穴方法主要包括整体取穴和局部取穴,整体取穴又有基本取穴和辨证取穴之分。其中基本取穴贯彻治疗过程始终或某个病期,从根本上改善本病的症状,或许通过整体上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以缓解病情。分期取穴则是根据本病的不同病期的特点以取穴治疗,辨证取穴亦根据不同患者的证型特点来选穴,二者符合中医同病异治的思路。局部取穴在病变局部取穴治疗,对病变局部具有直接治疗作用,这或许与抑制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减少巨噬细胞吞噬有关。

本病病因病机及病理表现皆复杂多样,以上各种取穴思路则是针对本病不同的特点以进行。在整体取穴中,一方面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补虚治本,同时又有根据风寒湿热等病邪的侧重及不同分期以驱邪治标;而局部取穴中,主要以疏通局部气血以驱邪为主。整体配合局部的取穴方式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特点和病理性质相合,补虚治本和驱邪治标则与此病本虚标实的根本病机相符。整体取穴在“补虚”中发挥主要作用,局部取穴对疾病驱邪不可或缺。而“补虚”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免疫力,通过自身生理功能的改善来维持机体的平衡,防邪深入;“驱邪”则可以去除引发疾病的因素,使机体恢复正常。 所以针灸取穴治疗本病既注重整体与局部取穴的运用,也强调补虚、驱邪的治疗。

篇4: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概况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44-0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膝关节骨及软骨的退行性变为主的慢性、变形性关节疾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症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重。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变形和活动受限。目前针灸治疗本病在配穴、刺法、针法等方面方法多样,与穴位注射,拨罐、推拿、艾灸、中药及各种现代理疗器械联合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取穴配穴

1.1 单穴 李晓吴等治疗膝关节关节炎68例,单取曲池穴,运针同时让患者活动患肢,症状减轻后出针,治愈20例,显效42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因曲池为手阳明合穴,故而能起活血止痛,通经活络的作用;再配合患处活动,一为导引针感,二为令患处气血流通,气通血活,则膝痛可止。邓柏颖针刺内关穴治疗膝关节疼痛33例,治愈12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穴,取内关针刺可疏通阳明、太阴经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痛止。

1.2 局部取穴 王淑琴等针刺为主治疗骨性膝关节炎49例,斜刺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4穴,手法为平补平泻,总有效率为96.7%。通过针刺膝关节周围穴,可以达到调节经气、疏通脉道、通络止痛之效。

1.3 远部取穴 陶群等以腹针为主取中脘、关元、外陵、大横为主穴,配穴滑肉门、腹部奇穴。治疗膝骨关节炎50例,总有效率为967.%。4个腹部主穴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韩跃东等取头足运感区,以200次/min以上的频率快速捻转,然后穴取三阴交、太溪、阿是穴等,得气后加电针留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8例,总有效率达95.8%。上述穴位基础上选用足运感区以通经活络,三阴交、太溪扶正祛邪。阿是穴以疏筋通络,再结合电针加强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2 针法刺法

陈小凯等用巨刺法,取对侧膝三针(膝眼、梁丘、血海),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81例,有效率为92.68%。巨刺是一种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交叉取穴施治的方法,人体脉气能左右交贯,因此巨刺疗法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杜引子共治疗50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在膝部穴位处用齐刺法,以得气时酸麻感觉至膝部为宜。显效12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齐刺”是《内经》十二节刺之一,常用于治疗病变范围小而部位较深的痹痛等症。吴扬扬等用浮针刺法治疗膝关节疼痛48例,总有效率为100%。浮针疗法不要求针感,无痛,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症疗效显著,有立竿见影之效。彭长蓉等以透刺法治疗本病97例,穴取足三里透合阳、阳陵泉透阴陵泉、内外膝眼相透、曲池透少海,总有效率为99.0%。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对症取穴为辅,采用透刺来激发经气,调整筋骨的生理功能。黄宇民用皮下针法,在膝关节处找出压痛明显的部位进针。治疗45例,总有效率97.8%。提示皮下针法对各种病因引起的膝关节痛均有效。

3 温法灸法

李宁等用艾灸治疗本病25例。总有效率为100%。艾灸疗法具有集热疗、光疗、药物刺激与特定腧穴刺激于一体的作用,可加快局部病理性废物的清除能力,明显改善中老年痛症。黄静用瘢痕灸治疗本病50例,有效率92.0%。瘢痕灸后穴位局部形成灸疮,对穴位产生持续刺激,可继续发挥经穴调节作用。康明非等通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对艾热的感受找出病变区的热敏点施灸,热敏点灸组和辨证穴位灸组各25例,显愈率分别为80.95%、21.05%。经Ridit检验,组间显愈率比较,P<0.01,二者有极显著差异。李常度等用温针灸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56例,总有效率为96.4%。诸穴配以温针,在强筋壮骨、养肝柔筋之基础上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方法。李玉辉等用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例,总有效率为97.5%。认为本法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具有活血散瘀,舒缓筋脉之功能。

4 刺血疗法

蔡少忍以三棱针刺血治疗膝关节病30例中,痊愈24例,显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3%。取刺血旨在疏通经络,流畅血行,使膝关节部肿消痛减而功能恢复。宋亚光在委中穴处快速用梅花针重叩后迅速拔罐治疗老年性膝关炎,总有效率为95.5%。对处于患膝之中的委中穴运用此法,以期能迅速祛瘀生新,“通则不痛”。

5 电针

裘敏蕾等采用电针内外膝眼治疗本病30例,扶他林对照30例,治疗4周后,电针组对WOMAC总分、僵硬与日常活动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有显著意义。刘氏等取穴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为主穴,电针选连续波,留针30min,治疗本病150例,总有效率为96.7%。

6 火针

旷秋和用火针治疗本病50例,温针对照组50例,治疗组愈显率为94%。对照组愈显率为66%,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认为火针集聚了针、温热于一体的双重作用,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机能,使经络通、气血行。

7 穴位注射

王宗江以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愈显率为72.5%。认为此法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炎症的吸收,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苏喜以阿是穴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5例,有效率为97.14%。此法可以收到针刺、药物、穴位的三重效应,且穴位用药可使药物持续不断地释放、渗透,因而具有良好的消炎、祛瘀、止痛作用。

8 贴敷

王慧等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疼痛60例,临床治愈18例,有效3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穴位贴敷可使药物透过穴位皮肤,进入血络经脉,发挥药效。张鸣用耳穴贴压治疗膝关节痛80例,总有效率为100%。

9 埋线

王守永等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膝部骨性关节炎240例,总有效率为97.91%。选用穴位埋线法初为机械刺激。后为生物和化学刺激原。具有短期速效和长期续效的优点。

10 小针刀

刘书鹏等用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85例,痊愈54例,好转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3%。认为小针刀剥离松解可消除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改善血液循环。

11综合疗法

汪鲁莎等用针刺加火罐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8例,总有效率为100%。刘霞用针刺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6例,结果痊愈3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阮经文等以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9例,单纯针灸治疗50例,3个月后随访2组的症状复发的率相比,综合组明显低于针灸组(P<0.05)。周临东等用药针推三步五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20例,显效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三步是指用内服外用中药和针灸,推拿;五法是指内服、外用、针刺、指压、拔罐。通过.临床观察确认,运用“药针推三步五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取得较明显的疗效。

12结语

篇5: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468例临床疗效分析报告

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黄竹斋;吕兴斋;李永德;王敬熙;奚永英

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而且是尚未明了病源的一种疾病。一般学者所公认与溶血性链球菌之侵袭人体有密切的关系。在发病的素因上,一般认为与潮湿、寒冷及机体抵抗力的减弱为其诱发素因。针灸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既经济又简便易行,合乎多、快、好、省的原则。因此,我科自1956年3月至1957年11月在临床上以针灸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580余例,除效果不明的117例外,对468例作出临床疗效分析提供医界同道参考,不当之处希予以教正。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祖国医学把风湿性关节炎称“痹”或“历节风”,远在二千余年前祖国医学文献对该病的发生原因,症状的缓急及治疗方法已有详细的记载。

1.原因: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汉张机金匮要略云:“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宋严用和济生方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皆因体虚腠理空疎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明景岳全书云:“历节风痛是气血本虚或因饮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或因劳倦调护不谨所致,三气之邪偏历关节与气血相搏而疼痛非常,或如虎之咬,故又有白虎历节之名。”元强从政儒门事亲云:“此疾之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阳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为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大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津湿痹从外人。”

从以上记载可知古代医家早已认识到寒冷、潮湿及机体抵抗力的减弱等是风湿性关节炎的致病因素,并且指出了有以上因素还必须具备了调护不当过劳以及睡眠时盖被不当等条件才能发病,也指出此病发生的季节多在春、冬,由此可见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家的认识是一致的。

2.症状:素问痹论曰:“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朱震享心法曰:“遍身骨节疼痛,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名曰白虎历节风……其痛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李中

医宗必读云:“风痹也,游行不定,上下左右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聚于关节,或赤或肿。”王肯堂证治准绳一书云:“两手十指,一指疼后一指又痛,疼后又肿,骨头里痛;膝痛,左膝痛后右膝复痛,痛发时多则五日,少则三日,昼轻夜重,痛时觉热。”

由上可知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症状记载均有详细的描述,文献的记述早己告诉我们风湿性关节炎是多发性的,是游走性的,是对称性的关节炎,并且指出了急性者有红肿、灼热等症状,并指出了也有固定在某一关节疼痛者,该病在发作时则重,不发作时则轻,昼间轻,夜间重,并且有全身的症状等等,由此可知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与现代医学的许多临床资料是不谋而合的。

3.治疗:祖国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在内科范畴内方剂颇详,本文不再重赘,仅将针灸疗法对该病的治疗方面略述,黄帝内经提出了针灸治疗的原则和具体的对各种痹症的治疗,如“著痹不去久寒已卒取其三里。”千金方云:“曲池主手不可举重、腕急、肘中痛难屈伸;臑会、支沟、曲池、腕骨、肘髎主肘节痹、臂酸重、腋急痛、肘难屈伸;梁邱、曲泉、阳关主膝不得屈伸不可行。历节疼痛但于痛处灸二、七壮、(按十四壮)佳。”医学纲目云:“浑身疼痛往来上下无常取阳辅。臂膊疼痛取肩、手三里、外关。五指皆痛取阳池、外关、合谷;腕痛取阳谿、曲池。髀痹引膝股外廉急痛胫酸摇动有声诸节酸不能行取阳陵泉、绝骨、中封。外踝红肿痛取申脉半寸泻之。”针灸大成玉龙歌云:“腿足无力身立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若二市(按:风市,阴市穴)穴能灸,步履悠然渐自安。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可攻,阴陵针透尤收效。”马丹阳十二诀云:“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痛筋莫转,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等等不胜枚举。

由上可知祖国医学丰富多彩,医学遗产的宝贵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二、临床病例分析

1.本文病例:主要以门诊治疗的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为分析对象,急性者24例占5.1%,慢性者或亚 急性者444例占94.9%。我们将24例有典型关节症状,并有发烧或不发烧,白血球计数在一万以上,血沉在60毫米以上(血沉值)者,列为急性。凡血沉在60毫米以下者均列为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2.诊断:据Jones氏于1944年对风湿热的临床诊断规格,将风湿热的临床资料按其对诊断的特异性分为二大类:①主要资料五项。②次要资料六项;凡患者具备主要资料之二项者或主要资料一项及次要资料二项者为诊断的可靠依据。这种规格于1956年复经美国心脏学会修正通过内容如下:

主要资料:①心脏炎;(2)多发性关节炎;③舞蹈病;④皮下结节;⑤环形红斑。

次要资料:①发烧;②关节痛;(3)心电图上P-R间期延长;(4)血沉加速,有C反应性蛋白及白血球增多;⑤最近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6)过去有风湿热史,或现有非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

根据以上诊断规格,本文病例多数占有主要资料二项及全部占有次要资料的二项,多数病例占有次要资料的第四项。总之本文病例除未能见到主要资料的三项和次要资料的部份三项及五项外,其余各项资料均占有。其他资料如消瘦、易倦、睡眠时心跳增速、乏力、多汗、苍白、贫血及局部症状如结节性红斑、心前区痛、腹痛、头痛、呕吐及有风湿热的家族史者等部分病例占有。

根据широkoB教授的论文分类,风湿病可分为四型,即心脏型、关节型、舞蹈型及结节型。本文病例因多系慢性,也由于针灸疗法在群众中的信仰能治关节痛,因而极多数为关节型,而且多不是第一次发作的病例。

3.发病率:

①年龄与性别:本文病例从21至30岁发病者214例(占45.8%),年龄愈大其发病率愈低。北京协和医院报告首次发病者20岁以下者占58.6%,本文病例多系几次复发来诊者,因此,与协和医院报告也是相符合的。本文病例男性270例(占55.6%),女性198例(占44.4%),男与女为1.4:1,与一般文献报告相符合。见表1。

②发病与职业:本文病例工人发病率占50.2%(工人系指机关干部占最多数而少数产业工人),学生占26.5%,这和本院靠近机关学校有关,尚不足说明问题。其他职业项内包括市民家属等占19.7%。见表2。

③发病季节:本病之发病率一般以冬春两季多见,夏秋两季很少。本文病例病历未记载明确者未例入统计,有明确记载者仅266例,其发病数亦以春冬二季多见(雨季占67%),而秋夏两季较少,与一般文献记载相符。见表3。

4.呼吸道及病灶感染:1880年Hebrdeen氏首先报告指出,风湿病人在发病以前都有一次上呼吸道感染,以后许多学者均能证实此说,并且发现此类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A种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本文病例中由于病历的简陋,此问题的统计尚不精确,但在2-3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者36例(占7.7%),因此比之汪沛氏报告之11.4%嫌低。

关于病灶感染问题,近来苏联的风湿病专家们对于这方面非常重视,根据CTpaЖ6cko,лahr,KophиKHй,KyTbIpиH等氏的研究,风湿热病人80-85%有慢性扁桃体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之报告,85%病人有病灶感染,其中79例为扁桃体炎。汪沛氏报告有上呼吸道病灶感染者65.5%,其中为慢性扁桃腺炎57.3%,并有两例付鼻窦炎、两例中耳炎。哈尔滨医大儿科114例统计结果,发现有咽充血者75例(占67.5%),扁桃体肥大者64例(占56.1%)。本文病例有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者191例(占42.9%)。由此可见扁桃体炎,和病灶感染与风湿病确有密切关系。

5.发病素因:本文病例由于寒冷(受风)而发病者占41.7%,由于潮湿(涉水,游泳)而发病者占 18.9%,由于感冒后而发病者占7.7%,由于过劳后、分娩后而发病者占15.6%,不能知其原因者占16.1%,这和我们的病例记载上的简陋有关。见表4。

6.病程日期:本文病例病期最短者7日,最长者达10年余,而以半年以上至三年者多见(占42.4%)。见表5。

三、症状

1.本文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有明显压痛者211例(占45%),局部红肿者34例(占7%),来诊时有发烧者23例,多汗者15例,关节囊积液者1例,出现风湿性结节者2例,环形红斑者7例(占1.5%)。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者32例(占6.8%)。

2.受侵关节:本文病例以四肢大关节受侵为多见,小关节次之。见表6。

3.化验检查:对346例(占73.9%)进行了血沉检验,血沉最高者为120毫米/第一小时,其中血沉增高至30—60毫米(血沉值)者84例(占24.4%);61100毫米者19例(占5.5%),增高至100毫米以上者5例(占1.4%)。

血常规检验346例中,白血球计数在一万以上者53例(占15.3%),白血球增多以10,000至15,000之间者多见,达20,000者是极少数;分类计数嗜中性白血球增加至65%以上者135例(占39%)。红血球减少到400万以下者39例(占11.3%);血色素减少至12毫克以下者52例(占15%)。

4.X线检查:本文病例对50例(占10.7%)进行了X线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变化。

5.心电图检查:对5例进行了心电图的检查,其中仅一例P—R间期延长至0.22秒,其余四例未发现异常的改变。

四、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作者据古代文献记载,结合临床经验,病在上取下,病在下取上,病在左取有,病在右取左,病在中央取四肢或取周围等辨证施治的原则取穴治疗。

2.穴位的选择:根据以上的治疗原则,本文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穴位如表7。

3.针灸术:

①针术:均用毫针,其进针方法以速刺、刺入捻进,和捻转进针法等三种不同的方法。进针后的手法分别采用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开合补泻及抑制法(即泻法)等四种,一般留针15-20分钟。但也有少数病例用不留针的方法。针刺时并且注意避开瘢痕;红肿关节在关节的周围取穴不适针刺局部穴位。

②灸术:本文病例以艾卷施灸者多,少数病例以 艾炷施灸,对慢性关节炎多以艾卷直接在穴位上灸或在针柄上施灸,灸的时间一般10—20分钟。艾炷灸(无瘢灸),在应取穴位上灸3、5、7肚不等,灸至大热为止(即灸的局部觉痛为止)。对关节红肿及有周身发烧者(即实热症)不宜应用。

(3)治疗时间:一般急性者一日针灸一次或隔日针灸一次;慢性者隔日或三日针灸治疗一次,但在某些病例好转至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时,采用隔5—7日一次。

五、治疗结果

本文病例通过治疗有效者为88%,无效者占12%见表8。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是肯定的。重庆中医院报告557例关节痛临床疗效,其中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有效者89%,急性者有效率为100%。本文病例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结果相近,治疗24例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症状消失者13例,收到显著效果者7例,好转者4例,结果与重庆中医院的报告完全相一致。福建省人民医院针灸科报告865例风湿性关节炎有效者为92%,新针灸学对2169例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统计有效者为94.65%。由此看来针灸疗法治疗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是肯定的,我们的报告疗效还是嫌低。

疗效说明:

①症状消失:指自觉症状和检查所见均恢复正常者。

②显效,指自觉症状和检查所见基本近于恢复正常者(关节疼痛消失仅留有不适感觉者)。

③好转:系指经过针灸治疗后,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者。

(4)无效:系指经过数次或数十次的治疗无明显好转者。

附病例摘要

例一:病历号4241,患者赵××,男性,30岁,湖南湘潭人,农业干校学生。

主诉:因两膝、踝、肘关节疼痛及腰痛一个月余于1956年7月11日来我院就诊。于56年5月19日在湖南感冒后发烧数日愈。于24日来北京后又患感冒发烧畏寒经4日治愈。于6月21-23日复发烧体温39.8℃,畏寒、两膝关节疼痛即至某院治疗,诊断为慢性疟疾,用奎宁治疗后已愈。于7月2日夜间开始两腿疼痛,逐日加重,并有发烧,两踝关节肿胀,不能走路,两肘关节及腰部稍感疼痛。既往于1949年患过疟疾无关节痛病史。

体格检查:发育营养中等,痛苦面容,口腔扁桃体无肥大,体温37.5℃,胸腹部无异常发现。两膝伸屈动作有疼痛,两踝关节内侧红肿,有明显之压痛,右足第二趾红肿压痛。

实验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3.8克,赤血球424万,白血球总数7600,分类,嗜中性65%,淋巴球34%,嗜酸性1%。血沉检验第一小时49毫米,第二小时82毫米。尿常规正常。

X线检查:两膝关节及两踝关节均未见异常改变,骨质及关节腔均正常。

诊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针刺取穴:鹤顶,犊鼻,阴陵泉,曲泉,解谿,照海,足三里,下巨墟,阳陵泉,阳关,外关,中渚,梁邱,曲池,申脉,三阴交。

针术:以捻转进针法,针刺入穴位找到酸、胀、麻等感觉后留针15-20分钟。每隔日治疗一次。

治疗经过:针刺一次后两踝关节红肿消失,疼痛减轻,压痛消失。针刺二次后疼痛消失行走自如,但有全身多汗。针五次后症状消失。8月1日检验血沉第一小时14毫米,第二小时25毫米。患者于针刺七次后因洗冷水澡和夜间睡眠未盖被子关节疼痛复发,两膝关节疼痛加剧,夜间不能睡眠,又行针刺治疗四次,关节疼痛消失,但仍有全身多汗、乏力感,共行针刺治疗16 次,一切症状消失。于9月17日复验血常规:血色素14.8克,赤血球452万,白血球总数5300,嗜中性65%,淋巴球30%,嗜酸性5%。血沉第一小时3毫米,第二小时11毫米。观察半年余未再复发。

例二:病历号4094,患者芦××,女性,18岁,机关职工,因两膝关节疼痛已三年之久于1956年7月10日来我院就诊。于1953年5月1日参加游行受寒冷后发现两膝关节疼痛,肿胀数日后右小腿内侧出现数个结 节性红斑,曾在某医院用潘尼西林治疗后稍好转,后来经常两膝关节疼痛,局部肿胀,周身伴有畏寒发烧,近月来经常痛一周反复一次,每在阴雨天疼痛加重,两上下肢大关节疼痛呈对称性的发作。

既往常患扁桃腺炎。

体格检查:发育营养中等,精神一般,体温36.7℃。口腔扁桃体稍肥大,无炎症,胸廓肺部阴性,心尖区可闻收缩期杂音,腹部阴性。两膝关节肿胀,右膝周径36 公分(膑骨正中量),左膝周径35公分,有明显压痛,无波动,亦无潮红。

实验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3.6克,赤血球435万,白血球计数7400,嗜中性66%,淋巴球32%,嗜酸性2%。血沉第一小时23毫米,第二小时36毫米。

X线:两膝关节正侧位照片未见异常改变。

诊断: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针刺取穴:鹤顶,犊鼻,阳陵泉,阳关,血海,阴陵泉,足三里,曲池,梁邱,下巨墟,三阴交。

针术:用抑制法,强刺激,针刺入穴位找到明显感觉后留针15-20分钟。

治疗经过:针刺二次后左膝关节未疼痛,右膝关节仍有疼痛但已减轻。针刺五次后右膝关节肿胀消失,两膝关节周径相等均35公分,但仍有疼痛。针刺七次后关节疼痛消失,仅有酸感。共行针刺治疗20次自觉症状完全消失。于9月8日复验血沉第一小时10毫米,第二小时30毫米已恢复正常。

例三:病历号4433,患者王××,21岁,女性,机关职工,因两膝关节及左肩关节疼痛,并于两腿出现散在性红斑已有一个月余,于1956年7月17日来我院就诊。于一个月前发烧,畏寒后左膝关节疼痛,及左腕关节痛,数日后右膝关节痛,并游走至两踝关节疼痛,局部无红肿,于两膝关节周围有散在性红斑,有痛感。曾在某医务所用消炎剂治疗后未退烧,疼痛稍有好转。曾于某诊所施以针灸好转,但在阴雨天时疼痛加重。过去常患扁桃腺炎。

体格检查:发育营养中等,口腔扁桃体肥大,胸腹部阴性,两膝关节无压痛,无红肿,两小腿内侧有散在性的红斑数个。关节运动尚自如。

实验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3.5克,赤血球428万,白血球9900,嗜中性70%,淋巴球26%,单核2%,嗜酸性2%。血沉第一小时39毫米,第二小时66毫米。

诊断: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针刺取穴:鹤顶,犊鼻,阴陵泉,曲池,足三里,梁邱,阳关,血海。

针术:抑制手法:针刺找到明显感觉后留针15至20 分钟(感觉放散至疼痛部位效果佳)。

治疗经过:针二次后左肩关节已不疼痛,针五次后关节疼痛及红斑均已消失,但留有左膝关节有酸感。患者于此间断治疗10日未来诊,至8月10日病又复发,高烧体温40℃,经过几个小时退烧,此次为第三次复发,两膝关节疼痛,左小腿内侧出现环形红斑(如蚕豆大)。又行针刺治疗五次,膝关节痛及环形红斑均消失,共行治疗17次,至9月25日验血常规:血色素13.5克,赤血球401万,白血球计数7900,嗜中性65%,淋巴球33%,嗜酸性2%。血沉第一小时6毫米,第二小时22毫米已恢复正常。

六、总结

1.本文报告了针灸疗法治疗468例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8%,经过治疗症状消失者占20.1%,收到显著效果者占22.9%,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者45%,无效者占12%。

2.本文报告中简略的介绍了祖国医学对本病的发生原因和症状以及针灸疗法治疗该病的早期记载。

3.本文病例分析与一般文献报告相符合。

4.针灸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是肯定的,合乎多、快、好、省的原则,也能进一步地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的需要。因此,建议医界同道推广应用。

篇6: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效果,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s、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一般在面瘫局部(半边脸)上要用到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针灸治疗面瘫的取穴,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则。

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a、加减法

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

b、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

4、具体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1、应该补充维生素B之类的食物。对患者的身体非常有帮助。所以,应该多食用一些菠萝、杏、西瓜、冬瓜、香菜、番茄、苹果、柿子、等含维生素b较为丰富的食物。 2、有的面瘫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应该进行钙离子的补充,使肌肉能正常的收缩,由于患有面神经疾病的人是由于面神经传导障碍而引起的肌肉萎缩,可见补钙很重要,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西瓜、胡萝卜、排骨、深绿色蔬菜、奶制品、海带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3、面瘫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不容易出现复发的现象。

篇7:针灸减肥的方法

配穴:依据辩证分型而取。

属脾虚湿带:内关、水分、天枢、丰隆、列缺、脾俞。

属湿热内盛:曲池、支沟、大横、四满、内庭、腹结。

属衡任失调:支沟、中注、带脉、血海、肾俞、太溪。

篇8: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2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78例, 女44例, 年龄为28~75岁, 平均年龄为 (52±4) 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1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观察组针对患者患病的部位进行辨证分析, 参考的穴位有合谷、肝俞、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等。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略有改变。每天针灸15 min, 以10 d为一个疗程, 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观察并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各项功能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理化检测正常;显效:患者的关节功能有明显的改善,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日常劳作均正常;有效:患者的关节功能有所改善, 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好转, 生活上能够基本自理;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 毫无好转迹象, 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不同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 其针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机制为通过一定的穴位刺激和人为的物理性负压治疗手段, 促使患者炎症部位的毛细血管淤堵之处通畅, 使干细胞不断增殖以替换坏死的组织细胞, 达到调理患者气血, 增强自身免疫力的作用, 从而从内部抑制和消灭炎症[3]。一般而言, 针对患者施行合谷、肝俞、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合谷、足三里、关元三穴对于患者的病情能够起到稳定控制的作用, 同时也提升了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若患者为下肢胀痛, 可以针对八风、昆仑、申脉、丘墟、委中、梁丘、内环跳、外膝眼和阳陵泉等位置施针。若患者为上肢肿痛, 可以针对外关、合谷、天井、阳溪、风池等部位施针。

本文通过122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针灸与抗生素治疗的不同疗效比较后可知,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 相比较对照组的8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数据上可见, 采取针灸的治疗手段对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 疗效不但明显, 而且对于大部分的患者有适用性, 而采取传统的抗生素疗法不但效果无法保证, 且治疗无效例数较多, 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所造成的对于抗生素代谢能力的不同所导致。而且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 不但加大了致病菌耐药性, 也增加了患者由于药物毒性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4]。而针灸所采取的的是纯物理治疗手段, 通过刺激和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来改善病情,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何冰冰, 孙忠人.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综述[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5 (11) :1008-1010.

[2]苗芙蕊, 朱英.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 2010 (1) :10-12.

[3]李耀龙, 冯卫星.温针灸配合拔罐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2例[J].吉林中医药, 2010 (4) :332-333.

上一篇:初三爱需要表达的作文600字下一篇:保护蓝天远离雾霾征文